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太妃传-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大早起来的姜素敏,和往常一样,先是送走了庆和帝。

    她就吩咐小厨房准备一些喜庆的点心,还有让令姑姑准备一些贡缎之类的简单礼物。这都是给大姐姐准备的,让她带回府中。

    这时,严格从外头进来禀告,说是镇西侯夫妻已经进了宫门,镇西侯往勤政殿去了,镇西侯夫人就正在过来长泰宫。

    姜素敏心里很高兴,虽然深宫生活已经逐渐适应,但是想家的时候还有会想的。

    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到宫门处迎接。毕竟人来人往的大门处,大姐姐一定是要向她行君臣大礼的,她不想大姐姐尴尬。

    只是吩咐红绫和红罗到宫门处迎接镇西侯夫人了。

    姜端敏抬头看了看这个熟悉的宫门,那些冰冷的画面又不受控制地涌上心头。

    冰冷的大殿,慢慢变得体弱的身体,还有嘴巴开始泛起的苦味……

    红绫和红罗看见大姑娘十分欣喜,上前屈膝行礼,“镇西侯夫人,”然后上前一左一右地簇拥着她前行。

    “夫人快快进去吧,娘娘可挂念夫人了,正在大殿侯着呢。”

    姜素敏看见姜端敏出现在大殿,就立刻离座上前,一把扶住正要屈膝行礼的姜端敏,“大姐姐,不必多礼。”

    她把作为新嫁娘的姜端敏从头到脚都仔细打量了一遍,只见她身穿着大红的描金百子千孙高腰襦裙,脸上轻点脂粉,眉眼间有些春意,想来在夫家的第一晚过得不错。

    姜素敏回到主座,冲着姜端敏促狭地挤了挤眼睛,:“大姐夫昨晚对姐姐可好”

    姜端敏一听,瞳孔轻微地缩紧,脸色不由地微变。

    昨晚?

    霎时间,昨晚好像又出现在眼前。

    换上一身寝衣的镇西侯李景,在她的面前缓缓地取下眼罩,然后向她伸手,“夫人,我们就寝吧。”

    尽管一直有心理准备,但是真的亲眼看见那只眼罩的背后――那一个失去眼球遗留的黑色空洞。

    姜端敏只能竭力控制住自己不要发出尖叫,原本伸向李景的手也不由地一缩。

    李景并没有说什么,只是脸皮微微牵动,“是某不好,吓到夫人了。”然后又重新带上了眼罩。

    然后就是圆房,直到今天早上起来,李景也没有再取下过眼罩了。

    姜素敏看见大姐姐的脸色不对,不是刚刚嫁人的羞涩,而是有些……惊恐?

    她小声地问道:“姐姐,是有什么事吗?”

    姜端敏此时也会过神来,只是脸色还是有一点苍白,像是有些羞涩地低下头,“没什么。”

    姜素敏想了想,便自己猜测是不是昨晚镇西侯太过热情,所以把人给吓坏了。这样*的问题,只能留给嫡母去开解大姐姐了。

    她连忙换了一个话题,“大姐姐什么时候启程去西疆?”

    姜端敏很快就恢复到标准的贵女模样,“三朝回门以后,就要启程了,夫君的军务耽搁不得。”

    姜素敏理解地点点头,毕竟是镇守一方的侯爷,离开军营太久了也不好,便开始问大姐姐的行李都收拾得怎么样了,可有东西缺的吗?

    她转头吩咐红罗,让她把宫里有的珍贵药材都包上一份,到时候让镇西侯夫人带走。

    出远门什么的,最怕就是缺医少药了。

    ……

    很快,严格又过来传话了,说是镇西侯已经离开勤政殿了,问夫人什么时候能一同回家。

    姜端敏的脸色上带着些为难,没有想到镇西侯这么失礼,直接向长泰宫“要人”。

    “二妹妹,抱歉……你姐夫他……”

    姜素敏摆摆手,“大姐姐,没关系的。以后你回京城,递牌子进宫也一样的。”

    毕竟对方的行程非常紧,大姐姐又是新上任的当家主母,时间紧些都是应该的。

    她连忙就让红罗她们把准备好的礼物都拿出来,交给大姐姐。还交待熟知内廷的红缎,一定要亲自把镇西侯夫人送到镇西侯的身边。

    又再三叮嘱大姐姐要保重自己,才亲自送她出了宫门。

    姜素敏午憩过后,便起来梳洗打扮了。

    前两天魏国公府就递了牌子进宫,说是窦氏会在丑时末进宫谢恩。

    窦氏轻轻推开姜素敏相扶的手,执意要把君臣大礼贯彻到底。

    整袖,双膝下跪,双手交叠与额前,叩首,“妾身魏国公府姜窦氏,见过昭仪娘娘。”

    令姑姑在主子的示意下,马上扶起了夫人。

    姜素敏便向着窦氏微微屈膝,还了半礼。

    因为按照品级来说,窦氏位属正一品的国公夫人,姜素敏是正二品的昭仪。不过是沾了皇室的光,作为臣子的窦氏要先行君臣大礼罢了,姜素敏的还礼是理所应当的。

    “娘娘,请恕妾身直言。娘娘已经是皇室的人了,就理所当然地要受臣子的礼,就算是至亲,太过平易近人了,只会失了威仪。”

    窦氏说得这番话,也算得上是苦口婆心了。

    姜素敏听了,知道先前是自己做错了,便也低头认错,“母亲,女儿受教了。”

    在大家都落座以后,姜素敏也就开始说起了拜托窦氏的那件事情了。

    窦氏在接到赏赐下来的嫁妆时,心里就隐约有些猜测,可能这是阿素想要知道那件事的结果,所使的手段之一。后来,皇帝陛下也为这桩亲事赐下御笔题字,她就知道这当中阿素是下了不少功夫的。

    窦氏心里对这个女儿是满意的,这件事办得名正言顺,没有留给外人任何可以胡言乱语的余地。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她在宫里过得相当不错,至少在一些事情上面,她能说得动皇帝。

    所以,这次进宫谢恩,窦氏也将那件事办妥当了,才进来的。

    她将那张名单的人物都调查了个彻底,包括往上数三代都查得清清楚楚,希望能最大程度保证长泰宫的宫人都是身家清白的。

    她还作主把那些人的父母家人找出来,全都安置到魏国公府的庄子里。

    一来,算是给那些侍侯的一个甜枣,就算为昭仪牺牲了,也不怕家里的人没有依靠,魏国公府会帮他们养着。

    二来,也是给他们一个提醒,父母家人都握在主子的娘家手里,反水之前要再三考虑清楚了。

    三来,更是一种防备,省得到时侯那些父母家人被有心人抓起来,威胁宫人们反水。

    用这样软硬兼施的手段,最大程度保证宫人的忠心。

    姜素敏原本只是想着能把底细摸清就够了,没想到嫡母把这件事情办得这么漂亮,不愧是掌控国公府多年的当家主母。

    传说中,祖父当年简直是死乞白赖、手段尽出,才给儿子定下这么个媳妇的。现在想想,祖父真是高瞻远瞩啊。

    窦氏从袖子里掏出那两张纸条,用指甲在两个人名上做了一个标记,“娘娘,这两个都是乞儿出生,自愿卖身到宫里的。可是,在市井当中却没有查到他们年幼时的痕迹,怕是身份来历有些不妥。”

    红罗上前接过窦氏手里的纸条,转身交到主子的手里。

    姜素敏看了看,发现她对这两人一点印象都没有。便又转手将纸条递到令姑姑的手里,给了她一个询问的眼神。

    令姑姑表情有些凝结,沉吟了一下,“这是一个小太监和小宫女,只不过这两个都是在小厨房里面当的粗使。”

    窦氏和姜素敏听闻后,表情都不由严肃起来,历来入口的东西最应该小心谨慎。

    窦氏想了想,“娘娘,可有什么想法?”

    姜素敏在心里琢磨了一番,就说:“想个法子把这两人从小厨房调出来,就换成打扫走廊的粗使就好了。若是把人遣回去,幕后的人定是知道暴露了。一计不成,下一次有可能就是更厉害的打算。还不如把这两人放到眼皮子底下,有什么动静也可以顺藤摸瓜,找到幕后之人。”

    窦氏十分赞赏地点点头,“若是有个什么痕迹,就立刻把这两人打杀了,娘娘的玉体要紧,不能冒一丝一毫的风险。”

    令姑姑看两位考虑得都很是周到,也没有什么补充的了,就领命下去安排这两个可疑人员。

    正事已经谈完了。

    窦氏也放轻松下来,环顾正殿四周的摆设,整体看上去应该是阿素喜欢的风格。朴素中带着低调的奢华,博古架上都是些不错的玉器珍品,应该就是与传说中的不周灯一同被皇帝赏赐下来的。

    姜素敏也和窦氏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

    窦氏在跟她说姨娘的近况。

    姨娘每天的生活都非常规律,早起礼佛,用膳后做针线,晚膳后散步、礼佛。没错,姨娘最近又重新对佛祖菩萨热情起来了。

    窦氏让田嬷嬷把手里的小包袱递上来。

    那是陈姨娘听闻夫人要进宫后,拜托夫人带给姜素敏的,里面是两件普通的寝衣,不过却是姜素敏贯穿的样式。

    姜素敏顿时觉得有些心酸,明明从她被选中以后,姨娘就对神佛没有了从前的热情。

    为什么会重新热衷礼佛呢?

    不过是因为亲生女儿身在深宫,而自己却没有任何能力分忧解难,唯有将一腔的慈母心肠寄托给神佛罢了。

    “母亲,让姨娘以后别我做这些了。这些带进宫里并不容易的,况且都有呢。”

    窦氏微微一笑,“妾身可不会这样劝阿陈,她给娘娘做针线也是一番慈母心。就让她慢慢做,攒着,等到娘娘生辰的时候,当作府里贺仪的一部分好了。”

    她其实很能理解阿陈的,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做些针线打发时光也未尝不好,只要不伤身就行了。

    ……

    突然之间,姜素敏想起今早大姐姐的不对劲。这样的事情也算是大姐姐的*,那到底要不要对嫡母说,要是不说,依照大姐姐的性子只会自己埋在心里,有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说出来的。

    这么一想,姜素敏还是决定要跟嫡母提一下才好。

    于是,姜素敏就稍稍地提了一下今早见到大姐姐的情况,意思大概就是,大姐姐好像对房里的事情有些抗拒,母亲要好好开解她。

    窦氏听完,心里就咯噔一下。

    她自己的女儿自己知道,那些事情只会让她羞涩,不会抗拒。若是表情有异,那就是别的事情了。

    窦氏心里很感激阿素这样的事情不解决了,就这样让大女儿带到西疆。没准儿,以后有一场更大的祸事在那等着呢。
………………………………

第34章 中秋家宴

    清凉的秋风开始驱散夏季的炎热,冰盆子也都陆续地从宫殿各处撤出。

    摸清一众宫人的底细以后,长泰宫算是彻底进入了正轨。总是困在小厨房做监工的郭姑姑,也得以脱身,回到姜素敏的身边侍侯了。

    姜素敏特地跟令姑姑谈过这个怀孕时机的问题,令姑姑也十分同意她这个孩子要趁早生的决定。

    于是,姜素敏就把这个决定告知了郭姑姑还有红凌等人。

    众人都十分支持,并表示以后侍侯主子是要更加小心、用心。

    也就是说,姜素敏的备孕计划正式提上了日程。

    因此,郭姑姑身上又再一次肩负重任,调理身子的药膳,还有贴身保护的任务都需要她亲自上阵。

    就在整个内庭的一片祥和中迎来了中秋时节。

    中秋,必不可少的就是团圆。

    每年的皇室都要在宫里举办一个中秋家宴,既然说是家宴,那就是仅限皇室成员参与。

    前段时间,秦淑妃邀请了王德妃和姜素敏她们到昭和宫商议中秋家宴的事。

    说是商议,其实她们就在秦淑妃的热情款待下,吃了一顿下午茶。当然啦,姜素敏跟前放着的还是一碗清泉。快要散场的时候,她们都不约而同地表示,家宴按照旧例就好了。

    毕竟,去年发生了这么多事情,大皇子至今都没有要放出来的迹象,今年参加家宴的人员一定是减少了。而且,庆和帝这个大家长也没有要大办家宴的意思,所以,只能照旧了。

    随着八月十五的逼近,宫里主干道的灯笼都换了成新花样,御花园的高大草木上都是一幅张灯结彩的模样。

    中秋家宴上。

    姜素敏一身青莲色的宫装,裙摆上绣着大朵大朵的冰玉茶花。这身衣裳显然是尚服局特意为讨好顶头上司准备的,看来是有好好打听过的,姜昭仪一向钟爱山茶花,特别是冰玉茶花。

    所以说,但凡能在宫廷混出个名堂的,都不是蠢人。

    看见同样盛装的秦淑妃和王德妃已经在坐席上安座,秦淑妃坐在王德妃的上首,姜素敏心里默默点头,果然如此。

    在郑国的宫廷制度里面,皇后之下,设立正一品四妃,分别为贵、淑、德、贤。所以从理论上来讲,同属正一品,淑妃比德妃尊贵那么一点点。

    姜素敏与在座众人相互见礼以后,便在自己的位置上落座了。

    穿着一身绯色宫装的三公主,也怯生生地上前跟姜素敏请安问好。

    这时,宁王牵着王妃走进大殿,他们的身后还有两位穿戴华丽的侧妃跟着。

    他们先是向秦淑妃请安,然后才向王德妃问好。

    “快过来,给你们的姜母妃见礼。”王德妃招呼着儿子儿媳到姜素敏的跟前。

    姜素敏在宁王夫妻踏入殿内的时候,就仔细打量过这位风头正盛的二皇子。

    宁王崔延,字子续。

    一听名字,就感觉到庆和帝的不走心。

    延续?名与字都是一个意思,这样取名、取字,真的好吗?

    坊间流传宁王肖似先帝,今日一看,果真有几分道理。宁王生得俊朗飘逸,一幅风度翩翩的世家子模样,嘴角微微上翘,脸上总是挂着一个让人如沐春风的笑容。

    宁王领着妻妾走到姜素敏的跟前,目不斜视,拱手长揖,“儿臣子续给姜母妃请安。”举止风流得体,却带着几分世家特有的骄矜,可能与亲生母妃的出生有关。

    宁王妃万氏也领着身后的侧妃向她行礼请安。

    不过,与上一个月相比,万氏更憔悴了一些,与站在一旁的宁王作对比,就好似一个纸片人外面罩上了繁琐的宫装,给人弱不胜衣的即视感。

    姜素敏连忙起身还了半礼。

    按礼来说,那两位侧妃仅仅是正三品,她们应该在姜素敏还礼的时候避开的。

    但是,其中一个容貌俏丽的侧妃,并没有避开,嘴里还嘀咕着,“不过是个昭仪,这么客气做什么。”

    听到的人都有些呆住了,虽然那个侧妃自以为是暗地里嘀咕,但是声音着实不小。

    姜素敏一挑眉,目光从那个侧妃发髻上的那支凤头衔珠步摇上滑过,给了王德妃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

    宁王的反应很快,低声喝道,“还不跪下,给姜母妃赔礼道歉。”

    万氏也立刻就屈膝道歉,“都是妾身管教不严之过,还请姜母妃恕罪。”

    万氏一方面有些埋怨宁王,都已经劝过他不要把侧妃带到这个场合来,可惜他还是一意孤行。

    另一方面,她心里很着急,这位姜母妃进宫之后,说是独得帝宠也不为过。自古以来,最可怕的风肯定是枕头风。

    只要今天有只言片语传到父皇的耳里,姜母妃再添油加醋一二。他们就算不立马脱一层皮,也会在父皇心里留下个不好的印记。

    姜素敏不管他们是什么反应,自己带出来的人就要管好,只是淡淡的说:“宁王带着家眷入座吧。”

    宁王还是不大甘心,若是今天就这样翻篇,明天他就极可能多了一个不敬长辈的罪名。

    哦?你说那是侧妃做下的恶事。

    但是小小的侧妃,目标太小,朝堂上的有心人都会把这些归到宁王的头上来。还可以振振有辞,若果不是宁王默许,就一个侧妃,她敢吗?

    虽然姜素敏算不得他什么正经长辈,但是名声这个娇贵东西,大多都是摸一摸都有可能被摸坏的,更何况是有些真材实料的污水。

    从那个侧妃失言的时候,王德妃心里就知道要糟了。

    都是一些不省心的冤家!

    接收到姜昭仪的那个眼神的以后,她的目光也从那支步摇上划过,心里顿时火冒三丈。

    什么时候一个王府侧妃可以用宫妃的规制了?!

    可是,这个烂摊子,还是要她来收拾。

    “姜妹妹,你大人不记小人过,就原谅他们这些晚辈一回吧。”王德妃的目光变得十分锐利,从宁王等人的脸上划过。

    那个侧妃低声惊呼,“扑通”双膝着地,期期艾艾地说:“是妾身…有错,请…姜…姜母妃恕罪。”

    姜素敏没有看向那个认错的侧妃,只是对着王德妃温柔一笑,“王姐姐有言,本宫也是自当从命的。”

    王德妃笑盈盈地向姜素敏颔首谢过,用目光示意宁王他们落座。

    这个小插曲很快就过去了,大家也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只有那个跪下认错的侧妃,依旧是鼓着腮帮子,一幅气闷的模样。

    不过,宁王那如沐春风的笑容也有些端不住了,脸色慢慢地就黑下去了。

    大殿内众人在两侧的席间跪下,“臣妾(儿臣、臣妹)恭迎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庆和帝沿着铺设在大殿中央的地毯,一路走向主座。

    就在经过姜素敏身边的时候,目光就落了食案上的酒杯和茶碗上,眼神闪了闪。转头轻声叮嘱了洪涛两句,向着众人挥挥手,“都起来吧,今日家宴,只论家礼。”

    侍立在大殿门外的太监轻轻击掌,端着酒菜佳肴的宫女们便鱼贯进来,把膳食酒水都放到各位的食案上。

    洪公公突然出现在姜素敏的身边,“娘娘,奴才奉命把您食案的酒和茶都换成清泉。”

    他身后跟着一个小太监,马上就手脚灵活地撤下了酒杯和茶碗,换上了一小壶的清泉和一只白玉杯。

    这时,大多数的眼光都被姜素敏食案的动静吸引,看罢,大家都眼神闪烁、各怀心思。

    宁王的脸色直接就阴沉下去了,这个新来的姜母妃,比预想中更得父皇的重视。

    庆和帝坐在上首,把所有人的表情都收归眼底,默默地在心里思量着。

    关于姜昭仪正在备孕这件事,庆和帝也是知道的。他已经人到中年,说不期待小孩儿的出生是假的,只是这么多年都没个音讯,他也就不再抱有期待罢了。

    既然姜昭仪有心备孕,他是一定要支持的,那么酒和茶还是少饮为妙了。

    无论怎么说,若是有缘,能再得一个孩子都是好事。

    借着低头用膳作为掩饰,姜素敏用余光环视了一下四周,发现皇室到了庆和帝这一辈,人丁稀少得可怕。

    仔细数一数,大殿的食案不过是八张,已经包括了皇帝他自己!

    庆和帝身侧的食案是空的,那是皇后娘娘的位置,已经空了十二年了。

    皇室的正经成员,都是落座在庆和帝的左下手,依次是昌平长公主、宁王一家、明嘉公主还有三公主。

    落座在主座右下手的,都是皇帝的嫔妃们。因为要正三品以上的宫妃才有资格参加家宴,满打满算就是王德妃、秦淑妃和她自己。

    用过晚膳以后,大家都是闲聊一些事情。

    昌平长公主提到了朝阳郡主快要完婚了,庆和帝也兴致勃勃地接话,到时候一定重重有赏。

    原本看着有些兴致不佳的庆和帝,也慢慢地露出笑脸,还着重提到三公主的亲事,说是相看什么的都要提上日程来了。

    三公主直接就羞得脸上红云朵朵,都说不出话来了。

    此时,宁王双手托着酒杯站起,“儿臣敬父皇一杯,愿我郑国河山千秋万代。”

    庆和帝脸上还是带着笑容,点点头,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宁王不着痕迹地看看王德妃,“儿臣有话,不知道该说不该说,”然后,上前一步,用手撩起前摆,直直地跪在大殿中央,“大哥还被圈禁在永明宫,儿臣不敢恳请父皇赦免大哥,但请父皇开恩,在中秋佳节赐大哥一家宴席吧。”

    然后,宁王双手交叠于额前,俯首在地。

    一时之间,在座所有人都沉默,静静地看着这两父子。

    庆和帝一挑眉,“你果真这样想的?”

    “儿臣,千真万确。”宁王一动不动,说得掷地有声。

    庆和帝不可置否,也不知道有没有相信他的这套说辞,“既然如此,朕便如你所愿吧。”

    听见主子这样说,洪涛就十分机灵地下去安排了。

    酒过三巡,姜素敏也跟着灌了满肚子的清泉。

    庆和帝觉得有些累了,就宣布家宴结束,留下了一道恩旨给宁王和明嘉公主,就是他们今晚可以留宿宫中,在各自的母妃宫里一同赏月。

    今天是十五,按例庆和帝是要回到自己的宣华宫独自安歇的。

    众人起身跪地,恭送圣驾。

    庆和帝走过姜素敏的身边时,向她伸手,“昭仪,月色正好,陪朕到外面走走吧。”

    就在众人意味不明的目光中,姜素敏只能把手搭到庆和帝的手里,跟着他先行离开了。
………………………………

第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