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反穿之写手妹子非人类-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观感越来越好。甚至后来约定对方来纽约之后详谈合作事宜。

    卢卡看着眼前的女子,越发觉得自己之前的感觉不是偶然。这个叫但如玉的东方年轻女孩说不定真的能给自己带来惊喜。

    而就卢卡审视但如玉的时候,她也将对方与记忆中的乌斯丁做了个比较。他们真的十分相像,只是卢卡看上去矮了一些,胖了一些,眼神也没有乌斯丁那样冰冷如剑,让被瞩目的感到彻骨寒冷。

    念头一转而过,但如玉很快寒暄之后,将话题引到了书上面。

    “不知道之前发过来的翻译稿您看过了吗?”

    卢卡立刻点头:“已经读完了,非常棒的小说,节奏快,物有特点。既适合当代年轻的阅读,又没有文学内涵上打折扣。尤其是关于那个时代伦敦的描写,实精彩。很喜欢。只是……”

    但如玉见对方神色,就知道他夸奖不是虚言应付,而是发自内心的。“只是什么?”

    “只是但小姐真的要和们合作吗?”卢卡放下咖啡杯,憨笑着看向她,“们出版社出版的画集虽然口碑不错,但是此之外的影响力并不大。”

    说白了,巴尔巴卡就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本地出版社,完全是家庭式小作坊经营。不然也不会卢卡这个老板出面与但如玉沟通了。

    而且看他的样子,似乎完全没有继续发展做大的想法。

    见但如玉沉默,卢卡笑了笑说道:“但小姐虽然来过伦敦,但是恐怕还没参加过这里的图书展销会吧?如果能留到月底,给送几张票,可以去看看。哈勃柯林斯、朗曼这样的大出版社都会参加,他们的出版风格也比较适合的书。伦敦机会很多,值得慢慢享受和探索。”

    但如玉一直没有表态。不赞同,也不拒绝。她笑了笑:“您说得对。冒昧问一句,您当时为什么会发邮件给,还提出要出版的书呢?”

    她这话也有潜台词,那就是之前说要出版了,现又提出可以去其他出版社看看。这不是忽悠她吗?

    卢卡笑了起来:“但小姐,如果您愿意让们出版,现就可以给签合约。而且可以给一个非常优厚的版税。”

    话说到这份上,但如玉再没了顾及。她其实第一眼见到卢卡,就有想要跟对方签约的冲动了。不单单是因为之前的邮件往来过程中,两交流得非常愉快,更因为他与乌斯丁大的相似……如果她没有猜错,卢卡可能是乌斯丁的后裔。

    但是……她看向旁边。板着脸孔的助理正看着她,似乎提醒她之前答应的事情。

    ——不要轻易签约,再看一看,打听一下。

    想到这里,但如玉道:“确实没看过书展,很有兴趣。巴尔巴卡维先生,如果您有时间,能邀请您参加六月底的布伦登画展吗?有一副画会那里展出。”

    布伦登画展的时间刚好书展之后。但如玉这么说,显然是想调查之后给对方一个答复。不管是否合作,她希望双方保持良好的关系。

    这是一种非常让愉悦的礼貌。

    卢卡听了当即道:“布伦登画展非常有名,但小姐的画作能那里展出非常了不起。一定会去的。但小姐,如果将来有意想要出画集,们巴尔巴卡永远欢迎。”

    …………

    待卢卡离开,助理许芬妮便递过来一些英国主要出版社的资料。但如玉打开看了看,道:“的意见是……”

    “但小姐,就如之前所说,巴尔巴卡只是一家很小的出版社。将书稿交给这样的出版社,就算内容再好,恐怕也不可能成为畅销书。”

    但如玉挑眉:“他们虽然小,但是毕竟是老牌出版社。该有的资源都有。之前只是没有涉及流行出版领域……还记得吗,就像当初签约盟约。最后不但的版税很高,销量也不错,盟约也借此打开了流行出版的市场。双赢。”

    许芬妮道:“是的,也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所以之前并没有强烈反对继续与他们接触。然而今天见面不难看出,对方和盟约并不相同。但小姐,这个卢卡巴尔巴卡维没有盟约李祈年那样的魄力和野心。他只想守着自己的家庭小作坊。所以刚才他才会主动提出让再考虑考虑。”

    但如玉点头。

    她来之前其实已经基本确定想和巴尔巴卡达成合作了。即便对方是一个小出版社,有着盟约的成功经历,她也不乎。

    但是今天看到卢卡的态度,她反而不确定。

    虽然最后他给自己了承诺。但是那真的是承诺吗?还仅仅是一种客气?

    “芬妮,跟这几个出版社都接触一下吧。既然来了,也确实没必要死守着巴尔巴卡出版社。”但如玉道,“不过也不要勉强非和大出版社合作。”

    芬妮明白这个道理:“会好好把关条件,一定不会委屈的书。刚刚想到,如果最后真的跟巴尔巴卡签约,倒也不怕推广的问题。毕竟有国内的气,肯定不少粉丝英文版也想入手。倒时候跟巴尔巴卡商量一下,推亚马逊之类的电商平台,再利用国内粉丝的热度把销量冲上去……”

    但如玉见芬妮一开始思考就越想越远,不由笑了笑。

    但潮升给自己找的这个助理和之前她小打小闹接触过的不同之处,就于她的专业和敬业,甚至有点工作狂的感觉。

    比如还没来英国之前,她就整理好了一系列英国风俗习惯的提示,让但如玉注意。方才与卢卡见面之前她也提醒了一下该如何表现。

    而之前保持沉默,看到但如玉心里动摇,便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出版社列表和资料让她阅读……

    所有这些都体现着她做助理的专业和敬业。

    …………

    接下来几天,许芬妮去和各个出版社咨询打交道,为但如玉的书做推广。而但如玉则伦敦游览起来。

    这个城市已经变得十分现代化,与记忆里的面貌大不相同。尤其是街上行走的年轻,热情奔放,大胆乖张,不时给她带来惊喜,甚至是惊吓。

    然而当她走进一些狭窄巷陌,仔细观察现代化背后的建筑时,又欣喜地看到不少历史留下的痕迹。

    街巷、路口、树木、天空……

    但如玉闭上眼,深吸一口气,露出满足的表情。

    …………

    从6月24日到27日,伦敦书展奥林匹亚中心盛大举行。但如玉住的地方离那里非常近,走路十分钟就能到。

    她换了一身比较舒适休闲的服装,和穿着十分职业化,踩着矮跟鞋的许芬妮一起走过去。

    许芬妮的脸色不太好。她这几天与出版社的接触并不顺利。虽然她已经准备的十分充分,不但带上了但如玉翻译的小说英文版开头和大纲,还将国内版本的销售数据带了过来。她甚至准备了《疯子迪亚洛》的网络连载数据、如玉姑娘的网络热度和搜索数据等,以证明这套书的潜力。

    然而大出版社毕竟是大出版社,都有着各自的流程和业务分工。像他们这样找上门去的,和普通投稿没什么区别。而投稿就要等着审核。

    许芬妮等不了,也不愿意等。费尽心思与相关编辑接触之后,对方看了却道:“像这样水平的作品,每天们社都能收到好几本。”

    他们看不上中国国内的销量,当然,也确实国内销量通常对欧美的影响力不大。其次他们也不能确定文章内容是否适合欧美出版。

    “放轻松,这件事本来就是尝试,知道并不是非要大出版社不可。”但如玉见许芬妮头疼成这样,不由安慰。“现情况如何?”

    “有两家出版社同意进行提前审读,但是前提是能提供全本,至少是40%的英文翻译稿。另外几家出版社明确拒绝了。哦,对了还有一家说提供稿件之后简单审核就可以出版。但是他们要买断版权。”

    但如玉摇头:“买断是不用考虑了。”

    许芬妮点头:“也是这么认为的。”

    走进书展大厅,两个被展位拥挤和流密度给吓了一跳。

    不过但如玉很快适应了,也庆幸自己穿了休闲装,群中穿梭并不觉得疲累。

    按照许芬妮的指引,但如玉走了几家出版小说较多的出版社,看了不少最新出版的书籍。她看英文毫不费力,拿起一本先看装帧,然后翻几页便能知道这书成色如何。

    但如玉几家出版社逛下来之后,不由暗自摇头。说实话,刚才许芬妮跟自己介绍情况,她还以为是自己的书质量不够好,所以那些才拒绝或者提出很差的合作条件。却没料到他们出版社出版推广的书比自己写的还有不如……

    其实但如玉这是想岔了。很多出版社让他们提供更多稿件,等待审核并不是因为但如玉写的不好,而是这就是大出版社的现状。稿子多,出版的机会少。就算有再多编辑看,一篇投稿从投出去,到出版社反馈也需要一个月,甚至三个月的时间。

    所以想要许芬妮短短几天内谈下与大出版社的合作,其实是非常困难的。

    但如玉看了三天书展,除了了解到自己的定位之后,也多少有些大开眼界。她尤其对现代世界各种新奇的出版发行方式,图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横向发展感到新鲜。

    但如玉这次来伦敦并不是什么秘密,而且行程也不算匆忙。所以每天到处走,看到有趣的,美丽的便用手机拍下来发到微博上。和她最初发微博差不多,照片配上简短的文字,冲淡了如玉姑娘微博这段时间的公式化气息,带来不少生气,也让她的粉丝和读者感到久违的熟悉。

    尤其是她许多照片中,都试图去挖掘伦敦街头的生活气息,并将它们与自己熟知的过去的伦敦相比较。一边说文化,一边看风景,别有一番滋味。

    众纷纷表示,这种玩法也只有如玉大大能玩得出来。

    “呀!也去过英国,为啥没看到这些!”

    “qaq是啊还伦敦留学一年呢,居然如玉大大走得这些小巷子,看到的风景都没看到过,太可惜了!”

    “不是们没看到,是们看到了也不觉得有什么。╮(╯▽╰)╭,如果不是如玉大大这照片配上她写的文字,真觉得也没什么。”

    而逛书展之后,但如玉又发现了一些可以写的东西。比如她看到书展上的某些好书,便拍下封面,写一写书籍简介发到微博上。

    还有她与某些图书作者,出版社工作员的聊天中知道的趣事。

    如玉姑娘的微博热度再度攀升。本来有些因为之前这个微薄吵闹比较多,宣传太多而取消关注或短时间屏蔽,现又找回来关注了。

    尤其是那些从但如玉写长微博介绍文化,开始追看她微博的,更是喜欢她最近发的东西。

    而更多没那么文艺气息,只关注八卦的粉丝或者是好事者,却从中嗅到了些许不寻常的信息……

    ——如玉姑娘这是要寻求海外出版了?

    ——《疯子迪亚洛》谈了海外版权?要发行英文版?

    “卧槽这么快,简直牛x了好吗?晋江之前是不是还没有小说翻过英文版呢?”

    “别说晋江了,估计网文都没有吧……之前说英文版,不就是《三体》吗?还是美国那边出版。”

    “不过别说,如玉大大这本书如果英国出版上市,还是挺合适的。毕竟写的就英国几百年前的背景。而且不是很多专家学者都出来说很符合当时历史情况吗?”

    “那是国内专家,谁知道是不是真的?”

    “ls……没看到有去问过国外教授吗?反馈都挺好的!觉得如玉大大这本伦敦出版肯定很合适。就是不知道是哪个出版社,好期待啊~”

    ………

    6月29日,布伦登画展开幕当天,但如玉并没有作为嘉宾出席开幕式。

    她的画作虽然参与了画展展出,但是却是一个不怎么起眼的角落,而且是以miss ruyu 这样的名字参加的业余级别画作展出。所以并不是画展的主要展览内容。

    但如玉画展的主展厅参观时,卢卡慢慢走近她身边。

    “但小姐。”

    “巴尔巴卡维先生。”

    卢卡笑着看向墙上那张色彩冲击十分强烈的现代派画作,说道:“非常漂亮,不是吗?这位画家今年四十多了,年轻的时候重技巧,基本功扎实,却始终艺术上没有突破。画出来的画虽然规矩漂亮,却终究感染力差了一些。却到了中年因为生变故,突然性情大变,反而导致艺术水准上的突飞猛进……”

    但如玉笑了:“巴尔巴卡维先生是告诉,不要着急,将来也可以有这样的作品吗?”

    卢卡道:“不敢,不过但小姐的画作现看上去确实比较平淡偏写实。”

    “写实不好吗?”

    “当然也好,只是……现不那么流行罢了。”卢卡指着墙上,“现这样的画才能卖出钱来。”

    但如玉点点头:“没关系,画画也不过是为了纾解心情,顺便记录罢了。”

    这时,许芬妮和卢卡的助理一同走过来,分别站两身边。卢卡笑了笑:“看来是谈好了。”

    许芬妮贴但如玉耳边:“10%”

    作者有话要说:=___,=本来想早点来办公室写完了发,结果居然老板也早来了,哭死……

    晚上补一点再qaq

    十一石橋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5…04…19 18:52:31

    十一石橋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5…04…19 18:52:26

    hannibal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5…04…20 08:04:23

    谢谢投雷^_^
………………………………

第59章

    但如玉很满意这个结果。虽然目前很多大作家的版税远远要高于此。但是巴尔巴卡是个小出版社,而她又欧美圈没有半点名气,所以这时候巴尔巴卡出版她的小说所冒风险是极大的。

    虽然卢卡看过开头之后对她评价颇高,但是能否真的触动市场,他其实并不看好。

    畅销书作家有畅销书作家的版税,也有他们的好处:号召力强大和发行成本低廉。所以尽管畅销书作家一般拿着高版税,但是出版社也十分乐意与他们合作――原因无他,出版这些书只赚不赔。

    而像但如玉这种没有市场上试过水,没有影响力的新,出版社都必须承担一定风险。有可能书印出来,即便数量再小也是要赔本的。

    10%,对她是一个比较优厚的条件了。而卢卡愿意给她这个数字,也与盟约不同。他并不是希望靠着但如玉的书去拓展市场。

    卖好卖坏,他无所谓,反正靠他自己的渠道和销售,估计亏不了。赚多少他也不指望。

    巴尔巴卡的根基还画集上面。

    而且说实话,卢卡其实现动的心思,是但如玉的画集上面。

    虽然他看来,她的画显得太过保守,风格较为陈旧,可从某一个侧面来讲也算是保留传统,返璞归真的表现。

    再加上她参展了布伦登画展。就算不是主展也算是欧洲大陆打开了一些知名度。

    如果她的小说真能有一些市场,卢卡其实不介意稍稍降低标准,为她出画集。

    正想着,远处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传来嗡嗡的议论。

    “卖了?真的卖了?”

    “恩,价格还挺高的呢……是个美国来的买家。”

    “这么快?主展画还没成交呢,联展的倒是先卖出去了。有趣。”

    所谓联展其实很多认为就是一些画展为了表现多元性,或者主展画不够的时候,作为凑数添加进来的。大部分水平和成熟度都无法与主展画作相比较。

    这一场布伦登画展也不例外。

    布伦登画展其实是纽约当地一个小型画展,定期举办。每期都有一个主题,主推一个画家的作品。而同时也会附带展出一些其他有潜力,但是还没什么名气的新画家作品。

    但如玉会进入这个画展成为联展画家,其实还是因为她之前与某品牌合作的关系。

    且说回画展上众口口相传有一位联展画家的作品卖出去了。卢卡走过去,发现他们讨论的不是别的作品,正是但如意的那幅画。

    卢卡眼睛一亮,加快脚步走到画前。他发现,自己看过这幅画。不,确切的说是他看过网络上这幅画的翻拍版本。

    如今看到实物,卢卡觉得之前他对但如玉的估计有些错误了。

    画的内容卢卡看过很多次:深厚且暗淡的黑夜笼罩,天空中没有星星,云团由深灰到墨蓝色,月光和地面灯光的衬托下显出层层色彩。月亮没有直接出现,而是云后面,透出光芒……

    先不管地景画了什么,单单就这张画上天空的部分,就显出了作者非常扎实的透光画法。

    再往下看,是突然放大,又不让感到突兀的怪物和影交织一起,互相搏斗。动作精致生动,画面张力十足。

    卢卡不知不觉中就被这画吸引了。他发现了之前电脑上看画时没有发现的震撼,尤其是那一团团黑色画布上铺张时,能看到笔触和纹路,甚至让感受到作画者当时的心绪是如何澎湃的……

    他猛然推翻了自己之前对但如意的画的看法。

    什么老派,什么太写实,什么没有灵气,什么只是基本功扎实……

    有这样的功力还管其他干什么,就好像用纯粹的力量可以碾压一切一样。

    画集!对,一定要出画集!

    卢卡是看画的行家了,见到这样的作品便知道只要但如意有持续的作品,伦敦这个艺术品行业混上一段时间,名气很快就不再是问题。

    这时他忽然又想到了但如意的书――那本《疯子迪亚洛》会不会也如同她的画一样,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力?

    “什么?这画已经卖出去了?买主是谁!要出双倍的价格!“忽然,一个略有些熟悉的声音,卢卡耳边响起。

    他转头去看,果然看见一个熟:威斯伍德先生。

    威斯伍德家族据说颇有历史,但是直到他这一辈才开始真正发迹,名下不但有许多实业公司,还掌握着不少英国能源企业的股份。

    他也看上了这幅画?卢卡有些奇怪。虽然伍德先生很有钱,但是他其实对艺术品没什么鉴赏能力,往常买画也就是看看评价和作家名气购入。

    今天他竟然主动提出要买但如意的画?

    这时,画展的主办方也出面解释。因为购买画的不愿意透露姓名,他们必须为顾客保密。尽管伍德先生也是他们的大客户,但是他还是不得不解释并拒绝他的要求。

    威斯伍德脸色十分难看,像是懊恼。

    卢卡走过去与他攀谈,安慰了一会儿之后问:“伍德先生,您为什么一定要买这幅画?是因为您很喜欢它吗?“

    “当然喜欢。不过最主要的是,画上的城堡很熟悉……“

    卢卡猛然想到,去年这位伍德先生曾经举办过一个城堡酒会,是他的一处私产。当时卢卡有幸受邀参加了酒会。现想来,那城堡真的跟画上的有几分相似。

    不过即便如此,这年头还没有几幅城堡的画?他几乎敢肯定但如意是照着网络上找到的图片画的。而且,难道这个伍德先生,会把所有自己城堡相关的画作都买回去?

    似乎是看到他的惊讶,威斯继续道:“知道想什么。现的这座城堡经过修葺和增改建设,而这幅画上正是它修葺之前的样子……而且画面上的,总觉得很熟悉,好像祖父留下来的遗物中看到过相似的画法,不,再仔细看,连这脸都很像,还有怪物!“威斯越发惊讶,也越发激动。他刚刚略显平复的心情,又一次激荡起来。懊悔的情绪重新浮上心头。

    卢卡听了,沉默地转过头去,也盯着那幅画又看起来。熟悉……他想起自己第一次看到但如意的画时,也有类似的感觉。

    …………

    第二天,英国《每日电讯报》艺术板块刊登了前一天布伦登画展开幕的消息。而这篇文章的后面,还专门提到一副来自中国年轻画家的画,开展第一天的上午就被重金买走!

    作者有话要说:补~画这里不会展开太多,没有太多看画展的经历也不太熟悉。还虚构了一个联展的概念,大家懂就行了,别计较0 0
………………………………

第60章

    “……此次布伦登画展上,除了主展画家范达尔的最新作品令印象深刻不虚此行意外,还有几位联展画家的作品颇为引注目。其中,范达尔学生的巨幅水彩画《the sky devil》用梦幻的笔触和色彩拼出了线条独特的作品,震撼心。而更令意外的是,一位来自中国的画家miss ruyu的油画《第十九章》开展第一天上午,便被来自美国的买家高价买走。”但如玉一边享用着典型的英式早餐,一边听许芬妮读最新的《每日电讯报》。

    顿了顿,许芬妮似乎跳过了一些内容之后,继续念:“画展方面并没有透露买家信息,然而很多质疑这名美国买家并非真正的艺术品收藏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富豪移民美国,并世界艺术品市场投入大量金钱;许多中国的艺术家也借由此开始世界上崭露头角。据悉,《第十九章》的作者miss ruyu是中国富豪之家长大,从小接受西方精英教育……这是暗示什么?”

    但如玉笑道:“别太敏感,也许他只是随口一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