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振兴攻略-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纲真的有些遭不住了

    李邦彦突然用筷子在桌子上敲打起来,合着节拍说道“某实话实说,这是好事。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红棉树,攀枝花。未生叶,先着葩,东风轻振荡,摇出杂泥沙。百石堂钱老名辈,别号木棉旧主。鹤立鸡群出群材,谁识李生负异才”

    “奈何文章不中程,三十未得青一衿。明知才大难为用,笑煞禅山市井情。”

    李邦彦敲着桌子,猛然在酒樽上敲打着,节奏越来越快,声音也越来越急凑。

    “逆子归来家不齿,残羹冷饭敝衣履。风尘青眼出青楼,惟有阿瑶一知己。解佩凌波紫洞舟,添香瀹茗媚香楼。只道花钱出措大,谁知姹女贴缠头。”

    “春光漏泄寮婆恶,贴钱养汉龟凌弱。窑姐爱俏鸨爱钞,寒酸岂有迷人药大郎未必终郎当,飞上枝头变凤凰。”

    “不然抉侬眸子去,休教贻笑大堤娼。从此防闲逐穷客,侠骨痴情缘会绝。青鸟殷勤为探看,乞与萧郎壮行色。赆别临歧裹泪痕,最难消受美人恩。”

    “最难消受美人恩”注1

    李邦彦唱了很久很久,这首诗的诗格不高,但是李邦彦唱着唱着眼泪就流了出来。

    李邦彦本身出身微末,考取功名多次落第,三十年一无所成。

    他归乡遭到冷眼,放浪形骸自暴自弃,在青楼认识一窑姐阿瑶并且成为知己,但是窑姐爱俏鸨爱钞,寒酸的李邦彦哪里吃得住

    他再次走上科举,成为了宰执,最后却是身败名裂,成为大宋书局的总编。

    他最后还是不住的说道“李太宰,好事。桃花运旺啊”

    “哪里是桃花运啊,分明是桃花劫啊”李纲连连摇手,叹气的说道。


………………………………

第三百六十八章 两种路,两种人生

    李邦彦摇头说道:“太宰,你做事太过周正了。”

    “这样的人,活不长啊。你一不喜欢诗词歌赋,诗会联谊从来没有你的身影。”

    “二不喜欢逛妓馆,与雅客二字相距甚远。三无纳妾之举,更无赠妾之谊。”

    “短时间,你是权臣,是大宋宰执,没人敢说你什么,但倘若那一天圣恩不在,你这私德名声反而会害了你。不如自污。”

    “所以,我才说好事。”

    李邦彦都将近五十了,眼泪流的快,也走得快,就是感慨生平而已。

    他写数万言的长诗,写给的就是那些进士及第的才子们,不要学了他,做了宰执不干事。

    “自污?”李纲咀嚼着这两个字,笑道:“非吾所愿。”

    “你是道德圣人!你一心为公!行了吧!”

    “这世界上还有你这样的人吗?”“别人只会用人无私欲,所求甚大去官家那嚼舌头根。”

    “等到哪天别人说你效仿王莽的时候,看你该当如何!”

    李邦彦没好气抓了两个蚕豆扔到了嘴里嘎嘣嘎嘣的咀嚼着。

    王莽篡汉,是一个典型的权臣登基的路数。

    汉平帝时,王莽任大司马,已是位极人臣。

    但大臣们还是一个劲地鼓动朝廷违反旧制,给王莽授予“安汉公”的爵位,并扩大封地。

    当时王莽坚决不要新野的封地!

    结果超过了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上书,请求汉平帝把新野赐给王莽。

    数字有零有整,是汉起居注中明确记载的数字。

    大汉国都长安,人口过百万,居然有四十八万人上书请旨。还都是读书人,能够把奏章递到宫中的读书人。

    可想而知,当时王莽登基,多么的众望所归!

    李纲现在这个模样,是权臣走向皇权的必经之路!

    而且官家此次重病三天,李纲的全国调度,无一人不响应!

    这才是最恐怖的事!

    若是哪天李纲堵了崇德门,把宫城团团围住,挟天子以令诸侯,或者干脆直接杀了皇帝!

    根本就是轻而易举之事。

    而且这次李纲在赵桓病重的时候,还设计了太上皇一遭。

    他已经准备对皇族动手了!

    所以李邦彦才让李纲自污,李师师也好,张夫人也罢,用好了,绝对可以把李纲的名声坏的干干净净。

    这样李纲才会安全。

    李邦彦的确是为了李纲好,才说出了这番话,可惜李纲一句非吾所愿,把自污这个让李纲迅速安全的方法给否了。

    李邦彦虽然没有说明白,但是他相信李纲知道,自己吐出自污两个字的时候,说的到底是什么。

    “若是李太宰执意私德,不愿自污。那太宰命不久矣。你看看你,不就是娶两房平妻吗?多大点事。”李邦彦戏谑的说道。

    李纲依旧在摇头,说道:“大宋律法,压根没有平妻,一夫一妻,没有三妻之说。”

    “况且纳妾之事,李师师能受得了,那张夫人呢?那可是康王妃,断断受不得这等妾身的窝囊气,难不成我还要休妻不成?”

    李邦彦把蚕豆咬的嘎嘣响,他这个岁数,能这么咬蚕豆的时间,不多了。

    他笑着说道:“李师师和康王妃为什么找到了你李纲,你想过没有?”

    “两个女人都比你想得明白!她们需要找一个权臣,来保住自己的身份,地位。”

    “你需要两个名声不好的女人,拉低你李纲的名声!保住自己的安全!正是基于这等道理,两个人才缠上了你。”

    “李师师显然比张夫人聪敏的多,在赵佶归京之后,她就意识到了你李纲的危险。主动接近你。张夫人是在官家病重之后,才露出了獠牙,给你府上送了东西。”

    “简单来说,各取所需的政治婚姻罢了。休妻而已,休了就是。”

    李纲颓然的坐在榻上,喝了两杯闷酒,说道:“李师师我不喜欢。一个女妓,长得漂亮又如何?我还看不上。即使她是太上皇的女人,现在是艮岳女官。我也看不上。”

    “张夫人更别说了,糟蹋之妻不可弃,我断断不可能休妻。”李纲还是忧心忡忡的说道。

    自己的夫人只是个妇道人家,哪里懂这些朝堂的鬼蜮伎俩?

    “要不就纳个妾?把李师师纳入房中?让官家给张夫人许配个赵家子弟,怎么说赵旉也是国公,大把的赵家宗亲等着呢。”李邦彦想了想说道。

    李纲想了很久说道:“算了。国有国法,纳妾需男丁四十岁无子嗣才可以,我显然不符合。公然违背国法吗?”

    “要的就是公然违背国法啊,否则你李纲这么周正个人,官家手里一点把柄没有,安能放心?”

    “蠢!”李邦彦指着李纲说道。

    李邦彦对私德这两个字不是很感冒,对于道德圣人,他更是极为讨厌!

    李纲是他唯一一个不讨厌的道德圣人。

    那口黑棺材,李纲被关了三天!

    整整三天啊!怎么熬过来的?

    他李纲出来之后,悍然把八门进京杀的天翻地覆!

    在李邦彦看来,其坚毅当世无敌!

    他也就是本着劝解的意思,能劝就劝,劝不住他李邦彦也没办法。

    李纲这么执拗的人,一旦认准了,十头牛也拉不回来。

    李邦彦为什么讨厌道德圣人?

    并不是他在讨厌道德二字,而是讨厌有些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比如那个刘建,万刀刘就是这种货色,表面上是义商,死后数万人疯抢刘建传,而后刘建的案子发生之后,刘建传擦屁股都嫌硌。

    狗屁的道德圣人!压根不存在!

    但是自己面前活脱脱的出现一个李纲,这厮活的越来越像道德圣人了。

    “反正该说的我都说了。你自己斟酌吧,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来,太宰,可饮杯中物,谁能管身外愁?”李邦彦举起酒杯笑着说道。

    “那就是没有办法吗?”李纲叹气的说道。

    官家一如既往的信任自己,大事、小事、常朝、朝会和过去一样,甚至起了争论的时候,官家喜欢一如既往的拍桌子,像个孩子一样生气。

    但是越是这样,李纲心情就越不好。

    他对赵佶动手的事,到现在官家都没惩罚,实在是让他有些忧虑。

    “那你就得,指望着官家是个胸怀大志的英主了,能容下你这尊行走在人间的圣人了。”李邦彦哈哈大笑起来,指着李纲说道:“你觉得官家是英主吗?”

    李纲想了想,忽然笑道:“是,也不是。”

    “官家在是非观、大局观、大是大非上,眼光极为精准而长远。但是在具体处理事情的时候,就有些小孩子气?”

    “做事太过理想了些,这也是平日官家拍桌子生气的原因。”

    李纲笑着说完,连连摇头。

    “某不在官家身旁,无法给你参考。唉,只能陪太宰多饮两杯酒了。”李邦彦怅然的说道。

    说完他看了一眼门缝。

    他就是个公然违背国法之人,收了不止一房小妾,这在大宋并不稀奇,更是常态,士大夫们什么时候把国法放在眼里了?

    李邦彦其中一个小妾,就是皇城司的察子。

    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李邦彦要收拾她绝对轻松。

    但是李邦彦不敢。

    他反而希望自己留在官家手中的把柄越多,这样他李邦彦就越安全。

    他李邦彦不是李纲啊。

    两种做臣子的方式,两个人完全是两个不一样的方向,活出了不一样的人生。

    赵桓收到李邦彦府中密报的时候,正在吃饭。

    赵英烩了兔腿肉,熏了个烤肉片,弄了两碟素菜,一碗稀粥,两个大白面馒头。

    “官家是不是太简朴了?”赵英小心翼翼的问道。

    “没事没事,朕吃的顺心。”赵桓连连摇手,厨艺精湛这四个字对赵英的评价极为精准。

    色香味俱全!

    美!

    按照宫廷晚膳的要求,他面前的桌子上,应该摆十八道菜。

    之前赵英出去抚军的时候,这宫廷晚宴差点没把赵桓给吃吐了!

    规矩多不说,每一道就那么一点!

    名贵是名贵,好吃也是好吃,厨丁用心至极,尽心尽力。

    但是不顶饥啊!

    他晚上批阅札子和看书,都会熬到很晚,只吃几口菜,到半夜就会饿肚子。

    但是他有又不能让御膳局的人,半夜给他做宵夜。

    这代表官家晚膳没有进好,御膳局的人是要挨挂落的。

    赵桓为了不让御膳局的人吃挂落,就没有问责下去。

    皇帝也是人,也会为了自己的手下考虑,否则人心尽失,哪天睡梦中被人割了脖子,岂不是贻笑万年?

    赵桓这么做,也是参考了宋仁宗的做法。

    宋仁宗赵祯有次出游,结果忘了带水,口渴难忍,看到手下的人也没带水,一直忍到了出游结束,才让内侍端水,也是为了手下的人,不被惩罚。出自正史

    赵桓觉得自己怎么说也是后世的五好青年,做的不能比这些封建帝王们差,也就没有追责,赵英回来了,就无事了。

    “还是你知道朕的喜好啊。”赵桓一遍翻动札子,一遍吃饭,身前只有一个赵英伺候着。

    吃饭的时候不能说话!不能看书!不能想吃什么吃什么!吃个菜,都得太监喂到嘴里?

    什么乱七八糟的规矩啊!

    赵桓真的受不了这种条条框框的东西。

    “两只老狐狸,眼光真的准啊。”赵桓看着札子上李纲和李邦彦的讨论内容,啧啧称奇。

    “官家,臣给官家炖了个参鸡汤,现在放凉些正是喝的时候,端上来?”赵英笑呵呵的说道。

    官家的身子就是大宋的天,可不能垮了。

    他最近也是绞尽脑汁的把御医院的食补方子,和官家的喜好结合在一起。

    官家吃的舒畅,还能把身子补了,就是他赵英眼下最紧要的事。

    “他李邦彦做不来的事,就觉得人李纲做不来。以己度人。不过李邦彦这个老狐狸,眼光是真的毒啊,说不定也猜出朕想做什么了!”赵桓笑着说道。

    赵桓尝了一口参鸡汤,人参的香味渗透到了汤中,在味蕾炸裂的美味,满口余香。

    “这鸡汤不错!明天多熬点,给朱贵妃和张婕妤送过去点。”赵桓指着鸡汤说道。

    “官家喜欢喝就好,老臣可是专门请教了名厨熬的,官家喜欢就好。”赵英又变着花样,掏出一个水果拼盘来,放到桌上,说道:“酸奶果盘。老臣从契丹人手里弄来的奶酪,做的酸奶,助消化。官家尝尝。”


………………………………

第三百六十九章 千年的狐狸,还是两只

    赵桓还在看着密报,这个李邦彦肚子里还是有点东西,这个五民论,他看的真的是目瞪口呆。

    而且将豪强区分为了城市豪强和城外豪强,这一点上,赵桓很佩服这个李邦彦超越时代的眼光。

    看来大宋书局总编的职位很好,让他从一个执政者变成了思考者。

    那就继续思考下去吧。

    而豪强安置法也是一个极妙的主意,翻一下前汉的旧纸堆,适应一下大宋环境,就可以实施了。

    现在江南的豪强在赵构死后,都是一团散沙,这个时候各个击破,绝对可以割一大茬的韭菜。

    他看到李邦彦说起世家的时候,就叹气。

    种师道,就曾经阻止赵桓给种师中安置经略使的职位,只是让种师中成为总管。防止山西巨室种家蜕变。

    赵桓叹气,是因为他想起了种师道,到现在他依旧在消费种师道的忠诚。

    比如前段时间拿出的火药方子,他就用的是种师道的名义。

    赵桓对于世家的态度是,并不打算阻止他们的出现,甚至!在必要的时候,还要扶持他们!让他们真正蜕变成豪门大户。

    只是现在时机不成熟而已。

    时代变了,世家已经丧失了他们最大的依仗,对知识的掌控。

    随着时间的前移,印刷术的大规模应用,连福建路建阳城,都出现了成规模的民间印刷社。

    世家失去了对知识的把持,还能对朝政形成那么大的威胁吗?

    而且他要扶持世家,这么做的目的,是军功爵均田制度的必然之路。

    军功爵均田制度在国泰民安的时候,有两种归宿,一种是像刘邦和武则天皇后一样,将军爵变成民爵,逐渐消除世家、军头对国政的影响。

    第二种归宿,就是赵桓想要走的路,把世家养成猛虎,然后把他们放出去。

    放到美洲,放到澳洲,放到欧洲去!让他们成为赵桓征伐世界的工具。

    时代变了,大宋的海船比前唐更多,更强,万里海塘已经不能满足大宋的商贾了。

    “把朕的天下堪舆图抬过来。”赵桓对着赵英说道。

    三两个太监抬着一个大大的书架,放在了赵桓的旁边。

    木架台上的图,已经不是大宋堪舆图了。

    而是将西域、吐蕃诸部、云南、东南亚、琉球、倭国、金国全部囊括在内的堪舆图。

    赵桓盯着这幅堪舆图看了很久,自言自语的说道:“希望他们不会让朕失望吧。”

    赵桓挥了挥手,堪舆图被太监们拿走了。

    对于世家,赵桓真的希望他们不再是窝里横,天下这么大,不想出去看看?

    过去是交通方式,土地等多种因素束缚了他们前进的步伐,毕竟去大漠吃沙子,没有在关内玩权谋舒服。

    但是在巨大的土地诱惑之下,他相信世家们,会做出选择。

    对于李纲提到的李师师和张夫人的问题,赵桓看出了李纲的决心,他不愿意纳妾,更不愿意休妻。

    赵桓其实一直没有处理李师师的问题,就是得看李纲对李师师和张夫人的态度。

    毕竟君臣离心离德,那大宋还奢求鲸吞寰宇?那是在做中午十二点的梦。

    “给李师师许配个江南富商,陈家就不错,看陈家有适龄男丁没有。从赵氏宗亲里,给张夫人许个婚配。”赵桓对着赵英说道。

    李师师是艮岳宫的女官,而张夫人严格来说是宗亲。

    因为张夫人并未改嫁,她首先是国公的母亲,其次张家的女儿。

    “陈家能同意吗?毕竟是个娼籍。”赵英小心的提醒了一下。

    赵桓笑了笑,说道:“商人重利,李师师你以为她很穷吗?”

    “太上皇的那个书画展的宣明楼,一个月的时间,三十六万贯的收入。这女人不简单,陈家收了她,邸店能多一个一等分支,你觉得陈家会不接受吗?”

    “把李师师这一个月在宣明楼的账目和手段详细跟陈家透透气。陈家会抉择的。”

    赵英欲言又止的说道:“官家,李宣仪的楼叫观澜阁,不叫宣明楼,宣明楼是李太宰弄的官卖楼。官家。”

    “就你知道的多,是吧!”赵桓仔细回忆,才知道自己记混了,笑骂着说道。

    赵桓也是叹气,一个月三十六万贯的收入,那是三百六十个中人之家的总资产啊!

    而且赵桓很怀疑这个女人做假账了!

    这个女人着实有些可怕,在大宋,首创会员制,五万贯购买会员资格,才能进入观澜阁的核心区域,搞拍卖手续费都要收到手软了!

    当然观澜阁的蒸蒸日上,很大程度上,也是赵佶真的有才华,书画双绝,那是真的下笔如有神,泼墨就成画。

    可惜大宋女人不能做官啊,要是能做官,就能给即将成立的商部做事了,帮陈冲管理商部,这方面自己就可以少操很多心思了。

    “为什么女子不能在外廷做女官呢?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都能称制摄政,和皇帝几无区别,女子不能做官?这个得和李纲讨论下。”赵桓自言自语的说道。

    这个时候,赵英眼珠子一转,他没敢接这个话茬,而且还得当没听到过这句话。

    这显然是官家心里的想法,胡乱说出去,就是腥风血雨。

    现在大宋皇宫可是有两位太后,一位赵佶的皇后,在赵佶禅让之后,做了太后的郭太后,还有一位是哲宗皇帝的皇后,宣太后。

    官家这个喃喃自语传出去,这俩太后,有性命之忧。

    有的是不理解圣意的人,做官家手里的刀,以求得晋升的机遇。

    但是赵英显然理解了官家话里的意思,官家思考的重点,绝对不是后宫干政的问题,而是,女子做官的问题。

    女子也能做官吗?

    赵英摇头,这是外廷的事,跟自己没什么关系。

    赵桓翻动着手中的札子,李纲和李邦彦显然误解了一些事,他们依然拿旧的眼光看待自己。

    以过去的皇帝标准,执政手段来衡量自己。

    赵佶和李纲只能活一个,赵桓肯定选李纲啊!

    赵佶除了能写会画,还会干什么?李纲就不一样了,用好了,那就是下一个房玄龄啊!

    谁的价值更大,一目了然。

    “李太宰求见。”沈从走了进来,小声的说道。

    赵桓一愣,这李太宰在李邦彦家里喝酒,这么快的就到了文德殿,出乎赵桓意料之外。

    “这么快?让他进来。”

    赵桓拿着李纲地上来的豪强安置法的札子,看了两遍,笑着说道:“李太宰把李邦彦给演了呀。”

    “朕还以为李邦彦问你,朕是不是英主,是在给你下套。结果没成想,你只是想借着李邦彦的口,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啊!”

    这个札子字迹工整,策论多条多目,一看就不是什么临时起意写出来的,是一早就准备好的公文。

    写一篇公文并不容易,遣词用句都需要仔细斟酌。

    而且豪强安置法条条框框极多,考虑周全,需要大量时间去准备。

    李纲这个札子,很明显是早就写好了,借着李邦彦府上的察子,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

    “士美知道臣去他府上做什么。”李纲俯首笑道。

    赵桓仔细品味了一下这句话,看来这场戏,两个人都是演员,观众只有自己。

    都是千年的狐狸,而且还是两只!

    你李纲说你太难了!朕就容易了?


………………………………

第三百七十章 女子也能当官

    赵桓看着李纲摇头,说道:“李太宰呀,你就一点不担心,士美所言之事?谏台的言官们,能把死的说成活的,你也不怕他们弹劾吗?”

    他问的是什么,相信李纲一清二楚,就是李纲不害怕别人弹劾他,效仿王莽之举?

    李纲却一脸淡定的看着官家,笑道:“官家,臣不贪心。”

    “好一个不贪心!”赵桓点头,站起身来,拿着李纲的札子说道:“你不贪心,万一哪天有人逼你贪心,你当如何?”

    “臣觉得,没人能逼臣如何。”李纲回答的很快,直抒胸臆。

    赵桓气笑了,指着李纲说道:“朕也不行?”

    “那得看情况。”李纲瞬间秒怂。

    文德殿上传来了赵桓的大笑之声,摇摇头,说道:“不贪心就行,从一而终。”

    赵桓结束了对李纲的劝说,其实他和李邦彦一样,在劝李纲自污。

    朝臣们拉帮结派,是必然的现象,赵桓能做的就是不从御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