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振兴攻略-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想搞自立,自己又没有给他落得口实,自己这皇帝干的挺不错的,朝中又没有奸佞,他连个清君侧的名义都打不出来。
这是没有名目,想让自己册立他为吴王了?
李纲想了想,说道“官家,不如册封一个吴王?”
“册封了还能从江南弄到点钱粮。不管是朝堂册封还是不册封,他康王已经实质性的自立了。”
赵桓摇头,他不是很想给赵构太多的大义之名,但是他还是敏锐的感觉到了李纲话里有话。
“是不是商税改制不理想?还是均田出了什么岔子?让李太宰如此为难呢?”
李纲点头称是,商税的改制,动的是员外、城里帮派、城外流匪的大利益,整个扑买制的废除,还真是商税上出了一些问题。
“官家,还是人手不够啊。商税改制,需要很多很多的税稽查,这些稽查虽然是外九流,从永定军补了一批人,还是有些不够。”
“虽然不设扑买了,但是这些过去的扑买依然在巧取豪夺商贩的钱货。不交钱的统统都是恶民,交钱的统统是善民,善民的财货不会被城外的流匪打劫,但是恶民的就会。”
李纲的话说的很含糊,但是赵桓算是明白了。
这员外养城中帮派,而城中帮派在商贾身上巧取豪夺,然后再与城外了流匪分一杯羹,城外流匪放过城中的善民。
这是一个闭环,如果不消灭其中的一环,商税改革无疑只是空中楼阁。
想要真的改变大宋的商税格局,还是得依靠武力啊。
而且真正想交给朝堂商税的商贾,买卖都没得做,所以这商税改制的阻力,可想而知。
“河北路的田产厘清了吗?”赵桓问道。饭一口一口吃,事一步步的做。
“还差不少。还有工赈监的民夫正在填坑,所以,厘清差不多得到明年了。”李纲擦了一把额头的汗,说道。
“让亲从官厘清田产的时候,查清楚这群流匪的具体安营扎寨的地方。等朕腾出手来,就把流匪给灭了。”清理城里的帮会,清理城外的流匪,都是个细致活儿,急不得。
“缺了江南的税和粮,是不是大宋的钱粮就不够了?”赵桓问道。
他觉得这才是李纲劝谏他给康王封吴王的原因。
“有一点。”李纲叹气的说道。
江南一直是粮仓,河北路的坑,关中和河东路的粮食都是一年一熟,还要轮耕,经过计省的核算,还真缺了江南的粮。
“朕不想封赵构为吴王。李太宰还有别的办法吗?”赵桓皱着眉头说道,缺了南方的钱粮,国库真的无法开支的话,那他也不能一意孤行。
李纲犹豫了一下说道“那可能就得动点内帑的钱了。有了钱,可以买粮。”
赵桓一愣,绕了半天,感情是跟自己的小金库里要钱啊。绕那么大的圈子作甚。
他的内帑多数都是抄家抄来的,本来就是国财,自己也没花过里面的钱,多数都是用来给兵卒们用来封赏了。
他一个皇帝,有花钱的地方吗?他自己觉得没有。
大宋皇帝的内帑很有趣,赵桓专门研究过大宋的皇室的内帑。
来源是宋太祖皇帝赵匡胤,设立的封桩库。
这个封桩库,都是赵匡胤的私产,他想用这些私产,去跟辽国购买燕云十六州。
可惜还没跟辽国谈,他就被斧声烛影了。
而后这个封桩库,一直在改名,先是改名右藏库,又改名内藏库。
而后国库吃紧,宋真宗的时候,国库告急,士大夫们就把主意打到了内帑上了。
宋真宗不喜欢自己的钱袋子被人拿去用,国库的亏空又不大,他就让朝臣们自己想想办法。
宋仁宗的时候,国库正式告急,仁宗皇帝,便把内帑的钱拿出来,救济国库。
宋神宗登基的时候,看着跑老鼠的内帑,痛定思痛,决定改革。
国库告急,内帑也告急,游戏体验极差的宋神宗,将目光看向了中间商的员外们、扑买们还有经纪们,然后国库充盈了。
内帑重新堆满了钱,带来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熙河开疆2000余里。
后来足以用很久的内帑,怎么消失的?
赵桓端坐在文德殿,看着延福宫、艮岳宫的方向,就连连摇头,钱都建了宫殿。
赵佶可没有什么实用主义精神,他就是什么奢侈名贵用什么,金丝楠木一根接一根,奇骏石料都是花费不菲。
穷尽奢华的艮岳宫,掏空了内帑和国库。
现在李纲要他的内帑填国库的窟窿,这本身就是一个忌讳。
虽然看起来官家不是很在意,但是自秦汉以来,内帑和国库都分的明明白白,朝臣老是找皇帝要钱,并不好看。
“要多少钱?”赵桓笑着问道,天下都是他的,这钱躺在内帑里只会生锈。
“官家,大约要三千万贯,才够。这还是算的,还不算应急的事。”李纲也是挠头,要是有点办法,他能跟官家要钱?
“三千万贯吗?”赵桓的目光看向了赵英,目光中带着征询。
“官家,给太宰三千万贯,咱内帑还有一万万贯……”赵英小声的官家耳边说道“上次查抄了不少的店铺吗?臣寻思着,闲着就是闲着,就把店铺又开了起来。”
“这不,官家御驾亲征回来,倒是弄了不少的钱。这五六个月,商铺总共交上来一千万贯。”
这头李纲为了钱的事头疼,那头赵英却把当初抄家的店面都从新立了起来,倒是有趣。
赵桓清楚的知道,李纲不是没有想到回易的事,但是朝堂大员不愿意碰,或者接触回易。
毕竟官商勾结这个词汇实在是难听了点,而且是重罪。
“太宰,咱们那么多军器监的工坊,工艺也是极为领先的,为何不拿出点工坊来,做回易呢?官商勾结是重罪,但是这买卖是国有的,自然没什么官商勾结的说法了。”
“而且李太宰当初当兵部侍郎的时候,不是干过这事吗?”
李纲点头,苦笑的说道“那是没办法啊,臣当时为了翻新武库,肯定的想办法,朝堂又不给钱,也没钱,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官家,有什么主意吗?”李纲问道。
赵桓笑了笑,说道“还以为你会说,与民争利呢。”
“主意倒是有不少,但是现在都不合适。你呢,先把均田和商税改制做好再说。三千万,找赵英领吧。”赵桓算是准了李纲要钱的主意。
花钱点而已,只要不给赵构名义,他倒是想看看赵构到底能折腾出什么花活来。
“还有什么事吗?”赵桓问道。
李纲一听拿到了钱,心里乐开了花,有钱才能办事啊,没钱他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脸上挂着笑说道“暂时没有了。”
“行了。不就是点钱吗?给你就是。缺钱就说。”赵桓点了点头,算是结束了和李纲的奏对。
李纲美滋滋的走了,赵桓打开了赵构的札子,脸上挂着笑容,果然是熟悉的赵构啊,做事畏首畏尾,既然都摊牌了,都知道你想做什么,就一股劲儿莽到底。
还搞这出广积粮,缓称王的策论来。
还想弄个吴王过度下,想得美哟。
其实赵构谈的条件挺好的,一切照过去的旧制玩。
钱、粮按过去江南的赋税缴纳。他就要个大义的名头。
但是赵桓就是不给。
自己又不缺钱,还有一亿贯,能玩很久了。
“官家,夜深了,是不是该移驾延福宫了?”赵英劝慰道。
这都几个月了,官家不是御驾亲征,就是待在这文德殿,后宫旁落。
在赵英看来,最大的问题,就是孩子的问题。
本来就一个赵谌,这赵谌还是个废太子。
“那就看看去吧。”赵桓放下了手中的札子,国事忙不完的,今天有今天的事,明天又有明天的事,既然赵英说了,那延福宫那边,怕是有事。
赵桓说道“赵都知,延福宫那出了事了吗?”
赵英脸上挂着为难说道“倒是没什么,就是朱贵妃日子不太好过。总是遭人说,日子有些委屈。”
赵桓一愣,自己虽然废了后,但是还封了朱琏为贵妃。怎么看都不像是失宠了。
而且赵谌虽然废了太子,可是还是开封府尹,怎么看,都还是储君的位子,这都被人欺负了?
“怎么回事?谁舌头那么长?”赵桓站了起来,准备去延福宫看看。
这事也怪他,他天天忙得不行,倒是一直没去延福宫走走,怕是自己这个行径,让宫人有所误会了。
怕是连朱琏自己都误会了。
以为自己圣心不在,也就忍气吞声了。
“一个艮岳宫的宫女,乱嚼舌头根,按制,是要驱逐出宫。可是涉及太上皇,朱贵妃让臣不要太过声张,这事就没了下文。”赵英解释道。
这后宫关系错综复杂,朱琏也是小心谨慎的很。
“我去说说她吧。那个艮岳宫的宫女,驱逐出宫。”赵桓站了起来。
朱琏在八门进京的时候,做的最不好,最让赵桓不满意的地方,就是心太软。
自己给了她程褚还有一千五百的亲从官,她心狠点,把整个宫人都清理一遍,不就没那么多事了?
还让皇太子跟着吃了一个月的饼。
在皇宫里,特别是特别忙的皇帝身边,心不狠,怎么能行?
“谌儿,这又写字呢?好学是件好事,可是天色都这么晚了,赶紧去睡吧。”赵桓到了延福宫,就看到了端坐在凳子上写字的赵谌。
赵桓这个声音吓了赵谌一大跳,他赵谌刚写好的一个字,最后一个捺写的很长。
“拜见父皇。儿臣在写太子少师留的大字。已经写完了。”赵谌赶忙跳下了凳子,规规矩矩的说道。
这是他在被废了太子以后,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父皇。
“臣妾拜见官家。”朱琏也是吓得一机灵,手中的针线有点走歪,扎了一下手指头,沁出一颗血珠。
“起来,起来说话。”赵桓让朱琏和赵谌起来。
他故意没让赵英通传,大半夜的喊来喊去的,有点扰民,不过从结果上来看,以后还是通传的好。
“明天跟太子少师说,这一画是朕画上去的。别又罚你抄书,去睡吧。”赵桓看到那长长一捺,笑着说道。
………………………………
第二百八十章 留宿延福宫之滁州西涧
赵谌称是离开,而赵英也慢慢退了出去。
“皇后啊,朕的训诫你是一点没听进去啊。”赵桓怅然的说道。赵桓看着擦拭血珠的朱琏说道。
朱琏一听这话,两行清泪就留下来了。赵桓无奈,这个柔弱的性子,怎么当皇后?
不过,她的后位,好像被自己给废了。他擦了擦朱琏的泪珠,笑着说道“你哭什么。”
“臣妾让官家失望了。”朱琏也是擦拭着泪珠说道。
“心要狠。你这个柔弱的模样,怎么母仪天下。朕一直等着你哪天狠下心来,重新扶你当皇后。你倒好,这宫里唯一的女主人,还被欺负了。”赵桓怅然的说道。
朱凤英这个女人是朱家投诚献出来的人,赵桓并没有接受她,现在朱凤英,还住在郓王府里,并没有住在皇宫里。
所以,这皇宫里的女主人,现在只有朱琏。
朱琏的泪来得快,去的也快,也没让赵桓怎么哄,就不哭了。
她叹了一口气,说道“这不是怕给官家惹麻烦吗?外廷那么多事,内廷在给官家惹事,这不是让官家为难吗?”
赵桓点了点头,说道“朕给你做主了。”
“把那乱嚼舌头根的宫人,撵出去了。以后有事,按照此例来,你若是容忍,他们就越放肆,宫里有宫里的规矩。”
“你若是嫌这些事腌臜,就找赵英做就是。他现在也是宫人们的老祖宗了。”
“谢官家怜爱。”朱琏听到这样处理,也是一愣,然后大喜的说道。
“官家,今晚留宿延福宫?”朱琏试探的问道。
自从登基到现在,赵桓一直在忙个不停,现在赵佶已经回宫里,朝政算是暂时稳当了。
赵桓点头,这不仅仅是个人的生理需求。
在宫里,宠幸代表的是一种态度,朱琏想变得心狠手辣,没有支持怎么变?
连自保都没有能力,更惶恐说变化了。
他笑着说道“留宿。”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此时的艮岳宫中,赵佶暴跳如雷!
他最宠爱的宫女,被自己的儿子以无状之名,赶出了宫!
他无可奈何!
但是他又出离的愤怒!他疯狂的扔着手头,一切能看得见的东西。
“官家,你轻点,要是让圣上知道了,又是麻烦事。”李师师在旁边劝慰道。
她身着一笼轻纱,婀娜的身姿在轻纱中不断的显现。
“他能不知道吗?他甚至都知道寡人一顿饭吃几两饭!寡人现在好着呢!一顿饭能吃三碗饭!”赵佶愤怒的喊道,只不过声音越来越小。
他自己也清楚,要是真的死气白咧的大声大叫,最后赵桓虽然不能杀了他,但是给他断了钱,他就完了。
“师师啊,自从回到了艮岳宫,你连侍寝都不侍寝了,也是厌弃寡人了吗?”赵佶不忿的说道。
李师师这个人,回到了汴京之后,连碰都不让碰,别看穿一身薄纱,可是不让他摸,也不让他碰。
“瞧官家说的,臣妾只是身体不适,不适合侍寝,这么多的宫女呢,官家先暂时忍忍,等臣妾身子骨硬朗些,在伺候官家。”李师师媚笑的说道。
然后挥了挥手,几个姑娘的走了出来,站在艮岳宫里,翩翩起舞。
还有几个女乐师在弹奏着江南名曲。
“好!好!”赵佶跨坐在椅子上,看着姑娘流口水,然后带上了眼罩,扑向了舞池里的舞女们。
而李师师也默默的从大殿上退了出去,走到门口的时候,旁边的婢女,给她披上了一个大氅。
“太上皇今日吃了五两米饭,水果半斤,菜五碟,六牲八珍都有,去告诉入内内侍省赵都知。还有,太上皇在榻下藏了巨财,问赵都知如何是好。”
李师师走到了艮岳宫的角落,对着阴影里的亲从官说道。
“知道了。”沈从站起身来,从阴影中走了出来。
李师师一看,居然是皇城司指挥沈从,她讶异的说道“哎呀,居然是沈指挥亲自前来。”
“我每个月一号、十五号,都会到这边亲自当值。”沈从挥了挥手,从艮岳宫的草丛里,走出了不少的披甲军卒,说道“麻烦李姑娘,把太上皇引到别处?”
“那倒不用,太上皇蒙着眼抓宫女呢。”李师师回答道。
“那就好。”沈从带着几名亲从官想着艮岳宫内走去,从偏门而入,没一会儿就又从偏门而出。
只不过沈从手里多了个箱子。
里面是童贯留给赵佶的财物,重量不重,看来应该是地契商铺一类的东西。
李师师跟在后面说道“沈指挥,这事不问问官家?”
沈从摇了摇头,说道“事不宜迟,先把钱拿到手里,再给了官家。跟官家说明此事就是。”
“涉及到太上皇的事,官家给了我先斩后奏,便宜行事的权力。”沈从挂着略带和煦的笑容继续说道“告诉李姑娘这些事,就是让姑娘拦着点太上皇,不要做傻事。”
“官家不愿意看到他办傻事。”
“太上皇的命是李太宰冒着极大的风险求出来的,李姑娘是知道此事的。拦着太上皇点。”
李师师点了点头,说道“那是自然。他不会办傻事的。我确信。”
沈从带着箱子到了文德殿,却没有找到一直在这里的官家。
嗯?
官家去哪里了?
沈从从赵英那知道官家在延福宫的时候,才想起来,官家的寝宫在延福宫而不是文德殿……
此时的赵构已经完全知道了平州谋划失当了。
他派出去的两波人,第一波没骗到岳飞和韩世忠不说,第二波直接把完颜宗望给玩进去了。
计谋失败的他,知道北方的威胁大为减轻的情况下,才选择上书汴京,求封吴王。
他想暂时先不称帝,先做吴王稳住江南局面,然后再谋求帝位。
可惜的是,从汴京那边迟迟没有传来消息。
他的札子如同石沉大海了一般。
“欺人太甚!”赵构狠狠的锤了一下墙壁,愤怒的说道。
在他看来,自己已经足够的对自己的哥哥卑躬屈膝了,甚至从名义上,认定了他才是天下之主,自己就求个吴王的实封。
他都不肯吗?
………………………………
第二百八十一章 乡绅们的三个小小诉求
“万俟卨,这汴京到底是何意?为何不愿封某为吴王!某已经如此卑躬屈膝!甚至连赋税都按时交上去!他都不肯呢?”赵构的神情有些落寞的问道。
除了赵桓这个哥哥以外,他还有个哥哥叫赵楷,已经死于赵桓之手。
当时在金人兵营里,战事不顺的完颜宗望,与他歃血为盟的时候,他只是想活下去而已。
没成想,现在却一步步的走到了今天。
这都是赵桓逼得!
赵构非常愤怒,但是他又是喜怒不不言于表的人,所以他的脸上只是挂着些许的落寞。
这个落寞倒是很能唬人。
“白时中、汪博彦等人,不都是投靠了九公子了吗?只要我们将江南经略好,凭借着长江之险,他太子,怎么可能渡得了江?所以九公子不必忧虑。”万俟卨笑着说道。
九公子还是心急了一些,若是联袂成功,办成了既定事实,他赵桓还能如何?
现在整个天下的财富都在江南,他赵桓手里的地贫瘠不堪,又没有多少钱粮,怎么和自己的九公子斗?
只要对峙两年,太子手中钱粮耗光了,自然就到了反攻的时候。
这也是赵构如此行事的依仗。
“两川和淮南已经尽在掌握之中了,九公子可以自立为吴王,然后传檄天下,据长江天险,自然可以高枕无忧。”
“振军备、养民生。时间站在了我们这一边。”万俟卨劝慰道。
自立吴王就是,太子那边根本不足为虑。
这就是万俟卨的想法,也是赵构的想法。
“那就是了。将这封信递给平州的完颜宗望,就说某会定时支援其粮草。令其不断的向太子试压。”赵构掏出一封信来,他一共向平州发了三封信。
这三次只要有一次成功,那平州之事,足以安定。
可是完颜宗望实在是让人失望透顶。
十万大军埋伏于榆关之前,居然没有发现,那他完颜宗望输的不怨。
“乡绅选出来的几个头人们,已经在行宫法人垂拱殿等着了,九公子,你看是不是见见他们?”万俟卨说道。
赵构已经搬到了临安行宫之内,所以他要见一下,这群拥立自己的地主乡绅、员外和商贾们。
垂拱殿内,议论纷纷,这是这些乡绅、员外们,第一次进到行宫里面。
以前他们没有这个资格,以后,也没有,除非哪天他们能够唱名东华门外。
不对,现在东华门已经没有了。
自从蔡京废了科举以后,采用官考的制度以后,就没有这个策略了。
所以,江南的地主联袂,并不是由他赵构自己组织。
而是由天下地主们自己发动,由来已久。
自从宣和三年的十抽一杀中人之家后,就已经开始了。
赵构只是利用皇城司的察子们,把他们整合到了一起,再借着九皇子的名头,将他们笼络到身边。
“拜见康王殿下。”看到已经身着冕服和朝天冠的赵构。
众多乡绅们才长长出了一口气,这个九公子真的在谋求自立,而不是将他们一网打尽。
“起来说话吧。”赵构坐在行宫的龙椅之上,略微不适扭了扭身姿才坐正说道:“诸位今日能到这垂拱殿,真可谓民心可用。”
民心可用。
那些泥腿子,根本不配称作是民,这个民,就是垂拱殿里的诸多乡绅、员外,他们才是民。
所以赵构才有民心可用的说法。
“草民今日见了九公子圣颜,惶恐不安,若是九公子有用的到的地方尽管吩咐,我等竭尽全力。”郑旻笑着说道。
他是越州富商郑家人,时代经营丝绸获利颇丰,年年查税查的头疼的很。
湘潭的李迁出列道喜,他是湘潭茶商,专门经营茶砖之财货,每年光税都能交上百万缗。
赵构左右看了看,都是大宋的中流砥柱啊!
为何自己的哥哥,对他们却不假辞色,甚至还有点敌视呢?
他想不明白。
“九公子,我等今日面圣,只有几个小小的谏言。”以邓旻和李迁为首的两个富商,首先提出了他们的要求。
他们这个诉求是早就商量好的,总结起来就是:为政者以庇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