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振兴攻略-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里可是尚书左右丞,知枢密院事和同知枢密院事才能来的地方。李纲还好说,现在是四壁守御使,金兵围城自然需要汇报防务。自己一个汴京转运副使,怎么看都不该来这文德殿。

    他手里还有一封奏疏,就在宽大的袖子里藏着,欧阳澈和陈东的请诛大宋六贼。

    乃是那个布衣欧阳澈所书,由陈东等三千太学学子与近九千志士联名上书,这一封奏疏实在是有些沉重,他都不知道如何是好。

    名字实在太多了,稍不留神,就是血雨腥风。

    “陛下万岁。”赵桓刚坐到座位之上,三名老臣已然拜了下来。让赵桓不觉得那么尴尬的是,这大宋朝不兴跪礼,省去了很多麻烦。

    “汴京城内,防务皆安排妥当,各城门遥相呼应,只要一处有难,相邻城门必可增援。汴京城立于广川之上,高不近旱,而且水源充沛,城墙防御工事,去岁刚刚翻建,一切运转良好,守城器械具,昨夜作坊我自去查验过了,守城用的器具准备充足。武库一切一应俱全。”

    “汴京城人多粟多,官仓粮草可供三年之需。昨夜又有五千义士壮汉加入军务,各带器物,兵源充沛。连甜水巷这种勾栏瓦舍之地,昨日送上不少钱财,以供军需。约有二十万贯。”李纲率先汇报防务。

    “如果不出现太大太大的纰漏,汴京在金兵锋芒之下,最少可守城三年。天下勤王之兵最迟半年之内可到。官家,汴京守城之战,已然立于不败之地。”李纲其实也不喜欢待在城里,这种被动防御实在不符合他的性格,但现在他是守御使,做好防御工作是他的本职。

    为将者未虑胜,先虑败故可百战不殆矣。

    他已经考虑了所有的可能,金兵不可能在两年之内攻破汴京。

    将不为,兵则闲矣!将为者,兵则为之!

    李纲日夜奔波,城头上巡查完守城士兵,在到作坊的地方,查看武备情况,所有的事都做到了心中有数。

    而城墙上的士兵们,也受到了鼓舞,知道自己的领导十分重视城防,巡查更加小心仔细。

    “官家,李少卿所言乃守城五全,汴京坐拥天时地利人和,破城之事,绝无可能。”种师道俯首说道。

    赵桓没说话,琢磨了半天,才明白这俩人说了这么一大堆,就是告诉他,这仗不会败,让他不要畏战而已。

    至于守城五全,赵桓倒是在武经总要里看到过,不过他一目十行,知道有这回事,具体上,还是需要这些武将去忙活。

    赵佶下了一份罪己诏的诏书,连夜决定长子赵桓即位,赵家长子赵桓登基前哭晕过去,被抬上皇位,第一次早朝就掀了桌子,在这群大臣心中,这新皇怕也是个懦夫,还喜怒无常。

    担心他畏战也实属正常,可惜这群大臣们不清楚的是,赵桓的灵魂早就吓的魂飞魄散,现在这个壳子里装的是另外一个灵魂。

    长在红旗下的新世纪五好青年,他的脑子里,真的没有投降这个词。

    因为投降的结果,只会带来更沉重的灾祸。绥靖当个鸵鸟,只会被人打的头破血流。

    “七万种家军已然收营。可虽然入城,协防城防。”种师道汇报了一下西军的情况。

    边军进城,在哪个朝代都是大事,他也没想到赵桓有这个魄力,放七万种家军进城。

    “陆宰,城外西军和秦凤军的粮草可曾转运完成?”赵桓看着陆宰问道。秦凤军和西军在原来的历史线里,就是因为粮草而亡,他把陆宰叫过来,完全不是为了看他那个尚在襁褓里的陆游。

    而是为了大宋西军的人吃马嚼。

    “全部准备妥当。”陆宰回答了一句,昨日已经将全部的转运详情呈到了御前。

    赵桓倒是很想渐渐陆游,但是不知道该怎么说,难道直接说:我想看看你儿子长啥样?这是要被误会成为隔壁老王的!

    他赵家还有这个爱人妻的传统,赵桓可不敢开这个口。自赵匡胤以来,赵宋官家人人爱人妻这个传统,实在不为人齿。

    他找来陆宰自然不是单纯为了看人家儿子,他对着陆宰说道:“有一件事切记保密,耳提面命,陆宰你可知道份量,切不可对外胡说!”

    “今日,金兵要渡江,十六万之众,虽然黄河业已冰封,但是十六万人过黄河也需要数个时辰,到时,天色已晚,金兵必然在城外驻扎,明日攻城。”

    “今夜,西军将要去金帐袭营!找可靠之人,将猛火油转运到西军大营,切不可走漏一点风声,李纲会配合你的行动。”

    古人夜盲,赵桓这个现代人,自然知道这玩意儿可以用食用动物肝脏解决。

    赵桓与种师道定下了今夜袭营的策略,战略目标最低预期是驱赶汉贼军,最高预期为全歼金军。

    当然赵桓也不是一叶障目,觉得自己来自九百年后,就小瞧宋朝,他对军事两眼一抹黑,他初来乍到自然不知道具体情况。是与种师道详细商量后得到的结论。

    金人渔猎,小到鱼虾鳖蟹贝、大到捕鲸战海兽,金人都是一把好手,只不过缺少坚船巨舰,才让他们看起来像是一个游牧民族,食用大量鱼类的金人,并没有夜盲症这种让人可以抓住的弱点。

    金人夜战猛如虎!全天候作战,乃是金人的特点,也是让辽国无法力敌最终败北的原因之一。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种师道作为老将自然知晓。

    种师道在赵桓提出夜袭的第一时间就被种师道否决,因为金人没有夜盲症,将领都知道。

    而且早在唐朝的医学巨作《千金要方》内,就记载如何解决夜盲症的方法和处方。

    西军和秦凤军乃百战之师,大宋最后的精锐,自然没有夜不能视这样的缺点。

    不过,种师道还是决定夜袭,无他,完全是因为十三万汉贼军有夜盲症。

    这十三万汉贼军多数都是些河北、京师禁军,因为贪墨的问题,长期被克扣粮饷,导致军士长期不良,这十三万汉贼军,多数都有夜盲症。

    普通人家还能一日三餐,这群军士一日两餐,一年还看不到一次肉食,这样的禁军,乃是一群乌合之众。

    但是就是这群乌合之众,就是现在让种师道和赵桓最头疼的事。

    驱赶大宋百姓和大宋降军攻城,可是金人的不二法宝,他们利用降军攻城,如若裹足不前,等待的就是金兵的大刀,城墙卫兵对此也异常头疼,对同族下手,总是会手抖。

    夜袭敌营,大火猛烧,驱赶汉贼军第一阶段的小目标。
………………………………

第二十一章 金华火腿的改良者

    宗望部在收拢后军之后,开始渡河。

    后军当然不是只有四处劫掠的汉贼军,还有大批的辎重,这些全都是攻城必备的用品,还有粮草。

    是的,在完颜宗望的心里,那些不是金汉军,而是汉贼军。

    对于叛国者,不限种族,都是报以敌视的态度,就连郭药师,这个故辽叛将。

    即使郭药师从投金开始,尽心尽力的帮助金兵攻城略地,即使如此在他心里,这个郭药师也是一个标准的三姓家奴。

    现在有用,待其如座上宾,到了没用的时候,自然封个闲散的官儿,不再起用就是。

    完颜宗望站在黄河之上,驻足不前,这条河乃是蛮夷界限,千年来,无人可以度过这条天然的防线。

    匈奴,东胡、回鹘、契丹、党项、柔然、辽国都未曾从踏过黄河一线的防御,对于中原而言的狄夷之族,黄河是他们心中绕不过去的坎儿,渡河进逼中原。

    狄夷心中绕不开的一条神圣界限,黄河线,这一条横跨在辽阔平原上的大河,是中原王朝的最后一道防线,踏过这条天崭就是中原王朝的首都,汴京。

    “渡河!”宗望用尽自己所有的力气,嘶吼着,数万兵马踏上了黄河的堤坝,走向了冰封的黄河。

    渡河,这个梦,今天在金人手中实现了!

    从有狄夷之称,直至今日!所谓北狄终于渡河,从今日起,杀穿中原王朝!

    在中原文化中的狄夷中,只有金人,堂而皇之的从相州,黄河中下游,撕开了中原的防线,彻底进入中原!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不管结果如何,他做到了前无古人之事!即使兵败,也丝毫不悔!

    秦撵着东胡匈奴打,汉直接把匈奴打进了漠北,即使是汉末纷争的三国,中原人也时不时的长驱千里,来一出封狼居胥,彰显自己的文治武功!

    我狄夷就是你们汉人立功扬名之地吗?一说文治武功,就说出关长驱多少里?

    完颜宗望相当自豪,今天自己也长驱数千里,来到了汉人的都城,汴京城下!

    今日越过黄河,破汴京!定鼎中原!他的野心也随着跨过这条结冰的河流,肆意的生长着!

    完颜宗望的加快步,战马裹足前行踩在冰面上缓缓前行,虽然缓慢,但还是一步步的度过了黄河之地。

    宗泽领河北制置使职责,统管河北军务,两天之内近两万义士投奔他而来。

    他领三万兵马,悄然来到了黄河北岸,完颜宗望渡江之地。一边狼藉的废弃营寨之中!

    按照庙算,他们的战略目标就是拦截对方兵败之后的溃兵。

    他收到了种师道的命令,堵截金兵后路!

    还未战,先言胜?会不会过分了些?宗泽摇头,把这种心思收了起来,开始忙碌军营之事。

    快速修缮营寨,三万军士整装修整。

    他本身位卑权轻,是在御史大夫陈过廷的安排下,以宗正少卿身份位列朝堂。

    在此之前他从未统领过军务,做的活儿,就是修修皇帝的家谱,分一下嫡系和庶出,掌宗亲名籍部,每年做一份同姓诸侯王世谱。

    在赵桓授予他河北制置使的时候,他满心的不愿意,虽然从正四品升到了从三品的正议大夫,但差遣也从文官转到了武官之上。

    大宋重文轻武,武官地位低下。但是赵桓在任命之时,他没有拒绝,也无法拒绝。

    国难之时,容不得他多想。为此他回到家中,还被母亲责骂一番。

    “宗大夫,种少保特使!”一位帐前大兵,进账禀报的声音,打断了宗泽的遐想,他虽然没有实际触碰过军事,但这两日,军事有条不紊,也算不错。

    难道我天生就是武官的料?不,不,不,我要做文官!宗泽十分想要拒绝承认自己有做将领的资质,这在大宋朝堂是一种极其被动的天赋。

    嗯,他不想做武官。

    反正制置使是差遣,不算纯粹的武官,打完仗,还去做自己的宗正少卿。

    但是整个大营在他的手中,如臂使指,井井有条。在整理军伍的时候,也是如此的畅快!

    仿佛自己天生就是干这个似的?难道自己有军事天分?

    不!就是给皇帝修家谱,也不在军伍之列!这就是宗泽的想法。

    “请!”宗泽不会统兵,种师道派遣的几个副官帮了大忙。

    再有天分,没有人教也是白扯,几个副官把他的指挥意图贯彻的十分彻底。

    而且他提出的几点建议,遭到了副官们的一致好评。

    开始他还以为自己是文官属性加成,导致对方高看。后来才发现不是如此,几点建议下去,整个军营,连招募的义军都有了几分正规军的模样。

    “种少保吩咐宗大夫,不可轻举妄动,禁军武备孱弱,义军更是毫无训练,驻扎此地之后,等待溃散的汉贼军逃到此处时,将他们俘虏即可。还有…”特使拿着一份奏章递给了宗泽。

    “陛下口谕:李纲、种少保、宗泽研究一下,然后写个新的章程出来。选个沉着稳重之将,再选个年轻有为之少才,一起递过来。”

    “哦?”这个新帝在这个紧急关头搞些什么?宗泽打开《陈安边十策》的札子,种少保和李纲已经研究过了,林林总总写了好几大张纸上,写满了字。

    特别是种师道的文字里透着焦急,一种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的感觉,跃然纸上。

    极力劝谏新帝构建燕云十六州的等地防务,陈述利害,连燕京以及山海关的防务图都画好了,看来,种师道考虑幽云十六州的防务,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他自己没什么太多的见地,他在种师道和李纲的基础上,做了一点关于后勤的补充,包括在幽州建立军器监还有燕京府、山海关互为犄角等方面的建议。

    他犹豫再三,写下了自己关于幽州马政上的意见。大宋马政烂到了骨子里,燕云十六州,为新地,自然可以从新开始。

    而且上书了一点自己的小想法,也不知道对还是不对。

    【宋军少马,与敌野战时,多有不便之处,经常被敌军骑兵冲散,野战不利。仿战国时战车,画战车图一张,名曰“决胜。”取决胜巧意。献丑之作,贻笑大方。】

    【金华之地多有腌制火腿的风俗,经过臣的改良,保存时日更长,正好可以当做军粮,补充军士肉食方便快捷,配方一张,请官家定夺是否采买。】

    “五郎,带着这份奏章,以及这三份批注,送到汴京城内。”宗泽写完之后,叫进来一个文质彬彬的书生,将信件交给了这名年轻人。

    “五郎,你家里可曾安顿好?这是你第三次入军伍了吧。”面前的年轻人像书生更多于武夫,相貌堂堂,饱读诗书,一手行书写的人眼花缭乱,但是此人却更喜欢军伍之事。

    这也是他第三次从军。

    少年郎说道:“我这次和舍弟一次从军,自然是征得了家母的同意,家里一切安顿好了。国朝风云飘摇。不是谈论儿女私情之时。”

    “有此见识,倒是不错。不过一个小小的秉义郎,还是屈才了。智勇才艺,古良将也不为过。此次官家征良将据守燕京府,谋求营州山海关,我举荐了你。”宗泽挥挥手,让五郎前去送信。

    三天大雪的天气,在阳光下,刺的人眼疼,完颜宗望前军躲过黄河之时,已然晌午时分,金兵驻扎在黄河以南,等待着后军安全渡河。

    让完颜宗望十分意外的是,他们渡河的时候,大宋军士,居然没有趁他们渡河袭扰,大宋西军的军营,也是十分安静,只有些巡逻的卫兵。

    即使只有一些巡逻的卫兵,完颜宗望依旧看得出,这只军队和他之前碰到的所有军队都不相同,其精悍完全不是过去碰到的禁军可比。

    “传令下去,今晚敌人可能袭营。做好万全的准备。”完颜宗望下令,这安静的西军看起来如此诡异,敌军夜袭的几率很大,不过现在他们刚刚驻扎,如无必要,不接战的好。如果敌人夜袭,金人可是夜战的行家,怎么会输给宋人?

    ……

    黎明时分,夜鸦鸣叫的声音格外让人讨厌!完颜宗望果然听到了喊打喊杀的声音,看来是夜袭!

    他披甲而眠,听到动静猛的起身,冲出大帐,站在瞭望台上,观察敌人情势,在喊打喊杀声音刚起的时候,整个金兵如同复苏了一样,从各个帐篷里跑出了穿着整齐的金兵。

    金兵手中提着朴刀,背上背着弓箭,很快的找到了马匹,准备应对袭营的敌军。

    夜战,金兵非常擅长,他们那双眼睛,可比宋人在夜里看的更加清楚!

    在他们的对手里,还没有碰到夜里敌手!

    正当他们准备应敌的时候,却发现夜袭的目标居然不是金兵主帐的方向,而是向着汉贼军而去!

    那里是降金的宋人所在,这些夜袭的军队,嘴里喊得也不是喊打喊杀,而是高声疾呼着:“陛下大赦!逃而不杀!”

    种师道之所以同意赵恒的建议,同意夜袭的原因,目的就是驱散降金的汉人!

    他们将是攻城的急先锋,同样也会大量消耗西军的精锐之军士,趁着刚刚驻扎,人心未定的时候,将他们驱散,就是最好的办法!

    完颜宗望有些忧心忡忡,汉贼军军纪涣散,也不知道战况如何。他倒是叮嘱了郭药师警惕,也不知道郭药师放在了心上没有。
………………………………

第二十二章 横在金国咽喉的一根刺

    完颜宗望挥手招来副将,询问自己的加强防备,防止夜袭的命令是否传达,得到副将的肯定回答之后,他心里舒了口气,这些杂牌军严重拖累了他们的行军进度。

    但是也是接下来,攻城的关键。

    如果没有汉贼军先行冲锋,自己这三万精兵,耗在攻城之上,实属不智的行为,攻城战消耗精锐,那城战用什么打?用脚打吗?

    西北方向燃起了大火,那是那些降军的位置,这两天本来月初,天上的月牙早就消失不见,黎明时分,又是一整天最黑的时候,远处的大火燃烧,照的灯火通明。大火偶尔还会生疼起来

    将各部金兵组织好以后,才发现,金兵各部居然没有一处遇袭,敌人的主攻方向,是降军方向!战略目标极为明确!

    等到完颜宗望赶到西北方向的时候,看到的是撤退中的大宋军士,还有不断狂奔,跑到河面上的降军。

    完颜宗望气恼的把自己的马鞭甩到了地上,自己加强防备防止夜袭的命令,完全没有得到贯彻!这个郭药师真的该死!

    “报!大帅!东北营地,发生袭营。已被拦下,击杀二百死士,目标粮草。”

    “报!大帅!中心校营,发生袭营,已被拦下,击杀三百死士,目标康王。”

    “报!大帅!辎重大营,发生袭营,已被拦下,击杀五百死士,目标攻城辎重,烧毁四台投石机。”

    “报!大帅!中军大帐,发生袭营,众参将被杀,击杀五百死士,目标…大帅!”

    “报!大帅!各营清查人数,十名千户郡候被暗杀,发现毒物千机散,应是宋人所为。”

    “报!大帅!吴王完颜阇母遇刺、陈王完颜希尹遇刺、郭药师遇刺、刘彦宗遇刺……”

    最后一名金兵跪在地上泣不成声,但还是哆哆嗦嗦的开口继续说道:“除陈王完颜希尹皮肉之伤外,吴王完颜阇母、降将郭药师、汉军都统刘彦宗皆已身亡多时。在午夜时分遇害。”

    完颜宗望犹如晴天霹雳一般楞在了原地,看着不断逃窜向江北的汉贼军,他终于知道为何这群汉贼军如同丧家之犬一样被赶着跑了。也知道了自己的命令为何没有得到贯彻,是因为郭药师死了。

    那个梦魇一般的组织,在他的军营了兴风作浪!这让他非常抓狂而又无可奈何!

    汉军都统乃是汉人刘彦宗,此人乃是金国知枢密院事,统领枢密院,掌管军事,乃是金国官制建立者之一,与种师道齐名的帅才!

    郭药师也是汉贼军的都统,现在两人皆遇害身亡!群羊无首,乱成一团!

    最让他郁结的是吴王完颜阇母的遇刺,这是他的弟弟,征战沙场多年,未尝一败,就这样去了?!

    他不敢置信的看着报信的金兵,用沙哑的嗓子说道:“去,带我去看看。”

    “还有,汉军副都统也都遇刺了吗?!没有的话赶紧组织汉贼军!天亮之前,如若还是如此杂乱,取其狗头,悬挂城墙!”完颜宗望快马加鞭的赶到了完颜阇母的大帐之内,心情复杂的走进了大帐之内。

    大帐之内,完颜阇母如同睡着了一般安详,但是却看不到胸膛的起伏,午夜时分遇害,居然无一人发现。完颜阇母的身体已经变得冰凉。苍白的脸色显得极为诡异。

    “死因。”完颜宗望愣愣的问道。

    一个身着长衫的人摸了一把脑门上的汗珠说道:“查毒发现吴王死于五石散,但是我在完颜阇母的脖颈处,发现了米粒大的血洞,才断定为刺杀。长约半扎,米粒大小的尖锐铁器,刺入了脖颈之处,致其死亡。”

    “汉军都统刘彦宗与副都统郭药师也是死于此种手法之下。三名死者死前都有大量服用五石散。导致其精神恍惚,未曾呼喊。”

    “三人皆死于此法?一人所为?”完颜宗望皱着眉头问道,这次的刺杀并非临时起意,而是蓄谋已久!

    该死的察子!这个笼罩在辽国和金国宗亲头上的梦魇一样的组织,他们又无可奈何!

    “并非如此,三人前后死不超过一刻钟,并非一人所为。亲兵所言,最后进入吴王大帐的乃是一名女子。而都统和副都统的大帐内,最后进入的也是女子。应该是大宋的察子所做。宋国皇城司的察子遍布大辽和我金国,为祸已久。哎。”身着长衫的人摸着脑门的汗继续说道:“三名女子已趁乱逃跑了。”

    身着长衫之人,名为宇文虚中,本位宋人,他作为使者出使金国,被扣长达七年之久。完颜阿骨打在世时,甚喜其才,官至金国礼部尚书,翰林院学士承旨,做的工作大约相当于宰相一职,一力策划了连宋灭辽战略!被人称为国师,封河内郡开国公。

    当然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宋皇城司监事,统管宋皇城司察子在金的一切事宜,是金国皇城司的最高话事人。

    他就是自己口中的危害辽金两国已久的皇城司察子的头头。贼喊捉贼,雕虫小技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