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雄-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位前马邑黑社会头子,后来的马邑郡尉,曾参加了三次北征的“功臣”,却没有刘仁恭那样从容就死的觉悟,还在努力的寻找着那虚无缥缈的一线生机。

    嗯,他的求生**是不用怀疑的,当然,刚烈这样的字眼儿,也与其人没有任何缘分。

    被人从暗无天日的密室之中拖出来,这位也曾威风一时的马邑刘郡尉,已经被自己的**和野心,以及那无边的恐惧折磨的不成人形了。

    因为求生的**很强烈,所以理智并没有陷入崩溃。

    可以说,这也是一个诸次辽东之战造就出来的怪物,视人命若草籽,胆大包天,浑身上下也充满了野望的家伙。

    他被捉住时的第一句话不是求饶,而是不停的在说,他要见恒安镇将,马邑通守李定安一面,有要事相告。

    实际上,哪有那么多的要事,因为他曾跟随李破一起去辽东,在他印象之中,李破最大的弱点不是别的,就是两个字,心软。

    是的,李破就是给了他这么个印象。

    因为在去辽东的一路上,以及之前在马邑牧场呆的一段时间,虽说吃了不少亏,让他对李破恨之入骨,可是对李破其人的印象,却停留在了那里。

    李破对手下人不错,也并未使劲儿的把不对头的人往死里整饬,作为领兵将领而言,“见多识广”的刘武周用自己来做例证,也便以为,这人心肠太软了些,换了是他,又该如何如何……

    于是,李破也就被“心软”了。

    这也就成了刘武周最后的一根活命稻草,希望李破再心软一回,放他一条生路,毕竟大家井水不犯河水这么长时间了嘛。

    (连七点这章都差点没准时更,阿草也是晕了,星期六日还真不能放松的太过,一天两更也有点艰难了,只能说阿草不够努力,不断更的记录一定要保持下去,啊啊啊啊。)(未完待续。)
………………………………

第282章训责

    “将主,愿意跟着回去云内的人不少,下官已选一百六十七人,多为铁器制匠三十四人,其余皆专于木工,其中又有善做军器者,二十八人。”

    “依照下官看,都算不得大匠,郡府应有所藏私……再者,边郡善做器物者稀,恐怕此辈难堪大用。”

    衣甲军械的收获讲完了,苏亶便向李破说起了匠工。

    不出意料的,就有些不尽如人意了,原因呢,苏亶也说的很明白,一个是郡府的官吏不太配合,应该是得了王仁恭的吩咐。

    而寻到的这一百多人,怕是粗通工艺的占了一大部分。

    反而是你要问他们愿不愿意背井离乡,远去云内安居,那在这个时节,必须是愿意的,马邑城的暴乱,不管参与还是没参与,除了那些恶徒之外,其他人可都被吓坏了。

    说到底,马邑城的人们还没到真的活不下去的地步。

    要是能顺顺当当的放粮,大部分人不会愿意铤而走险,暴乱一起,恶徒横行,祸害的可不止是官府人家,普通百姓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殃及。

    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在这种乱事中受益的,可没几个。

    总之,被寻到的手艺人,都很愿意离开这座乱七八糟的城池。

    再有,作为边郡之地,有真本事的匠人还真就不多,这是朝廷防范边军作乱的策略之一。你可以做日常的军械保养,可你要是想自行大规模制作武器。那还是省省吧。

    李破到也没报太大的期望,所以也就谈不上有多失望。

    他也是抱着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的想法提出的条件。

    瞅了瞅一本正经的苏亶,李破有点不满意,心说,这还真是个死脑筋。

    其实吧,也不能说苏亶脑筋有多死板。只是李破这厮脑筋太活泛了些而已。

    当然。他一不满意了,那嘴肯定吐出来的每个字眼儿,就都透着不对劲儿了。

    “我说苏司马,你觉着云内光缺铁匠,木工吗?你这么做事可不成,军中的将官们,我下了军令给他们,他们还要想想临战之时要随机应变呢,你读过书的人。若是我说什么,你就做什么,做的再好,也不如一个忠心的家奴来的有用吧……”

    这话说的可就重了。苏亶的脸腾的一下就红了起来,作为苏氏子,从小到大,他还没受过这样的羞辱呢。

    可也正因为他是苏氏子,也太年轻了些,经历的风雨不多,所以也就有了一个比较致命的缺点。不愿多事。

    换句话说,也就是什么事都讲究一个做的四平八稳,不落埋怨为主,这样的人吧,若是平常时节,靠着家世,必定能够稳步升迁,李破想要跟人家面前指手画脚,是想也不用想。

    可现在就完全不同了,李破对这个和谁都能说上几句,还有着显赫的家世的门阀子弟,已经有了些不满。

    今日不过是借题发挥罢了,他摆这么个人在身边,可不是让他谄上媚下的,是要给他时常出点主意的,这么下去,很可能身边多出个吃闲饭的家伙,何必呢?

    苏亶也是个聪明人,李破这话里的意思其实他当即就明白了过来。

    就是因为明白,所以脸上觉着火烧火燎的难受,苏氏子被人比作家奴,这比一刀杀了他也强不到哪儿去。

    憋了半天,才憋出一句出来,“将主之意,下官明白,下官知错了。”

    显然,理智尚存,聪明的没有辩解什么,不然的话,李破有一大车的话在等着他呢。

    李破笑笑摆了摆手,“知道就好,以后有什么说什么,别唯唯诺诺的,苏家人好大的名气,别到了最后,因你而让人瞧的小了,你瞧瞧云内这些人,哪个跟谁都一团和气的……”

    一句话,又让苏亶心里跳了跳,随后就想,这位御下的手段,可不如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呢。

    李破聊天模式顺便打开,接着道:“不说那么多,就拿这事儿来说吧,人才我不嫌多,什么样的人是人才?人有我无就是人才,在我这里,也没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好了,把这件事给我办好了,别让我觉着没带王庆出来是错的,好吧?”

    有竞争才有压力,苏亶被这些一波三折的话,也弄的非常上火。

    可人家到底读过很多书,立即垂头拱手道:“将主英明果决,又怎么会错呢?”

    李破呲牙一笑,他不喜欢说话唠叨的人,却喜欢说话有趣的人,遂不为己甚的点头回了一句,“那我可就拭目以待了。”

    苏亶满脑袋的官司的走了出去,出去的时候正碰到尉迟恭。

    看着这个黑大个儿,苏亶平衡了许多,尉迟恭不停将令,擅自入城的事情,李破是这么处置的。

    没谈及功过,只不过是让尉迟恭和尉迟兄弟两个领兵走上了街头,大索全城,捉拿凶徒,然后就让他们当起了刽子手,砍了不少脑袋下来。

    而且告诉尉迟恭,捉不到刘武周,他这个领兵校尉也就不用干了,直接回去做营尉吧。

    罚的着实不轻,可谁都明白,头功算是整个交到尉迟恭手上了。

    刘武周能不能捉到,那还用问吗?现在马邑城中连只苍蝇都别想飞出去,捉住刘武周是早晚的事情。

    当然,这并不妨碍被砸了满头包的苏亶在尉迟身上找找平衡,因为按照这个规律,他只要将事情办好了,那位看上去脾气不太好,实际上心里却是玲珑剔透的将主,应该也就会满意了吧?

    其实,苏亶也想瞧瞧,这位将主是怎么犒赏手下人等的,加官进爵,绫罗绸缎这类赏赐,云内肯定拿不出来。

    那么如何犒赏有功将士?土地牛羊吗?

    不出所料的,刘武周落网了,捉住他的那位捕快,很干脆的提出,他要到云内去继续****的老本行,刘武周也直接交到了尉迟恭的手上。

    尉迟恭松了一口气之余,也很是欢喜,这次他可是把步群那厮甩开了一步呢。

    到了里面,就剩下跟李破报功了。

    此次恒安镇军南下,未伤一兵一卒,却很完全的达到了战略目的,恒安镇军严明的军纪,也得到了非常直接的体现。

    竟然没有一个人因为擅杀百姓,奸淫掳掠事,而被就此正法。

    这对于一支攻入城池之内的军队来说,是非常难得的,秋毫无犯几个字说来容易,可能做到这一点的军队,古往今来也没多少。

    显然,这是良好的开端,李破也正在逐步的往这支军旅身上打下属于自己的烙印。

    “杀了吧,传首全城,然后送去给王太守便了。”

    刘武周想错了,而且错的离谱,李破只是稍微想了想,觉着刘武周根本不可能有什么要事能告诉他,于是大手一挥,便轻轻松松的决定了刘武周的最终命运。

    而在李破看来,刘武周这样的丧家犬,也没什么必要见了,羞辱对方一顿,听听对方的告饶之语吗?他没那个嗜好啊。

    简单的吩咐了一句,看着站在那里欲言又止的尉迟恭,李破愣了愣。

    这显然是积威已深的表象了,连尉迟恭这样的家伙,在他面前说话都透着小心了。

    “有什么话,赶紧说。”李破蹙了蹙眉头,和这些领兵校尉说话,他可是越来越不客气了,苏亶其实应该很庆幸,李破对读书人还是满尊重的。

    尉迟恭立即便道:“将主容禀,营尉黄子英乃刘武周心腹党羽,本当处斩以儆效尤,可末将……觉得,其人颇为勇猛,若能效力于军中……”

    李破咧开嘴巴就笑了,笑容特灿烂那种。

    尉迟恭瞧见了,心跳都停了几拍儿,恒安镇军上下谁不知道,将主一旦在说正事的时候,笑的这么……赖皮……那可不是什么好事情,很可能意味着你要倒霉了。

    果然,李破张嘴就笑问道:“你这是来跟我求情的?黄子英?好像听说过……在马邑刀客里面挺出名的……你和他有交情?”

    味道很不对,尉迟恭立马转口,“此人以前作恶不少,末将怎么和他相交?末将只不过是看他颇有几分勇力,留在军中,也能添几分战力……此辈死活,全凭将主心意,末将不敢多嘴。”

    李破哼哼两声,声音也渐渐严厉了起来,“你当我不知黄子英为谁吗?天下间勇猛无畏的人多了,一个马邑恶徒,今次战乱之罪首,若在此乱过后,还能保全性命,加官进爵,你这是在招揽人才还是在招揽恶名?”

    “将主息怒,末将确实有失考量……”

    李破哼了一声,道着,“以后记住了,在地方上有大名之人,尤其是草莽人物,多数必有大恶在身,天下各地乱事纷起,战祸无日,除了皇帝和大臣们不着调之外,此辈也在其中兴风作浪。”

    “杀之,可平民怨,不杀,留在军中,你当他们会对你感恩戴德不成?”

    尉迟恭也满头包的走了,李破则在不满意的想着,就没一个让人省心点的,像黄子英之流,到了他这里,都是死路一条。

    因为这样的人,他真就信不过,市井人物,往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于是,黄子英做了一回忠烈之士,陪着刘武周掉了脑袋,天下间的英雄豪杰,顿时少了两位。(未完待续。)
………………………………

第283章异动

    二月间的马邑郡,北风还在作怪。l,

    马邑城郊外,一队队的骑兵陆续踏上北去云内的归程。

    恒安镇军回军了。

    马邑功曹王禄带着一应马邑属官,送出十余里,殷殷切切,恋恋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即将升任马邑郡郡丞的他,虽说来到了官场生涯的最高点,却丝毫没让他有什么加官进爵的喜悦,反而恨不能这会儿就跟着恒安镇军一起去云内算了。

    显然,在他看来,以如今的情势,就算是去云内当个小小的县令,也比在马邑当什么马邑郡丞要来的强的多。

    而此时,李破兴致也不算高,八千恒安镇军南下,算是略有收获,可说实话,这趟出兵,是近两年来恒安镇军收获最少的一次,而且还耗费了不少粮饷。

    总的来说,应该是得不偿失的一次军事行动。

    当然,好处就是斩杀了左顾右盼,贼头贼脑的刘武周,让马邑郡暂时安定了下来。

    这一次,他完全信守了自己的诺言,没在马邑城留下一兵一卒,临走之前,也还帮着王仁恭压榨了一下马邑大户。

    过程乏善可陈,马邑郡十几家大户人家正是人心惶惶的时候,又在恒安镇军威凌胁迫之下,别说让他们拿出点粮食来,就算让他们献上自己的妻女,也没几个敢于反抗的。

    于是,马邑的粮仓也就重新有了粮食,然后可能会赈济一下饥民,当然。这之前先要募兵。

    至此,南下之行也就彻底算是结束了。

    至于之后。旱情会不会摧毁重新建立起来的秩序,或者一旦突厥人南下。元气大伤的马邑城是不是还能屹立不倒,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这样的战事,并不是李破想要的,可却不得不为,给他的感觉自然不太好。

    可很快,他就知道,这一趟南下之旅走的可并不冤枉。

    没等他率兵回到云内,云内的急报已经到了,北方突厥人有了异动。

    这种异动根本不用怎么探查。因为突厥人的斥候开始频频越过长城,进入到马邑郡,尤其是云内方向,这次可是成了突厥人斥候的重点关照对象。

    李碧传信于他,让他尽快回军,突厥人可能要在春天南下了。

    尼玛,李破听到这个消息,当即就是一惊,然后在心里就咒骂连声。

    这才叫计划赶不上变化快。河北那边看来是顾不上了。

    当然,随之而来的就是庆幸,要是没有这次马邑城的事故拖着,这会儿他可能已经率兵出了飞狐道了都。

    而且。此次南下斩杀了刘武周,也正是时候,算是提前给马邑郡除去了一个祸患。

    起码。有太守王仁恭镇守郡城,就算城破。也应该不会让突厥人一鼓而下才对,顺便。也能给云内分担一下压力。

    春天,对于突厥人而言,并非一个合适的作战时节,他们的牛羊马匹都很瘦弱,在春天作战往往得不偿失。

    当然,李破是一点都不敢怠慢,这次突厥人要真的来了,那么恒安镇军将不会再有出奇制胜的机会。

    在得到消息之后,李破一面派人传信于郡城,一面催促众军前行,大军一路疾驰回到了云内。

    回到云内,探报接二连三的就到了。

    斥候已经不敢越过长城,去探听云内的情形,因为北边到处都是突厥人的游骑在来回逡巡。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突厥人在春天里南下,已成定局。

    到此,李破反而长出了一口气,战争的脚步越来越近,那也就不用说什么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而已。

    云内的牛羊还多,熬到今年冬天,完全不成问题。

    而且,李破也不相信,突厥人这次南下会真的将云内当做重点攻击目标。

    可以说,以如今马邑郡的情形,突厥人来了,就算能攻城拔寨,又能得到些什么呢

    李破聚集众将商量了几天,战略的大方向也就决定了下来。

    这要看突厥人来多少兵马了,按照最可能出现的情形而言,应该是和前年的战事差不多,先要固守,再图破敌致胜。

    老套路,没多少新意,却最有效果。

    只是大家商量来商量去,谁也不太明白,突厥人怎么会在春天里大举出兵。

    当然,大家一致认为,突厥人要是挟重兵而来,那么目标一定不是马邑郡或者雁门郡才对,应该是晋阳无疑。

    可那样的战略,最少最少应该也得出兵十余万众吧

    如果突厥人真有那样的意图,等到他们出兵,怕不得一两个月之后了,时间上就很充裕了。

    李破却没那么乐观,突厥人又不傻,这么大张旗鼓的南下,对于他们来说可并无任何好处。

    说不定,上个冬天人家已经聚集起了足够的人马,那么,这会儿也就是发作的前兆了。

    于是,他跟李碧商量了一下,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思,立即命人开始坚壁清野,将云内百姓和牛羊都聚集到了云内城左近,只要突厥人大举南下的消息一到,就能收了他们入城。

    李破的谨慎不是没有道理的,战争容不得任何疏忽和大意,为将之人,判断稍有失误,也许后果就让人难以承受。

    实际上,李破的猜测也确实不离十。

    此时此刻,八万余突厥大军已经聚集在定襄郡多时了。

    突厥始毕可汗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便聚集起了如此大军,可见,如今突厥的实力还在迅速增长当中。

    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为重要的两条则是,漠北的突厥诸部,终于渐渐完成了迁移,并于去年的时候在北边接连战胜了他们的宿敌,让突厥北方的边患缓解了下来。

    接着,大隋的西北,榆林,甚至于河北的乱军首领们,纷纷向突厥称臣,,突厥人的实力在大业十二年,也完成了一个跳跃式的增涨过程。

    对于如今的突厥而言,南北边患差不多同时消失了,始毕可汗逡巡四顾,终于发现,那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帝国,如今竟然裸的摆放在了他的餐桌之上,就看他怎么下刀了。

    始毕可汗好像还没完全适应这种节奏,因为这两年南边儿的情势变化的太快了,快的让他甚至产生了很多的疑惑。

    是的,这位将突厥人一举带入巅峰状态的大汗,竟然还没怎么想好该怎么对这个大敌下手。

    是任由他们内乱厮杀下去,突厥坐收渔人之利呢,还是率兵南下,彻底占据那同样广阔无比的疆土

    就在他犹豫的时候,别人替他做了决定。

    替他做决定是他的两个兄弟,颉利汗阿史那咄苾,突利汗阿史那利佛。

    这两兄弟可以说在如今突厥中,和左右丞相差不多,他们都管理着广阔的疆土和众多的突厥部族。

    而大隋内乱的这几年,他们的实力也都在飞速的增涨当中。

    大隋西北诸族,纷纷投入了颉利汗的怀抱,西域的国王们,也背着西突厥射匮可汗,在向他暗送秋波。

    东边的突利汗收服了众多的契丹,靺鞨部落,再给他一些时间,他也许就能把奄奄一息的高句丽给灭了也说不定呢。

    可两位小可汗实力的增涨,让他们之间也碰出了极为灿烂的火花儿。

    东西两部在突厥王庭中,各说各话,都想着让始毕可汗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决定,让始毕可汗终于有些厌烦了。

    这个时候,被马邑郡的两个牛人彻底激怒的颉利可汗,亲至王庭,劝说可汗进攻晋阳,彻底打开大举南下西京长安,或是隋人东都洛阳的道路。

    颉利汗来了王庭,突利汗也随之而至。

    大隋大业十二年的冬天,在定襄郡大利城,三位在突厥手握至高权利的兄弟,终于达成了一致。

    其实和当年楚汉相争差不多,始毕可汗给两个兄弟画了一张大馅饼,先入长安者,就是他的继承人,也就是突厥汗国下一任可汗。

    八万大军,在寒风稍止的冬末,就纷纷来到王庭附近驻扎了下来,等待春天的到来。

    颉利汗和突利汗,都停止了自己的扩张,将目光望向了大隋的晋地。

    实际上,就算没有这样一场变故,今年突厥主部,也不会容忍晋地这样平安下去了。

    大隋的北方豪雄纷纷都成为了突厥臣属,只晋地的隋人很不恭敬,屡屡冒犯突厥威严不说,也并无一人对突厥王庭抱有应有的尊敬。

    是的,这会你只要不向王庭派遣使者称臣,就是不够尊敬。

    当然,始毕可汗选此时南下,也有着自己的考量,王庭接见的隋人使者当中,可还有太原留守李渊的人呢

    不管有着什么原因,不管有着怎样的目的,反正,大业十三年初,恒安镇军迎来了第二场战事。

    这一年的春天,陆续南下的突厥大军有十余万之众,这个数字没办法统计,连突厥人自己都不太清楚,这一年的春天到底带了多少人马南下。

    因为尾随突厥人南下的部族有很多,他们并不在征召之列,可他们很愿意跟在大军身后,来捡上一点便宜,当然,这些都是从漠北新自南下的部落。

    经历过大业十一年哪场战事的突厥部族,是不会来捡这种便宜的。未完待续。
………………………………

第284章疑惑

    大业十三年初,自大业十一年隋帝杨广被围雁门之后,晋地北部战火重燃。

    八万余突厥大军,从定襄郡出发,浩浩荡荡越过长城,随即分兵两路,一路偏师三万余众,向东直入云内。

    一路则是大军主力,沿苍水南下,直扑马邑郡城。

    马邑郡天灾方显,战火便至,可谓是流年不利。

    这个时候,李破所率之恒安镇军,已经管不了刚刚受到暴乱重创的马邑郡城能不能,突厥人想诱我等出城”

    说话的是站在他身边的李碧,众目睽睽之下,将主这样的称呼也就被她挂在口边儿。

    李破瞅了瞅周围向下探头探脑,恨不能马上领兵出城一战的将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