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孤竹君-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在追求平等权利的过程中,这个天才发现了那条永远跨不过去的鸿沟,叫做‘王权’。

    不管这个天才如何逆天,最多只能够成为王权的权柄,掌控王权的,永远还是从远古时期传承下来,积累了原始资本的‘大人物们’。

    于是天才只能妥协,被大人物们招揽,这就是最早的‘贤才’。

    贤这字,在造出来的时候,是用臤和贝组成的,臤是的本义是被掌控的臣子,而贝则代表着钱,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意思就是管理钱财的人。

    而钱是什么?

    钱对于大人物们,是用来控制大多数普通人的工具。

    钱和资源对于大人物们没有任何作用,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叫做特权,因为有了特权就拥有了一切。

    同理,贤才,也就是大人手中控制普通人的工具。

    但是没有人愿意做一个工具,尤其是那些天才。

    三皇五帝时期不论,因为那些都是各大部族的嫡系后裔,本身就是八大姓氏家族之后。

    五帝禅让只不过是八大姓氏轮流掌管天下的一种手段。

    真正可以追溯的‘贤才’,就应该是从商朝开始的,这个人就是奴隶出身的伊尹,也可以称伊尹为历史上第一位‘寒门贵子’,如果说商汤是一个屠龙勇士,那么伊尹就是那把屠龙刀。

    但是伊尹在帮助商汤屠掉了夏这条大龙之后,发现商汤也变成了另外一条恶龙,所以伊尹想要取而代之,实现自己当初的为普通人追求权益的理念,但是最终伊尹失败了。

    伊尹的妥协,就是‘贤才’的出现,也决断了所有‘贤士’的理念之路,伊尹成为了这些‘寒门贵子’的天花板,无数为目标的贤士最终无法踏出那一步。

    他们通过侍奉大人物们来得到知识,然后将这些知识一代代的积累传承,在知识传承的过程中,会发生很多意外的变化和效应,虽然造就了更多的寒门贵子,但是也同样容易发生意外。

    而天才与普通人之间的差异,除了天赋之外,更重要的是心智,人们常说天才与疯子只有一线之隔,在漫长的寒门贵子派系继承中,难免出现一两个真正的疯子。

    这些疯子的想法,远远超出普通天才的理解范围。

    甘罗自己就是一个疯子,从小身世经历让他对世间一切都抱有强烈的敌意,所以他在接触到殷商后裔这个九百年的计划之后,隐约就察觉到了什么。

    尤其是甘罗知道,吕不韦所传授的,一定不是他们甘氏的职责,甘罗不想成为一个被人愚弄的工具,所以他要一个真相。

    但是九百年的传承,还不是一脉单传,这个计划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早已面无全非。

    但是甘罗却历代鬼谷子在世上的作为,来推断出这个计划的目的是什么。

    甘罗最终推演出一个让他都有些毛骨悚然的结果。

    也正是因为这个结果,让他选择了致吕不韦于死地,打乱整个殷商后裔的计划,选择了让嬴政成为这座九百年棋局中的一个盲点。

    最终促成了这个盲点,扰乱了整个棋局,让棋局再次扑朔迷离,让尉缭不得不暂时屈身于他之下。

    对此,甘罗很自傲,也很茫然。

    因为他不知道,自己帮助嬴政成为棋局中的盲点,到底是不是正确。

    甘罗推演殷商后裔,或者说这天干十臣的计划,确实并非要真的复兴殷商,而只是用这个复兴殷商的名号,来让整个天下,回炉。

    应该也是这个计划的名字。

    用九百年的时间,以天下生灵为代价,来粉碎已经秉持了几千年的华夏王权。

    王权就是特权,特权是少数人区别于大多数人的权利。

    如何粉碎特权,只有一个选择,那就让所有人,都变成少数人,然后,从零开始。

    这就是回炉。

    让这天下十室九空后,特权就会消失,阶级就会回炉,天下就会重组。

    这个时候的贤才,就会变成远古时期的炎黄二帝。

    但是甘罗知道,那个时候的天干十臣,依旧会成为上古八姓。

    然后这世间依旧会按照几千年前的发展轨迹,再次重复这样的历史。

    甘罗将其称之为,轮转。

    既然千年以后,天下依旧没有丝毫变化,没有变好,也没有变坏,为何要让这当世千千万万无辜黎民,成为他们的牺牲品?

    这不是甘罗认可的殷商盛世。

    但是他又想不到,更好的盛世,是什么样子的。

    所以他很困惑,他能看到几千年前,也能看到几千年后,但是却看不穿眼前这几十年。

    但是他知道,自己不愿意看到这数百万,甚至近千万的黎民在好不容易迎接和平,见到希望之火,被尉缭等人扔进熔炉当中焚寂。

    他不愿。

    所以他准备再等等看。

    甘罗摸着手边的被叫做商羊的怪鸟,一边看向商山外的晚霞,炽火燎天的壮阔,让他仿佛看到了无数人在其中焚烧时,苦苦挣扎的狰狞面容,一直到夕阳西下,整片天地一瞬间陷入混沌的昏暗。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阿政,别让我失望啊。”甘罗收回目光,轻声叹息着摇头起身走近茅草屋内,几乎家徒四壁,仅仅能遮风避雨的茅草屋内同样昏暗,但是在墙壁上却有一把闪烁着幽暗之光的宝剑。

    剑名,泰阿。

    在甘氏已经传千年之久了,相传为甘氏先祖甘盘为武丁镇国运所铸之剑,却因剑成之时意外折断,而传为不祥,甘盘批命此剑为帝主之剑,剑若成则天下平,持剑者为千古帝。

    之后甘氏后人几百年间不断重铸此剑,寻找剑主,直到数百年前得甘氏得欧冶子相助,终于铸成此剑,但是却一直没有等到它的主人。

    若是可以,甘罗希望在自己这一代,可以完成甘氏世代的使命。

    。。。。。。。。。。。

    “看来慕容竭真的是走投无路了,竟然去求李左车帮忙了。”王离跳上马车,把手中的军报扔给王诩,坐下手摇着摇杆转动风扇给自己吹风,满脸嘲弄的对王诩打报告。

    手摇风扇对于王诩来说是个简单的小玩意,基本上是初中手工课都学过的,而且这东西因为原理太过简单,估计几十年后就会被一个叫做丁缓的人发明出来,应该算是世界上最早的手摇电风扇了。

    不过丁缓发明的叫做七轮扇,连七轮,大皆径丈,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室生寒。

    王诩弄出来的手摇式风扇虽然不大,但是在这酷夏吹风还是足够的。

    “今天才是第三天吧?”王诩放下手中厚重的木板。

    “不过他也算不错了,十六万东胡壮汉,饿了三天还没造反。”王离笑了笑,掀开帘子看了看马车外面的密林“咱们什么时候能到襄平城?”

    “斥候不是你负责?”王诩捡起军报,扫了眼轻笑着问道。

    “我现在是大秦特使,不好干涉孤竹军政。”王离咧嘴笑道。

    “那这后方密报你可没少看。”王诩轻嗤道。

    “后方密报是家书,不一样。”王离笑的坦荡。


………………………………

第二百六十七章 我给他面子,但是他想当我妇翁?(求全订)

    第二百六十七章我给他面子,但是他想当我妇翁?(求全订)

    “应该快到了,从上午开始,路就平坦了许多,而且也没那么多的野兽了。”王诩放下军报“李左车真的是个人才啊。”

    “是啊,而且不只是个人才,还是个狠人,不亏是盗匪出身。”王离撇了撇嘴“让奴隶吃树皮,吃草这种办法也能想得出来。”

    “牲畜能吃的东西,人大多数都能吃。”王诩笑了笑“不过人确实不能吃太多的草,容易腹胀而死,吃树皮和草根,确实能活下来。”

    “真的?”王离微微挑眉,眼中似乎闪过智慧的光芒。

    “别想了,吃草只能解一时之渴,草无法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王诩一下子就看穿了王离的想法“不过也足以支撑到他们挺到秋收了,李左车不错。”

    “你已经夸他两次了。”王离微微皱眉,似乎有些不悦“既然他这么有才,你怎么不用他治理朝歌?还能限制一下仇禾。”

    “不尚贤,使民不争。”王诩微微一笑。

    “什么意思?”王离疑惑道。

    “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圣人之治,如果一个国家任用贤才治理,很容易引起一些人嫉妒,因此诱发矛盾,促使人群分化。”王诩顿了顿笑道“但是孤竹国不需要贤才治理。”

    “这样不好吗?有竞争才有进步啊。”王离皱眉道。

    “进步是命中注定的,当需要进步的时候,自然有身肩天命的人出现,而通过人为促使的进步,就像是拔苗助长,有时候不但是一种进步,甚至还是一种退步。”王诩轻笑着摇摇头。

    “你们羡门,是谁来治理?”王离问道。

    “羡门不需要治理,靠自律。”王诩笑道。

    “自律?”王离楞了一下。

    “对,依靠自律,秉持不争,因为羡门都是智者。”王诩笑了笑“孤竹国以后也会如此?”

    “何为智者?你准备培养一国的智者?”王离皱眉问道。

    “明是非,通人理即为智者。”王诩笑了笑“并不是你认为的那种大智慧者。”

    王离眨了眨眼,心中觉得王诩有点想当然了,撇撇嘴说道“既然不需要贤才,为何还重用李左车留守辽阳城为孤竹使者?”

    “孤竹国不需要贤才治理,但是辽阳城毕竟是大秦地界。”王诩笑了笑。

    “你还真是深谙变通之术。”王离翻了个白眼“去襄平又要耽搁半月,等到咱们回去,估计都已经快入秋了,看来这田鸡是吃不到了。”

    “放心吧,吃得到。”王诩笑了笑“而且这次还带回去不少香料,应该能吃的你满意。”

    “要不我跟你学庖厨吧。”王离忽然突发奇想。

    “可以啊,不过你要是想回去开酒馆,可能会成为笑柄。”王诩笑道。

    “那可太好了,正愁怕回去无聊呢。”王离冷笑一声。

    “我知道你对于留守咸阳当质子很不爽,不过也不能用这种方式表示抗议。”王诩笑了笑。

    “秦王是个要脸的人,要么把我发配,要么不嫁公主给我。”王离轻笑道。

    “听闻秦政容貌英武,秦公主应该也都是国色吧。”王诩笑着问道“怎么不满意?”

    “咸阳楚阳馆中的小娘子也各个国色。”王离轻哼道“公子我会缺国色女子?”

    “秦政给你指婚的公主,应该也是跟你相熟的吧,说不定还是青梅竹马,为何不满?难道不满这个外戚身份?”王诩哑然失笑“你连当厨子这种自污手段都做得出来,还怕这个?”

    “不一样。”王离摇摇头“我当庖厨,开酒馆,就算当个贩夫走卒,那也是王氏公子离,但是娶了公主,那以后耶耶就是秦氏国婿离,两者能一样嘛?”

    “公道自在人心。”王诩笑了笑“王老将军和王将军的功绩摆在那里,天下何人不知。”

    “受大父和阿翁的威名之下我心甘情愿,也不怕外人闲话,但是若娶了公主,那我就是沾了王上的光了。”王离轻哼道“我王离也是万骑破十万的大将!”

    “不如你去跟蒙家兄弟商量商量,这灭齐之功让给你?然后你把公主让给他。”王诩打趣道。

    “蒙家兄弟,已经娶过公主了。”王离咧嘴说道。

    王诩一怔,笑了笑“当我没说。”

    “没有别的办法?”王离皱起眉。

    “这种事情,我又不清楚。”王诩哑然失笑“爱莫能助啊兄弟。”

    “如果两国邦交,联姻应该是必须的。”王离不怀好意的盯着王诩。

    “呵,秦政想占我便宜?不存在的。”王诩哑然失笑“我是不会娶秦国公主的,而且邦交这种事情,跟联姻也没有关系。”

    “秦王下嫁公主,你如何婉拒?”王离问道。

    “两个字。”王诩摇了摇手指头“不娶。”

    “那你是不给王上面子!”王离正色道。

    “我给他面子,但是他想当我妇翁?不可能,这是占我便宜。”王诩摇头道“而且我要是接受了指婚,那以后在国中如何自处?自由恋爱岂不是嘲讽了?”

    “我若是用这个理由。”王离眯起眼。

    “可能会被夷三族吧,你是秦臣,在君王面前有什么面子。”王诩轻嗤道。

    “啊!耶耶的一世英名!”王离不甘的咆哮道。

    “你才多大,一世还早着呢。”王诩轻笑道“名誉这种事情,还有翻身的可能。”

    “天下太平,那里有国给我灭?”王离翻了个白眼“去灭塞人国?”

    “大功绩不只是灭国啊,屠万人为雄这种想法不可取,济万民于世才是真正的大功绩,值得名垂青史。”王诩轻笑道。

    “救人啊。”王离眯起眼摸了摸下巴“种地?”

    “在秦国?难。”王诩摇摇头“就算我把曲辕犁给你,你也造不出来,天下太平之后,秦政肯定会息兵戈的,到时候金石应该不现于世了,更何况,你也没那么多耕牛,你以为秦政也跟我一样,舍得用马耕地?”

    “还有什么办法?”王离活动了下摇着摇杆酸涩的手臂。

    “你不是要开酒馆?”王诩笑道。

    “天下饥荒,黎民饭都吃不上,开酒馆做什么?”王离翻了个白眼。

    “你傻啊,你一个国婿公侯开的酒馆,就算让黎民进,黎民敢进吗?”王诩白了他一眼。

    “你是说,百姓公卿?”王离皱起眉“可是他们都有自己的厨子啊,谁家吃饭还去外面啊,多丢人。”

    “知道什么叫千古功绩嘛?”王诩轻嗤道“前人所不能为,后人所不越的才叫功绩,氏族公卿们几千年都在家中饮宴,这是传统,你若是打破了传统,不就是功绩?”

    王离愣了下,原本有些涣散的眸子再次聚光“可行?”

    “卖豆腐,限量,一天十块,一块,恩,千钱吧。”王诩思索了一下。

    “一块?多大一块?”王离认真的笔画了一下。

    “拳头大的一块吧。”王诩笑道。

    “啊?”王离瞪大眼睛“百十颗戎菽你卖一千钱?”

    “他们又不知道豆腐是什么做的。”王诩轻笑道。

    王离微微一怔。

    “傻子钱好赚啊。”王诩笑了笑“这样一来,你用一千钱去你家封地收拢难民,一天应该能养活百人吧。”

    王离抿了抿唇,笑着摇摇头“这么一看,这旷世的功绩也算是唾手可得。”

    “他们想要活命,你想要功绩,两全其美不是嘛。”王诩轻笑着摇摇头。

    “感觉你话里有话。”王离撇嘴道。

    “难伺候。”王诩白了他一眼。

    “干啊,当然干,我倒要看看,咸阳城中有多少傻子自命不凡。”王离冷笑道。

    “注意点啊,若是秦王注意到了,你就自己主动点坦白。”王诩笑了笑。

    “我又不傻。”王离轻哼道,随即又叹了口气“真累。”

    “睡一会儿吧,应该快到了。”王诩看了他一眼,轻声道。


………………………………

第二百六十八章 功也大秦,罪也大秦!(求全订)

    第二百六十八章功也大秦,罪也大秦!(求全订)

    襄平城,应该算是华夏历史上最早的军城之一。

    襄平城的位置位于后世的辽阳市老城区,在上古战国时期,属于绝对的原始丛林,跟后世的辽东地区不一样,后世从河北往北,称之为东北饱含辽东,而对于东北的气候印象,就是冷和干。

    很多南方人感觉一到东北,皮肤的水分都会蒸发起皮,但是在两千多年前的东北,气候还是很湿润的,湿润到遍地沼泽,东北最大的松嫩平原到建国初期开发北大荒时,还是大量的沼泽地。

    而华夏对于东北的概念,早期基本集中在燕国和箕子朝鲜的领土范围,也就是辽河平原,辽河上游。

    但是开发时间也很有限,整个燕山以北依旧是东北土著民族的领土,以扶余,濊貊,肃慎三个部落联盟为主,濊貊是从兴凯湖文化群发展出的渔猎民族,应该是当初商联盟中的一个诸侯国,后来商族内迁徙,加上气候变化,濊貊留在了祖地,在后期与扶余,肃慎的争斗中,被迫出海一部分流亡到朝鲜半岛,一部分流亡到日本。

    肃慎联盟发源于长白山以北,西至松嫩平原,也属于渔猎部落,但是肃慎因为在夏商时期就是中原方国,所以学习了一些种植放牧技术,但是由于地缘和气候变化原因,始终没有走出辽北部,等到能走出去的时候,东胡已经成型了,依旧只能在苦寒的辽北之地繁衍生息。

    最后的扶余联盟是由濊貊,肃慎和东来的燕齐人组成的联盟,是最早效仿中原制度建立国家的部落,曾经在东北地区建立十分强盛的高句丽。

    而与这三个少数民族政权接壤的除了东胡之外,就是箕子朝鲜和燕国了,还有强盛时期的孤竹国。

    孤竹国式微之后,对于燕山以北就失去了统治权,领土被以前的方国瓜分,后来成为东胡联盟的根据地,一直到公元前284年,燕将秦开破胡千里,开疆破土,才将这片领土重新纳入中原势力版权。

    但是这片土地虽然地广人稀,物产丰富,但是奈何不了气候严寒野兽横行,经过商族,孤竹,三古族近两千的多年的开发,辽东这片土地依旧是崇山峻岭,林沼密布,野兽毒虫横行,而且可耕种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开发成本大,这片区域一直就被荒废,成为猎场一样的存在。

    在这样一个‘没有任何开发利用价值’的地方建立一座军城,毫无疑问是秦开为了给燕国留一个后路准备的。

    王诩本来觉得,自己穿越的那个地方就足够环境足够‘原始’了,但是跟眼前的辽东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了。

    连续两天时间,都在一条人口开凿但是看上去应该很久没有维修过的‘无终古道’穿梭,让王诩有一种穿梭隧道的错觉。

    若不是从这条路下面挖出来不是的几十年铺垫的山石道路证实这条古道是人工修建的,王诩真的很想掉头走。

    不过好在经过两天的煎熬,算上从辽阳城出发的时间,刚好八天,三万骑兵匀速日行约两百里,终于看到了那座藏在山林中的襄平城。

    偌大的襄平城在这里,真的像是被森林包围困死的孤城,突兀又荒谬。

    “可算到了。”王离脸色有些难看的从马车上跳下来,活动了下筋骨“这比当年我们迁徙毫都可痛苦多了,秦开把城建在这儿,就是座死城啊,大军围城足以困死他们啊。”

    “这座城本身就是燕国最后的容身之处,人家赌的就是你的大军,熬不过这段路。”王诩笑了笑“不过这条路是真的有点长啊。”

    “长倒是没什么,重点是古怪,若是没有地图自己摸索,除非像我阿翁找辽阳城一样,几十万大军平推过去。”王离用剑砍了砍两旁的参天古木“不错,虽然没有祖山的树高,但是粗不少啊。”

    “品种不一样。”王诩笑了笑“走吧,进城去看看。”

    辽阳城的城墙高近百尺,可以说算是雄城了,但是襄平城的城墙似乎更高一些,不过城墙是用夯土和碎石堆砌的,看上去防御力似乎不强,不过城墙上架着巨弩,几乎五十步就有一架,可见这真的是一座军事堡垒。

    从巨弩和城墙上飘荡的旗帜看来,即便襄平城应该很多年没有见过敌人了,但是对于军械维修还是很用心的,至少证明,治理襄平城的郡守,是一个合格的统帅。

    翟仇带着沚戛军和王室军率先一步入城,占领了所有军事重地,然后才打出旗号迎接王诩入城。

    进入城门后王诩发现,这其实只是外城而已,里面还有一座内城,城墙虽然不高,但是基本都是用砖石堆砌的,内城与外城之间全是耕地,看来当初设计的时候,秦开动了不少心思。

    不过此时外城的田地中,都跪坐着襄平城的民众,王诩一眼望过去,心中一惊,不禁怒喝“燕王喜这个老狐狸!”

    王离也收回目光,皱起眉。

    因为外面跪坐的民众,一半白首,一半稚童。

    王诩这才理解为何燕王喜把印章交给那个诡异的笑容了。

    怪不得他一点都不担心这十五年之约,精兵变成残兵。

    原来这十万精兵,还都是稚童少年!这是娃娃军啊!

    自己不但不能利用这十万精兵,甚至还要帮他照顾培养这些娃娃兵,一想到这些,王诩有有点胸闷。

    果然,这些当君王的,就没一个好人,都是精明算计之辈!

    王诩看了下,襄平城这些民众,基本少见青壮,而且大部分全是华发老妇人,剩下的稚童最大的看上去也就八九岁,普遍都应该在六七岁左右,这些孩子十五年后,最大的也不过二十五六岁,确实是最精锐的年纪。

    不过从襄平城居民的构造来看,也能看出,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