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雄-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深深吸了一口湿润而又清新的空气,有失主帅威严的伸了一个懒腰,又晃了晃胳膊,扭动了几下脖子,看上去有些滑稽,可他的护卫们都纷纷移开目光

    李破没有巡营的意思,只是绕着中军大帐转了两圈,这个时候,他很想写一封书信送回到晋阳去,可他还是抑制住了冲动,并告诉自己,大战还未结束,婆婆妈妈的可不成。

    也许用不了多久,唐军的将领们就会出现在他面前了,永康王李神通,李渊的堂弟啊哈哈,这可是条大鱼。

    要是再能把裴寂给捉到手,是不是就能换一下人质了呢?他的老师兼岳父可还在李渊手里呢。

    夫妻两人私话的时候,从来对此都是避而不谈,因为他们都知道谈也没什么用,只会给自己心里添堵罢了。

    公母两个都是聪明人,不会为鞭长莫及的事情互相埋怨指责,说是无情也好,说是凉薄也罢,反正有了争雄天下之心,一些东西必须要看的淡一些,这个道理不光李破明白,李碧比他更明白。

    如果有那么一天,李靖被压到两军阵前来胁迫于他,李破想了想,得出一个令他自己都很是不舒服的结论,也许他会驰马上前,亲手一箭射死李靖,以向众军表决死之心。

    就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既然选择了这条路,那就得迎风冒雨一路走下去,心慈手软的人,都会死在这条满是荆棘的路上。

    当然,那么糟糕的事情有很多方法可以避免,不用把自己的冷酷表露的那么直接,李氏亲族那么多,捉上几个也许就把人给换回来了。

    李神通不成,那李元吉,李建成呢?甚或是李世民?

    实际上,这会儿一位李氏亲族已经遭了他的毒手,永安王李孝基战死了

    这一晚,并代大军对唐军已呈合围之势。

    大军各部驻扎于唐军周围,静静的等待着天明的到来。

    和胜局已定的并代大军相比,这一天一夜对于唐军来说,就宛若身在地狱一般了。

    战局急转直下,后军几乎是一战而溃,这已经让唐军上下军心动摇,接着敌人的步军又蜂拥而至,那同样是一支兵力已不输于唐军前军的步军军旅。

    唐军在这一段时间内,从恐惧到绝望,军心士气瞬间归零。

    开始的时候,李神通还想召集众将商议一下退兵之事。

    是的,就是退兵,因为就地固守肯定是死路一条,而且也不会再有什么援军,所以只能是退兵,更准确一点说,应该是突围。

    之前犯下的一系列错误,李神通已经不愿去想

    可众将到来,李神通在那些闪烁的目光当中一下就意识到了危险,于是军议草草收场,李神通对退兵之事是一个字儿也没提。

    一败之下,诸人离心,大军已不可峙。

    这个时候,李神通和裴寂其实没什么两样,一旦觉着败局已定,又身处不测之地,立马抛却功名利禄,开始为自己的性命奔忙了。

    不得不说,关西世阀子弟的心理素质确实比较过硬。

    当然,他们也是有着依仗的,不管是被俘还是逃回去,一般都不会有性命之忧,因战败而被砍头的大阀中人,可谓是寥寥无几。

    最多最多,只是会被暂时削夺官职,贬为庶民,而以他们的家世,分分钟就又被启用了,像当初的宇文述等人,就是很好的例子。

    有了这样的保障,大阀子弟们其实差不多各个都是逃跑专家,外加墙头草,只要别倒霉的被小兵们割了脑袋就成。

    而逃跑也是个技术活儿,李神通想了很长时间,才命人悄悄召关西诸将前来。

    许诺无数之下,又说让两千骑兵打头,明日一早立即向南突围。

    等到诸将离去,李神通才密令心腹去汾水岸边做上几个木筏,打算当晚密渡汾水,直接进吕梁山南逃。

    能这么干脆的想要扔下大军独自潜逃,又用言语迷惑诸将,这番心肠确实也不愧是李氏中人。

    可有人比他更干脆。

    此时身在大军左翼,靠近汾水岸边的河南降将们,已都被徐世勣悄悄召入军帐,一番密议之后。

    张亮率兵突袭姜宝谊营帐,厮杀在夜晚进行,毫无防备的姜宝谊部,几乎瞬间便被围杀一空,姜宝谊被张亮生擒。

    这一番骚动,在夜晚当中彻底点燃了唐军内讧的火焰。

    唐军右翼卢世勋,郑游两部,闻有乱起,立即合在一处,先就杀了李神通派在军中的心腹,随即率军趁夜向南突围。

    左翼的徐世勣部更狠,在派人向并代大军投诚的同时,河南降军在徐世勣率领之下,趁夜向东连溃两部,直接杀向了李神通的中军。

    他们还带着浓厚的义军风格,想要弄个够分量的投名状再说。

    这一晚,如同营啸一般,唐军大营之中喊杀连天不用李破动手,唐军先就自相残杀了起来。

    月票月票未完待续。
………………………………

第464章决战(四)

    唐军的骚乱把李破也吓了一条。

    他真的是没想到唐军连一个晚上都没撑过去,而且还在没有受到任何攻击的时候,便陷入了内乱当中。

    这样的事情他在辽东没见过,在云中草原没见过,在河北幽州同样没见到过

    当然,这和他从军以来,从来没有接触过剿匪战事有关。

    风起云涌的隋末农民起义到了现在这个时节,已然步入尾声,天下诸侯其实除了河北窦建德,西北李轨还算根正苗红以外,其他人就都有着来历了。

    而李破之前所经历的战事,对敌的都是些什么人呢。

    突厥部族骑兵,幽州边军,这些军伍都有着其强大之处,若非被李破连连突袭得手,他们绝对不会如唐军般这么脆弱。

    可以说,李神通所率大军其实是地道的中原地方军旅,在这几个月的战事当中,表现出来的诸般特点也和地方军旅保持一致。

    有着一定的战斗力,却不会跟顽强敢战,胜而不骄,败而不馁的强军扯不上什么关系。

    除了人数众多之外,和并代大军这样的边军相比,可谓是一无是处,和当年对上官军的义军们也没什么区别。

    如果唐军和并代大军的步军相遇,可能还会相持一些时日,毕竟并代步军成军时日还短嘛,可结果其实也不会有太多不同,并代步军的底子同样不是唐军所能比拟的。

    而先受到并代大军骑军重创,接着又遭十数万骑步大军围困的时候,唐军几乎是一下就崩溃了开来。

    大军主帅李神通想要私逃,那么大军各部将领有什么心思也就都不用奇怪了。

    当然,没有河南降军在的话,唐军可能会在白日里溃散开来,可有了徐世勣等这些心狠手辣,从来都将自己的生死放在头一位的家伙们,唐军的崩溃也就提前了。

    对于李破而言,这是此战当中最后一场意外。

    而已经领兵征战多年的他,当机立断之处并不比徐世勣等人稍差,听了禀报之后惊了惊,几乎没什么犹豫,立即便传令大军各部点燃火把。

    夜战的凶险之处他自然清楚,当年在风雪严寒之中,近万突厥人已是强弩之末,在临到天明时他派军突袭,突厥人自然是被打蒙了,可他派出去的五百兵卒也是损伤大半儿。

    这就是夜战,残酷而又危险至极,很难想象演义小说里面将趁夜偷袭当成家常便饭的情景

    所以,这个时候他发下的军令不是趁乱进攻,而是点燃火把,谨守营盘,让敌军无隙可乘。

    大军主帅的决定明智不明智,看的其实是结果。

    唐军营地四周的黑暗之中,陆续亮起火把,从天空望下去,景象非常壮观。

    实际上,这也确实是晋地战事当中,能排进前几位的一场大战,数十万人在并州南部的山川旷野之中纠缠往来,尔虞我诈之间,抛洒了无数的鲜血,终于在这个晚上有了一个结果。

    徐世勣派出来的几队人很快被陆续带到了李破面前。

    徐世勣的大名,李破自然晓得,只是他对这些在河南杀的六亲不认的家伙没什么好感,像是李密,王世充之辈,其实早早就上了他的黑名单。

    在打算起兵南下的时候,你要问他最想拿谁来开刀,李渊其实要排在后面,他最想弄死的其实就是王世充,李密,和河北的那些草头王们。

    别提什么门阀或是义军,在他看来这些不管不顾,杀的遍地白骨的家伙,都挺该死的,所以,罗艺和宋金刚之流在别人面前或许有着很大的价值,可在他面前却没什么活路可言,轻描淡写间便已人头落地。

    徐世勣李破琢磨了一下,按照现在的情形,把徐世勣等人围歼在汾水河畔,也许只是他一句话的事情,和之前杀罗艺,宋金刚,或者是刘武周等人并无不同,名人效应在他这里行不通。

    唯一能让他杀心稍止的恐怕不是徐世勣的名声或是其人的才能,只在于一个对待降人的姿态上。

    根本不用想,起兵南下之后他会遇到各色各样的降人,徐世勣不是第一个,也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

    他要怎么处置那些他厌恶的人?是兼收并蓄还是一路杀过去?

    这个时候,人才的考量其实都被他放在了后面,如何招降纳叛,又该怎么对待这些降人,才是他考虑的重点。

    其实不用怎么去深思熟虑,一个隐约已经在困扰着他的问题就凸显了出来,随着地盘的扩大,他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来辅助。

    在这个层面上看,张伦和徐世勣没什么区别,症结所在其实不是杀于不杀,而是如何甄别运用这些人才,让他们能尽心尽力的为他出谋划策,领兵征伐,而非是像他们之前一样,将忠诚两个字给就饭吃了。

    当然,这个问题还需要他思索很久才能成熟起来,他现在要做的,只是接受一位降人的投诚而已。

    之后他也在心里不甘的小小期盼了一下,唐军大营现在这么乱,说不定那些狗屁倒槽的河南豪杰们就都去见了阎王呢。

    事实证明,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这话才是世间真理。

    而那也是第二日白天里的事情了,晚间,耳边回荡着轰隆隆的嘈杂声音,李破率人巡营,安抚各部军心,别受了快要杀出狗脑子的唐军的影响,弄成营啸什么的就是笑话了。

    在百忙之中,他还跟徐世勣派来的人仔细的询问了一下徐世勣,张亮等人的来历,主要是他们之前的出身啊,官职啊,战绩啊之类的东西。

    问了一遍,回到中军主账的时候,李破心里多少又添了几分厌恶,不过也算是有谱了。

    这些河南杀出来的家伙们,出身普遍不高,这个不算什么,当然这也意味着开仓放粮的“好事儿”他们做过,烧杀抢掠同样少不了他们的一份儿。

    瓦岗匪嘛,作奸犯科才是他们的主业,所谓的瓦岗英雄们身上,其实都带着浓浓的血腥味儿。

    辽东之战开始的时候,他们在劫掠乡里,后来则去抢运河船队了。

    等到天下渐乱,他们呼啸而出,攻州掠府,开仓放粮聚众起事是他们做的唯一一件事,等到李密加入,招降纳叛之下,他们迅速膨胀了起来。

    然后他们就开始慢慢有了些转变,战斗力大幅提升的同时,也有了更加远大的目标。

    等他们夺下洛口大仓,声势再次大涨之下,从李密,翟让,再到徐世勣,程知节,单雄信等将领,差不多就将其他的都抛在了一边,围绕着粮草堆积如山的洛阳各个仓房,和洛阳守军开始了长达数载的争夺战。

    毫无疑问,他们的是河南人口大减的罪魁祸首之一,另外一些人吗,除了隋帝杨广之外,就要数王世充等洛阳守臣了。

    然后就是一连串的内斗,翟让死了,徐世勣投了李密,李密势穷,徐世勣率人投了李唐,这会儿嘛,又要向李破投诚了。

    一群的丧家之犬,养不熟的白眼狼,李破心里哼哼着,连即将大胜的喜悦都被冲淡了不少。

    除了徐世勣之外,还有一个张亮。

    这人李破的脑海中是真没什么固有的印象,可其人的经历让李破眼睛稍稍亮了亮,这人是李密身边的军法官儿。

    现如今他身边确实缺少一位严刚可畏的掌管军法的人,李碧有孕在身,薛万均那人有点黏糊,之前也没掌管过军法,又是幽州降人,难免有着自保之心。

    这让军法司的运转很不顺畅,很多事儿还得报到他这里做决定

    好吧,想这些还有些远,这些河南降将到底都是怎样一个脾性,需要一段时间观察,到了他的麾下,当即就能受到重用的,至今也就是陈孝意,温彦博等一些文人,将领是一个也没有。

    晚间,在点点星光之下,徐世勣,张亮这些名字,被李破悄悄挪出了黑名单,打上了待察的标签儿。

    唐军乱了半个晚上,也不知这一夜当中死了多少人,反正浓浓的血腥味渐渐飘荡在汾水之畔,湍急的汾水中,人头滚滚,顺流而下,那是慌乱之中失足掉进河中或是本就想顺水逃生的唐军士卒。

    月光之下,方圆数十里内,人影瞳瞳,那都是逃出大营的唐军将士。

    一些人见机的快,成群结队的向南疾走,他们就像一群夜行动物一样,尽量的避开了那一片片的火光。

    没到天明,唐军大营中就渐渐静了下来,除了受伤之人那令人惊悚的惨叫声,就没有太多其他声响了。

    长宽已经不到十里的唐军大营中,厮杀已经结束,筋疲力尽的人们剧烈的喘息着各自聚在一处。

    李神通的帅旗依旧高高飘扬,数千关西军伍围着帅旗和围拢上来的河南降军们对持着。

    实际上,这半晚的厮杀,大多都在河南降军与关西军之间进行,晋地各部已经纷纷作鸟兽散。

    月票月票,终于在七点之前码完了这一章,阿草想趁机休息一下,很多天没出去娱乐一下了,哈哈未完待续。
………………………………

第465章决战(五)(月初求月票)

    在甘美的胜利果实面前,李破耐心的一直等到了天明,才令尉迟信,宇文镬两人领兵向前,进入唐军营寨。

    河南降军骚动了一下,很快就平静了下来,他们紧张的握着刀枪,仔细的观察着这群自始至终,对他们而言都好像极为陌生的敌人。

    一夜的厮杀过去,河南降军上下已是精疲力竭,他们像波浪一样徐徐退后,露出被围在中间的关西军。

    结束了,一切都结束了。

    劝降的声音在曾经十余万唐军驻扎的大营中响起,无论是河南降军,还是关西军伍,皆都在将领命令下陆续放下武器,跪地请降,顽抗的勇气早已在那噩梦般的一天一夜中消磨殆尽。

    当然,最重要的则是率领他们的将领并没有战死在这里的决心和意志。

    并代大军的步军开始收拢降俘,清点缴获的辎重。

    骑兵大军则在李破命令之下,群起追击唐军溃卒,这一天,从唐军营地一直到雀鼠谷外,七八十里的范围之内,弃械者免死,伏地者不杀的声音此起彼伏。

    纵横来去的并代骑兵,像赶羊一般,将大群的唐军溃卒又驱赶了回来。

    一场大胜,这注定是并代军旅一次前所未有的军事胜利,他们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击败了唐军二十余万人马,几乎将李唐在晋地的兵马一扫而空。

    在如此辉煌的胜利面前,李破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灿烂笑容,这次自然不是谁又得罪了他,在如此大胜之前,他也是心怀大畅。

    那种天下英雄谁与争锋的感觉,足以让任何男儿迷醉不已。

    斩获是越来越多,俘虏的唐军士卒很快就超过了十万人,缴获的粮草辎重想要数个清楚,估计还得用上一天。

    唐军中有名有姓的将领足有二十余人,陆续被押解送到步军当中,这里面河东各州刺史就有好几位,加上司马参军之类的将领,足足占了一多半儿,之外就是自李神通,姜宝谊以下的关西将领了。

    一个个显赫的关西姓氏,陆续出现在李破的耳边。

    而李破也并未着急见这些败军之将,那除了获得一些心理上的满足之外,对当前的局面来说,并没有什么用处。

    他只是令人押解这些俘人回去晋阳,又留下薛万均率军看守降俘,在午时过后,大军拔营而起,南向介休。

    守介休的这位是李破的熟人儿,正是当初的马邑功曹参军,如今的鹰扬郎将李定方,李靖的侄儿,和李破还沾着亲戚呢。

    这位就不用提了,李靖未曾飞黄腾达,依附于宇文氏的李端也就未被剥夺了爵位回家养老,李定方在鹰扬府算不得官运亨通,却也稳步晋升。

    如今跟着李神通来晋地征讨李破,是李定方求之不得的事情,争着抢着就来了,加之他曾经官居马邑功曹,对晋地北部比较熟悉,随军前来倒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至于什么亲戚不亲戚的,李氏兄弟反目多时,早已不相往来,甚至于当初李靖在长安闲居的时候,李定方等人还想至其于死地,这些事连李渊都有所耳闻,就不用说旁人了。

    不然的话,李神通也不会将介休交给李定方来驻守。

    而对于李定方来说,那是绝对不会想到,当日被他鞭打的抱头鼠窜的小小流民,在这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便在马邑边地乘风而起,一跃而为天下诸侯之一。

    更想不到的是,他随大军乘势而来,没有将这个乱臣贼子捉住羞辱一番不说,二十多万大军更是一战而溃。

    当然,有些事情是他这样的人怎么也想不明白的

    说起来李定方见机的还算快,当薛万均,王智辩趁夜而来,欲围晋阳的时候,他就已感到不妙至极,大军消息断绝已经多日,此时来的却是成群的敌军骑卒。

    不光是他,其他人也是惊骇莫名。

    先逃的不是李定方,而是上党来的一个领兵校尉,还好的是没人想着献城,不然的话,像李定方这样的关西将领,一定是他们送给敌人最好的礼物。

    而军心一乱,以李定方的威望和才能,根本无计可施,他和裴寂也差不多,都是来这里捞取功劳的,顺便也许还能借机报一报私仇,与敌征杀之心可不多。

    于是乎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李定方还想瞧瞧局面再说,弃城而逃毕竟是一桩重罪,若前方大军无碍,他就这么扔下介休跑了,回去之后就是砍头的罪名,说不定还要累及家族。

    可有人先逃,城中军心不稳之下,他麾下的一千关西军也是人心惶惶。

    眼见城中越来越是不稳,李定方害怕了,而磨蹭到后半夜,唐军后军的溃兵终于陆续来到了介休,这都是些漏网之鱼,大多数都绕开介休继续跑了,只有少数还想进入介休休息一番。

    城外的薛万彻和王智辩两部也并不着急,唐军大溃已成定局,犯不上在夜晚漫山遍野是追这些零散逃卒。

    这个时候,其实两个人漏过了一条大鱼。

    披头散发,已经弃了战马,脱了战袍的裴寂,就在十数个亲兵的卫护之下,凄凄惨惨的路过介休,往雀鼠谷方向逃了。

    于是,介休城里第一次接到了准确的战报,大军也许已经败了。

    李定方早已胆寒,听到这样的消息当即就率领心腹趁夜出了西城,将介休扔到了身后。

    这个时候所谓的介休守军已是四分五裂,李神通所谓的进可攻退可守在此时看上去就像一个活生生的笑话。

    就算大军未败,消息断绝良久,又有大队敌军纵马而来,都会对留守后方的唐军会造成无与伦比的心理压力。

    唐军的后路看似险要,其实薄弱的不堪一击。

    等到李破率军到达介休,日月星辰旗已经再次飘扬在介休城头。

    薛万彻,王智辩两人率军追至雀鼠谷北口,又收拢了俘获降卒千余,这才意犹未尽的在雀鼠谷外停了下来,与驻守雀鼠谷的裴世清部对峙。

    近十万大军,再次汇聚于介休。

    这是真正的得胜之军,士气高昂的好像能冲破天际一般。

    李破传令大军在介休休整一日,全军上下欢声雷动,征战三月,终是大胜一场,压抑了许久的喜悦像火山一样喷发了出来。

    这一晚,介休城外篝火处处,酒肉飘香,军营之中,到处都弥漫着喜悦的味道,犒赏三军,酒肉为佳。

    在军中禁酒多时的将士们,开怀痛饮

    可李破却没有在介休城中宴饮众将,因为在他看来,战事还没有结束,胜利的果实虽说甘冽甜美,可更多的果实还需要他去摘取。

    因为这一战根本上的目标,其实不是为了击败李唐大军,就像许许多多的战事一样,对于一个统帅而言,战争本身的意义其实不大,战争需要达成的目标永远都在战场之外。

    而大多数战争的目的其实都没多大的区别,疆土,只有更多的疆土和更多的人口才是最终的目的。

    在大军的欢呼声中,李破的目光已经转至雀鼠谷

    雀鼠谷之后便是临汾郡,后面还有河东裴氏的老巢绛郡,这都是通往并代两州的必经之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