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雄-第2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派的人去到礼部,正好看到柳掸的侍从,便将邀约说了,那侍从也信誓旦旦说会说予主人知晓。

    可陈孝意回到府中,备好酒菜,等到夜深人家也没来,陈孝意比较气恼,然后第二日便去寻人家说话。

    可柳掸却莫名其妙的道,根本没人跟我说过此事啊。

    两人还道是下面的人办事不利,所以也弄的差了,各自回去严责侍从不提,可没过几天,柳掸笑着来找陈孝意。

    说跟他不太对付的那个堂兄闹了笑话,前两日据说得了邀约去吏部陈侍郎那里饮酒,没成想吃了闭门羹,陈侍郎已经去好友家饮酒去了。

    他那位堂兄性情火爆,当即就跟门子朝了起来,差点还动了拳脚,如今呢,却是在参奏陈侍郎纳妾之事,说其人耽于美色,不理政务等等。

    陈孝意一听,想了半天,一拍脑袋,才晓得传话的人不但把事情办差了,而且还让别人闹起了误会。

    礼部那边有两个柳侍郎,吏部这边可也不知他陈孝意一个姓陈呢。

    这个故事里面的人都有些糊涂,可却是真人真事儿,最终的结果是,那位倒霉的陈侍郎被罢了官,因为独孤皇后还在,纳妾的事情上只要你有错,那就一定会产生不妙的后果。

    而陈孝意也确实在用这个故事感叹东都官员之多,官职划分之细,非是前朝可比。

    这些天李破只要闲下来,便不耻下问的跟幕僚,跟自家婆娘,跟心腹臣下讨教官制之事,算是补了一脑袋的知识。

    弄的他常常在想,后来的京城也没这么多的官儿吧?早知道是这么个模样,这个什么什么王老子还不当了呢。

    当然了,那都是牢骚而已,做不得真,后来的官职之多哪里是现下可以比的?到了后来你要是自己说不太清,请错个人算什么,说不定能请回来一群人,外加一群狗呢。

    此时在李破看来,隋时官制大体分为几个部分。

    首当其冲就是六部制度,这个其实却是李破最为熟悉的一部分,吏户礼兵刑工在后来可是鼎鼎大名,不知道的人肯定是文盲无疑。

    到了隋开皇年间,六部制度渐渐完善了起来,名字也在向后来靠拢,开皇三年,改都官为刑部,改度支为民部,等到杨广登基,又改民部为户部,至此,六部正式定名。

    六部之上,又设尚书令,左右仆射,于是便组成了整个尚书省的行政架构。

    之外还有中书省和门下省和尚书省一道,也就成为了三省六部制的政治形态。

    在开皇年间,对官制屡有修改,加上臣子们的政治斗争,尚书省渐渐权重,掣肘于中书省,门下省也没闲着,慢慢从内廷中脱离出来,加入了这场政治较量当中去,也获得了一定的权力,于是,杨坚想要的政治平衡也就完成了。

    三省六部涉及的官职数以百千计,加上还有内史省,内侍省,秘书省凑热闹,之外又有御史台,都水台等游离于外。

    这么多的官职,你想一股脑弄出来,那绝对是找死的行为,即便是李渊,王世充占据了两京之地,手握人才无数,手底下也是缺职甚多,何况是李破这里了。

    而像窦建德那样的,别看六部齐全,还封了中书令,内史令什么的,其实都是花架子,手底下小猫两三只,根本撑不起来,他们主要的作用也只是帮窦建德出些主意而已,真正的职能发挥不出一成。

    李破不想弄什么花架子给人看,所以他要一点点的充实这些府衙,而他也感觉,身边出主意的人其实不用太多,那不是博采众家之长,而是人多嘴杂,很难听到真知灼见。

    总管府……嗯,现在应该是汉王府才对,汉王府前面被拆的差不多了,被看拆的时候费时不少,建起来却要容易的多。

    因为拆的时候需要保留下原来的砖瓦木料,那可都是好东西,这是晋阳王氏除了主宅之外最大的一处庭院,建造时用的都是好料子,拆起来自然要小心一些。

    而重建的时候就要快一些……

    此时李**理政务都是后宅,在考量人事任免的同时,他还要先做一件事,那就是将几家使者送走。

    对刘斌没有太客气,直接告诉他,王薄,杨恭仁我都留下了,你家主公的好意我也领了,如今我这里兵强马壮,士气可用,若有碍难之处,尽可告知于我,咱定然前来相助。

    刘斌才不会去管其他两人的死活,晋地之行让他胆战心惊,王世充,萧铣的使者都到了这里,他觉着晋地的王者之气在搜搜的往外冒。

    能够带着人头以及李定安的承诺回去河北,他觉得很庆幸,自然对李破话语中的威胁之言犹若未闻,只是重新言明了修好之意,便率人匆匆东去。

    可以说,刘斌这个使者当的非常失败,隐约的已让李破看出了窦建德麾下人才寥落的情形。

    杨恭仁这样的人不愿给其效力,刘斌才干胆魄皆有不足,却居于高位,老窦,你这是示弱于人呢还是真的窘迫至此?

    之后便轮到王世恽了,这人不太好打发,连番受挫之下,却还能据理力争,跟李破纠缠了几个回合,李破向其重申两家结好,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约定,王世恽则提出以王氏女与李破联姻,两家结百年之好,日后如何各凭本事,却能不伤情义的建议。

    最终李破似笑非笑的来了一句,那我可就静待王氏佳音了……
………………………………

第592章任用(一)

    今天实在有事,字数少了些,大家见谅

    刘斌是匆匆而走,王世恽则是郁郁而去。

    刘斌就不用说了,他是山东庶族出身,平生足迹也未至太行以西,在晋地不但名声不显,而且也无友朋,显然他也并不明白作为一个使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糊涂的来,糊涂的走,连阿史那咄苾的使者都不如。

    王世恽肯定要比他强上许多,在晋阳拜访了一些人,对晋地的情势也就有了大概的了解,最终和李破达成了一些约定,可走的时候心情也很不好。

    其实,无论是刘斌还是王世恽,在晋地走了一趟之后,显然都意识到了一点,李定安称汉王,还将娶突厥可汗阿史那杨环之女阿史那天香为侧妃,和突厥的亲近已是昭然若揭。

    南边儿呢,李定安则在与李唐交战,接连获胜,一举逐李唐出晋地,可见其人羽翼渐丰,实为将来之大敌。

    但可恼的是,此人兵强马壮不说,内里看上去又颇为安定,晋地也是山川险固之所在,让人颇有无隙可乘之感。

    而最为重要的是,无论出于战略,还是政治上的考量,众人皆不欲与其为敌

    可以说,王世恽心中的忧虑比之刘斌还要甚上几分,最终只能勉强的提出联姻之事,对方虽然答应了下来,可瞧那姿态,并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

    想想也是,如今群雄争强,众人逐鹿,谁还会把联姻当回事儿呢?可联姻也并非没有好处,做给外人看嘛,萧铣,窦建德之辈就会老实一些,而一旦能挥兵西入关中,回过头来再与李定安说话,不定便有意外之收获。

    王世恽带着满腔的算计走了

    只剩下萧铣的使者待李破打发,可人家已经决定不走了,在李破称王之前,岑文本便去拜见了萧皇后,竟然直接弄了个晋阳宫监的职位,施施然的入宫带领宫女,太监打扫宫殿庭院,修整园林去了。

    没有了正副使节,萧铣的人在晋阳城中一下就变成了没头的苍蝇,等李破成了汉王,不忍见其尴尬处境,命人将他们招到自己面前,让他们给萧铣传话。

    言曰:“吾与王世充效先前刘项,相约先入关西者为王,萧氏名望重于江南,本王慕之已久,不欲与其为敌,莫若同为此约,日后也好少些干戈”

    众人大喜,拜谢离去,到蒲坂找他们的楚王去了。

    实际上,这种约定大家一听就明白,意思不是什么少些干戈,而是在攻打李唐上达成一种默契而已,换句话说,就是没把李唐灭了,大家就还都是好朋友,最好不要相互攻伐,扯对方的后腿。

    一旦谁先进了西京,那么一定也是众矢之的,众人之间分分钟就能撕破了脸。

    像是刘邦,项羽两人就是如此,以他们的约定为范本,意思十分之明确。

    等到王世充和萧铣得到消息,心里就都安稳了一些,而他们想的,其实不在于什么约定,而在于李破的意图很明显,他没有任何跟李唐休战结好之意,这其实也就足够了。

    至于各有遗憾,那也是难免的,萧铣没能把姑姑接回去,王世充也没能让李定安称臣,拱手将萧后送上。

    而窦建德嘛,却很高兴,只要李定安不会率兵从飞狐道中钻出来,那就是好事儿,外加也没拿突厥人来威胁于他,窦建德颇觉其人颇有英雄气概,值得相交。

    唯一有点遗憾的是,刘斌办事不利,竟然没跟可人的皇后娘娘说上话就回来了,要知道,他觉着当初和皇后可是相交甚欢呢。

    至于杨恭仁,王薄留在晋地的事情,他是想都没想,就给抛在了一边儿,他不是不看重人才,要知道杨广旧臣在他这里很多都受到了很好的款待和重用。

    可话说回来了,窦建德毕竟出身草莽,天然就跟这些人隔着一层,加上麾下矛盾日益激化,让他渐渐失去了耐性。

    他既对老部下们的粗鲁感到厌恶,又对唠唠叨叨的隋室旧人们感到不耐烦,所以,像杨恭仁这样不能为己所用的人,没来个杀人立威已算得上仁至义尽,现下让他再为此人大费周章,做梦去吧。

    而李破到了最后也感觉十分惊奇,各家使者往来,出使的人却纷纷留在晋地不走了,这样一个节奏让李破感到很不适应,这是想用反间计吗,日后好来个里应外合吗?

    当然了,他现在忙的顾不上仔细琢磨这些,等使者一走,他便将关起来的云定兴先放了出来,也不去听他那满嘴的谗词媚语,当即交给了他一个很“艰巨”的任务。

    沧水城将在今年完工,李破没去看过,但数万突厥降人的血汗,加上工程大师何稠的设计,想想也知道,和当初他建沧水城的设想应该是相去甚远。

    最终建成的沧水城将是一座不下于云内城的坚城要塞,和云内城护卫犄角,皆为马邑郡之前驱,突厥人再想南下马邑郡城,后路上他就得好好掂量一下。

    可以说,李破用一座新建的仓水城取代了当初定襄郡的作用。

    而这俨然就又是隋末时期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在这样一个乱纷纷的世道,又是在那样一个地方,竟然还有人能施施然的在建造城池,最终还建成了,不是奇迹又是什么呢?

    可话说回来了,几经修改的建造过程让李破都觉得过于麻烦,就更不要说建城的人们了,若非又降俘可用,这座城池他根本建不起来。

    如今即将完工,李破便要派个懂行的人去验收,若是搁在一年前,说不定就得他亲自走上一趟,现在则是不同,他正在快速远离事事躬亲的状态,于是,云定兴赶上了“好时候”。

    李破给他的王令就是,除了监督工程完结之外,还有着验收成果,安置突厥各部的事情。

    这肯定不是一件小事儿,过程相当之繁琐,劳心费力也是必然的。

    当然了,这也是李破一向的习惯在作祟,想跟我要官儿来做可不那么轻易,先拿出你的本事来让咱瞧瞧才成。

    要是将事情办的稀里哗啦,你就算把从以前搜刮来的东西都摆在咱面前,我也得先把你那欠收拾的嘴巴封了。
………………………………

第593章任用(二)

    “主公神武,明见万里,想当初突厥兵威赫赫,三十余万大军漫野而来,众人战战之间,皆不敢应,唯主公一人挺身而出”

    云定兴又开口说话了,听上去有点驴唇不对马嘴的意思,也还是一贯的节奏,吹捧的李破好像天下间唯此一人,其余人等皆不足道一样。

    其实呢,他在李破这里呆了也就几天,说出来的东西多数都是捕风捉影,根本不能说到点儿上,可也阻止不了这位见缝插针的谄媚行径。

    李破倒也不怎恼火,反而觉着颇为新鲜,说起来他麾下众人在他领导之下,多数比较务实。

    像那些军中汉子们就知道他这人向来不喜废话,谈起事情来最好有什么说什么,吱吱呜呜,或者废话连篇的都讨不了好去。

    也就步群一个,愿意在他跟前吹捧几句,还往往都要吃上几句奚落,或者受些惩罚,一来二去的大家也就习以为常了。

    有步将军在的时候,大家反而都挺愿意让步将军先说上几句,一来呢,或许又能看个笑话什么的,二来呢,也能试探一下李破的心情如何。

    实际上,如今就算是步群的老对头尉迟恭也不得不承认,步群那人看似屡教不改,吃了不少亏,其实上面能讨李破欢心,下面也能结众将之好,实在是吃个小亏,便能占下大便宜的典型例证。

    不然的话,以步群之奸猾,吃亏一次两次也就罢了,又怎会次次都去自找苦吃?

    可话说回来了,别人要想学一学步将军的本事,也是无稽之谈,因为说到底,步群能一直跟随于李破身边,被倚为心腹,和尉迟恭并为众将之首,说到底靠的可不是几句好言好语,最终还是看军功和资历。

    其实想想就明白,将主若真喜欢听这些阿谀奉承之言,身边又怎么会只有一个步群?

    而现在嘛,好像又多了一位出来。

    李破眼前这位和总想耍点小聪明的步群可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几乎可以说是本性如此的一位谄媚之臣,读书之人最愿意口诛笔伐的一类。

    像现在,李破就盯着那颗花白的脑袋在想,还真有点奇怪,这人是怎么活到今天这么大岁数的呢?

    杨广那个精神病能容的了你,王世充那个精神病竟然也没宰了你来下酒,啧啧,咱要是砍下这么一颗脑袋,是不是就能给大家个交代了?

    当然,这都是些无聊的臆想,不管是云定兴,还是杨恭仁,岑文本等人其实都没意识到,他们来的这个时机很巧。

    都说时势造英雄,那么就可以说这几位赶上了时势,换句话说,他们有了自己的机遇,现在看的只是他们能不能把机遇死死抓在自己手中而已。

    头一个看见曙光的其实就是骨头软的厉害的云定兴。

    李破交代给他的事情不大不做的好了,回来李破就能给他加官进爵,就算做的差强人意,李破都能再给他几次机会。

    你说这是不是赶上好时候了?搁在以往,谁又能在李破这里寻到如此没有风险的晋升时机?

    可说了半晌,李破终于有点明白了,眼前这位竟然不想走?

    李破摸了摸下巴,笑容渐渐灿烂了起来,那边儿云定兴可不知道李破的习惯,偷眼瞄着人家的脸,心中大定之余,多少有些自得,自己的看家本领没在姓王的那里荒废了。

    瞧瞧,只要这位高兴了,自己也就不用去代州那个鬼地方走一圈了吧?

    而在他看来,就算传闻再多,突厥屡屡肆虐的代州也不是什么善地,那里能造城?还有突厥降俘?嗯这个玩笑您开给谁瞧呢?

    就算造城,怕也是一座小小的邬堡,就算有降俘,怕也千八人,咱身份如此贵重,去那样的不毛之地做什么?

    只是新自投效,还摸不准这位的脾性,只好接连吹捧,想的是先让这位高兴起来,之后也好说话。

    说不得,他还暗自腹诽一下,您若是如此小气,怎么能笼络住人心呢?和王世充那厮也没法相比啊

    不想,那边李破稍稍叹息一声,“看来,我与洛阳王世充相比,确有不如啊。”

    一句话,声音不大,也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却说的云定兴心里咯噔一下,正想到王世充呢,你就念叨起了其人,冷汗立马从云定兴的脑袋上冒了出来。

    “王世充,篡位之贼也,怎能与主公相比”

    不等他话说完,李破便道:“云尚书受王世充所命,欣然而来,冒生死之危,欲讨皇后归洛阳,而今为我所擒转投于我,却不欲效力,与当年徐庶投曹相仿,可见,王世充用人之能确非我所及,既然如此,不如礼送云尚书归去,以全尚书令名?”

    这个弯儿拐的有点大,让云定兴吓了一大跳。

    他可是明白,要是真被送回去,王世充准得撕了他不可,再说了,咱什么时候想把皇后偷回洛阳去了?你这是栽赃好伐?

    心惊肉跳之下,云定兴噌的一下站了起来,一躬到地,“主公度量如海,恢弘万方,臣微贱之躯,实不当主公如此厚爱即是如此,主公但有所命,臣敢不效死?”

    李破咬了咬后槽牙,推着不走打着倒退,非得给你几鞭子才成吗这是?贪生怕死,目光短浅,好逸恶劳到了你这个地步,得了那样的声名,倒也真不算冤枉了你。

    “云尚书”

    听到这称呼,云定兴身子又低了几分,这位别的习惯他还不了解,只是现在却已知道,这位将云尚书挂在嘴边的时候,心情可能就不算好,他可得小心些。

    李破语气也确实严厉了起来,“代州为我起家之地,汉胡混杂,民风彪悍,云尚书此去要多加留意,若有不对,尽快报之与我,再有,顺便传令于突厥各部首领,送子弟来晋阳效力,记得,此去办的妥当,自有官爵之赏,若是不成,云尚书还是回去奉承王世充吧”21027
………………………………

第594章任用(三)

    “云尚书可知杨恭仁为谁?”

    云定兴接了个苦差,心情低落,说起来他这人其实比较“单纯”,从没想着扬大名于世,只想荣华富贵一生,甚至于子孙后代,乃至于家族如何如何,也不怎在他考量之中。

    只是事与愿违,他这大半辈子过的比较坎坷,能安享富贵的时候少了些,奔忙来去的时候却多的很。

    而到了如今这个时节,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总想着偷奸耍滑,独善其身的他也是辗转来去,身不由己了。

    此时想着传闻中代州边塞之种种,再想到当初突厥三十万大军滚滚南下的场面,云定兴心里面已经冒出了缕缕寒气儿,暗道了好几声吾命休矣。

    心不在焉之际,闻听此言立即愣了愣,杨恭仁这个名字对于他而言其实已经有些遥远,如果是突然提起此人,他总得在记忆里多扒拉一会儿才成。

    可现在却不用那么费事儿,杨恭仁作为窦建德使者来晋阳的事情他已经有所听闻,只是事不关己,他没怎么在意。

    “主公问的可是弘农杨氏子?”

    “嗯。”

    看着李破轻描淡写的神情,云定兴重新陷入纠结当中,跟他云定兴打听杨恭仁?这话要从何说起呢?

    嗯,杨恭仁难道也没走?他个姓杨的,留在窦建德那里不是挺好,何必到处乱窜?还让旁人跟着为难。

    稍微安定了一下心情,他想的可就多了,他云定兴和关西杨氏的关系可谓天下皆知,宦海沉浮数十载,他可也不缺政治智慧,晋地可不是洛阳,李定安也不是急了眼想登上皇位的王世充。

    在晋地这里说关西杨氏如何如何,真的是一件祸福难料的事情。

    “主公麾下人才济济,知人者不知凡几,微臣”

    又想耍滑?李破暗自撇撇嘴,见面两次,李破根本没费多少精神,便揪住了眼前这位的小尾巴,贪生怕死,骨头软的一塌糊涂,是标准的奸佞之臣的样子,关西人当中的异类。

    其实在李破看来,这样的人比温彦博等人更好掌握,只是想让他尽心尽力的办事,就要费上些功夫了。

    遂微微一笑道:“无妨,什么都可以说来听听,故人有云,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嘛,就像云尚书,众人皆言该杀,可瞧瞧现在,也不活的挺好?”

    云定兴心里又狠狠哆嗦了一下,那边还没说完。

    “杨恭仁与你一般趁便来投,只是与云尚书不同,此人乃前隋宗室,风评也是不错我能用云尚书,可他嘛,却需斟酌一二,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吗?”

    那有什么不能明白的?人家话里的意思是明明白白,和你云定兴不一样,杨恭仁的是有点骨气的家伙,身份也大不相同,用起来可能不如他云定兴顺手

    于是乎,虽说又挨了一下,脑袋变得有点晕,可云定兴还是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了。

    离开汉王府的时候,云定兴已是满头大汗,身上更是粘腻腻的,被晋地的春风一吹,着实打了几个冷战。

    “见鬼”云定兴紧了紧袍服,暗自咒骂了一声,他不喜欢这里的天气,都快进入暮春时节了,竟然还这么冷。

    他也不喜欢这里的人,和北地的寒风一样都是硬邦邦的,还趾高气昂的厉害,其中便以刚见过的那位为最

    即便是王世充对他云定兴也是颇为礼遇,何况你个莫名其妙的汉王,哪里有还没给个官职,就往死了差遣的道理?

    都说先礼后兵,好嘛,到了你这儿,却总的喊打喊杀的,这般做派又如何能笼络住天下豪杰?

    满脑门儿官司的云定兴被人引着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