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雄-第2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拿当初的蜀国为例,刘备死后,在十几年间,诸葛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次次出兵的时候都号称兵精粮足,实际上呢,在这些年间,几乎一年一战,即便有天府之国支撑,可人口上的损失哪里能补得回来?

    其实正是三国征伐期间,为后来的晋末战乱埋下了祸根。

    而人们总是犯同样的错误,并乐此不疲,当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之后,现实逼着一些人终于陆续“冷静”了下来。

    其实现在已经没有人清楚,大业年间的各种劳役,征伐吐谷浑,皇帝四处巡游,三征辽东,以及之后的隋末战乱到底给中原带来了怎样的伤害。

    只是到了这一年,王世充率二十余万大军西攻潼关,一战而败后,只要能伸上手的诸侯,不约而同的都开始从河南吸纳逃人,连比较温和的杜伏威都是如此。

    能够来到晋地的河南逃人其实只是一小部分,其中逃卒占了几乎一半儿,剩下的则都是洛阳西北部郡县的人们,同样他们也是王世充大军西来的受害者。

    二十余万大军,又缺乏军纪约束,所过之处几乎将所有人都变成了流民……

    当然,沈凡不会去想这些,靠近营地的栅栏,沿着栅栏一边走,一边轻声吹着口哨,很像是后来的一些不良人士。

    不一会儿,一个小小的身影便凑了过来,隔着栅栏,沈凡掏出一包东西塞进对方怀里,小声问道:“怎么就你一个人,你娘呢?”

    “娘说,不能再要沈家叔父的东西了,一旦让人捉住,怕要连累于恩人,叔父以后还是莫要来了,营中查的越来越严,听说已经死了很多人……”

    小人开始时还说的有理有据,显然受到过良好的教养,可说着说着,不由自主便哭泣起来,语气也趋于混乱恐惧。

    沈凡呲开牙齿就笑了,拍着小人的脑袋道:“放心放心,有叔父在呢,你和你娘再忍些日子,俺一定将你们从这里弄出来。”

    小人使劲的点着头,又和沈凡说了几句,便在沈凡催促之下抱着东西吃力的走了。

    没错,这是逃过黄河的母女两人,也并非无依无靠,和十几个族人一道逃到了这里,也没什么奇妙的地方,协助人们过河的时候,沈凡一眼就看上了这个带着孩子,外加面黄肌瘦的寡妇。

    因为之前砍了两颗脑袋,沈凡已经被选为了沈青奴亲兵,实际上情况呢,其实就是乞儿军被拆开了。

    和刘安世,牛进达的部属差不多,一部分被送去了绛郡安置,这里面有些人会被编入府兵,在绛郡军营中操练一番,然后便会发下田土,分散到平遥临汾等处,其实就算是暂时解甲归田了。

    另外一部分人留在了大营当中,继续归牛进达等人率领,汰弱留强,外加回炉再造,就是降军各部所要面临的命运。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的部下还要分拆几次,这是晋地大军的惯例,不可能让一个地方的人过多的聚集在一处,说突厥人,又说幽州人等等。

    尤其是河南人,更是如此。

    乞儿军被拆的很厉害,能留在沈青奴身边的已经不足二百人,没办法,乞儿军在河南军中还算能战,也有些名声,可到了晋地,人家讲究的不是你抱不抱团,而是先以身强力壮为准,然后再提其他。

    乞儿军先天不足,能够达到晋地成军标准的寥寥无几,若非念在沈青奴有功的份上,说不定裁汰到最后,连沈青奴自己都要被赶回去种田的。

    如果放在河南,这么一番动作下来,别说沈青奴不会答应,就算是牛进达也要率人努力的反抗一下。

    可经历了之前一战,大家都被晋军的疯狂吓的不轻,于是乎,曾经赖以保命的东西也就都不情不愿的放了手。

    他们其实和张士贵一样,想要适应晋地的军旅生涯,都还有一段路要走,即便是徐世绩,也是如此。

    沈青奴看上去最惨,而且是前途无亮那种,乞儿出身,加入过黑社会,麾下的乞儿军也从没受过多少正经的军事训练,唯一比那些乱糟糟的义军强的地方在于,他们的凝聚力还成,尤其是在粮食短缺的时候,乞儿军的生存能力也极为出色。

    好吧,这并不足以让沈青奴保住他的三千人马,直到身边的人越来越少,沈青奴心中寒意渐起,卸磨杀驴的事情他见过太多太多,于是他觉着自己可能投错人了。

    找牛进达说话,牛进达也是无法可想,这里和河南可是不一样,没什么义军,也没什么匪人,清一色的“官兵”,人心齐的不像话,从上到下都是唯汉王马首是瞻。

    相比之下,洛阳被人称作匪巢还真有些道理……牛进达,刘安世等人对这样的地方认同度无疑要比沈青奴等人高一些,毕竟他们都是隋末官兵出身嘛。

    沈青奴悄悄走动了一下,被打击的不轻,回来之后坐困愁城,也只能听天由命了,从乞儿军中挑了些心腹留在身边,之后便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看上去硬是比其他人都要老实几分。

    岸边有人来有人走,大量的粮草被运进建好的仓房,随着河南逃人的到来,让这处兵民混杂的大营看上去比之前还要庞大几分。

    就此,沈凡“幸运”的留在了沈青奴身边,跟军主朝夕相伴的机会落在身上,让沈凡很高兴,最高兴的是他看上的寡妇离着他所在的营房不远。

    而且男女隔绝的做法也让他极为赞赏,那些流民的可恶之处,他在洛阳城中可没少见了呢,这样的做法真的很英明,不然的话,女人和孩子怎么能熬过这个冬天?

    而这也确实给了他机会,没几天他就用剩下来的肉食跟寡妇搭上了话,老天爷也很照顾他,一切都合乎他的预料。

    寡妇出身富贵人家,知书达理,除了那些族人之外,家里的男人都死光了,孤儿寡母的正好配他这个洛阳乞儿,嗯,现在人家已经是个队正了呢。

    这年头想要正正经经安个家,对沈凡这样的人来说,很不容易,乞儿军的家伙们最常见的办法就是从路边捡一个饿的半死的婆娘回来……结果却也是大多以悲剧收场。

    沈凡的做法其实和其他人也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就是他的眼光好像更高一些,富贵人家的女儿就算是落魄了,就算是个带着拖油瓶的寡妇,也不是他们这些人能够惦记的,根本养活不起啊。

    而沈凡还就惦记上了,也正在努力找寻机会将爱情进行到底……

    当沈凡带着满心的焦虑回到自己的帐篷,正准备想一想该怎么办的时候,两个在那一战中幸存下来,并被他笼在身边的部下白着脸凑了过来。

    “队正,军主之前让人来叫你过去,你不在……情形好像不太对啊,你出营的事情……要不,咱们还是走吧,军主这些日子脾气可不好……”

    两个家伙被吓的够呛,说话都不利落了,可对沈凡还算忠心,就是脑筋不太好,不然也不会建议沈凡偷偷溜走。

    沈凡也被吓的一哆嗦,和两个部下一样,当即就想开溜,可他到底聪明一些,转着眼珠想了想,除了舍不得小寡妇之外,他却是知道,军主想要在这里杀人,可不太容易呢。

    这里既不是洛阳,也非是河南军中,前些日子背了一脑子的军规戒律,他清楚的记得,斩刑就那么几种,战时逃卒就在被斩之列。

    想清楚了,沈凡当即给了两个部下几脚,两个混账东西,出的什么馊主意?

    沈青奴心情确实不太好,沈凡来到他面前的时候,被他那阴森森透着戾气的眼神吓的不轻,都有点后悔没听馊主意了。

    “听说你屡屡出营与人相会……嘿嘿,没想到俺手下竟然还出了个多情种子……”

    就算乞儿军被拆的七零八落,沈青奴还是没忘了老本行,自家营地中发生什么事情都能传进他的耳朵里。

    就算有心理准备,沈凡也被吓的亡魂大冒……

    听着趴在地上的沈凡一阵哭诉,沈青奴不加一言,只是歪头想了许久,才道:“你也跟我有些年了吧?”

    既然知道并无多少性命之忧,沈凡肯定不如表现出来的这么害怕,一听这话,立即拼命点头,“是,小人跟军主七八年了呢。”

    沈青奴呲牙一笑,就像一只盯上了鸡仔的黄鼠狼,“既然是老人了,那就跟俺走一趟,有事让你来办。”
………………………………

第677章河边(四)

    将尉迟偕几个人打发走了,李破先在帐篷四周走了两圈,所谓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嘛。

    九十九他是不敢想了,若真活那么大的岁数,不定多少人得恨的咬牙切齿的?

    当然,如果真能活到那会儿,也说明什么李渊,萧铣,窦建德之辈都已作古好久了,想想也挺不错不是吗?

    遛够了腿,回到大帐之内,按照这些天养成的习惯,要抽出晚上的时间来处理晋阳送过来的书函公务。

    那边的人事任免还在进行当中,并非因汉王出外而陷于停滞,他任命的人们都在尽心尽力的做事,从这些来往的公函中,就能体会到一些晋阳官场的活力,正值上升期的势力一般都会有着这样的特点。

    各处都在准备秋收,因为他重视的缘故,几乎每一封公函中都会提到这个,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在有意无意的给秋收让路,各地驻军的日常操练也停了下来,随时准备帮助农人收割庄稼。

    而这两年晋地的春耕和秋收更像是在打一场至关重要的战役,可以说,李破已经成功的将春耕秋收无比重要,无比重要,无比重要这样的信息塞进了官员们的脑子里,一旦到了春秋时节,不用他怎么发话,官员们便本能的开始行动了起来。

    这让李破感觉很满意,吃的比什么都重要,没吃的就没咒念……

    等到李破觉得差不多了,才拿起自家婆娘送来的私信观看,这也表示他要上床就寝了,不想让那些繁琐的公事占据自己的梦乡。

    李碧写的书信一般都不很长,也不会夹杂什么香艳的言辞,或者诉说什么相思之苦之类的,她和李破其实差不多,都不是什么儿女情长的人物。

    只是家里的小崽子开始进入活泼好动的时期,让李碧有点烦躁,很是在信中抱怨了几句,李破却是一笑而过,贵族们养育孩儿其实已经占了天大的便宜,这婆娘竟然还不知足,回去之后得好好教训一下。

    而且这才从哪到哪,等小崽子长大了才叫个麻烦呢。

    可信笺末尾处的几句话让李破眉头微蹙。

    “小春时常入宫行走,与皇后过从甚密,前些时有人报说,皇后对夫君来历探问频繁,不知存心几何……”

    放下书信,李破想了想,也没当什么大事,先不说他如今已经贵为汉王,羽翼丰满,就算有人察知不对,又能如何?而且,皇后只要不是勾结外臣,欲图中兴隋室,其他的尽可容忍一些。

    随即提起笔来,想要回书一封,犹豫了一会儿,却又将笔放下,心说都快回去了,就不用费这个笔墨了吧?

    当然,他是不会承认,每次给妻子回信的时候,都让他抓心挠肝的想词儿,倒不是没话说,而是怎么将要说的话付诸于笔墨的问题。

    他那婆娘别看生了孩儿,可好斗的心性却是犹胜从前,现在来信开头的时候,不是笑话他文法不对,就是笑他笔架拙劣,实在让李破大为光火,却还不能让人来代笔,那难受劲就不用提了。

    嗯,夫妻间的小游戏,只是李破这回却是彻底落在了下风而已,这些年几乎年年出外征战,外加庶务缠身,学业真的是无从谈起,最多最多是看上几本兵书,其他根本无法顾及。

    只是他的字迹倒是比以前强的多了,可和那些从小握笔的家伙比起来,他那写出来的东西根本没法看啊。

    好在现在也没什么人敢硬拉着他谈书论画,文学素养低一些也就低一些了,最多就是被自家婆娘嘲笑一番而已,外人……好吧,谁敢多嘴,汉王殿下一定让他知道,有时候文学素养越低的人,越是可怕的道理。

    看自家婆娘精神状态蛮好,李破表示很“欣慰”,于是站起身来,伸了一个懒腰,准备上床睡觉,此时亲兵来报,沈青奴绑了自己部下在外求见。

    “叫进来吧。”

    李破来了点兴致,倒是希望这个在洛阳当过乞丐的家伙能带来一出喜剧,如果是悲剧的话,那可就太让人失望了。

    这说明,他已经大体知道了沈青奴的来意,当然了,之前的几个河南降将,其他人算是都有了去处,唯独沈青奴被剩了下来,被人不管不问的扔在一旁,其实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可以说,李破看重了这个人的一些特质,只是对此人的性情,才干都不很了解,那就只能先晾一晾,如果这人是个蠢蛋,那就什么都不用说了,如果挣扎的比较剧烈,估计自己就能钻进刀口底下,那也不用费事。

    若是这人知晓分寸,展现出了自己的聪明劲,嗯,那不妨就用一用。

    换句话说,什么乞儿军在李破看来就是个笑话,根本上不得台面,也只有乱糟糟如河南,才会出现这样的怪物。

    你让晋阳街头巷尾的乞儿们组个乞儿军试试……能弄个丐帮出来都算他们有本事。

    这么说来也就知道了,李破并不喜欢沈青奴,比起那些趾高气昂的贵族,让李破每每都想一脚踢上去,然后踩在脚下碾一碾之外,李破更不喜欢什么乞儿或者是黑社会头子,更何况沈青奴还是两者的综合体。

    乞讨是人们最后的谋生手段,除了后来那些骗子,和将乞讨作为修行的光头们之外,在街边乞讨的人们其实已经放下了心中一切能够放下的东西,一个陷入绝望的群体,而乞丐一旦多了,出了说明世道出了问题外,也表明了执政者的无能。

    所以,不管是之前还是现在,李破都不会对什么乞儿军感兴趣。

    而黑社会……天然就在对立面上,没什么好说的……后来人也许很喜欢谈论那些交游广阔的草莽豪杰,可谁也无法改变他们的性质和他们聚敛钱财,声望的手段。

    而隋末能在乡野间聚众而起的义军头领们就都带着些这样的色彩,到了现在,却已经死的差不多了,侥幸存活下来的,也差不多都捞到了一官半职,就像沈青奴……

    进了大帐,干瘦的沈青奴再无什么乖戾的气势,老实的将竹根扎在那里,摆了下竹枝,一拳将绑的结实的沈凡打趴在地,然后自己也折了下去。

    “末将拜见大王……”

    “沈将军这是做什么?”李破探了探脑袋,想瞧瞧沈青奴这是将哪个倒霉蛋给绑了,可地上这个家伙怎么看都是无名之辈,李破不由有些失望。

    “末将管束不严,竟有部下与营中女子私通,丢人至极,还请大王责罚。”沈青奴说的一本正经,煞有介事。

    李破摸着下巴瞅着这位,心说你搞笑的本事还真不小,借这等鸡毛蒜皮的小事来见我,亏你想的出来。

    “沈将军是说自己治军不严,部下有人偷偷去会了女子……”说到这里,李破不由笑了起来,“那你说我该怎么罚你呢?”

    和那些一到李破面前就吓的战战兢兢的人不一样,沈青奴直起身子,也笑了起来,只是他笑的……怎么说呢,反正趴在地上的沈凡瞄了一眼,就好像有人在他胃部打了一拳般,让他有了些呕吐的欲望。

    原来大家又敬又畏的军主也能笑的这么……恶心啊……沈凡这会好像才想起来,这位军主也曾当过乞儿,和他一样在街边向人讨好过食物的。

    乞儿们是怎么笑的呢?沈凡都快有些忘了,可他们的军主显然没忘了这个看家的本事,笑的是如此卑微而又透着讨好的味道,他也确实不愧是乞儿中的精英,只一个笑容便能让人感觉到很多不同的滋味。

    李破头皮麻了麻,心说,你笑的这么难看,云定兴见了你估计都要道上一声佩服,“有什么话就说吧,这等伎俩偏于下作,以后少用。”

    沈青奴的笑容一下就又灿烂了几分,有以后就好啊,就怕您不想让咱们这些人有以后了呢。

    “大王容禀,末将也非是只以此等小事来烦大王清静,那营地中女子颇多,营中尽都是血气正盛的汉子,难免有些偷鸡摸狗之辈做出丑事来,末将才干不大,只是耳目倒也灵通,愿意替大王看管流民营地,还望大王看末将之前还算听话,也立下了些功劳的份上,允了末将所请。”

    沈青奴有着很朴素的观念,既然不能得到重用,也快成光棍一人了,不如先找个事来做,慢慢再想其他法子,只有吃过苦头的人,才会这么有韧性。

    也只有没什么大志向的人,才会如此好安排,当然了,像沈青奴这样的人,你给他几分染料,他也一定能给你开起作坊来。

    “这……岂非太过屈才?”

    “不屈不屈……大王是没见俺看门的本事……”

    李破终于哈哈大笑,摆着手道:“这年头有趣的人不多,你倒算得上其中一个,好了,不需说笑,过些日子你随我回去晋阳,另有任用,且安心等着去吧。”

    沈青奴有点懵,随即大喜过望,跳起来锤着胸口连声相谢,生怕汉王殿下反悔般,调头就溜出了帐篷,一如当年讨到了好东西之后的模样。

    只剩一个沈凡趴在地上,欲哭无泪,缩成一团带着哭腔道:“大王饶命,小人也会看门的……”
………………………………

第678章河边(五)

    李破在进入梦乡之前还在想着,沈青奴这人还算有趣,即便不能做什么大事,用来看门守户应也不错。

    就是出身太糟糕了些……哎呀,在这呆的久了,竟然也开始注重门第了吗?可这也不能怪咱,读过书,讲究礼仪的门阀贵族确实比这些贼头贼脑的家伙看着顺眼些……

    他娘的,这么说来,当初咱在李碧那婆娘眼中,岂非也是这个样子?

    想着想着,李破渐渐迷糊了过去。

    其实自他进入到争霸天下的模式之后,出现在他面前的人物,大多都是门阀世族出身,寒门庶族都少,何况是这些地道的草根了。

    若非他还每每要领兵出征,不然的话,这些人根本到不了他的近前。

    什么是门阀世族?当他们环绕在你身边的时候,自主不自主的就会将其他阶层的人阻隔在外,这就是门阀世族,对其他各类人物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正经的精英集团,是贵族们借助九品中正制而制造出来的怪物。

    …………………………

    此时李破已经起意回转晋阳,变相的说明,今年他觉得再要交战的话,已是无利可图,也不会再有什么决定性的关键战事发生。

    这显然不是什么凭空的猜测,而是基于各种消息汇总而得出的结论,唐军出战的可能性不大,而萧铣,窦建德等人表现的还挺有礼貌,不可能发生摩擦,那么今年大家差不多也就到这儿了。

    明年大家养精蓄锐一番,火气说不定会大一些,谁说得准呢。

    而这个时候,其实潼关一战的影响才真正的在关西地界显现出来。

    同州冯翊,刺史府。

    襄邑郡王李神符正在后宅厅中与众人议事。

    李神符三十多岁年纪,长相上有着典型的李氏族亲的一些特征,长眉细眼,面容圆润,可这位郡王身上的关西贵族的味道其实并不重。

    言谈举止都偏于温和,并无关西世族中人以势凌人的气息,如果将他和李神通放在一处,除了长相之外,怕是没人会认为他们是亲兄弟,因为他们身上的气质差的很远。

    所以,这可能就是当初李渊南下长安的消息传到关西,李神通能逃出长安,而李神符却被卫玄捉住,投入牢狱的原因吧?

    当然了,关西贵族尽都知兵,李神符也不例外,而且他在李氏族中还颇有武名,只是进取之心不足罢了。

    如今兄长李神通被俘于晋地,他这个弟弟也就成了他这一支的顶梁柱,并没有受到李神通什么影响,深受李渊器重,之前就曾掌管皇城守卫,当秦王李世民回京养病,和当初他兄长出征晋地时不一样。

    再没那么多人争着去东边领兵,于是李神符被委以重任,以襄邑郡王,光禄大夫之身,晋陕东道行台兵部尚书,陕东道行军总管,代替李世民守卫黄河西岸诸郡县。

    李神符与秦王李世民交好不是什么秘密,他和兄长李神通确实不一样,李神通当初逃出长安,还要埋怨李秀宁跑的时候没叫他,再加上眼馋侄女的战功,所以后来闹的不可开交,心胸狭窄之处,可见一斑。

    而李神符就大不一样了,他不但和李世民交好,和太子那边也没弄的势不两立,前几年李神通抢了李秀宁的功劳,他还曾替兄长至平阳公主府向李秀宁致歉。

    可以说,在为人处世上,他比李神通要圆滑的多,人缘自然也比李神通强上不止一点半点,在朝中风评也很不错。

    他来到黄河岸边的时候,面对的局面要比李世民在时好很多,潼关分兵出来,让他有了充裕的兵力分守岸边各处要隘。

    和陕东道行台尚书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