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海阔天高-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祥话,才能给你红包!”莫钟书听了眼珠一转,来了精神,拉着老太太的袖子商量:“我说一句,老太太就给一个红包好不好?”老太太听了更欢喜:“行啊!今儿就让祖母看看你到底能说多少吉祥话了!”
莫钟书跳下炕,学着二柱他们昨日领赏时的样子拱手说了句:“祝愿老太太新春如意!”然后小手往老太太面前一伸,老太太便将一个红递给了她。莫钟书接过,随手放在旁边的炕桌上,再一拱手道:“祝愿老太太新年新气象,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随后小手再一伸,老太太又笑着往他手里放了个红包。
莫钟书得意一笑,好话流水般滔滔不绝地从嘴里往外倒,不一会儿炕桌上就堆了小山一般的红包。老太太把手边的红包都给光了之后,想起等会儿别的几个孙子孙女还要过来,忙打发丫鬟婆子们去准备多些红包过来。
莫钟书草草吃了几个饺子,喝了口茶,就往翠柏院的大门走。老太太忙叫住他:“外面风大,你就在屋里呆着吧。”莫钟书头也不回的道:“我去院门边侯着,有人来了就说上几句好话,多赚几个红包回来!”老太太忍俊不禁,让秦嬷嬷和夏荷跟上去。
不久,莫荣添和太太王氏等人陆续过来了。莫钟书远远就拱手:“祝老爷新年快乐!财源广进!”“祝太太新年好运!万事如意!”莫荣添很意外,不知道往日锯嘴葫芦一般木讷寡言的小儿子今天为何一反常态,不过好话人人欢喜,他心中高兴便给了个大大的红包。红包一到手,莫钟书道声谢把红包递给后面的夏荷,又盯上了下一个到来的人。什么步步高升,鸿运齐天,前程似锦,大吉大利,一车车的吉祥话,直把来人身上的红包掏尽他才罢手。
夏荷手上的红包让莫钟宝和莫钟银看得眼热,也跑过来和他并排站到一起。
于是,来给老太太拜年的亲友们还没进屋,就先被三个小红孩儿拦在门外,“新年好!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话音甫落,三只小手向前齐齐递出。莫家在澄州人脉关系甚广,相互来往的人家也多,新年来给老太太拜年请安的人一拨接着一拨,让三个守门的小孩收红包收到手软。
这天中午,莫钟书吃过饭,在炕上数着自己近日讨得的红包。数完之后他又将红包一个个拆开来,大多数都是约一两重的银锞子,也有个别大到有二两重的。粗粗估量一下,这么一大堆,总有近百两银子吧?这可是自己装乖耍宝赚到的第一桶金啊!他盘算着要怎么用好这一大笔钱,上辈子知道的几个以钱生钱的法子,似乎都不太适合这儿的水土。想着想着,他就觉眼皮子发沉,脑袋一歪,直接趴炕上睡着了。可即便在梦中,他也还在琢磨着投资大计。
醒来的时候,听到外间有说话声。“呵呵,又有人上门来送红包了!”他一个鲤鱼打挺,跳下炕就往外跑。
外厅里人还真不少,城西的潘家太太和王氏的姐姐胡太太正和老太太闲话家常,太太也陪坐在一旁。炕上莫钟宝和三个小孩凑在一起玩儿。莫钟书认出那是胡太太的儿子胡景明和女儿胡美媛,还有一个就是那和他同一日出世的潘慧言。他大大方方地走过去,对着两位女客行礼,礼毕又道:“祝两位太太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几位太太原就正在说着前些天他们三兄弟堵着门口讨红包的笑话。两位太太一听这话,忙笑着从袖子里摸红包,胡太太给过红包,还亲昵地戳了一下他脑门:“小鬼灵精,这些天有多少人中了你们的算计?”莫钟书装模作样地皱皱眉,点点手指,最后摇头一本正经道:“数不过来了。”
老太太正喝茶,一时没留神呛得直咳起来。太太王氏也笑得上气不接下气,好一会儿才喘着气道:“估计今年莫府所有人客都着他们的道儿,连八太姑都没躲过。”胡潘两位也笑得前仰后合。澄州城的人都知道,那位八太姑是个小气又爱贪便宜的,逢年过节总爱带着一大帮子的孙子曾孙挨家挨户地搜括红包利是,不想今年却折在三个小毛孩手上。
莫钟书陪着她们笑完了,本想着悄悄溜出去的,不想莫钟宝已经在那边出声叫他,他只得硬着头皮凑过去。自从当年满月宴上被人开了玩笑之后,莫钟书就很怕当着老太太的面见那潘慧言,这个时代流行娃娃亲,万一再有人说句什么,老太太真有可能就给他点了鸳鸯谱。他惹不起,唯有一个躲字诀。
莫钟书小心翼翼地在炕边坐下。偏偏两个小姑娘马上就热情地靠过来。莫钟宝和胡景明比她们大了太多,相比之下,她们自然是更喜欢年龄相仿的莫钟书。
莫钟书不自在地往后缩了缩。潘慧言睁着圆溜溜的大眼儿,瞪着他:“你怕我们?”这小姑娘还真敏感,可是她不知道当日他俩被人拿来开玩笑的事,就算知道了才刚三岁的她也不会明白。莫钟书郁闷地想。
转眼间就到了元宵节,莫府门外的大街上家家户户都挂出了或自制或购买来的各式各样的花灯。等到天色暗了下来,各色花灯点亮,远远看去煞是好看。
莫钟宝这几日跟莫钟书混熟了,过来邀他一起上街赏花灯猜灯谜。莫钟书想了想,便答应下来。老太太拗不过他们,只得叫二柱和秦嬷嬷跟着照顾。
天上一轮明月光华四射,街上华灯璀璨,灯月交辉。各式花灯琳琅满目,更有各种杂耍鼓吹,行人摩肩接踵,很是热闹。
莫钟书跟着莫钟宝东跑西蹿,秦嬷嬷跟在后面一会叫慢点儿,一会儿又叫小心。莫钟书其实心里一点也不害怕,他又不是真正的小孩子,就算走丢了自己也能找着方向。就算万一不幸落到人贩子手里,他也有办法逃走,而且还正好摆脱莫府那一干人了。不过老太太是不会给他这个机会的,二柱一直形影不离地紧跟着他。
这时候各色灯谜也都挂了出来,三三两两的人们一边观看一边小声探讨笑闹。
猜谜语却是莫钟书最熟悉的游戏之一,上辈子的父母认为它在娱乐遣兴之余还能启发智慧锻炼思维,从他记事起一直哄着他直玩到中学毕业。他看看站得不远的几个异母哥哥,有心要在他们面前大施身手,便一连猜了五道迷语,道道猜中,喜得跟着他拿奖励的莫钟宝眉开眼笑。
旁观的人见他一个不及人腰高的小豆丁,老神在在地学人猜灯谜,偏还一猜一个中,都觉得好玩,就有人引着他去了一盏花灯前,灯下垂着的纸条上书:“年终岁尾,不缺鱼米。”后面注着“打一字”。花灯前面站了几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都在垂头思索。听说这个灯谜去年就挂出来过,一直没人能猜中,所以今年又被挂出来了。
“这有何难猜的?不就是鱼鳞的鳞字吗?”莫钟书略一思考,随即就用漫不经心地语调说道。
旁边看管花灯的小厮笑着,“这位小公子猜得对,正是‘鳞’字。”说着把那盏鲤鱼花灯取下,递过来。莫钟书笑着向他道了声谢,却不接灯,转身就走。他要那花灯干嘛?不过是想借这个机会扬扬自己聪颖的名声,好引起莫荣添的重视,让他那群大小老婆有所顾忌罢了。
,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
………………………………
第9章 入学
新年过后;莫钟书的入学事宜就被提上了莫府的议事日程。
按莫府的规矩;少爷们开始读书后;就搬到外院单独居住了。
于是某一日早上;大家早上来给老太太请安之后;莫荣添就和太太王氏商量道:〃祖父当年的书房一直保留着没动;干脆就让小五住进去?说不定还能沾点祖父的文才福气。〃
王氏心里不乐意;莫家曾老太爷用过的院子还保持着当年的格局陈设;里头有不少值钱的字画古玩;就这样一股脑儿地全给了别人;她怎么能甘心?她嘴唇微动;忽然又想到了什么;飞快地瞄了老太太一眼;就低头不语。
老太太果然没让她失望;干脆直接地反对道:〃前面几个孩子都是七八岁才开始读书,搬出去就搬出去了。可是小五才刚三岁;穿衣吃饭都还要人伺候着呢。不搬!继续留在我院子里!〃
老太太一锤定音;自然无人反对。
这天辰时刚过;莫荣添就亲自来接莫钟书;把他送到莫府的家塾里去。
莫钟书真是有些受宠若惊。他出生一个月都没能见上一面的父亲;如今居然亲自牵着他的小手送他去上学;虽然自己要一路小跑地才能跟上他的脚步。他心中快慰,看来自己前面的一连串动作成效显著呀,这条小命暂时无忧了吧?
莫府的家塾其实并不在莫府里,那原本是莫府西边的一处民宅,莫家将它买下,在墙上打通了一道小门,专门用作家中子侄读书求学的地方。
院子不大,共有三间正房和两间偏房,都收拾得干净整洁;屋前屋后种了些常见的花草;还有几棵高大的槐树和枣树。前院的空地上,还有两张石桌。教室是两间正房打通的;宽敞明亮,整整齐齐摆放了十多张桌子。学生的数量不多;除了莫家五兄弟;还有几个亲戚本家和邻家来附馆求学的孩子;一共十个。教室旁边一间是先生的休息室。
莫荣添对于前面几个儿子的要求不高;跟先生说只要能认得几个字不至于睁眼瞎就行了。今天却郑重其事地把莫钟书托付给先生卢英,再三请他严加教导。
卢英是个老秀才;瘦高个儿;须发花白;神态和蔼;穿着一件半旧的长袍;见东家亲自送了个小少爷过来,忙拱手道:“东家放心,卢谋一定竭尽全力,务求让小公子成才。”
莫荣添走后,卢先生叫莫钟书坐下;询问他都读过了什么书,进度如何。
莫钟书站起来;毕恭毕敬地回道:〃跟家里老太太认了近一年的字;已经读完《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了。〃虽然不知道这老头儿性情学问如何,不过尊敬师长总没有错。
对于读书;他一点也不怵。前世的父母;就是研究古代汉语文学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下;他的古文底子很好。后来终日漂在海上;为了打发时间;他每次上船都会带上一大包父母留下的书籍;出海八年;他已把父母的藏书读了大半。所以;抓周的时候;他才会故意抓本;想来凭着存在肚子里的那些墨水;再稍加梳理使之系统化;估计能混个秀才回来吧。而对两三代都在商场打滚的莫府来说;一个秀才的虚名也足够体面了。
卢先生有几分满意。莫家前面四位少爷都不是读书的料子;且性子十分顽劣;要不是看在莫荣添开出的优厚条件分上;他早就辞馆不干了。早就听说五少爷聪颖过人,如今看来传言不虚。他沉吟一下;指点道:“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只认得字是不够的,要通背下来才算是学会了。从今日起,你就要沉下心来好好用功,从头背起吧。”莫钟书点头应是。
卢先生点拨完莫钟书;就翻开《论语》;先给学生们讲解文章;然后带着他们读书。他在教室前头站着摇头晃脑地诵读着:“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下面坐着的学生们也跟着一起晃脑摇头地读:“子曰……”
莫钟书顿时想起上辈子看的一篇西方人描写中国清朝读书人的文章:〃他们无论读书背书时;总要把身体东摇西摆;摇动得像一个自鸣钟的摆。〃当年读到这些时觉得很有趣;不想今日自己倒成为画中人了,只不过现在不是清朝,坐在上头的卢先生没有拿烟管戴眼镜拖着长辫子,下面十个学生都梳着整齐的小发髻,还戴着头巾子……
他嘴角微微翘起;忽然觉察到卢先生如炬的目光正投射在自己身上;忙一甩脑袋;从善如流地东摇西摆起来;一边摇一边偷眼瞄向同窗们。他的大哥哥莫钟玉正在低头看一本类似于前世小人书的绣像本;二哥哥莫钟金侧头盯着窗外落光了叶的枣树丫杈上蹦跳着的几只小麻雀;三哥哥莫钟银和四哥哥莫钟宝正在抵着头悄悄商量什么。倒是那几个来附馆的孩子;专心致志地跟着卢先生做钟摆。
卢先生带着钟摆们来回振动若干次之后,终于静止,打开激光探测器绕着教室巡视一圈。“下面谁来解释下这几句话的意思?”
钟摆们象是突然遇到了强大阻力,迅速回归平衡位置,拘谨的默不吭声。莫钟书心里感叹,这是标准的中国式课堂啊。
安静了好一会儿,卢先生也明白戈多是等待不来的了,就自己讲解道,“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孔圣人教诲世人吃食不求饱,居所不求安稳。君子之道,要少说话,要勤敏的做事。”
午休时间到了。莫钟书一回到翠柏院;秦嬷嬷就迎上来拉着手问:“用功了一上午,可把咱们五少爷饿坏了吧?”
老太太叫了小丫头传饭,就问:“先生讲的可好?没有难为你吧?”
讲的好不好?莫钟书其实没认真听上几句;仗着这些文章前世都学过的;课堂上光开小差了;不过本着与人为善的原则;他就点了点头。至于难为么?古今老师都不会难为优秀的学生;有四个哥哥在前面垫底;怎么着也轮不到难为他,便又摇摇头。
老太太看得直心疼:“看把小五累的,话都没力气说了。”又一叠声的问饭怎么这么慢。
因为先生说了;下午的功课是抄书练字。莫钟书现在还不能写字;便理直气壮地跷课了。陪老太太用过午饭;他就回房去睡了一大觉;起来后又带着二柱在花园里头闲逛。
第二天再去上学;卢先生看过来的目光很严肃。莫钟书自知上学第一天就跷课有点说不过去;行礼问好之后;忙翻开昨天先生讲的文章;低头默诵。
上课后;卢先生考校背书;头一个就点了莫钟书的名。莫钟书故意结结巴巴;停顿了好几次才背完。饶是这样;还是叫卢先生大为吃惊;认为这三岁小儿有过目不忘之能。
卢先生最初几天对莫钟书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他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的字也渐渐加上去;从三言到五言再到七言。这些功课;对三岁身子三十三岁脑袋的莫钟书来说;自然是小菜一碟。卢先生跟莫荣添报告说:“五少爷的天分极高,只要看过一两遍的书就能记住内容。只可惜不太勤奋,课堂上还爱开小差。”
莫荣添不愧是个精明的生意人,一旦认识到莫钟书身上的利用价值,马上就开始长线投资。他让人把莫家曾老太爷用过的书房致远轩收拾出来给莫钟书使用,虽然这孩子现在还跟着老太太住在翠柏院里,但平日里到致远轩去看看书也是好的。王氏这只胳膊没能拧过莫荣添那条大腿,在莫荣添发话几天之后,致远轩就被交到了莫钟书手上。虽然王氏已经把里面值钱的东西都搬走了;不过满满当当两屋子的书籍都全数留了下来。
莫钟书对王氏的动作毫不在意;他从来就没想过要把莫府的什么东西据为己有。不过,对着那两屋子的书籍他还是欢喜的。
他现在的小日子过得不要太惬意,上午到家塾里上课;下午就跷课跑到书房里看书。他很少读四书五经那些正经的科举书籍;只随兴看些杂书;医药;农业;科学都有所涉猎。这种没有目的性的阅读给他带来很大的乐趣,经常一坐就是大半天。
看来这位没见过面的曾祖父是个学识相当渊博之人,他的藏书包罗万象,囊括了诗,礼,医,农,术,杂,史,政,法等各个方面,甚至连航海的也有,《海中星占验》,《海中五星经杂事》,《海岛精选》,《南州异物志》,《海涛志》。莫钟书把书抽出来,随手翻开,手指轻轻扫过上面的字,一时百感交集。他记得,上辈子的一个清晨,他在父母的书房里发现了这几本书,与它们摆放在一起的还有《顺风相送》和《海角闻见录》,那时的他还读不懂,缠着父母给他讲解,不想从此就与那个蓝色的世界结下不解之缘,时空变幻,他还能重返那片时而波涛汹涌时而风平浪静又让他魂牵梦萦的海洋吗?
………………………………
第10章 打架
家塾里的生活是轻松快活的。尤其是课间休息的时候;大家都会到院子里去;坐在石桌旁晒太阳吃点心;爬上树去抓鸟儿或者折刚爆出嫩黄叶子的树枝;或者捉迷藏滚铁环。天气一日比一日暖和;他们玩乐的项目越来越多;抓虫子斗蟋蟀;各种玩艺层出不穷。
但是一群几岁到十几岁的男孩子凑到一起;总免不了打闹争执。
有一天;莫钟书自己在石桌边玩着二柱不知从哪儿弄来的几个样子稀奇的小石头。一个叫李春来的邻家小子也凑了过来一起玩;莫钟书倒也大方,把石子分给他玩。可玩着玩着;他就要把石头装到他兜里去。莫钟书提醒他:〃这是我的石子。〃
〃胡说;明明是我的;这些石子都是我的。〃李春来一边说;一边抓起莫钟书的手;把他手里的石子也拿了过去。他早就看出来了,这个五少爷和另外四位少爷的关系疏离,就算被欺负了也没有人会为他撑腰的。
这是欺负他人小要强抢吗?莫钟书一下子就炸了毛;他个头比人家矮小一大截;硬碰硬肯定打不赢人家,他想了想;往后退了几步。李春来以为他害怕了,正要再放几句狠话,不想莫钟书就突然猛冲过去;趁着这股冲劲;双手一推,李春来就摔倒在地;地上正好有块砖头,把李春来的鼻子磕出了血。
一大滩血把围观的莫钟玉几人都镇住了;连吸冷气;谁也没想到平日不声不响的莫钟书居然会如此威武,那李春来的块头比他大了一倍不止呢。几人面面相觑,暗自庆幸往日不曾招惹过这小太岁。卢先生闻讯赶来;洗净血迹;发现只是破了鼻子并无大碍,这才松了口气。
卢先生心中叫苦;这莫府的馆真不好坐;前面几个少爷不学无术;终日偷鸡摸狗。五少爷倒是有几分天赋;书读得不错;甚至可以说是他几十年教书生涯中所遇到的资质最好的一个学生。谁知道这个让他比作良才美玉的孩子却是个狠的;一出手就见血。
莫荣添听说小儿子如此暴戾,也觉得头疼;刚和太太王氏商量几句;把莫钟书叫到跟前;还没来得及开始责罚呢;老太太就听到风声赶过来了。
老太太抢先在他小屁屁上装模作样地拍两下;就打算把事情揭过去,明摆着就是护短。
“母亲,孩子需要管教的,否则只会越来越野。”莫荣添对老太太道,“这孩子已经被宠的天不怕地不怕了,不好好管教只怕会越来越不象话的。”莫钟书眼含嘲讽,对着墙壁冷冷一笑,该管的时候你不管,现在想来插手太迟了,只怕你越管越不象话,李春来不过是只鸡,你那四个儿子才是猴。
〃孩子当然是要管教;可也得先问问;好好的孩子怎么突然就打起架来了?〃老太太没好气道。她相信她的宝贝孙子有理,就算没理她也要为他找出理来。
待到弄清楚事情的原委;却是李春来强抢莫钟书的石子才闹起来的。“我就说嘛,小五从小就是个懂事讲理的好孩子,怎么可能随便打人呢?”老太太发狠道:〃咱们好心让他们来附馆读书;他们不知道感恩也罢了;竟然还恃强欺弱,反过来抢小五的东西。从明儿起;都不许他们来了。〃
莫钟书暗吐舌头;李春来呀李春来;你是自作自受;因为你的一念之差;还带累几个别家孩子也失学了。对于那几个失学的孩子,他半点愧疚或抱歉之意都欠奉。莫府的家塾条件其实并不好,师资不咋的,学生更是良莠不齐,再好的苗子在这种环境里都会被莫府的纨绔子弟带坏了。
在老太太的亲自过问下,事情算是了结了:二柱失职;没有照顾好主子,让五少爷被人欺负了,所以扣了他三个月的月例银子。五少爷没有任何过错,只是为了防范于未然,他身边多了个据说会点拳脚功夫叫“阿贵”的小厮。几个来附馆求学的孩子,除了两个本家亲戚,其余都轰了回去。
得知如此结果;莫钟书笑了;只是觉得二柱实在太过冤枉;悄悄用自己的月钱补偿了他。二柱对此倒是毫不在乎;他本来只是花园里一个打杂的小厮;跟了五少爷后;不但月钱翻了一倍活儿轻省一大半;人前人后还倍有面子。再说了;高门大户里这种事常见得很;主子犯了错;都拿底下人顶缸;不过是让大家都有个下台阶罢了。
莫钟书自打过这一架之后;离经叛道的勾当就接二连三层出不穷。可不管是卢先生还是莫荣添,渐渐对他的肆意胡闹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用老太太的话来说,就是聪明的孩子没有不顽皮的,越是顽皮的孩子将来越有出息。如果他哪天看书看得高兴,忘了调皮捣蛋捉弄人,他们反而要担心了。
一日;卢先生又让大家读书。郎朗书声中;突然听闻几声“呱、呱……”的蛙鸣,几只青蛙从桌子底下笨头笨脑地跳出来,在教室里乱窜;有一只甚至跳上了卢先生的案桌;再一跃而上落在他的肩膀上;施施然回头对着下面的学生们做了个怪模怪样的鬼脸;引起一阵快乐的哄笑。
卢先生又气又恼;最后在莫钟书的桌子底下;找到一个空的点心盒子;里面还有点点水迹。
卢先生望着那个憨头憨脑的小身子;太阳穴隐隐作痛;不知道该拿这小子怎么办。打戒尺吧;别说他是东家老太太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