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孤竹君-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从襄平城居民的构造来看,也能看出,这些老人和孩子,应该就是在燕丹刺秦之前才发配过来的,因为这是断代的两代人,用后世的话来说,这些都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孩童啊。

    而且从些孩童看向孤竹军那种憧憬希冀的目光中,看的王诩心口一酸。

    因为这种目光,像极了他小时候每次心情不好,就坐在中科院门口,看着来往路人时的目光。

    因为老爷子总是告诉他,父母不在他身边,是因为出去工作了。

    见王诩有些发怔,王离皱眉问道“有问题?”

    “没。”王诩回过神笑了笑“这才是襄平城该有的样子,偏远孤遗。”

    “秦国也有这样一座城。”王离笑了笑“当年献公攻略河西之地后,颁布的遗民令,奖励六国遗民入秦,同时将陇西老秦人迁入雍城,数十万人出栎阳,只见白首与稚童。”

    “这些雍城的老秦人,铸就了你们大秦如今霸业。”王诩笑了笑。

    “是啊,这些雍城的老秦人随着惠文王,昭襄王与王上攻魏,灭韩,伐楚,克赵立下赫赫战功。”王离笑着说道“他们踏遍了如今大秦的河山。”

    “就是回不去雍城了。”王诩眯了眯眼,轻叹道。

    “你也太悲观了,还是有十几万老秦人能回衣锦还雍城的。”王离笑了笑“不过,燕国是没有这个机会了。”

    王诩笑了笑,感觉马车突然平坦了许多,再次掀开帘子,看到已经进入内城了。

    内城地面是用砖石夯土凿石的,而且布局房屋与辽阳城并无太大的差距,不过能够明显的看出,房屋构造不止是以木材为主,还有大量的石料。

    马车停在一座不算奢华的王宫前,青石铺成的广场上树立着一个十米高的巨大石雕,雕刻着一个英武将军的形象,仿佛在镇守整座襄平城。

    “秦开。”王离跳下马车,仰头轻声道“是个贤将,几乎一己之力逆转了燕国灭国之危,而且没有借助燕国的丝毫帮助,最终却胡千里,可惜最终只能戍守东荒,若是当年燕昭王用他,可能就没乐毅什么事儿了。”

    “秦开一生似乎只志在抵御东胡,还有防止箕子朝鲜西进,两者志向不同。”王诩摇摇头笑道“论功绩两者都属于同一级别的,都是挽大燕于危难,不过,名将一生恪尽职守,就算是尽职了。”

    “总之,是个英雄。”王诩点头笑道,对着石雕恭恭敬敬的拱了拱手。

    “若是给你立像,你准备立多高?我听说墨奎要在以一座山为料,给你立像。”王离也对着石雕拱了拱手,笑着问道。

    “我对这个没兴趣,有这些劳动力,不如多开垦几亩荒地。”王诩摇摇头。

    “唉,若是天下君王都跟你一样想法就好了。”王离叹息道“每个王侯将相的陵寝消耗的劳动力,足以养活天下人了。”

    “不这样,怎么能够彰显他们的身份呢?”王诩轻嗤着摇摇头“记住,回去以后,千万别在秦王面前提起这些事情。”

    王离皱着眉点点头,看着被禺春带过来的玄袍老者,瞳孔一缩,微微一怔。

    因为这位老者身上的袍服,是只有大秦上卿才能享配的上卿常服,非重臣功勋者不能得,王氏也只有两件。

    “燕国襄平郡守拜见孤竹上帝。”玄袍老者对着王诩拜服下来。

    “先生请起吧。”王诩笑了笑,打量着老者。

    军人有一种特殊的气质,即便是老迈气血干枯,依旧是藏不住的,而且越是资历丰富的军人,身上的气质越独特。

    这名老者的气质,王诩觉得已经接近王贲那个级别了,顿时对老者身份有些感兴趣,毕竟能够接受燕王派遣的这个任务,坚守在襄平城,定然不是等闲之辈。

    不过有比王离比王诩更加好奇,沉声问道“先生是秦国人?”

    玄袍老者满是鱼尾纹的眼角微微一颤,原本含笑的深邃眸子变得怪异起来,打量着王离“阁下何出此言?”

    “大秦燕雀,将者掠地千里可得,相者运筹百策可得,先生身上这件,是武燕雀!”王离沉声道。

    “你的年纪,不应该认识燕雀。”玄袍老者笑吟吟的看着王离“你是谁?”

    玄袍老者的语气已经变得不再恭维。

    王离眉头紧锁,抿了抿唇,但是还会恭恭敬敬的躬身行礼“王氏子弟,王翦之孙离,见过燕雀上卿。”

    “王翦?”玄袍微微一怔,苍老的面容有些动容,有些涣散的眸子闪烁着缅怀“一个有点陌生,又有些熟悉的名字啊,是秦政身边的那个老汉吧。”

    王离嘴角一抽,表情有些不悦,就要骂人。

    先不说王翦之名在秦国何等地位,光是在他这个当孙子面子称呼自己从小崇敬的爷爷为‘老汉’这种贬低性词汇,就足以让王离动怒了。

    王诩伸手拦住要骂人的王离,笑着说道“即便你大父在此,被这位老先生成为老汉,应该也不会生气。”

    王离眉头紧锁。

    “哦?帝君知道老夫是谁?”玄袍老者饶有兴致的看着王诩。

    “秦国自从穆公起,贤将良相层出不穷,但是出则领兵掠土,入则委案安邦的上卿,并不多。”王诩笑了笑“看老先生的年纪,应该是昭襄王时期的重臣,那就很好推算了。”

    “看来燕喜还算守信。”玄袍老者微笑颔首。

    “你是张唐?”王离神色有些诧异的低呼道。

    “老夫掌权之时,王翦之时帐下一千人,若非护送秦政有功,老夫也不会记得这个人。”张唐笑呵呵的说道。

    王离脸色越发的难看。

    “怎么不服?”张唐挑眉笑道。

    “晚辈不敢。”王离压下心中火气“当年上卿帐下的千人,如今以是灭四国之功臣,但是上卿当年消失世上,如今出现在燕国腹地,不知为何。”

    “灭四国?”张唐白眉轻佻,朗声笑道“武安君一国未灭,看来难称功臣,死之不冤。”

    王离脸色铁青。

    “这人一死,一切功勋就一笔勾销了,有趣,有趣。”张唐笑的有些狂浪,然后又看着王离笑道“可惜老夫还活着,你大父这灭四国之功,就不敢自居。”

    “哦?”王离咬着牙冷哼道“老先生怕是久居蛮荒,对于时事早无了解,如今大秦以一同流合,我王氏不才,祖孙三代,共灭五国。”

    “现在小娃娃也能统军了嘛?”张唐哑然失笑。

    “没礼貌。”王诩皱眉拍了拍王离的肩膀“就算你阿翁不传你兵法,也没传你秦国将相?”

    “张唐上卿之名我自然知晓,当年为甘罗却惑,前往燕国为相,引来五国攻秦后最终不知所踪。”王离冷哼道。

    “这个惑字用的很妙,看来是王翦的亲孙子了。”张唐不怒反笑“被呵护的如此之好。”

    王离微微一怔。

    “甘罗当年游说老先生,以武安君之功绩相比,足以见老现在战功赫赫,就不要与小辈一般见识了。”王诩笑着说道“小离,你要记住,你们王氏如今有灭六国之功在身,不要忘记五个人。”

    王离皱起眉。

    “智囊樗里疾,左相甘茂,少梁君司马错,武安君公孙起,以及这位老先生安阳君张唐。”王诩缓缓说道“这五个人,扫平了六国所有名将,歼灭了六国六成以上精锐,替大秦夺六国之战略重地,即便你大父在此,也不敢妄自尊大。”

    张唐心中危机,当时却保持着笑容拱手道“没想到帝君对吾辈老不死之事如此通晓,怪哉怪哉。”

    王离却突然面色古怪起来,皱眉道“这五人,似乎都是大秦罪臣。”

    张唐脸色一僵,目光黯淡下来。

    “他们不是罪臣,是真正的功臣,只不过功也大秦,罪也大秦。”王诩轻声叹息道,拍了拍王离的肩膀“不管如何,你都得给老先生陪个冒失之罪。”

    王离抿了抿唇,虽然心有不忿,但是还是整了下衣冠,以秦军重礼相拜张唐。

    张唐面无表情,但是眼角却莫名的湿润了,悲声道“好一个功也大秦,罪也大秦!”


………………………………

第二百六十九章 不谋一时者,谋万世(求全订)

    第二百六十九章不谋一时者,谋万世(求全订)

    人类对于活着的定义,不局限于生理上,还有精神上。

    如何证明自己是活着,这个问题困扰着最早吃饱了饭没事干的人类。

    于是这个人在漫长的思考过程中,定义了一个叫做记忆的东西。

    他不但要用自己的记忆来证明自己是活着的,还需要从同伴的记忆中,证明自己活着,而且一代一代延续下去。

    于是这样的思想在一批吃饱了饭没事儿干的人们中蔓延开来,最终与文明和社会相融合,变成了人类最早追求,除了食物和繁衍之外的第三样东西。

    功名。

    功劳与名望的结合,这个东西虚无缥缈,却有改变世界的魔力。

    无数人功名与生命面前选择了功名,这可能是人类做过最荒谬又正确的进化了。

    而在漫长的时间中,功名的门槛变得越来越高,越来越艰难,让无数人举步维艰的追寻着,只为了证明,自己是活着的。

    王翦,王贲,王离王氏三辈人毫无疑问是如今大秦功名最高的人物,一门三代,十五年光景,灭五国,平天下。

    在这样的功绩面前,即便是被灭国的六国遗民也要称赞一声,举世无双。

    但是大多数人是善忘的,他们忘记了在秦国一统天下之前,有多么漫长的一段历史。

    若是没有这段历史,又怎会有大秦如今的宏图霸业。

    只是因为人们善忘,而不巧的是,也没有人提醒。

    可能是因为那段历史过去了,历史中的那些人也都死了。

    王离今年十九岁,他出生那年,是张唐‘去世’那年。

    那年十三岁的甘罗鬼谋之策,空手套白狼为嬴政从赵国骗来十几座军事重城。

    而这十几座军事重城的代价,就是秦国上卿大将张唐的一世名誉与性命。

    在这件事情上,不管是嬴政,还是甘罗都算是旷世毒计,以一位为大秦立下赫赫战功的老臣张唐性命作为诱饵,先逼着张唐去燕国做相国,给赵国营造秦燕联盟的假象,然后甘罗又游说赵悼襄王,以十一座军事重城为交换,条件是不与燕国联盟,让赵国继续名正言顺的攻打燕国。

    而张唐则作为一个‘价格昂贵’的棋子牺牲了。

    因为当燕国发现秦国没有出兵援燕后,必然将所有怒火发泄在张唐身上,张唐必死无疑。

    而且即便张唐侥幸活了下来,等燕赵和解之时,张唐也会作为五国攻秦的祭品祭旗的。

    毕竟任谁发现自己被人如此欺骗,也不会善罢甘休的,于是这次张唐相燕事件,引发了决定战国后期走向的重要战役。

    五国攻秦的旷世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秦国依靠函谷关的天险,以自身充足的准备,一击将庞煖为将,黄歇为帅的五国联军直接碾碎,之后造成了五国力疲,让面对秦国的攻势再无反击之力,只能安于自保。

    日后在史书当中记载这场战役,张唐的名字基本上不会出现,因为不管从哪个角度出发,这种以自己重臣作为诱饵的策略,都不光彩,帝王不会提及记载。

    而张唐这个名字,也会因此而消失,仿佛从未出现过,连同他为大秦所有的血汗一起消失。

    长平之战是秦国赌上千年国运的一场战役,因为长平之战前期虽然白起攻克赵国腹地,屠尽赵国青壮,但是后期因为白起遭到范雎忌惮,被坑死之后,整个攻赵之战的指挥权就落在了王龁和王陵身上,长平之战却并未结束。

    之后王陵攻打邯郸一年损兵折将十万,让秦军受到了重创,改用王龁之后依然没有攻打下邯郸,反而被春申君黄歇率领攻打楚君打败,一战折戟三十万大秦锐士,相当于秦国在长平一战中损失了七成兵力,若是没有抵挡住春申君的进攻,那么秦国可能就会面临灭国。

    而就在这个时候,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发兵援赵与春申君黄歇合兵攻打秦国,王龁连连摆脱,几乎要溃败之时,张唐临危受命了。

    张唐率领少量临时拼凑的秦军,深入魏国领土作为死士,包抄魏军以闪电之势切断魏军后路补给,迫使魏军提前退兵。

    之后又接应兵败邯郸的王龁,力排众议转身攻取了新宁中郡,占据防守有利地形击退了楚魏联军,也因此战之功,新宁中郡改名为安阳,张唐受封安阳君。

    可以说,若无张唐后期临危受命,那么这赌上秦国千年国运的长平之战,就会功亏一篑,还有灭国之危。

    不管之前白起战功有多么显赫,若无张唐最终大秦也会以长平饮恨收场,张唐之名也因此在六国之中响彻。

    也正是因为张唐的威名,后来甘罗才能骗到赵国的十一座城池,才能奇谋鬼才,以十三岁拜相旷古烁今。

    而张唐可能万万没想到,自己力挽狂澜的功绩,最后悔成为葬送自己性命的屠刀。

    “所以说,大秦统一的霸业之中,张唐先生功不可没,而且若论战功,确实也与你大父不相上下,毕竟他当年面对的是楚魏两国最后的精锐,还有黄歇魏无忌两位公子。”王诩简单的给王离介绍了一下张唐的战绩后,笑着说道。

    王离脸色凝重,起身要给张唐正式赔礼道歉,却被张唐按住了肩膀。

    “罢了。”张唐笑了笑“连你都没有听说过我的名字,那,老夫确实为大秦罪臣啊。”

    说完张唐缓缓解开身上袍服脱了下来,仔仔细细的叠好,认真的抚平了上面所有的褶皱放到一边,赤着上身捋白须,语气轻松“这样,就凉快多了。”

    可能是因为年纪太大了,王诩发现张唐的双手,颤抖不已。

    王离看着张唐已经瘦得露出肋骨的身子,习武之人的骨架粗大所以更加明显,皮包骨头的模样看上去有些骇人,不过更加骇人的是他身上密密麻麻的伤疤,几乎都没有一处好皮了。

    王离知道,这些伤疤,都是铸就大秦霸业的功勋。

    不知道为何,王离蓦然的有一种狐死兔悲的哀伤。

    “老先生身材健硕,是长寿之人。”王诩笑着脫下自己身上的白袍,给张唐披上。

    张唐犹豫了一下,没有拒绝,摩挲着王诩的白袍笑道“多谢帝君恩赏,不过孤竹尚白?”

    “殷商商白。”王诩笑了笑“先生觉得,白色比玄色如何?”

    “清雅,但是不耐脏。”张唐垂着眼皮笑道。

    “脏了,洗洗就好了,玄色虽然耐脏,但是怎么洗,也洗不干净。”王诩笑了笑。

    张唐苍老的眸子陡然一寒,凝视王诩“帝君的意思是,算了?”

    “朕知道老先生心有不忿,意难平。”王诩柔声道“但是老先生不妨想想,初心。”

    “何为初心?”张唐沉声道。

    “就是您挨第一刀时,立下的宏愿。”王诩笑着说道。

    张唐微微一怔,神情恍惚,原本有些凶悍的目光也渐渐变得游离起来“初心啊?太久了,都忘了。”

    “总归是能想起来的,只要老先生愿意。”王诩笑了笑。

    张唐似乎沉吟了很久,最终摇头叹息道“老夫年纪真的大了,初心想不起来,只记得宿怨。”

    “老先生怨恨何人?”王诩笑着问道。

    “老夫侍奉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与秦王四世,都乃明君,是为臣子的幸运,奈何奸佞当道!”张唐满是皱纹的脸皮抖了抖,恨声道“武安君临死前恨范蠡误国,恨不能生啖其肉,老夫恨竖子甘罗祸国,恨不能千刀万剐!”

    “甘罗。”王诩抿了抿唇,这个神奇的名字他倒是真的不知道下落如何,目光看向王离。

    “甘罗,十年前因为曾吕不韦某乱以及桓齮通敌之事牵连,饮鸠自尽,但是秦王念其情与功,秘而不宣。”王离舔了舔嘴唇说道。

    “死了?”张唐呼吸一滞,瞪大眼睛。

    王离点点头。

    “不可能。”张唐神色大变,似乎不愿意相信“竖子甘罗巧舌如簧,心思阴毒,但是绝无背信秦王可能,更不可能自尽。”

    “您消失之后,宫内发生了很多事情。”王离摸了摸脖子“吕不韦专权为王上所不容,甘罗献策吕不韦以内宠嫪毐侍太后,后嫪毐趁着王上弱冠发动宫乱,镇压后牵连吕不韦,咸阳城内曝首数万。”

    “吕不韦。”张唐眼神有些迷茫,皱着眉摇摇头呢喃道“不应该,不应该啊。”

    “嫪毐宫乱被夷三族,吕不韦畏罪,甘罗又献策,欲辅公子成蟜篡位,公子成蟜降赵叛乱,王上遣我大父,阿翁,桓齮出兵平乱,我大父劝降公子成蟜,但是在押送回京途中,被人毒杀,吕不韦见大势已去请辞,回封地养老,途中也被人毒杀,之后甘罗便饮鸠自尽。”王离轻声道“此事千真万确,甘罗尸首是秦王遣我阿翁亲自下葬的。”

    张唐怅然若失的耸下肩,似乎还有些迷茫的摇摇头“不应该,不应该啊。”

    “好了,太阳太大了咱们进去聊吧,午饭还没吃。”王诩笑着打断两人,带头走进王宫当中。

    襄平王宫跟外貌一样其貌不扬,可能是燕王真的没准备过来,所以修缮的十分普通,也就比纍城白狄部的王宫规矩一些。

    不过偌大的王宫中,没有太多的席案,反而都是各种武器装备,攻城机械沙盘模型,还有一张巨大的地图,看样子应该是襄平城周边的地图。

    让禺春在外面支起烧烤架准备午饭,王诩研究起了地图。

    张唐与王离又聊了一会儿,王离有些脸色怪异的拿出竹简开始给写信,看样子应该是写给王贲的。

    “帝君舟车劳顿,不妨洗沐一番。”张唐走过来笑着说道。

    “坐马车睡得骨头发酸,不能再睡了。”王诩笑了笑,指着地图上的几面旗帜“这是蛮族实力?”

    “红色为扶余,蓝色为肃慎,白色为沃沮。”张唐介绍到。

    “箕子呢?”王诩皱眉道。

    “箕子?”张唐微微挑眉“老夫掌管襄平十余年,未曾见过。”

    “箕子亡了?”王诩心中一惊,不应该啊,即便现在扶余已经建国了,也不至于将箕子朝鲜灭了啊,至少要等二十几年卫满将其彻底同化灭绝啊,而且连白狄部还与箕子朝鲜有来往,不应该襄平城没有消息的。

    难道历史记载疆域有误?

    王诩皱眉思索着地图上的位置,襄平城的位置基本上可以确定了,南边是辽东半岛,后世的大连区域,也是王诩准备开发的主要区域。

    辽东半岛一面背山,三面环海只要专心发展海军,基本上就可以算是无敌于世了。

    本来以为这里应该是箕子朝鲜的领域,还会有一番恶战,看来并不是,难道此时的箕子朝鲜已经处于朝鲜半岛区域了?

    那山海关外,是什么势力?

    摇了摇头,王诩准备还是回去,看看周红儿臧荼他们的消息,再做定夺。

    “帝君要寻箕子朝鲜?”张唐见王诩脸上变幻,开口询问道。

    “孤竹要统一北荒之地,必然要跟这些势力打交道。”王诩笑了笑。

    “统一北荒?”张唐微微一怔“北荒蛮夷之地,虽然地广但是并无耕土,而且气候恶寒,帝君还不如往南去东胡故地,那里接连草原,土地平阔,而且远离中原。”

    “北荒之地比你想象的要富庶,日后老先生就能看到了。”王诩笑了笑。

    “请帝君恕罪,老夫只是一介枯骨,若非心中一口怨气与约定在身,早就自己寻一个地方埋了自己。”张唐清咳一声,笑着说道。

    “放心吧,我会履行自己的诺言,等这些娃娃军十五年时间。”王诩笑了笑。

    张唐点点头“多谢帝君体谅,襄平城遗世孤立十数年了,虽然偶尔受到蛮夷骚扰,但是基本算是安逸,帝君想要的霸业,请恕老夫无缘相见了。”

    “老先生,就想老死在这儿?”王诩笑着问道。

    “一个十几年前就死了的老鬼,谈何生死。”张唐轻笑道。

    “既然老先生想不通,那我不妨再问问,老先生想不想洗一洗那件大秦燕雀?”王诩笑呵呵的问道。

    张唐似乎不为所动,眯着眼笑道“洗,自然要洗,而且还要洗的彻彻底底!”

    张唐说的斩钉截铁,气势非凡。

    “我一直很奇怪,到底为何,你们都笃定公子扶苏知道自己的身世,依旧会选择燕国。”王诩有些疑惑的问道。

    “不是他选择燕国,而是,他只能选择燕国。”张唐摇摇头“若是十五年内,天下安定,六国余孽无力东山再起,那么公子扶苏应该会成为太子,等秦王驾崩之后,公子扶苏登基,自然会还燕国与老夫一个公道。”

    “何以见得?”王诩疑惑的。

    “因为公子扶苏,从小修习儒法。”张唐轻叹道“老夫当年发现被竖子甘罗所谋害之后,羞愤欲绝,不过燕王喜没有迁怒老夫,反而礼遇有加,但是老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