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雄-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来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他也躺在了床上奄奄一息,如果有所惦念的话,那肯定也会是妻儿子孙们的将来。‘
而不会是像王仁恭这样,只为那许多与他无干的人的处境考量,一点不提自身如何如何。
当然,以他的心志而论,他并不认为自己就不如王仁恭,去毫无条件的认同这种天下为公的理念。
因为他很清楚的知道,人性这东西很难说,谁都脱不了私欲的漩涡,有信仰的人亦是如此。
王老头儿之前的所作所为,很多时候,也是私欲在作祟,马邑城如今的局面,和他脱不开干系。
可话说回来了,这个时候较真也就没什么必要,王老头儿有再多的不是,也比刘武周之流强的多了。
很多溢美之词到了李破的嘴边儿,却没说出来,他只是默默点了点头,轻声道了一句,“郡守放心,有我李破在马邑,定不让突厥逞威……将来……这边地之上,也定传郡守美名。”
王仁恭努力的牵动着嘴角,算是笑了一下,目光中多有欣慰,却也难掩遗憾,也许他本就明白,李破必定不是王仁恭的道理吧。
他这个时候已经说不出话来了,接下来只是用目光示意老仆。
老仆随即便从房中的桌案之上,拿起了一包东西,交给了李破。
李破看了看形状,就知道,这肯定是太守的印信,私授朝廷印信,也不合规矩,可在这个时候,却让李破主政马邑多了一层合法的外衣。
王仁恭缓缓合上了眼睛,重又昏昏睡去。
李破朝老仆点了点头,便出了内室。
厅堂之间,陈大,王禄等马邑官吏将领都不约而同的到来,等候在了这里。
当李破出来的时候,他们看到了李破手里提着的东西,表情各不相同,王禄等人立即拱手,陈大等人,则躬身敲击着胸膛。
给李破的感觉就像是被传了皇位的皇子一样,弄的他本就不太愉快的心情更加阴暗了几分。
“都在这里做什么?大战刚过,善后之事繁多,都给我打起精神来,有何差错,我唯你们是问,对了,王郡丞,给我找个住处……”
“还有,城中伤亡如何,粮草又如何,过后整理一下,报给我,其他的事情,你们看着办,别拿一些小事来烦我。”
虽说语气很不好,可有了主心骨儿,很多人瞬间就是精神一振,连对李破有着不满的陈大,都觉着身上轻松了下来。
没办法,一地哀鸿的马邑城现在太需要一个出来主持大局了,不怕你有多严苛,就怕你不管,甩手回了云内……
很快,李破便被请进了郡府后宅的一间宅院,李破清晰的记得,这里好像是当初李靖家里一个外宅管事住的地方。
周围的一切,看上去有点熟悉,却又颇多陌生,几年下来,人事已非,而李破也缺乏故地重游的心境。
马邑郡城的现状,他已经有所预料,果然,送上来的东西,桩桩件件,都让人感觉这里住不下去了。
唯一值得欣慰,却又感觉特荒谬的是,粮食也许还能供城中的人们支持上几个月呢。
这不是说粮草有多多,而是伤亡太大了。
当初马邑城是近十万人居住的边地大城,之后66续续招收流民,一度拥有十余万的人口。
当然,这个巅峰没保持多久就被打破了,大业十一年突厥南下的时候,就围攻过马邑。
而到了大业十三年的如今,马邑人口很可能已经不足五万了。
是的,战后统计的数字还很粗糙,马邑的户籍看来也需要重新整理了。
当初拥有大约三四十万人口的马邑边郡,经过这几年战乱,人口减半应该是比较真实的情形。
这还是在云内保存完整的形势之下,不然的话,只会更惨。
而马邑城这里,人口剧减之下,王仁恭从大户人家借来的那些粮食,就有了富裕,这不得不说,是个颇具讽刺意味的事情。
李破还没进入主官的状态,事情就又来了。
也许是心愿已了,当晚,王仁恭病逝于马邑郡府之内。
要是其他人,肯定觉着这是雪上加霜,王老头儿死的不是时候,可李破眼珠儿一转,主意就又来了。
他立即便命王禄等人治丧,并传来罗士信,让他带人每家每户的去告知,有想一并出丧者,就都随王太守一起吧。
随后,他又亲自带人,去清理了当初城外那处乱葬岗,也没管什么风水,离乱之人想来也不会在乎这个。
于是,他在城外开辟了一个简单的墓园,同时昭告所有马邑百姓,葬在这里的人们,将会树碑记之,要让后人们记得,有这样一群人,随着太守誓死抗击突厥,让一城百姓免遭突厥人屠戮……
这样煽动性的言语,让余悲满城的马邑城再次沸腾了起来。
最终,这里葬了三万六千人,大部分都是衣冠冢,也没那么多的讲究了,竖起来的都是木牌,用得上石碑的只有王仁恭一个。
大户人家子弟的要修的精致一下,家中没人了的,都只堆了个坟头儿了事。
这处墓园占地非常大,里面则是密密麻麻的坟头。
入葬的这一天,从城内一直到城外,哭声震天,满城百姓,都聚集在了西城之外,凭吊着亡灵。
马邑城的百姓们连粗糙的纸钱都烧不起了,只有用无数的眼泪和一个个的响头,来为故去的亲朋们送行。
李破给马邑城的人们,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宣泄悲伤的缺口,并振奋起了人们的精神,顺便将这座城池彻底变成了自己的辖地。
他也并未失言,几个月之后,刻着密密麻麻的名字的一块巨大石碑也立在了墓园前方……
(月票月票)(未完待续。)
………………………………
第304章诸事
(月票月票)
李破没打算在郡城在呆多久。
如今的情形是,他差不多算是自封为马邑太守,治下一地鸡毛,等着他努力去收拾。
一直呆在马邑郡城,现在看来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他需要尽快处置好马邑诸事,然后返回云内。
实际上,就是个临危受命的事情。
如何将马邑这样的边郡治理好,考量的其实已经不是什么政治智慧了,只要你能兵强马壮,粮草充足,边郡自安。
马邑城中诸事处置起来也简单,没什么人再想着折腾,谁也折腾不起了,只要大家能吃饱肚皮,有没有官府,这满城的百姓其实并不太在乎。
不几天,出丧之后有人又给李破添了点堵。
王仁恭的老仆,守墓七日之后,自刎在了王仁恭墓前。
这种行为在李破看来,说不上好坏,可按照风俗民情,甚或是官府的律令,这等义行必须褒扬,还得广为传颂才行。
于是乎,李破又琢磨了一番,亲自给这老仆在王仁恭墓旁,又修了个坟头,祭奠了一番,看着这座葬了如许多人的墓园,李破也在想着,应该瞅着机会,去云中草原一趟,将几个老军的尸首运回来安葬一下了。
虽说,他一直认为,死去的人永远不应该比活着的人重要,可要是有了机会,他还是会将事情做完全了。
这个殉葬事件,将他的行程拖后了几天,于是,事情又找了上来。
先是陈大禀报,城中许多女子想要从军,找到军营的。寻去府衙的,看上去像是又要起民乱一样,让他有点慌神儿。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嘛。
其实李破也挺奇怪。陈大是雁门太守陈孝意的侄儿,却为了马邑尽心尽力。差点没死在这里,如今也没有一点回去雁门的意思。
王仁恭和陈孝意交情真那么好?还是陈孝意有意染指马邑?
他没见过陈孝意,不好做出判断,也不会去问陈大,只是暗自加了些小心而已。
至于马邑城里的妇人女子们想要从军,也挺正常。
城中剩下多少孤儿寡妇,还没个定数,可城中女子居多。如今已经算是不争的事实了。
这些人家要活下去,没有比从军更好的办法了。
女子从军,在大隋的例子不要太多,可大规模从军的还是没有先例。
李破没怎么考虑,就令陈大去统算一下,到底有多少女子合适,单起一军,编练一番,让她们去巡视四城,守卫城门。
在李破看来。这些女人经历过战事,应该比一些男人都要好用。
而且,马邑郡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可能都要面临男少女多的局面,编练女军正好能补不时之需reads;。
陈大显然有不同意见,可却没有争辩,直接领命去了。
恒安镇军的战绩已经传开,对这位能征善战的恒安镇将,陈大这样的军人的影响,是最大的。
就算做不到惟命是从,可顶撞其人的勇气,却迅速的消失了。
接着罗士信又来添乱。这位自小颠沛流离,几乎是在战场上长大的家伙。终于有了娶妻的念头。
他要娶的是马邑郡丞王禄的幼女。
不管是王禄有心嫁女,顺便向恒安镇军靠拢。还是罗士信看中了人家的家世,反正,这年头儿的联姻,大多和儿女情长没半点关系。
“哥哥,你得给俺做主,人家聘礼什么的都不要,只想让俺长辈去亲自上门提亲……”
得,人家的终身幸福啪的一下,就都撂你身上了,想不答应都不成。
李破如今是满脑门儿的官司,这厮又来添乱,心情自然糟糕至极,顺手就给了他一巴掌,“没见死了多少人了,你还要在这会儿娶亲,你疯了你?”
罗士信皮实的很,咧开大嘴就傻笑,“定亲,是定亲,不着急娶过门儿,到时还得劳哥哥,嫂嫂帮着俺张罗张罗呢。”
李破没办法,只能亲自走了一趟。
王禄早在家里等着了,这门儿亲事算是他一手促成,嫁的人家说不上有多好,可未来的女婿却是那位的结义兄弟。
要是平常年月,这亲事肯定不成,他本人最瞧不上那些领兵的粗汉了。
可现在嘛,他却满意的不得了,这门亲事一成,他王家在马邑也就能安稳下来了。
唯一有点遗憾的是,这个幺女不是嫡出,他那几个嫡出的女儿,都已经许了人家,也都不在马邑,身边就这么一个幺女,教导的还算知书达理,相貌也不差。
本来想寻个晋阳的人家嫁了,不想,他算是离不开马邑这地方了,如今却是正好跟云内李氏联姻。
其实更合适的是李破本人,可惜,他眼光不成……
不用说太多,反正,李破在马邑郡城办了一件丧事,接着又办了一件喜事,跟晋阳王氏的旁支成了姻亲。
当然了,至于说什么结义兄弟不结义兄弟的,也就那么一说,恒安镇军上下,能叫他一声哥哥的,除了李春,便只有罗士信和元朗两人了。
这两个都是李破落魄的时候结交下来的朋友,能够相随至今,在外人眼中,其实和他的亲兄弟也差不多。
罗士信的婚姻有了着落,元朗那边儿的喜讯其实也快了。
他现在跟西突厥的那位蓝眼珠儿打的火热,其中是怎么一回事情李破既没那个功夫也没那个闲心去详细问问。
只是听妻子说,两个人快到谈婚乱嫁的地步了。
可元朗跟罗士信不一样,人家爹娘兄弟俱全,轮不到李破来管,所以,元朗只是在等着京师那边儿元老头儿点头,他这里就能娶新妇进门儿。
实际上,现在的马邑想娶个婆娘,真的不需要太为难。
连年战争下来,男女比例上的平衡早就打破了,只要你身强体健,又能供养家人,娶上十个八个的,也是轻轻松松,成本还是极低的那种reads;。
像李破自己,只要他有意纳妾,整个马邑郡算算,不管什么样的人家,都是一句话的事儿。
可到了现在,他身边其实只有一妻一妾,红眼珠儿到如今还只是挂着个虚名儿,这也只能说明,他对女色确实不怎么上心了。
借着提亲的机会,李破又跟王禄商量了一下,郡府官吏缺职的太多,补足人手也是当务之急。
从云内调人过来,那是一定的了。
只是那需要一些时间,李破现在要做的,就是在马邑郡来一次人口普查,根据旱情,和现有的粮草,做出最合理的分配。
因为现在一粒粮食,马邑郡都浪费不起了。
王禄欲言又止,李破知道他在想什么,也就直言不讳的告诉他,云内的牛羊粮食,能支持到今年冬天过去,那就是谢天谢地的事情了,不用指望云内还能拨出粮草来给郡城。
而且,现在马邑郡的常备军伍,早已大大超过了当初李靖在时的规模。
养兵的消耗,又是一项巨大的支出。
所以,他需要王禄带人立即将户籍重新整理,不得有任何虚假之处,因为这事关整个马邑军民官吏的生死。
王禄也是满嘴的苦涩,没了联姻事成的欢喜。
从大业八年开始,粮食的事情就持续的困扰着马邑边郡,一直到现在,却是越演越烈,丝毫没有缓解的迹象。
马邑郡的出路在哪里,王禄是一片茫然,没有一点的头绪,好在,马邑太守的职务没落在他的脑袋上,不然的话,现在他也只能学一学李靖了。
当年的官迷,比情势逼迫到了自愿放弃官位的程度,可见,这些年来,马邑每况愈下的情势到底有多糟糕了。
最终,他还是问了一句,“如此情形,郡守对将来可有打算?”
李破即便也是头疼万分,可还是从容笑道:“放心,终归不会把人饿死就是了,你呢,只需做好份内之事,就是功德无量,还有,既然缺人,找一些识字又聪明的女子进郡府为吏,云内的人毕竟要到的晚一些……”
王禄张口结舌,和陈大一样,生生咽下了那许多的不情愿。
两个命令一下,郡城差不多就成女儿国了。
当然,李破也明白,这样的情形估计也只是暂时的,女子为官从军,到了后来,也就那么一回事儿,何况是如今了?
办完了这些事儿,李破便打算率兵回去云内,可事情又来了。
雁门太守陈孝意亲自来了马邑,让李破颇为惊讶,却不得不好好招待这位不速之客。
陈孝意比王仁恭要年轻的多,五十多岁,头发花白,却身强体健,他是河东永济人氏,为官多年,以忠直而闻名,实际上,这是个颇擅刑律的家伙。
他主政雁门之后,颇得人心,雁门郡在大业十一年的那场战事过后,还能聚众而守,没有闹气大面积的饥荒,其人可谓是功不可没。
李破对陈孝意的到来,有些摸不着头脑,许多的猜测,都没有根据。
可这个时候能见一见雁门太守,对于马邑郡今后的局势而言,是有着好处的。
(月票月票)(未完待续。)
………………………………
第305章三郡
“吾不如元实多矣……”
陈孝意在王仁恭墓前祭拜再三,让李破见识了一会文人到底是怎么祭奠逝去的好友的。︾樂︾文︾小︾说|
人家陈孝意高声吟哦了一篇祭文,焚烧在王仁恭墓前,这才掩面大哭几声,再谢李破安葬好友之情,礼数上层次分明,这才算是尽到了朋友之义。
在墓园门口,一直没沉浸在痛失友人的悲伤之中的陈太守,望着满山的坟茔,感慨了一句。
也不知是感慨王仁恭这一生的建树,还是感慨他能让这许多人效死的人格魅力。
当然,在李破听来,这些都是应景之词,真挚不到哪里去。
而这么一个过程走下来,李破已多有不耐。
“死者已矣,生者多艰,太守还是皆哀吧,而且……太守亲身来马邑,除了尽朋友之道外,怕是还有其他来意吧?”
陈孝意和王仁恭最大的不同其实就是,这人浑身精力弥漫,一路远来,又经丧友之痛,却没露出多少惫态。
闻言之后,也许是觉得李破恁也沉不住气,看了李破一眼,看上去有点不满,不过他还是干脆的很,随即便肃容道:“老夫已经送信去了楼烦,请林太守到马邑共商国事……”
听到这个,李破当即扬了扬眉头,满心的狐疑。
三个边郡太守聚于一处,要做什么呢?难道想去掏李渊的老巢?
“太守的意思是……”
陈孝意好像知道李破在想什么,随即道:“李将军不必多心……将军领兵,屡拒突厥,功莫大焉……老夫得王兄书信,也多有思量。”
“嗯,老夫如今只想问一句。李渊领兵南下,其心难测,李将军有何打算?”
李破当即在心里道了一声。果然,这是想抄李渊后路的节奏嘛。这个贼船可不太好上,去给李渊来一下,到不算什么,可晋阳城高池深,把三郡的人马加到一处,估计也要在晋阳坚城之下,碰个头破血流才对。
而且吧,李家的人当皇帝。其实也没什么不好,起码比杨广强多了,再说了,天下反王那么多,还真没一个看的顺眼的。
至于说他们这几个,联兵进攻晋阳,然后席卷天下的可能,他娘的和摘天上的月亮难度也差不了多少。
要真是这么个馊主意,不管其他两人如何,他李破是敬谢不敏的了。队友太不给力,随时都可能成为猪队友,这样的破船可上不得。
李破笑了起来。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现在的心情很不美妙。
“太守说笑了,唐公率兵南下,到底所谓何来,与我可没半点相干,我马邑迭经战乱,需要休养生息,以备突厥,至于其他的。我可不想管太多。”
一句话,让陈孝意沉默了下来。
两个人驻足于墓园门口。默默而立,看上去气氛颇为尴尬。
良久。陈孝意嘴角勾起,头一次露出了笑容,道:“老夫要的其实就是将军这句话,如今天下纷乱,称帝者几许,称王者几何,可谓是豪雄并起,逐鹿山河。”
说到这里,他神色间的轻蔑再也不加掩饰,但却话锋一转,“雁门郡当初有民六七十万口,如今只余十数万,想来马邑,楼烦也差之不多吧?”
“依老夫看,如今我三郡当合而为一,聚兵以守边塞,将军也许不知,之前晋阳令刘文静曾率兵来援,此人精通韬略,治军严整,本来老夫寄望颇深,奈何……”
陈孝意笑笑,“奈何其人另有志向,不肯损兵以抗突厥,前些日,更是率兵南去了,如今遍观三郡之地,也只将军一人,善于用兵……”
“唉,老夫厚颜来此,实是想请将军怜我三郡边民百姓,能当仁不让,率我军民北抗突厥罢了,只是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这是李破见到的第二位,有着忧国忧民的情怀的人物儿。
当然,说的再好,都做不得准,需要仔细观察,说不定这位是被晋阳逼的没办法了,才想出这么一个主意来呢。
李破没那样的高尚情操,却也真是当仁不让。
他扩军至今,争的其实就是一个生存空间,此事若成,战略缓冲的余地会非常的大,突厥人再要南下,迎击的手段的选择上,可就多了不少呢。
可他还是很狡猾,沉吟良久道:“此事不在于我,而在于两位太守吧?”
陈孝意抽了一下嘴角,心说,我都开诚布公到这个地步了,你还如此油滑,也不知这个选择到底对不对了。
于是继续加码,道:“老夫之意已绝,林太守乃裴氏门下……有些固执,若其不顾大局,老夫代将军斩之,又有何妨?”
李破笑着点头,“那就看林太守来不来了。”
一老一少相视而笑,算是达成了初步的默契。
陈孝意笑的很微妙,因为他知道那个有着林胡血脉的匈奴后裔,一定会来,因为他告诉人家,王仁恭病重,为避突厥兵锋,有迁马邑之民南下之意。
那位林太守必定要走这一遭了,自从他攀附上裴氏之后,跟晋阳那边儿交从甚密,粮草什么的也就比其他两郡多,如此一来,楼烦需要的不是别的,最需要的是人口。
若以马邑百姓诱之,林太守还不动心的话,他还附上了一个消息,王仁恭手中,握有一件与林胡有着关联的匈奴重宝,他会说服王仁恭交给林太守,求的是让林太守引荐一下裴氏罢了。
这些诱饵信手拈来,并不吃力,明白的显示出了他和王仁恭的不同,人家是河东人,可不是孤立无援的王老头儿。
李破笑的也很微妙,现在看来,这纯属于大家抱团取暖的行为,若真能支使三郡军民,娘的。说不定还真能觊觎一下晋阳呢。
而有了晋阳作为依托,北地的局面可就完全不同了,一两年下来。也许这晋地北方的边地就能缓上一缓了。
要不怎么说呢,野心这东西从来都是以实力为依托的。手中有多大的力量,顺便野心也就来了。
尤其是像李破这种务实的家伙,更是如此。
实际上,这也是李渊率兵南下的后遗症之一,没有晋阳大军威慑,北边这些人还真就不太将晋阳放在眼里了。
当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