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雄-第2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传下帅令,李破在大帐之中一边转着圈子,一边嘀咕着,“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不知其所守,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不知其所攻……”

    转了不知多少圈子,李破才又安坐,晃着脑袋又嘀咕了一句,“内斗还真是不容易啊,还是突厥人比较好对付一些。”

    这样的感慨没什么道理,突厥人凶起来才真叫个麻烦,只是草原上没有那么多的大河,名关什么的而已,所以感觉上应对突厥人的手段就很多。

    李破当然也明白,遂自嘲的笑笑,这么自言自语,和个神经病似的,李破啊李破,你可是汉王了呢,要镇定,要矜持,要雍容一些好吧?

    “传张士贵,徐世绩来见我。”

    两个人来的很快,捶胸施礼。

    看了看张士贵,这位气色不错,据说挺老实的,没有在营中乱窜……可却和张伦交上了朋友,就算老实也是装出来的。

    当然了,李破的视角一般都很奇特,他想的是,张大胡子心眼多的很,以一个新降之人的身份,能跟张大胡子论交,听说两人称兄道弟之间,谈的还很欢快,那就只能说明一件事了。

    张士贵很有才能,被人看做了潜力股。

    让李破稍有疑惑的是,这人在潼关人缘很不好,几天下来,已经足够他弄清楚张士贵阵前来投的来龙去脉了。

    在李建成麾下备受排挤那都是夸他了,弄的人嫌狗不爱才是人家的真实写照,这才过河来投,人缘这么糟烂的人到了自己这里,竟然马上交上了朋友……

    好吧,想想张伦,徐世绩的来历,李破也便有所释然了,而且,张士贵这样很可能比较容易得罪人的家伙,也就是那些心眼很多的人才愿意跟他相交吧?

    而同来的徐世绩看着有些亢奋,这些天过河三次,“偷运”了些粮草和十几匹战马过去,被王仁则待为上宾,看样子是找到感觉了,李破很怀疑,若是自己这里有点什么事故,眼前这个家伙就会一溜烟的跑去王仁则面前摇头摆尾……

    和以前一样,一边在心里叨咕着,一边露出很具亲和力的笑容,摆手道:“都坐下说话吧。”

    张士贵心里很振奋,来了多日,终于又蒙汉王召见,看来应该是有了结果了,别看他这些时日过的挺悠闲,可像他这样的人,一日没有兵权在手,就好像命都只剩下了半条,难受的厉害。

    所以他捶胸锤的砰砰直响,坐下的动作却轻的好像能把地面坐碎一般。

    旁边的徐世绩看着李破的笑容,心里却先就哆嗦了一下,先就回想一下,这几天有没有干什么“蠢事”?

    李破瞅着徐世绩,不断加强着恐吓的效果,嘴上直接便问,“先说说,对岸又有什么动静没有?”

    徐世绩转着眼珠,很快的在心里捋了一遍,才小心回道:“回禀大王,对岸刚传过来的消息,王世充昨晚遇刺,今天移驾阵前,斩了左武卫将军郭举……”

    “吴黑闼,郝孝德两部在潼关之下损伤惨重,今日已经移师阵后做起了监军,嗯,还有,对岸的沈青奴也有投效之心,和牛进达商议了一下,准备按兵不动,只待王令而已。”

    李破愣了愣,沈青奴?洛阳城中的**头子,这他娘的能信得过吗?l0ns3v3
………………………………

第650章商议

    徐世绩说的其实只是让李破确定了两件事。

    王世充确实很疯狂,阵前斩杀军中重将,不管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都不是睿智冷静的领兵之人能够做的出来事情。

    另外,如果沈青奴靠得住的话,那么风陵渡口对于他所率大军而言,算是彻底敞开了怀抱,对岸守军以及黄河天险在这样一个情势之下都已形同虚设。

    “辛苦你了……”李破有点不情不愿的夸了一句,接着又习惯性的抡起棒子,“与王仁则虚与委蛇还是要小心些,莫要被其看出破绽,不然的话,坏了大事,我唯你是问。”

    “是,末将晓得轻重,只要牛进达,沈青奴能沉得住气,料那王仁则也不会察觉出什么不对。”

    他现在是越来越聪明了,在汉王面前话从来不会说满,总能给自己留出点反悔的余地,和在河南时的大包大揽,事情不成再想辙赖掉的样子已经是完全不同了。

    李破翻了翻眼皮,心里道了一声滑头,才转头看向张士贵,“张将军来有多日,可还习惯?手下人没有招待不周之处吧?”

    张士贵在那听着两人说话,心里有所疑惑,看上去……这位贤弟好像并不招汉王待见啊,身为汉王亲军统领,要真是这般的话,可就有点不称职了。

    当然,他很希望这只是自己的错觉,刚交的友人,对自己也很是不错,他可不希望自己再遇人不淑一次……

    实际上,这些年的遭遇,让他对自己的眼光和才能都产生了怀疑,能支撑他走到现在的,除了满心的骄傲之外,可能也就没什么其他的因素了。

    “大王说哪里话,末将略无微功,却蒙大王如此厚待,已是惭愧无地……”

    “好了,不需如此客套。”李破点了点头道,“此时招你们过来,你们心里应该有数,过河的日子可能不远了,你们各领两千兵,做好渡河的准备。”

    “张将军之前所言,甚合吾意,过河之后,先据弘农……我现在想听听你们怎么说,到时或可随机应变,可若让我也措手不及,那你们可就要小心我的军法了。”

    两个人确实心里有数,他们都是河南人,在河南还都有着不小的名声,大军一旦准备渡河入河南的话,他们自然便是大军前驱的最好人选,用后来人的话说,俗称带路党。

    但真听到这个,两个人还是不约而同的大喜过望。

    徐世绩那不用说了,已经憋了很长一段时间,连个独当一面的机会都没有,他可不想一辈子在这位身边打杂,不然的话,怎么能娶得佳人归家?

    张士贵也不用多说,能领下兵权就是好事,而且汉王还是听了他的建言,才欲先据弘农,这对于他来说,可谓意义重大。

    两人锤着胸膛道了一声末将遵令,沉吟片刻,徐世绩当仁不让的先开了口。

    “末将以为,照现下来看,若无其他变故,过河已不需费多少手脚,王世充如若徐徐撤兵,那时过河,怕是要与唐军接战,那般一来,我等岂非成了王世充断后之军?”

    听了这话,张士贵立即就想反驳,可李破扫过来一眼,让他把到了嘴边的话又都咽了下去。

    那边李破已经说了话,这次他没给徐世绩戴帽子,虽然徐世绩所言的可能性极小,二十余万大军在如今这样一个情形之下徐徐后撤,几乎已经成为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话说回来了,讨论军事就是这样,再小的可能性也要想到,因为任何战事都不可能有十拿九稳的把握,你疏忽了,有时什么事都不会发生,有时战争却会教你做人。

    徐世绩先说这个,显然是已经了解他的心性和习惯,不虞自己的才能受到质疑,看起来,这些日子的“教导”很成功嘛,一个前面瞅瞅,后面瞧瞧的家伙,终于把心眼大部分用在正事上面了。

    如果这个家伙不惦记自家妹子的话,就凭这年纪,早就应该重用一番才对。

    “那你觉得有我过河据于风陵渡口,唐军可还有胆量出关追击王世充,再与其一战?”

    徐世绩其实同样是个喜欢较真的人,对于他们这样的人来说,无疑是自信心的一种体现,和倔强没什么关系,只是在李破“教导”之下,这种机会不多而已。

    稍稍沉吟,徐世绩便道“若到时李神符过河攻我侧后,唐军出关先攻风陵渡口,腹背受敌之下,恐难奏功啊。”

    张士贵终于忍不住了,其实他这人情商并不算低,很多事情都明白,就是受的压迫久了,有点管不住自己。

    所以他知道,这并不是一个说话的好时机,因为军中将领争论军事的时候,争来争去,各持己见之下,很可能会转变成私人恩怨。

    这样的事情他见的多了,他在这方面也有着深刻的切身体验,就事论事的人很稀少,他张士贵不成,其他人也是一般。

    汉王不想他在此时插言的意思很明显,他是新来之人,很快又要和徐世绩一道领兵渡河,与徐世绩争论并加以反驳,很可能引起徐世绩的不满,这肯定是一番好意了,比起表面宽宏大量,其实小肚鸡肠的李建成来,这才是真正的宽容以待啊。

    于是他插话了,一边心里还在叨咕着,有你这么跟大王说话的吗?难怪大王不喜欢你,俺可不能让这个新交的朋友越走越远……

    好吧,这个时候他根本没去想,他之前常干这种事情,纯属站在猪身上的乌鸦,只看见别人黑了。

    张士贵还尽量放缓着语气,掩盖住其中尖刻的成分。

    “徐将军多虑了,末将以为,以李建成,李神符之能,根本无法共进同退,李神符隶于陕东道行台,又与亲王李世民交好,如今虽归李建成辖制,可若无萧禹令谕,他如何敢率兵渡河?”

    “而李建成胆略疏小,偏于守成,也不见得敢率兵轻出,来风陵渡与我相战。”

    他说话的时机确实有点不合适,徐世绩瞄了他一眼,笑笑便沉默了下来,他倒没怎么气恼,而有汉王坐镇的时候,商议军事就是这个样子,大家尽可畅所欲言。

    谁敢在之后找后账,那传到汉王耳朵里,定会加以严惩,这样的事情发生也不是一回两回了,你看看尉迟恭,步群两个冤家对头,哪次不是唇枪舌剑的?现在还不是位于众人之上,其实就是因为这两个家伙明争暗斗的时候,都拿着分寸呢。

    “张将军所言甚为在理……嗯,若李神符有所异动,便派张将军前去抵御,定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张士贵当时就被吓了一跳,愣神的样子看在徐世绩的眼中,心里顿时乐开了花,同道中人啊,以后要好好交往一番,有你在旁边呆着,感觉真是太好了。

    小小吓唬了一下这个不知好歹的家伙,李破接着便回到正题,“过河之事,关乎基业,务须小心谨慎,我的意思你们可能还不太明白……”

    “今日之势,王世充一旦大败,乱兵如蚁,你们率先渡河,一来呢,守好滩头,为骑兵渡河争取时间,此为重中之重,若无骑兵相随,与唐军接战没有任何胜算。”

    “二来呢,有人有粮,才为基业之本,如今粮草不缺,缺的是人,所以招降纳叛之事,你们要时刻记在心上,善待降人,擅杀降人者必受重处。”

    说到这里,李破目光渐转幽深,“河南战乱已久,人才凋零,百姓离散,可你我都明白,战乱时节,豪杰辈出,河南当不例外,你们两人可不就是河南人物之翘楚?”

    “所以啊,此战不论建攻几何,我要的是人丁,要的是人才,若任由王世充部下群起降唐,将来西进之时,必受其厄。”

    “你们在河南素有威名,所以我令你们两人率兵先渡,之后分寸你们自己把握,做的好了,你们当为首功,若是有所差错,定要唯你们两人是问。”

    徐世绩,张士贵两个不敢怠慢,相继起身,躬身领命。

    此时徐世绩真的有点不满意了,张士贵这厮一句话,把他想说的那些话都给弄没了,之后便要少上一些建言定策之功,搁谁心里也不会舒服了。

    张士贵心里则比较惶恐,这会他哪里还不明白,策略是早就已经定好了的,人家根本没有任何挥兵洛阳的意思,他之前那些建言更像是在敲边鼓。

    这一刻,张士贵心中滋味莫名,却也只能道上一声心服口服。

    而重任一旦担在肩膀上,也让他颇为振奋,前路艰难什么的他根本不在意,这个时候的他和之前的宇文歆就比较像了。

    有野心,有抱负,不怕艰难险阻,就怕没人赏识重用,大丈夫生而在世,若不能履任艰难,又如何能凸显才智,一展男儿抱负?

    ………………………………

    打发走了他们两个,李破又传来张伦,商议了一番,这就是他选的领兵渡河的人选了,徐世绩,张士贵为先导,张伦率领大军继之以后。
………………………………

第651章突变

    李破还在往河边调集着兵力,过河的决心也越来越坚定。

    换句话说,一旦开始过河,所有的行动都需要坚定的决心和意志,这是李破对准备渡河的众将,甚或也可以说是对他自己的要求。

    就像当初李世民率兵救蒲坂一般,猛攻滩头的时候几乎不留余力,那并非是愚蠢,而是在狭窄地方作战的必然选择,狭路相逢勇者胜嘛。

    而坚决并不意味着一定胜利,失败的时候,越坚定的人损失越大,可你若不是不冒这样的风险,又怎么会收获喜人的果实?

    所以接下来的几天,李破跟众将商议军事的时候,最终定下来的决议中充满了进攻的精神。

    各种意外在所难免,说牛进达和沈青奴出了纰漏,或者是两人本就是诈降等等,因为毕竟他们和张士贵不一样,这些都要考虑到。

    而大军一旦开始渡河,便不会轻易停下来,遇到挫折,必须奋勇向前,为后续大军打开通路,直到全军汇合于黄河南岸,到了那个时候,大军也就有跟唐军决战一场的实力了。

    众人算了算,全军过河大概需要一天到两天的时间,因为战马过河很困难,此时黄河还在涨水期,所以让这个时间很不好估量。

    如果再算上粮草,那时间可就长了,几万人的粮草,不用个十天半月的根本过不去。

    这么长的一段时间,唐军若来攻打,那就只能硬碰硬的跟唐军战上一场了。

    说起来众将看着涛涛而过的黄河都有点眼晕,但对和唐军厮杀却纷纷表示毫无问题,显然他们打唐军已经打出了信心,这是好事,用如今的话说来,就是士气可用。

    毫无疑问的,最可依仗的还是骑兵,战略目标是将唐军压制在潼关,而非是要攻打潼关要塞,所以还是以野战为先,骑兵乃野战利器,代州骑兵尤其如此。

    而且风陵渡口离着潼关太近了些,于是还要考虑到潼关唐军步步为营,逼迫己军在于风陵渡口决战,那将是很糟糕的一个情形。

    如果是那样的话,继王世充之后,便也轮到李破来做这个冤大头了,两家相争,众人窥伺,不论胜败,光以战略而论,晋地大军便也处于了下风处。

    李破觉着这种可能性不大,王世充应该还能挺上一段时日,想来梁师都,李轨也应该有所动作了,西北战事一起,潼关守军还敢出关一战?

    以李建成现在表现出来的性格,领兵特点,甚或是战略素养而言,都意味着唐军出关跟自己纠缠的可能性不大。

    而只要给他一个充裕的时间,那么他完全可以据有弘农跟潼关唐军相持,而非是在风陵渡口死守。

    当然了,这些都是猜测,比起以往的战略部署来,这次要考虑的东西多的多,情形很是复杂……

    李破此时也终于意识到,这是自己走出晋地的一个契机,在晋地呆了十多个年头的他,终是到了要一步跨出去的时候了,所以艰难之处在所难免。

    可战争就是这个样子,没有哪场战事在事前就有十足的把握,对于战事前瞻性的猜测也是战争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猜错了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却不能因此而失去战机,而越是复杂的局面,也越能体现统兵之人的能力和幸运程度。

    李破自觉……还成吧……

    即便之后最坏的情形发生了,那也没什么好说的,背水一战而已,说不定他能领兵一举冲进潼关呢。

    那样的话,乐子可就大了……

    …………………………

    当然,如今乐子最大的还属王世充无疑,河南大军无疑已呈骑虎难下之势,在阵前斩杀了左武卫将军郭举之后,王世充的皇帝车架就再没有离开阵前。

    平静了一天,王世充便重新督促众将攻城。

    缺衣少食的河南大军,大部分都还都保持着义军本色,王世充和他的臣下们也没那个功夫细细整编军旅,所以除了那些本就是由隋末官军蜕变而来的军伍还能像样一些外,其他都是乱糟糟的。

    谁都知道,这样的军旅在战时流的血最多,也流血流的最快,只是他们的血和旁人的一样,都鲜红的刺眼。

    进攻的号角声响起,一队队衣衫褴褛的军卒像被驱赶的牛羊一样,绝望的冲向潼关关墙,然后成为一具具奇形怪状的尸体躺在那里,任由自己的热血流淌出来。

    烈日炎炎,尸骸如山,随着战场之上冲天而起,并一直不曾断绝的喊杀之声,刺鼻的血腥味越来越是浓重。

    所有人视线之内,好像都渐渐变成了红色,一场疯狂而又愚蠢的消耗战,将潼关上下彻底变成了血肉屠场。

    在这里,高低贵贱,层次分明,可只要躺下来,那么大家就都归于平等,还想带兵去砍阎王脑袋的人,那肯定是彻底杀红眼了。

    每天傍晚,潼关上下便会冒起浓浓的黑烟,刺鼻的味道,弥漫于潼关左近,臭烘烘的,与那血肉横飞的景象一样,令人恶心而又惊悚。

    近两年来,这样的大战已经是越来越少了。

    王世充倾力一击,将自己为数不多的生机渐渐耗尽在潼关之下,而守关的唐军此时其实也是叫苦不迭。

    坐镇于关中的太子李建成每日里听着臣下们清点出来的伤亡数字,也逐渐开始心惊肉跳,心中更是暗自庆幸,有潼关这样的坚城要塞,伤亡还如此之大,若是和王世充野战……

    好吧,这样的庆幸没什么可说的,更像是在为自己的决策找寻充足的理由,野战和守城本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战略。

    一般来说,野战比拼的是统兵将领们的勇气和魄力,以及军卒士气高低,精锐与否等等,而守城同样也有许多优劣计较,可最重要的还是耐心和承受能力的问题。

    当然了,这些对李建成来说都已没有任何意义,他选择了固守坚城,那么在王世充二十余万大军面前,便已经暂时失去了这场战事的主动权。

    而潼关要塞也保证了唐军能够最大程度的保存自己的实力并大量杀伤敌人,如果换个对手,有可能唐军的伤亡不会太大。

    可现在王世充已经疯了,那么他也顺势成为了唐军现在最可怕的那种对手,丝毫也不会计较自身伤亡多大的王世充,给潼关守军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杀伤。

    半个月,王世充算是不大不小的创造了一个奇迹,一直连绵不绝的对潼关维持着高强度的攻势,近五万人伤亡在潼关之下。

    浓烟滚滚,将潼关整个笼罩在其中,期间下了两场小雨,没有让这里更加清爽,反而真切的体现出了血流成河的景象。

    雨水被鲜血染的通红,在潼关下肆意流淌,第二天地面干涸之后,整个潼关城下以及城墙之上,都是一片浅红颜色,看着像染了一层染料。

    河南大军伤亡惨重,而之前胸有成竹的唐军也是筋疲力尽,近万的伤亡,不但让守军渐渐惊恐了起来,同样也使坚固的潼关开始微微摇动。

    如果河南大军众志成城,那么潼关很可能会在之后的某一刻向他们敞开大门……

    可战争没有如果,也没有哪支大军能够承受近四分之一的伤亡依旧保持住士气,更何况是王世充这种七拼八凑的大军了。

    右屯卫将军,光禄大夫孟让因侄儿战死,大怒之下,督军猛攻潼关,中箭而亡,右翊卫大将军张升重伤而还,殿将军郑虔相因攻城不利被王世充斩杀示众……

    潼关之下,李密旧部迅速凋零殆尽,幸存者们人心惶惶。

    而王世充还在意犹未尽的环视左右,已经被染的血红的刀锋依旧未曾归鞘,让人惊恐不已。

    此时,更为可怕的是,大军粮草渐尽……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来自于潼关之上,已经开始无法忍受伤亡的李建成,带着新降的程知节和秦琼出现在关头,两个脸皮特别厚实的叛将在关头呼喊,让众人早降。

    于是乎,河南大军的攻势戛然而止,诡异的平静了一个多时辰,就像往凉水倒进了滚油一样,轰的一下,关下大军便炸了开来。

    这是一个很具戏剧化的场景,没有亲眼见证的人根本无从想象。

    混乱从吴黑闼,郝孝德两部开始,早有准备的他们,联合了杨德方,陈寿等人,挥军攻打王世充车驾。

    王世充在陈国公段达等拼死护卫之下,冲出乱军,回到不知所措的后军当中,随即诏后军各部攻打前军,想要来个阵前平叛。

    此时,这场战事俨然已经来到了高(防和谐)潮,潼关之下,沸反盈天,河南大军各部相互厮杀,比之之前攻打潼关坚城可是热情多了,忘乎所以的整个将之前还在拼死厮杀,流下无数鲜血的唐军抛在了一边。

    矛盾重重的河南大军终于在关键时刻崩溃开来,关上的唐军将领们,从太子李建成以下,各个看的目瞪口呆……t

    :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