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异世之田园-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花果树极易栽种,而且什么时候种都可以。

    程木秀跟人家讨要两根枝条,是怕万一有一棵种不活,还有另一棵。

    无花果树长得快,尤其在夏日里的时候,大片浓密的叶子遮阳庇荫,尤为凉快。

    程木秀生活的那个城市里,有一条街道,街道两旁种满了茂盛的无花果树,被高大的、浓浓的绿荫所覆盖,就好象一条绿色的走廊,夏日里阳光从叶子的缝隙中透下星星点点的光亮,显得格外幽静,令人十分惬意。

    而且,程木秀也非常喜欢无花果的甜味。现在种上无花果树,然后明年大家就都可以吃上好吃的无花果了。

    听说能结出好吃的果子,程木勤和程木秀都欢欣雀跃,帮着挖坑的挖坑,提水的提水。

    竹屋边上,程木秀松了松土,间隔两三米的距离,挖了两个坑,然后分别插下枝条,又用土填埋了根部。

    程木勤和程木芸就一起提着水桶过来,给埋在坑里的枝条浇水。

    那边程木秀带着程木勤和程木芸种着无花果树时,程木峰就在旧屋边上的盆子里搅拌着一些东西。他已经琢磨出了可以给小黄鳝做饲料的办法。

    以往程木勤挖到蚯蚓时就直接丢到水田里,但这样小黄鳝其实是没有得吃的,它们还太小。

    程木峰琢磨了一通,就想到了把蚯蚓剁碎,再用糠以及一些菜叶搅拌到一起,因为他发现黄鳝也吃浮萍这些东西,那么大概也可以吃菜叶这些。

    程木峰试过之后,就觉得效果也挺不错。

    菜园里反正总有很多青菜。他们日常吃的也已经够了,多出来的倒可以用来做黄鳝的饲料。

    程木峰想趁现在还来得及,能让黄鳝多吃一点是一点,尽快成长,要不,等到天气冷了,黄鳝就会藏到洞里不出来了,那时候想喂都喂不了。

    程木秀放回去工具,留下程木勤和程木芸两个继续围在新种下的无花果枝条慢慢浇水,就走过来看程木峰搅拌饲料。

    程木峰能想到做这个饲料真是太好了。

    当初以为只要三个月的时间就能让新孵卵出来的黄鳝长到有两三尺来长,就可以拿一些来卖掉挣点钱,结果还是理想化了。

    想来野生的黄鳝在熟悉的环境里,有足够的食物,或许能长得大一点。但眼下却是被集中在这么一小片水田里,而且又是这么多的黄鳝集中在一起产卵,鱼卵集中孵化和成长,可想而知,这么多的小黄鳝在一起,食物肯定就供给不足。

    能够保持一定数量的黄鳝活着就不错了。

    这么一想,程木秀还是有点庆幸的。

    好在程木峰早早的就想到了要先多做好几块水田,把小黄鳝分散开来养殖,至少提高了小黄鳝的成活率。

    等程木峰拌好了饲料,程木秀就拿来只的篮子,把饲料装在里面,好提着到水田边去喂食。

    程木勤和程木芸看见他们要提着篮子出去,知道是要去喂黄鳝了,赶紧扔下了手里的水桶和木勺跑了过来。

    拌好的饲料也挺重的,程木勤主动找来扁担从把手中穿过,要和程木秀一起提。

    见状,程木秀不由得好笑,不过,他乐意这样做就由他了。

    出了门,锁好门,程木秀和程木勤一起提着篮子,程木芸手里拿着小木铲,程木峰撑着拐杖走在最后,一行人陆续朝着水田的方向走去。
………………………………

97|88。89

    秋季来临,周遭山上的树木不知何时已然悄悄褪去了明艳的光泽,沉哑中显露出了些萧瑟的气息。

    竹渠里的水量也有点儿变得潺缓了。由于麦田已近成熟,很快就可以收割,无需灌溉浇地,这些水就都被引向了远处的新田。新田面积庞大,压根不是这点微弱的水量能够满足的。

    沟渠挖好之前,竹渠里的水主要还是用来解决眼下已有的黄鳝的生存问题。

    程木秀打算所有的田都用来种水稻和养黄鳝,所以,得要把所有的土地都灌满水,单靠眼下竹渠里的水是不可能的,以后还是主要靠新的水渠。

    一部分田地已经注入了水,但对于渐渐长大的小黄鳝来说,依然显得拥挤。

    但程木秀他们也只能慢慢的用竹渠里的水注满了一块田,然后再注入另一块,同时,会往注入了水的水田里搬过去一部分小黄鳝。这项工作显然还得持续一段时间。

    现在他们又有了一块田地已经注上了水,虽然只是浅浅的一层,但只要已经能蓄上水,就说明底下的土地已经浸润湿透,这时,他们就可以往里面放小黄鳝了。

    程木峰的脚越来越好,借助拐杖能走很久,也渐渐有了力气,但程木秀认为在三个月内,他最好还是不要受凉,以免被湿气所浸影响康复,所以并不让他下到水田里去,只叫他在边上看着,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就提出来。

    捞小黄鳝的事还有程木勤在,程木勤虽然才六岁多,也已经学会做不少事。

    自打上一次出的那一件事,程木勤不声不响的私自跑到河边捞鱼虾,虽说只是一场惊吓,但自此后,他就被程木秀禁足了一段时间。

    有程木峰琢磨出饲料喂食,鱼虾这些倒也没那么重要了。

    另外,刘景田他们在水涧那边挖沟,知道他们的需要,有时顺手也会从山涧里捞点鱼虾带回来。这些鱼虾也一起被程木峰用来做成了饲料。

    程木勤这段时间于是也安定点了,倒真象个乖乖听话的小孩,没再给程木秀找惊吓。

    程木勤就下到了水田里,用程木峰制作的捕捞工具捞小黄鳝,然后递给程木秀放进新的水田里去。他们做这事时,程木峰和程木芸就用木勺把饲料分别撒到各个水田里,等他们撒完了,程木秀和程木勤这边也完成了。

    “好了。”程木秀踏上田埂,说,“回去休息一会,等吃过中午,下午我们去收土豆。”

    虽然忙碌,但眼看着各种收获逐渐而来,大家更多的是开心和充满期待。

    隔了好几天没来的王素缨又来看程木秀他们。

    眼下秋收正忙,她跟刘力壮见面的时间也就变得少了,而且,按照当初提亲时定下的,等秋收完了农闲下来,她和刘力壮的婚礼就可以举办了。

    这一下就觉得日子似乎就在眼前似的,到底是女孩子,要备嫁,饶是王素缨大方爽朗,这时候也不免要跟刘力壮稍微避一避,少见点面。

    而且,她自己也要准备些出嫁时所需要的物件,自然不能经常跑出来玩。

    知道这个时候刘力壮不会过来程木秀这里,她这才偷偷跑过来。

    虽然表面上说出嫁前要避一避,不过,在程木秀看来,私下里他们有没有见面还不一定呢,就算是见了也不会叫人知道罢了。

    只是,他们不说,程木秀也就当做不知道。

    王素缨先进到她家里,只见到程木峰一个人在家,听到说他们在菜地里,就出了院门绕到院墙的另一边。

    菜地就在院墙的附近,程木秀他们已经把马铃薯都挖了出来,连根带着枝叶都翻倒在泥堆上,正在扯下马铃薯,清理上面沾着的泥土。

    当初种下去的马铃薯块大约有三四十个,这一下子收获,于是就有了一大堆。

    程木芸就把弄干净的马铃薯放到边上的篮子里。

    看到她来,程木芸和程木勤都非常高兴。

    王素缨于是也蹲下来一起帮忙。

    程木秀遗憾的是,这些马铃薯的个头都不大,大多就鸡蛋这么大小,不过,好歹看到已经装了满满一篮,地面上还有很多没有收拾,结果还是不错的。

    程木秀的打算是,把这些收获的马铃薯存储一部分,留到了明年再继续种,其余的就是今年他们的粮食了,再加上收获的小麦,他们将要依靠这些度过今天的冬天。

    手里的钱剩下不多,还要留点到明年的时候买稻种。

    程木峰问过她,说一下子开了这么多的田花了不少钱是不是有点考虑不周,毕竟,新田的收获一直要到明年才会有,眼下,他们还比较困难,依靠这点粮食度日似乎比较勉强。

    其实程木秀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个的,但最后还是认为,眼下要是不把地先拿到手,等到挖好了沟渠,水源解决了,别人的眼里可不会看不到那些空地的价值,为了免得到时麻烦,还不如咬咬牙,把事情做定了就大掉了别人的惦念。

    而且刘景田一家,她也不可能不帮助的,这是一个双方互惠的行为,其实说来就是,她出钱,刘景田他们出力罢了。

    这个已经取得了共识。

    程木峰一直很相信姐姐,听到这么解释,也就没什么疑问了。

    看到他们收获的东西,王素缨有点很意外,举着手里的马铃薯,对程木秀说:“我好象第一次看见有人种这个,你居然知道它能吃,好多人都不知道。”

    “力壮哥就知道啊。”程木秀说。

    “那也是我告诉他的。”王素缨说。

    程木秀顿了一下,这才恍然大悟当初刘力壮见他们种马铃薯时一点而也不惊讶,原来是从王素缨这里听说的。

    王素缨说:“象我们打猎的时候经常在外,有时候跑得远了,没带够干粮,在树林里看见这个时,也会挖出来煮了吃。没想到你们还会想到种这个。”

    “土豆生长快,也不难种,种出来了还能顶粮食吃,有这么多好处,为什么不种。”程木秀就说。

    “你怎么懂得这么多?”王素缨好奇的问。

    程木秀笑了笑。“不过是为了有吃的而已。”

    王素缨听了,扭头看了一眼边上的程木勤和程木芸,由衷的说:“他们有你做姐姐,可真幸运。”

    程木秀顿了一下,说:“说不定是我有他们,所以才幸运了呢。”

    清理完后,程木秀把装满了马铃薯的篮子挑了回去,挑了两三趟才挑完。

    她把所有的马铃薯都暂时堆在了旧屋的角落里。

    眼下这间屋子,既做厨房,又做储藏室,甚至还堆放柴禾。随着他们的东西渐渐增多,这地方就显得越来越小。

    而且这里是平常做饭的地方,经常烟火缭绕,程木秀其实是很担心会影响存储的粮食的。

    她已经开始考虑新的规划了。家里原来砌围墙时还剩有一些泥块和碎稻草,就堆在院子里面的角落,如果他们再用木板做几个模具的话,那么他们也可以自己做些泥砖。

    或许慢慢的做点泥砖,等凑到足够数量后,说不定能够在边上加盖一间,可以考虑把厨房挪出来。

    不过这个打算,程木秀暂时还没跟程木峰说出来。

    要做的事情太多了,眼下这个也不是一时能做得出来的。

    程木峰现在也正有事做着。

    王素缨看见他正在把长短一样的许多竹片用竹篾扎在一起成片状,不禁好奇的问道:“木峰,你这个是准备干什么用的?”

    程木峰没回答,反而看向程木秀。

    不是他不想回答,而是程木秀交代他这么做的,可还没告诉他用途。

    照他的理解,他这么编成形的样子挺有点象他们建竹屋时做成的竹壁,只是他做成的形状没有那么大片,竖起来大约也就一人多高。

    要不是做成的形状太小,他都会以为程木秀又要准备再建个竹屋了。

    一看程木峰的神情,王素缨就猜到程木秀又是有了什么主意。习惯上已经了解程木秀总有些不同寻常的的想法,所以的好奇心就更重了。

    “木秀,你这是又有些什么有趣的想法?”王素缨热切的望着程木秀问。

    程木秀就窘了一下。

    这还真不是什么王素缨所认为的什么特别有趣的想法,只不过是利用一些剩余的材料,再加上做的也不是什么复杂的东西,所以这才让程木峰空闲时做出来。

    她给程木峰比较了一个东西的形状大小。就是弄个三面竹壁,一扇门,然后再加个顶,就这么简单。

    其实就是想在菜园边上建个这里的乡下人不太习惯用的茅房而已。
………………………………

98|88。89

    。”

    王素缨一边逗弄着小狗,一边掉头就对程木芸说:“这个可不好,它是以后是要看家护院的,你要是把它养娇气了怎么办。”

    程木芸不服气的嘟嘴说:“那它现在还小呐。”

    玩了一会,王素缨把小狗还给了程木芸,然后四下打量了一下,忍不住说:“我有段时间没来,你这里都有些变样了。”

    新田开垦完之后,每天程木秀所做的事就是去给每一块田畦陆续放水,再加固一下田埂,然后有空闲的时间就都用来打理自家的院子。

    想当初,他们仅有一间屋子,连遮风避雨都成问题,一场大雨就能使他们愁容满面,而如今他们却已经有了两间屋子,以及一个足够宽敞的院子。

    程木秀自然是要好好花一番心思。

    虽然各方面仍是简陋,但至少遮风避雨的问题大致上算是解决了,再也不用想以前那样担心刮风下雨。接下来就是在有能力的情况下,程木秀打算尽可能让居住的环境变得更好一些,使生活也变得更加安心一些。

    然后一些必要的生活设施也要弄起来。

    刚砌好院子时,旧屋和院子的围墙之间原本是一截空白的地方,现在,那里已经搭起了一个简易的草棚。

    几根细竹竿做支撑,从墙边一直伸到旧屋的屋顶。

    草棚一直延伸到了旧屋的后面,屋子与围墙中间,有点空间,地方虽然不大,但程木秀用张旧竹席跟几根细竹竿缠在一起做成一个可以做遮挡的门,往那地方一放,屋子后面就有了个小隔间。

    这个小隔间是做洗澡的地方用的。

    男孩子们无所谓,可以直接在水池里清洗。

    象程木秀以前就只能把水打到屋子里洗澡。屋里东西多,而且地面会被水溅湿,显然不太好。

    所以程木秀就觉得,洗澡房是必要的。

    洗澡房的对面还放着一个比较大一点的水缸。每天早上一起床,程木秀就会先从外面的水池里先打好水储藏到这个水缸里,方便取用。

    顶上有草棚遮挡,避免有脏的东西落到水缸里面。

    虽然看起来非常简陋,但程木秀已经很满意。

    院子深处的空地上,在墙边用竹片插到地下围成一个篱笆,他们养的鸡以及鸡舍都挪到了这里,这个地方更宽敞。

    小鸡现在都已经长大了,咯咯咯的叫着,增添了许多生气。过不了多久,这些鸡也能够下蛋了。看现在地方有这么宽敞,程木秀都有了想再多养点鸡的想法。

    竹屋旁边两根刚刚插下去的枝条非常显眼。

    那处地方现在还很空旷,等到无花果树长起来后,院子里看上去就会更加不一样了。

    王素缨是到集市上去换购些东西,顺路过来探望他们,所以没留多久就告辞了。程木秀依然把菜地里的瓜果蔬菜等摘了一大把送给她带回去。

    等王素缨走后,程木秀看看时间,进厨房去准备做晚饭。

    院子里,程木勤给程木峰做帮手,程木芸把小狗抱回去放好后,就到栅栏边去剁菜叶子,拌糠喂鸡。

    程木秀洗了把手,刚刚舀了瓢水倒进锅里准备刷锅,这时就听到了外面的院门似乎响了一声,然后就听到有一个声音问道:“我想找一位姓程的姑娘,请问她是住在这里的吗?”

    程木峰就出声问道:“你是谁?”

    “我姓刘,请问你们,住在这里的是姓程的吗?”

    程木峰就回答:“我们是住在这里,可我不认识你。”

    就在程木峰跟人对着话时,程木勤就已经跑到了厨房门口,探头冲着里面的程木秀叫道:“姐姐,外面来了个我们不认识的人。”

    听这说话的声音,似乎不是村里的人,而且对方好象对这里也挺陌生的。

    他们这里除了刘景田他们,鲜少有人来,生人就更少了。

    程木秀心里有些奇怪,放下水瓢,用布擦了擦手走了出来。

    只见院子门口处站着一个身穿长袍的人,他跟程木峰说话时背对着这边,当看见程木峰望向这边的眼神,这才转过身来。

    那人一看见程木秀,马上就说道:“程姑娘,我们见过,你还记得吗?”

    程木秀仔细看了看,就认了出来,原来是泠镇上开酒楼的刘老板。程木秀和他有过几面之缘。

    认出来人后,程木秀有些惊讶。“是您。您怎么找到这里来了?”

    她除了卖给刘老板一次竹笋外,还有一次是想跟他做黄鳝的买卖,但是当时刘老板只愿意出点钱买她给黄鳝除腥的办法,但程木秀希望的是他能跟自己预定以后的黄鳝,并且能预支一些货款。因为程木秀当时没有担保,就没谈成。

    后来程木秀遇到了夏紫苏,自己的难题也解决了,于是跟刘老板就再没有交集。

    说起来,每次她和刘老板产生交集之后,就遇到了夏紫苏,要说夏紫苏算是贵人的话,似乎,刘老板也可以算得上是福星吧。

    因此,尽管跟刘老板之间的交易没有谈成,程木秀还是对他很有好感的。

    没想到刘老板会亲自找到这里来,程木秀感到很意外。

    程木秀跟程木峰打了手势示意自己认识,然后又叫程木勤端张凳子来给客人坐下,然后再倒杯水来。

    刘老板坐下后,听到说倒水,就摆了摆手说:“程姑娘不用客气了,我是来找你有事的。”

    他看起来很客气,而且样子不象是随意说说,而且有些急迫。

    程木秀就好奇的问:“您找我有什么事?”

    “我也不拐弯抹角。”刘老板非常爽快的说,“其实我就是想来找你买黄鳝的,不知道你这里还有没有,就想问问看。”

    听刘老板说买黄鳝,程木秀感到既意外又惊喜。

    以前刘老板对黄鳝似乎是不怎么看好,不知道是因为什么,这时居然有主动买黄鳝的想法,甚至不惜亲自找来,显然非常急需。

    不过,对程木秀来说,原因是什么不重要,只要他们养殖的黄鳝能够在市场上取得销路,她就算成功了一半。

    在一旁听着的程木峰眼睛也刷的亮了起来。

    程木秀定了下神,才缓缓的说:“您想买黄鳝,那当然没问题。”
………………………………

99|88。89

    刘老板的酒楼是泠镇里最大的一家,已经开了很多年,酒楼的花样菜式也多,有不少熟客。

    纵然刘老板的眼光独到,推出不少独具特色的菜式,其中包括极具补血益气效果的黄鳝,但是黄鳝在食材处理以及烹饪上的成本比较高,所以,这道菜的价格也比较贵,因为要用到众多的调料来抵掉腥味。

    在当地,黄鳝并不是一道多受欢迎的菜式,之所以才会有人点这道菜,也就是因为它具有一些补血益气的作用。

    而至于它的味道,说实在,被称为美味有点勉为其难。

    倒是最近刘老板的儿子从外地回了家,因着家里是开饭店的,他外出时就比较注意到了其他地方一些食材处理和烹饪的方法,到了家后,便用学到的办法效仿着怎么去除腥味。

    经他儿子提点,这菜式一经改良,效果果真还不错。

    不过因为一直以来就很少有人吃黄鳝,而刘老板的酒楼也没有那么多的货源,再加上菜价也比较贵,所以这菜式虽好但也没有大肆供应。

    当初去到望溪村为刘景田和程木秀他们丈量田地的官吏,在吃过程木秀做的美味的黄鳝菜肴后,一直念念不忘。

    过段时日就是县衙老太爷的七十大寿,县衙大人便要为老太爷祝寿,祝寿便要收礼金,办宴席,于是这时自然就找上了泠镇上最大的酒楼,也就是刘老板那里。

    官吏吃过滋味美妙的黄鳝,他是酒楼的熟客,也知道刘老板会做,于是在县衙大人面前时就推荐了这道菜。

    鳝与善同意,寓意好,于是县衙大人的菜单定下来时,其中就包括了黄鳝这道菜肴。

    这可是一场极为盛大的寿宴,刘老板接到这个单自然是非常欣喜,但是,菜单中别的都好说,可是这个黄鳝的话,刘老板就有些发愁了。

    黄鳝这样食材不象别的那么常见,都是偶尔有人捕捉到后,因为知道刘老板会要,才来卖给他。

    现在县衙大人的菜单里专门指定了这道菜,这宴席办下来要有几十桌,去那里弄到这么多的黄鳝就是个难题了。

    刘老板倒是很想问能不能取消这一项,然而因着这善的寓意,却又不可能。

    这次县衙大人办的这场宴席能给酒楼带来极大的收益,而且还能讨好大人,刘老板自是不舍得放弃,就应下来,于是接下来就是四处采买。

    别的都好说,难的还是黄鳝买不到。

    而且黄鳝捕捉的时候如果有伤,也养不活。刘老板就头疼他怎么能在宴席前买到足够的黄鳝。

    那个官吏也是刘老板的熟客,见到刘老板愁眉苦脸,一问才知道他居然为买不到黄鳝而发愁。官吏就说起了他在望溪村时吃到的黄鳝。

    他在那里丈量土地时,见到有几亩空荡荡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