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振兴攻略-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构进入鼓楼是极为小心的,身上的长衫都是挤过了水分,不再滴答水迹,才进入鼓楼之中躲避。

    也多亏这大风的天气,否则赵构一早就被找到了,大风吹得鼓楼吱吱呀呀作响,赵构待在鼓楼之中,瑟瑟发抖。

    唯恐被叛军给抓住就地剁了,也在害怕摇摇欲坠的鼓楼,真的在飓风的洗礼下,轰然倒塌。

    到那个时候,都是个死。

    他何时如此狼狈过,做个康王不好吗?

    他忽然想念自己在汴京康王府的王妃,自己现在这副惶恐而不安的模样,图个什么?!

    他想回家,但是在他选择和完颜宗望歃血为盟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今天这个局面。

    为什么金人会这么靠不住呢?如果金人没有向之前一样一败涂地,哪里有现在这等可怜的模样?

    到底该怎么办?赵构前所未有的迷茫着。

    而这种迷茫,也在秦桧心中不断的交割着。

    汴京给他的位子是马倌,而临安给他的位子是中书舍人,不管怎么看,秦桧都认为吴国不应过如此快的灭亡才对。

    占据了长江天险,只要维持原有的割据,不应该如此才对,可是他有些想不明白,为何自己就这样开始了流亡。

    大势已去,这四个字,已经深深的烙在了他的心里,以至于他看赵构的眼神,都有些变了。

    在明灭不定的雷光之中,秦桧的眼神意外的阴毒。

    可惜赵构现在没有心思,关注到秦桧的目光,他更多的思考着未来,应该如何自处。

    这个时候,向汴京投降,汴京的哥哥能原谅自己吗?

    赵构心中有了这个念头,就压制不住自己的想法,好歹汴京的哥哥是自己的血亲,虽然不是胞亲,但是怎么说他也是个皇子啊。

    毕竟赵佶在艮岳宫过得还不错,这是天下人有目共睹的。

    赵桓不喜欢赵佶这个艺术家皇帝,可是为了天子的脸面,为了皇室的威严和正统,也为了自己的人设,更为了钓流落在汴京城外的二十六名皇子那些鱼。

    或多或少的,他做了一些彰显自己仁义的事,做了不少面子工程。

    面子工程,当然要宣扬的满世界都知道。所以赵构才有了此时此刻投降的想法。

    自己还能做回康王吗?赵构陷入了遐想之中。

    只是这个遐想,很快就被赵楷的惨痛下场,给吓没了。

    赵楷叛乱被赵桓一杯毒酒鸩杀。自己或许免不了如此的下场吧。

    狂风在呼啸,赵构和为数不多的大臣和军卒,在破旧的鼓楼里一声不吭。

    “官家,天亮了,风停了。”

    “这就能让淮南崔家的私兵前来增援了!”秦桧听着外面的风声逐渐变小,脸色变得喜悦起来,喜出望外的说道。

    天亮了,就会有人注意到他们的皇帝,已经被团团包围。

    只要在自己的禁军平叛之前,没有被叛军找到。

    赵构不是没有翻盘的资本!

    赵构再次站了起来,说道:“速去请援!明州州府禁军,淮南禁军,悉数前来勤王!”

    一名军卒左右看了看,一咬牙站了起来,打开了鼓楼的大门,大踏步的走出去,准备去执行赵构的命令。

    “嗖!”

    一道乌光划过,箭矢插在了这名无甲无兜鍪的军卒的眉心,这名军卒直挺挺的倒下了。

    “赵构!你且好生在鼓楼内待着,不得随意出来,否则此人就是你等的下场!”门外传来了呼和声,赵构迎着略微有些刺眼的阳光,皱着眉看到了门外。

    赵构仔细看了半天,才发现是张宝!

    昨天被赵构射了两箭的张宝,此时蹲坐在鼓楼的院墙之上,手中端着一把手弩,脸上挂着残忍的笑容。

    张宝的两个小腿已经包扎了,来参加赵构设下的酒宴的时候,张宝绑着绑腿,也辛亏绑了绑腿,否则这两箭不要他的命,他也得伤筋动骨上白天才能活动。

    赵构彻底慌了!

    张宝是如何知道自己在这里的?难道是在外面蹲了他一晚上?

    事实上,张宝一直尾随着赵构。

    直到确认了赵构不会再离开鼓楼之后才离开,喊来了起事的船首和禁军,准备策应。

    这次起事的船首和船卫其实不是很多,不到一千人的样子,明州驻扎着四万禁军,如何突围就成了张宝的难题。

    至于赵构埋伏的八百精兵,早在赵构匆忙下楼的时候,就四散而逃了。

    张宝并没有率着船卫和明州禁军硬拼,血战到底,当然也没有那个必要。

    现在明州禁军和张宝争论的焦点,也不是赵构活命与否。

    “张船首!有财一起发嘛!哪里有吃独食的道理!这赵构的人头,到汴京皇帝那里能换不少钱吧。说不定顺手也能捞一个官位!”明州禁军的都统制喊的声音很大。

    赵构在鼓楼内,听到这样的对话,心中一惊!

    明州禁军就在门外?不仅不平叛,还在门外讨价还加起来?

    “刘统制!这赵构不能交给你!现在交给你,还有我等生还的机会?这样,你我各退一步,不就是功劳吗?”

    “咱们这样,二一添作五。你派出九百人,我这里也有九百人,咱们共同押解赵构回汴京,一起面圣奏对。一起分了这抓到了赵构的功劳如何?”张宝的声音再次响起。

    刘统制佯装很为难的思虑了半天,才说道:“那好吧。”

    “不过刘统制,一路上的补给,就全仰仗兄弟你那边支持了。”张宝的声音如同一道道催命符一样,刺激着赵构略有些麻木的神经。

    刘统制答应的非常爽快。

    本来他就是适逢其会而已,抓到赵构的是张宝,这名刘统制的这一半的功勋,简直跟白捡的一样。

    本来投降就足以保命,如果有了抓赵构这一半的功劳,说不定还能捞到个一官半职,继续作威作福。

    他为什么不同意呢?

    “赵官家,请吧。”张宝端着手弩,对着门内笑着说道。

    赵构愤怒而无力的喊道:“我不走!”


………………………………

第三百四十六章 垃圾分类

    赵构是绝对不想走的,因为他现在连投降的资格和机会都失去了。

    当然,张宝并没有让赵构自己决定,命令军卒们进入了鼓楼之内,将赵构五花大绑起来,就准备押解归京。

    当然,也没有放过跑到楼上躲着的秦桧。

    这个家伙倒是跑得快,趁着所有人的不注意,就一溜烟的跑到了楼上去。

    可惜的是张宝全程盯着他们,自然知道他们有多少人。

    军卒们把秦桧从楼上揪出来,将所有的奸臣都绑上,扔到板车上,准备归京。

    当然刘统制怎么可能放弃这个争功的好机会?赶紧上了一道札子到汴京,说明了自己抓到了赵构。

    但是因为赵构在张宝的手里,刘统制不得不将张宝的名字写道了札子之上。

    札子走的速度要比押解赵构等人要快很多。

    赵桓收到了札子的时候,左看看右看看,才确定了赵构真的被抓了。

    他知道赵构已经大势已去,完全没有了翻盘的机会,什么时候倒下,还得看义军消化已有地盘的速度。

    只是让赵桓没有想到的是,赵构从临安跑到了明州临时歇脚,就被当地人给安排了。

    而此时御下并非李纲,李纲显然还在琢磨着这份札子的真假。

    “赵都知,让亲从官前去调查下赵构如何被生擒的,朕很好奇。赵都知?”赵桓喊完才想起来,自己把赵英派出去抚军去了。

    “程褚,你去安排。”赵桓看到大殿外杵着的程褚大声喊道。

    “这个李士美,你为何执意要面圣呢?”赵桓这才看着李邦彦问道。

    御下之人,乃是李邦彦。

    自己给他安排了大宋书坊主编的工作,让他编纂一下那一百零七本的话本,着手刊印之事。

    这三两句话都能说清楚,不用面圣才对。

    可是李邦彦再三请求面圣,赵桓闲来无事,读书读的有些厌了,索性就把李邦彦招到殿上问问。

    “汪博彦柄臣擅国,违天逆理,专事阿党,利惑君心,阻塞义理之路。而汲引庸妄,戕伐国本,以奉事仇敌,其罪不可恕。”李邦彦先说了一句汪博彦,看了看官家的脸色说道。

    “继续。”赵桓自然不会放过汪博彦,这李邦彦说的都是废话。

    此次押解归京的还有白时中等人,都是一窝子的奸臣,自己怎么可能放过他们?

    不斩士大夫?一点贡献没有,尸位素餐,还想获得死罪豁免权?

    丞相豁免权的潜规则,在赵桓这里并不适用!

    蔡京被赵桓饶了一命,那也是建立在蔡京还干了点人事的基础上,汪博彦、秦桧、白时中等人,凭什么要豁免权?

    “秦桧者,其机深,其力鸷,其情不可测,其愿欲日进而无所讫止。其罪不可恕。”

    李邦彦又说了一句,看了看官家的脸色,没有什么变化。

    “一口气说完,别大喘气。”赵桓知道李邦彦绝对有但是,赶紧把话说话就是。

    这些人,自己绝对不会放过,包括赵构。

    虽然秦桧现在的罪孽没有正常历史线上的那么深,但是已经投靠了赵构,一起参与了谋反之事,那就是死罪难逃了。

    现在皇子大部分已经归京,没有了二十五王之乱的后顾之忧,赵桓已经没有杀赵构引的后患无穷的顾虑了。

    “官家,赵构本为康王,王失道,为奸邪所误,王之身,本不宜深责,然其罪滔天,对金纳贡称臣,窜身而不耻,屈膝而无惭,直不可谓有生人之气。”李邦彦再次抬头看了看赵桓的脸色。

    赵桓依然是那副你赶紧说完的表情,李邦彦就知道自己这话,是符合圣意的。

    李邦彦赌对了。

    赵桓坐直了身子,还是读书人骂人狠,直不可谓有生人之气,就是说,赵构活得没有一个生人该有的气节。

    这个意思,就是说赵构该死。

    “但是李提举,李椿年有大才也。胡世将也有定鼎之能,有些人是被江南、淮南、两浙路的大势逼迫,不得不低头,还请官家明鉴。”李邦彦吞吞吐吐的说完。

    他在为赵构手下的一些“奸臣”们说情。

    这些奸臣有些是因为裹挟着,糊糊涂涂的当了吴国的官,有些是被赵构给骗了。

    李邦彦再次看了一眼赵桓的面色,发现赵桓已经正襟危坐,坐在案牍之后,面色极为严肃。

    “拿上来吧。”赵桓伸手说道。

    ?

    李邦彦一脸的懵,自己想做什么,是怎么被赵桓知道的?

    赵桓当然不会解释,李邦彦身边那些亲从官,那些仆从,还有一名侍妾都是自己皇城司的察子。

    就是李邦彦想明白了,他也不敢把这些人怎么样。

    赵桓大概知道李邦彦要说什么,才把李邦彦招到殿上来的,但是具体内容,就不是很清楚了。

    “前段时间,臣把自己为相这几年,与官家奏对的为官之道,以及在河东路的见闻,所思所感,写成了一本札子。官家请过目。”

    李邦彦无奈的掏出了一本札子。

    他也很快的想明白了,为什么自己刚知道一点情报,就会被李纲登门,自己刚知道了一些万刀刘的事,就被官家抓个正着了。

    但是这是应有之意,自己作为赵佶的宰相,现在以庶民的身份待在京中,实在有些欠妥,有些监视也实属正常。

    赵桓拿过来了李邦彦的札子,《官考》,讲的是为官之道。

    让赵桓极为意外的是,李邦彦这个公文里,终于有了标点符号!

    李邦彦这个见缝插针的能力,绝对要比李纲要强。

    “你的意思是垃圾分类?”

    “不,我的意思是,你是说,赵构手下的臣子,有好有坏,有逼不得已。要区别对待对吧。”

    赵桓这才明白了李邦彦的所有意图,这本官考其实写的不错,都是写给赵桓看的,很多官员机巧的心思,以及做事的目的说的很明白。

    被大势所逼迫,同乡、同窗、大兵都是原因。

    而且李邦彦在札子里,直接言明,赵桓这个皇帝,不断的提高了武人的地位,甚至一些知县事都是军将转地方。

    有些文臣一时想不明白,冲动行事。

    李邦彦的札子,说的就是劝谏赵桓对这些臣子们区别对待。

    “挺好。”赵桓挥了挥手,让李邦彦下去,让等在宫门外的李纲进来,他们要处理赵构回京的事。

    显然这不是现在的李邦彦可以参与的事了。

    “赵构要归京了,李太宰。朕要杀了他。”赵桓盯着李纲说道。

    当初自己要杀赵佶,李纲费尽心机的劝谏自己。

    过往历历在目啊!

    自己要是杀赵构,他李纲还是不同意,那赵桓觉得换个宰相,让赵鼎上位也不是不可以。

    “臣附议。”李纲丝毫没有犹豫,李纲这是叛乱,和赵佶的情况大不相同。


………………………………

第三百四十七章 人才喜加一

    李纲想了想,说道:“官家,今日宗正少卿说所有的皇子都回京了。”

    赵桓稍微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李纲这句话的真正意思,那就是赵构随便杀吧,没什么影响了,虽然没有名言,赵构赶紧去死吧,但是也差不多了。

    李邦彦可以随意表达自己的政见,张开嘴就说汪博彦该死,白时中该死,秦桧该死,赵构该死。

    李邦彦可以骂骂咧咧,李纲不能明说的,甚至不能肆意谩骂,是因为李纲当政,在朝中说话就不会太过自由。

    特别是涉及到了这种国本之事。

    就杀赵构这件事上,李纲和赵桓达成一致。

    “官家,眼下的当下之急,是将两浙路和淮南地区,例如崔家这一类人,抓拿归案。”李纲俯首说道。

    赵桓叹了一口气,他也在犹豫这件事。

    当初赵佶在江南两路的十抽一的杀中人之家,血流成河,有很多因素,让赵佶下定了这个决心。

    比如宣和四年就要伐辽,但是大宋主力的西军却在江南,赵佶迫切的需要主力回转,向着北方转移。

    比如李邦彦拿的钱不是很多,只能安抚了两浙路,淮南淮北。

    比如赵佶惊恐于方腊起事的规模之大,赵佶非常畏惧,所以用极为残忍的手段平叛。

    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赵佶为了搜刮江南的财产,以供给伐辽之事,十抽一的把中人之家杀了个干净,一举多得。

    这些都是赵佶下了这个命令的原因,但是赵桓又不是赵佶,所以他还是想用过去那一套,只诛首恶,不牵连。

    “孙博和何栗归京了吗?”赵桓问道。

    李纲俯首说道:“不几日就该到京城了。”

    前几天李师师要跟他生孩子的时候,李纲进宫面圣,就曾经和赵桓交流过关于何栗孙博归京之事。

    “那就令何栗、孙博、李若水三人带着钱粮去赈灾吧。”赵桓说道。

    这灾自然是前段时间的台风和海啸,当然这灾也有人祸的因素,比如汪博彦等人,贪腐甚是严重。

    何栗孙博还没走到京城,就又被赵桓派了出去。

    能干嘛。就多干点。

    “官家,两浙路等地可以均田了。”李纲小声的说道。

    他之所以如此小心,其实是有些搞不清楚,官家对均田之事,还有没有热情。

    之前是在金兵大兵压境、八门进京、赵构不知所踪、赵佶南方复政的局面之下,官家破釜沉舟的搞起了均田军改。

    但是现在赵构已经被活捉,在没有了威胁皇位的时候,官家还愿意均田吗?

    赵桓点了点头,现在的江南大部分地区,在经过汪博彦等人上下捞钱、台风过境的情况下,的确有大灾之后,必有大建的局面。

    这些地方的乡绅力量已经非常薄弱,因为义军旗号,万本不离其宗,多数都是均富贵的说法。

    倒是省了赵桓收拾他们这群乡绅员外的功夫。

    “均田、军改、商改都一并进行起来,让张叔夜去一趟吧。至于京中捷胜军统领,让岳飞先暂领起来。”

    赵桓他压根就没听出来李纲试探的意图来。

    李纲这才放下了心,多少君主在国家危亡的时刻,都是无比的贤明,等到国事稍微平稳一些,就会变得平庸起来。

    这里面帝王心性的变化,岂是一两句话能够说得清楚?

    官家的心志未变,李纲试探出这一点,就足够了。

    政策不连贯,会给大宋带来极大的危险,但是现在的官家无疑是没有反悔的意思。

    “官家京中百官不断外派安边,赈抚荆湖、两浙等地,京中官员有些人手不足了。官家,臣写了一个札子,都是这个多事之秋中,表现较佳的知县事,知府和知州。”

    李纲拿出份札子来,递了上去。

    这是在举荐官员,赵桓打起精神来,说道:“朕这里也有一份名单,李太宰看一下。”

    赵桓早就有准备,这朝堂,可不能变成李纲这个宰执的一言堂。

    他也挑选了不少人,准备让他们进京做事。

    赵桓仔细翻动着李纲的札子,越看越是笑容满面,因为两个人的名单,绝大部分都是一致的。

    为数不多的几个不同的地方,也是赵桓害怕京中官员臃肿,就没写上去。

    而李纲札子上缺少的人,大部分都是军将。

    这方面赵桓一直抓的很紧,李纲深知自己不能碰军政方面的人员变迁,札子缺少的军将。

    这两份名单的人都是有能力的能臣。

    “这个陈规不错。”赵桓对这个陈规的印象很深。

    此人是安陆县的知县事,金兵侵扰的时候,盗寇四起,而德安知府弃城而逃,不知所终,此人担起了代安知府之职,讨群寇,接连获胜。

    一介书生、保民安邦。

    赵桓知道此人,还是因为此人曾经上过一道札子,奏营屯田事宜,想仿效古代屯田制度,集中射士民兵,分地耕垦。

    军士所屯的田地,都在险隘处建立堡寨,战时便集结到堡寨抵御,非战争期间就按农时耕作,射士以一半人耕种屯田。

    民户营田,水田每亩交纳赋税米一斗,陆地每亩交纳麦豆各五升。满三年没有拖欠赋税的,田产归民户所有。

    但是系统的提示,让赵桓的面色越来越严肃。

    人才喜加一啊。

    【陈规:发明了世界军事史上最早的管形火器。金军入侵,杀死镇海军节度使刘延庆,刘延庆治军行军无纪,刘延庆死后,其部下祝进、王在逃散成为盗贼,侵犯随、郢、复等州。】

    【祝进、王在进攻德安府,德安知府弃城逃走,当地父老百姓请求陈规代理知府之职帮助守城。】

    【陈规临危受任,联合弓社射士,守住了德安府,之后祝进、王在再次进攻德安府,被陈规打的大败而归,再无力兴风作乱。】

    【而后李孝义、张世率步骑兵数万人逼近城池,诈称受诏接受招安,陈规登上城墙察觉这是诈降。】

    【他急忙布置防备,半夜时分,李孝义的军队围城进攻,由于事先做好了准备,陈规把二人的散兵游勇,打得大败。】

    【短短不大一年的时间里,劝降杨进,败董平,拘桑仲,杀李横。】

    人才啊!

    赵桓看着系统的种种情报,这赵构不败才奇了怪,陈规本来在他的地盘上,打出了好大的名堂。

    赵构不起用他,甚至连知道都不知道,浪费了人才。

    当然,这些和盗寇之间的战斗,不是让赵桓认为他是大才的原因,最主要的是:这个人发明了世界军事史上最早的管形火器。

    这才是重点。

    也得亏赵构没有起用他,要不然平定江南,就有得打了。


………………………………

第三百四十八章 朕把赵构的卡全部抽走了!

    火药在北宋的时候,还只是烟花。

    并不是没有人意识到它的威力,只不过火药成分不明,火药的工序和种种生产,都有很大的弊病,并不能作为军事用途。

    但是火药只是烟花的最主要原因是,人们并不知道火药在军事上的运用到底有何种意义,所以整个产业链并没有形成。

    这就导致了火药,直到南宋的时候,才开始大放异彩。

    而第一次的运用,就是在陈规手中。

    一群散兵游勇聚集在一个叫李横的旗帜下,四处抢夺,袭扰城镇。

    李横带着他的兵丁攻打德安城,没成想踢到了铁板之上。

    在这次的战斗中,陈规运用他发明的火枪组成一支60多人的火枪队,2…3人操持一杆火枪,长竹竿火枪二十余条,最终将李横的部队打的落花流水。

    李横也人如其名,横着走出了德安城。

    而这种火枪,这种管形火器用长竹竿做成,是由竹管当枪管。

    使用前,先把火药装在竹筒内,交战中从尾后点火,以燃烧的火药喷向敌人,火药可喷出几丈远。

    李横哪里见过这种天神打雷的场面?

    士气直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