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振兴攻略-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冲到走的时候,依然不明白,大宋为何会缺钱,大宋哪里缺钱。

    他是商贾之家的读书人,属于穿衣服都有人伺候的人。

    和以前的一名何不食肉糜的皇帝,很像。

    当然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本身就是个痴呆,直到快成年的时候,连话都说不全,指望这样的皇帝,能做什么?

    但是陈冲却不是如此,他是富裕限制了他的想象力。

    他从小就没缺过钱,怎么能理解富裕反而缺钱,这种怪异的事?

    大宋富,就该有钱啊,为何大宋缺钱呢?

    但这就是事实。

    不过陈冲还是满心欢喜的离开了车驾,因为赵桓给了他个参政补录的差遣,正式从地方,调到了中央,而且还在李纲手下做事。

    “岳校尉。这河间军训之事,就全权交给你了。”赵桓站在不远处的岳飞说道。

    “今日正式擢升你为三万飞军总教头,若是他日军成,则由你亲自率领。”赵桓说这个官名的时候,就笑了一下。

    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先不说又没有林冲这个人,其实教头和总教头一字之差,却相距甚远。

    教头是个从九品的小官,而总教头是五品官。

    大宋最高军阶为太尉,也就个二品。可想而知,五品其实已经很高了。岳飞的军衔是中校尉,只是个从五品,其实赵桓派出的这个差遣,有点擢升了。

    岳飞这个总教头隶属于三衙之中的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

    但是现在三衙统兵官,自从梁世成南逃以后,就再也没有下文。

    赵桓在这里耍了个小心思,他并没有罢免梁世成的殿帅身份,这直接导致了现在这个三衙使的职能,由赵桓直接使用。

    他一直在放权,民权、相权都在不断的放手,但是他却一直在收缩军权。

    连李纲对赵桓任命将领,都没有说话的份。

    赵桓对李纲试探,总是岔开话题,军功爵均田制度下,军权只能在自己手中,从训练新军到最后的将领任命,都由他直接掌管。

    不容置喙。

    所以,岳飞其实训练新军,直接负责人就是赵桓,他这个总教头的职位,看起来只有五品,但是谁敢看轻他?

    “官家,宇文虚中刚过了陈桥驿,我们回京的时候,他就该归京了。”沈从忽然对着赵桓说道。


………………………………

第三百零三章 宇文虚中归京

    宇文虚中第二次进京是悄无声息的,这一次汴京的繁华尽收眼底,而不是向上一次一样行色匆匆。

    而这一次汴京也没多少人认出他。他一步步走过了汴京的街头,在金人这几年,何曾见过这等盛世?

    宇文虚中带着宇文重和华姑回到了家中,想要见过老母亲,结果母亲拒绝见他。

    这让宇文虚中非常头疼,老人都很执拗。

    宇文虚中的老母亲,固执的认为宇文虚中是贰臣,那谁说都不管用。

    所以,宇文虚中心情很差,倒是宇文重见了他的老母亲一面,让宇文虚中百感交集。

    赵英找到了宇文虚中的时候,看到了一脸落寞的宇文虚中。

    “官家回京了。”赵英让宇文虚中去面圣。

    宇文虚中稍微整理了下身上的衣物,随着赵英而去。

    而宇文虚中的老母亲,从窗槛看到了出门的宇文虚中,老泪纵横。

    贰臣就是贰臣,这就是老人的想法。

    但是赵桓可不这么想。

    “人生一死浑闲事,裂眦穿胸不汝忘!盖世胆魄,实在是可歌可泣也!”赵桓对宇文虚中在金国的敌后工作进行了高度的评价。

    他在忠魂铭中有一句,别亲离子而赴水火,易面事敌而求大同。

    说的就是皇城司对大宋战局的影响,也是夸赞像宇文虚中一样的人,默默无闻中,改头换面,在敌人手下做事,却依然不忘记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所以赵桓的夸赞,一点都不过分。

    而宇文虚中低着头良久,才俯首说道:“臣独留虎狼之国,侍二主而苟且偷生,受金国命,为之定官制,草赦文,享富贵。实难当此评价,官家谬赞。”

    “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有之,臣弗能及也。”

    宇文虚中这么说,是他想到了当年苏武也是出使北夷,却至死没有投降,而自己却为了苟活,而没有做到守节,时至今日,官家虽然称赞,但是他自己却没有居功自傲。

    赵桓摇头,宇文虚中这个贰臣是事实,他的确是投降之后,被皇城司的人策反,而后一步步笼络了人心,成为了金国皇城司监事。

    他的确是受限于生死的大恐怖,投降了金人,但是,他同样心怀故国,这一点就很难得。

    并且刺杀金国宗室,舍生而悍不畏死。

    如果没有极为特殊的贡献,他能爬到皇城司监事这一职位?

    总体来说,功大于过,功可抵过。

    此等大才归京,自然要百般礼遇才是。

    “朕欲重新起用你为中书舍人。你看如何?”赵桓问道。

    中书舍人是一个好官,给皇帝写圣旨,在皇帝和宰相之间沟通,了解天下大事,了解皇帝的执政理念,是预备宰相一样的官员。

    赵桓安排的这个职位,是经过精心考虑,他觉得这个官职才符合宇文虚中之才能。

    “今日之朝堂,与过去腐朽昏暗之朝堂已经大有不同,朝中人才济济。臣以为臣德不配位,臣不愿受官,还请官家收回成命。”宇文虚中马上回答道。

    德不配位,祖宗之法。

    昔日宋太祖赵匡胤有意迁都,结果被赵光义一句在德不在险给怼了。

    而这个修德以怀远的赵光义的确了得,定下了这个“德”让大宋从百姓到官员都局限于德一字。

    打破人心底的桎梏有多么的难?赵桓终于算是有点感觉了。

    自己迎接岳飞在陈桥驿摆出了盛大仪式,结果岳飞直接掉头就跑。

    自己封个宰相候选人,还被宇文虚中给推辞了。

    赵桓想了想说道:“御史中丞赵鼎擢中书舍人,这个御史中丞,台谏长官,总不能推辞了吧。针砭时事,随时纠正政策的失误。”

    “这个不能再推辞了。”

    真的不能再推辞了啊,朕这个皇帝要要面子呢,你真整个三辞不受,大家都不好看啊!

    宇文虚中稍加思虑,说道:“臣还以为官家会给臣个闲散的官,没想到还是丞相之职。”

    虽然是个御史中丞,但是也是参政的朝堂大员,掌握台谏,其实已经很大的官了。

    “君之厚待,臣没齿难忘。”宇文虚中还是接受了这个受官。

    而此时的御史中丞是赵鼎,那赵鼎自然要去当中书舍人。

    而原来的中书舍人朱胜非,还担任侍讲,也就是给皇子上课的职责,而赵桓对朱胜非的去向,也是去帮李纲,尚书右丞。

    而此时的孙博在河东路当经略使,压根没办法帮李纲,现在整个尚书省的工作,都在李纲一人身上压着。

    赵桓点头,这接受了大宋的官,那还是大宋的人,这就够了。

    “官家,臣被完颜宗望假释,他的想法是让大宋相信金国议和之决心,而后用假传圣旨之法,想要迫使宋军撤出平州。而后被岳校尉和韩将军识破奸计未能得逞。”

    “但是金人,有意议和为真。完颜宗翰托人传信给臣,说若是官家同意议和,放回他的次子完颜斜保,则完颜宗翰可以放归王禀。”

    “王禀将军在临潢的战事极为艰难,依城而守,但是依旧被完颜宗翰部,团团包围。不知官家以为王禀之事如何处理?”

    赵桓才想起来,顺德帝姬赵璎珞给完颜宗翰生了个孩子,还被岳飞在大同府给抓了。

    这个完颜斜保已经被送回到了汴京,现在寄养在汴京柳丰堂官舍里。

    一个小奶娃,换一个王禀,不亏啊!

    赵桓觉得这个买卖能做。

    “王将军和孙校尉攻临潢的目的是为了给奉圣州的军堡,拖延时间,就是他完颜宗翰想要交换,朕同意了,王禀不见得同意啊。”赵桓摇头说道。

    王禀撤不撤军,取决于奉圣州的军堡,有没有建成。

    即使现在赵桓让人带着完颜斜保到完颜宗翰的军营里,王禀是否撤退还很难说。

    王禀舍生而忘死,在太原城下三千人守了二百多天,这在临潢,两万兵马还有大将孙翊,指望他王禀在未完成战略目标下撤退。

    王禀很难说会同意。

    赵桓想了想说道:“临潢需要固守一年,以拖延完颜宗翰南下攻伐云中路,这一点是不能变的。”

    “但,如果临潢战事不顺。朕准许王禀、孙翊二人投降金人。”

    赵桓说完,宇文虚中脸色数变,良久才说道:“准许二将投敌?”

    这个皇帝之前看起来很是英明,为何现在这个政令,怎么这么昏庸?

    大将临阵投敌,岂不是出第二个李凌?

    怎么会有如此昏聩的决定?

    而赵桓也是想到了李凌的事,才如此决定。

    “到时候用完颜斜保把王禀、孙翊和将士,换回来就是。”

    赵桓想的是保住王禀和孙翊,以及两万捷胜军。

    留得青山在,才不愁没柴烧。


………………………………

第三百零四章 报国有门,吾等所幸

    李陵是汉朝飞将军李广的长孙,战败投降于匈奴,汉武帝大怒,杀其全家。

    李陵一辈子无法归汉,最后老死了在匈奴地盘上。

    太史公司马迁和李陵是至交好友,而司马迁也是为了游说李陵的事,遭到了汉武帝的腐刑。

    但是太史公对李陵的评价相当的低。

    自是之后,李氏名败,而陇西之士居门下者皆用为耻焉。

    这一句话,几乎可与人于宋后羞名桧,岳飞坟前耻姓秦相媲美。

    天汉二年,汉武帝命李广利征匈奴,任命了李陵这个军三代为贰师辎重押解,而李陵言“愿得自当一队,至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

    汉武帝拒绝了李陵的这一建议,说“将恶相属邪吾发军多,毋骑予女汝”

    他这话的意思是这次大汉向匈奴发兵众多,我没有多余的骑兵给你了。

    其实当时,卫青霍去病多次出攻打匈奴,汉士卒死了数万人,汉马也死了十多万,匈奴虽然被打残了,而且远遁而去,但是汉也是少马,无法再去追杀。

    李陵回答道“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

    上壮而许之。

    这里的壮字,可以看出汉武帝是甚为感动,才答应了李陵的请求,准许他出兵。

    结果换来一个投降的结果,汉武帝可不是赵桓这样的好脾气,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大发雷霆。

    李陵为何执意要出战这涉及到李家三代封侯难的问题。

    李广一生征战七十余年,到最后被卫青问责,自杀而亡。

    李敢力夺匈奴左贤王旗鼓,而后被霍去病所杀。

    所以,李陵很着急,他才会想要至于出战为李家封侯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所以,李陵这个年轻人,固执的想要出战,夺得军功,封侯以正李家之名。

    但是李敢其实已经封了关内侯,所以,李家也并不是没有封侯,只是他李陵太心急了而已。

    李广的一生,其实汉武帝并没有亏待他。

    他与匈奴人作战,第一次无功而返,第二次全军覆没,第三次随卫青出征迷路了,第四次无功而返,第五次,不听卫青调令,擅自行动,而后迷路,归营之后,卫青问责,而李广自刎谢罪。

    三次无功而返,一次全军覆没,一次不听号令,行军没有规范,人人自便,不击刀斗以自卫的李广,他汉武帝多次启用,五次令其出关作战,汉武帝对他李广不薄了。

    李广怎么回报汉武帝的

    李广和人在田间喝得酩酊大醉,酒后驾车肆意驰骋于霸陵亭,被霸陵亭尉给拦住了,扣留了李广半天。

    然后李广拜为右北平太守时,带着这名霸陵亭尉一起到军中,然后把这名霸陵亭尉给杀了。

    因为严格执法,没给李广这个飞将军的面子,就要被你砍掉脑袋

    再看看列宁和卫兵的故事,就知道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应该如何做。

    而霍去病杀李敢这事,正是李广的延续。

    李敢封侯以后,知晓自己的父亲李广的死,和卫青有极大的关系。

    然后就打伤了卫青,而卫青仁厚,觉得愧对李家,就没有追究李敢的刺杀他的事。

    卫青当时是什么人

    大司马大将军,这个职位其实和赵桓册封种师道的元帅是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享受极高的待遇,统领全国兵马,兵事一言而决。

    卫青作为大汉战神,那可是屡战屡胜,霍去病八百人击匈奴是奇袭,但是卫青可是堂堂正正正面击溃了匈奴二十四万骑,当之无愧的大汉军神。

    李敢刺杀卫青不成,卫青仁厚没有理会李敢,也没有宣扬,甚至连汉武帝都瞒着。

    卫青是个宽仁的人,可是霍去病是个暴脾气,能忍得住

    你不是血亲复仇吗我也可以。

    霍去病的父亲霍仲孺是个渣爹,偷了平阳公主府侍女卫少儿,卫少儿未婚生育,霍仲孺不敢认这件事,就跑了。

    霍去病一直跟着母亲和卫青长大,卫青虽然名义上是舅舅,可是跟爹也差不多了。

    他能咽的下这口气

    而且是李敢先开的血亲复仇之事,霍去病就当街杀了李敢,为他的血亲复仇。

    当时公羊学说的大复仇理论十分盛行,言国仇百世可复家仇止于五代

    更何况是李敢先开的血亲复仇之先河

    汉武帝没有处罚霍去病。

    作为李家唯一成年男性,李陵需要证明自己,所以,就提出了以步兵打骑兵的战术,并且打的还不错。

    第一战五千人对上了匈奴三万人,总共打了五次,屡战屡胜,匈奴人走了。

    匈奴人又来了,这次是八万人

    汉武帝对李广是极为喜欢的,对于李敢的死也是极为痛心的,对于李陵请战之事,也是非常上心的。

    所以派了路博德带领骑兵,去配合李陵作战。

    但是李家作战实在是为汉军所诟病,所以路博德羞于和李陵配合,就上书说不想干。

    而当时路博德也是有其他任务在身,出河西配合李广利作战。所以,汉武帝对李陵的支援,就无疾而终了。

    李陵是怎么做的

    第一步怪女人,陵曰“吾士气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军中岂有女子乎”始军出时,关东群盗妻子徙边者随军为卒妻妇,大匿车中。陵搜得,皆剑斩之。

    先把随军军卒的媳妇拉出来砍了。

    这一点上,军队不允许妻子跟随,李陵执行军法,行事无错,但是归罪于女人影响士气,杀了士兵的妻子,岂不是更加影响士气

    第二步斩首,昏后,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我,丈夫一取单于耳”

    良久,陵还,大息曰“兵败,死矣”

    单枪匹马刺杀匈奴和左贤王,那可是八万人的匈奴精锐兵马,他到底是去刺杀了呢,还是去刺杀了呢

    第三步死战,令军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冰,期至遮虏鄣者相待。

    夜半时,击鼓起士,鼓不鸣。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

    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

    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百余人。

    吾等正欲死战,将军何故先降

    到了幽冥地府,韩延年肯定要问问李陵,大家都要死战不退,结果你无面目见陛下,然后降了

    而后李陵如何做的

    接受了匈奴的受官,成为了匈奴人的右校王,还尚了匈奴的公主,苏武被单于扣留,李陵还去劝降了苏武。

    后来李陵还在匈奴领兵和商秋成的三万汉军打了一仗,当然李陵严重放水,商秋成大胜乃还。

    所以,在赵桓眼中,就是李陵轻兵冒进,葬送了数千精锐,然后立了个牌坊,到匈奴那边吃喝玩乐睡女人,还封了王,老家的人,皆以他为耻,大约就这么个事。

    而王禀不同,王禀攻击临潢,那是赵桓给了杨忻中和王禀便宜行事的命令,毕竟战机转瞬即逝,赵桓不愿意事事都让边将请命,贻误战机,毕竟云中路刚刚收复。

    王禀拿下临潢,把钉子扎在了完颜宗翰的咽喉位置,防止完颜宗翰在奉圣州的军堡未建好之前南下。

    这就是王禀的战略意图。而且执行的非常彻底。

    而王禀的孤军深入,被团团包围,就目前形势而言,赵桓没有能力救援他,而且杨忻中也没有兵马能够救援长驱千里的王禀和孙翊。

    所以,两个人在出发的时候,就知道这是一场没有归路的千里奔袭。

    赵桓准许他们投降,是因为他们做的足够好了。

    而且王禀三十多岁,就在太原留下一个幼子,带着长子千里打仗,赵桓让王禀投降,其实是给王禀一个活着的机会。

    其忠勇,王禀已经用太原血战证明了自己。

    力战领命而降和无颜面对陛下而降,毕竟不同。

    赵桓和宇文虚中解释了自己为何会下这个命令,他的人设是仁善,他内心是不愿意这些为国为民不顾自己生命的军卒,真的力战而亡。

    宇文虚中这才明白了官家的意图,并不是一拍脑袋就决定你王禀可以投降的。而是多方面考虑。

    而且后续还有谈判,将王禀交换人质换回来的操作,宇文虚中表示可以理解官家的良苦用心。

    可惜军令传到王禀军中,王禀照着字验解读了诏书之后,笑道“官家小看某了。”

    孙翊问道“官家又下了什么指示直捣黄龙府吗”

    “官家准许我们投降金人。以苟活性命。”王禀笑着说道。

    孙翊听了先是惊讶,然后笑道“官家是真的仁义啊。我们能碰到这样的官家,也是天大的幸事了。”

    “但是我们这趟出来的时候,就没打算活着回去啊。”

    “臣抱必死之心,以求大宋延存。苟全性命非吾等所愿。臣已决心以死报国望大宋永兴”王禀在油灯下写下了这句,给孙翊看了看。

    孙翊想了想写道“报国有门,吾等所幸有幸埋骨勇义冢,此生无悔”

    王禀和孙翊在札子上,签上了自己名字,命快马将自己的书信寄回去。

    当然临潢城的战况并不是像赵桓想的那么糟糕,相反,王禀和孙翊反而有几分惬意。

    “要说这杀人放火,劫掠四方,是真的爽啊。”

    “看看咱们掳掠这几万的契丹人做劳力,还夺了这么多的牲畜,守城有契丹人,脏活累活有人干,顿顿有肉吃。”

    “官家以为咱们在临潢府随时都有性命之忧,岂知这等日子,让某回去,某还要犹豫几分呢”孙翊用刀子插了一块刚烤的冒油的牛排,吹了吹,大快朵颐。

    “喝点马奶酒,要不晚上肚子不舒服。这牛肉味道还可以,上次打的那些狍子肉,让快马给官家带点去。”

    王禀扔给孙翊个酒葫芦,摇头说道“军堡建成了咱们就回去,日子虽然美,但是毕竟在别人地头上。”


………………………………

第三百零五章 胡神医被完颜宗翰盯上了

    为什么孙翊和王禀的日子过得如此滋润?

    恰着牛肉喝着马奶酒,看着契丹人干活?

    种师中忽悠了辽国的金吾卫大将军耶律余睹,搅乱金国在辽地的战略部署,为耶侓大石的五路起义军做策应。

    而在大同府,耶律余睹拥有了足够的契丹人和粮草,虽然契丹人放弃了西京,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辽国固有的地盘。

    耶律余睹不断的组织着辽人进行反攻。

    临潢府是辽国的首府。

    而上京,这个辽国的都城,就在临潢城不足三十里的地方。

    对于王禀和孙翊这些汉人来说,他们当然是千里奔袭,但是对于耶律余睹和契丹人来说,这就是他们守望都城的地方。

    所以,王禀和孙翊很快就和耶律余睹商量好了条件,王禀和孙翊走后,临潢府留给契丹人。

    但是条件就是王禀和孙翊能够坚守这一年的时间,让耶律大石能够将五路和临潢府的地盘联合在一起。

    当然,耶律余睹并不是平白的利用王禀和孙翊的强军,而是提供数万契丹人协助守城,同时还提供王禀和孙翊的军队补给。

    也就是说,王禀和孙翊,现在其实是耶律余睹雇用的打手。

    但王禀和孙翊并没有满足于此,这是耶律余睹有求有他们!

    所以,王禀和孙翊除了要求军队补给和签军协同作战以外,还要求耶律余睹提供足够的种马和马倌,送到云中路,完成官家要求的三年拥有万匹战马的任务。

    “金吾卫大将军应该弄点茶叶过来。”孙翊打了个饱嗝,笑着对着林幼玉说道。

    促成这一切交易的自然是辽国皇城司监事林幼玉。

    自从在大同行在,林幼玉和官家见了面以后,林幼玉就不再以男儿身出现,而是一身女子打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