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太妃传-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话一出,善意的笑声就在殿内响起了。

    明嘉公主更是直接就羞红了脸,拖长声音不依道:“母妃……”

    楚国公夫人看见二儿媳的窘况,也笑着打趣道,“妾身还没有急着抱孙子呢,娘娘就着急抱外孙了啦,公主还不快点到妾身这里来。”

    秦淑妃闻言佯怒,那张娃娃脸的眉头一竖,带着别样的娇憨,“好啊,合着你就是个开明的婆母,衬得本宫这个母妃面目可憎起来了。”

    见此,王德妃也不禁掩嘴轻笑,偏头轻声地说:“阿万,你等会儿也上前抱抱明熙和太原王,沾沾喜气。”

    她的目光从儿媳妇苍白的侧脸上划过,眼中的笑意也收敛下去了。儿媳妇的身子骨怎么都不见养好,傻儿子还揽了修坝的差使,也不知道他会不会搞砸了。

    玩笑过后,姜素敏看着时辰也差不多了,便命人前去把明熙公主和太原王都请出来。

    长泰宫的内侍总管严公公,领着一群小太监开始布置起来。一张加大加宽的卧榻被合力抬带到大殿中央,先是垫上厚厚的皮毛毯子,然后再仔细地铺陈着大红金丝锦绣福寿无边薄被。

    龙凤胎,用“龙凤呈祥”修纹会更加应景。但是,公主和王爷怎么能够逾制使用“龙”纹和“凤”纹呢?

    于是,姜素敏就取婴孩百日贺“百岁”之意,选了五蝠、寿桃、盘长等绣纹,意为福寿无边,也算是寄予她对一双儿女的期望――福寿安康、长命百岁。

    殿内的诸位夫人,看见大殿开始布置了,便知道今天的主角终于要出现了。她们眼神都有些闪烁,坊间传言的太原王重病之谜,似乎就到了揭晓的时候了。她们心想,到时候定要好好瞧瞧,看仔细了。

    “啪、啪”两声响起,那是守在殿门当值的小太监发出的、清脆的击掌声。

    大殿安静了一瞬,所有人都循声想门外看去,那里出现一个明黄色的身影。众人立刻从案席间起身,准备恭迎圣驾的到来。

    那些重臣夫人,都约而同地在心里暗暗咂舌,姜贤妃果然受宠!

    她们算是消息灵通的那一拔人,知道朝廷最近政务繁忙,自己家的老头都忙得没功夫睡小妾了,可想而知,皇帝能有多忙了。如今,陛下竟抽空出现在

    百日宴,可见姜贤妃母子三人的盛宠。

    她们其中的某些人,不由地想,也许可以好好培养一下孙子、孙女(儿子、女儿),当王妃或者尚公主也是个不错的注意。

    庆和帝的私库中,正在挑选赏赐的洪涛,心里满是委屈。方才主子把他狠狠地训了一顿,责备他百日宴的时辰到了也不早点儿吱一声。洪涛心里冤啊,主子在跟老尚书大人商讨政务,给他一个大水缸做胆子,他也不敢上前打扰的。

    洪涛在心里幽幽地叹一口气,余光扫光那些负责装箱的小太监,便厉声吩咐他们手脚都快一些。

    主子怕误了百日宴的时辰,便决定兵分两路。主子就先往长泰宫那边去了,而他则到私库这里,带上赏赐再到长泰宫跟主子会和。
………………………………

第80章

    诸位夫人都恭敬地匍匐在地上,只感觉到眼角的余光处,有一道明黄迅速地划过。

    庆和帝迈着稳健的步子,走到姜素敏的跟前,弯腰伸手,“爱妃,不必多礼。”他体贴地把人扶稳后,才看看的左近两位正一品宫妃,语气淡淡,“淑妃、德妃,也起来吧。”

    尽管明嘉公主已经被母妃训斥过,但是她看到眼前这一幕的时候,还是有些面色不豫,父皇还是太过偏心了。

    秦淑妃不知道是后脑勺长了眼睛,还是早就料到女儿的反应。她在宽袍大袖的掩盖下,伸手轻轻地捏了捏女儿,以作提醒。

    王德妃神色自若,眼神的深处没有丝毫的波澜。似乎对她而言,皇帝这样的举动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诸位夫人都起身吧,今日是明熙和太原王的好日子,诸位也不必太过拘谨了。”示意众人起身后,庆和帝才松开牵着姜素敏的手,落座在一早预留给他的案席上。

    就在两人贴近的那一瞬,姜素敏清楚地看见他脸上的疲惫。可能因为最近的劳心劳力,他脸上的皮肤都变得松弛无光,眼袋厚重。他眉间的川字纹渐深,沟壑更是已现雏形。

    她深邃宁静的眼中,闪烁着担忧,他的年纪已经不算年轻了,平日繁忙、压力重,再熬得太厉害,就很容易生病的。

    庆和帝似乎感觉到什么,伸手轻轻地拍了拍她的手背,像是无声的安抚。

    ———————————————————

    殿内一派安静,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大殿中央的卧榻上。

    只见,那张已经铺陈好的卧榻上仰卧着两个小婴孩。他们的身上分别穿着缩小版的朝服,可能因为衣服格外厚重,束缚着他们的小胳膊小腿。一向活泼的明熙的小公主,也不能手舞足蹈的,变得文静起来了。

    同是玄色的朝服、有些遥远的距离,使得安坐于席间的夫人们,竟无法通过分辨朝服上的绣纹,辨别清楚两个孩子的身份。

    两位皇嗣的乳母,伏跪在卧榻后方两侧。她们主要的职责是照看好卧榻上的孩子,还有在有需要的时候搭一把手。

    卧榻的右侧,站着一位尚仪局的女官。她的神色肃穆,正在朗声唱礼。

    窦氏双臂微屈,平举于胸前,上面托着两件折叠整齐的百家衣,步履缓缓地走到那张卧榻的跟前。身为两位皇嗣的外祖母,她要亲手为他们穿上这两件百家衣,送上来自外祖家的祝福。

    在两位乳母的帮助下,窦氏利落地分别为两位殿下套穿好百家衣。而后,她便在女官的唱诺之下,退回到自己的坐席上,心里仿佛压着大石一样的沉重。

    看见那两件斑驳紫色的百家衣,在场的所有人,包括庆和帝在内,都觉得姜家对两位皇嗣是真的尽心尽力了。

    所谓百家衣,是指收敛百家布头而制成的小孩衣裳。但是这布头与布头之间,都是有差距的。最好的百家衣应该是紫色的,又因“紫”与“子”同音,送“紫”又有送“子”之意。因此,紫色的布头是最难讨要的。

    最纯正的紫色染布都会进贡宫廷,用来制作宫妃或者官宦的朝服。而民间的紫布受到等级上的制约,故而颜色大多深浅不一。

    穿上了百家衣,接下来,就应该是家族里长寿的长辈为晚辈带上长命锁。

    诸位夫人不着痕迹地看了一圈,都没有发现皇室的什么年老的长辈。她们忽然意识到,如今的皇室里,辈分最大、年纪最长的,不正是皇帝本人吗。

    难道……

    果不其然,在众人差异的目光中,庆和帝从主座走了下来。他从怀里摸出两把样式拙朴的羊脂玉长命锁,翻看了一下,便分别挂在两个孩子的胸前。

    长命锁的正面,是以大篆雕琢着“长命百岁”四个字。锁的背面的右下方,则以大篆分别雕琢着两个小孩的名。

    明熙小公主的大眼睛滴溜溜地转着,看见突然出现的熟悉大脸,眼睛微弯,嘴里发出一声清脆、响亮的“啊”。

    然而,小太原王就显得冷谈多了。他仅仅是有冷淡的目光,扫视了这张熟悉的面孔。他仿佛又沉浸在被母妃拒绝的忧伤里,黑漆漆的眼珠子木木的,透出了几分呆滞。

    庆和帝看见儿子的表情,眉间的“川”字深了一些,便想要伸手抱起孩子。但是碍于这个百日宴的仪式没有结束,他也无意让这双儿女更引人注目了。反正儿子看起来还没有哭,他就打消了这个主意。

    仪式的最后,便是在殿内的所有人,都要为两位贺百日的殿下,送上精心准备的礼物,还有她们亲手编织的长命缕。

    秦淑妃率先走到卧榻跟前,小心翼翼把长命缕系在两个孩子的手腕上。她还特意地看了看百家衣底下的朝服,绣蟠龙的是王爷,绣蛟纹的则是公主。对号入座后,她才仔细地端详起两个孩子来。

    可能因为没有见到陌生人,小肉球似的明熙小公主,无论看见谁都一副特别好奇的样子。她睁着圆滚滚的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上方出现的大脸,嘴里时不时发出一声疑惑的“啊”。

    跟姐姐对比,失去了一身奶膘的太原王,身量只剩下姐姐的二分之一,简直用瘦弱来形容了。他看起来十分斯文沉静,因为有些无精打采,便添了几分呆气。他那张消瘦的小脸蛋,清晰、立体的五官已现雏形了。

    秦淑妃看着太原王那精致的眉眼、弧度优美的下颌,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太原王的五官,竟然像足了阿姜,日后定是能媲美卫玠的美男子!”

    落后她两步的王德妃听闻,也饶有兴致地快步上前。她的目光一触及太原王,心里顿时就轻松了。看来姜贤妃这一胎生得艰难,还有太原王前段时间重病的消息,应该就不是在故布疑云、韬光养晦了。

    她的心里一松,这样一个年纪幼小的、病弱的孩子,能有什么竞争力呢?

    她含笑的眼中慢慢地浮起一丝善意,既然太原王不能染指皇位,便可以考虑拉拢过来,成不了盟友,也不至于成为敌人啊。

    “阿秦的眼睛真真是犀利啊,阿姜好福气,子肖母,嗯……”王德妃试图在那张肥嘟嘟的小脸上辨认出五官的轮廓,一向算无遗策的她,此时也有些卡壳了。她看来看去,只能从明熙的脸上看出可爱,丝毫没有姜贤妃的妍丽,那就应该长得像皇帝吧,“嗯……女肖父。”

    什么?

    诸位夫人听见了,面上的表情都一瞬间的微僵,开始疯狂地在心里吐槽。这个子肖母,太原王以后像姜贤妃那般,长得清隽俊逸。于男子而言,这锦上添花。至于那个女肖父,一个女儿家家的,长得皇帝那样平淡无奇,可不算是什么好事啊。

    她们很快又端起笑容,口中不停地附和,“是呢,贤妃娘娘好福气啊……”

    吴氏看着眼前这个盛大的场景,眼中的笑意浅浅收敛,心脏似乎被什么东西慢慢缠紧。洗三、满月、百岁,这些场面,阿鹰都没有经历过呢。不禁想起孩子,想起当初的苦楚,她的心思就这样迈出殿门,然后越走越远了。

    庆和帝听见女儿像自己,眼睛一下就被笑意给点亮了。他似乎想到些什么,眉心又微微收拢了,女儿像他就等于不太好看啊。没关系,他这个父皇便给一份特别的嫁妆,谁也不可能怠慢朕的小女儿。

    秦淑妃拍拍身后的明嘉,“快点抱抱明熙和太原王,沾沾喜气,好让你能三年抱两……”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不禁掩面轻笑。

    “母妃,别说了!”明嘉公主有责急躁地打断母妃的话,匆匆打把手里的黄金镶红宝长命锁往卧榻上一堆,便羞红着脸跑回坐席上去了。

    看见一幕,庆和帝眼中的笑意更盛。虽然百日宴仪式还没有完结,但是他一想到那堆积如山的折子,脑仁就生疼。他想,他还是提前离开好了,不过……洪涛那个蠢货怎么还没有来!

    面对与明嘉公主同样的情景,万氏倒是落落大方地分别抱了一下明熙小公主和小太原王。

    说一下,真的就是一下。时间短暂到小太原王还没来得及扁嘴,便重新回到卧榻上了。

    万氏放下孩子后,微微低头。她的眼睛里似乎封印着涌动的情绪,方才,她触及那两个绵软的身子时,就不禁想起,那个已经化为一滩污血的孩子。这副破败的身子,她这个不称职的母亲,想来是等不到他重新回来的了。

    这时,站在吴氏身后的宫女,轻轻地碰了一下主子,“王妃,该您了。”

    吴氏仿若从大梦中醒来,表情有些复杂,似是悲,似是怨。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里纷杂的情绪,调整好表情,便举步走到大殿中央。

    庆和帝视线不经意一扫,恰好把这个大儿媳的表情变化收归眼底。他能当上这个皇帝,心思自然也是够深沉的。吴氏那般七情上面,他岂会不知道对方在想些什么。眼底的笑意散去,他的神情一下子就恢复到了平时的淡漠。

    ————————————————————

    被庆和帝惦记的“蠢货”洪涛,一脸欲哭无泪地苦苦哀求着某人,“王爷啊,您不要为难奴才啊,”指指身后那群小太监抬着的箱笼,“您瞧,奴才身上还有陛下吩咐的要事呢……”

    洪涛哭丧着脸,心里大叹今日太倒霉了,是不是应该去庙里上柱香,去去晦气。他按照主子的吩咐挑选好赏赐,刚刚离开私库,就迎面遇上了身穿青苔绿的河间王。

    于是,洪涛就被河间王劫持回到勤政殿的殿门处。

    河间王探头看看洪涛身后的东西,恍然大悟,“这是给贤妃送去的赏赐吧,没关系,本王听闻贤妃为人大度,不会计较你迟到的。”

    然后,他一脸不在乎,挥挥衣袖继续说:“洪公公啊,本王也不为难你,这不……本王怕你给皇兄通风报信啊。你等一等,等皇兄回来就好了。”

    闻言,洪涛的心里更苦了。这是主子给娘娘和两位殿下准备的惊喜,贤妃娘娘根本就不知道,又从何计较呢。他敢肯定,主子已经在心中暗暗责备他办事不力了。王爷啊,奴才真的被您害惨了。

    洪涛不能命人把河间王拖出去,就只能低声下气地求放过,“王爷,奴才一定不提王爷的事,您就放过奴才吧……”

    河间王挑眉,“真的?”

    洪涛立刻把头点得跟小鸡啄米似的。

    河间王一甩头,斩钉截铁地说,“不可能!”

    他今天趁着皇兄的龙凤胎百日,心情定是上佳。他要讨得皇兄一道旨意、一句准话,就算给他支一下招也行。然后,他就可以把握时机、放开手脚,弄一个王妃回家去。

    河间王伸手抚上前胸的衣襟,心头一阵抽搐。那里面放着河间王府珍藏多年的两块墨玉籽料,是从开国那时流传下来的。他连贿赂皇兄的重礼都备好了,这一次不成功、便成仁!
………………………………

第81章

    长泰宫的宴饮才将将开始,庆和帝便提前离席了。他的脑袋歪斜地靠在一旁,手肘杵在御辇的窗桁上,轻轻地揉捏着眉心。他看起来像是在闭目养神,实际上脑子正在推敲着关于购粮的细节。

    朝廷大肆购粮,那些鼻子灵敏的商贾定能从中察觉到什么,也可能会跟着朝廷囤粮。市面粮食稀少了,价钱自然就会上涨的,于百姓民生不利。如此看来,他还要召集户部的大臣们,再次磋商其中的细节。

    在河间王的胡搅蛮缠下,洪涛就像那热锅上的蚂蚁,焦虑地在原地转圈子。他一看见缓缓停在跟前的御辇,二话不说,立刻如丧考妣地匍匐在地上,等待着主子的定夺。

    庆和帝一下御辇就看着这一幕,原本不怎么好的脸色,顿时就阴沉下来。还没等张嘴训斥洪涛,他的眼角就瞥了一只青苔绿色的肥青蛙,没等反应过来,大腿便被这肥青蛙死死搂住了。

    他条件反射就是要踢脚踹开,腿才刚刚抬起,那熟悉的哀嚎声便响起了。

    “皇兄啊,都是臣弟不好,别责怪洪公公……”河间王一边嚎,一边扭过头,冲一旁的洪公公挤挤眼睛,“皇兄不肯召见臣弟,臣弟便只好出此下策了。”

    庆和帝放下腿,十分无奈,“朕最近事忙……”

    “臣弟也知道皇兄忙,可是日子一天天过,臣弟越来越老了,这嫡子就越来越难生了,”河间王一手仍旧搂着大腿丝毫不敢放松,另一只手抬起衣袖拭了拭眼泪,“皇兄美人幼子在怀,怎能理解臣弟的哀伤……”

    “好了!”庆和帝没好气地打断那些混账话,无奈地低头看着自己的腿部挂件,“还不起来,进去再说。你不嫌丢人,朕嫌你丢人!”

    真的?

    河间王的眼中迸出惊喜,立马松开大腿,抹抹那不存在的眼泪,就从地上蹦了起来。他一手向后挥挥,“洪公公快去送赏赐吧,本王就不耽误你的差事了,”一手搀扶着庆和帝,“来来来,皇兄小心门槛,臣弟这就扶着您进去……”

    ――――――――――――――――――――

    紧赶慢赶地,洪涛终于带着那些赏赐来到长泰宫,霎时间,正殿的地面便铺满了金银珠宝、奇珍异玩。暂且不提那些特意打造的孩童玩具,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一小箱子通体圆润无暇的东珠。

    一些没有什么经历的新婚夫人,都忍不住频频看向诱人的光华。这样像拇指指头般大小的东珠,即便在公侯家都是不可多得的宝物。如今,这样品相的东珠,竟然有整整一箱。

    洪涛看任务已经完成了,便毕恭毕敬地向姜素敏行礼告辞,恭敬地连腰身都压下去了几分。他心想,希望娘娘看他侍候得当的份上,定要在主子面前美言几句。不然,他真的是被河间王害惨了。

    吴氏的目光在东珠上停了停,好不容易按耐下去的思潮又再次迭起。

    她心想,姜母妃是救命恩人,替她高兴是应该的,可是她的心却一点儿都高兴不起来。相反,她很不忿,一个病弱的、呆滞的幼子,又怎么能比得上尊贵的皇长子、皇长孙呢?

    那个时候,她的阿鹰也是体弱的。不要说什么东珠赏赐,永明宫甚至穷得连一根参须都寻摸不出来,给她们母子补身。她日日为阿鹰和自己的身体揪心,而外头的宫人们却是一片喜气洋洋,在分发着喜钱,庆贺着他人的新生。

    至于,洗三、满月、百日、长辈赐福,那都是没有影儿的事。至今,父皇都还没有正眼看过阿鹰,连一个正式的名都没有,只有一个父母取的乳名浑叫着,更别说什么封王了。就连她的母亲好不容易给求到的百家衣,也没有办法送进宫来,给小外孙亲手穿上。

    姜母妃是恩人,她不能怨、不能妒。她便只能暗地里怨父皇太过偏心,只能悄悄地嫉妒那个生生把丈夫和孩子变成对照组的孩子。

    吴氏想到为人端正的丈夫,聪明伶俐的孩子,一直集结着的负面情绪退散了些。她脸上的温婉笑容,多了几分真心,语气里带着不着痕迹的讨好,“姜母妃好福气,儿女双全,弟弟妹妹以后也定是良材美玉呢。”

    见过两个孩子后,太原王那个单薄的小身板,还有那呆滞的目光,使得有些夫人已经对外界的传言深信不疑。对于贤妃母子三人,她们的心里多了丝轻蔑,这福气不福气的,看的都是以后。

    如今皇帝的赏赐,还有洪公公小心讨好的嘴脸,仿佛隔空给了她们一巴掌。她们的眼神滞了滞,复又眉开眼笑地附和着吴氏,对两个孩子赞口不绝。

    世界上应该没有哪个母亲,是不喜欢别人称赞自己的孩子。无论这满大殿的赞叹究竟从何而来,姜素敏都当她们出自真心,面带笑容地一一接下了。

    今天过后,那些坊间传言再也没有人提起。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夫人们经常夸赞太原王,虽然有点瘦弱,但看起来沉稳大气。这话一说出口,该明白的人都听明白了。瘦弱意味着前段时间的重病,就不是什么故弄玄虚。一个小婴孩处于就知道吃喝睡的年纪,哭闹才是正常的,哪里来的稳重大气呢?

    当然,关于传言的这些都是后话了,便不再一一提及。

    ――――――――――――――――――――

    庆和帝发出一声轻嘲,“呵,”睨了那身青苔绿一眼,“你的胆子真大,永宁侯的大姑娘,你还真的敢想啊。”

    早就预料到皇帝堂兄的反应,河间王面上不见丝毫的尴尬。他梗着脖子,理直气壮地分辨道,“她一个侯门嫡女,嫁我一个王爷,不是门当户对得很吗!”

    是啊,乍一听起来,两人确实门当户对得很。但是,实情却是要倒退个十几、二十年,男未婚、女未嫁得时候。可惜,倒退二十年后,就是一个“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悲剧了。

    庆和帝没有理会他的诡辩,“你再这样异想天开,就给朕回去,朕这里还忙着呢。”说完,他便一甩袖子,打算回到御案后头继续忙碌了。

    河间王一看就着急了,皇帝堂兄这是要跟他谈崩的节奏啊。他连忙扑身向前,一把拽住那只甩起来的袖子,“皇兄,别别别。臣弟换一个,换一个,这样总行了吧。”

    庆和帝闻言,便停住了脚步回转身形,给了河间王一个说下去的眼神。他心想,朕就姑且一听,要是人选合适就干脆打发了他,省得镇日被纠缠。

    河间王搓了搓手,看起来神情特别猥琐,“臣弟听闻,贤妃家中还有一个尚未婚配的三姑娘……臣弟想……嘿嘿……”说完,他就一脸期待地看着庆和帝。

    他想啊,皇帝堂兄已经拒绝他一次了,这一次就不好拒绝了吧。国公府的庶出,当他一个王爷的继妃,已经算是高攀了。

    庆和帝听到这里,算是明白了,这厮是已经做了两手打算,这两个姑娘能得其一就好了。

    本来,姜家三姑娘也算是合适的人选,就这样打发了他,也未尝不可。可是,谁让他那天跟贤妃说了这个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