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孤竹君-第1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世音乐受到西方文化影响,习惯了哆瑞咪发嗦啦西的七音阶,但是华夏通俗的五音是指宫商角徽羽。

    看似少了两个音,但是实际上,华夏五音拥有变音,变宫、变徵,也是七阶音,而且从贾湖文化骨笛的出土文物来看,华夏在000年前就有完整精准的七阶音,甚至还有少数阶音骨笛,比西方可能要早上几千年时间。

    所以王诩这么长时间,也没有摸到一把正经的古琴,之前在辽阳城里倒是想要找王贲要一件,但是后来碍于面子放弃了。

    毕竟一个看似兵强马壮,富裕无双的孤竹国,连一把琴都拿不出来,确实丢人。

    但是能够造乐器的匠师真的太难找了,墨奎那个半吊子大巫虽然弄出来几个青铜礼乐大钟,但是音实在是太不准了,除了能响之外,没有任何悦耳性,偶尔敲一敲提神醒脑,时间长了,真的是一种噪音了。

    别说多巴胺,可能连求生欲都被没了。
………………………………

第三百二十一章 善如水,君子以作事谋始(求全订)

    第三百二十一章善如水,君子以作事谋始求全订

    通常来说,古代能够掌握制作乐器工艺的人,如果不是传世贵族,就一定是大匠名门,列子中记载留下高山流水这个典故的主人公俞伯牙就是一位制琴大师,是当时晋国的士大夫。

    虽然这可能是古代家杜撰的故事,但是背后的含义也将古琴的地位和贵族直接绑定在一起,一个士大夫跟樵夫的知音故事,更符合政治正确。

    毕竟古人连吃饱饭都困难,更别说去琢磨弹琴了,看见古琴第一个反应,应该是拿去烧柴。

    所以在知道公输矩是公输家的后人之后,王诩最关心的并非他木工如何,最关心的其实是他的制造乐器技术如何。

    不过不负众望,公输家祖上,就是给周朝制作宫廷礼乐的大匠,可以说是继承了当代最顶尖的造乐器的工艺。

    琴瑟鼓埙不在话下,连王诩提出的吉他也能够放置出来。

    于是公输矩除了造纸之外,还要制作大量的乐器,跟他最开始想要担任的造船大匠似乎越走越远了,反而要走上了王室宠匠的位置,这让公输矩十分苦恼。

    终于在第五天之后,公输矩有些熬不住了,拜托卢艾向王诩隐晦的询问一下,自己难道以后就要这些杂活儿?

    卢艾凭借一手精湛的医术,获得了所有人的青睐,连冷漠的翟仇见到他都会主动打招呼,因为卢艾来了之后,确实给孤竹军士解决了很多伤病问题。

    “听说,你给翟仇出了个方子?可以美容养颜?”王诩躺在被公输矩改装的更加舒适的摇椅上,面前摆着一个改良的手摇风扇,原本手摇的位置被他改装成了一个大跑轮,里面装着很多松鼠,只要稍稍用藤条吓唬它们一下,它们就会惊慌失措的顺着跑轮奔跑带动风扇,实现了动力风扇的效果。

    卢艾有些怜悯的看着被关在跑轮里的小松鼠,摇摇头“他脸上的伤太重了,不过如果坚持服用,应该会好一些。”

    “其实他本来不在意这件事情,但是你给了他一个希望。”王诩笑了笑,放下手里的藤条“还有,你不必可怜这几个小家伙,它们被关在里面,好吃好喝,只需要经常运动运动就可以,完全不用担心老鹰和貂等天敌,对于它们是好事儿。”

    “我只是觉得,这几天它们都跑瘦了,烤起来不好吃。”卢艾板着小脸说道。

    王诩微微一怔,大笑出声。

    五天的相处,王诩在卢艾心中的形象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的敬畏和警惕,到现在的无语。

    让他都有些茫然了,王诩身上没有一丝他以往见过,了解的君王模样,也没有那些传奇术士,名望士子的超然气魄,反而犹如他在齐国避难时的街坊一般,开口闭口都是一些没有格调的卦闲谈,所以王诩是卢艾见过最特殊的人了。

    最后卢艾只能将其归为羡门中人,游戏人间的风雅了。

    因为卢艾知道,即便王诩表现的跟邻家街坊一样,但是身上那种超然的疏离气质是真实存在的,偶尔还会给人一种莫名的压迫感,还是无形的压迫。

    王诩笑的有些肚子疼,喝了口水压压,看着卢艾笑道“你平时抓的流萤,用完也想着吃了?”

    “流萤是一夏之虫,就算我不抓,也会死,而且我不吃虫子。”卢艾摇摇头,蹲在地上身后背着的木箱打开,从里面拿出公输矩新造出来的纸“公输矩掺了些东西,纸张的质地好了许多,您看看?”

    王诩接过摸了摸,点头道“嗯,确实柔韧了一些。”

    “他说在没有找到新的材料之前,目前这种应该是极限了。”卢艾说道“而且制作工艺也已经归拢出来了,只要交给手巧的匠人就可以了,如果有茧丝经验者更好。”

    “你们大兄恢复的如何?”王诩撕了两张纸问道。

    卢艾微微挑眉“大兄已经行动无碍了,今天跟着晋痴去军中帮忙了,禺春将军说码头最近很缺人。”

    “嗯,航道遇见个岔口,走丢了两个排的兄弟。”王诩摸着下巴嘀咕道。

    “怎么会走丢?”卢艾一怔。

    “河道复杂,尤其是两河交叉流域,很容易形成分叉,对流,回流等现象,无法确认航道,只能一条一条试。”王诩摇摇头。

    “河海无情,帝君为何执着水路?”卢艾蹙眉道。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善如水,君子以作事谋始。”王诩微微一笑“听得懂吗?”

    “易?”卢艾蹙眉问道。

    “你们卢氏不研易学?”王诩侧目问道。

    卢艾抿了抿唇,垂下眼睑“家传之学还学不过来。”

    王诩笑了笑“乾、震、坎、艮、坤、巽、离、兑,易学卦可以对应三皇五帝,水应帝尧,尧之德于水生,这东荒处处水泽,若是不顺水而行,就要逆水为之。”

    卢艾一怔,瞄了眼王诩小声道“孤竹,应该是殷商之裔吧。”

    “三皇五帝一脉而出,有什么问题吗?”王诩轻笑道。

    卢艾耸耸肩“公输家能造逆水之船。”

    “舟船好造,水性难驯。”王诩摇摇头“就像你医人,难道只医外伤,不顾内症吗?”

    “懂了。”卢艾点点头,目光放在王诩今天有些塌的肩膀上,抿了抿唇“帝君今天没有着甲?”

    “嗯,等下准备去泡澡。”王诩伸了个懒腰,挑眉道“一起去吗?”

    卢艾莫名的一惊,后退一步摇摇头磕磕巴巴的说道“不了不了,我只是想问问,您要不要让我看一下肩伤。”

    “好像确实有点肌肉僵硬,最近晚上会有些抽筋,你看看也好。”王诩扫了眼卢艾,笑了笑,拉下自己的外袍。

    王诩本身就健硕的身材,在穿越过来之后,看似没有看什么挖坑抬棺的重活儿,但是为了保命还是有坚持锻炼的,加上每天都要穿着负重二十多斤的内甲,没有自行车,汽车等代步工具,虽然出行大多数时间都是坐马车,但是运动量也远比后世要更多,身材自然也变得更加结实。

    而且更重要的是,现在吃的都是野生动物,还多是没有调料腌制的白水清蒸,炭烤的肉类,在蛋白质摄入质量方面也高了不少,所以增肌效果显著。

    王诩现在的身材,虽然比不上专业的健美运动员那么夸张,但是放在后世欧美影视圈,也是堪比美国队长蝙蝠侠级别。

    虽然现在西方雕塑审美还没有影响华夏的人体审美,但是强壮的肌肉是人类作为动物的一种审美本能。

    总之卢艾眼中下意识的闪过一丝怪异的火花。

    晋痴的身材高大也健壮,但是他依旧保持着传统的庞大腰圆的肌肉状态。

    白和胖这两种身体特质,在华夏传统审美中象征着富贵。

    白象征着贵族阶级的士人传承,因为他们只要在屋子里就行,后来也成了人的特生,白面书生由此而来。

    但是胖,除了象征着富贵之外,其实还有很多实际意义,从华夏古代的画风就能看出来,从历代君王的画像,到猛将名帅的画像,没有出现过任何一个像西方那样身材均匀,块腹肌的画像,反而都是膀大腰圆,大腹便便的形象。

    这是因为这种满身肌肉的形象,是没有文化的屠夫和市井莽夫的下等人,所以在主流审美上,就不喜欢肌肉男。

    比较出名的吴道子的钟馗捉鬼图中,钟馗的形象就是一个大腹便便,而他身后抗旗的小鬼,确实满身肌肉。

    这种通过艺术表达的审美,不止是艺术加工,而是根据实际传承下来的。

    因为从实战意义来说,没有一丝赘肉脂肪保护的肌肉,在抗揍能力上,远远小于腹部有一层脂肪包裹的壮汉。

    包括中的摔角运动员,身上也都会有大量的脂肪,所以古代华夏的武将都在追求这样的膀大腰圆的身材,而并非西方那种有些偏执的纯肌肉身材。

    所以王诩这种浑身精肉的身材,虽然看着符合人类审美,但是在卢艾眼中,还是有点消瘦。

    “帝君肩膀已经有暗疾了。”卢艾撸起袖子,拍了怕身上的袍子,表示自己身上没有任何武器,然后走到王诩身后,在他肩颈上摸了摸,开口说道。

    卢艾的手可能是因为常年捏石针或者药杵的缘故,所以有一层厚厚的老茧,但是手却异常的柔软,而且很有力道。

    “等肩膀上被压出老茧和脂肪堆就好了。”感受着肩膀传来的力道,王诩下意识的条件反射肌肉紧绷,笑着说道。

    “若是常年负重甲,没有专业体姿和按硗,年纪大了会影响肩颈的骨头,严重者甚至可能会经常性脱臼,帝君的症状还不算明显,调理起来并不困难。”卢艾的手又顺着脊椎骨往下摸去。

    王诩下意识的挺直腰身,轻咳一声“怎么调理?”

    “帝君着甲的方式可能有问题,或者内甲有问题,应该主要是受力不均导致的,脊骨目前没有太大的问题。”卢艾把王诩的后背摸了一遍“按硗加上适当的放松就可以。”

    “按硗是用手按摩?”王诩拉上衣服笑着问道。

    “按摩?”卢艾眨了眨眼“家祖有传,上古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酒,鑱石蹻引,案扤毒熨,一见病之应。”

    意思是上古时期有个医生叫做俞跗,治病不用吃药,就用针灸和按摩,就能治好大病,是扁鹊十分推崇的医学理念。

    “黄帝三医,雷公,岐伯和俞跗,你们卢氏老祖习得几成?”王诩笑着问道。

    “不敢妄论先祖贤师。”卢艾摇摇头“帝君一试便知。”

    王诩笑容怪异的看着卢艾,轻笑道“这话说的有点目无尊卑了啊。”

    “病无尊卑。”卢艾面不改色。

    王诩眯了眯眼,盯着卢艾看了一会儿,对着赤着上身在阳光下跑起来犹如一颗黝黑发亮的大珍珠一样的禺春喊道“去,给我切十斤五花。”

    刚跑到木宫的禺春愣了下,疑惑的看了看王诩,然后转头又跑向厨房。

    卢艾也疑惑的看着王诩“帝君要用膳?”

    “我洗完澡回来,你能把这十斤五花肉的肥肉都按出去,我再让你试一试。”王诩扬起嘴角,笑着说道。11
………………………………

第三百二十二章 种田不如种草(求全订)

    第三百二十二章种田不如种草求全订

    把五花肉里的肥肉部分用按摩的方法剔除,自然是不可能实现的。

    就像是很多减肥号称按摩加汗蒸能够合理减肥一样。

    按摩的效果顶多是能够燃烧一些表层脂肪,促进一下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想要减肥还是需要合理的运动和饮食规律才有效果。

    王诩让卢艾按五花肉,当然不是为了给五花肉减肥。

    更何况,上古是时期的野猪身上的脂肪含量本身就很低,瘦肉率极高而且肉质稠密,甚至有些发硬,尤其是在烧烤的时候,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吃起来十分弹牙。

    但是如果卢艾能够把这十斤野猪肉通过按摩的方式,肉质揉揑松软了,那么至少能够证明她的手劲儿和技术还是过硬的。

    因为肉的纹理是不同的,不管是猪肉还是人肉,肌肉还是肥肉,按摩更是建立在肌肉纹理上施行的一种保健手段,如果纹理都弄不清楚,王诩自然不会给卢艾当小白鼠。

    虽然按摩针灸这些保健手段,在华夏已经有至少三千年的记载了,之前卢艾提过的雷公,岐伯和俞跗都是黄帝内经和一些古籍中记载的上古部落私企,黄帝手下三名医生。

    雷公擅长针灸,岐伯擅长医理,古代习惯将以医术尊称为岐黄之术,就是岐伯跟黄帝的合称,俞跗则是擅长外科手术和按摩保健。

    虽然黄帝内经目前还没有确切文物出土,业界普遍认可这是一本从商周流传,后世一直不断整理的医术。

    但是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记载的一些医理和病例都是能够对用黄帝内经中的部分内容,所以间接可证其成书久远。

    但是即便如此,王诩也不会轻易相信古代的医疗技术。

    毕竟实践才是验证的唯一方法。

    而且对于王诩来说,环节身体的疲劳与其指望着针灸按摩,他更倾向于泡温泉。

    鞍山在后世有全国四大温泉康复中心的汤岗子温泉,而且矿产丰富的地区自然很容易出现温泉,两千多年前的鞍山区域的未开发温泉数量,更是数不胜数。

    此时的东北地区除了山林就是沼泽,斥候在探查的时候只能选择地毯式搜索,所以就很容易发现藏在山林中的温泉。

    距离墨羽港最近发现的一处温泉,可以顺着大辽河南下的第一条主干分支,顺流而下三四公里,就能达到,坐船半个小时不到,翟仇还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小型的港口,有大约五六千人在这边开垦,其中大多数都是之前扶余俘虏,就是那些没有到十四岁的扶余孩子。

    十四岁的年纪,生理还没有发育成熟,加上常年的没有充足的营养供给,让这群孩子普遍消瘦矮但是每一个眼中闪烁着精光,都要比成年人还要深邃,像是一只只蛰伏的豹子。

    这是渔猎民族的特殊环境造就的,与农耕文明有着很明显的差别,虽然中原农耕民族也都是从十岁开始就参与生产劳动了,但是跟渔猎民族这样从小跟着野兽搏命的孩子还是不一样。

    按照土地利用率养活的人口来算,采集民族落后渔猎民族,渔猎民族落后游牧民族,游牧民族落后农耕民族。

    而且越是落后,越是原始,面临的生存挑战就越发的残酷。

    同时,能够传承下来的基因就更加强悍一些。

    这就是净化论中的弱肉强食定律,最终能够存活的生物,一定是具有强悍基因,比如水熊虫。

    因为身处在原始的环境中,时刻都有被其他生物伤害的危险,而且想要利用落后的工具狩猎到食物,更是需要超出常人的技艺,或者基因进化。

    渔猎民族最出色的技艺,就是远程攻击。

    不过这个远程攻击,主要不是弓箭,而是投掷。

    投掷石头,长枪,鱼叉等工具,来猎杀食物。

    扶余这些不到十四岁的孩子,能够在两米见深的河流中,用石头轻易的砸晕水里的鱼,十米的距离投掷石刀,可以刺穿松鼠,貂,野鼠等小型动物,在团队协助下,二十个人可以击杀一头成年野鹿。

    这些不但是常年累月的磨练,更是祖祖辈辈的遗传基因加成。

    因为他们的祖辈只有是部落里最优秀的猎人,才能有资格将基因留下来。

    所以这些渔猎民族的孩子,在王诩眼中,就是半成品的弓箭手。

    弓箭手跟其他兵种不太一样,虽然在杀伤力方面,弓箭手是最优越的兵种,但是实际上也是最难培养的兵种,一团成熟的弓箭兵,甚至比骑兵还要难培养。

    因为弓箭手是吃天赋的兵种,骑兵,步兵都可以用机械重复的练习来实现成熟化,但是弓箭手,尤其是负责精准打击弓箭手是需要天赋加成的。

    否则射不中,就是射不中。

    天赋中最主要的就是预判,电视剧中狙击手喜欢叼着烟或者树叶测算风力,并非是为了耍帅,是真的有科学依据的,而且还是最基本的天赋测算。

    这种测算如要想要训练,成本极高。

    孤竹国的弓箭手是借助nn的先进,加上面对没有铠甲的游牧骑兵,才在辽阳战役中表现抢眼的,但是假如面对的是秦军,王诩知道,即便王贲让他一百米先手三箭再重逢,自己的弓箭手依旧会全军覆没。

    就是因为孤竹国的弓箭手,只会拉弓射箭,不会预判也不懂测算。

    屠檀之前在国中挑选过有天赋的弓箭手,但是人数不足一百人,最后都编入王室军给王诩当护卫了。

    但是自从翟仇被扶余野人用板砖和石头放倒之后,王诩就对他们产生了兴趣,如果能够收编大量的扶余少年训练成弓箭手,收益肯定显著。

    这也是王诩从乌青王手底下抢人的原因之一。

    不过王诩没想到,翟仇会把他们先安置在这里开垦。

    “墨羽港周边的树木念头不如这边,而且这边有几处温泉方便给他们消毒清洗,这边没有煤炭,烧柴的成本有些高。”翟仇摆弄着自己的石板烧,对着泡在温泉里的王诩说道。

    “但是没看到多少我们的人啊。”王诩懒洋洋的问道。

    “还能顺便看一下这群扶余崽子有没有别的心思,大帝别看他们年纪不大,但是一个个都不是善茬。”翟仇摇了摇头“不过现在还好,没出现什么异样。”

    “喂不熟?”王诩睁开眼,看向翟仇。

    翟仇手中的猪大肠在铁板上滋滋冒油,香气压过的温泉的硫酸臭味“应该是喂不熟,我从乌青王手里带走他们的时候,他们似乎很有敌意。”

    “乌青王对他们很好?”王诩笑道。

    “没我们好。”翟仇摇摇头。

    王诩笑了笑“这就是一个民族和部落的差别。”

    翟仇沉吟了片刻“没关系,到时候直接打散到各个排,他们应该不会那么不知好歹。”

    “人心都是肉长的,慢慢来不用急。”王诩笑了笑“这里距离昌县多远?”

    “不算太远,十里地,不过要翻两座山,那两座山还没有清理出来,现在是鹿群合理林中野兽繁殖时间,所以林中动物都很暴躁,不易驱赶。”翟仇说道“而且还不能给这些扶余崽子配备nn。”

    “主要驱逐狼群和虎豹。”王诩笑了笑。

    “这边土地平阔水源充沛,准备在这边播种一季,鹿群太多会糟蹋庄稼。”翟仇正色道。

    “傻子,肉不一样是粮食?”王诩轻笑出声“没有人打理的野田,终究难以高产量,还不如喂这些鹿群,来年还能换肉吃。”

    翟仇像是看败家子一样看了眼王诩,低头继续翻烤石板烧。

    “以后要是从西域弄来紫花苜蓿,就种的漫山遍野都是,不但好看,而且好养活,只要把种子撒下去就好了,到时候养活一山的畜牧,比种粮食轻松多了。”王诩也没有在于翟仇的白眼,自顾自的说道“土地是个好东西啊,不但能种粮食,还能种肉。”

    翟仇埋头认真的烤肉,听着王诩说着他们羡门中的古灵精怪。

    好好的土地不种粮食种草给野鹿吃,这对于他来说简直是有些丧心病狂,种的地人还吃不饱呢,哪有闲心去养动物?

    对于他来说,林中的野物应该都算是额外的粮食,即便是家中饲养的牧畜,也多数是为了祭祀而饲养的,至于草料,都是田中的杂草,省的浪费。

    但是如果真的在地里种草,那就是眼中的浪费行为了。

    即便孤竹国现在已经属于温饱状态,但是一翟仇的见识,依旧无法将肉食,当成是一种粮食。

    而且他也不会计算,种牧草散养食草动物的出肉率,和在没有化肥加成的时代种植粮食,两者那个成本收益更划算。

    王诩在后世看过很多中外关于畜牧业的养殖报告,抛开动物感染病毒的意外情况,每亩地种植牧草的出肉率,是远远高于种植粮食的出产率。

    后世有所有肉类加工的副产品存量,都是一个想象不到的天文数字,相传某灯塔国,每年向第三世界国家出口的僵尸肉都足够让人瞠目结舌了,可见畜牧的产值。

    当然,这些东西跟翟仇说了他也不懂,这种东西只有到时候漫山遍野的畜牧吃不完,让他们吃到腻了,他们才会把肉食当成粮食来看待。

    不过紫花苜蓿真的是个问题,华夏境内的牧草主要以狗尾巴草为主,狗尾巴草虽然也容易种植,但是相对比紫花苜蓿来说,营养价值要低太多了,如果以狗尾巴草作为牧草种植,效果可能确实不如种植粮食。

    所以这种紫花苜蓿只能到西域去弄种子,然后大批量种植。

    紫花苜蓿最早就是由张骞带回来的,紫花苜蓿的引进也间接的促进了华夏的畜牧业发展,保证了后来的马匹牧草供应。

    王诩虽然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