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雄-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清楚。

    总管府的吃食很不错,几个人到的都挺快。

    酒菜摆上,边饮边谈,和昨晚的宴饮肯定不一样,没那么热烈,也不用李破先慷慨激昂几句,带动气氛,更不会交杯换盏,弄个杯盘狼藉。

    几杯过后,苏亶就先说起了正事儿,和后来汇报工作其实差不多。

    作为总管府的大管家,苏亶所说自然便跟钱粮有关,新币早已发了下去,效果很不错,就是新币制作的有点太过精美了,一些人家动了收藏的心思,一下把币值给抬高了一些,让人有些哭笑不得。

    但总体而言,几个月下来,苏亶确定了铸造银币的可能性,民间接受的很快,尤其是一些商人,非常喜欢银币,因为银币更加轻巧,有助于商事。

    其实冬天里,代银的名声就已经流传开来,因为银币是先行于代州的,于是也就成了代银。

    这个称呼很不正统,就和大业白钱相似,官府肯定不能这么去叫,可起名这件事,还得李破亲自定夺,按照苏亶心里的想法,应该在其中加入王号最好。

    这个苏亶没有明说,他才不会在此事上多嘴呢,温彦博,陈孝意,甚或是代州行军总管宇文歆都比他有资格提议此事,旁人嘛,还是不要去争那首议之功为好。

    这是个很不错的开头,果然比书信往来更为仔细直观,苏亶也说了,如今银币不宜流通过多,应该适可而止,毕竟晋地还是太小了。

    对于苏亶所言,李破非常满意,一个有头脑也很清醒的钱袋子,不愧是苏氏后人,长才之处,其他人还真就比不了。

    接下来苏亶又说起了粮产的问题,苏亶大体上将这分为三部分,一个是代州,那边儿牛羊越来越是丰盈。

    去年一场场战事打下来,牛羊消耗了不少,可还售卖了许多给北上的商人们,在雁门,马邑,牛羊买卖也越来越是兴盛,可以说,李破这些年抢劫突厥人的行动是大获成功。

    许多代州牧户现在都很想让官府继续向北拓展草场,因为云内牧场现在比较拥挤了起来,养育的牛羊数量开始受到了限制。

    当初元朗想要出兵云中,其实就是受到了这个的影响,战争的到来其实就是这么简单,抢夺生存空间罢了。

    第二部分就是并州,并州北边儿去年是个丰年,战争对于农耕影响不大,又能免三年钱粮,人们的日子比代州的人们要好过的多。

    南边儿就有些糟糕,其实不论并州南北,面临的都是一个问题,劳力缺乏。

    大业末年的劳役对并州影响比较大,雪上加霜的是李渊从太原起兵南下的时候又征发了很多府兵,民壮。

    造成的后果却要李破来承担了,和蒸蒸日上的代州相比,并州的土地更加肥沃,如今粮产却勉强只能跟代州持平,这无疑是件令人比较心塞的事情。

    这没什么好办法,只能等下去。

    所以现在并州人想起前太原留守李渊来滋味儿比较复杂,一个呢,李渊在并州任上的时候,确实为并州人做了不少事情,没让乱纷纷的盗匪破坏大家的安宁。

    可现在一瞅,李渊把并州祸害的也不比杨广轻嘛……

    嗯,情形说不上有多好,却也不算坏,按照苏亶隐约流露出来的意思,没有西河郡的拖累,面子上应该能更好看些。

    另外一部分就是河东诸郡,最糟糕的也是河东,今年河东的粮食肯定撑不到秋收,需要北边接济,至于接济多少,还要看诸郡的具体情形而定。

    这无疑会拖累并代两州恢复元气的脚步,苏亶说这个的时候,心里也觉着有点古怪,自古至今,并代两州这样的边塞之地,从来都是伸手向南边儿要粮要人,没想到今天却反过来了。

    这和去年一路打到绛郡时李破,以及王庆等人的估算明显有着偏差,那会儿大家都认为就绛郡,临汾等地所得粮草以及去岁河东诸郡秋收的情形来看,大致上能让河东的人们吃上一年饱饭,等到第二年秋收。

    现在苏亶又是另外一番说辞,那当然是居中统筹的苏亶的话更为可信了。

    也就是说,今年一年还得稍稍勒紧腰带,还得看看今年老天爷给不给面子,不然的话,闹个什么旱灾啊之类的,也许近两年来的努力也就付之东流了呢。

    苏亶最后总结了一下,觉着今年各处粮仓应该会空一些下来,可百姓之家都能缓上一口气,等到并代两州陆续开始缴纳税赋,情形会迅速好转。

    这个时间段应该是一年到两年为期,中间或者以后再要用兵,时间还要延长开来。

    有苏亶这样精于统筹的人在,李破确实省事不少。

    当然了,对于苏亶来说也足够幸运,不像旁人那里,有着乱七八糟的众多掣肘,又有着李破的鼎力支持,做起事来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这也是李破一直在剥夺军将们对一些方面的话语权的努力在起着作用,他几乎从不跟军中将领们商议民生等问题,久而久之,将领们对这些也就不感兴趣了,没了乱纷纷的声音,于是文臣们也就压力巨减。

    像窦建德,王世充,甚或是李渊那里,有功将领们不但要争功,而且对人事任免,粮草分配,以及人力物力的征用吵的沸反盈天,而因为身有军功,话语权还很大,这样一来,对于战乱过后恢复民生的进程可谓是影响巨大。

    将军们的思路本就和文臣不一样,再加上战事延绵,以及文武混成的制度,所以,北方其他诸侯那里,恢复起来都是磕磕绊绊,甚至王世充空有洛阳城中一班文臣武将,却最终弄成了以战养战的模式。

    远不如李破治下这样杂音疏少,各人做起事来,也就专注的多,产生的效果自然也就和其他人治下不可同日耳语了。

    李破对苏亶做出的努力很满意,待其说完,便举杯相敬道:“元宰与我年纪相仿,却有大才在身,有元宰在侧,哈哈,今后咱们肯定不用再饿肚皮了……”

    玩笑一出,陈孝意抚须而笑,薛万彻也咧开了嘴巴,苏亶起身相谢。

    三个人心思都够用,李破话里的意味很明确,苏亶最大的优势不在于其才干,而在于他的年纪,只要没病没灾,跟随在这位身边,将来前程定会在其他两人之上……
………………………………

第564章王号 2

    之后薛万均也说起了自己的一摊儿。

    他管的事情也不少,自李碧有孕,薛万均顺势与苏亶并列,任职总管府司马参军,掌士卒招募,练兵,军中刑责,牧养马匹,督造军械等事。

    这无疑是个非常重要的职位,其中一大部分都是从军府手中剥夺下来的职权,换句话说,薛万均的权力很大,可以直接问责于军府兵将,并在一些时候,能够直接指挥军府士卒行事。

    当然了,他能来到这个位置是有着幸运加成的,一个是李碧生孩子去了,他又正好在李碧手下当练兵大使,于是接替了李碧的职权。

    另外一个呢,那会儿大军在外,没什么人跟他争,再有就是他的兄弟薛万彻统领李破近卫,越来越得李破信任,连带着薛万均也得了好处。

    不然的话,没有这些机缘巧合,如此重责又怎么会落在薛万均头上。

    当然,战乱时节造就了很多青云直上的家伙,不多薛万均一个,这里面的一些其他原因,也不用一一细说。

    说起来,为了与民休息,募兵这一重要职能如今已陷入停滞状态,各部军旅的膨胀被人为的压制住了。

    只有北边儿被俘的突厥部族在不断的充入骑兵军旅。

    这一年多近两年的时间里,薛万均最重要的任务其实就是两个,一个呢,就是操练突厥人士卒,让他们能够更好的融入到代州骑兵集群里面去。

    然后就是严格军律,约束这些曾经在大草原上撒欢儿的突厥人,如今看来,可谓成绩斐然,骑兵各部的扩充一直在持续当中,突厥士卒能够很快适应隋地的军旅生涯,薛万均功不可没。

    可薛万均也说了,突厥人成军受到了战马的限制,突厥人从军征战的愿望非常强烈,可战马有点供应不上了。

    没办法,为了恢复北地元气,草场上放养了大量的牛羊,战马的牧养也就受到了影响,而且薛万均也觉得,牧草冬储也有其极限,骑军再多的话,牧草也会跟不上。

    大概的意思就是说,骑兵最好保持现在的规模,再多的话也只能向云中用兵一条路可选了。

    另外骑兵的战损补充根本不是问题,有很多突厥战士抻着脖子等着别人战死,好留给自己一个位置呢。

    显然,被俘的突厥部族非常想摆脱他们如今的生活状态,而连番的清洗,让突厥人中间的贵族在急剧减少,那些普通的牧民终于有了出头的机会,他们对于回归草原的愿望日益淡薄,只想摆脱奴隶的身份,并为此做着努力。

    有了薛万均的分析,那么接下来李破下的决定就非常快了。

    允许突厥人和当地百姓通婚,一旦与当地百姓合籍,可以给他们府兵的身份,但有前提条件,改个汉人姓氏,学会说汉话。

    没什么奇怪的地方,无论是薛万均还是陈孝意都平静的接受了这个任务,因为自秦汉以降,对内附的胡人其实都是这么干的。

    晋时干的活儿太糙,元气也被汉末战乱伤的太重,于是被内附胡人给反噬了。

    现在的情形其实也很凶险,李破早已有心将突厥人移入雁门,可这看起来并非良策,突厥人需要的生存空间很大,雁门并不能满足这个条件,而且雁门百姓与突厥人有大仇,突厥人一来,说不定就要生出内乱了。

    所以说,突厥人和代州百姓通婚也不那么靠谱儿,马邑城中寡妇最多,可真能嫁给突厥人的能有几个?

    这必定是个长远功夫,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要防着突厥人北归或者就地叛乱。

    说的差不多了,薛万均也有自己的建议,如今府兵人家农闲时操练也已恢复了隋时旧制,兵器铠甲也在发放之中。

    可军府辖地还没有确定,也就是说,军府制在李破这里上下脱节了,卫府将军们都有实实在在的兵权,募兵操练等事又归了总管府,于是他们对地方府兵如何如何也就失去了兴趣,竟然没有一个人就此事发声。

    薛万均的意思是,府兵军籍彻底归于中央,之后由总管府责令各个卫府派人去地方操练府兵,总管府派人行使督察之权。

    一旦有事,则以军籍为准征发府兵,归于卫府将军节制。

    李破稍一琢磨,就觉着并不不可,府兵制的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中央集权,防止将领运用个人威望而行割据之事。

    好处显而易见,他确实在保证军队战斗力的同时,又能抑制将领们的野心和实力,有名有姓的将领都在中枢任职,地方上那些人自然而然也就不敢太过放肆。

    至于弊端嘛,看看现在这世道就能明白,府兵制一旦崩坏的结果了。

    薛万均的提议,是在府兵制的基础之上,继续剥夺将领们的权力,李破之所以觉得可行,不在于此,而在于这种微调不至于激起将领们的反感。

    薛万均聪明的将练兵的权力分给了卫府,却将本应存于各个卫府的府兵军籍拿过来了,也就是说,将错就错,反正如今卫府辖地不明,索性再动些手脚,继续加紧控制卫府兵员。

    虽说李破觉着这个想法不错,可他没有立即决定下来,涉及到卫府核心的事情,已经算是大事了,仓促做出判断,太过草率。

    对于薛万均,李破也很满意,用心做事的人,他也向来很是赞赏,能说出这样的建议,说明薛万均很有些远见,这人的缺点只有一个,不够心狠手辣,掌管军律刑责就不合适了。

    这会儿李破自然不会对此苛责于薛万均,反而觉得出兵幽州一趟,捡的便宜可真就不少,除了人口兵员之外,以温彦博为首的幽州降人,很是有些人才呢。

    轮到陈孝意的时候,说的东西就很是庞杂了。

    北边突厥王庭回去祖地了,以后继续和突厥人交好,还是来个不闻不问,都有着利弊存在。

    陈孝意认为,和突厥人保持现状最好,走的太近,之前就有让这边儿出兵剿灭榆林悍匪郭子和的事情,之后会不会再让去攻打窦建德,李渊等人?若和这边儿策略相悖,听还是不听?

    不想做突厥人的刀箭,那就得离着远些,可离的太远也不成,突厥人脑子一热,记起当初结下的血仇来,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所以说,这需要非常灵活的外交策略,陈孝意建议,借着与突厥联姻之便,让代州行军总管宇文歆亲自去一趟突厥王庭,交好一些突厥权贵,为将来做好打算。

    在这事儿上李破其实已经有了决定,要拖一阵儿再派人北上,既然陈孝意提议了宇文歆,那人选就是宇文歆了。

    稍稍示意,陈孝意立即就聪明的转开了话题,说起了人事任免上的事情,近来晋阳这里的官员们举荐的人越来越多,陈孝意觉着有些不妥。

    所以他提议将代州的一些老人儿召回来,当然,他说的不会这么直接,只是说代州诸人劳苦功高,叙功之时却往往居于人后。

    久之,岂不令人心寒?不若以功叙职,另行任用。

    这又和李破想到一处去了,李破瞧了瞧陈孝意,心中也是暗自叹息了一声,若是那颗脑袋上的白毛少上一些该多好啊。

    可以说,论起远见卓识以及做事的分寸来,他如今身边的这些人没一个人能比得上陈孝意,可惜,陈孝意确实已经老了……

    这事不用犹豫,李破已经想了很长一段时间了,点头便赞同了陈孝意的建议,让他尽快拟出一份名单来,好在之后升赏有功之人。

    陈孝意老奸巨猾,稍微瞧了一下李破颜色,便笑道:“总管莫急……臣觉得,此事还需等总管称王之后行之,其效才佳啊……”

    此言一出,其他两人身子微颤,一个放下了酒撰,一个也放下了筷子,齐齐坐直了身子,竖起了耳朵,目光灼灼的瞅了过来。

    这是李破第二次在他面前自称臣下了,以往可都是下官下官的自称,如今不约而同变了过来,可见,温彦博,陈孝意两个不愧是他最为信任看重的心腹之人呢。

    如今也没什么好遮掩的,李破摇头一笑道:“此等大事,却还要见过皇后再说……哈哈,能走到今日一步,全赖诸位贤才鼎力相助之故,来,我敬诸位一杯。”

    就算明知道这位不会推据王位不受,几个人这会儿还是有松了口气的感觉,因为李破对日月星辰旗的偏爱谁都看的出来,所以也就都提着一颗心呢。

    三个人谦逊几句,一杯饮尽,就都露出了欢容。

    薛万均随即拱手问道:“即欲称王,不知总管可已定下王号?”

    李破哦了一声,反问了一句,“司马可有良见予我?”

    薛万均当即愣住,他是真没深想这个问题,可话说回来了,世阀出身的他对王号可不陌生,稍一沉吟,又瞅了瞅其他两人,暗道,这事肯定不能听俺的,随便说说又有何妨?反正这里还有一只老狐狸和一只小狐狸呢。
………………………………

第565章王号 3

    “自古以来,王号多不胜数,秦王嬴政未称皇帝以前,商周,春秋,战国,无论天下共主,或各地诸侯,皆称之以大王,然自秦汉以来,皇帝,诸王终有所别……”

    “到得今日,王号当以雍者为尊,秦王稍次,齐楚晋再次,之后又有赵魏燕韩者,其他别号多以成败而论。”

    说到这里,薛万均笑了一声,接着道:“譬如唐王之号,循于上古,此乃权臣自封,自有王霸之意含有其中,又如宋王等,皆为小王,或乃自封,或为异姓有功之臣得之,又或皇帝子嗣繁茂,庶子别无所封,便也勉强为之,与郡王等同。”

    “臣之所见,多有偏颇,今总管欲上尊号,或可依此斟酌一二?”

    一番话下来,陈孝意和苏亶都是频频点头,薛氏子弟见识颇有不凡啊,他们看到的自然不在于这些王号的知识,而在于话里隐含的意味。

    人家含而不露的意思肯定不是在说王号有多少,又有哪个高了,哪个又低了,而是在含蓄的劝谏,不要为了标新立异,而弄出来一个不靠谱的王号,那大家可就都没什么脸面可言了。

    这无疑会让陈孝意和苏亶产生共鸣。

    没办法,眼前这位主意太正了,胸有成竹的样子有点吓人,就像之前干脆的拒绝称王一样,非常突然,却又令众人不敢多言。

    其实说到底,他们所担心的还是李破出身太低,不知其中轻重,弄出个稀奇古怪的王号出来罢了。

    就算李破之前说的再多,这种担心依旧伴随着他们,可见,出身这东西已经深入人心,轻易之间根本无法扭转过来。

    其实呢,薛万彻说的也并不算完整,一些开国功臣和功绩显赫的臣子也会得封比如秦国公,魏国公等爵位。

    像杨素父子,便都有着楚国公的爵位……

    所以说王号和帝号,公爵爵号相互牵连,是一套有很多讲究,也颇为复杂的系统,千多年下来,也已非常完整,没有多少推陈出新的余地了。

    不管哪类封号,只要不是世袭,那么头一个就得看祖宗籍贯,第二个再瞧任职经历,接下来还要考量功绩,这里面还有实封和虚封的区别。

    王号越是尊贵,越离不开这个范畴,李破其实看的没错,什么漫天王,西楚霸王,迦楼罗王之类的,都属于野外品种,上不了台面儿。

    既然有薛万均开了头儿,陈孝意也便开口道:“薛司马所言甚是,王爵不比其他,尊贵者多以辖地而论,并无前后之别,今各处王爵颇泛,多乃滥封,总管许要求别于众人乎?”

    那边儿苏亶闻弦歌而知雅意,立即接上敲定边角儿,“以臣之见,总管万万不能如此啊,我今与众人不同,可得皇后钦赐王号加身,名望重于天下,其他诸人,便乃伪号,日后削之即可,今若耽误于此,而取轻贱之爵,实属本末倒置之举也……”

    薛万彻听着听着眼睛已经瞪了起来,心说,俺都说什么了这是?这两位怎么听着越说越难听呢?

    实际上这就是心腹和新来之人的区别所在了,新来之人比如说薛万彻,就时常心怀惴惴,建言的时候也就委婉的多。

    而其他两人跟随李破日久,却是知道李破既然容他们讨论此事,便也不妨直言了,他们之前担心的,其实只是李破心意早决,根本不想让他们说话罢了。

    李破频频点着头,一副善纳人言的样子,实际上心里早就骂开了,几个狗东西,怎么就知道老子起的名号不靠谱儿了?

    要按照你们说的,老子祖籍在扶风,那称个秦王也是应该的了,再要对上李二郎,好嘛,两个秦王打的头破血流,真假美猴王吗那是?

    倒是雍王听着还成,可雍州在秦境,和老子不沾边儿啊……

    心里挺恼火儿,不至于拿眼前几个人做法,可本来有心跟几个人商量一下这事儿的心思立马变了,嘴巴越发紧了起来。

    陈孝意,苏亶两个确实对他的脾性比较熟悉,知道他不可能为此苛责于人,可他们还是忘了,这位心里一不痛快,定是要旁人跟着不舒服的。

    只见这厮拿起酒杯来,像是要跟几个人饮上一杯,却又慢慢放下,眼神儿也慢慢失去了焦距,犹豫两难的样子昭然若揭。

    良久才道:“这般说来,晋王,唐王,秦王皆可,让人好生难决啊,也无须多言,你们的意思我已清楚,容我思量一番再做道理吧。”

    陈孝意胡子抖了抖,苏亶有些茫然,薛万彻最是轻松,事不关己嘛,看着其他两人的样子心里却也暗笑,一刀砍下去,砍空了吧?还用力过猛……可别闪了腰……

    之后再谈别的事情,陈孝意和苏亶明显精神便没那么集中了,一副心神不宁的模样,像他们这样充满进取精神,又有所成就的人,都有点偏执。

    像称王这样的大事,在他们心中分量非常之重,这次好容易得个机会,却不能知道结果如何,那对他们而言其实就是一种折磨了。

    这会儿他们两个都想安静的思考一下,或者招来心腹商量一番,李破却还频频举杯,嘴上也问这问那,他们却还不能不答,那难受的滋味儿就别提了。

    等到月上中天,李破才放了醉醺醺的几个人离去,瞅着他们的背影,李破哼哼了两声,先略施薄惩,过后却要让你们知晓,老子做事向来有始有终,,在政治正确上面,甩你们两条街都不止呢。

    站起身来,身体却晃了晃,呀,脑袋有些晕,光顾着和人耍心眼儿了,自己也没少喝了,他可不是什么千杯不醉的酒桶,以一对三的结果就是人家陈孝意那么大岁数了,走的时候还挺稳当呢,他却不知不觉就喝多了。

    丈夫连着两晚饮酒过度,让李碧很不满意,第二天起床,找着茬儿便想拳脚伺候。

    可李破多狡猾,不管你说什么咱也不动气,他可是明白着呢,这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