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雄-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帐暖日高起,总管从此不办事。
公母两个差不多是恢复了当初在云内新婚之后的状态,隔三差五吵上几句,偶尔再干上一架,弄的很是热闹。
结果就是,最苦恼的人不是晋阳的陈孝意等人,而是雁门太守宇文歆了。
有多少事而装在他肚子里,想跟李破说上一说,几年的成绩很不错,可那是陈孝意的功劳,等明年春天,他就准备大展拳脚了。
这样一个时节,作为并代两州之主,你给我玩消失?
是的,在他眼里,李破到了雁门之后,就消失了,去代州行军总管府几次,都被李破三言两语给打发了。
偶尔还找不见人,可不就是消失了吗?
要是陈孝意或者温彦博在这里,一定会当面跟李破说一下,陈孝意劝人从来很委婉,温彦博说话就比较不好听了。
可宇文歆这人不会,他不会去触李破的霉头,他找的是李碧。
这里面的差别可不小,其实他和李破的想法差不多,女人总归要好说话一些,而且李碧手握雁门兵权,掌着并代两州练兵之责,手下的狗腿子不少,头号人物就是练兵大使薛万均。
经常会去到宇文歆面前说事儿,加上家世的缘故,和宇文歆迅速的熟悉了起来。
再加上和李碧见过几面,商谈了一些事情,对于那位并代两州的主母的心性习惯,宇文歆倒是也知晓了不少。
这是一个大气甚至可以说是比较凶悍的女子,身上有着关西世阀女子的诸多特点,代州隐隐流传的李云内惧内之说,在宇文歆看来,是非常靠谱的说法。
他要是也娶了这么一个手握兵权不撒手的婆娘,这婆娘还善妒了些,那他也是要惧内的。
既然有这么多的条件,以他的心性为人寻李碧说话其实也是在情理之间的事情。
他是派人去请李碧到郡府说话。
听着有些不对劲儿,可对于宇文歆来说,却再正常不过,别忘了,这人权力欲还很强呢。
登门造访容易碰上李破,他以雁门太守的名义,请代州总管府司马李碧来郡府商谈要事,这是说的过去的。
就势,他也想瞅瞅,有李破在雁门,这位并代两州的主母是不是气焰高涨,而心胸气度上也能衡量一下。
得罪了人,他可以去赔礼,小事一桩,要是真遇到了大事,你不明白旁边站着的是什么样一个人,那亏吃的可就不是赔礼那么简单了。
如果李碧也和齐王李元吉一样,分不清轻重缓急,那他这个雁门太守当着可就要小心一些了。
这种小心思还真不是什么人都能有的,其实当初在晋阳,如果李元吉能稍稍尊重他那么一点,而不是性子那么急,总想着动宇文歆的兵权。
不然的话,趾高气昂的李元吉和宇文歆这样的人,应该相处的非常不错才对。
李碧真还就来了。
李碧来的时候,宇文歆自然是知道的,可李碧见到他的时候,却是在郡府后面的校场上。
更为有趣儿的是,大冷天儿的宇文歆在削一根木头,刀片翻飞,木屑四溅,纯属的就像一个真正的雕工木匠。
这不是宇文歆在显示自己的才艺,他是真爱好这个。
当初少年的时候,关西世阀自己总要每日练武,宇文歆手脚比较笨,总是被父兄揍的鼻青脸肿,偶尔还要挨藤条。
这显然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他挨了打,就削木头,一边发泄自己的怒火,一边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因为身上太疼了。
久而久之,他就喜欢上了这个活计,手上也越练越灵活,他本就是聪明的人,一下就找到了乐趣所在。
当然,现下的情形就属于装腔作势的范畴了。
李碧同样不笨,隐约能想到一点,可领兵久了,又跟了那么能干的丈夫,头脑偏于简单,不愿想那么多而已。
她看着这位削的满身木屑,手法纯熟,觉着很惊奇,如果这人不是雁门太守,她说不定要让这位给刻个佛像什么的呢。
如果让宇文歆知道她的心声,估计立马就得下决心戒掉这个嗜好,起码不在这个女人面前显示手艺了。
当然,能让上位者看到你的缺点,或者是怪癖,很多时候其实并非是一件坏事儿。
良久,李碧才捶了捶胸膛,给宇文歆施了个军礼,笑道:“郡君好兴致,只是天气太冷了些,您还要注意身子才是啊。”
宇文歆“僵了僵”,转头诧异的看过来,才赶紧放下刀具,扔了木头,拍了拍身上的木屑,站起来给李碧深施一礼。
这个时候,他心里是满意的不得了,常年领兵的人,大多数盛气凌人,所谓骄兵悍将就是这么来的。
李碧可以说是“凶名在外”,却能这么尊重于他,不但亲身来他府中,而且并无傲慢之色流露,这就非常难得了。
至于说的话里面是不是有讥讽之意,他也不会去深究,火候必须拿捏的恰到好处,不然就过火儿了。
“这些从人,越来越不识好歹了,司马前来,竟然没有通传老夫,实在该死,老夫未曾远迎,还望司马不要见怪。”
李碧心情现在正好的不得了,自家夫君毫发无损的回到了雁门,声名大振,功绩彪炳,对她又一如既往的……嗯,也没被晋阳王氏的小狐狸勾去魂魄,实在让她欢喜。
宇文歆这个半老不老的家伙,在她面前自称老夫,又弄了很多小心思,她也不愿去计较了。
不然的话,他一定要让这个家伙知道,不老的人自称老夫多了,也一定会老的很快的。
“到也无妨,只是这郡府的门禁确实松了些,哪天我派些亲信卫士来给郡君,那些人都是总管一心操练而出,精锐之处,不下军中将校呢。”
宇文歆心里哆嗦了一下,马上就笑,“走走走,这里不是说话所在,司马请。”
李碧也道:“郡君先请。”
两人并肩而行,往府中厅堂而来。
宇文歆思量了一下,他不会让这场谈话拖延的太久,毕竟身边的这人是个女人,在郡府中留在太久,可有些不妥当。
琢磨了一下措辞,宇文歆便道:“近日总管归雁门,日子可不短了啊。”
李碧随口应着,“嗯,有些时日了,冬雪难行,再者总管带兵征战半载有余,身心俱疲,想在雁门歇一歇。”
“嗯,总管劳苦功高,不久,声名必定震于南北……确实该歇一歇……可如今天下大乱,诸侯割据之势已成,诸人皆在奔忙,谁又能真的歇一歇呢?”
李碧愣了愣,终于有点明白过味儿来了,这位找她前来,可能不是商谈什么军务,这是要行那劝谏之责?
“郡君乃总管倚重之人,有话但说无妨,李碧洗耳恭听便是。”
宇文歆哈哈一笑,放慢了步子,道:“司马果然明晓事理,那下官就多言几句了,还请司马莫怪。”
“总管归雁门,不闻外事……下官有些忧虑之处,莫非……此战过后,总管威名日盛之际,有了功成名就,安享太平之心?若是那般……”
根本没容他说下去,李碧已经是彻底明白了他的意思,这是见不得夫君清闲,估计此时这厮心里不定怎么编排她李碧呢。
她到没怎么着恼,眼前这人新降,却能为自家夫君着想,确实不易,只是寻她来说话,显示出其人胆气不足,有点落了下乘而已。
她大气的挥了挥手,打断了宇文歆的话语,“绝无此事,总管心雄志高,值此之时,怎会有偷安之心?只不过……”
她顿了顿,立即接着道:“只不过一直没有子嗣,颇为烦恼罢了,郡君说说,这是不是一件大事呢?”
说这些话,她连脸都没红一下,爽快的像个男儿,北地巾帼,确实非同凡响。
许多话,一下都噎在了宇文歆的喉咙里。
这是不是一件大事,太是了。
并代两州,这么大一片地盘,继承人的问题很快就会显露出来,这是维持统治的一个重要环节。
随着各地英杰来投,他们看到的不但是你的才能和贤明与否,还将看你的传承是否稳定。
到了那个时候,子嗣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宇文歆一下停住脚步,满面羞惭的揖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下官短视至此,实在有负于总管重托啊……”
要是李破在这里,一定会在心里大骂,我生不出儿子关你屁事儿,然后就会想办法让这厮老的快些了。
李碧不会,她只是轻笑了一声,抚胸回礼,笑道:“郡君莫要如此,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嘛……只是郡君如今也是孤身一人,很是让人觉得不忍呢。”
“要我说呢,郡君专心政务是好事儿,可也不能太过,总归要有人服侍身旁才好。”
这软肋捅的,效果可不比李破亲自出手差了。
宇文歆嘴巴开始发苦了,他的亲眷都在长安,而他也不是一个太过顾惜妻子的人,可他既不能显得那么凉薄,也无法释疑于人,这是他和其他人比起来,最大的一个弱点。
唯一能稍稍补救的办法,其实正如李碧所言,在并代两州成家,生个一儿半女出来。
可他这会儿哪有功夫去做这些?若要随便找上一个,名声不好听之外,也无法得到想要的效果。
李碧看他那尴尬的样子,心里分外的舒坦,和李破呆久了,这一家的心肠都变坏了。
“王氏多有佳女,以郡君之才,求之不难,可要总管做媒?只需郡君一言尔……”
………
带着舒心惬意的笑容,李碧悠然走出了太守府。
可她的心事,其实都是方才的话语之中。
他和李破成亲可不是一年两年了,至今未曾诞下子嗣,渐渐的也成了她一件心病。
为夫君多纳几个妾室的念头,起了也不止一次两次了,都被她强行压了下去,差不多属于野生野长的她,妒心和独占欲确实也比一般女子要强烈的多。
在回去总管府的路上,她捏着拳头用力挥了挥,心里给自己打着气儿,再努力些,不成就跟着他去晋阳,一个冬天,怎么还不能开花结果了?
听说冬天里怀上的孩儿,最是健壮不过了呢。
枕边风儿就是男人的致命伤,只过了一天,李破就将宇文歆招到了总管府,主动问起了雁门政务。
宇文歆是一点劝谏成功的喜悦都欠奉,他是真不知道,那位是怎么吹这个枕边风儿的,因为李破看他的眼神儿很是古怪,好像要找找从哪里下刀一样。
而雁门的政务,多不胜数。
此时的雁门,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工地,各处都是重建当中,大业十一年突厥人南下给雁门带来的毁灭性打击,正在迅速恢复当中。
数十万幽州百姓,一大部分都安置在了雁门。
这让雁门的人口一下便充足了起来,各处城池的修缮,都在加快进度当中。
陈孝意和温彦博去晋阳之际,雁门的户籍终于算是统计完成,而这个秋天,雁门也有了秋获。
有幽州之粮作为补充,有今年一战夺取的晋阳粮草和无数的牛羊,雁门这个地方彻底安稳了下来。
(月票阿草出差中……)(未完待续。)
………………………………
第387章卫府
说实话,代州三郡再恢复,也是边郡,先天不足,总是比不上并州之优越。&
代州重要的是军事力量,这里的出精兵的地方,代州军之所以如此精锐,这和代州的民风,战略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
这一点不管是李破,还是宇文歆其实都明白。
可反过来说,军事力量又来源于充沛的兵员补充,人口是其最重要的一个基础。
还是那句话,李破要的是稳定和秩序,在他眼中,这比什么都重要。
而宇文歆提到的是发展和繁荣。
重点虽说不同,可并不相互违背。
只是雁门的繁荣,其实只有一条路可走。
所以,宇文歆试探的提到了行商之事。
没错,这才是雁门可以和晋阳比拼一下的地方,南北行商,必然要经过代州三郡,商税从来都是代州三郡税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大致上来讲,代州三郡,马邑,楼烦在优势在于可以牧养牛羊战马,雁门有一部分农业,有一部分牧业,在这个上面,和马邑楼烦差相仿佛,甚至于要逊色几分。
其最重要的地方在于,商道必然要经过雁门,而作为代州总管府所在,他是有权大量收取商税的。
而和突厥通商,其间的暴利显而易见。
南北商路断绝已经有些时候了,现如今也不是什么通商的好时节,这还需要看形势的变化。
尤其是现在只有并代两州在手,就算通商,也没多大的效果,可以交易的东西太少。
实际上,从大业十三年到现在,雁门当务之急,还是将幽州移民安置好了,其他都是容后再说的事情。
宇文歆呢,也只是略微提了提,先打个底子,实际上,他觉着,晋阳即下,李破早晚会率兵南下,到了那时,抚有晋地全境,正好雁门也安稳了下来,万事俱备,通商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几乎是方方面面的事情,送走了宇文歆的时候,李破晃了晃有点晕乎乎的脑袋,矫情的感叹了一句,百废待兴啊。
唯一让他有些轻松的是,今年的战事算是彻底结束了。
唐军没来打晋阳,不然他也不会在雁门呆的这么舒服。
唐军驻于介休,不甘的看着晋阳,却没有不管不顾的攻过来,等到大雪一下,他们要是来攻打晋阳,那就是找死了。
要打的话,总归要等明年春暖花开再说。
北边的突厥人也不知道怎么样了,他府中还关着个伽蓝公主呢。
对于突厥,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这一下打的它太疼,而义成公主没有抢到汗位,那就不用说了,新的汗王上任,没有比李破更好的立威对象了。
这么一想,放松的差不多了的李破,终于开始认真的盘算起了来年的事情。
所谓未雨绸缪,战争这东西,不能等事到临头,再来想对策,以最糟糕的形势,来做最充分的准备。
相比处理那些乱七八糟的政务,李破的战争哲学,相比之下显得更加的系统化。
想到战事,他的脑筋不由自主的便灵活了起来。
与其腹背受敌,不如先下手为强。
占据晋阳之后,他对李唐算是彻底失去了最后一点忌惮之意,显然,先下手的话,就只能是离着更近的唐军了。
想到这些,他反而不那么着急去晋阳了,晋阳那里肯定有一大堆糟烂事儿等着他,静不下心来,所以他继续留在了雁门,认真的思索着来年的战争。
而当王庆从楼烦回到雁门,封赏的事情也就放在了李破的面前。
打了半年的仗,有功将士都在等着封赏,准备过个好年呢。
这事李破想过,已经有了些主意,李碧的提议和他想的其实不谋而合,是到该建立军府的时候了。
别看军府制有着这样那样的弊端,可在封赏有功将士上面,却有着非常大的空间,容纳性相当的不错。
其实更好的出路是爵位,可李破现在别说称帝了,连称王的打算都没有,他总觉着不是时候,份量太轻,弄个什么王之类的称呼,不啻于沐猴而冠,显得有些可笑。
他这种想法,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那些反王们的轻蔑。
什么长乐王,西楚霸王,顺风王,漫天王的,怎么听都带着一股开玩笑的味道。
要是有人敢给他弄个这样的称号,他一定让那人后悔生出来。
当然,建立军府也不是一挥而就的事情。
不用太费劲的地方在于,从西魏八柱国时代开始,延续至今,府兵制已经极为完善,不用怎么去修改了。
当年,西魏宇文泰设八府,以关陇乡兵充之,一举奠定了关西军事门阀的根基。
而到了隋文帝杨坚年间,杨坚更进一步,大举解除鲜卑贵族兵权,恢复汉姓,以府兵入民籍,在册人口于是激增,顺便又减少了割据之祸的威胁。
也就说这个时候,扎根于户籍之上的府兵制,终于焕发了蓬勃的生命力,让大隋一举进入盛世时节。
人口众多,兵强马壮,渐渐的在对突厥的战争中,占据了优势地位。
这无疑是制度上的胜利。
而到了隋帝杨广年间,府兵制败坏的非常之快,而这同样是制度上的崩溃,户籍渐趋混乱,滥用民力之下,府兵人家生活艰难,四处逃散。
后果很清晰的摆在人们面前,府兵制造成的战乱景象,比汉末战乱还要恐怖几分,最终还是形成了割据之局。
这几乎是府兵制的痼疾,他的根系就是户籍制度上面,户籍制度又很大程度依赖于官吏的才能以及清廉公正与否。
显然,这在门阀时代是行不通的,官吏多出于大族,与门阀世族关系紧密,而严明的户籍制度,显然并不符合门阀大族们的利益。
于是,君主只要稍不留神,便会给人可乘之机,更何况是杨广这样一个帝王了。
他的一生几乎都在和门阀世族勾心斗角,致力于铲除门阀势力,可实际上,他在行动上,却像一个昏聩狂乱的病人。
从大业初年开始,四处巡游,大兴土木的他,就已经动摇了大隋的根基,也就是他的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一旦趋于混乱,府兵制也随之不稳,门阀世族的力量,没有受到沉重的打击,反而一下膨胀了起来。
可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天下爆发战乱会是这么可怖的一个景象。
府兵制一旦陷入崩溃,府兵们必定是揭竿而起,反而来就给了门阀大族一个惨痛的教训。
这么多年过去,李破对府兵制的了解,已是极为深刻。
这无疑是个富国强兵的制度,在现阶段看来,它那良好的表象,非常适合现在的局面,军政一体的架构,只要能操控得当,那你既不用担心军事力量不够强大,也不用担心国家不够富有。
所以,虽然天下已经成了这个样子,李破还是觉得,这个府兵制,还是很不错的。
当然,这也源于他不愿费神去想其他什么办法,制度这个东西,想要创新,嗯,也别谈什么创新了,后来人弄出来的一些制度,李破倒也隐隐约约记得一些。
可你要在这个时候,拿出来抱着试一试的心思,把并代两州搞成试用田,李破自觉还没蠢到那个地步。
总之一句话,这并非是一个开拓者,他的目的只有一个,让自己的治下富强起来,他没有那么多的政治抱负需要实现。
而且,一旦建立军府,也能解决他最为头疼的封赏问题。
他麾下的大军膨胀的太快了,光骑兵就有三万余众,再加上驻守各处的步军,还有从没动用过的府兵,要是全力一击的话,他能拉出十多万人马出来。
这还是他没有大量招收战俘从军,不然的话,这个数量还要激增三分之一。
南征北战了几年,将士们的军功越来越多,封赏也一直在困扰着他。
建立军府,能很好的缓解这种局面,高级将领的升迁,可以用军府来应对,军队的膨胀也给有功将士带来升迁的余地。
至于他一个代州行军总管,有没有资格建立卫府,并赏赐于旁人。
去他娘的吧,连李渊的老巢都让他给掏了,还有什么不能做的呢?
于是,这个冬天,李破在雁门,建左右卫府,以尉迟恭,步群两人领之,至于卫府中的其他官职,代州军最不缺的就是有功将领了。
卫府一旦设立,军中一下就出现了一些职缺,其他人顺势补上。
于是,代州军中终于出现了两个建牙开府的人物儿,品级什么的先不谈,这对于代州军而言,可谓是意义非凡。
有了左右卫府,接下来自然还可以出现其他卫府嘛。
这几乎是西魏八柱国起家之事的重演,只不过人家底子本来就厚,李破这里小了不只一号罢了。
很多人,将这个冬天看做是晋北军事集团的一个分水岭。
至此,这个起于云内恒安镇军的边军集团,终于迈出了一大步,既集中,又显得有些分散的兵权,彻底聚拢了起来。
并代两州各部军旅,除了李破之外,终于有了另外的上司,让大军显得更具系统性了。
于是,分散于各郡的募兵,操练,军甲,器械等事,都收归卫府所有,李破再要问起军事来,就不用一个个人去找了,只需责问卫府便了。
例外的是,李破在左右卫府之外,设军法司,将左右卫府的军法之事,从他们那里剥离了出来。
将校军兵,凡有违法乱纪事,皆交军法司处置,军法司更有监察诸军,战时督战之责。
实际上,这个冬天让李破忙里忙外的就是整兵一件事了。
其实,建立卫府之后,整个并代两州军旅,差不多也就分为了三部,左右卫府各领兵权,然后就是李破亲军,以罗士信和薛万彻为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