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雄-第2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那便是了……”

    萧后捻着鬓边秀发,李药师啊,那人倒也见过一次,少年成名,大则碌碌,只不过生了个好女儿,女儿又嫁了个好女婿罢了,武略也许还成,文才之上嘛,哼哼……关西人,哪有什么俊秀风流之人物?

    再者说了,她听过读过诗词无数,却难有与此比肩者,只稍一咂摸,便能觉唇齿生香,豪迈之气扑面而来,仿佛在短短片刻之间,就道尽了古之游侠所思所想,所作所为。

    再配以剑舞,正是锦上添花,相得益彰,李药师蝇营狗苟,追名逐利之人,又如何做的出来?

    显然,这些都是为眼前女子量身所作,想到这里,已是年届不惑,经历过繁花盛景,富贵荣华的安逸,同样见识了烽火连天,生死两难的坎坷,自诩已是古井不波,不为外物所动的她,心中竟是微微泛起了一丝妒意。

    于是,她那依旧美丽的容颜便染上了几许尘埃……

    “听人说,汉王又要兴兵了?”

    “嗯,寻常而已……不过大哥用兵常在秋后,这一次大张旗鼓,怕是又有谁惹他不高兴了。”

    “唉,战火一起,不知多少人又要流离失所,不妨劝一劝汉王殿下,兵者,凶器也,还是慎用为上。”

    李春听了,歪头瞧了瞧萧后,心想,杨广老儿东奔西走,弄的民不聊生,连他们兄妹两个,都是九死一生的才活过来,您那会就没劝一劝?现在说这话,有点晚了吧?

    好吧,她们其实对战争都没什么兴趣,也很难说的出什么真知灼见。

    李春偷闲入宫,也呆不多久,陪着萧皇后说说话,又用了晚饭,便颠颠的回府去了,她的生活其实要比其他人都滋润的多。

    ……………………………………

    汉王府后宅书房,李春领着徒弟,徒弟手里拎着食盒,姗姗而至。

    今日轮到沈青奴值守在外,瞧见两人,立即迎上前来施礼,“见过郡主殿下。”

    李春摆了摆手,听着称呼既觉着新鲜,也有点别扭,扶风郡公主……好像比哥哥矮了一辈的感觉?

    好吧,前几日李破已经将“老家”封给了自家妹子,按理说,扶风这样的大郡就算皇帝的儿子也不一定能沾上边,何况是汉王的妹子了。

    当然了,这样的封号也没谁有异议,因为大家都明白,只不过是一个封号而已,没什么实际意义,离着实至名归还有十万八千里呢。

    “大王可在?”

    “大王正与王尚书相谈,不易相扰,殿下可否稍候片刻?”

    沈青奴一头的汗,在王公贵族面前,说话既要文雅含蓄,还要毕恭毕敬,让洛阳乞儿头子深感生活艰难,简直是一言难尽,所以硬着头皮背了些套话,搭配的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

    书房中王泽正在汇报工作,李唐来使无疑是重中之重。

    唐使走的是潼关,至风陵渡过河,随即被裴世清派人引至绛郡。

    刚回到老家的裴世清为避嫌疑,只派佐官相陪,裴氏子弟,门下皆不得近前,令人传报晋阳的时候,也表明很想将唐使赶紧送至晋阳的意思。

    其实这些都没什么用,绛郡是裴氏祖居所在,想要和唐使暗通消息,手段多的是,如今做的不过是表面文章而已。

    只是此时没几个人会去在意这个了,战争机器一旦开始吱吱呀呀的运转,这个狰狞的庞然大物便具备了强大的惯性,“细小”的障碍,锈迹根本无法阻止它前行的步伐。

    李唐正使叫李瑰,李唐左光禄大夫,汉阳郡王,李渊族侄,赵郡王李孝恭之弟,身份显赫,不下于李神通兄弟。

    副使是个叫马三宝的家伙,在关西颇有名声,是如今关西众将中少有的出身平民的将领,现任左光禄大夫,太子监门率,新兴县男等职爵。

    别看这人出身不高,可来历却不简单,少年时只是驸马柴绍的书童,李渊南下长安时,他随平阳公主李秀宁出奔。

    后来李秀宁聚众而起,马三宝在招抚关西盗贼时有功,加上在危急关头,“保全”了李渊家眷,遂得封赏。

    实际上吧,也不用说太多,这是个家奴的励志故事,在这年月也算是绝无仅有,过后很可能归为传奇的一件事。

    当然了,和许多传奇一样,普通人看的是热闹,明眼人看的是因由。

    马三宝这人牵扯颇多,柴绍能将年轻的他放在长安李秀宁身边,说明对他非常的信任,李秀宁在外的日子里,也对他颇为倚重。

    李渊攻下长安,他也能见缝插针的觐见君上,还能在太子和秦王中间稍有周旋。

    破薛仁杲时,他在秦王麾下效力,后又随柴绍入蜀,在李孝恭座下听令,很快便得李孝恭赏识,倚为心腹……

    功劳是有,可相比于此人那左右逢源的本事来,又算得了什么呢?

    马三宝能作为副使出使晋地,和之前一样,人选选的颇为细心精致。

    几年来李孝恭在蜀中“碌碌无为”,已经激起了很多人的不满,需要得力之人在京师为其奔走周旋,马三宝被李孝恭派回长安,就是其中之一。

    (又断更了很长时间,阿草非常惭愧,不找理由,诚恳的跟大家道歉,一放下笔,就拿不起来,惰性在作怪,嗯,和将血其实一样,刚开始写的时候,就构思了很长的篇幅,这才写了差不多也就三分之一左右,耐心,大家都需要耐心,包括阿草在内,哈哈。)


………………………………

第743章兄妹

    “依裴郡守所言,唐使此来实为求和,臣与众人商议以为,大军即将南下,先将唐使引至晋阳,不妨听听唐使所言为何,李唐正在河边整军,军卒多有西去者,军前未知就里,也许能从唐使口中察之一二。”

    “再者,两国相交,信义为先,唐使即来,当待之以礼,不然许为诸侯所笑,至于唐使归……”

    说到这里,礼部尚书王泽微微一笑,意思再是明显不过,那就由不得李唐来人了。

    李破摸着下巴,频频颔首,王泽所言大多合他心意,这个礼部尚书可谓是所托得人,再不用像之前那般,来了什么人,全凭他自己瞎捉摸了。

    众人拾柴火焰高啊……

    而说了这许久,其实不用见人,从时节的来历到他们到来的目的便已清清楚楚,王泽话中还留有一些未尽之意,李破也清楚的很。

    大战在即,许是怕他拿唐使祭旗,或者呢,见他对李唐来人不甚在意,可此事却是礼部组建至今,第一次接待使节,不想弄的一地鸡毛,又或者真如他本人所言,顾及信义道德,所以便想先将唐使接到晋阳再说。

    谁知道呢,臣下的心思如今李破不会再去细究就里了,能在他面前说话的人是越来越多,每个都去仔细琢磨,那太费脑筋,是跟自己过不去。

    晋阳大阀王氏中人贪婪,陈腐的印象在他心目中向来很鲜明,可在晋阳呆的久了,慢慢也就有所改观。

    像王泽这人,在礼部尚书任上就颇为称职,族中子弟作奸犯科的人也是少数,用那一句来形容再合适不过,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当然了,李破不会承认,府中那位王氏才女颇解人意,看着也还顺眼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这个不能怪他,男人嘛,自古以来就是这么个德性……

    适时摆了摆手,“行了,就这么办吧,不过话是这么说,李渊那人可没什么信义可言,来人都看紧些,莫要如之前那般,让人刺探军情,引来什么玄甲骑才是。”

    这说的是龙门一战,也很能引起王泽的共鸣,他和关西李氏打的交道可比李破多多了,后果十分严重,那可是血的教训。

    “大王放心,微臣晓得轻重,也正因李氏无信,吾等才更应与之相别,以匡正声,而今大王兴兵在即,臣愿拟檄文一篇,借大王声威晓于天下,以正讨逆,收先声夺人之效。”

    李破闻言愣了愣,心说,还有这种操作?也只是转念一想,他也便知晓,这是有利无害之举。

    当然了,在他看来也没多大的卵用,这逃不脱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范畴,而迎回萧皇后的意义正在于此,可以给军事行动披上一层合乎当世之人认知的外衣。

    至于诸侯们认不认?不用想就知道,不然的话,哪还有什么春秋战国,三国鼎立的故事?

    这其实差不多就是给那些世家门阀准备的,谁家势大就去投谁,为了让自己看上去不那么卑鄙,于是寻了些乱七八糟的理由……嗯,既想当表砸,又想立牌坊嘛。

    看看眼前这位一本正经的王氏阀主,李破心里有数,又想随军而征,又写什么檄文的,这是想赌一把大的,几乎是倾其所有,孤注一掷。

    嗯,值得欣赏。

    李破遂抚掌而笑,“好,以尚书之才,不需说,成文之际,定然能令鬼神惊诧,宵小震恐,未战先胜三分。”

    “臣只略尽微薄,以助王业而已,大王谬赞,臣愧不敢当。”

    王泽起身,一礼到地。

    …………………………

    王泽出来的时候,一脸肃穆,见了外间等候的李春,立即口称郡主,恭敬行礼。

    李春回礼,王泽正待告辞,李春道:“本想择日去府上寻尚书说话,今日正巧碰到,可否一叙?”

    王泽心情正好,闻言心中却是一跳,府中女子各个名声在外,被她们寻上门可不是什么好事。

    心中狐疑间,略瞧了瞧这位扶风郡主的脸色,觉着有点不妙,微微躬身,却是干脆的道:“郡主请讲,老朽愿闻其详。”

    事实证明,他的直觉蛮准,李春在外边等了许多时候,有些气恼不假,最重要的是,王氏中人还真就招惹了她。

    “王师年纪大了,少人照看,我本想将老师接来府中安居,可老师总是不愿……你贵为礼部尚书,又为王氏之主,总听人说,王氏礼仪传家,衣冠盛族,哼,我怎的瞧不出来?”

    越说越闹,眉毛渐渐便竖了起来。

    王泽听到是这个官司,头顿时也大了几分。

    这事说起来不大不小,扶风郡主李春的老师,是前王氏阀主王丛的弟弟,礼部尚书王泽的叔父。

    这老头岁数也不小了,论起才学来,在王氏族中其实并不突出,可在晋地文坛当中,却牢牢占据着一席之地,因为他的学生真的很多,比如说晋地名家王绩兄弟,就是他的学生。

    而这人晚年还收了李春这么个特殊的女弟子,那就更不容王氏忽视了。

    本来呢,这样一个人晚年归于王氏主宅安养天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当年老头跟族人们闹了些别扭,离开主宅已经有些年头了。

    更重要的是,他娶的是裴氏妇,跟裴世清兄弟等人相交莫逆,这在当年看是好事,裴王两家世代交好,领晋地之风骚,靠的就是这样的人物从中调和周旋。

    可前些年李渊任太原留守,王裴两家生了间隙,老头在族中为裴氏说了不少好话,可当时的形势就是,裴氏想要踩着王氏的脑袋讨好李渊,这哪里是老头几句话能够消解的了的?

    于是乎,族人群起攻之,闹到最后,受到牵累的儿子媳妇都不愿搭理他了。

    老头自己也被气了个半死,这还不算,就在一年多前,老头觉着照顾他饮食起居的丫鬟不错,想要给她个名份,又为家人所阻,一气之下,闭门读书,大有跟所有王氏之人断绝往来的意思。

    这个时候,裴氏中人也来凑热闹,嘘寒问暖,大有将老头接去绛郡颐养天年的架势。

    这下王氏就有点尴尬了,本来王泽还想等事情冷冷再说,可如今嘛,却又两说着了,王氏的脸皮很金贵,掉下来可就糊不上了呢。

    此事不但在王氏族中闹的沸沸扬扬,外间也有了许多的传闻,这和王氏声望在走下坡路有着直接的关西,若是搁在当年,对于树大根深的王氏来说这还能算个事?

    可仅是不同往日,像王绩,王智辩,乃至于太原郡守王禄等人,都对王氏主支有着深深的不满,内忧外患之下,老头这事还真就挺麻烦。

    李春可不管这些,她只想为一人独居,怎么看都是“晚景凄凉”的老师打抱不平,只是盯着王泽,想让这位礼部尚书做个承诺出来。

    正在王泽左右为难之际,李破走了出来,挥了挥手,“尚书自去无妨,大事为重,莫要分心。”

    王泽如蒙大赦,再也顾不上其他,步履匆匆的逃了。

    这边兄妹两人目送王尚书离开,李春已如变脸一般,送上讨好的笑,可脑袋上当即就挨了一巴掌。

    “胡闹。”

    李破哼哼了两声,也不苛责,尊师重道毕竟是好事嘛,只是时机有点不对头而已,再者说了,那老头如今七老八十了吧?听说还要娶小老婆,他娘的,王氏中人果然没几个好东西,衣冠禽兽,哼哼……

    李春的小徒弟以及一直侍候在一旁的费青奴悄无声息的没了踪影,只剩下两兄妹说话。

    李春摸了摸脑袋,喜滋滋的不以为意,还假装吃力的拎起食盒,跟着兄长进了里间,立即手脚麻利的在李破面前摆起了杯盘,还掏出一条坛子酒来给兄长满上。

    李破坐下,伸了个懒腰,也觉出了几分疲乏。

    这些时日忙的厉害,生死交关的一战,几乎不容有失,他觉得自己不论精神上,还是肉体上,都受到了很大摧残,心里不由暗叹一声,日子是越过越苦了啊。

    好在没什么后顾之忧,突厥人困马乏,在春天里南下放马的概率是越来越低了。

    窦建德在盯着河南流口水,不足为虑,倒是萧铣……之前闹了些幺蛾子,蜀中的攻势据说已经停了下来,已经显出了后继乏力之像。

    这样的家伙最容易反复,就像之前的王世充,趁乱咬谁一口都不稀奇。

    心思根本静不下来,抿了两口酒,夹了快羊肉送进嘴里,眉头稍稍一皱,煮的老了,还没进什么滋味……这下他是真不满意了。

    办不完的事情也就算了,连吃的都不尽如人意,他这个汉王当的还有什么意思?

    当然了,按照他的习惯,找茬这事从来都很有技巧,许多时候让你都不晓得哪里错了。

    “又去行宫了?”

    李春眨眨眼睛,嗯了一声,心中却是暗自得意,哼哼,就知道会是这样……

    果然,那边当即就训上了,“你嫂嫂所言你都当了耳边风不成?皇后看着柔弱,却曾为国母,你到她那戏耍,别被人卖了……哼,这么大了,还不让人省心,看来还真得快点把你给嫁出去才是。”


………………………………

第744章厨事

    “哥哥嫂嫂整日忙于大事,连话都说不上几句,外加身份所限,众人一个个毕恭毕敬,也无人敢与我相交,大哥你方才也瞧见了,那王仁敬贵为一部尚书,我还没说怎么呢,便已讷讷欲去……”

    “你说除了王师以及行宫那里,我还有什么消遣去处?这般下来,心情郁郁,连厨艺都生疏了呢……哼哼,大哥也只想早点将我嫁出去,好来个眼不见为净,呜呜……”

    说着说着李春做泫然欲泣状,使劲的抹着眼睛,只是和以前一样,想要抹出点眼泪来真的很难。

    李破想笑,却又忍住,心里暗叹一声,这个妹子果然长大了,开始试着瞒哄于他,不过值得鼓励。

    他们这一家人如今已非比寻常,心眼稍微少些,将来不定吃什么大亏呢。

    想了想,觉着应该寻些事做,让自己偶尔轻松一下,于是推箸而起,顿时吓了李春一跳,嗖的一下跳了起来,敏捷的好像一条雌豹,哪里还有什么悲伤可言。

    李破道了一声,“随我来。”

    李春小心翼翼的瞧着他的脸色,垂头跟在后面,嘴里还在嘟囔,“大哥……咱们这是要去哪里?这许多酒菜,也只用了两口,怪可惜的……要是不合口味,我另做就是,也不用饿肚子吧?”

    碎碎叨叨的,让李破很是心烦,想想这两年确实对她疏于管教,若再这么下去,说不定有变成话痨的趋势。

    兄妹两个一前一后出了书房,后面立即跟上了些尾巴。

    晚间的汉王府,灯火依稀,酒食的香气随着晚风飘散,让兄妹两个都感觉出了几分不适,曾经饿过肚囊的人,对此自然更加敏感。

    安步当车间,李破突然问道,“王禄前些时禀报,要依照马邑旧例,招女子为役,巡行街市,你怎么看?”

    李春顿时眼珠转动,咧了咧嘴,“就知道瞒不过大哥……女子不宜上阵杀敌,可时至今日,男人死的死,逃的逃,剩下的一些还都从了军,许多女子生活便也不易,不如征招一些,给她们一条活路。”

    别看李春说的虽然简短零碎,可却实实在在的说出了当今天下的一个大问题,人口锐减,民生凋敝,大量的男人死于战乱征杀,已经形成了男少女多的社会结构。

    这种现象在初初安定下来的晋地表现的尤为明显。

    当然了,李破也不会认为这个妹妹是在可怜什么人,就像李春很了解他的性情一样,他对李春的心思也是一目了然。

    这丫头是想找些事来做做了,而且很好的继承了他的“优点”,柿子要捡软的来捏,王禄那厮胆小如鼠,正是合适不过。

    实际上这也很正常,李春年纪渐长,总不会如少年时一般,总将想呆在府中一辈子陪着哥哥的话挂在嘴边上了,正所谓儿大不由娘嘛。

    唯一让李破有点不满意的是,这丫头做事目的性太强,小聪明是有,可却缺少大智慧,所以一旦离开他这羽翼之下,就很难让人放心的了。

    想到这里,不由暗叹,这又当爹有当娘的十几年,看来还得继续当下去啊……

    嗯,有点侨情,事实上只能说是乐在其中,争雄天下的道路之上满布荆棘,多少艰难的抉择都需要他独自承担,相比之下,这些如玩笑般的家中琐事也就成了难得的调剂。

    正如和妻子拳脚相加,和红眼珠玩“真心话大冒险”,如此种种,总能让他会心一笑,心情舒畅。

    “你说倒也不错,可你想过没有,晋阳毕竟不同于马邑边城,这里自古以来便乃通衢大邑,人们所思所想可没马邑人那么直截了当。”

    “而且当年突厥始毕可汗率十余万众围马邑,马邑上下奋起抗敌,众志成城,遂使突厥无功而返,可钦可敬之处自不待言,战后剩下许多孤儿寡母,我令王禄招女子治马邑,实乃顺势而为之举。”

    “那些女子的家人皆殁于是役,马邑众人感其恩,怜其情,巡行于街市,谁都要敬重几分,不敢轻亵,可在晋阳……”

    说到这里,李破微微一笑,“这里的女子就算生活艰难,也不会想要抛头露面,嫁个男人岂不轻易?何必上街让人指指点点,你若领头,即便贵为郡主……不久许也要沦为笑柄,你说此事还做得做不得?”

    眼界这东西,是需要经验来支持的,若是搁在当年,就算是李破自己,有了什么想法多数也是先做了再说。

    可到了如今,一些事只需听听,便能察知其中艰难,随之有的放矢,这显然是处理纷繁的政务所带来的成长。

    李春于是安静了下来,李破笑笑,也不催问,直至行出老远,李春才道:“自然做得,怎么就做不得了?哼,难道女子非得嫁人才能如意?”

    这话听着有点刺耳,李破不由扭头瞅瞅,只瞅见一双在黑暗中闪闪发光的眸子,不由暗自嘀咕,他娘的,以后家里不会出一位女权主义者吧?

    要说这年头还真有适合她们生存的土壤,之前那位大名鼎鼎的独孤皇后就不用说了,如今北边还有一位阿史那杨环,安坐于突厥可汗的宝座之上,据说杨广在时,于宫中行走的女博士也在少数。

    想到这些,李破不由有点担心,自家人要强是好事,可要强太过,不定就要撞的头破血流,想要事事顺遂可就难了。

    李春可不知道兄长那七扭八歪的心肠,还在念叨,“行宫中只有皇后娘娘安居,需要女子侍从护卫左右……而且府中,嗯,晋阳各个府邸官宅,也需女卫,组些女军进驻岂不正好?时日过的久了,再言其他不迟。”

    听她这么一说,李破无可无不可的终于点头应允了下来,其实想的再多,这也是一件小事,没必要过于较真。

    归根结底还是李碧看的清楚一些,他这个兄长对自家妹子的骄纵和宠溺,那是谁都比不得的。

    稍稍斗了斗心眼的兄妹两个终于随口说笑了起来,半路上阿史那天香也寻了过来,说是偶遇,不一会便拉着李春落后几步,一边瞄着前面那宽厚雄壮的背影,一边埋怨着李春出去戏耍也不带她一起。

    府中女子就这两位最为活泛,总能凑到一处“为非作歹”,汉王府女子的名声其实多数都是她们两个赚来的。

    只是到底和两年多以前不太一样了,阿史那天香贵为突厥伽蓝公主,她的婚事却一直拖延至今没有定论,而这种牵涉南北大局的婚姻故事,也越来越多的困扰着她。

    其实她和李春差不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