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振兴攻略-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使用前,先把火药装在竹筒内,交战中从尾后点火,以燃烧的火药喷向敌人,火药可喷出几丈远。
李横哪里见过这种天神打雷的场面?
士气直接归零,被陈规按在地上摩擦。
当然,在赵桓看来,火药的运用和武器装备的运用,其实归根到底还是人在用他们。
比如南宋的铁火炮和投石机很强,但是在上层沉迷于狗斗,沉醉于江南的安逸,不是依旧没有收复失地?
美国人诺登飞在1878年发明了多管排列步枪,原理是将多根枪管平行排列,用手转动一个把手,各个枪管后的枪机依序击发,射速每分钟350发,射程2000米。
而1883年,也就是光绪九年时,金陵机器制造局,就已经能够仿制这种机枪了,并且还大批量生产了这种机枪。
名为诺登飞四门神机连珠炮。
在镇压太平天国的时候,大放异彩。
但是有啥用?
螨清照样被列强摁在地上摩擦。
当然,为何之后将近五十年的时间里,整个神州大地上,为什么一直在用汉阳造的枪械?【注1】
这就得问问运输大队大队长,是怎么治理国家的了。
陈规这个人很强,并不是他在火药上的贡献,而是他在打仗的闲余时间里,写了一本书,名为《守城录》。
这仅仅只有四卷的书,着重于对守城用兵之道的阐发,是世界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军事防御向的专著。
陈规针对前人城池攻防战的得失结合自己的军事实践,较早提出了“重城濠”、“守中有攻”及使用新式火枪等城邑防御战理论和方法。
要是赵构起用了陈规,赵桓打江南就有的打了。
在系统提供的资料里,赵桓还看到了了不得的东西,那就是陈规的这本《守城录》,甚至刻印成版,颁行天下。
作为其他将领守城时的参考和借鉴,诸多将领,将其视作城防术之圭臬(gui nie,此处指标准)。
这本书在系统的积分商城里是可以兑换的,价值居然高达一分。
对于书籍的评价,也是非常的高。
【陈规在无强力外援的形势下,能够与数倍于己之敌,九战九捷,未尝一负。】
【其军事防御思想堪称实战经验的总结,与诸多纸上谈兵的兵书不可同日而语,具备极强的实践性,陈规的军事思想,直接指导了顺昌保卫战。也间接的影响了南宋一朝的军事调度和策略方针。】
辛亏赵构在忙着跑路,没有注意到陈规这个人,否则把陈规,调到临安城里,赵桓岂不是跟赵构打很久?
“陈规,端毅寡言笑,待人和易。以忠义自许,尤好振施。官家要起用他吗?”李纲问道。
他注意到这个人也是在最近,但是好像官家比自己还要了解此人。
“你准备让他做什么?”赵桓饶有兴趣的问道。
李纲俯首说道:“计省那边缺个人员外郎,听说陈规此人极为喜欢藏书、算学,我准备让他去……”
李纲稍微停顿了一下,显然,官家单独提到了陈规,就是另有重用。
他赶紧接着说道:“臣没打算让他去哪里,任凭官家安排就是。”
“哈哈!”赵桓大笑起来。
李纲并不是个刻板的人,相反,他很懂变通这两个字。
而且官场侵淫多年的他,知道如何保住自己的位子。
善于保住自己的位子,这件事并不无耻,相反在官场上,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技能。
如果保不住位子,还谈什么施政?
很明显,李纲准备让陈规入计省当个会计。但是很快口风就变了。
“让陈规去军器监做个少丞,在刘益手下做事。等到时机成熟,就启用做军器监少监吧。”赵桓摇头笑道。
这事,就算是这样定下来了。
赵桓看着李纲的样子,突然狂笑起来。笑的李纲心惊胆战!
这官家……怎么了?
“没事,没事。”赵桓连连摇头。
他为何发笑?
完全是因为他又对如何做皇帝,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就是做皇帝,要知人善用。
但是这四个字,太难以做到了。
每个人对任何人的认知,都是不由自主的站在某个立场上,去认识他。
但是自己这个大皇帝系统,他不是个人,评价任何人,都尽量站在了客观的立场上。
当然,这个系统是有国籍的。
比如那个完颜宁吉,大皇帝系统,就无法识别这个人的资料。
所以,要说立场,自己大皇帝系统的立场,就是站在了大宋立场上。
和自己的立场是高度一致的系统,在评价这些人的时候,都是极为客观。
这就给赵桓带来了个极大的便利,知人善用的问题,在他这里不是问题。
他之所以突然发笑,并不是因为自己又对做皇帝,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而是是因为,他想到了自己魂替宋钦宗后的种种行为,才开始发笑。
如果整个大宋都是卡池的话,赵桓开局抽到了种师道、岳飞、李纲、宗泽等大金色至强卡!
在这个全都是废物的靖康年岁里,自己这个牌组几乎无解。
看看赵构的下场就知道了,他抽到的都是黑卡。
汪博彦、秦桧、白时中等人,不是黑卡是什么?
他赵构,能落得好下场才是怪事。
唯一一张至强卡,都在赵构的卡包里了,赵构居然没看到。他不倒霉谁倒霉?
自己这边,这个李纲。
在大事上绝不马虎,诛杀七门余孽之事,铁血手腕。
赵桓决议杀赵佶的时候,他依然忤逆圣意,非要劝谏,刚正不阿,以国为重。
现在说到人员调度上,又如此的圆滑!
高下立判。
赵构,输的不冤。
………………………………
第三百四十九章 水运仪象台
“官家,说到了军器监,臣想到了一人,也在此次推举的名单之中。就是这个苏携。”
“此人乃是哲宗时的宰相苏颂的幼子,现在在丹阳做知县事。”李纲俯首说道。
“苏颂?”赵桓一愣,他还真不知道这个人。
李纲显然看出了赵桓对此人的不熟悉,说道:“官家请随我来。”
赵桓和李纲走的并不远,也没有走出宫城,就在东掖门宫城上,看到了一个高约三丈的木楼。
夕阳西下,霞光照的汴京街头的小孩子的脸红彤彤的,而四处跑动的骏马,也被染成了金红色。
远处茶肆的小儿,站在墙根之下,笑盈盈的看着旅人脸色变得金红。
整个汴京陷入了火的海洋,甚至连汴河的水面和船舶,亦是如此。
天上的云,如同烧着了一样,从东方烧向了西方,如同一团剧烈的火焰,在天空铺洒着。
这等盛景,猛地出现在赵桓眼前,让赵桓有些猝不及防。
他抓稳栏杆,看着汴京铁塔倒影下,有些顽童在蹦蹦跳跳的踩着阴影处。
这就是自己控制下的国度,这美好的盛景,一如既往。
没有在金人的铁蹄之下变得支离破碎。
这就是自己一直兢兢业业,不敢妄自尊大的原因。
这世界如此的美好,不能因为自己的决策的失误,导致千千万万的百姓流离失所,受尽屈辱。
他身上的责任真的很重,不敢一时的松懈,李纲担心他妄自尊大,殊不知,赵桓多么的谨小慎微。
赵桓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他很少有时间好好端详着大宋,原来如此的繁盛。
这就是自己这群人守护着的世界吗?
“太宰带朕来这里,是要做什么?”
赵桓对着汴京繁华的盛景发呆了很久,直到太阳沉于西山之下,火光在天边消失的时候,赵桓才开口问道。
平时里太过忙碌,李纲在这个汴京城里,待了十多年了,也未曾见过如此盛景,也是愣神很久。
这就是他们做事的意义啊!
“官家请看,这是水运仪象台。”李纲指着不远处的木制三层楼说道。
“这最上层的露天的平台,设有浑仪一座,用龙柱支持,下面有水槽以定水平。”
“浑仪上面覆盖有遮蔽日晒雨淋的木板屋顶,为了便于观测,屋顶可以随意开闭,构思比较巧妙。露台到仪象台的台基有三丈之高。”
“最妙的是这浑仪的可随天阳时时而动。浑针随时可以指着太阳。”
“就是有一样不好,那就到了夜晚这浑仪依旧转动,浑针就指着地下,咄咄怪事。”李纲有些叹气的说道。
浑仪哪里都好,太阳升起的时候,就会指到东方,但是在夜晚的时分,还指着地下,难道这太阳还能在地底下不成?
赵桓听着李纲的描述,看着不远处的浑仪的浑针,指着地平线的方向,愣愣的发呆。
这浑仪下的鳌云圭表,清晰可见,四条巨龙撑着整个浑仪,那是龙柱。
他在未来到大宋的时候,曾经去过天文台,这台浑仪其实并没有指错,这种装置,就是天文台一直在用的装置,天文台追踪装置,转仪钟。
可以补偿地球自转,使天文台的望远镜可以随时对准同一片天区。
这是离日心说一步之遥了啊!
李太宰,你再好好想想!朕不想搞成全知全能啊!
“太宰,若是太阳真的在地下呢?”赵桓笑着问了一句,如同玩笑话一样,不经意间问道。
“官家说笑了,天日昭昭而煌煌,安能九幽下沉寂……”李纲说着说着,就愣住了。
他可不是读经学读傻了的读书人。
他是个军器监少丞,是兵部侍郎,走南闯北多年,为了让武库和军器监恢复运转,不知道下了多少心力的人。
赵桓稍一点拨,李纲如同醍醐灌顶一般,看着地平线的方向,手都在抖,说道:“官家可是说,这太阳,在地下?”
“朕没这么说,朕开玩笑的。”赵桓脸上挂着笑容,继续说道:“若是太宰若有所悟,写成个札子递上来。”
李纲已经听明白了赵桓话里的意思,显然官家已经知道了太阳真的在“地下”。
但是官家为何不细说,显然是因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这道理只有自己实实在在的领悟,才是自己的道理。
而且显然这句话的背后,蕴含着天地之间的至理,官家不名言,让他自己领悟,显然给他的史书评定,加上一段美谈了。
“谢官家隆恩。”李纲俯首说道。
“行了,你继续说这个水运仪象台。朕很感兴趣。”赵桓显然对这个三层楼高的木制建筑物兴趣极为浓郁。
“这水运仪象台的中层,是一间没有窗户的密室,里面放置浑象。”
“天球的一半隐没在地平之下,另一半露在地平的上面,靠机轮带动旋转,一昼夜转动一圈,星图密布,再现了星辰的起落等天象的变化。”
“共雕琢了一千四百四十七颗星宿。是我们能够看得清楚的所有星宿了。”李纲指着第二层说道。
站在赵桓的角度,是看不到这第二层的浑象。
“走去看看。”赵桓拾级而下,来到了这水运仪象台的旁边,看着眼前的浑象,果然如自己想的一样,果然是观星仪。
有了这台仪器,就可以绘制星图了,星图的妙用无穷,船舶定位简直不要太好用!
赵桓紧握着拳头,说道:“很好。”
“官家,臣跟官家说的苏携,他手中共有三千余张星图,也有此台的完整构架图,而且对各种星图的研究极为合适。可以到刘益,刘少卿的手下帮忙。”李纲说出了此行的目的。
赵桓点头,这个苏携的父亲建造了这个水运仪象台,对大宋有大用!
“苏携也是大观年间的进士及第,才学人品都是值得称道的。而且在此次金人南下的飘摇时候,也是带领丹阳百姓抵挡住了流匪的侵扰,按制可升为太常少卿,或者到军器监做少监。”李纲赶紧说道。
他没有假公济私,是真的在举贤。
“在种少保的英才录上,也提到过此人少年硬朗而有才学,太宰不用如此谨慎。”赵桓无奈的说道。
这大宋的皇帝个个都不咋地,以至于这些朝臣们做官,都是谨小慎微。
唯恐皇帝猜忌。
“叮!”
一阵清脆的声音响起,跟战场退兵的鸣金声,有些像。
赵桓愣神的问道:“什么声音?”
“酉时的报钟声啊。”李纲一脸理所应当的表情,他不明白官家为何如此惊讶。
赵桓满脸的迷茫,他以为的水运仪象台是个天文观测台,结果这家伙还有报时功能?
赵桓看着从水运仪象台下鱼贯而出的更夫,提着手中的锣,唱着号子远去。
他看着脚下一名木制小人,手中敲着钲,报时的钟表。
这大宋到底要给自己多少的惊喜?
………………………………
第三百五十章 帝王技——圣心难测
赵桓的脚步挪不动了,他就站在这仪象台下,呆了足足一个时辰。
这水运仪象台总共三层,最上面的是龙柱浑仪,中间一层是赵桓所看到的浑象。
而这第三层,就是刚才发出钲声的地方。
第三层一共五层的木制阁楼,名为正衙钟鼓楼,由昼时钟鼓轮控制。
到了每个时辰的开始时,就有一个穿红衣服的木人在左门里敲钲,到了每个时辰的正中,有一个穿紫色衣服的木人在右门里扣钟。
每过一刻钟,一个穿绿衣的木人在中门击鼓。
而第二层木阁,每逢各个时辰的开始时,一个穿红衣的木人持时辰牌出现在小门前。
每逢各个时辰的正中,一个穿紫衣的木人拿着辰牌出现在小门前。
此层共有红衣木人和紫衣木人各12个,时辰牌牌面上依次写着子初、子正、丑初、丑正等字样。
赵桓看着这些小人手里端着牌子不断的转动着,就如同看到了钟表上的时针一样。
这一层,木人的动作,由昼夜时初正轮控制。
第三层木阁负责报告时刻。
该层木阁正中有一个小门,每到一刻,一个穿绿衣的木人持刻数牌出现在小门前。
此层共有96个绿衣木人,刻数牌牌面上依次写着初刻、二刻、三刻、四刻等。
这层木人的动作由报刻司辰轮控制。
类似于分针一样。
第四层和第五层,分别是夜间报时,由夜漏金钲轮和夜漏司辰轮控制。
赵桓盯着这个阁楼发呆了足足一个时辰,动都没动一下,就这样仰着头,看着五层阁楼。
这个时钟还不是十二小时制的时钟,是二十小时制的时钟啊!
赵桓看的脖子都有些发疼了,依然目不转睛。
李纲和附近的亲从官都呆住了,这个水运仪象台建好已经有二三十年的时间了,已经成为了汴京人生活的一部分。
他们压根不会觉得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路过的时候,看一眼,就能看到准确的时间。
官家,为何对这个水运仪象台如此的痴迷?
咄咄怪事!
而赵桓猛然回头,盯着李纲愤怒的说道:“始杀构,方可兴!”
李纲一脸的懵,为何官家的面目会如此的狰狞!
脸色扭曲的如同来自冥府地狱爬出的恶鬼一样。
这有点吓住了李纲。
不管什么时候,官家都是一副仁善的表情,对什么事都不是很在意,但是对国事缺极度上心的样子。
这在李纲看来,官家的平日里的表现,就是明君之相。
但是官家现在这个表情,妥妥的暴君之相!
“官家为何气愤如斯?”李纲莫名的问道。
官家这通脾气发的莫名其妙,让人始料不及。
要知道在之前,皇帝说要杀赵构的时候,也是一脸严肃,未曾愤怒到这个样子。
这是那根弦搭错了?
“始杀构,方可兴!始杀构,方可兴……”赵桓如同魔怔了一样,骂骂咧咧的回宫了。
留下了一脸茫然的李纲,他看了看程褚,问道:“官家为何突然如此生气?”
“俺不知道啊。太宰问俺,俺还想问太宰…”程褚更是一脸的茫然。
官家这站在水运仪象台之下,脸色由惊喜到茫然再到愤怒,谁都不清楚官家到底怎么了。
“这圣意真的是越来越难以揣摩了。”李纲觉得有必要去见一下李邦彦,询问一下为官之道。
他踏着星辉,来到了李邦彦的住处。
李纲找到李邦彦的时候,看到了一盏油灯下的李邦彦,正端坐着案牍之前,写着书,这里官家给他的总编的职责,显然李邦彦很珍惜这个职位。
披星戴月,他依然在加班加点的干活。
李邦彦终于觉得自己又有用了,这种感觉很好。
如同浴火重生,凤凰涅槃一样的感觉。
“李太宰啊!你真是。你想岔了。官家的心思越难猜,越证明你这个太宰坐的稳了呀。”李邦彦脸上的笑容不要太多。
直面皇帝有很多大臣,但是显然,赵桓将所有国内政务,都交给了李纲一人。
尚书省的职责全部恢复了的李纲,比李邦彦全盛的时候,权势还要大很多很多。
但是显然李纲依然有着经验不足的问题,圣意如果全部能够猜到,基本上离被驱逐出京不远了。
“天意难测四个字,李太宰还是要好生的揣摩。”
“你能把官家的心意完全想明白,那不是你的本事,那是官家想让你明白。”
“你不能把官家的心意完全想明白,那也不是你的过失,那是官家不想让你明白。”
“通常情况下,宰相,皇帝在最开始合作之时,是互相非常坦诚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变的模糊起来。”
“如果官家什么心思,都被你这个太宰想清楚了,官家还是官家吗?天子还是天子吗?”
“但是一旦哪一天,你忽然完全明白了官家的心意,那就是十足的危险了。证明君臣失和,太宰有被流放的危险了。”
李邦彦倾囊相授,给李纲解惑。
李邦彦知道自己再也不可能进入朝堂的中心,自己一身的才学,特别是做宰相的经验,很有必要传递下去。
在李邦彦看来,李纲有时候做事还是太过刚硬。
之前有大乱的征兆,官家可以允许你李纲刚硬,若是国泰民安的时候,官家还能允许吗?
李邦彦和李纲促膝长谈了一个多时辰,李纲才全然明白,这宰相和皇帝之间的种种机巧。
“谨受教。受在下一拜。”李纲站起身来,就要弯腰,被李邦彦一把拉住。
“李太宰,万万使不得,你是大宋太宰,轻易不可折腰,你都弯腰了,这大宋也就弯腰了。”
“咱们这个官家气性是极好的,安稳做事就是万全之策。某在此恭待,大宋再现汉唐之盛世风采!某预感,就在官家和李太宰手中,大宋将有浩日再长虹之时!”
李邦彦反而弯了个腰,给李太宰行了个礼。长揖不起。
“始杀构,方可兴!”赵桓回到延福宫的时候,依旧在喊着。
这句话,他都不知道叨叨了多长时间了,依旧叭叭的说。
程褚都听腻歪了。
赵桓远没有李邦彦说的那么玄乎,他并没有发动帝王技能——圣心难测。
他就是在愤怒,但是这个愤怒的原因,没办法跟李纲说而已。也找不到人说,所以只能越来越气。
“始杀构,方可兴!”赵桓又叭叭了一句。
“官家,这是谁惹你生气了?”朱琏在赵桓的背上不断的顺着,她在给赵桓顺气,他这么生气的模样,朱琏从未见过。
“脖子有点疼。皇后帮我捶捶。”赵桓仰着头看了半天的小木人报时,脖子生疼。
赵桓依旧是那一副吃人的模样。
………………………………
第三百五十一章 万事俱备,只欠赵构了!
赵桓为何会如此的生气?
完全是因为他来到大宋以后,和自己所见所想完全不一样。
靖康之难前,汴京武库里上百万的弓弩箭矢,赵佶麻溜跑路。
留下了一个烂摊子给他收拾,他放弃了一切,差点被八门进京,把老巢给他端了的危险,走到了河东路。
发现金人根本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强,随着均田和军功爵的不断深入军心,现在金人根本无力南下。
他本来以为大宋无力收复旧河山的根源,在朝堂之中,结果,一个太傅蔡京,也是功过参半,而童贯怎么看,也不算是废物。
赵桓站在水运仪象台前,他感觉到了科技和机械的魅力。
大宋是怎么样一个大宋?
高度思想开放的大宋。
把离婚告到皇帝这里的李清照,在边关可以提枪上马的靖国夫人梁红玉,在辽国充当间谍头子的林幼玉,三教本一祖的王重阳,水力时钟的苏颂,还有造火枪的陈规等等……
赵桓的超级牌组,种师道、岳飞、李纲、宗泽、韩世忠,除了种师道,其他的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