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反穿之写手妹子非人类-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小接受西方精英教育……这是暗示什么?”
但如玉笑道:“别太敏感,也许他只是随口一说。”
“不是敏感,这些欧洲记者就是故意的。”许芬妮冷哼一声,“是看的画卖得比范达尔还快不高兴了吧?拐弯抹角暗示的画是自己找买来炒作的?”
但如玉耸肩,问道:“知道买家是谁了吗?”
许芬妮道:“恩,画展方面给了名字。但是更多信息拒绝透漏。去查了一下,并没有查到这个。也许对方并不愿意露面。”
“也不奇怪。”但如玉随即不再关心这件事。她想了想:“这两天会集中翻译《疯子迪亚洛》,也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如果想可以英国或者欧洲逛一逛。”
许芬妮却道:“没什么好逛的。拿了父亲的工资,就要尽到责任。”
但如玉看她似乎有什么想法便没说话。果然,许芬妮继续道:“介不介意接受采访?”
“采访?”
“对,不用出镜也不需要照片。”许芬妮道,“有一个朋友,就《闲暇》做兼职专栏作家。这是一家伦敦本地的休闲周刊杂志,国际影响力一般,新闻时效也不明显。但是本地名气不小,而且不是小报那种低档次的读物。想联系她做一期的专访。”
但如玉挑眉:“倒不是不可以……联系一下吧。”
…………
如玉姑娘的画作参展并被来自美国的富豪买下这件事,虽然上了伦敦的报纸,消息却没有迅速传到国内。
这倒不是因为如玉姑娘没有粉丝伦敦,反而得知她到了英国之后,出现不少国外时差党粉丝表示求如玉姑娘哪里,求面基。
只是大部分都没有想到她会参加画展,还有画作展出,更没有想到要去报纸上翻看有没有关于她的报道了。
但如玉倒是也不意,如往常一样发了微博之后,便开始今天的写作过程。她没有留酒店,而是带着电脑,找了一个比较僻静的咖啡馆。
上午的时间,阳光明媚,这里不是市中心繁华地区,所以烟稀少。她靠窗的位置坐下之后,闭着眼晒了会儿太阳,才打开电脑屏幕。
这两天全天没有安排,她打算将《遗忘之书》的写作和《疯子迪亚洛》的翻译都向前推进。
其中《遗忘之书》自从连载以来,其实一直更新并不算多。每天三千字打底,只有特殊情况,比如入v、过节、或者有特殊宣传目的的时候才会加更。
即便如此它的收入仍然非常可观,每天牢牢占据着晋江男频的金榜第一位置,几乎不可撼动。
不过随着其他作者的更新量增大,故事渐入佳境,火因曾经告诉过她如果不加更,有可能金榜首位会被后面的作者取代。
“如玉大大,最近有几个男写手真的太厉害啦,都拼命一样每天三万字更新。还有夸张的最近一周更了将近五十万字,要疯了!”火因一边是给她提醒,一边也是高兴。
毕竟作为网站编辑,男频的作者越是勤奋,收入越高,网站收入也多,说明她的工作成绩就越好。
起码男频上线之后,火因不但奖金多了,业内的名气也日渐高涨。将来她即便不晋江发展,去更大的公司发展也绝对没问题了。
不过作为但如意的粉丝,火因私心里还是希望她能继续制霸晋江金榜。想想看连载即上榜,上榜即第一,然后一直保持到文章完结。想想看这是何等的霸气?简直本身就是金手指小说主角才有的待遇。
但是现,眼看着《遗忘之书》这本不是因为本身成绩不好,订阅减少,而是被后面的作者
利用更新超越。说实话,她觉得有点可惜。
但如玉知道了这个消息,倒是没有太过意。她虽然目前每天仍能保持码字六千字左右,但是必须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疯子迪亚洛》的英文版翻译中。
“英文版!签约了吗?要出了吗?!”火因激动不已。
但如玉道:“只是签约了。之前翻译了一部分,这两天再努力一下周末应该能完成第一本的翻译。出版社方面想一本一本出版,所以如果顺利,七月底就能上市了。”
“嗷嗷嗷!这个消息好震撼!”
“这两天让把合同相关信息扫描一下,发给熠熠。”但如玉没有忘记她和晋江的合约是包括实体版的收入分成的。
虽然这一次与巴尔巴卡的合作没有晋江的编辑参与,但是按照规定晋江仍然需要从中抽取一部分费用。
火因也知道这件事,不过她跟但如玉说:“如玉大大,因为晋江这边还是尽量希望保持所有作者都能享受平等的权益,所以即便再红的作者也没有特殊合约。但是五年合约到期之后。们续约的时候可以给部分作者提供更优厚的待遇。比如连载收入分成增加,并且如果作者实体出版、影视改编没有晋江参与的话,晋江也不会抽成。”
但如玉点点头:“好,那到时再说。”
也许是本身衣食无忧,但如玉并不特别乎收入如何。不过火因既然提出了,她也不会拒绝。
按部就班地写完了《遗忘之书》。但如玉又打开一个文档,拿出《疯子迪亚洛》的实体书,开始对照翻译。
其实翻译的过程比她想象得还要顺利,还要快。
因为所有情节都已经写完,内容没有任何需要改动的地方。她只需要看到一句中文之后,再用英文将它转述,敲进电脑里即可。
而对曾经伦敦生活过百年之久的但如玉来讲,这简直可以媲美本能,完全不需要费什么脑筋。
两天下来,她的工作进度比想象中还要快。再六月的最后一天,但如玉已经将第一本全部翻译完毕,并交给许芬妮,让她发给巴尔巴卡出版社的编辑。
许芬妮拿到书稿惊讶不已:“都翻完了?”
得到肯定答案,她越发觉得自己看不懂这个但家大小姐了。
但如玉道:“其实来之前已经抽空翻译了一部分,这段时间稍微赶了一点,就翻完了。想尽快写完之后,给出版社多一点时间校对。”
许芬妮看着她淡然镇定,又充满自信的样子,不由心生感慨。
虽然受雇于但潮升有一段时间,对但如意也有所耳闻,但是许芬妮十分肯定之前她了解到的但如意与眼前这个截然不同。
宅、内向、不爱与交流、不会穿着打扮、没有气质……
所有这些留言都将她描述成了一个虽然家境优渥,却只不过是暴发户的第二代,没有任何女味,能力也十分一般的形象。甚至很多对她的样貌也看不上眼。
但是这一次接触下来,许芬妮却发现所谓流言之所以是流言,还是有道理的。
但如意哪里是什么没有气质的宅女?根本就是端庄大方,知书达理,充满文艺气息和大家气质的女孩好不好!
而且家哪里没才华,哪里能力一般了?
各种历史文化知识不但丰富,甚至可以秒杀对应专业的研究生博士生,写的小说不但情节吸引甚至还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而且她的画,她的英文交流水平,她的艺术鉴赏力和时尚敏锐度,都足以让大部分同龄的女孩汗颜。
这样的一个优秀富家子弟,为什么之前会被传成那样子?究竟传闲话的跟她有什么仇什么怨?
许芬妮完全没考虑到但如意换了个芯子的可能,只觉得说不定是有妒忌她所以才会传她的坏话。而之前网络上发生的林萱与如玉姑娘的竞争事件,似乎更成为了这件事可能发生的佐证。
许芬妮将书稿发出之前,阅读了一部分。而随着她读的越多,就越发肯定但如意的才能,对她更加佩服。
说实话,这样的英文写作水准,就是拿到专业翻译公司去,也不一定能得到这种效果。
更令她惊讶的是,英文版第一卷的内容不但翻译的非常准确,行文优美而充满英文文学的韵律感。甚至遣词用句上也让她大吃一惊。
好几次,她发现以自己的英文水平,遇到了不认识的词句。查看之下,竟然发现是比较古英语的说法。
太夸张了吧?虽然物和故事背景都那个时代,但是有必要真的将对话还原古英语吗?
事实上,有同样震撼和感慨的不只是许芬妮,还有巴尔巴卡出版社的编辑。他们比许芬妮更震惊于英文翻译版的质量。要知道,之前他们得知是但如意这边自己翻译的时候,还有点犹豫。只是看到开头不错便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想着哪怕之后他们修改也可以。
却没想到,他们这么快就收到了一版精彩而出色的英文版作品。
审稿编辑内部邮件中写道:“最轻松的一次审稿,除了偶尔出现的可能因为打字造成的错误,觉得没什么可改动的。”
而其他阅读了第一本的编辑不仅仅对英文版的英文水准印象深刻,更是被写作水平、文笔和故事情节所吸引:“非常棒的故事!什么时候有第二本?等不及了!”
“真希望明天就能看到第二本啊!”
很快,巴尔巴卡这个小出版社的内部邮件群,成为了几个编辑聊天讨论这本小说的地方。
当天晚上,卢卡回到住所的时候,助理已经将打印装订好的《疯子迪亚洛》第一册英文版放他的住处。用过晚餐,卢卡坐客厅的沙发上,开始阅读这本书……
…………
周五上午,但如玉如约接受了许芬妮安排的《闲暇》杂志的专栏作者采访。这名专栏作家是一个中英混血女士,辛蒂,年近四十,和许芬妮一样有着职业女性的干练,但又多了几分艺术气息。
她会一点点中文,但是对中国国内的流行文化并不算了解。
不过看得出来,采访之前她做了功课,所以一上来就称呼但如玉为中国的新锐流行作家。
采访的过程极为顺利。主要围绕着绘画和写作本身。
辛蒂有一定经验,懂得利用自己的问题引导被采访对象表达,并最终将采访变作了一场互相的交流,气氛融洽,却同时让她得到了不少素材。
“的英文非常棒!”接近采访末尾,辛蒂忍不住赞叹,“而且对油画艺术的简介十分独到。”
但如玉笑了笑。其实她只是将自己曾经接触过的那些画家所说的话,转述了一遍罢了。
不过至少,这一次访谈结束,通过辛蒂的专栏表达自己的目的已经完成,说不定还能起到一些宣传作用。
临分别,但如玉又将一副自己画的比较简单的画作,和一本巴尔巴卡出版社刚刚送来的试印版本的《疯子迪亚洛》送给了辛蒂。
………
周日早上,白欣雨起床之后习惯性地跑到客厅里倒了杯橙汁。之后她刚想返回卧室上网,忽然扫到室友放桌子上的最新出版的《闲暇》杂志。
“咦?”她忽然觉得封面上的一幅画十分眼熟,“这不是如玉大大的画吗?!”
作者有话要说:oiz最近单位事情还真是比较多,我不该期望每天都能准时十点更新。希望大家多多谅解。
虽然没有奢求十点更完六千字,但是我希望尽量能写到一个比较合适的地方。所以总会稍微拖一点qaq
………………………………
第61章
ako:如玉大大快出来!快出来!
ako:筒子们快来看发现了神马!
ako:'照片''照片'
ako:哈哈哈,要乐疯了,等回头找个扫描仪来扫给们看!
ako就是英国上学的时差党白欣雨。她之前虽然知道如玉姑娘来了英国,不过前一段时间她自己也比较忙,做学校的一个课题作业,没有顾上了解她的情况。
结果今天刚刚闲下来,就发现如玉大大竟然上了《闲暇》杂志的专栏专访。
不过这时候国内已经是凌晨时间,ako发完之后并没有立刻有回应,大约过了几个小时,为了拍戏早期的阮欣欣刷开城堡群,才发现ako半夜的“得瑟”。
恐怖空白:!!这是什么?
ako:嘿嘿,这周刚出版的《闲暇》挺有意思的。如玉大大接受了这杂志一个专栏作者的访谈,大概有不到两页内页的内容,还有几幅画。封面也有如玉大大的画,不过不是主图。
ako:所有相关内容已经扫描好了,一会儿整理去发微博!
恐怖空白:ako英国?给带一本好不?
ako:行,家不远就有报摊卖这个。
《闲暇》杂志这个名字也许对很多来讲并不熟悉,但是却是一个比较受本地读者欢迎的杂志。他们的主要内容和目的,是像本地读者介绍一些戏剧演出、艺术电影、文学时尚资讯,并提供外出就餐、夜生活等各种信息。而他们不仅仅有英国伦敦版本,还有世界一些其他国家城市的版本。甚至中国也有分公司,并出版发行《闲暇北京》、《闲暇上海》等版本。只不过他们的主要读者群体并不是北京和上海的中国,而是为这些城市母语为英语的外籍士提供资讯。
所以对于许多中国普通读者群体来讲,《闲暇》是比较陌生的。比如阮欣欣就从未听说过。只有一些艺术生,或者接触外籍士较多的,才知道这本杂志。
很快ako就将扫描整理之后的杂志内容发了上微博之后,立刻引起了许多的关注。
“这是什么?!国外杂志?看到了如玉大大的画!”
“博主英国?这是什么杂志!”
“靠,大概看了一下觉得有点懵,怎么好像说如玉大大以miss ruyu的名字参加了什么画展,画还卖出去了。”
“布伦登画展……听都没听说过。这杂志好像见过,等问问伦敦的亲友!”
ako不得不再转发留言:哈哈也是刚拿到不久,看完了而已。英语渣,翻译不了,求英语达!
这番言论引得不少纷纷吐槽:博主英国居然还英语渣,明明就是懒,快去翻译!抽打!
ako见状又跑到群里哭诉:“真的是英语渣……其实这篇文还没全部看懂……”
恐怖空白:……
樱桃果子:……等去翻
安妮洛洛:=0=!果子霸气!果子威武!
火因:果子终于可以做老本行了,‘(*n_n*)′
樱桃果子:上班翻下班翻,翻翻更健康。
安妮洛洛:0 0果子是翻译?
火因:她大学本科就是学的英文,毕业之后一直做翻译编辑的工作。
樱桃果子:某大学好像也是英文……
火因:瞪眼,别看,早就退化了。神马英文,不知道!
有了樱桃果子的助阵,很快就有简单翻译版出来。她翻好之后发给安妮洛洛,后者上午没课,立刻编辑了一下,发长微博并将原版的插图都剪切进去。
然后她跟果子、ako打了招呼,微博发表:哈哈,喜欢如玉大大的快来看!大大如玉姑娘接受《闲暇》伦敦版辛蒂专栏访谈,《讲一个不希望被遗忘的故事》!翻译樱桃果子,资源提供。大大说的好好!不过谁能告诉布伦登画展是什么?大大的画被哪个土豪抱走了?
ako发微博的时候天刚亮,留言的并不多,但是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上班的多了,留言和转发数都不断飞涨。
大量的粉丝圈了如玉姑娘,求问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个杂志访谈是怎么回事?画展是什么,为什么没听如玉大大提起?
“嘤嘤嘤为什么之前都没有消息!如玉大大的画参加画展!提前说一下就好了啊!”
“是啊,就伦敦不远,早知道可以去看啊!”
“刚才翻了一下如玉大大的微博……好像真没有明确说,但是画展开幕那天放了画展门口的照片!”
“靠也看到了……藏好深,什么不直接说qaq”
“可能如玉大大还不想太公开吧?参加画展只是个兴趣?”
“有可能,看这样挺好。如果真的搞成艺似的,今天有个活动也通知,那天去什么地方都宣布,不就成林萱了?”
一堆讨论中,有敏锐发现:“咦,这画展刚开幕啊,还有一个月时间呢!伦敦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嘛。”
“但是如玉大大的画不是都卖出去了?”
“画展买画,是要等画展结束才能把画领走的!”
“嗷嗷,伦敦的小伙伴,求组团!”
“咬手帕看楼上伦敦党!qaq能求帮买个杂志吗?!”
“铜球!球团购杂志!”
…………
完成了杂志专访,但如玉又闷头对着电脑几天,将《疯子迪亚洛》的第二本也翻译了三分之一左右。
翻译的过程一直十分顺利,她甚至有种错觉,自己写英文的时候反而比用中文更加顺畅。也许是因为这个故事本身就发生英国,许多名、地名以及名词用英语更加正当,贴近她的记忆,反而写中文版的时候是翻译过来的。
来自巴尔巴卡出版社编辑的反馈早已经回来,修订了一部分明显的笔误之外,还提出了几处供她斟酌思考的部分。
这几处大致总结下来有这么几个类型:词句过于古典化,不适合流行阅读;意识形态较为落后,比如对女性和恋爱的描写虽然符合几百年前的英国社会实际,却很可能与当前主流读者的口味相违背,给书评留下可攻击之处;情节和段落安排等。
编辑的建议都很具体,而且十分客气。用词谨慎,有理有据。而且邮件中,对方反复强调只是建议,个看法,并非原则性错误。
但如玉对于情节的调整建议直接略过――因为这些情节都不是她随意编造,而是真实记录的,所以她无意修改。
而对于词句和描写中的建议,她其实对自己的原作颇有信心,但是考虑到读者的阅读体验,还是决定广泛咨询更多意见。
首先被问到的就是许芬妮。
许芬妮并不意外这个反馈结果。她直抒己见:“认为过度古典,与现代理解相悖的用语可以修改。或者使用注释,帮助理解。意识形态的问题倒不用太过计较。书评想要攻击,总会有他们的攻击点。而露出些许破绽给对方,也可以省得他们其他地方瞎琢磨,乱放炮。”
第二个表达意见的是樱桃果子:“不要改!如玉大大英文写得也好棒qaq陶醉了!感觉学了那么长时间英语跟没学一样,都是渣!是渣!”
而后但如玉又给辛蒂去了一封email询问意见。对方很快反馈:“欣赏个风格突出的作者。既然已经把自己定位成故事的传述者,倒不如真实地,按照自己本心去表达这个故事。不要顾忌太多。”
综合起来,但如玉当即给出版社回复邮件。她先是礼貌地感谢对方如此快地看完稿子。更感激他们提出了细致的修改意见。但是谨慎思考之后,她还是决定保留最初的写作方式,只是部分特殊古典用语处加以注释。
但如玉还有感于这件事,当即写了一份中英语双语版的关于欧洲社会主流思潮方面的感悟。她将中文版发表了长微博,英文版则发给了编辑。
对方看到之后,立即询问她可不可以将这篇文章发表出版社的网站上,他们会支付稿酬。
但如玉欣然同意。
………
这一周《闲暇》杂志的销量意外高涨,出版社一开始还奇怪怎么回事,后来得知是因为刊登了但如玉的专访之后,颇感意外。
而当他们知道这本杂志被许多中国留学生打包寄回中国后,更是诧异:原来这个之前没怎么听说过的中国女孩,竟然国内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媒体圈内没有秘密。很快消息便传开,伦敦本地的不少杂志报纸记者编辑,之前对布伦登画展并没有太过意。没有关注或者只是简单采访。
但是知道这个消息之后,纷纷决定跑去画展转一圈看看情况。
至少,要看看这个miss ruyu的画有多好,为什么中国会有这么大名气。
因此,布伦登画展七月接近中旬的时候,出现了神奇的流大幅上升景象。同时,通过许芬妮联络但如玉,想要采访她的也多了。
了解了但如玉的想法之后,许芬妮婉言谢绝了所有记者和编辑。记者们找不到正主,只能徘徊画展,希望从主办方挖到些许买画的线索。
而也有头脑比较灵活的,从访谈中了解到她的画都是小说插画,而这本小说也即将英国出版英文版。他们找到巴尔巴卡出版社方面,询问miss ruyu的《疯子迪亚洛》具体情况。包括小说梗概、写法,包含什么元素,什么时候上市等等。
不得不说,这意外的宣传倒是让原本可能因为发行而遇冷的一本书,有了热度。至少通过几家报纸的报道,有一部分英国对miss ruyu这个名字有了印象,还知道她这个月底会有一本小说上市。
而执着于画展的记者,有不少有这里遇到了威斯・伍德先生,还认出了他。当他们知道伍德先生曾经想要买这幅画,只是晚了一步时都惊讶不已。而当他们侧面了解到伍德先生这些日子,几乎有时间就会到画展来,看这幅画,甚至还命将画临摹下来时,更是大跌眼镜。
这画……有这么好吗?
不管怎么说。记者们了解到的情况,纷纷上了伦敦本地的各个报纸杂志,一时间miss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