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振兴攻略-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桓忘了吗?没有。

    只是他叫少保叫顺口了,所以没改口而已,就是个称呼而已。

    他心里记得就是。

    “行了,去河间县看看吧。朕记得河间县的知县事叫什么来着?陈冲对吧。还献了一千万贯呢。”赵桓站了起来和李纲一起去河间县。

    离得不远,大军可能需要一天才能到,但是赵桓这个轻车熟路,不到三个时辰就到了。

    而此时的岳飞回到了汴京。

    他和张叔夜交接了捷胜军的军权之后,就让亲事官各自归家,修整三日后,在到京畿军营集结。

    他自己本人也准备回到相州老家,去看看自己的老母亲和孩子。

    其实岳飞也没想过自己这趟,听了母亲的话,从家里出来参军,会突然被皇帝重用。

    然后领着六千人,转战京畿路、河北西路、河东路、云中路、燕京路、平州。

    他自己都没想过有一天,能够转了这么一大圈,而且还屡战屡胜。

    当时他从家里出来时,还有个弟弟岳翻,陪着自己出门。

    家里一个壮劳力都没有,他的内心和行动都是拒绝参军的。

    如果不是当时母亲一力做主,让他出门,他估计现在还在相州汤阴做自己的小无敌呢。

    岳飞已经是第三次从军,对大宋的军队,他从心底是失望的,他不认为自己加入会改变什么,还不如在家尽孝。

    结果,姚氏屡屡驱之,才把岳飞撵出了汤阴。

    岳飞的内心其实是有一些骄傲的,所以他准备回到相州老家,去见见母亲。

    结果,他还没出京畿军营,就看到了自己的弟弟岳翻。

    这才得知,在官家的安排下,母亲姚氏已经被接到了汴京城居住,和宇文虚中的母亲住在一起。

    岳飞到了母亲居住的地方的时候,不仅仅看到了自己的儿子,还有个极为聪慧的女孩子,名叫赵臣夫。

    沈从收养了赵臣夫,并且把她寄养在了宇文虚中母亲这里。

    “要是宇文虚中回来了,这就是宇文重、赵臣夫、岳云三个孩子在一起了,两位老人有的闹心了。”沈从笑着对岳飞说道。

    他刚好今天过来看望宇文虚中的母亲,碰到了岳飞。

    他继续说道:“姚母一切都好,知道你在前方打了大胜仗,还吃了一些酒,拦都拦不住。现在看着两个孩子,读书写字,每天过的很是畅然。”

    “那就好。”岳飞点头,自己母亲极为严苛,倒是不担心岳云的路走偏了。

    “倒是赵臣夫这个小机灵鬼,没少欺负岳云啊。”沈从无奈的说道。

    “哦?”岳飞大为惊异,自己的儿子,自己还能不清楚?

    岳飞的母亲姚氏,极为严苛,而岳飞本人,对他也是一切从严管教,但是就是这样,他偶尔还会闹脾气。

    他都被欺负了?

    “赵臣夫也就四五岁的样子,我家岳云都七岁了,这不能吧。”岳飞有点不信的问道。

    沈从连连摇头说道:“岂止,前段时间,官家特许两个孩子进宫,做太…官家嫡长子赵谌陪读。”

    “赵臣夫连赵谌欺负。赵谌还不敢告诉官家,告诉了朱贵妃,朱贵妃却训诫了赵谌,唉。”

    “为什么?”岳飞有些不解的问道。

    “因为赵臣夫读书读得好啊。”沈从叹气。


………………………………

第三百章 流匪乃是朕的心腹大患!

    沈从笑着说道:“官家不是赏了你一对犀牛角雕品吗?”

    “那是一对犀角雕槎形杯,你儿子把杯子拿进了宫炫耀,借给了赵臣夫去玩。”

    “然后,岳云趁着赵臣夫不注意,把槎形杯藏在袖子里,看着赵臣夫着急寻找,皇子赵谌都跟着一起找,结果岳云看着两个人着急的模样,就哈哈大笑。”

    “岳云从袖子里掏出了槎形杯,笑话两个人。”

    岳飞一愣,这不是自己家里孩子找事,还把皇子和赵臣夫给欺负了吗?

    “赵臣夫哪里是受气包?”

    “她转头就吓唬岳云,说槎形杯少了一个角。岳云拿着槎形杯回家一比对,还真是少了一个角,岳云以为自己闯祸了,吓得要离家出走。”沈从无奈的摇头说道。

    “那对犀角雕,因为材质问题,本身就少着一个角,反而是这对犀角雕的特色。岳云没看出来,以为自己闯祸了。”沈从解释道。

    岳飞点头,女孩子心思都比较细腻。但是岳云必须要被教训。

    所谓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忌,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虑通明而辞不专,笃行信道,自强不息,油然若将可越而终不可及者。此君子也。

    很显然,带着自己家里的财宝出去炫耀,不符合仁义在身而色不伐。

    岳飞已经准备好好教训一下岳云。

    “岳云,你过来。”岳飞端坐在明堂里,等待着岳云的拜见,他面色严肃,准备好好训诫一下岳云。

    “拜见父亲。”岳云小心翼翼的行了个礼,看着父亲的脸色就想拔腿就跑。

    岳飞问道:“我不在家这段时间,你又没有惹是生非?”

    “父亲,孩儿知错…”岳云认错的话并没有说完,就被一名亲从官给打断了。

    “岳校尉,官家请岳校尉随车驾去河间县,巡视军营。官家的车驾就在门外。”亲从官大声的说道。

    岳云松了一口气,他在家里闯的祸可不少,这要一件一件说,能说到天黑,幸亏父亲被官家拉走了。

    岳飞看了一眼岳云,岳云的脸上都是躲过一劫的喜色。

    “等我忙完,再来收拾你。”岳飞起身,离开了大堂,岳云一蹦三尺高,就去隔壁找赵臣夫玩去了。

    小孩子哪里有什么隔夜仇,都是今日闹完明天又玩在一起。可惜赵臣夫和赵谌玩的更好一些。

    两个都是志趣相投,字写得端庄,书读的阴阳顿挫,而岳云善长军阵推演,每每下象棋、围棋,赵臣夫和赵谌都不是他的对手。

    只有两个人联手和岳云作对,才能平分秋色。

    当然,诗词上,岳云就不行了,他老是被太子太傅给罚抄写,他心目中的英雄是父亲那样的人物,马革裹尸方为男儿本色。

    但是书还是要读的,因为他的奶奶和他的父亲,不会允许他读书比人差。

    “官家。臣未曾按时到达陈桥驿,还请官家责罚。”岳飞见了官家说道。

    赵桓摇头,这事是他心急了一些,看着岳飞的模样,笑道:“不用惶恐,只要能打胜仗,那就好将领。”

    “这是种家遗录,乃是少保手书的临摹本,里面对于新兵的训练的一些基本要求。这是朕写的,关于新兵训练的一些想法。”

    赵桓掏出两个札子,递给了岳飞,岳飞从自己的袖子里拿出个札子,说道:“臣领兵归途,就知道自己的差遣,将这段时间韩世忠韩将军,训练新军之法,和自己的一些想法,写了下来。”

    车驾上只有车轮滚动的声音,安安静静,而李纲在闭目养神,事实上,他三篇札子他都是看过的,甚至岳飞的札子,他都润笔过。

    岳飞身上的书卷气很重,但是其中一些行文,不太符合札子的行文,所以岳飞就让李纲润笔。

    种师道的训练新军之首要为正心术,立志向,以保民为职,这也是永定军的军纪严明的地方,也是战斗力的保障。

    而岳飞也在第一时间提出了纪律严明,秋毫不犯,雷厉风行,拼死敢战的训练之首要。同样列举了一些军规补充的地方。

    把之前禁军的军规作了补充。

    而赵桓提出的要求,是一切以保证百姓利益为第一要务,对军队和军官,做出了不同的要求。

    但是三个人的要求出发点一致,都是以军纪严明为出发点。

    只有军队严明,才是战斗力的保障,把军队搞成军头林立,和土匪窝一样的军队,是毫无战斗力的。

    所以,赵桓从来没有看得起过金兵,那是一群趁机作乱的土匪,四处劫掠,民不聊生。

    只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而已。

    赵桓说道:“这只军队,朕意命名为飞军,取意健步如飞,对其行军和作战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训练一年以后,要四处征战,平定各处流匪山寨。”

    “至少要保证在各地厢军的支持下,在两年内,将河东、关中永定军路、云中路、燕京路、河北两路、京畿诸路、以及淮北等地的流匪,全部消灭。”

    流匪的危害,赵桓在第一次御驾亲征的时候,就亲眼看到过,将所有人杀死,将所有财物一点不剩的全部带走。

    甚至比金人还要狠辣。

    而后在商税改制中,这群流匪就成了城中帮派和员外们继续作威作福的依仗。

    赵桓的屠刀高高举起,但是依然挡不住这群人为财亡的员外们,继续组建帮派,消灭不了流匪,商税改制,就无法彻底。

    李纲适时的建议道:“官家,对待落草为寇、穷途末路的流匪,和对待穷凶极恶、为非作歹的流匪应该区别对待。”

    赵桓听到过一次如此的建议,那就是当初赵桓想灭掉流匪的时候,种师道就如此谏言过,当时的赵桓曾经就采纳了种师道的建议。

    “朕让新军训练一年,其目的,就是为了在这段时间,将其中还有悔改之意的流匪进行招安,但是,朕的这次招安,并不会封赏官员和爵位。”

    “其所有招抚的流匪,一律编入工赈监,以工代赈,直到厘清户籍,分田归乡。”

    在大宋怎么做官最容易?

    生一个好家庭,出生含着金钥匙。第二个就是科举,进士及第。

    第三个就是造反,享受朝堂的招安。


………………………………

第三百零一章 赵官家乐开了花

    杀人放火受招安,就是在大宋做官的一个大捷径。

    但也是一个危险的捷径,还是要看官家的心性。

    比如仁宗皇帝时候,都是赐点钱粮,以赈济为主的招降。

    但是到了徽宗时候,就变的奇怪了,前有宋江,张叔夜平定招降,后有方腊,就直接十抽一焦土战略。

    赵桓对招安一事的决定就是没有官爵,统一进入工赈监。

    用以区分李纲所言的穷凶极恶和走投无路两种情况。

    车驾很快的走到了河间县,而此时的河间已经建了数排的军营,而在军营之外,是正在建设的训练场地。

    赵桓指着诺达的河间县军营,说道:“古有魏武卒,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是为精锐。我大宋禁军行十里就要安营扎寨,何其可笑!”

    岳飞看着巨大的场地,地形非常齐全,有沙地、滩余、山地,还有无数的营舍,还有训练用各种器材,也是豪情万丈的说道:“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一只常胜的军队,必须有法度,也就是军纪严明,令行禁止。”

    赵桓点头,笑道:“一只常胜的军队,由叠豆腐块开始。”

    赵桓所说的豆腐块,当然是优良的传统美德,军队的内务。

    当然赵桓这个要求,在宋朝并不违和。

    因为宋朝对于军纪训练的要求,要远比赵桓的严重的多。

    但是因为无法执行彻底,才导致军纪涣散。

    比如永定军的军营,要求厕所干净到道尊皇帝,也就是宋徽宗也愿意为之侧目,并愿意入厕方便一下。

    而秦凤军就更厉害了,如果是队列演练,那全军三万人的衣服上不能有一个褶子,否则就是回营擦地,必须要把地面擦的能够当镜子用才可以。

    精锐,为何是精锐?

    说到底,还是执行军规是否彻底。

    任何一个能对自己的被子、床单、靴子、军服等物件精益求精的军队,战斗力肯定不会差,朕不敢保证所有军队的装备精良,补给充足,但是这种军队绝对能保证极佳的纪律,和对命令的绝对贯彻。

    这就是赵桓对新军的要求,他还整了个比较好操作的豆腐块被子出来。

    要是整出来地面当镜子用,这群军汉怕是要疯了。

    而赵桓走进军舍的时候,还以为未经训练的新军,可能会把军舍,折腾的如同一个垃圾场一样。

    但是赵桓错了。

    他走到军营,哪里都是一尘不染,就连厕所,赵桓都觉得,可能比皇宫里的稍微干净一些。

    等到正式军训开始,让赵英领着头,把宫里的太监们拉过来训练一下!

    赵桓正式做了这个决定。

    毕竟这种还有淡淡的檀木香的厕所,干净的过分了一些。

    此时的河间军营,已经有了不少从各地选拔而来的军卒。

    而这些军卒,身高马大,毕竟赵桓给各路宣扶使、经略使的命令,是如果无法通过新兵训练,就让他们滚到云中路去种地去。

    让路一级的官员,去云中路种地,不仅仅是种地,还有可能直面生死,毕竟那里是战区。

    所以这次的军卒的素质,超过了赵桓的预料。而这个军舍的内务,也超过了赵桓的预期。

    这完全是因为现在参军和过去参军完全不同。

    过去参军是贼配军,是贼才做的丘八,而现在当兵,只要通过了新兵训练,就可以获得十亩地。

    如果能够立功,就会成为十里八乡媒婆踏破门槛的士人。

    这让参军热情极高不说,能够通过各路经略的选拔的这些军卒,从参军的身体素质,到纪律性上,都要强于过去的禁军。

    赵桓是仁慈的,这在大宋是普遍的共识。

    即使不能打仗的禁军,赵桓都是就地解散,均田归乡。

    而且七门进京的十二万禁军,虽然都被派到了河北路填坑,但是他们均田的章程,也早就拟好了。

    大宋碰到一个不那么蠢的皇帝,真的挺难的。

    所以,赵桓要组建天子班直,也就是飞军的诏命到各地之后,积极响应的各地军卒,用事实告诉了赵桓,大宋不是无人可用。

    “不错。”赵桓虽然心里美滋滋,但是脸色依旧严肃。

    赵桓看着这么多人为了成为自己亲军而努力,他心里不美那是假的。

    这证明自己这个皇帝,干的还不错。

    不过他却知道,这远远不够,他需要保持严肃,加大要求,让这只军队,成为真正的精锐。

    “哈哈!”赵桓回到车驾的时候,左右无人的时候,还是笑出了声。

    他也是个人,他小心谨慎的走到了现在,还有比大宋百姓的认可,更加值得快乐的事吗?

    反正左右无人,自己笑两声,又不违法。

    只不过,他还没笑多久,李纲才在车驾外笑道:“官家,河间县知县事陈冲求见。”

    赵桓停下了笑容,说道:“不见。”

    上次见陈冲的时候,陈冲直接弄了个瘦马给赵桓玩,险些害的自己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当然后来河东路,陈家献上千万贯铜钱,以博得赵桓的目光。赵桓也用平州军粮让陈家督办,给了陈家一些恩惠。

    那现在大家两清了,就没有相见的必要。

    赵桓对陈冲的观感不是很好,总觉得他有些投机取巧的心思在里面,踏踏实实的待在河间县,三年一迁,有本事,总有一天自己会在朝堂上看到他的。

    “官家,这是陈知县的札子。官家还是看看吧。臣觉得不错。”李纲也上了车驾,拿着一本厚厚的札子。

    赵桓正襟危坐,既然连李纲都说不错,赵桓觉得应该重视。

    《陈坐商三弊之症以修补益法》,与商税有关的札子?

    不过想想也是,陈冲是大商贾之家,自然对这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赵桓打开札子看了两眼,然后仔细逐字逐句的读了一遍,说道:“李太宰,以为此人如何?”

    “尚书之才,但是现在不是时候,官家不是打算成立商部吗?先让这陈冲在臣手下做个参政补录,慢慢培养。”李纲笑着说道。

    这是一个没有出现在《英才录》上的有才之人,正如种师道所言,天下英豪熙熙攘攘,岂是一本札子能够写完的?

    所以种师道说自己很贪,想给风雨飘摇的大宋,想给立足不稳的官家,留下更多的依仗。

    “这札子,有趣啊!”赵桓点头说道:“那就见见吧。”

    赵桓瞬间从那种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的感觉中,退出来了。

    本来看着这么多英豪都投奔到了他的门下,沾沾自喜,结果,马上就有人给了他新的惊喜。

    果然人类的本质还是真香,刚才还说不见陈冲,现在立刻就朝令夕改了。


………………………………

第三百零二章 三万飞军总教头

    札子里的内容很详细,但是赵桓还是要问问陈冲。

    “陈家在平州军粮一事的督办上做的很好。朕深感欣慰。倒是你这个札子里的内容,很有趣。”赵桓看到了忐忑不安的陈冲。

    陈冲非常忐忑,不同于第一见面,第一次见面,是陈家看看这个官家到底能不能行。

    毕竟御驾亲征变数实在是太多了些,当时谁知道官家能不能坐稳皇位?

    这第二次见面,陈冲完全是奔着前程而来,手中握着的札子,代表着陈家的未来。

    “官家,这第一条邸店十律上,如何管理邸店,具体有规定坐商按期提交账本,用于审查,还有关于税稽查的一些政策,都是和李太宰的商税改制相得益彰,想来没有太多的问题。”陈冲小心的说道。

    李纲点头,商税改制对行商还坐商的管理上,还有待补充,而陈冲的十律,虽然在一些地方,有幼稚的地方,但是大部分都是可取的。

    陈冲的邸店十律上,更多的是保护小商贾,行商,具体操作起来,还有官府设立邸店专门管理人员,将邸店的管理权,彻底归官府所有。

    但是官商勾结这一问题上,陈冲却考虑的不够全面,所以李纲在陈冲的邸店十律上加了几条,让其更加合理。

    “朕想问你的事你这条征一法,是何解释?”赵桓对这个札子上第二条,尤为关注。

    征一法,他十分的感兴趣,只是他还不太确定,这条政策对大宋到底是好是坏。

    陈冲想了想说道:“康王赵构在江南与江南地主约法三章,第三条乃是实物抵押,但是其中官商勾结哄抬物价,而百姓手中财货开始急剧贬值。”

    “臣就想,该怎么才能彻底断绝了这种现象,才有了这征一法。”

    “其中核心就是民收民解,改为官收官解。征实改为征钱。”

    赵桓点头,他就是在问这个,其实里长也好,粮长也罢,赋役征课都是民间征收。

    而这个征收实物,变成征钱,就可以解决一部分的问题。

    “继续说说。”赵桓兴趣盎然的说道。

    现在的商税改制,刚刚起了个头,如果连头都没起好,会埋下很深很深的隐患。

    “合并赋役,将田赋和各种名目的徭役合并一起征收,同时将部分丁役负担摊入田亩。将过去按户、丁出办徭役,改为据丁数和田粮摊派,而力役户可以出钱代役,力役由官府雇人承应。”

    “统一赋税,限制苛捐杂税,让百姓得以稍安。”

    “清丈土地,减少瞒报,少报。”

    “积粮仍为谷粟实物,不按实物征课,省却了输送储存之费,由保甲人员代办征解,免除了侵蚀分款之弊。”

    陈冲说完了,静静的等着官家的问话。

    赵桓却笑道:“想法是好的,可惜,不按实物征课,那征什么?全部折成钱?”

    陈冲点了点头,说道:“折成钱啊。”

    赵桓和李纲却哈哈大笑起来,李纲笑着说道:“你这个想法,的确不错。全部折现,然后统一税赋,减少上下其手,这些都想的不错。可惜了。”

    陈冲一脸茫然的看着官家和李纲,自己这又是哪里想错了?

    “咱大宋缺钱啊……”赵桓笑着说道。

    大宋缺钱,钱荒带来的钱引之事,弄得民怨沸腾,其实说到底,就是缺钱。

    “大宋富硕,何来缺钱之说。”陈冲依然皱着眉问道。

    赵桓连连摆手,对着李纲说道:“太宰,这陈冲给你了。好生管教,未来可成栋梁之才,多让他去村寨上看看,就知道为何大宋缺钱了。”

    赵桓知道大宋缺钱,还是他在河东路和关中考察的时候,知道大宋缺钱缺到了何种地步。

    在一些集市上,甚至有地方还采用以物换物的原始方式,在进行交易。

    大宋的钱荒非常严重,虽然汴京造钱工坊,已经全力开工,甚至连私铸钱币的事,官府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依然挡不住钱荒。

    事实上,在大宋大宗的交易,都是用银两结算。

    但是白银的数量还是太少了些。

    只能用于大宗商品交易,但是铜钱和银两依旧稀缺。

    但是陈冲自小衣食无忧,缺钱从库房抓一把碎银子就上街了,他当然不清楚,大宋缺钱缺到了何种地步。

    陈冲到走的时候,依然不明白,大宋为何会缺钱,大宋哪里缺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