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海阔天高-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谢一鸣曾经串通几个商户企图谋夺玻璃工场的事,齐成章早有耳闻。方睿也曾说过,莫钟书只不过是那玻璃工场的挂名老板。刚刚莫钟书又以小厮阿福做比喻。齐成章倏地一惊,能把谢一鸣这种朝廷命官看作奴才仆役的。普天下只有一个人了。

    齐成章出了一身冷汗。他原以为,谢一鸣从小就欺软怕硬,应该不会惹上太大的麻烦。不料竟是撞到那位身上去了。早先谢一鸣来,说这都是莫钟书在迫害他,齐成章还半信半疑,莫钟书连一官半职都没有。怎能插手朝廷官员的任免?原来是天子在惩戒不安分的臣子。都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看来谢一鸣在劫难逃了。齐成章调任京城也有七年了,从礼部侍郎到礼部尚书,没少跟这位天子打交道,深知他并不如外界传颂的那样气量宽宏豁达大度,惹恼了他,不死也得脱层皮。莫钟书这是在给他示警,劝他不要再掺和进去。免得惹祸上身。

    莫钟书见齐成章已经明白了,便扔开手中的棋子。转而谈起其它事情。两人都是博闻强记之人,阅历各有不同,但殊途同归,很多认知都相似,一时相谈甚欢。

    莫云遥一直静静地坐在一旁,听着他们的谈话。回到家之后,他才问父亲:“爹爹,那个谢一鸣那么欺负爹爹,坏透了,齐山长为什么还要帮他说话?爹爹又为什么还要对齐山长那么尊重?”他记得,那时候为了避免那个坏蛋的进一步迫害,爹爹还带着他们一家避出海去。

    “儿子,齐山长是教爹爹读书的先生,爹爹当然要尊敬他。可他也是谢一鸣的先生,一般来说,做先生的心和做父母的心差不多,都盼着学生个个成才有出息,不希望哪一个不幸受挫。现在谢一鸣的境况不好了,齐山长就会帮他求情。”

    “而且,你是爹爹的儿子,才会觉得那个谢一鸣是大坏蛋。可是谢一鸣也有亲人朋友,他们就会反过来,说爹爹不好,欺负他们的亲人了。”

    莫钟书觉得应该让孩子懂些人情世故的道理了,便把自己和谢一鸣的多年恩怨和盘托出。他讲的不仅仅是两个人的往事,而是从他进入观澜书院时说起,众位夫子对学子的栽培期望,学子之间的相互帮助与争斗,寒门子弟的求学艰难全都说了。

    莫云遥听完了不再说话,莫钟书便让他自己慢慢琢磨。儿子也十岁了,之前家里把他保护得太好,世间许多阴暗面都没让他见到,也是时候该让他多了解这个世界了。

    出于这个目的,莫钟书就经常给两个孩子分析身边的人和事。因为他们正在京城,说得最多的就是那些出门就可见的大小官员。莫钟书自己憎厌官场,也把这种情绪传递给了他的孩子。他说,做了官的人看着很威风,其实也就是皇帝的奴才,官做得越大,在主子面前就越要小心讨好,主子夸一句赏点东西,他们出去就可以把尾巴翘上了天;主子要是责骂一声,他们就得夹紧尾巴气也不敢喘一口。莫云逍和莫云遥听了就嘿嘿地乐,这样的奴才他们从小就见多了,原来那些高高在上端着架子的官大人也是这个熊样。从此小姐弟再见到身穿官服的人,眼神中都不由自主的流露出不屑和怜悯,少了常人见官员的敬畏。

    莫钟书又从齐山长说到谢一鸣,再说到他们这座陶朱侯府的前任主人,多数做官的都会搜刮民脂民膏,再穷困人家出来的孩子只要一做了官就不愁没有钱花,象齐山长那样不敛财的官员只是极少数,活得也最艰难。他建议,如果莫云遥想要做官,最好先把良心挖出来扔掉。

    旁听席上的潘慧言抗议道:”你这是给孩子灌输些什么观念?”莫钟书正说得兴起,大手一挥。“我的孩子,我教了算。” 潘慧言哭笑不得,可那俩确实是他的孩子。她没法否认。

    莫钟书却又话锋一转,与孩子说起做官之外的行业。“商业虽然总被人说成贱业,但从商者如果经营得法,能赚到的钱财远远要比当官的挖空心思搜刮来的多。不过商人的社会地位卑微,一般的商人只能贿赂官员以寻求保护。而有头脑的商人,就会想法子与那些官员的主子做大生意,他们那位主子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就会约束他的官员,这样的商人根本就不需要担心哪个官员敢来找茬勒索。”

    莫云逍的眼珠子滴溜溜地转着。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她下了决心一定要把点金钱庄做大做强。

    “如果不想做官。也没有机会或者能力与官员的主子做大生意,那就最好远离这些是非,比如说,在乡下耕田。或者卖力气卖手艺。不管你们将来做什么。只要靠自己的本事吃饭都不丢人,但一定要想好怎么保护自己。”莫云遥也记住了父亲的这一番教导,他后来就守着几百亩良田收租,躲在书房里钻研那些不受世人关注的学问。

    莫钟书也没忘了要培养两个孩子的财商,他的教育方式很简单,就是天天带着家人逛街下馆子,二百两、二十两、二两银子的饭菜都吃过之后,才问孩子有什么感觉。莫云遥对吃的不讲究。高度总结成三个字:“差不多”。莫云逍说得比较详细,“吃到肚子里的东西都差不多。但吃饭的环境有变化,不过我还是觉得二两银子一顿的比较实在,吃二百两那顿饭的时候,那些掌柜和小二的眼光里都带着刀子,把咱们都当成傻冒来宰呢。”

    莫钟书点点头,第二天继续带着一家人出外吃饭。二百个铜钱,菜只有两荤两素,量不多,味道也比前几天的差远了,不过饭足够让大家吃饱。

    再下一天,莫钟书带着一家人步行一个时辰,穿过了大半个京城,到了穷苦人家杂居的贫民区,七弯八拐之后,终于在一家小饭馆前停了下来。大家走进去,莫钟书从兜里掏出一把铜钱。

    潘慧言望着对面的丈夫就觉得好笑。为了今天这顿饭,莫钟书还特意提前叫人给一家人做了粗布衣裳,今日穿了出来,远看还真象是一家子穷人。但两个孩子长得细皮嫩肉,一看就不是穷家小户里养大的。

    不过店里善良的小二相信他们没有钱,京城那么大,每天不知道有多少富贵人家败落,这一家子也没什么出奇的地方。他接过莫钟书手上的铜钱,数了数,道:“不多不少刚好二十文。几位要些什么?”

    莫钟书也不知道二十文钱能买些什么,便反问小二:“这点钱够吃些什么?”

    小二听他的话音便知是刚从外地来的,好意道:“京城物价贵,一碗阳春面就要十文,刚好给你们来两碗?”

    莫云逍姐弟俩听了面面相觑,四个人才两碗面,怎么吃?却听到他们的父亲应道:“也好!就两碗阳春面吧。谢谢!”他们听到父亲把“阳春面”这三个字咬得很重,他们从没听说过阳春面,不过这名字好听,想来也会好吃吧?

    在等面条的时候,莫云逍一转头,眼尖地看到了后面的老板娘正带着一脸的鄙夷憎恶之色望着他们一家。这莫大小姐什么时候受过别人这样的眼神,登时就恼了,站起来要走。潘慧言拉住女儿,莫钟书却闲闲地道:“爹爹今天就只带了二十文钱出来,都交给那小二了,你这时候出去吃什么?还是空着肚子再跑一个多时辰回家?我告诉你,家里的厨子今天放假,要明天才能回来。”莫云逍只得忍着气重新坐下。

    虽然这家店的老板娘刻薄,但店小二和后厨的都十分好心,端来的两碗面装得满满的,一碗里起码有别人一碗半的分量。店小二送完面条后,又特意送来两只空碗,让他们可以一家人分着吃。

    两个大人只随便往自己碗里夹了两筷子的面,剩下的就全推给了两个孩子。

    莫云逍往父母的碗里又各添了几筷子面条,还想再给他们分点菜,可是把碗里的面都翻了一遍,不见任何菜肴配料,除了面条,就只有清汤了。她那大失所望的样子,不但让她的父母觉得好笑,旁边几个食客,还有后面的老板娘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就连向来从不挑嘴的莫云遥,端起面碗来也吃了一惊,原来这就是阳春面!

    虽然这阳春面做的一点也不可口,但这一家子跑了老远的路都饿了,而且一想到回家之后也没东西吃,必须要熬到第二天早上,大家就都把碗里的面和汤汁都消灭了个干净。

    这一顿饭却是叫两个孩子记忆深刻。许多年以后,莫云逍还对她的孩子说,那是她第一次见识到穷人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吃不饱,穿不暖,还得忍受旁人的白眼。

    不管怎么说,这几顿饭的教育成果是相当显著的。两个孩子从小生活优渥,根本没有金钱概念,高兴起来就乱花钱。但在吃了那一顿“穷人饭”之后,他们对待钱财的态度就理智多了,也学会忍耐势利小人的嘲讽,懂得珍惜和感谢别人好意的帮助。

    潘慧言也问莫钟书是怎么想出这个好主意来的。她早就发现自家孩子身上的“富贵病”了,她同意“千金难买幼时贫”的观点,但孩子出生时他们的家境就已是如此了,她又狠不下心把他们赶出家门去好叫他们吃些苦头,所以一直苦恼着,还是孩子的父亲有本事,居然想到这么个办法!

    莫钟书一时无语,他自己也是这个教育方法的受益者,现在只是转用到他的孩子身上去。他读中学的时候,也曾经和别的男孩子一样耍帅装酷,衣服鞋子都要追求名牌。只是工薪族的父母不但没有责备,满足他买耐克和阿迪达斯的要求之后,还给他买了更高档次和更低档次的。他记得那时的衣柜里,从十几块钱的地摊货到几万块钱的意大利名牌都有。父母对他的唯一要求,就是每套衣服至少要穿上一天。等他把那些衣服都穿了一次之后,他自己的选择就是一两百块钱的大众货了。他的看法和现在的莫云逍如出一辙,廉价的地摊货穿上去是很不舒服,但太高档次的名牌也就是专门为傻冒准备的,普通的大众货就足以保证美观和舒适度了。

    因为有了这个认知,他后来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可以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而不用考虑经济报酬等因素。也就是那个时候,父母才对他说,人之所以对金钱有太多追求,是因为他没有体验过各种物质生活的区别,让他一一体验到其中的区别之后,就不会再有那么多的物欲了,一旦摆脱了钱财的束缚,人的精神世界就能海阔天高。他希望,他的孩子也都能拥有一个海阔天高的世界。(未完待续。。)
………………………………

第121章

    京城里住着无数的权贵,皇亲国戚,公侯伯爵,还有许多朝廷大员的亲眷,这些人闲着无事,吃完了饭就是找个名头办宴会,一群无聊的人凑到一起打发无聊的时光。

    这种请帖,陶朱侯府也收到不少,莫钟书不爱热闹,莫云遥去了京郊的博雅书院读书,一般都是潘慧言带着莫云逍去参加的,她们娘俩做钱庄生意的,多积累点人脉资源有利无弊。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秋尽冬来。京城开始下雪了。

    这一日,书院放假,莫云遥回到家中,他母亲和姐姐也没有出门。一家四口吃过饭,和以前在松江时一样围着一张桌子闲聊。莫云遥正在绘声绘色地给家里人讲书院里的趣事,就有下人来报:“常宁伯薛夫人来拜访。”

    潘慧言出去会客。出乎她的意料,这位薛夫人竟然是受人所托上门提亲的。

    潘慧言一下子就愣住了。他们一家打算过完年就回松江去,压根儿就没想过要在京城结亲。而且,莫云逍过了年也才十四岁,谈婚论嫁还太早。

    见潘慧言并不出声,薛夫人也不以为意,这种事一般都是两家有了默契才会请人说亲,不过即便如此,男方也要殷勤地托人来说项,女方家里面子上仍旧要装作一无所知考虑再三方才同意的。薛夫人以为这两家也是如此,便又笑道:“莫夫人要是觉得合适,就将你家小姐的生辰八字写给我。”

    潘慧言又急又恼。只得推到莫钟书头上去:“我家侯爷最宝贝闺女,这事我也作不得主,还得他点头了才行。”

    薛夫人闻言就惊诧道:“你们两家之前就没通过气?”不过她想想又觉得不足为奇。这何正安进士出身,本是文臣,却又军功卓著,除了手握海军大权外,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爵集于一身。而莫钟书只是一个商人,只有一个皇帝开恩格外赏赐的爵位。两家的门第相差太远。她还听说何家小公子相貌堂堂一表人才,难怪何家有这个自信,不用先与对方沟通就直接请人上门提亲。她也觉得潘慧言现在就是做个姿态。心里头一定乐开花了。

    潘慧言可没心思再应酬她,急急忙忙地送了客,就去找丈夫和女儿商量。

    莫钟书听了,只问莫云逍:“你怎么看?”

    莫云逍倒没有寻常女子那种羞涩。大方道:“我根本就不认识这个人。能怎么看?”

    “那,拒了这何家?”夫妇俩对视一眼,几乎是异口同声地问。

    “拒了吧,我可不打算一个人留在京城。”

    这一家人还没想好要怎么委婉地回绝对方,外面就已经传起来了,人人都道陶朱侯府将与何府结亲,个个羡慕他们攀了高枝。就连齐成章都听说了,特地把莫钟书叫去问了个清楚。还提醒他“月满则亏,盛极则衰”。这何家风头太过了,不要与他们扯上关系。但这时候外面的传言是越传越真实,人们甚至已经在议论两家会在什么时候办喜事了。

    莫钟书只当没听到这些话。他早就见识过流言的威力有多大,也曾亲自导演过流言,自然不是会被几句闲话左右的人。他一口咬定不嫁女,就不信何家敢上门来抢。

    莫云逍跑到玻璃暖房,对她父亲道:“爹爹,咱们被人算计了。”

    莫钟书继续给他的青菜浇水,头也不抬,“就算是算计,也只是算计你!”

    “啊哟,我一个小丫头,有什么好让人家看得上的?一定是冲着爹爹来的。”

    “那何正安位高权重,爹爹也望尘莫及,他能算计爹爹什么?”

    “钱!爹爹比他们都有钱!”

    在京城混的都是人精,对莫钟书的家底算得比他自己还要清楚,莫记船队有几十条海船,吕熠的玻璃工场也记在他名下,想不吸引人眼球都难。更加让人流口水的,是这个大富翁只有一子一女,他对女儿的宝贝程度又是众所周知,如果莫云逍攀了个门第高出许多的亲事,他为了不让女儿被夫家看轻很可能就把大半身家都贴给女儿做嫁妆,因而娶他的女儿简直就是娶个纯金铸造的大金人。

    莫钟书就笑了,莫云逍玩了几年钱庄,已经练出几分眼力来了。他放下手中的水勺,考女儿道:“那逍儿有什么办法不让他们算计了去?”

    “这……,”莫云逍想了好一会儿,“咱们辟谣?”

    “怎么个辟法呢?赶快找个人家把你嫁了?逍儿心中已有人选?”

    莫云逍茫然地摇头。这种情形之下,莫云逍就算想另嫁他人也不容易,别说她年龄太小还没考虑过这事,就算有,恐怕人家也不敢跟何家抢人。何家故意把话传得满城风雨,就是想要借助舆论的力量逼他们允亲。虽然现在莫家还没答应与何家换庚帖,可是流言传成这样,如果莫云逍还想要嫁人,就只能嫁给何家的儿子了。

    莫钟书见女儿还在皱眉苦思,就点拨她道:“前些日子爹爹是怎么教你们的?不能与这些当官的直接较量的时候,就去找他们的主子。”

    “爹爹要去求皇上帮忙?”

    “你凭什么能让皇上帮你不帮何正安?”

    莫云逍又傻眼了。

    莫钟书敲敲女儿的头,“等着看吧。”他本来想着,横竖女儿年纪还小,就慢慢拖着拖到何家倒台算了。不过看莫云逍整日惊惶,他这个当爹的就只好出马了。

    过了几天,庄亲王府娶孙媳妇。从来不凑热闹的莫钟书也去参加婚宴,还故意蹭到了何正安的那一桌去。本来酒席上的位置都是主人家安排好了的,见他这么硬挤进来。人家也不好赶,只得叫人往这边多加一把椅子。

    酒过三巡,也不晓得是谁一句话开了头。就有人说起了儿女亲家,这些大男人扯起是非来,一点儿也不输给街头巷尾的三姑六婆。他们的嗓门大,口腔的水密性还不好,一时间桌面上的唾沫飞溅。

    有人道:“说什么娶媳嫁女要讲究门当户对?都是扯谈,要是人家女儿的嫁妆多得跟座金山似的,就算门第低到了泥土里。又有谁会计较门户之别不想把金山娶回来?”

    何正安听了脸色就很不好看,可人家不点名他也不会傻到自己承认,只默默地喝酒吃菜。旁边的人都听说过何莫两家的传闻。都笑着一边喝酒一边看戏。

    莫钟书反对道:“不然,竹门就该对着竹门,木门对上木门,如此方能琴瑟和谐。”

    “照你这般说。亲王家的儿女就只能找另一个亲王家的儿女了?可是。亲王与亲王本来就是一家子,兄弟姐妹的怎么能结亲?”

    “本朝没有合适的人家,可以和外国的王子王女通婚嘛。”

    “那要是你家的孩子瞧上了亲王郡王府里的哪个小主子,你也是必不肯应的了?”

    莫钟书听了这话,心中暗赞蓝天办事也越来越得力了,寻的这个托儿递话递得恰到好处。

    “要是那样,我这个当爹的就得先想法子把自家的门第抬高,等我当了国主。我的儿子就是一国储君,就算要娶公主也门当户对了。”

    这话太过大胆。同桌的人见他口出狂言。都变了脸色,不敢再听,站起身来准备离开。

    莫钟书看在眼中,他才不会放过机会,就大声嚷道:“你们觉得当个国主很难吗?海外无主的岛屿多的是,带些人过去占着就行。”

    大家一听,原来不是要造反,便放下心,又坐了回来,听着莫钟书一一细数海外岛屿,哪个岛面积最大哪个岛的土地最肥沃哪个岛的位置最险要。京城里的权贵鲜少有出过海的,对海外地理也知之不多,莫钟书说得头头是道,大家也听得津津有味。

    莫钟书望着对面也竖着耳朵的何正安,心里就冷笑,这些事情,别人听了都无所谓,但是海军大统领却不行,今日的事传到吕熠耳里,何正安的军权就没了。建兴帝好不容易才整治出来一支海军,绝不会冒险交给一个有可能带着他们自立门户的人。

    莫钟书虽然不喜欢与达官贵人应酬,不等于他不知道他们的底细。这何正安能文能武,在西北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可是他忘了为人臣子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功成身退。所有皇帝都是卸磨杀驴的主儿,容不得功高震主的奴才。何正安自己不知道收敛还居功自傲,建兴帝就不得不出手了,去年把他调到海军当大统领,名义上是升了官,却要重新与海军官兵磨合。对这样一个已经被帝皇厌恶了的人物,要挖个坑给他真是太容易了。

    果然,才过了两天,建兴帝就下旨,海军大统领何正安劳苦功高,升任兵部尚书。兵部尚书名字说得好听,执掌兵部指挥全国海陆军,可陆海两军的大统领都是直接听命于皇帝的,兵部尚书这个被架空了的国防部长只能管管后勤。管后勤也没什么不好,过手就能得一层油。可是何正安走马上任,才拔了几根雁毛,下头的将帅就把粮饷不足额的事情捅到了建兴帝面前。于是这位兵部尚书只能到天牢里去过新年了。

    莫钟书因为这件事,也被建兴帝传进宫去问话:“既然那些岛国那么好,你为什么还赖在我大庆朝?不去称王称霸?”

    莫钟书就反问:“我为什么要做那吃力不讨好的王霸,坐在龙椅上又有什么好?李长义就天天为乌托岛上的人第二天吃什么发愁!去年东南水患,陛下也食不知味吧?北边蝗灾,陛下能放心睡过一觉吗?直隶地动,陛下要下罪己诏。京畿大旱,也要陛下祭天求雨。陛下就不觉得累吗?”

    吕熠听着听着就觉得自己这皇帝真的受够了委屈,又苦又累,一时眼泪汪汪的。

    莫钟书又道:“这帝皇过的是什么日子呀?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牛多,吃的比猪少,还时不时的要和不听话的臣子斗心眼。我脑子没病,才不会自讨苦吃呢。”

    建兴帝感动得就差没扑上去抱着大叫“知音”了。人人都说天底下最舒坦的椅子就是龙椅,他当上皇帝之后才知道,那张坐在上面既够不到两边扶手也完全无法挨着靠背的椅子有多空空落落,下朝后就觉得腰也酸背也痛。

    莫钟书又开始吹嘘自己的幸福生活,“陛下知道我是怎么过的吗?每天睡到自然醒,想吃就吃,想喝就喝,想出门了抬脚就走,自由自在,快活似神仙!”

    莫钟书要是跪下来表示什么愿意为了大庆国肝脑涂地万死不辞的忠心,吕熠一丁点儿也不会相信。可是莫钟书直言不讳地说了这许多大逆不道的话,反倒让建兴帝对他的疑心全都烟消云散。的确,一个能透过皇权表面的风光看到为君王者种种不易之处的人,是不可能觊觎那张椅子的。(未完待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