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雄-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军开始节省粮草了,李仲文觉得,敌军围城不攻,也许是想等待城中粮尽?
三万唐军在这里驻扎了半年了,粮草还真就不多,围上个半载,唐军就得都饿死在介休城中。
姜宝谊和他想的大致差不多。
而张伦却在唱反调,三万骑军……应该是倾巢而来了,围上半载?见鬼了,你道敌军不需粮草,只吃泥土吗?
争论了些时候,三个大军统领,大致上又算是不欢而散,之后三人各守城墙,再没有一起商议过军情。
实际上,久经战阵的张伦,在大军征战的经验上,确实非是其他两人可比。
在并代两州骑军到达后的第四天,步军终于赶到了介休城下。
六万大军,加上押送的粮草,驮车,浩浩荡荡而来。
又在城墙上远观的李仲文,这下腿都有点软了。
这已经不是什么出乎意料的事情了,而是他根本没去想,并代两州能够拼凑出这样一支大军出来。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敌军对你知之甚详,你却对敌军一无所知的时候,战争会很明确的告诉你,你犯下的错误到底有多严重。
无疑,这是一场不对等的战争。
用两三年的时间,像辛勤的蜜蜂一样,不停歇的进行各种积蓄的李破,终于张牙舞爪的走出了晋阳。
将震惊和恐惧带给了他的敌人。
这一次与其说是与敌相战,倒不如说是练兵,以三万唐军为攻击目标的大练兵,切断其后援,孤立其城池,他要让步军在这场战事当中得到经验,甚或是教训。
就像如今所向披靡的代州骑兵,在历次战事当中磨砺了刀锋一样,他要将步军放在介休唐军这块砧板上,磨上一磨。
再多的演练,也不如一场真正的攻城战来的结实恰当,所有的强军都是从战争的硝烟中走出来的,之前如此,之后也是如此。
这一次,没再跟唐军客气,步军陆续穿过骑军大营,进抵介休城下。
几乎是一整天,介休城下都是沸反盈天,边地强壮粗糙的步卒们,扛着早已准备好的木料,在城下筑营。
规规矩矩的大营在唐军眼前渐渐成型,高高的寨墙几乎能和介休城头遥遥相对,拒马,壕沟一样不少。
步卒挥汗如雨,在两翼骑兵的保护之下,肆无忌惮的在介休城下忙活了一天。
到了晚间,介休城北边和东边的旷野之上,点点篝火燃起,好像比天上的繁星还要多,一直蔓延到远方。
介休城内的唐军彻底安静了下来,士气同样跌到了谷底。
所有人都明白,他们被围在了介休城中,介休已呈孤城之势,他们的背后,从介山一直到太岳山沿麓,再到雀鼠谷,都已是并代骑兵的天下。
这要是晋阳坚城,三万唐军足以让十数万乃至二十万敌军裹足不前。
可这是介休小城,龟缩在方寸之地的唐军,人数再多一倍,也无法改变城池太小,城墙不高,城门不够坚固等等的不利之处。
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勇气正在唐军军卒们心中流逝。
先声夺人的并代大军,其实还未曾攻城就已占据了先机。
这个时候,张伦的建议再次浮现在了李仲文的脑海当中,是啊,要是先撤向雀鼠谷该有多好?
可这世上没有后悔药可吃,尤其是战争当中,付出的代价会加倍的沉重。
李仲文越是后悔,他越不愿见到张伦,只是跟姜宝谊商量了一下,让姜宝谊率兵死守东城城墙,之后只是派人传令给张伦,令其在南面城墙驻守,无故不得擅离。
而在城下,并代大军的中军大帐已经悄然前移到了步军军中。
李破在晚间传令各部军将到中军议事,战争的号角终于清晰的奏响了起来。
(月票呀,阿草算了算,这个月竟然还有望能争一下分类榜单,那必须求月票啊,哈哈。)(未完待续。)
………………………………
第425章降意(月票月票)
“姜宝谊乃将门之后不假,可此前没听说有多大功绩,如今以介州行军副总管之职,率兵驻守介休东城,宇文镬……”
“末将在。网”
之前大军进退有序,都是卫府以及总管府之功。
而临兵布阵,该用谁不用谁,还得李破说了算,也皆都以探报为依据,商议一番之后,李破终于觉得差不多了,开始下达军令。
“士卒需要休整一日,后天早上,我令你率兵攻东城,先且试探一番,看看姜氏后人是不是名副其实。”
“末将遵令。”
“张伦此人乃雁门旧将,投唐之后倒是战功颇著,屡有所闻,其人守南城,不需强攻,步群……”
“末将在。”
“其他各部攻城之时,你率一万骑军充步卒,列阵城南,牵制张伦部,让其无暇应援其他各部。”
“末将遵令。”
“李仲文,门阀子也,祖上乃西魏上柱国李弼,高门大阀……哈哈,我喜欢这样的对手,陈圆,尉迟信。”
“末将在。”
“后天你们两个领步军主力,攻介休北城,先看看这位介州总管有没有领兵之才吧。”
“末将遵令。”
军令陆续发下,不多时众将便纷纷散去。
相比骑军的自信满满,步军将领们便没那么大的底气了,这是并代两州步军的第一战,就要面对介休这样城池。
而城中还驻有三万唐军,对于并代两州步卒来说,这可并非一个能够轻易战胜的对手。
说实话,别看李破吩咐的井井有条,可他自己心里也没底。
攻城战他倒是见过,当年在辽东的时候,百万大军围攻辽东城,他看了几天,那惨烈的景象如今好像还历历在目。
隋军攻城的法子多不胜数,高句丽人的防守也是花样翻新,反正不管那一战最终结果如何,都给李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太惨了,不论是守城的还是攻城的,都在那里流尽了鲜血。
那会儿他想的就是,千万千万别叫咱们去攻城,不然的话,最后能不能活下来就看老天爷给不给这个面子了。
如今他面对的是一座小小的介休城以及三万唐军,和当日辽东城下一战肯定没法比较,可谁知道呢,战争不管大小,总有相似之处才对。
现在,相似的地方就是战争的进程。
这一天,介休城下的大军还是没有攻城,长途行军之后,士卒必定要休整一番。
但也没闲着,骑兵们拖来了更多更加粗大的数木,工匠们忙了起来,他们开始制作一些笨重的攻城器械。
确实和辽东城下的隋军没办法相比,没那么多的人力,也没那么多的巧匠跟随,所以,制造出来的攻城器械,其实最主要的就是一辆辆撞车,登城车,和一架架的云梯了,还有就是炮烙。
炮烙也就是投炮了,这年头的投炮属于高级攻城器械,制作工艺也属于军事秘密的范畴。
也就是李破打下了晋阳,不然的话,这种大型攻城器械绝对不会出现在他的大军当中。
而全木质的它,在射程上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比弓箭远上一些,还要看抛投的重物到底有多重。
如果攻打的是晋阳那样的大城,投炮就要做得更加高大,才能将石块抛上城墙,想要砸塌晋阳的城墙,省省吧还是,那是后来火炮的专利。
就算你能用投炮扔出千斤的重物儿,只要不总砸在一点上,对于晋阳大城的城墙来说也都是白费功夫。
可以说,别看大军准备的挺齐全,可这并不是什么大型的攻城战,李密和王世充在洛阳肯定比这里打的精彩的多。
当然,话说回来了,李破也不是那样的将领,若非介休城小,他也不会让士卒来一场强攻。
打仗必定会流血,这个避免不了,可流血的多少却能侧面证明领兵将领的能力。
一天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实际上,对于两军士卒而言,这一段时间是最为难熬的,硝烟的味道已经清晰可辨,却还得耐心等待。
三月间的清晨,微风徐徐,却还有着一些寒凉。
战鼓声隐隐作响,大群的步兵从营寨中涌出来,排好整齐的队列,吱吱哑哑声中,一些在战争中诞生的怪物被骡马牵引了出来。
唐军也已在将领的命令之下,一群群的排开在城墙之上,虽说士气普遍较为低迷,可作战之时,井然有序之间,让他们和乱糟糟的义军划开了明显的分野。
实际上,他们和城下的大军一样,都属于大隋的军事遗产,只是继承人不再承认他们乃是隋臣罢了。
隋军的精锐强悍,在他们身上都能得到一定的体现。
准备作战的这段时间,对于两军士卒来说,显得分外的漫长。
占据了更多主动权的攻城大军,从容的在城下进行种种布置,三面环攻,只留出了西边靠近汾水一端。
围三阙一吗?不是的,唐军就算出城逃走,也不会选择西面一侧。
介休东城之下,宇文字样的大旗立了起来,宇文镬麾下的两万步卒,有五千幽州兵,其余一万五千则为他的旧部以及唐军降卒。
大旗之下,宇文镬将军中将校召集到了自己的面前。
宇文镬的声音清晰的传入各人耳际,“大战在即,本不该多言其他,可吾等麾下多乃降人,戮力向前之时或有迟疑,诸位回去之后,宣告诸军,事关吾等生死荣辱,今后若想挺胸抬头,供养家人,便看此战结果如何。”
“先登城头者,必受重赏,若吾等能先于诸部攻入此城,便是大军首功,我若能开府建牙,必不忘诸位相助之功……”
阵前激励士气,少有大喊大叫的,都得让这些军中将校做一做传声筒,而本身就是李唐降人的宇文镬,确实担心麾下军卒不能尽力以战。
所以要事先告知全军,此战对于他们这些降人来说有多重要。
实际上,在这里听他说话的人,除了他的旧部以外,其余皆非李唐降人。
……………………
介休东城城墙之下,一队队的军兵举着大大的木遮,快速的向城墙之下挺进,他们都手拿工具,先要填平城下唐军挖掘的沟壕。
在他们的身后一颗颗实弹飞上了天空,砸向城头和城内。
一群群的弓箭手,在大盾的护持之下,来到城下不远处,与城头展开对射。
城头之上的唐军纷纷引弓,在军官高呼声中,松开弓弦,任由箭矢飞向天空。
一时间,城上城下箭雨如蝗,不时有人中箭倒地,在凄厉的惨叫声中,战事缓缓拉开了序幕。
宇文镬部在午时时分,终于收拢起了人马,他们用数百军卒的生命,填平了城下的一切障碍。
另外一边儿则更快一些。
一具具血淋淋的尸体,都被拖回军中,过户会进行焚烧,将骨灰带回故土安葬。
而这也并非是李破的创举,任由同袍曝尸荒野的,那是义军,隋军军律中有明文规定,将战死同袍的尸首带回来的人,会计入各人战功,与杀敌无异。
别说隋人,就算是突厥人也有类似的军规,甚至于在各部厮杀当中,有时还会专门留出一段时间来,任由敌军来收敛战死之人的尸体。
当然,突厥人更多的时候是在战事的余暇当中,取得阶段性胜利的人去取回自己人的尸体,杀死战场上受伤的敌人。
战场上重归于平静,烟气在各处升起,城上城下的军人们都可以暂时歇口气儿,到饭点了嘛。
……………………
相比于城北城东,城南战场之上却是一片诡异的宁静。
城头之上,张伦扶着城墙的垛口在挠他的大胡子,看上去是满脸的狐疑。
半晌,他才对身边那个顶盔冠甲的年轻人说道:“嘿,许是敌军兵力不足,不敢过来攻城,不如……分兵去城北?”
年轻人很恭敬的抱了抱拳,道:“末将这就派人去问总管……”
等到年轻人离去,张伦才嘿嘿冷笑一声,他的堂弟适时从旁边儿凑了过来,小声道:“大哥,城下的只是虚张声势,并不来攻,这是好事儿啊,大哥怎的还要分兵去助旁人?”
“李家小儿来此,名为助咱们守城,却为督军,实在欺人太甚,大哥又何必去管旁人死活?”
张伦撇撇嘴,嘟囔了一句,“城破之后也没咱们好处……城下的这些都是骑兵,在这里装装样子罢了,也就李家小儿看不出来……”
说到这里,脸色终于阴沉了下来,随后低声跟堂弟道:“二郎,跟你说实话吧,到了这个时候李仲文还对咱们多有猜忌,以我看这城啊,恐怕是守不住了,咱们就算能在城破之时事先逃出城去,也逃不多远。”
“你立即去召集刘达他们,让他们随时准备听我号令,一旦事急,立即给我宰了李家小儿,开城请降,那样的话到时候大家也许还有个活路……咱们可不能给那两位陪葬。”
他的堂弟不惊反喜,“大哥早该如此了,姓李的就没一个好人,咱们立功再多,也视咱们如猪狗,不如另投他处……不如先就降了,也好先立下一功……”
(月票月票)(未完待续。)
………………………………
第426章谋战
张伦摇了摇头,又低声叮嘱了几句挥手便将堂弟赶走了。@樂@文@小@说|
张伦微眯着眼睛,战在城头,看上去就像一只长了大胡子的老狐狸。
不论敌友,没人会喜欢临阵反复之人,献城容易,有功却未必,而他张伦出身寒微,更是不能轻易行此下策。
李仲文,姜宝谊若开城请降,之后定然是高官厚禄,大阀子弟天生就占尽了便宜。
而他张伦……做一样的事情说不定就得掉了脑袋,若拿给被俘的李仲文,姜宝谊看看,是不是能安抚人心呢?
张伦别看外表粗豪,机心却一点不比旁人差了……
于是,城南还是安静如初,步群在城下率军呆的百无聊赖,城上守城的唐军士卒也在城垛上打起了瞌睡,不是唐军士卒缺乏紧张感,而是紧张了太长的时间,确实感觉到了疲惫。
而城北,城东的唐军守军就没这么幸运了。
宇文镬率兵猛攻东城,说是试探,可攻打城池的战事一旦真正展开,区别也就不会太大了。
蚂蚁一样的军兵,举着盾牌,抬着云梯,向城墙之下逼近。
城墙上箭如雨下,不时有士卒惨叫着被射倒在地,却少有人再顾及同袍的伤亡,只是一意前行。
来到城墙之下,城头之上石块夹杂着箭矢纷纷落下,有的人被石块砸的头破血流,有的则被箭矢射穿,城墙上下惨叫声和喊杀声连成一片,终于奏响了战争中最强劲的音符。
鲜血在不住流淌,人命在不断消逝。
一架架云梯搭上了介休并不高大的城墙。
并代两州的军卒们,顶着石块和箭矢,爬上云梯,拼命向城头攀爬而上。
不时有人惨叫着从云梯上跌落,可很快,就有人攀上了城头。
等待他们的是长枪的攒刺,和长刀的挥砍。
战争中最为惨烈的攻城战,就此揭开了血淋淋的面纱,将它丑陋而狰狞的面目暴露了出来。
这实际上并不是什么恢弘壮阔的画面,而是用鲜血作为涂料,用尸体作为装点,用濒死的惨叫作为音符的修罗场。
当并代两州的军卒奋力攀上云梯顶端,城墙之上的唐军伤亡立即便大了起来。
他们暴露出了非常多的缺点,士气低落,战力不足,将领指挥也不得力等等等等,这明显是一支七拼八凑而来的军队,并非什么唐军劲旅。
当然,这话说的也并不算恰当,战乱进行到今日,其实不管是义军还是官兵,战斗力都呈现出了长足的进步,平安时节的军旅已经和他们无法相提并论。
窦建德在河北击破宇文化及所率的关西骁果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若搁在几年之前,乱糟糟的义军,如何能战胜装备精良的皇帝亲军?
让宇文镬有些吃惊的是,第一次攻势,便有士卒登上了城头。
可这也只是昙花一现,是并代两州士卒骁勇善战的一种证明,却并不足以在短时间内改变战事的走向。
城内驻守的唐军太多了,当他们突然临战所产生的生涩迅速褪去之后,在攻城大军留有许多余力的情形之下,再想突上城墙就不那么容易了。
日暮时分,残阳如血,最后一个撤下来的军卒归于大军之中,象征着这一天的战事终于结束了。
宇文镬并没有急着率军回营,先就清点伤亡。
领兵将领们陆续派人禀报,伤亡其实并不算大,八百余士卒损伤在了这半天的攻城战当中。
望着依旧严阵以待的城头,宇文镬冷冷一笑,城内守军不过如此,破城而入是早晚的事情。
看的只不过是诸将之中,谁先攻入介休而已。
而让他颇为感激的是,作为降人,却能独领一军,担当重任,这样的胸襟和信任,也足以让他拿出所有的本事和才能来了。
因为他知道,并代两州文官不论,军中却是人才辈出,就算让他去押送粮草,也没什么可奇怪的,用人不当这词儿,在这样一支大军当中,没有存在的余地。
可用的人太多了,他宇文镬除了出身大阀宇文氏之外,其余和那些身经百战的代州将领相比,没有任何的优势。
………………………………
北城的战事要比东城激烈的多,北城毕竟是介州总管李仲文亲自率兵把守的一面儿,也是攻城大军主攻的方向。
这无疑是一次硬碰硬的较量。
夕阳之中,箭矢像蒿草一样扎在地面上,大军已经收拾了一些尸体,地面上只留下了一些斑斑驳驳的血迹。
而靠近城墙的一端,还有着很多尸体倒卧于地,大军士卒不会到那里去冒险收拾残局,血腥味儿若有若无的飘荡在空气中,以及触目所及的那些奇形怪状的尸体,会让头一次走上战场的新兵产生各种不适。
但不论是唐军,还是攻城大军,新兵的数量都可谓是寥寥无几。
夜晚来临,袅袅炊烟升上天空,白日里那凛冽的杀气终于消散了一些。
有一些烟柱儿特别的粗大,那是两军在焚烧战死将士的尸体,味道嘛,比白天时那熏人的血腥味儿还要难闻几分。
李破在中军大帐再次传令召集步军众将。
这次,和突厥人就比较像了,中军大帐里摆起了矮几,大家席地而坐,一边啃着羊骨头,一边在议论着白天的战事。
和突厥人相比,可能就是少了酒而已,军中禁酒已经多时,产生的各种不适不用一一累述,这条军律是被比较彻底的执行下去了。
战事进行的不算顺利,产生了一些伤亡,好吧,这个不算顺利只是和一鼓作气攻入城中做比的。
步军将领们并无多少沮丧,试探嘛,就是这般了。
明日里的战事,才是见真章的时候。
李破高踞主位,听了半晌,大致心里也算有底了。
等到诸将都吃的差不多,也说的差不多了的时候,李破拍了一下桌案,环视诸人,将领们立即扔下手里的零碎,纷纷起身听令。
李破的声音响起,“南城守将张伦,一天也无任何动静……张伦出身微贱,乃雁门旧将,又比李仲文等功高,守南城啊……哈哈,这么说来,怕是唐军诸将之间有所不合……”
“今晚我会修书几封,让人射入城中,劝一劝这位张副总管。”
听了这话,诸将脸上都露出了些笑意,离间之计,百试不爽,也不知唐军会不会就此乱了?
李破渐渐收敛笑容,“这些都乃猜测,做不得准,大军征战,靠的还是诸位才干以及麾下士卒之骁勇。”
“今日试探,诸位应该都心里有数,城东姜宝谊部,守城吃力,也无默契可言,宇文镬,尉迟偕。”
“末将在。”
“你们两人明日率三万兵攻城东,不需留有余力,若能攻破城东,你们两人便是此战首功,若是不能破城,也勿要让守军应接不暇,向城北求援。”
“陈圆,尉迟信。”
“末将在。”
“你两人各率精兵攻城北,明日晌午之前,不用太过急躁,只需照今日这般,按部就班就成。”
“待唐军松懈,或是城东一乱,你两人立即率部猛攻城北。”
“诸位,三万唐军虽多,只要城墙一失,唐军便成瓮中之鳖……打个介休小城,也要耗费许多时日的话,诸位与我不如早早回去晋阳,静待天下治平就是,还求什么男儿功业?没的丢了性命……”
最后这话很难听,众将都知道,此乃激将之言,可走出中军大帐的时候,各人心里还是憋了一口气。
骑军每战必胜,而且只要胜了,大多便都是全胜。
而步军呢?
所以,即便存了多耗几日,再倾力攻城的人,在中军大帐之中也没说什么出来。
尉迟信和宇文镬当即相携而去,其他几个人也去到了陈圆的帐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