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振兴攻略-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汴京城逢年过节都会有人去的地方。
脚下这片山丘,叫安魂山。
这里是陈留门血战之后,四万汴京军民的埋骨之地。
当然这里完全不是乱坟岗的模样,义士的尸骨,整整齐齐的安葬在阳面。
而另一面却是仿照大同府勇义忠魂纪念广场,建造的汴京勇义安魂广场。
官家站在那座刻满了姓名的巨大石碑下,已经站了不知多久。
官家得知今天王禀归京之后,就特意起了个大早,来到了勇义纪念广场,站在巨大的石碑,望着那刻不完的名字,出神了一上午。
汴京今日大雪,鹅毛大雪飘荡在空中,而赵英端着大大的油纸伞,挡住了绝大多数的雪花,但是依然有些雪花在北风的吹拂下,调皮的钻进了赵桓大氅的衣领里。
但是官家丝毫没有反应,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想的那么出神。
“官家,王禀到了。”李纲走到了赵桓身边说道。
“知道了。”赵桓点了点头,紧了紧身上的大氅,看向了北方。
鹅毛大雪把天地染成了银装素裹的模样,千里冰封的大地上,赵桓可以看到王禀的绵延军卒,正在缓慢而有序的踏过黄河的冰面。
而王禀的军队绵延很长很长,在大雪中,一条黑线蜿蜿蜒蜒的伸向了远方。
这只军队,在四个月的时间里,从临潢到黄龙府,再从黄龙府到热河,再从热河进入山海关,再从山海关来到了汴京。
行程高达万里。
赵桓面对这样的一只军队,也不由的站直了身子,他们是大宋的脊梁,历史会留下他们的姓名,永世传唱。
广场的人山人海,并不是赵桓刻意组织,甚至他都没有下诏,召集百姓。
李纲也是建议官家只带文武百官,毕竟天气预报显示,今日大雪,普通百姓出城,容易冻伤。
马上就要过年了,赵桓也不愿意兴师动众,就准了李纲的提议。
这些百姓是得知王禀归京,自发组织来到了这小小的山丘。
一如既往,他们是无比沉默。
这里安葬的是汴京的血战陈留门军民的尸骨,没人愿意在这里,大声喧哗。
赵桓也没有请艺人表演,搞的锣鼓喧天,热闹无比。
自己站在这里,就是对王禀的最大肯定。
等在大雪里的百姓,早就在一轮又一轮的宣传攻势里,知道了王禀的功绩。
为了防止大宋百姓认为朝堂虚假宣传,夸大事实。
王禀在黄龙府前击杀金国太子,围杀一万一千三百名铁浮屠的功绩,在宣传口中,只用了大量的词汇。
毕竟话本都不敢这么写。
当然赵桓绝对不会忘记他们的功劳,朝堂也会如实记录。
百姓们,为什么自发的组织在了一起,来到了这处安魂之地呢?
因为王禀是在给他们报仇,陈留门的血仇,只有血可以洗刷!
大多数的百姓是沉默的,大多数百姓是不会表达自己的情感,甚至显得有些冷漠。
但是他们真的会用脚投票,让这个世界变成何等的模样。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奏乐!”赵桓让李纲开始欢迎仪式,自己走到了自己的位置。
他很不喜欢这些虚头巴脑的规矩,比如他作为皇帝,就必须站在高处迎接归来将卒。
但是他又不得不遵守,否则王禀就要受到朝臣攻讦。
8)
………………………………
第四百一十三章 不似人君
恢宏的音乐响起。李纲的安排很到位。
赵桓这个官家很不喜欢朝臣互相攻讦,特别是文武对立。
宗泽又是文官又是武官,李纲本人也曾是四壁守御使,切实的执行了守城的御令,明白军伍的艰难。
《秦王破阵乐》是李纲选的乐曲,而且李纲还让军乐团们,用号角和战鼓,以及编钟去演奏。
气势上更胜一筹。
百姓们自发的让出了一条路,让王禀的军卒可以上山。
“你不要紧张啊,你见到皇帝一定要是骄傲的!你完成了你们宋人从没有完成的功绩,你现在应该自傲的。”完颜宗干依旧是那副痞懒的模样。
但是这样严肃的场面,他还是坐直了身子,没有躺在马上。
“话说,你把这个马,就是我们身下,这个又丑,又矮的马,推荐给你们官家,你们官家绝对高兴。”
“记得我给你说的话啊。一定要骄傲,把那段早就准备好的说辞,大胆大方大声的说出来,感动你们官家,最好让他哭的稀里哗啦的。”
“说不定你们官家一高兴,赏你一个异姓王当一当。”完颜宗干今天实在是有些碎嘴子。
“有没有人跟你说过,你跟个老娘们一样,喋喋不休的烦人啊。”王禀低声说道。
这个完颜宗干今天的话尤其的多。
“老子极度的嫉妒!得了不治之症红眼病!”完颜宗干不忿的说道。
这阵仗,是他梦里的阵仗。
他以为完颜晟醒了,会感激他,结果他的梦没实现,王禀这老实人,却比自己做的梦更加壮观。
“你们宋人不是一向标榜儒雅文治兴盛,你们这些军痞一口一个老子,把我都弄的糊涂了。”
“老子到大宋是来当大儒的!”完颜宗干继续喋喋不休。
王禀不再理会他,因为官家就在前面。
百姓的眼神里带着些许的恐惧,因为这支队伍的大部分人是契丹人,他们随着王禀来到了汴京。
这些人身上的甲胄,是给他们带来恐惧的铁浮屠。
但是汴京的百姓眼神中更多的是安心,因为带着契丹人的是王禀。
王禀最后只给韩世忠一副金人的铁浮屠作为收藏,他听从了完颜宗干的建议。
王禀在百步外下了马,在三十步的地方,卸下了身上的武器,穿着铠甲,带着铠甲金属摩擦的声音,走到了赵桓面前。
“捷胜军都行军指挥使,大宋太尉王禀,归京,参见陛下。”王禀想要单膝跪下行礼,被赵桓拉住了。
大宋不兴跪礼,当然指的文臣,到现在赵桓都切实的记得延福宫外跪着的亲从官,是何等的卑微。
“甲胄在身,就不要行礼了。”赵桓拉住了王禀,眼睛一酸,说道:“王太尉,甲胄的甲片都掉这么多了。”
“辛苦了!”赵桓用力的拍了拍王禀的肩膀,他其实也准备了一大堆的台词,什么大宋之冠军侯之类的套话,看到王禀的一瞬间就给忘了。
“不辛苦,不辛苦。”王禀略带木讷的说道。
完颜宗干其实也给王禀写了一大堆的说辞,王禀还专门抽空背过,什么为国尽忠慷慨赴义,死不足矣之类的虚词,可是看到赵桓的时候,也忘记了。
这对善忘的君臣,就这样在雪地里互相打量了半天,哈哈大笑起来。
“看朕这记性。这个给你,昭勋阁特制章,免死用的。”赵桓将一块全金打造的金镶玉的勋章交给了王禀。
“拿着,拿着。”赵桓笑着说道,让王禀不要推辞,这是他应得的。
赵桓回想起董承案里,自己反复想要推行,最后没有推行下去的依法治国,执法必严的想法,才知道自己的想法多少有些理想主义了。
“那臣就拿着。”王禀将特制章放好嘿嘿的笑了两声。
“胡元!带着御医院的御医,给大宋的军卒们看看伤病。”赵桓大声的喊道。
胡元同样大声的喊道:“知道了!王太尉!还记得我吧!嘿嘿!回来就好。”
王禀当然没有忘记胡元,太原城外自己醒来时候,不停发出嘿嘿笑声的人。
胡元笑着带着御医们走向了军卒,有些军卒冻伤了,再不治疗,怕是要出事。
完颜宗干脸色一直阴晴不定,最终叹气,大宋的君臣都是憨憨!
但是让他羡慕到了抓狂。
李邦彦督促着画师把这一幕画了下来,大宋官家出城迎将,这个机会并不多。
还有一个画师,将王禀蜿蜒的行军队伍,画了下来,取名《风雪行军图》。
这都是即将刊印的大宋英豪传里附带的画册,精装版。
消费官家和消费王禀,眼下王禀在汴京人心中人气很高,不趁机捞一笔,还是他李邦彦吗?
还是官家特许的。
“这位就是完颜宗干?”赵桓看着器宇轩昂的完颜宗干。
这个人身上有一股子的书卷气,倒是有几分儒家学者的样子。
“我是王佑,字家彦,参见大宋皇帝。见过老师。”完颜宗干听到赵桓说到了他,赶忙出列说道。
他对着赵桓行礼之后,对着宇文虚中行了个礼。
王禀看着完颜宗干,有些犹豫的说道:“官家,臣有一个不情之请。”
“不!老王!你没有!你没有不情之请!”完颜宗干大声的喊道,阻止了王禀往下说的话。
这要是让王禀把话说出来,自己不死也得死啊!
“我怀疑老王你要害死我啊!”完颜宗干赶紧说道。
王禀一头雾水的问道:“你猜到我想说什么,为什么不让我说?”
“回头跟你解释。”完颜宗干依旧保持者恭敬的态度,语速很快的和王禀说道。
赵桓脸上露出了个微笑,这个完颜宗干是个绝对的精明人。
“行了,王太尉随朕回京吧。”赵桓摇摇头,走上了车驾,他想邀请王禀随行。
王禀被完颜宗干一把拉住,说道:“官家先行,我和王太尉有几句话要说。官家先行。”
赵桓叹气,君君臣臣的本分啊,自己这大驾玉轳上,也只有种师道曾经和自己同行过。
随着自己的皇位的稳固,自己的权力也越来越稳固,大臣们都开始守起了君臣的本分。
赵桓摇了摇头,向着汴京走去,这事他也强求不得。
王禀和完颜宗干坐在劣马上继续往前走着。
“我要在官家面前给你求情,饶你一命。你怎么拦着我呢?你不想活了吗?”王禀皱着眉头说道。
完颜宗干伸出一根指头说道:“一,你刚才说,那就是恃功为傲,以功劳要挟皇帝,现在官家看你是功臣,一时答应了,但是必然怀恨在心。他不会恨你,但是绝对恨我。”
“认为敦厚老实的老王是被被误无耻的我给带坏了。”
完颜宗干深处了第二根手指说道:“二,即使你们官家胸襟开阔到了海纳百川的地步,朝臣呢?他们巴不得在你身上找到些缺点,防止你武将继续做大,影响他们的权力。”
“到时候,弹劾的札子像雪花一样飘到你们官家的案头,你说你们官家为了平息朝政。是怪罪你,还是怪罪我?肯定砍了我,平息朝臣的愤怒啊。”
“所以说,这事不能说,之前书信里已经说过的事,就不必说了。你要学会跟你的官家养成默契,不是事事都要说的明明白白。”
“有些事不说出来,比说出来好!”
完颜宗干解释着,王禀这人适合做个武将,为国征战沙场,那是绝对没有问题!
但是到了这朝堂狗斗上,王禀就差了太多的火候。
“你最不该接受的是那块昭勋阁特制章,如果普通勋章,你摆满整个家都没人管你。但是免死金牌,真的免死吗?”
“那是个皇帝!他们说话都是放屁!一句都不能信!”
“你打听下,那个种师道的昭勋阁特制章在哪里,把你这块也放在那。烫手的山芋,你也敢接。赶紧丢了。”完颜宗干气不打一处来的说道。
“我们官家不是你金国的皇帝。你不要一概而论。”王禀摇了摇头说道。
“天下的皇帝都一个样子!丹书铁券多少年了!一千一百多年!”
“凡是持有丹书铁券的家族,到最后都玩完了!”
“就算你的官家是个道德君子!他能容得了你!你官家的儿子呢!他能吗?你怎么这么蠢呢!”完颜宗干忿忿的说道。
王禀思虑了好久,脸上挂上了笑容,看这完颜宗干说道:“听你的。”
“别用那么恶心的感谢的眼神看着我,我是为了我自己,你死了我也死了。”完颜宗干无所谓的说道。
“还有啊,你们这个官家有点古怪,你们大宋的百官朝臣都没发现吗?”
“他有点像平民,压根不像是个皇帝。”完颜宗干皱着眉说道。
能让他皱眉的事不多,他感觉不到这个皇帝身上,有任何帝王的气息,反而有点像,站在风雪里的百姓。
这个发现让他深深的皱眉,仅仅见了一面,他总觉得这个人,身上的气质很怪。
不似人君。
“你真不怕死啊,什么话都乱说,聪明人爱都爱显摆吗?杨修你知道吧!就是聪明死的!”王禀左右看了看,赶紧低声提醒道。
8)
………………………………
第四百一十四章 王禀建节
“我这是在夸你们官家,你紧张什么。”完颜宗干又恢复了他懒散的模样,躺在劣马身上,看着赵桓的大驾玉轳说道。
“为了活命,我研究了你们官家的过往,是真的惨啊。”
“当太子的时候,居然不是开封府尹。还不如个百姓呢,直到登基前三天才成为储君,登基那天,还哭的稀里哗啦的,是哭晕过去了,对吧。”完颜宗干说着说着就笑了起来。
王禀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大宋的宫廷里没有什么秘密可言,赵桓那点黑料,和现在的英明神武相比,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一直在民间津津乐道。
完颜宗干知道这些事,大概是在山海关打听到的。
“所以他不像是个皇帝,完全是因为,你们那个太上皇压根就没把他当成皇帝去培养。这反而让你们的官家,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做人做事处处透着谨慎小心。”
“毕竟当初吃块羊肉,被宫人发现都要吐出来啊。”完颜宗干继续大言不惭的说着赵桓的黑料。
“啧啧,当了皇帝,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平定了江南诸路的叛乱,多大的功绩?”
“你们的皇帝,还能如此谨小慎微的行事,没有狷狂,没有自傲,凡犹豫不决之事和朝臣商量,实属难得啊。实数难得啊。”完颜宗干嘴上夸着赵桓,心里骂着完颜晟。
说着说着脸色就有些沮丧,他看着赵桓的大驾玉轳,摇了摇头。
“看看你们的官家,到现在还用着几百年前的马车,实在是,节俭啊。”
“不似人君,胜似人君。”
“大宋有此官家,是大宋之幸。”
完颜宗干看出了赵桓的底细,赵桓是真的从百姓中来,再到百姓中去。
但是他将这种行事习惯,当成了赵桓数年太子生涯,没有接受帝王教育,造成的影响。
“当初种少保也曾这么说过。”王禀点了点头,这个评价不过分。
赵桓回到文德殿之后,看着王禀和林幼玉越看越喜欢,他想了想说道:“王太尉,你和林监事之间,到哪一步了?”
赵英用力的咳嗽了两声,这个话问的有些露骨了。
文德殿上的其他大臣们,面面相觑。
官家这隐私打听的是不是过分了些?
赵桓瞪了赵英一眼,他这么问自然有自己的道理!
“发乎情,止乎礼。”王禀想了想回答道。
他一个大老粗,压根没觉得和皇帝讨论这个有什么问题。
“朕想要给二位赐婚,你们以为如何?”赵桓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当初林幼玉可是在大同府的时候,说她喜欢岳飞。
赵桓也答应了她,给她说和。
可是岳飞当时在处理他的发妻刘氏的事,不了了之。
赵桓后来想了想,都是那个朱凤英!
不是朱凤英,林幼玉也不会说赐婚的事!
现在林幼玉和王禀情投意合。
王禀的发妻死在了太原城的瘟疫之中。王禀千里奔袭黄龙府,除了国仇,自然还有家恨,顶天立地的盖世英雄。
林幼玉孑然一身,现在心有所属王禀,两个人走到一起,已经成为了必然。
但是,他们中间还有一个巨大的阻碍,那就是赵桓曾经答应给林幼玉赐婚。
如果赵桓不开口问,这俩人还指不定就这样止乎于礼,止到什么时候。
君君臣臣的封建糟粕。
王禀看了林幼玉一眼,林幼玉脸颊都是羞红,这意思肯定是同意了。
他笑了笑说道:“但凭官家做主。”
“那就择日吧。钦天监挑个日子,办的红火些。”赵桓自然愿意成人之美,将这事定了下来。
“朕早就准备好了一处宅子,是之前的燕王府,现在给你做府邸了。改日把你的长子,好像是叫王荀,对吧,还有长孙王沆一起接到汴京。”
“王荀刚刚弱冠,在永兴军做先锋,有些委屈了,到陆军军事学院里进修一下,学学兵法,好生培养,堪当大任。”
“我记得王沆尚在襁褓之中,居住京城,也方便照料。不知王太尉以为如何?”
赵桓乐呵呵的说完,朝堂中的寂静一片,大家终于知道为什么赵桓突然说到了这个。
王禀想了想,说道:“臣遵旨。”
“赵都知,念吧。”赵桓点了点头。
他可以保证自己完全信任王禀,但是朝臣们的呢?
汴京是现在这个世界上,最繁华的城池,自己把王禀长子接到京城,让其在军校进修,当然是打算好好培养。
长孙生活在汴京城里,也能够更好的成长起来。
自己又是赐婚,又是赐宅子,又是接王禀的长子长孙进京。
目的只有一个,给王禀升官。
“宣和二年,时吴中困于朱勔花石之扰,比屋致怨,腊因民不忍,阴聚贫乏游手之徒,起为乱,自号圣公,建元永乐,置官吏将帅。”
“上皇始大惊,亟遣童贯、谭稹为宣抚制置使,统兵十五万以征,四月,诸将刘延庆、王禀、王涣、杨惟忠、辛兴宗相继至,尽复所失城。”
“王禀、韩世忠生擒腊及妻邵、子毫二太子、伪相方肥等五十二人于梓桐石穴中,杀贼七万。”
“时奸宦童贯弄权,瞒军功以自居,上皇未知其详,封赏微薄,不足以昭王禀韩世忠之忠勇。”
赵英阴阳顿挫的声音在朝堂里响起,这一段主要说的是王禀在太原之前的功绩,平定方腊起义。
方腊的起义是百姓们无奈的抗争,但是也是动乱,流民变成流匪四处作乱,民不聊生,王禀平定祸乱对社稷有功,对百姓有安民之举。
方腊起义的罪魁祸首,是宋徽宗赵佶,功是功,过是过,赵桓把王禀在太原之前的履历补全。
赵英阴阳顿挫的声音继续在朝堂上响起,细数了王禀的在太原城的艰难守城,在临潢城为国戍边陷入险地的大义,当然重点的笔墨,写的是王禀在黄龙府的功绩。
朝堂上都是朝廷大臣,杀掉完颜杲,干掉一万一千三百名铁浮屠的壮举,都说的极为详细。
“王禀,宋之冠军侯也!天生将材,社稷之卫。侯以勋封,名因位贵。万乘是赖,其忠其勇,皆大丈夫之行,擢王禀捷胜军节度使,赐宅一座,奴仆百人。”
“赐辽国皇城司监事林幼玉,靖国夫人,食正四品俸。”
“靖康元年腊月二十七日,入内内侍省都知赵英,宣。捷胜军节度使王禀,奉。晋靖国夫人林幼玉,行。”
赵英阴阳顿挫的声音说话,整个朝堂里寂静一片,无人说话。
节度使虽然已经在大宋有名无实,但是其依然有着极高的荣誉。
怪不得官家又是赐婚,又是赐宅,让家属进京,原来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让王禀建节。
建节之后,让家属进京是默认的规则,这代表了王禀已经跨入了大宋最顶层的决策层。
而他只是一个普通行伍出身,现在已经跨过了层层阻碍,来到了大宋的顶层。
封侯拜相,洞房花烛,人生两大喜事。
“谢官家隆恩。”王禀俯首说道,他接过了圣旨。
他将自己身上太尉的金鱼袋和金鱼符,放在了盛放圣旨的盘子上,拿起了玉鱼袋和玉鱼符,佩戴在了自己的身上。
官家登基以来,王禀这个节度使,第一个册封出去的节度使。
而这个节度使,虽然不事营田之事,但是结结实实的掌管了整个捷胜军。
赵桓不满的看着这些朝中的大臣,他很讨厌文武对立的局面,那群谏官个个跃跃欲试,如果不是宇文虚中拦着,说不定现在就跳起来,进谏了。
朕做的不对,你们说,朕低头听,朕可以改。
给人王禀建个节,你们一个个如此低模样?莫不是不想混了?
一群没见识的家伙!
赵桓在心中暗自嘀咕着,他看着这群文臣。
他们不太明白王禀做的事的意义,事实上,就王禀本人而言,赵桓一直亏待了他。
要知道正常历史线里,王禀守太原而死,赵构给人家的是什么?
建炎四年,赵构给王家的是安化郡王!
是一品王爵!
而不是赵桓现在给的这个节度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