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振兴攻略-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桓的超级牌组,种师道、岳飞、李纲、宗泽、韩世忠,除了种师道,其他的人,在正常的历史线里,都在赵构手下效力。
而这稍微次的卡组里,梁红玉等人,也悉数在赵构手下效力。
赵构拥有如此无敌的牌组,居然打了个稀巴烂,俯首称臣的结局。
而且,自己遇到的这些人,每一个人都在无声的告诉他大宋,是思想开放的时代。
而商税的占比,以及来自他自己,对大宋的观察,发现百姓不是局限在土地上,每年就在土地上,摸爬滚打吃饭,靠老天爷赏脸,那么简单。
在跟倭国的海贸中,仅仅出口的商品就高达四百多种,而这四百多钟商品的生产者,正是走出的土地困局的百姓生产的。
而百姓的精耕细作,让大宋能够用极小的疆域养活了上亿的人口,周密的历法让百姓可以对田地最大限度的掌握。
而且大宋海贸极为发达,大航海所需要的星图,所需要的指南针,所需要舰船,已经一应俱全。
这个大宋是一个思想开放,迫切需要提高社会生产力,随时可以开启大航海的大宋。
在靖康之难折腰,将这种迫切社会生产力,想要更进一步的大宋,直接打趴下了。
被打趴下很丢人,但是更丢人的是站不起来。
被打趴下的历史罪人是赵佶和赵桓。
赵佶现在已经变成了一名艺术家,赵桓这个最蠢的家伙,在自己魂替的时候,已经魂飞魄散。
被打趴下后,站不起来的历史罪人是谁?
无疑是现在正在押解归京的赵构了!
岳飞的十万岳家军(神武后军),联袂河朔四十万的河北太行等地起义军,胜利唾手可得的时候,赵构能够下出十二道金牌撤兵的命令,实在是令人乍舌!
他手中牌组无敌于天下,明明可以赢,然后继续推动大宋向前一步,可是他没有。
沉迷于皇权权势的他,选择了亲手葬送了大宋的未来。
赵桓依然在生气,他在愤怒的是他自己的身份和赵构的身份。
处死赵构,得到了李纲的支持,并且有充足的法理支持,那封耻辱到了极致的称臣的书信,就足以让赵构死无葬身之地。
赵桓气的是,他只能处死赵构,甚至还得给这个皇亲国戚一个体面的死法,而不是凌迟。
因为赵构不配姓赵,也姓赵啊。
赵桓忽然眼前一亮,大声问道:“程褚,之前李太宰做的那个黑棺材,邢狱还有没有?”
他忽然想到了一个既不丢大宋皇室体面,又能够惩戒赵构罪恶的方法。
“那个黑棺材李太宰说有些残忍,要谨慎使用,就封存起来了。官家怎么想起这个了?”程褚愣头愣脑的说道。
“在就好。没什么。”赵桓连连点头。
……
此时的陈规,已经收到了皇帝征召他入京的消息,收拾好了行囊,交接了政务,天色已经黑了。
他将两策书郑重其事的用油纸包好,小心翼翼的放在行囊之中。
正是他写的两本书,一本名为《德安守城录》,另外一本就是《攻守方略》。
他认为官家现在很需要这两本书,现在的大宋,在赵构投降之后,也需要一段守成的时间。
四处都在练兵,新军制和旧军制正在交替,国内正在将经历蜕变的时候,肯定不能四处出击,所以他认为这两本守城方略,官家很需要。
“夫人,咱们走吧。”陈规笑的很开心。
他已经在这德安守城三年,眼下大局已定,忽然得知升迁的消息,更是喜上加喜。
而陈规带着自己的夫人和女儿上了马车之后,脸上的喜色尽褪。
德安的街头已经没有了战乱之前的那种繁盛,四处都是商贩的德安街头,现在人影稀疏。
“起风了。”陈规叹气的说道。
一片片黄叶在秋风的吹拂下,不断在街上飞舞,而街上处处都是宅门紧闭。
德安府的商户什么时候开始,不愿意在街头卖货?
好像是杜充和孔彦舟来了之后,即使没有经历荆湖北路水贼之患的德安的商户,用一种极快的速度凋零了。
杜充和孔彦舟的商税太重了,甚至肆意的雇用城中帮派多次收税,轻则破家,重则灭门。
以至于百姓们现在还在为自己的前程而担忧,哪有空,也没有心思做事。
孔彦舟和杜充等人的贪腐,破坏掉的商贸,至少也要半年才能缓过气来。
即使现在荆湖北路已经完全被汴京皇帝所管理,宗泽在荆湖北路和南路四处围剿孔彦舟,但是百姓们还是选择观望之后,再做定夺。
甚至连酒楼都半掩着门,等待着新的政令,更惶恐那些妓馆之类的风花雪月的场所。
弓社、工坊更是大门紧闭,人烟萧条。
“造孽啊。”陈规的女儿陈婧撩开窗帘,看着萧瑟的德安府,叹气的说道。
陈规笑了笑,说道:“一切都会好的。”
官家对荆湖北路和荆湖南路的扶持也是不错的,农税和商税,直接免了一年,养民之政,会让德安重新繁华起来。
“爹爹,你为什么不让德安的百姓送你,还悄悄的走,甚至连走的消息,都不肯放出去呢?”陈婧不解的问道。
百姓欢送,那是美谈,到了朝中,更容易立足于朝堂。
只是陈规并没有选择刷声望,而是悄悄离开。
“你爹爹不用这种名望。到朝中,自有立足的办法。”陈规依然在笑,只不过他的笑声,戛然而止。
“那是云梦泽张贡士的女儿吧。”陈规指着街边的女人问道。
“是的爹爹。不过,她在卖身?”
………………………………
第三百五十二章 百万大军擒孔彦舟
“常棣之华,鄂不恚|(wei光明而美丽之意)。凡今之人,莫如兄弟……”陈婧小声的读了一遍桥边,牌子上写的内容。
她怯生生的问道:“爹爹,这是什么意思?”
而此时的陈规无奈的摇了摇头,说道:“让你多读书,你不多读书。看看,书到用时方恨少。”
“这是先秦时候的诗,常棣之花常常用来形容兄弟之情,张贡士应该是死了。”陈规摇头,不再解释这首诗词。
他下了马车,走到了张贡士女儿的面前,问道:“你是张棠华?”
“小女正是张棠华,敢问先生是……”张棠华怯生生的问道。
“我是你父亲的世交好友陈规。你为何在这桥头题棠棣?”陈规脱下身上的长袍,盖在了张棠华的身上。
陈规都五十多岁了,做这个动作,倒是不怕自己的夫人吃味。
“陈知县!”
“父亲让我前来德安投奔陈知县。来到德安之后,被府衙告知陈知县昨日已经离去,这才在桥头,题棠棣以求谋生。”张棠华说着说着就开始哭泣。
她早上刚到德安县,到府衙询问,结果告知陈知县已经不在德安之后,天旋地转,结果不成想,今天就在这桥头之前,遇到了。
陈规是整理书稿整理了一整天,有些耽误了。
“你父亲他……”
“父亲随孔彦舟平叛被流矢所杀。还有一个幼弟跟着我一起到了德安。”张棠华赶紧把自己的弟弟从身后抱出来,一个面黄肌瘦的小孩子,看起来只有五六岁的样子。
“你不是还有三个哥哥吗?他们……”陈规虽然猜到了结果,但是依旧问了出来。
张棠华突然恶狠狠的说道:“全被孔彦舟害死了!”
陈规详细了解了一番,才明白,为何张棠华如此的狼狈。
本来张贡士是云梦泽的名士,祖上也曾是朝堂要员,算不上家道中落,但是日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陈规能够进士及第,也是张贡士的父亲资助了他。
张贡士一家在云梦泽,本来就是水贼之祸乱,孔彦舟到地方平叛,先是狠狠搜刮了一番张家,张家倒是老实,就把钱粮交上了。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张贡士一家就此倒了霉,被云梦泽的流寇盯上了,三天两头上门打劫,这还不算,孔彦舟是来打仗的,征兵哪管那么多?
张贡士五十多的老头一个,还有家中两名大兄,都被征兆到了云梦泽负责辅军。
孔彦舟领兵平叛,多次失利,辅兵死伤惨重,这张贡士连带着两名大兄就死了。
这只是张家而已,其实也是整个荆湖北路的中人之家的缩影,但凡稍有余粮的门户,都被逼到了这个份上。
所以杨幺能够攻陷峡州,将这个荆州北路投诚,整个荆州北路几乎没有任何反对之声。
“辛苦你了。”陈规叹气的说道。
“你准备怎么办?你来投奔某,某给你两条路可以走。第一条是我帮你凑一些嫁妆,你嫁人就是。我在德安小有名望。还是能够给你找到一个良配。”陈规说的时候,身上有一种自信。
他这点信心还是有的,怎么说在德安府这三年,九战九胜,深得人心,如果他做媒,绝对可以找到好人家。
“还有一条路呢?”张棠华摇了摇头,以她的姿色,即使是在颠簸的旅途,形容枯槁,依旧有几分艳丽。
为了安全到达德安,她故意把自己弄得极为邋遢,以此躲避他人的觊觎。
“那第二条路,就是跟着我进京了。但是京中局势诡异多变,这路不好走。”陈规叹气。
他连官家都没见过,虽然从官家在荆湖北路和荆湖南路的种种政令来看,官家是个仁善之人,但是谁能说得清楚京中的局势呢?
故人之后投奔他,他当然不会推脱,但是怎么安排,还是看张棠华的想法。
跟着他入京,进京之后,他就得把张棠华收为义女,无籍不可在京久住。
成了一家人,到时候万一陈规出了事,她张棠华也要跟着出事。
选择在德安找个人家,是最稳妥的选择。
张棠华稍微思虑了一下,说道:“小女随义父入京。”
如果不是现在宗泽正在荆湖北路围剿孔彦舟,她可能会选择在德安城中,选个良户嫁了了事。
但是她想亲眼看到孔彦舟人头落地那一天,就必须在京中才能看到。
“唉,也是个刚强女子。也罢,也罢。”陈规摇头,让张棠华把桥头的草纸,扔进了河里,带着他们洗漱了一番,才准备再次上路。
陈婧看到了梳洗打扮之后的张棠华之后,惊讶的捂住了嘴巴,说道:“张姐姐好秀气!爹爹我想到了一句诗,眉似远山不描而黛,唇若涂砂不点而朱。”
天生丽质,在张棠华身上,再合适不过。
“行了,别流口水了。”陈规在陈婧的后脑勺拍了一下。
自己这个女儿,对着女子流口水算是怎么一会儿事?
不过也恰恰说明了张棠华的艳丽,连女子都十分羡慕。
而此时张棠华的仇人,孔彦舟,正面临着墙倒众人推的局面。
荆湖北路,他直接弃守,跑到了荆湖南路。
本来他以为自己这十万大军,守荆湖南路怎么也守得住了。
结果宗泽来到这里不足一个月的时间,整顿军备,号称两百万人大举进攻了荆湖南路!
两百万义军!
在孔彦舟看来,这怎么可能!两百万人吓唬谁?谁能指挥这么多的军民?
古今未有!
可是他一天接到十七县被破的时候,就吓的瘫软在地。
同时对十七个县发动攻势是什么样的盛况?他没看到,只知道他接到的每一份的军报,每一封军报中的敌人,都是十万之众!
开什么玩笑!
直到孔彦舟率着自己的五万禁军,赶到前线的时候,他才真的明白,荆湖北路居然真的有两百万人准备来抓他!
这两百万人吃喝是怎么解决的?
宗泽其实知道自己并没有所谓的两百万大军。
其实他的核心力量就是从汴京带过来的不足一万的捷胜军,还有杨幺大约五万义军,以及一千五百亲从官。
他只有六万余人,但是他现在直接控制的人数,大约有一百七十万人左右。
这些人,都是自发组织起来,自带干粮,要抓孔彦舟的人。
钱粮根本不用他解决,都是农忙之后,自发组织起来,要抓孔彦舟之人。
宗泽极为擅长调度,两百万人的调度是个大麻烦,但是宗泽并没有感觉太吃力。
这些人也不需要自己指挥,他们就是在找孔彦舟和破家的禁军而已。
“沈指挥,孔彦舟已经四次大败,离死不远了。”宗泽看着面前的堪舆图,在地图上圈了一下,说道:“他就在这里。”
………………………………
第三百五十三章 失道者寡助
沈从盯着堪舆图,怎么都看不明白,为什么孔彦舟在这个位置。
焦溪银场。
沈从看了很久,才说道:“还是不太明白,为何他在这里。”
宗泽指着焦溪银场的位置说道:“此处四面环山,而且是浏阳河和大溪河交界的地方,随时都可以乘船离去。”
“孔彦舟现在如同惊弓之鸟,所以他一定会选一个方便逃跑的地方。这里最适合他逃跑。命全军围堵焦溪银场吧。”
只是由此判断孔彦舟的位置吗?会不会儿戏了一些?沈从有些疑虑。最后,他还是打消了自己的念头。
毕竟之前宗泽的种种指挥都没有出任何问题,即使抓不到孔彦舟,也可以顺手收复焦溪银场和浏阳城。
宗泽其实也说不明白,自己为何觉得孔彦舟就在浏阳和焦溪银场一带。
他其实想说,这只是一种直觉。
难道自己真的适合做个武将吗?
宗泽赶紧摇了摇头,大宋良将无数,哪里需要自己出马?
官家只是一时不凑手,让自己出来而已!
毫无疑问,军事是需要天赋的。
宗泽已经清楚的意识到了自己在军事上的天赋,恐怕要比自己读书要强的多。
但是他不想承认这一点。
他已经六十六岁了,一把老骨头,他一辈子都在读书,之乎者也了一辈子,临到老,告诉他你其实骨子里是个武人。
宗泽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
指挥两百万人的军团作战,是何等恐怖的指挥能力?宗泽这个经年老臣能不清楚?
他居然做到了,而且做得有条不紊。
沈从带着大军赶往浏阳城,从蕉溪乡穿插到了焦溪银场的时候,就听到斥候禀报,孔彦舟真的在浏阳城内!
沈从快马加鞭冲到了浏阳城下,看到了浏阳城外的千帆大船!
“所有人听令!放箭!”沈从大声的喊道!
他的先锋军只有一万余人,但是这一万余人的阵势,直接吓坏了孔彦舟。
孔彦舟跌坐在了大船的甲板上,指着沈从来的方向,不敢置信的说道:“他们怎么知道某在这里的!怎么会来的这么快?”
孔彦舟连滚带爬的跑进了船舱,大声的喊道:“开船!快开船!”
他已经被宗泽的义军,给打的溃不成军,仅剩下的这些人,还是他用搜刮到的钱财笼络到自己身边。
没成想,还没躲两天,就被发现并且找到,怎么可能不心惊胆战!
船帆升起,船舶开始缓缓开拔,可惜沈从的箭矢先到,把孔彦舟的数艘大船,打的千疮百孔。
“换火箭!射!”
沈从的指挥还算及时,无数的军卒站在岸边,对着孔彦舟的军队开始射火箭。
箭矢引燃了木船,船上的军卒本来就是惊弓之鸟,被这阵箭雨吓的连还手的力气都没有,无数军卒纷纷跳江。
沈从这仗打的很快,后续主力部队开到的时候,沈从已经开始打扫战场。
孔彦舟的几艘开动的船舶,被火箭引燃之后,显然不能再站人。
从水中游向岸边的军卒,没有丝毫的抵抗的余地,就被沈从的人,抓了个正着。
沈从面对俘虏,有些发愁,这抓了少说几千人的俘虏,要是找孔彦舟,难上加难。
不过从皇城司出来的沈从,倒还算擅长审讯,将亲从官聚集起来,几千人而已,一下午就审完了。
“大将军!大将军,饶小人一命!小人知道孔彦舟是谁!”一个军卒突然大声的嚷嚷的说道。
“某也认识他!只求大将军饶我等一命!”
俘虏们开始喧嚣起来,纷纷大声嚷嚷着,自己认识孔彦舟,可以找出他来,只求活命。
“孔彦舟就在这里!大将军!他就是孔彦舟!”一个降卒突然站了起来,看着旁边的人喊道。
而沈从的目光看向那个军卒的方向,看到了跟个落汤鸡一样的孔彦舟,失魂落魄,两眼失神。
沈从随便抓了个降卒问道:“那是孔彦舟吗?”
“是!大将军!那就是孔彦舟。”这名军卒脑袋如同捣蒜锤一样,不停的点头。
沈从走到了孔彦舟面前,看着孔彦舟苍白的脸色,无奈的摇了摇头,这人居然没有带凤翅兜鍪,看衣着打扮,也不像是高级武将。
沈从拿出画像,细细比对之后,又的确非常像孔彦舟。
“审一下。”沈从还是有些不放心的说道,管他真假,审一审就审出来了。
“忘恩负义的狗东西!老子天天大手大脚的供你们吃喝玩乐!你们就这么回报老子的吗!”孔彦舟突然挣扎着站了起来,咆哮着喊道。
沈从挠了挠头,靠钱就能够收买军心了?
“悠悠苍天,何薄……”孔彦舟还没说完,就被沈从粗暴的举动给打断了。
被打的有些懵的孔彦舟,失神的望着天空。
靠钱收买的都是些地痞流匪,指望他们能够义气行事?
临到了,卖的比谁都快。
沈从要确认要犯的身份。
在亲从官手里,有一套完整的程序,比如押着要犯的家人,不经意间路过等方法。
当然手握黑棺材的沈从,也不会放弃审讯的机会,孔彦舟一五一十的交代了自己在荆湖北路犯下的罪孽。
罄竹难书。
在沈从看来,孔彦舟千刀万剐也不为过。
本来孔彦舟率领的荆门军,也算是大宋禁军中非常能打的军队了。
孔彦舟刚到荆湖北路的时候,荆湖北路的乡绅员外们,可是夹道欢迎,而孔彦舟用计杀死了钟相以后,荆湖北路也算是安稳了几天了。
结果孔彦舟在杜充的授意下,把荆湖北路刮地三尺,生生的再次激起了民变。
孔彦舟这么做的理由非常简单,他想要保住自己的权势,就不能让荆湖北路安稳,自己才能一直独掌大军。
杨幺等人,本来是掀不出太大的风浪,只要有口饭吃,谁愿意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
结果孔彦舟为了把持自己的兵权,激起了民变,最后也亡于百姓之手。
沈从和宗泽都不认为这场平定荆湖北路和荆湖南路的功劳,是他们两人的。
甚至和捷胜军的关系都不是很大。
事实上,他们都是一路打着汴京官家的旗号,走到一处,皆俯首投降。
压根没打什么仗。
荆湖北路的百姓都恨不得把孔彦舟给吃了,荆湖南路也是人人自危。
这要是能支撑下去,才是怪事。
“宗将军,某请命,押解孔彦舟回京。”沈从对着宗泽说道。
现在宗泽是荆湖北路的经略使,他可脱不开身,还有很多政务要处理。
宗泽羡慕的看了一眼沈从,他倒是想回京给官家写家谱。
可惜官家不让。
………………………………
第三百五十四章 拉肋而死
汴京城,受到东南沿海台风天气的影响,汴京大雨磅礴。
豆大的雨珠狠狠的砸在了水洼之中,砸出了一朵朵的水花。
水流汇集着如同河流一样,淹没了整个遍京城。
而此时的赵桓和李纲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待在城中,而是来到了黄河沿岸,不断的视察着沿岸的筑堤。
而整个捷胜军已经全力发动起来,将沙土填入麻袋之中,在河堤上砸进了木桩,放上麻袋,加高河堤。
万事俱备,等待着汛期的到来。
赵桓忧心忡忡的盯着河面,魏承恩亦步亦趋的打着伞,可惜磅礴的大雨,这伞根本扛不住风雨。
“别打了。”赵桓推开了伞站了起来。
他看着黄河水面说道:“如果年初工赈监筑堤没有差错,这次黄河应该是绝无决堤的可能。”
“何栗孙博二人办事,朕还是比较放心的。”赵桓又自我安慰一般,说了一句。
“官家,黄河决堤,河官无罪。”李太宰顶着风雨,大声的说道。
赵桓艰难的在河堤上走了两步,说道:“朕知道,但是黄河堤坝绝对不能决堤。”
赵桓说着瞄了一眼大皇帝系统上的亡国倒计时,现在这个数字,已经是无法统计了。
黄河决堤的后果是什么,赵桓非常清楚,现在才到了秋分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彻骨的寒意。
上次系统提醒他,在未来将近百年的时间里,会有大降温,平均温度降低两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