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振兴攻略-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这几个字,李纲的脑海里已经浮想联翩。
他俯首说道“官家英明。”
“官家所谓的管理局,其实追溯到周朝之时,就已经有了,那时名为司市。”
“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中,这其中物勒工名,就是说酒坊等工坊有自己独有的名字,其他人不可随意占用。”
“这都先秦时候的事了。”
赵桓一愣,感情商标管理,在先秦就开始了这么早的吗
李纲继续说道“到了秦朝的时候,就开始注籍,也就是所为的市籍、商籍、贾籍,到了咱大宋,还区分出了坐商,行商。”
“官家所言的工商管理,其实一直都有,只不过名字不同而已。”
“只不过,没有相应的官僚体系。官家是想着六部再加一部商部吗其实前唐时候,就有人提过这事,到后面觉得商贾无状,不登大雅之堂。就不了了之了。”
赵桓皱着眉想了半天,才说道“李太宰,仔细分析一下利弊,写个札子,我们从长计议一下。”
“这事不急。”
毕竟这是宋朝,总不能自己拍脑子就决定了这事,这可是设部,哪里有那么容易
到现在军器监、工赈监都没有升院,更别说设部了。
军器监在兵部之下,而工赈监却在户部之下。
设部不是儿戏,需要谨慎、慎重,但商税乃是重中之重,也应该尤为关注。
至于赵构要不要自己的工商管理局商部,还是要看赵构自己本人的意愿。
此时的岳飞骑着高头大马,还未走到陈桥驿。
他大老远就看到了锣鼓喧天的陈桥驿,无数百姓披红挂彩的站在陈桥驿的道路两侧。
不仅如此,岳飞还看到了大宋的殿前司左右军。注
殿前司左军和殿前司右军,由拥有军籍的百戏、杂技、唱戏、评书的艺人所组成,组成的专门在大典礼节上,负责表演庆祝。
殿前司左右军的前身叫做东西班乐。太宗皇帝当年建立,一直延续至今。
当然,不仅仅有东西班乐。
还有教坊、云韶部、钧容直等部门,和东西班乐的功能相同,当然,这些人都没有军籍。
而且不管是东西班乐、诸军乐、还是教坊、云韶部、钧容直等部门,虽然养着一大堆人,但是到了一些大祭司、大庆典上,往往都会人手不够用。
这个时候,教坊使就会出面,去民间雇佣。
当初向经为何去樊楼就是这些部门的乐团已经不够用了。
岳飞看到的不是仅仅有百姓,还有无数的乐团,规模很大,至少在陈桥驿,岳飞没有看到人的尽头。
“前面有集市,大军绕道而行。”
岳飞并不认为这是在迎接自己,反而觉得这是集市或者祭祀。
毕竟陈桥驿是大宋的龙兴之地。
所以,他以为是官家在进行对太祖太宗皇帝的祭祀,否则怎么会搞得这么热闹
赵桓在城头接到岳飞已经入住京畿北营的消息时,一脸茫然。
自己把赵英派到了陈桥驿,这是没接到人
………………………………
第二百九十七章 岳飞的谨慎
赵桓误会了赵英了。
赵英不是那么无能的人,他倒是派了人,去通知已经转头的岳飞所率部队。
但岳飞权衡再三,拒绝了去陈桥驿。
因为行军速度极快,赵英的人追到岳飞的时候,岳飞已经在跟张叔夜交接了。
毕竟他的名下之后,五千五百人的亲事官乃是他直接统领,剩下的三万捷胜军,并非他的部队。
岳飞几乎是用跑的速度离开了陈桥驿,特别是手下的人告诉他,这是官家准备的欢迎仪式的时候,跑的更快了。
岳飞如此决定,是有他自己的权衡,而且是谁都不能跟谁说的权衡。
他领着三万五千五百人,而汴京只有两万的永定军。在陈桥驿这个的地方,他不敢有一须臾的逗留,直接溜之大吉。
当初,宋太祖赵匡胤,到底是被手下捧上了皇位,还是,自己有意成为皇帝,都是一个在宋朝不能讨论的问题。
岳飞,不愿意触这个霉头。
赵桓带着李纲等大臣回到文德殿的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在陈桥驿准备的这个欢迎大典,确实有些失策。
他当然考虑到了赵匡胤的陈桥事变,但是他在陈桥驿准备的这出大典。
其实目的,就是为了让汴京城的百姓,整个大宋人都知道,不是谁都是赵匡胤。
不用那么防备武将。
可惜的是,岳飞,该配合他演出的时候,却视而不见。
他觉得失策的原因,是因为他低估了自己一朝中守旧派的抵抗力量。
重文轻武的想法,已经深入到了所有人的骨髓里,甚至连岳飞都是在自己身上刺字“尽忠报国”之后,才参了军。
这种理念,不禁来自于文臣们内心对重武的抵触,而来自于武将自己内心的抵触。
即使自己这个强权皇帝的支持下,他们也不愿意无事生非。
“朕,没有错。”赵桓略带赌气的对着李纲说道。
舆论的高地,就在那里,你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
他觉得自己没错,只是他只想到了文官内心的不满,没想到武官的内心也对此忌讳莫深。
李纲笑着说道:“官家,没有错。”
他依然在笑,这就是现在整个朝堂,所有大臣们内心的一个共同想法。
那就是闷头做事。
大家都知道你官家内心急切,但是大家都在稳着性子慢慢来,毕竟大宋经不起几个不小心。
前面变法的失败,其实更多源于跨越的步子太大,大宋已经有了深刻的教训。
所以,皇帝很急,大臣们并不着急。
官家还很年轻,大宋有的是时间,慢慢梳理,慢慢强大。
如何将政策彻底巩固的执行彻底,让继任者,看到这种办法的好处,而不是选择固执的开历史倒车,成了朝堂里文武百官们的默契。
所以,急切的官家,被文武合谋给安排了。
其实赵桓想了一会儿,也就不气了。
如果一个皇帝很弱小,他就需要依靠一个强大的宰相,去控制天下。
如果一个皇帝是个正常的皇帝,他就会选择文武制衡,以稳固自己的政治。
但是一个皇帝强大,文武百官就会联合起来,和强大的皇权去抗衡。
这次岳飞在陈桥驿躲这个欢迎大典,其实,正说明了赵桓现在已经是一个切实的皇帝。而且是一个强权皇帝。
想明白了这点,赵桓为自己的阿Q精神点了个赞。
“官家,召岳校尉进殿朝见?”李纲试探的问道。
赵桓摇头,说道:“不见!”
老子是一个有脾气的人!赵桓异常愤怒的想到!
事情已经发生。事实上,他这个皇帝被人欺负了。
自己好心好意的安排欢迎大典,结果文官执行拖沓,武官直接溜号!
他很生气。
“官家,莫要生气。岳校尉这脚底抹油,正说明岳校尉对官家的忠与信。”
“宁愿得罪了皇帝,也不愿意在陈桥这个地方接受欢迎,不愿官家疑心,而是直接交了兵权。这也是岳校尉谨慎的一面。”李纲笑着劝谏道。
“陈桥驿怎么了?朕都不担心,他担心什么?”赵桓反问道,他想不通。
李纲笑道:“官家是不担心,但是岳校尉不能让官家担心。这不矛盾。”
“岳校尉不会……”赵桓没说完,他才恍然意识到,自己清楚的认识到岳飞不会反。
但是,李纲他不知道,甚至岳飞自己都不知道,他不会反。
赵桓的依仗并不是自己咸鱼系统的忠心值,这玩意儿简直是个坑。
当初和种师道刚见面的时候,种师道忠心值70多点,结果自己刚说议和,就掉到了10点。
这可是匡扶之功的种师道,他的内心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赵桓的判断,来源于他对正常历史线里岳飞的解读,岳飞在赵构手下遭了多少罪?
岳飞第一次上书赵构,是因为赵构登基以后,准备向南方跑路,舍弃汴京等地。
岳飞上书言事。
【陛下已登大宝,社稷有主,已足伐敌之谋。而勤王之师日集,彼方谓吾素弱,宜乘其怠击之。】
【黄潜善、汪伯彦辈不能承圣意恢复,奉车驾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
赵构看了大为震怒!以“小臣越职,非所宜言”这八个字,革除了岳飞的军职和军籍。
岳飞投靠了河北路的张所,才恢复了军籍,继续抗金。
随后,岳飞被安排到了名将王彦手中,而岳飞自持武力,擅自出战,大败金兵。
但是也招惹到了金人,金人领数万兵马,围杀王彦岳飞等部。
王彦部在围剿战中崩溃,岳飞也背军而走,离开了王彦的手下。
而后,王彦在太行山发展规模越来愈大,王彦脸上率部众,脸上纹了八字,赤心报国,誓杀金贼!
八字军震动河朔!
金军屡次围剿不成,发展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如果不是太宗皇帝,在河北路挖的坑实在是太多了,没有粮草。八字军才不得不撤回南宋,说不定这群八字军,就能把金国给拱了。
而岳飞当时在太行苦战,虽然他性格执拗,但还是正视自己的错误,束身自归,前去八字军营请罪。
王彦对昔日两人的间隙,耿耿于怀,没有接纳岳飞,也没有赠给岳飞粮草,只一碗苦酒,而王彦的手下,在岳飞请罪的时候,也建议杀了岳飞。
因为军法有言:
军中非大将令,副将下辄出号令,及改易族旗军号者,斩!
背军走者,斩!
当然王彦惜才,并没有听从手下的命令。
所以,岳飞第二次投奔宗泽的时候,宗泽令岳飞戴罪立功,对岳飞说:汝罪当死,吾释不问,当今为大宋立功。往视敌势,毋得轻斗!
岳飞在赵构手下受了不少的委屈,结果到最后,手握重兵,都没让赵构闹心,更别说造反了。
岳飞的人生,并不是无双的一生,相反,他如此谨慎小心,有他自己的难处。
赵桓了解岳飞的为人,知道他无论如何都不会造反,但是朝臣们不知道。
赵桓和李纲,对于岳飞忠与信的讨论,并没有继续下去。
因为宗泽,一脸兴奋的跑了进来,大声的说道:“官家!康王妃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六斤六两!”
他今天没去陈桥,而是在康王府,就是在等着康王妃,就是赵构的王妃生产,他是宗正少卿,专门负责给皇帝写家谱,自然需要记录在案。
………………………………
第二百九十八章 赵构居然还有个孩子?
当赵桓移驾到康王府的时候,看到了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女人。
他一脸奇怪的看着宗泽,不是说生了吗怎么还有一个
邢秉懿宪节皇后,康王妃,靖国夫人。靖康之难北迁。途中遭金兵残虐,完颜宗贤将其绑于马背奔百里流产。他的父亲为邢焕,庆远节度使。
所以说,这个女人肚子里也有一个赵构的孩子
赵桓将疑惑的目光,看向了宗泽。
“官家,是侧妃潘氏生了王子。”宗泽解释了一句。
这个赵构感情有两个儿子
“拜见官家。”邢秉懿先是诚惶诚恐的拜见了赵桓,自己丈夫在南边干的事,他能不知道
她一个妇道人家,也不知道应该如何打理康王府这一大家子,现在侧妃潘氏生子,官家亲至,让她松了一口气。
赵桓摆手示意邢秉懿起身,他笑着说道“今日宗少卿告诉朕,康王府添了个大胖小子,朕来看看。”
因为他需要册封赵构的长子,这是恩荫惯例,他作为赵构的兄长,在弟弟家里添了男丁,而弟弟不在的时候,到府上看看,是一件很合理,而且很有必要之事。
于公于私,他到王府,都是合乎情理。
“把孩子抱过来看看孩子取名了没”赵桓笑呵呵的问道。
只是宗泽脸上露出了为难的神情,说道“官家,刚出生,还是不要来回抱了吧。”
而邢秉懿突然脸色数变,扶着柱子开始喘气。
导致赵桓有点没有反应过来,这是怎么个情况
“求官家体恤,不要带走刚出生的奶娃,他刚出生,就离开生母,太过可怜了。”邢秉懿哭泣的说道。
赵桓一脸惊讶,自己什么时候说要抱走刚出生的孩子了
你康王的儿子,朕难道还替你养
赵桓看着宗泽,看宗泽的脸色,才知道,连宗泽也误会了他。
都以为他到康王府,是要抱走这个刚出生的小奶娃
朕是这么刻薄的人吗
与赵构的皇位之争,是大道之争,跟个孩子有什么关系吗
赵桓的确有用这个孩子,来牵制赵构,但是还没到如此地步。
“起来吧。朕没说要抱走他。”赵桓无语的说道。
邢秉懿之前没见过他,对他不了解也就算了。
宗泽呢感情自己在朝臣心中就这么个没品的人
“官家仁义。”宗泽大喜过望的说道。
而赵桓有些明白了,其实严格来说,赵构是现在大宋的叛王,那么这个孩子,就是人质。
把人质控制在自己手中,才最安稳。
宗泽并不是误会了当今官家的为人,而是所有皇帝,都不会允许这孩子,继续留在康王府。
只是赵桓这个皇帝半路出道,可没那么多皇帝思维,所以,才有了误会这一幕。
凭什么你赵构的儿子朕要替你养啊我家的米不是米呀
而宗泽和邢秉懿却误会了,以为赵桓过来,是为了将这个刚出生的小孩带走。
这才符合一个皇帝必备的操作。
“抱过来看看吧。”赵桓还是决定看看这小孩。
刚出生的小孩子不好看,黑不溜秋的闭着眼睛,打着鼾,似乎这世界上没有比睡觉更重要的事了。
这赵构的小孩,长得还挺眉清目秀。
“起名字了吗”赵桓问道。
皇帝家的娃,起名字都得宗正少卿负责,所以赵桓问的不是邢秉懿,而是宗泽。
宗泽打开一本宗卷翻了翻说道“名为赵旉,取意为朱明盛长,旉与万物。”
赵桓点头,这名字很不错。
“可以,命妇人照看好孩子。靖国夫人若是有难处,可到宫里找朕。”赵桓看了两眼,让妇人抱回去了。
邢秉懿想了想才说道“府中开支已经捉襟见肘。还请官家垂怜。”
赵桓品了品这话里的意思,才明白,是问自己要钱。
“府中没什么营生,只见出不见进,几个月,这诺大的王府,也坐吃山空了。”宗泽小声解释了几句。
赵桓看到的却是大宋皇室的贫穷。
大宋很有钱,但是却并没有落到老赵家的嘴里。钱都去哪了
不在皇家,不在百姓手里,都被中间商们给侵吞了。
为什么康王府只进不出
因为赵构这个康王,不在京中,是不给他俸禄的。
这也是元丰改制的结果,那就是在任的官才有俸禄。
这是为了解决冗费之事。
大宋的恩荫官占了六成以上,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到了靖康年间,没有实际差遣的恩荫官,统统没有俸禄。
“按制是要给这个小奶娃恩荫的,宗少卿,看看恩荫个什么官”赵桓问道。
“按制拜为检校少保、官集庆军节度使,封魏国公。”宗泽小心翼翼的说道。
在现在的大宋,少保是个不能提的字眼,因为官家在大同府,因为种少保的离世三天没有好好吃饭。
直到现在,大家都潜意识的不提这个名字,省的勾起官家的心思,宗泽一看官家的脸色,就知道要坏事。
不提少保,还没事,赵桓平日里太忙,还想不起来这事。
宗泽一提,这个小娃娃居然拜少保,太糟蹋少保这个词了。
“封个国公就是了。”赵桓站了起来,走了出去。
宗泽俯首称是。
而邢秉懿却没有想明白,刚才看起来十分和煦的赵桓,怎么突然面沉如水,一脸的严肃。
赵桓为何如此模样
他刚魂替宋钦宗的时候,朝堂内,群臣欺负他刚登基,朝堂外,金人欺负大宋军队军力衰弱。
如果不是种师道率领西军入城,以军力震慑群臣安稳朝政,朝堂外,种师道带来的十万永定军精锐,更是把金人赶了出去。
要说信任,赵桓最信任种师道,可惜这个师长一样的人,到最后依然被时间所带走。
还没留下个后人来,这也让赵桓极为无奈。
现在的赵桓不能听到少保这个字眼,所以大家默认这个职位空缺,也没人提出来要人补这个缺。
稍微了解点官家的官员,都知道,种少保这三个字,要比赵佶,在官家心中还要重要。
少保这个官职已经特指种师道了。
赵佶回京到现在已经月余,除了在大庆殿上,赵桓见了他一面之外,赵桓甚至连去艮岳宫的意思都没有。
倒是种师道的各种札子,到现在都在官家的袖子里揣着,时常翻阅。
………………………………
第二百九十九章 种少保配享官家太庙
“李太宰,咱给少保过继个孩子吧。总的有个人供奉着,要不朕心里不落忍。”赵桓并未回到宫中,而是到了李纲的府上,今天的事情很多。
岳飞已经回到了汴京,那河间训练新军之事,就可以提上日程了,毕竟大宋各路选拔出的精干子弟,已经有一部分到了河间。
李纲想了想说道:“过继不合适。”
“倒是种少保有两个侄子,种少保本身出自河南郡望的腾阳堂,过继的话,也是从腾阳堂过继,那就有种浤,适合奉祀。”
“臣建议,还是国祭吧。宗庙配享是应该有的待遇。可是……”
李纲面色犹豫了一下说道:“那配享太庙是配享谁的庙庭?”
赵桓一愣,太庙这个地方,他还真的没有去过。
不过李纲的说法很对,种师道还有不少义子,沈从就是其一,过继真的不是很合适。
【历史翻译机: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帝的地方。后来皇后、宗室、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称为配享太庙。例如宋太祖配享太庙的有韩王赵普,济阳郡王曹彬。】
赵桓这才明白了李纲所谓的配享太庙,需要和皇帝一一对应。
配享宋徽宗?
虽然宋徽宗没死,但是他的神位已经扔进太庙里了,毕竟已经是太上皇了。
让种师道配享他赵佶,他赵佶配吗?
赵桓想了想说道:“能不配享哪个皇帝吗?”
李纲摇头,这事可是礼法的根本,礼部那群人,可不管你皇帝拳头大不大,他们只尊礼法。
赵桓想了想说道::“我记得种少保是被封为了郡王,按理说这配享太庙的资格是够了。但是配太上皇的话,也不是不行。”
赵桓虽然话没说完,但是李纲已经懂了。一字并肩王。
可以和皇帝比肩,可以不用对皇帝行礼。
而种师道的爵位是广阳郡王,不仅如此,种师道还有个大元帅的军爵,享受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待遇。
这个赞拜不名,就是说拜见皇帝的时候,不用报自己的名字,比如种师道在通传的时候,会通传大元帅觐见,而不是大元帅种师道觐见。
其中就涉及到了礼法中的,避尊者讳。
所以,其实享受赞拜不名,其实已经和皇帝平级了。
这种待遇在大宋虽然没有先例,但是在唐朝的时候,薛仁贵就有一字并肩王之称,但是配享太庙的却是战神李靖。
所以,李纲秒懂赵桓的意思,说道:“臣去礼部侍郎商量下这事。”
赵桓却摇了摇头,想了很久才说道:“先让侄子拜祭。等到朕死后,让少保配享朕的庙庭好了。”
李纲沉默……
当今官家真是有趣,这还年富力强呢,就说自己死后的事了,再说这配享太庙是后人决定的事,赵桓直接给定了。
不过,这事也不是没有先例,这点小事,还是能商量的。
人都死了,怎么追封,荣封都没关系,特别是种师道无后,那就更不用担心。
而且赵桓只是让侄子进行奉祀,而不是让其侄子继承种师道的王爵,那这一切都好说。
大元帅这个军爵实在是权势太大了。
给种师道那不过分,但是给其他人,是万万不能。
本来李纲还想劝谏下赵桓不要再封这个爵,但是官家好像已经把自己定过这个级别的军爵,给忘了一样。
多数时候,都是以少保称呼种师道。
赵桓忘了吗?没有。
只是他叫少保叫顺口了,所以没改口而已,就是个称呼而已。
他心里记得就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