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振兴攻略-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这个诉求是早就商量好的,总结起来就是:为政者以庇我。

    “但是有一点,你们不用想,盐、铁、矾为专卖。你们的手不要想伸到专卖之中。”赵构先定了规矩,专卖之事是不可以让步的。

    只是几位富商笑了笑,他们没说话,这些在大宋的确是专营的项目,可惜到最后还是要用他们去专卖。

    一贯如此,扑买之政,决定了他们必然会在其中分一杯羹。

    李迁俯首小道:“九公子言重了,我等不是饕餮之辈,自然不会伸手到不该伸手的地方。”

    而郑旻说道:“我们要说的是第一个恢复科举。”

    “自从蔡京为相以后,大宋的官员都来自恩荫和官考,而官场官官相护,关系错综复杂,天下百姓苦蔡京久矣。”

    “现在既然由康王殿下为天下百姓谋福,我等自然希望重开科举。”

    “有理。”赵构没有同意,但是赞同了郑旻所说的观点。

    这是必然,重开科举,让百姓有个盼头,才是正理。

    蔡京那个搞法,实在是动摇国本的做法。

    “第二个开设邸店,这事也是被蔡京给废掉的,现在没了邸店,我们这些个做买卖的,连个放货的地方都没了。”李迁附和的说道。

    赵构小声的问道:“邸店那是什么?”

    万俟卨笑着说道:“邸店是商贾们开的,兼具货栈、商店、客舍的处所,将货物集中起来,百姓能也能找到卖的地方。比如这茶邸,纱邸,还有丝邸等等,九公子。”

    “好事啊!这个蔡京真是误国误民。”赵构摇头,这么好的地方,为什么要废掉呢?

    李迁见赵构同意了,脸上挂着笑容,左右看了看说道:“这第三个事,叫做折变,又名实物之税。”

    “这用实物做抵押,充当税赋,一直是亘古以来的规矩,后来这蔡京为了方便贪腐,全部换成了钱。着实误国误民啊。”

    赵构这次听明白了,蔡京的恶名他早有耳闻。

    听说蔡京病死在潭州的时候,百姓们连点了三天的鞭炮,以示庆贺。

    “这都是小事。还有别的吗?”赵构看着下面的这群乡绅员外们,就觉得自己的哥哥极为愚蠢。

    连拥立这种事都做了,结果这诉求就这么一些。

    “没有了,九公子,天见尤怜,我们也就这三个想法,还请九公子首肯啊。”李迁等员外乡绅们都跪下了,叩谢圣德。

    “蔡京为了弄钱,无所不用其极,真是苦了你们了。”赵构摇头叹息。

    这才是大宋的良民,那群吃不饱肚子,就知道闹事的是刁民!

    赵构真的是越看越满意。


………………………………

第二百八十二章 三条诉求,危害到底在哪?

    李迁等人跪完就是宴吟的时候,这些乡绅,员外们可不是胸无点墨的人。

    即使有胸无点墨,也有无数才子佳人,肯卖诗词给他们。

    宴吟,就是宴会加吟诗作对。

    李迁笑着说道:“濯濯新姿带月深,便移轻舸就浓阴。蕃釐花徙琼无种,蜀国琴挑曲有心。”

    “好诗!”汪博彦等大臣也参与到了这次的宴吟。

    李迁一张口,汪博彦就先大声说了个好。

    “公子,好诗啊,新月,轻舟,釐花,蜀国琴,好诗啊!好景!可惜没有蜀国琴来写成曲,着实可惜。”汪博彦遗憾的说道。

    李迁笑道:“汪少卿稍安勿躁,这只是上半阙,还有下半阙未吟。下半阙是:展罢缥缃存粉指,拈来丝竹废清音,子皮自挈夷光去,为谢君王铸金。”

    “抬上来。”李迁大声喊道。

    “精金像一座。”

    流光溢彩的鎏金像一个,这铸造的正是现在的九皇子,也不知道这些人从哪里得到了九皇子的样貌,铸造了这么一个鎏金像。

    当然里面是铜铅铁,外面是鎏金。

    不可能是全金的,那得多少钱?

    “好说!好说!重重有赏!锦袍一件!倒是挺有心。”赵构开始怀疑自己的哥哥,是不是哭晕在登基大典上,哭坏了脑子。

    放着福禄不享受,大宋国泰民安,只有些许的金人之祸而已,他们金人也不见得强在哪里嘛。

    真是怪哉。为何非要如此的折腾,又是均田,又是军功爵,也不嫌累。

    “公子,草民请了蜀国琴将此诗编成了曲子。”李迁再次拍手。

    一队瘦马组成的女子,穿堂而过,站到了大殿的中央,丝竹声响起,舞姿曼妙动人。

    “好!好!好!与诸君共饮此杯!”赵构连说三个好字,举起手中酒杯,与大殿上的人共饮。

    李迁脸上挂着笑容,只是眼神中带着担忧,这个赵构并非明主。

    他已经感觉出来了。

    在月上柳梢头之后,喝的烂醉如泥的乡绅、员外们从凤山门外鱼贯而出。

    李迁晃晃荡荡的回到驿站之后,刚关上门,他脸上的醉意朦胧全部消失不见,坐在桌前奋笔疾书,安排一名快马向着淮北而去。

    这封信写给陈子美,淮北陈家。

    “陈冲,你来说说,这三政危害在哪?”陈子美将书信递给了陈冲。

    陈冲看了半天的信,表示不懂。

    他虽然是河内的知县事,但也不是任期内,没有一天的休沐,也是有年假的。

    所以趁着省亲的时间,他赶回了淮北。

    官家英姿勃发,得让陈家知道,如果是站错了队,后果不堪设想。

    也正是因为这次省亲,让他得以让陈家向官家献出了千万贯的财资,让陈家进入了当今官家的视野中。

    而且正因为这次省亲,陈家才彻底拒绝了血书联袂之事,安安心心的替现在的官家办事。

    之前赵构曾经在他们陈家数日逗留不走,就是在亲自说服陈家。可惜陈家“不识抬举”。

    明天就是他陈冲的归期,这临走前,突然由临安的一封信,打断了他收拾行囊,陈子美连夜将他找到了书房。

    “你呀你,不堪大用。近臣谐谑似枚皋,侍宴承恩得锦袍。”陈子美怅然若失的说道。

    陈冲脸色羞愤。

    枚皋和东方朔一样,都是以滑稽得了汉朝武帝的喜欢。

    但是汉武帝总是给他们高官厚禄,却只是像优伶般养他们,而不给他们实权。

    陈冲羞愤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也不懂这三个政策到底危害在哪里,他的父亲在骂他如同枚皋。

    也在骂那群宴吟之人的滑稽。

    “你还久经官场,就这点见识,怎么侍奉陛下,陈家好不容易进了官家的眼中,结果你还不堪大用,真是家门之不幸啊!”陈子美叹道。

    “还请父亲明示。”陈冲倒是知道自己并不聪明,但是他觉得自己肯学。

    陈子美摇头说道:“第一条,恢复科举之制度。”

    “蔡京废科举,就是嫌乡绅、地主家的官员们,屡屡官商勾结。所以才设立县学、州学、府学、太学,依次层层而上。”

    “虽然上学财资花费开销很多,但是不用自己去私塾,总体上让更多的人,能够上学。”

    “这乡绅员外家里出官员,和学校出官员,不都是以文选士吗?”陈冲皱着眉问道。

    “蠢!”陈子美非常生气的骂了一句。

    陈冲没等一会儿,算是想明白了,说道:“儿子明白了!”

    “真明白了?”陈子美一脸不信的问道。

    陈冲点头说道:“真的明白了,我是想到了湘潭李家的发家史,他家里不就是出了个江浙发运使李溥,用官船贩运木材营利。才起家的吗?”

    “殿中侍御史王沿用官船贩卖私盐。才有了江南王家,虢州知州滕宗谅,用兵士一百八十余人、驴车四十余辆贩茶,不交税,才有了虢州滕家。”

    陈子美点了点头,说道:“辛亏没有读书把脑子读傻了,要是读傻了,你就不要回河内了。就在这淮北待着,省的给我丢人现眼。”

    “京城资产百万者至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而汴京内的员外们,不都是靠着家里出了个进士及第,进而得了实权可劲的贪腐,才有的吗?”

    “大商贾有了官员的庇护,得以垄断商行,左右赋税,并且日益冲击着专卖事业。私盐、私铁、私铸、私矾蔚然成风。”

    “汴京的樊楼不就是这么来的?”

    “这就是为政者以庇我。所以蔡京才废了科举。而是变成了官学选士。”

    陈冲连连点头,这个废科举原来有如此深意在其中,陈冲不知道,因为他是之前的进士,根本没注意这个。

    “既然你明白了这个科举,那第二条,邸店呢?”陈子美问道。

    他在考量陈冲官场的敏锐程度,是站在官员的角度去问的,陈冲当然明白应该站在什么立场去看待这个问题。

    可是怎么看,这邸店都是好事中的好事,财物集中,百姓能找到地方购买所需要的财货,加快货物的流通和周转。增多地方税赋,怎么看都是好事中的好事。

    陈冲不得不说道:“儿子愚钝。”

    陈子美摇头,说道:“这怪不得你。怪你老子我!”

    “当初觉得考个进士及第能光宗耀祖,你书读的是真不错,可是家里的事,接触还是太少了点。”

    “邸店按着资产定户,分为十等,你可知道?”陈子美问道。

    陈冲点头,这他还是知道,他还是去过邸店,只不过被蔡京废掉以后,他就没接触过了。

    “十等啊!你知道我们陈家几等?”陈子美问道。

    陈冲对此非常了解,说道:“粮一等、茶二等、丝、织一等、漕二等、盐五等、矾九等。这是我陈家邸店排行,一等商贾之家。”

    他皱着眉,想了半天,才说道:“我好像有点明白了。”


………………………………

第二百八十三章 一匹布变成了一尺

    “邸店分为十等。以我陈家之强,因为不私贩矾,不私贩盐,在矾邸,盐邸,依然是九等和五等。”陈子美点了点头,笑着看着儿子,这才有个样子。

    而这个时候,陈冲不禁想到了以前,扑买盐、矾的买卖的时候,陈子美的无力感。

    “自从真宗皇帝天禧年间,皇帝下诏,放开了盐的专卖。”

    “招募商人,运送粮食、铜钱、布帛到汴京,然后到淮南、江浙取盐私贩以后,我们在扑买大宗盐货的时候,就屡屡受制于人。”陈子美叹道,他想到了不好的经历。

    当时盐政开放,他为了陈家的买卖,四处上下打点,东奔西走,到最后的结果依然只是混了个五等。

    这还是他们陈家!

    在其他领域一等一的商贾,面对邸店的威胁的时候,依然得选择妥协,舔着脸上门给盐邸的一等一的商贾送礼、请客。

    他们家养瘦马的习惯,也是那时候养起来。

    陈子美怅然的说道:“我曾经算过,自从仁宗皇帝,天圣八年起的盐政开放,解开盐池之后,朝廷的收入,每年至少损耗二百三十多万贯到三百万贯。”

    “而这些钱也没有到邸店的下户商贾手里,而是到了一等、二等商贾手里。只有一丁点向下流动。”

    “我们陈家因为不贩私盐,总觉得池盐的法令严峻,民间不敢私自煮盐,这个买卖朝堂迟早有一点会严打,所以就没有在上面多花功夫。结果解盐池之后,我们在盐一道处处受制于人。”

    陈冲想到了开封城的茶邸,想到了那小茶商的苦楚。

    “同邸最大的问题就是相互姻亲,汴京茶行,就有十余户兼并之家,盘根交错。”

    “客商运茶到京,都要先向他们送礼、请客,请求他们定价。”

    “客商卖茶给这十余户,不敢取利,只求定得高价,用加倍的利润卖茶给下户商人。茶行如此,别的行户大致也是如此。”

    “豪商开设邸店,通过邸店操控市场,甚至这些兼并之家,还会想中下等商户赊卖货物,定期加利息收钱。原来这邸店是如此之害。”

    陈冲皱着眉盯着窗外,不一会儿就开始手舞足蹈,状若疯癫。

    他好半天才停了下来,而陈子美似乎是见惯了陈冲如此模样,也没有慌张的,等陈冲停了下来。

    陈子美才问道:“可曾悟到了什么?”

    陈冲点头,刚要开口,而陈子美打断了他的话头说道:“不管你想到了什么,不管你想做什么,都不要跟你父亲说。”

    “你是要混官场,是要留名青史的,你跟我说了,那就是官商勾结。”

    “孩儿知道了。”陈冲还是情不自禁,但是他还是听了父亲的话,没有多言语。

    “这第三条呢?折变实物之税呢?”陈子美问道。

    说到这个,陈冲一脸骄傲的说道:“这个孩儿知道,这个折变实物之税来抵充,我曾经亲眼看到过,其要诀是舍其所有,责其所无。”

    “官商勾结,本来蔡州五县全部都是种的粟麦,然后当地知州和大商联合起来,将收的实物税为糯米、粳稻,百姓需要将手中的粟麦卖掉,然后向商人买糯米、粳稻。”

    “这其中一来一回,就是不少的钱财,正所谓一合粟变成一锅,一缕布变成了一尺。”【注1】

    陈冲这还不满足的继续说道:“然后所得财资,三七分账,知州三,大商贾七,大家都有得赚,何乐而不为。”

    陈子美点头,陈冲虽然知道了其中的危害,但是这并不够啊!

    他想了想说道:“你需要想到解决的办法,蔡京那种路子,全部废掉,太过简单,至少换个路数,没几天,下面的人,就有了应对的方式。”

    “既然这些东西出现,就有其出现的原因,一味的废除,并不是好的办法。”

    “比如这第二条的邸店,同行商贾集中,然后将商品进行集中贩售,本来是好事,可惜到现在成了这等模样。”

    “比如这第三条的实物税,本来是帮着没有钱的百姓,用实物去抵押,省的卖儿卖女。可惜到下面才变了味儿,所以,冲儿,你要想到解决的办法。”

    “然后写个札子。递到汴京城里,我觉得官家会再见一面问政,回答的好,那就是飞黄腾踏,封侯拜相。”

    “你可明白?”

    陈冲的脸色数变,原来这才是父亲叫他的真正目的啊!他俯首说道:“孩儿谨记于心。”

    “去吧。准备收拾下,回到河内之前,一定把札子写好。”陈子美看着越来越大的孩子,脸上挂着欣慰的笑容。

    陈家不是没有出过进士及第,但是能做到宰相的少之又少,如果能出个位列三公的人,岂不美哉?

    当然他有这种愿望,并不是为了官商勾结,挣更多的钱,他陈家的钱足够多了。

    如果陈冲真的能走到三公九卿的地步,他陈家这生意,就是不要,没人继承也无所谓。

    陈子美虽然一直在骂陈冲蠢,但是他在陈冲这个岁数的时候,就看不到这三样任何一丝一毫的危害,到了这知天命之年,才品出几分味道。

    他也曾经考取过功名,可是他在陈冲的年岁里,他只知道一味的锐意精进,结果就是官场失利,回家继承了家业。

    在他看来,陈冲大有可为。

    当商贾不能留名青史,一个家门有一个能够留名青史,表示自己存在过,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陈冲依然像个疯子一样,在院子里肆意的扭动着,这是陈冲的一个小毛病,思绪万千时,状若疯癫。

    学有所成,略有所悟的时候,就会如此。

    每到扭动完了,他对圣贤书就有了很深刻的理解,现在陈冲显然在思考着三政的危害,陈子美非常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够真的位列三公。

    到那个时候,陈子美就散尽家财,他要给陈冲一个完美的出身,去名垂青史。

    陈冲显然自己都不知道这个喜欢疯魔的举动。

    他刚刚思考完,就觉得周身有些疲乏,不过他的精神非常的亢奋。

    他铺开了札子,就开始写给官家的札子。

    他当然无心纠正康王的政策,对于南方那个小朝廷,他觉得没两三年就得倒台。

    江南百姓集中,富裕不假,可是百姓多为穷苦之辈,钱粮多藏富与大户之家。

    宣和三年的十抽一,算是把绝大多数的中产之家给灭干净了。所以江南和天下不太一样,就是大户和普通百姓中间,少了个中人之家。

    这也算是太上皇坑的第二个儿子了吧。

    南方小朝廷这么不在乎百姓,怕是不知道民可载舟,亦可覆舟吧。

    当然他这个民和太宗文皇帝的民是一个民,是天下黎民百姓。

    当然,这个太宗文皇帝也说的是前唐。


………………………………

第二百八十四章 得给岳飞换个绰号

    此时的平州很平和,榆关有两万民夫在修缮城关,而韩世忠瘸着腿,四处溜达,巡视防务。

    城中留有四万永定军,而且还是百战老兵,均田在燕云的兵卒,一人分了两个渤海人做奴仆耕种那种老兵。

    韩世忠对自己的军卒非常的不满,奴仆也吃三顿饭!

    有这样的吗?

    不饿着他们,他们给干活吗?

    可惜这事家是事,他管不了。

    他最瞧不了这个,这奴仆是给他们用的!消耗掉!可以立军功再分配就是,可是呢?

    让韩世忠如此难受的原因,就是自己的军卒们把这些渤海人当人看。

    而且喂得饱饱的,轻易不打不骂!

    过得日子跟大宋普通民夫没个两样,军卒还整日里嘻嘻哈哈,说那些渤海人无知的笑话。

    在韩世忠想法里,这奴仆,就是个货,用完就扔。

    可惜,军卒们显然把他们当大宋佣客看待了。

    不过他也懒得纠正,正因为如此,他走到哪里,渤海人都会给他磕头,说他是佛陀转世。

    “夫人,你说我老韩,居然有一天能混到佛陀转世的这个层次来!而且还是他们感恩戴德,真心实意的来跪拜!哎呀,我老韩是真的好牛!”

    韩世忠的腰杆挺的更直了,他脸上也是满满的笑容,对待渤海人也是如此。

    渤海人的尊敬是真诚,干活时非常的卖力。

    甚至比雇用来的民夫干的更快,更扎实。

    一天三顿饭的好日子,还有衣服与鞋子。

    这怎么能让他们渤海人不感恩戴德?要知道在金人的统治下,他们能够活着就已经是天大的幸运了。

    现在不仅活着,而且活的比过去还要好,甚至比过去的主子金人的日子都过得要好。

    他们丝毫没觉得叩拜这个解救他们的将军是个恶人。

    最关键的是韩佛陀不喜欢签军,不随意征民夫进军队。

    梁红玉看着韩世忠脸上的得意笑道:“我的夫君,你这腿脚怎么好没好利索啊!”

    韩世忠一听这个脸上的得意消退了,变成了惊惧,左右看了看,说道:“夫人且小声点。”

    “最近汤阴小无敌手痒的很,四处找人打架。他那什么小无敌啊,我看叫大宋大无敌才对!”

    韩世忠前两天腿脚突然变好,跟岳飞打了一架,先是步战,被打了个灰头土脸。

    然后是马战,结果被打得人仰马翻。

    最后比的是骑射,本来韩世忠不太擅长这方面,让擅长弓弩的梁红玉去了,结果梁红玉比骑射失败。

    韩世忠护妻心切,骑着马就要和岳飞比骑射,结果双层冷锻甲插满了箭镞。

    活脱脱的和刺猬差不多,铩羽而归。

    辛亏箭镞是个钝头,箭头被磨平了,否则这不出几下,就死了。

    梁红玉笑道:“这岳校尉是看你要回京了。跟你比试。是让你放心呢,他这个人十分的谨慎,进退有度。是为了让你放心呀,所以才找你打架,说服你老韩最好的办法,就是打败你啊!”

    “说的也是。”韩世忠点头,岳飞不是那个没有分寸的人,跟他打架其实还让着他了。

    要不然全力以赴,他的马的马腿两下就得被抽断,高打低,他输得更惨。

    “回汴京好,那群文官不是什么好东西,我们不跟他们接触,你呢,就当个泥菩萨,到了大殿站一会儿就回,汴京城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咱们也少吃这战阵的苦。”梁红玉虽然这么说,但是她依然留恋的看着榆关城外数里外的金兵大营。

    夫君决定了回汴京,让年轻有为的岳飞在边关立更多的功劳。

    她喜欢军阵,但是也得听夫君的话。

    “韩校尉,韩夫人。”岳飞的大喊声突然传来。

    韩世忠猛地一蹲,躲在了一堆土料之后,对梁红玉说道:“就说我不在。”

    岳飞来到梁红玉身边,左右看了看,没看到韩世忠,一脸迷茫的问道:“刚才还看到韩校尉的,人呢?”

    “我家夫君说他不在。”梁红玉轻笑的说道,将躲在土料后面的韩世忠拽了出来。

    韩世忠叹气的说道:“我说岳无敌,我打不过你,要不你找找别人练练手?”

    “哈哈,韩校尉啊!这次该叫你韩将军了!官家来了谕旨,对你进行了加官进爵。现在也是偏将军了。”岳飞脸上挂着笑恭喜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