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雄-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许,这里任何一个人,杀的人比他都要多的多,他们和之前的那些护送兵卒,在气质上完全不同。

    毫无疑问,他们是精锐中的精锐,胡大不知道的是,这些兵卒都是从辽东的尸山血海中爬出来,顶着漫天的风雪,回到了隋地。

    他们见证过了太多的死亡,生命在他们眼中,已经完全是无足轻重的东西了,他们这些从两千多幸存者中,挑选出来的兵卒,是恒安镇将李破身边,最为可靠也最为忠诚的卫士。

    他们中间有河北人,有山东人,也有晋人,全都没有家室拖累,这也是在李破遇刺不久之后,李碧给李破精心挑选出来的护卫。

    “你是什么人?”

    在靴子里藏有利刃,显然让他们感到了蹊跷。

    不用胡大开口,向来懂得感恩的半大娃子就来解围,“这是俺家哥哥,跟俺一道来的……”

    没有太多的纠缠,恒安镇军上下,如今已经算是打上了李破的烙印,简洁而强硬,因为李破本就不喜欢用过于繁琐的手段处置军务。

    胡大闯关成功,但他此时对自己能不能完成任务,却突然好像没了多大的信心。

    没办法,突发事件太多,让他冷静的脑袋也有点转不过来了,而这些军卒……他娘的,从哪儿冒出来这么多的凶人?看人的时候和看死人一样?

    他甚至有点后悔了,他不应该这么快来到云内的,应该好好打听一下,恒安镇将李定安到底是什么底细。

    实际上呢,他的参照物就选错了,他是比照恒安镇将韩景在时的情形,来衡量如今的恒安镇军和云内城的。

    更错的是,他在半路跟上了个错误的人。

    进楼门儿虽有惊险,却没用多大功夫,但在门厅里,却等候了很长的时间。

    来来往往的人不少,这会儿,胡大才感觉出了不对劲儿,这间酒楼……好像成了衙门?你个恒安镇将,竟然在酒楼里处置军务?

    他的心情又糟糕几分,因为没一件事在他预料之中。

    半大娃子也挺焦急,然后便习惯性的开始在他耳边呱噪,怎么还要等,时候太长了吧,,哥哥,俺没骗你吧等等等等。

    这让胡大越发的心神不宁,瞅瞅这儿,瞅瞅那儿,心说,他娘的,你到是没骗老子,只是将老子领进虎穴狼窝了……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候,才有人过来,招手让他们进去。

    于是,两个家伙,终于见到了李破。

    而李破也有些好奇的看着两个领进来的人,马邑城来人,两个人都不认得,却又没说是什么人派来的,嗯,有点古怪。

    不过呢,现在谁派人来见他这个恒安镇将,都不稀奇,连李世民都见过了,天下间也没什么人物再能让他惊讶。

    半大娃子进来没走几步呢,扑通一声,就矮了半截。

    “李公,俺可见到您了。”

    这架势,让李破当即就愣了愣,好熟悉的称呼啊,回想一下,只有一处出来的人才会这么称呼于他。

    半大娃子还在叫唤,“李公,您不记得俺了,俺是张家三郎啊,那会儿您还摸过俺头呢。”

    虽说大业六年的那些故事好像已经是上辈子发生的事情了,但李破想了想,还是从记忆中找到了几张面孔,恍然指点了两下,才道出口,“张……张怀,你爹是叫张怀吧?你是张春三……”

    半大娃子差点哭出来,“是是是,您果然记得俺和俺爹,俺现在叫张六冬了,那年没被饿死冻死,俺爹就给俺改了名。”

    李破咧了咧嘴,你爹起名字的本事可真不怎么样,又是春三,又是六冬的,跟数字算是较上劲儿了,名字起的怎么听怎么别扭。

    他这里没当回事,张怀这人他之所以记得,是因为这人还算仁义,当初流民营地中能让看得上的人可不多,张怀就是其中之一,那是个在最为艰难的时候,都懂得该怎么做人的人。

    这样的人就算没有大本事,也能让李破高看一眼。

    看来这又是在马邑城厮混不下去了,来投奔于他?

    不等他询问,半大娃子却给了他个意外。

    “俺爹让俺来跟您说,刘郡尉,嗯,就是刘……武周……派了人来云内,想要行刺李公,您可要小心啊……”

    李破还没怎的,旁边瞅的愣神的胡大却听的差点没一头栽地上。(未完待续。)
………………………………

第250章胖罗

    刘武周。

    李破如今觉着,这人就算当了皇帝,也脱不了那一身贼骨头。

    派人刺杀,也亏这人想的出来,要知道,自己远在云内,而且,还是一镇将主,你就算派个荆轲来,又有什么卵用?

    要是有那种飞檐走壁,隔空取物,一剑光寒的人物,李破说不定还要担心一下。

    然而,传说到底是传说,一直到如今,他见过的厉害人物,也就严闾人,袁牧野之流了,确实有着奇特之处,却也没那么夸张。

    当然,更为愚蠢的地方在于,竟然还走漏了消息。

    当日种下的善因,今日收到善果,当年救下的朝不保夕的流民,千里迢迢,前来示警,让李破对这年头的人心终于有了那么一点信心。

    **************,说的其实不是那些“英雄豪杰”,说的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小人物。

    在详细打问了一番之后,李破当即也就明白,这应该不是什么误传。

    于是,当天他便传令下去,严查今日进入云内城的外乡人。

    也就是说,没有户籍在册的,都在严查之列。

    李破这个草头王可不白叫,第二天,一群扶灵归乡的人就在云内落网,更是在棺材底部搜出了弓弩兵器。

    接应他们的一个云内商家子,甚至没把人送入城中,就已经被擒拿下来。

    云内的闭塞。让搜索刺客的行动,变得简洁而又高效。

    李破没什么犹豫。大手一挥,十数颗人头立即纷纷落地。

    李破没怎么当回事儿,只不过是刘武周这个名字彻底的上了他的黑名单而已。

    比他更为愤怒的是李碧,她想把人头都送回马邑去,让马邑的那个贼子知道,云内的怒火。早晚会将他烧成灰烬。

    这样无意义的宣泄。被李破阻拦了下来,就像刘武周拿他没多少办法,只能使用刺杀这种上不得台面的愚蠢手段一样,现在云内对马邑城,也产生不了太大的影响。

    除非现在他们就起兵南下攻打马邑。

    当然,一些让人难受的手段还可以用一用,比如说派人去密会马邑太守王仁恭,给这位失去了兵权的王太守增加点信心,说不定他脑袋一热。就能引恒安镇军南下,除掉让他头疼的刘武周呢。

    李碧怒气冲冲的派了人出去,她很想亲眼看看,马邑的那两个混账东西狗咬狗的戏码。

    用她的原话就是。马邑城中无好人。

    无论是马邑太守王仁恭,还是马邑郡尉刘武周,都是如此。

    显然,父亲被挤走的事情,她心里还憋着火儿呢。

    实际上,由此也看的出来,恒安镇军可动用的手段并不多。当然,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夫妻两人对马邑已经没有了太大的兴趣。

    只是李破自己也没怎么想到,他给刘武周制造的麻烦,可一点不比刺杀什么的差了。

    ………………………………

    大业十二年冬,定襄郡大利城,突厥汗账。

    大罗便阿史那罗恒手里细细把玩着一顶王冠,这位突厥大贵族,当今始毕可汗的叔叔,有着颇为肥胖的身躯,细细的眼睛,总是一翘一翘的嘴巴。

    他的尊贵身份,以及他的丑陋,在突厥贵族当中都很有名,而更为有名气的是他的贪婪和残暴。

    总的来说,这是个比较典型的突厥王族,脾气暴躁,天性凶残,却又不失狡诈,和他们崇拜的图腾很相像。

    南边的隋人,给他送上了一件不错的礼物,想要面见可汗。

    他很欣赏这样聪明而又大方的隋人,他们没有把最为贵重的礼物献给可汗,而是找到了他的帐篷。

    因为谁都知道,可汗不会在意这些东西,他在意的是辽阔的疆土和众多的部民们,只要拥有了这两样,突厥可汗的威权,便能遍行草原,那么,草原上所有的牛羊,财货,就都能任他予取予求。

    阿史那罗恒很想将王冠戴在自己头上,但他清楚的知道,这东西也只能是一件玩物,西域国王的王冠,如果有人胆敢戴在头上示人的话,他的脑袋很可能在不久之后,便会摆在可汗用餐的桌子上,供人观赏了。

    好在,争夺汗位的争斗已经过去有几年了,现在他的侄儿还很康健,不然的话,这样的礼物他可不敢收下呢。

    他充满着遗憾却又有些庆幸的想着。

    突厥的汗位之争,往往充满了血腥的味道,每一次汗位更迭,都会让可汗的王冠上,沾染无数突厥王族的鲜血。

    但苍狼的子孙们,却还是一代代的义无反顾的投身到狼王宝座的争夺当中,用父母兄弟的鲜血来渲染自己的权势,或者把自己的头,扔在可汗宝座的前面。

    阿史那罗恒用手摩挲着王冠,抛开那些令人沮丧的思绪,开始琢磨着,该给这些来到汗账的隋人怎样的答复了。

    无疑,他们来的很是时候,可汗现在对隋人献上的忠诚,很感兴趣,而且,这些家伙还来自隋人的马邑,可汗应该会很高兴听到这个消息才对。

    可惜的是,派人来拜见可汗的是,只是一个小小的马邑郡尉,并不能算是惊喜。

    如果……来的是那个将名字传入了可汗的耳朵,并在汗账中有了些名气的隋人英雄,那样的话,不用什么礼物,他也会非常乐意将人带到可汗的面前的,因为他的侄儿,最喜欢这样的勇士了。

    即便这个人手上已经沾满了突厥勇士的鲜血,只要他能低下头颅,匍匐在可汗面前,那么他十分肯定,可汗会痛快的饶恕他的罪过,并给予他让人羡慕的荣耀。

    那个人叫李破李定安,一个非常勇猛,也非常狡猾的家伙。

    是的,李破这个名字已经开始在突厥汗账中屡屡出现。

    他杀死了铁勒勇士仆骨吉思,他在可汗率军北返的时候,狠狠的在突厥人身上咬了一口,更为让人难以置信,也顺便让李破这个名字传入汗账的是,他竟然还敢带兵进入云中草原。

    就在汗账的眼皮底下,劫掠了赤六安部。

    这两刀,深浅不一,却都让突厥诸部感觉很痛。

    不光可汗很愤怒,阿史那罗恒也很愤怒,去年可汗南下一战当中,他的损失也很重,两个附属部落差不多算是消失了,只剩下了女人孩子的部落,没有资格再保持完整和独立。

    而还有几个部落,在战后向他请求拨下牛羊,不然的话,他们就度不过冬天了。

    这让他很肉疼,去年冬天,汗账中多了许多不一样的声音,这里面就有他一个,南下的收获和损失相比,相差太大了,让人完全不能接受,而且最为重要的一点是,竟然没有捉住那个圣可汗。

    当然,现在圣可汗的称呼在突厥人看来,早已成了玩笑。

    而这样一来,马邑来人的价值,在他心目中又降低了很多,马邑……能有什么呢?

    实际上,从这里也就能看得出来,突厥人和之前的匈奴人,柔然人一样,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

    换句话说,他们明明知道南方有着辽阔的疆土,丰饶的土地,大量的人口,却没有几个人想要彻底占据那里。

    这是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当然,有人一定会提到胡人肆虐的晋末战乱。

    但那是不同的,严格意义上讲,那是内附胡人的一场场规模浩大的叛乱,而非是北胡南下。

    嗯,总的来说,这位胖子大罗便还在犹豫之中,即使收到了不错的礼物,觉着只要他开口,可汗也能接见一下使者,然而他想的可不止这些。

    他想的是其他的人,尤其是那两个可怕而又凶悍的侄孙,会不会愿意看到一个马邑使者,去到可汗面前。

    嗯,这个问题很值得深思,西边的颉利汗正瞪着通红的眼睛,盯着富庶的西域诸国。

    东边儿的突利汗,也正在跟契丹人,靺鞨人较劲儿,想要趁着隋人和高句丽人两败俱伤的机会,收服更多的部族。

    他们肯定不会乐意看到那些能够引起可汗关注的隋人的身影出现在汗账中,因为那很可能意味着,他们不得不抽出勇猛的战士,来供可汗驱使,去南边跟隋人厮杀征战。

    那样一来,他们在战争中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也许,他们现在已经对南边多出来的那些隋人小可汗厌烦至极了吧?

    想到这些,胖子喘了几口粗气,决定收下礼物,却不办事,将人打发走了了事,和后来的一些人挺像的,也确实和李破所想的差不多,突厥人的政治生态有点恶劣。

    做出了决定,胖子高兴了起来,抬起眼皮,想要叫人弄点酒肉上来,享用一番,要知道,他的帐篷里,出现了几个隋人厨子,做出来的东西,可比之前他那些奴仆们强的多了。

    而当他抬起眼皮,准备吩咐奴仆为他准备晚餐的时候,有人惹他不高兴……

    (月票见鬼的战力榜,什么东东?难道整个起点都改系统流了吗?阿草最恨拼更新的榜单了,手残党伤不起啊。)(未完待续。)
………………………………

第251章明朗

    阿史那罗恒看到的是,自己的近身护卫,也就是他最勇猛的一个孙儿,正直勾勾的瞅着他手中的王冠。

    胖胖的突厥王叔,眨了眨他那细小的眼睛,笑了起来。

    他举了举手中的王冠,“甘赞,我的孩子,你喜欢它吗,来戴上给我瞧瞧,你戴着它一定会很威武的。”

    阿史那甘赞终于挪开了目光,能在草原上降服疾驰的野马的他,稍稍往后退了一步,惶恐的垂头拍打了一下胸膛。

    赶紧给自己冷酷而又多疑的祖父解释,“如果甘赞没有看错的话,您手中拿着的王冠,应该来自遥远西方的高昌国。”

    见阿史那罗恒脸上的笑容终于渐渐淡去,甘赞猛的松了一口气,在这一间帐篷里,血脉是最靠不住的东西,不明白这一点的阿史那子孙,都活不长久。

    “勇猛的甘赞,你还拥有着一双锐利的眼睛,你没有看错,这就是一顶高昌国王曾经戴过的王冠,哈哈,他们的王冠打造的总是那么独特,当然,谁让他们是汉人的后裔呢?”

    甘赞凑近了些,“甘赞的眼睛,永远比不上您那样看的长远,他的见识,也远没有您那样渊博,甘赞之所以能认出这顶王冠的来历……是因为我好像曾经见到过它啊……”

    “好了甘赞,赶紧去弄些酒肉来,陪年迈的我多喝一些美酒吧,我还没有糊涂。知道你想说什么,是啊。再破旧的王冠,也不会戴在咱们的头上,你明天拿去献给可汗吧,也许还能得些奖赏,唉,多好的东西……可惜可惜。”

    甘赞连连摇头。“甘赞不是这个意思。这顶王冠甘赞记得很清楚,那是颉利汗送给赤六安部的礼物,因为他娶到了那颗草原上最璀璨的明珠儿,这王冠是他最为珍贵的战利品……”

    “我曾护送它到达赤六安部,并亲眼看到,那位草原精灵将王冠上最大的一颗宝石撬下来,制成额环戴在头上,以表示她与赤六安部永远血脉相连……”

    阿史那罗恒惊讶的挺起了身躯,“你说的是海珠儿?”

    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胖子终于坐不安稳了,这顶王冠也成了非常烫手的东西。

    海珠儿,当年漠北草原上最娇艳的花朵,他的母亲。是一位尊贵的公主,也是启民可汗的妹妹,他的父亲,是赤六安部最俊美的男人。

    当海珠儿成年的时候,向她求婚的人,能能土拉河一直排到东边的大山去。

    想到那个精灵一般的女子,阿史那罗恒还是不由自主的迷醉了一下。那是天神的宠儿,母狼阿史那在人间的化身。

    最终,当年年轻而又勇猛的阿史那咄苾胜出,并迎娶了她。

    十多年过去了,启民可汗已亡,阿史那咄苾成了颉利汗,控制着西边为数众多的部族。

    可惜的是,那个女人并没有享受到太多的荣耀,早早便回去了天神的国度。

    据说颉利汗非常伤心,将她葬在了神山之下,于是,颉利汗的汗账,再没有离开过神山脚下。

    阿史那罗恒想着这些凄美的传说,却是感到心惊肉跳。

    赤六安部受到敌人的袭击,整个消失在草原上,这并不算什么,颉利汗也许会愤怒,但只要始毕可汗还在,他就不敢为了复仇而起兵,而且,为了一个赤六安部,也不值得他那么做。

    可是,和那个女人息息相关的东西出现在汗账,他可不知道,他那个已经很久没见面的侄儿会不会发疯,那是一个很难猜的人。

    要是当年的那个年轻的阿史那咄苾,他很可能会冲到汗账来,亲手砍下他这个叔叔的脑袋,和所有碰过这个王冠的王族人的手。

    现在嘛,握有着巨大权力的阿史那咄苾,只会被当年更为可怕。

    于是,这个对侄儿们惧若蛇蝎的胖子,扬手将王冠抛给了孙子,“看清楚一点,如果认错了的话,也许不用我来,就会有人把你的肉割下来,一块块喂给秃鹫。”

    甘赞的身子们明显抖了抖,仔细的看了一遍,肯定的点了点头道:“不会错的,看这里,有一道很重的划痕,我记得很清楚,是她用匕首留下的。”

    他胖胖的祖父叹息了一声,“好吧,你带人,去把那些隋人都杀了,不要惊动别人,明天,你挑一些忠心的人,将王冠送去给颉利汗。”

    “不要多嘴说什么,颉利汗问起的话,你就说是隋人送来汗账的礼物,咱们只是认出了他的来历,并不关咱们什么事情。”

    甘赞离开了,阿史那罗恒转着圈子,想了很久。

    最后,他却不由自主的笑出了声儿,他不知道隋人是怎么想的,竟然敢将劫掠突厥部族的东西给当做礼物给送回来。

    是隋人太穷了呢,还是他们觉得,突厥人都是瞎子?

    这个玩笑开的可是有些大了,而且,险些让他,阿史那罗恒成为一个大大的玩笑,那么,隋人必须是要付出代价的。

    杀死使者,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那个什么马邑郡尉刘武周,也应该得到惩罚……

    他没猜错,刘武周确实有点穷,不然的话,也不会把李破送给他的东西带来突厥汗账,因为这是他自觉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东西了。

    于是,将赃物转手送回给了主人,他这也算是被李破结结实实的算计了一把。

    当然,刘武周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次派人北上,不但没能讨好突厥,还把突厥人给得罪死了。

    与此同时,在大利城的奴隶市场上,一个健壮的隋人少年和一个突厥汉子为了一个女奴扭打在了一起,他们的随从围了上来,纷纷怒目相向,却并没有混战成一团。

    因为这个隋人少年和突厥贵族,都有着自己的骄傲,想要凭借自己的本事,将对方压倒在地,好好揍上一顿。

    而这位虽然和人殴斗了一场,却要比刘武周之流的运气好的多了。

    ………………………………

    大业十二年冬天的大隋,已是全面进入了诸雄争强的时代,天下间的形势渐趋明朗,不再那么混乱了。

    河北南部和整个山东,窦建德已呈一家独大之势,有点可笑的是,太仆杨义臣为窦建德走向河北王的道路上扫清了最后的一些障碍。

    河北北部,幽州地界,到还盘踞着一些隋军,只是隋军内部却是貌合神离,和马邑这里差不多,不大点的地方,弄的和三国演义似的。

    在河南,翟让,李密率领的瓦岗军终于战胜了张须陀,开始进逼洛阳。

    值得一说的是张须陀这个人。

    也许是多年的剿匪生涯,让他厌倦了,匪患越剿越多,也见多了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景象,让他心灰意懒了,当然,也可能是他太骄傲了,竟然不能承受一次失败。

    不管怎么说吧,大业十二年冬初,本来有机会逃走的张须陀,却战死在了荥阳通守任上,他的死,充满了英雄主义的悲剧色彩。

    嗯,也不需要多说此人的功过,也不需要给他太高的评价,实际上,他只不过是日落西山的大隋的一个殉葬品而已,不然的话,以李密,翟让之流,又如何能杀得死他?

    张须陀死了,东郡门户大开,瓦岗军在战胜张须陀之后,有了一次剧烈的膨胀,李密很好的运用了他蒲山公的身份,收服了一些张须陀的部下。

    这个时候,本应该急速进兵洛阳,占据洛口大仓的瓦岗军,却没有逃脱义军的宿命,内讧了起来。

    这给王世充应东都群臣之令,北上援救洛阳,带来了充裕的时间。

    于是,河南由一家独大,很快就变成了两雄争强,曾经给杨玄感出过上中下三策的李密,既没有北上河北,也没有西去关西,他和杨玄感一样,在洛阳城下跟王世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