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振兴攻略-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开源节流,也要把这事搞起来。贵,自然有贵的好处啊。”赵桓想了想说道:“拿出些汴京仓的财货,换点钱,稍微周转一下。”

    “先在蔡京的基础上,把这县学给补充全。可以先有了县学,再有学校,建校之事,不用太过奢华。能省就省点吧。”

    “那那些民间的书院呢?都废掉吗?挺可惜的。”李纲问道。

    赵桓沉默了许久说道:“保留着吧。”

    保留了民间的私塾,是赵桓现在财政压力,最明显的表现。

    以赵桓的想法,真正的公平,是所有人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享受一样的教育和师资力量。

    私塾对比赵桓即将成立的县学,有着极大的优势,书院环境、师资力量、同窗好友都是人生路上的财富。

    完全的公平,可是这可能实现吗?至少赵桓知道,在大宋,这无法实现。

    太难了,现在赵桓推行一个县学就极为的困难,而且这个县学、府学和太学是一项基本国策,其支出消耗太大了。

    赵桓和李纲沉默了许久,绝对公平是他们这对君臣的追求,但是现实就是现实。

    如果真的为了理想主义,完美主义的政令,在大宋执行下去,那并不是仁政,而是暴政,后果不堪设想。

    “这样吧,李太宰,将民间的私塾还有书院,都纳入国子监的管理中,统一授课吧。府学和太学,由官府督办,任何官考都必须是府学和太学学子。”

    “府学和太学在招生之时,可以向官办县学和私塾,书院招生。”赵桓最后说道。

    李纲点头,现在也唯有如此了。

    “官家,民间行径和官方行径一致,便于管理倒是好事。臣倒是认为民间私塾存在也不是坏事。一旦某一地方县学败坏了,百姓的孩子也有上学的地方。”

    “也能够通过商税,了解到哪里出了问题,方便稽查。”

    “还有明日去皇陵祭祀的事,官家今年咱们还去吗?怎么安排?”李纲问道。

    大宋皇陵,每年皇帝都会拉着朝臣们去祭祖,以彰显所谓的祖宗之法。

    “去!”

    “召集文武百官,明日去巩义皇陵扫墓。每个人都要去,愿意带上孩子的也可以。对了,让谌儿、宇文重、岳云他们一起去。”赵桓极为沉重的说道。

    “官家。这是不是不妥?”李纲同样忧心忡忡的说道。

    赵桓摇头,今年去皇陵扫墓,和以前去扫墓的踏青完全不同。

    因为大宋巩义皇陵群,已经被金人砸的一塌糊涂,地上地下,无一处完整。

    也就是说,赵桓的祖坟,大宋的祖坟,已经给金人刨了。

    皇陵群不仅仅埋葬着大宋的皇帝,还有历代的文臣武将。配享太庙可不仅仅是祭祀,还有相关的规格下葬。


………………………………

第四百三十章 巩义皇陵的誓言

    赵桓带着极其浩荡的朝臣们,向着巩义皇陵走去。

    巩义皇陵并仅仅安葬着大宋皇帝,事实上,也没有皇陵里,只安葬皇帝,多数历史上的名臣都会安葬在陵寝之内。

    巩义皇陵,那是大宋立国一百六十年以来,上千名朝臣们的墓地。

    朝臣们今年的表情是极为严肃的,甚至连车队的喧嚣都小了很多。

    赵桓带着朱琏从车驾上下车的时候,入目只有一片的凄凉。

    河北西路提刑官刘豫叛敌之后,带着金人把这里地表的建筑打砸一空,满目的疮痍。

    赵桓登基以来,一直在忙碌,皇陵之事,他知道后,只是命令人封存起来,就再也没有理会过这里。

    他并不是不愿意想起这里,这里铭刻的都是耻辱,只是时机不纯熟而已。

    一名老人慢慢的走到了赵桓面前,带着十几个人向着皇帝行礼说道:“三京淮北宣抚使方庭硕,拜见官家。”

    凄厉的狐鸣之声在皇陵禁地里不断的传来,让人经不住出了一身的冷汗。

    往日里庄严肃穆的皇陵禁地,现在已经杂草丛生,成为了野兽的乐园,被皑皑的白雪埋在了下面,唯有的几个地上建筑,也是残垣断壁。

    精美的雕塑,都被砸碎了散落一地,四处都可以看到挖开的坟包。

    “守陵军只剩下这几个人了。”方庭硕满目悲苦的说道:“永昌陵以下皆惊犯,泰陵至暴露,庭硕解衣覆之,臣一人之衣,卷不了数千骸骨啊!官家!”

    赵桓扶起来了方庭硕,叹了一口气。

    永昌陵埋葬的是大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赵匡胤的陵寝没有被破坏,但是永昌陵以下的所有皇陵和朝臣的陵寝都被惊扰了。

    这不是说带路的刘豫大发慈悲,也不是金人畏惧死掉的赵匡胤,赵匡胤都已经埋进土里了,威慑力已经变成了历史符号而已。

    而是因为赵匡胤的陵寝太过寒酸而已,后世都是修的地面建筑,都被砸了。

    “臣带着军卒誓死抵抗,还是义士岳飞带着不少的义军来到了巩义,刘豫才退了去,否则这皇陵依旧不安生。”方庭硕叹气的说道。

    赵桓点了点头,踏进了北宋的皇陵。

    他一进入皇陵,就仿佛看到了金人闯进了这皇陵中,肆意的狂笑着,打砸着一切的一切。

    挖开朝臣们的灵柩,用铁锤砸开他们的棺椁,从已经白骨的尸身上拿下来的为数不多的陪葬之物。

    “谌儿,大宋的皇帝生前是不修陵寝的,都是死后挖三个月的就安葬了,埋得都很浅。也不是依山而建,所以极容易被盗。”

    “人都死了,陪葬品这东西,就是后人定了,所以呢,这些棺椁里,其实没多少东西。”赵桓拉着赵谌一步步前行。

    他继续说道:“这是耻辱,我大宋一辈子无法洗刷的耻辱,你明白吗?”

    赵桓带着赵谌继续向前走,赵桓看到了随意丢弃的白骨,这些白骨已经分不出来谁是谁的,由于赵桓的命令,方庭硕也没有将这些白骨收纳起来。

    “种少保啊,李太宰啊,孙少宰啊,这些臣子们之前觉得朕刚刚登基,都护着朕,不愿意让朕看见这些,今天朕看到了,谌儿你看到了吗?”

    “孩儿看到了,爹爹。”赵谌不是很懂父亲眼中的悲伤,他用力的攥着拳头,他已经被满腔怒火给填满。

    赵桓还在走,他看到了一个巨大的篝火堆,散落一地的是未烧尽的棺木,他仿佛看到了金人们围着巨大的篝火载歌载舞的模样,他们在欢笑着,卑微的汉儿签军在一旁递着酒水。

    赵桓的目光游离的看来看去,仿佛有无数的人影在赵桓闪过。

    赵匡胤、赵光义、赵普、潘美、曹彬、寇准、狄青、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柳宗元等等赵桓认识的历史人物,或者赵桓不认识的这些人,在他的周围飘荡着。

    而璀璨的中华历史的长河里,大宋一朝,留下了自己名字的人,仿佛都活过来一样,他们仿佛就飘在了自己的身边,不断的徘徊着,似乎还在呢喃着。

    呢喃的声音有些微弱,赵桓听不清楚,但是他有些不断抖动的肩膀,代表着他的心情并不如表面那么平静。

    赵桓一步步的走向前,对着赵谌说道:“你知道金人为什么要来盗墓吗?其实这里蛮寒酸的,也挺穷的。”

    “孩儿不知。”赵谌老实的回答着,小脸上带着两道泪痕,他年级只有九岁,但是他依然感觉到了自己那颗跳动的心。

    朱琏也曾想过捂住自己孩子的眼睛,但是她还是忍住了,毕竟赵桓在教育赵谌。这是一个父亲的义务。

    太子,皇储他们身上也有责任。

    赵桓又要御驾亲征,离开了大宋的中心汴京,去陌生的燕京。

    赵谌作为皇储,肯定要明白他的父亲这么做的意义。

    “谌儿啊,是因为金人愚昧,他们认为死人可以断续损折肢体,僵硬的尸体可以入药,诡异的传说,所以他们就信了。”赵桓继续向前走着,来到永昌陵的碑文之前。

    雕刻着赵匡胤一生功绩的碑文就这样一半埋在土里,另外一半倒在了地上。

    “也是为了打断我大宋的脊梁!”

    “太祖皇帝啊,我今天才来,有点来得晚了。”赵桓掏出了一摊子的苏合香酒,和赵谌席地而坐,坐在了半倒着的太祖碑文之前。

    赵英赶紧摆出来三个海碗放在地上。

    “我来的这么晚,不是我不知道这里发生的苦难,之所以来这么晚,是因为害怕来到这里。”赵桓给赵匡胤满上了一杯酒说道。

    “我怕呀,我怕我忍不住。大宋各方各面都在不断的向着好的一方面走,我害怕我的一时基于激愤做出的决意,让大宋刚刚兴起的中兴之火,突然熄灭。”

    “直到这个火团越来越大,我的心才越来越安定,已经定好了,不日前往燕京行在,逐项议程都在稳定的进行着,起用后手杀死完颜晟的信件,也已经在路上了。”

    “王禀呢,你不认识。这是个狠人啊,比你的石守信不惶多让。”

    “在太原城用三千人,拦了金人数万大军整整二百多天。他伤势刚有好转,就向着临潢去了,最后捣了黄龙府,抓了金国的完颜老大。”

    “也是因此,我才有了底气,来到这巩义皇陵。”

    “这里埋的可不仅仅是大宋皇帝啊,上千朝臣们的墓,都被挖了。”

    “永泰陵的哲宗的尸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而方庭硕也只能脱下自己的衣服,把尸骨包裹起来。他只有一件衣服,只有十几个人,其他的人的尸骨都混成了一团,分不清楚谁是谁的了。”

    “大宋的朝臣们老是提起祖宗之法,现在这祖宗之地,被人刨了,提起来的人倒是少了很多。”

    赵桓将海碗中的酒洒在了地上,脸上的表情阴晴不定。所有人都在看着手抖的官家。

    “朕发誓!终有一天!朕会带着完颜家,全族的脑袋!来祭祀先灵!朕发誓!会让金人的血,洒满整个辽东!来祭祀死在边寇铁蹄之下的百姓!”

    赵桓的表情略带狰狞的低吼着。

    这次来的大宋朝臣们静静的跟着皇帝在巩义皇陵里走了一圈,永安陵、永昌陵、永熙陵、永定陵、永昭陵、永厚陵、永裕陵、永泰陵,一步步的走过了这些陵寝。

    皇帝周围朝臣们的陵寝在地上都是坑坑洼洼,刚刚走过永昌陵的时候,就有人开始低声哭泣,这种哭声也越来越大。

    当队伍在北宋皇陵转过一圈之后,赵桓回到了自己的车驾前。

    李纲有个札子说的是迁移豪强来守皇陵,赵桓同意了,但是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同意重修皇陵。

    他在等,这个仇,他会永远的记得。

    赵桓对着赵谌说道:“朕要是无能,谌儿,你帮朕实现朕的誓言,到那时再把皇陵好好修修,再把这些无处安放的冤魂们,安置到墓穴中,在此之前,拜祭都在昭勋阁进行吧。”

    赵谌用力的点了点头,用力的攥着赵桓的衣角,他还小,但是并不是不懂仇恨。

    赵桓将朱琏拉上了马车,看了身后的朝臣,如丧考妣的朝臣们,有的愤怒有的悲伤。

    这里的人有很多都是这些墓穴主人的后代,比如柳成卿就是柳宗元的远亲。

    赵桓对着李纲说道:“抓紧时间商议定燕京为行在之事,朕不怕吃苦,不就是皇宫没弄好吗?良田千倾,日餐不过一斛,华屋万间,夜卧不过五尺。朕不讲究那么多,不用考虑朕。”

    “臣领旨。”李纲俯首说道。

    其实大宋的朝堂里一直不乏有人发出议和的声音,这种议和之声,非常正常,有澶渊之盟的例子在,肯定有人寄希望于妥协来换得和平。

    战争就会新的利益集体会出现,比如大宋现在已经出现的军卒勋贵,比如王禀的节度使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

    还有一大堆退役的老兵们,他们在民间风闻言事,也是民间的一个新的利益集体。

    改变代表着利益冲突,总有些守旧的大臣们,总觉的绥靖能带来和平。

    “但愿他们能够懂官家的心思吧。”李纲叹气的说道。

    官家是个仁善的官家,这一点从头到尾都没有变,若是残忍些,将所有议和的大臣驱逐出京,也可以达到统一朝堂声音的效果。

    如果不能接受和自己意见向左,那绝对称不上明君,也无法带领大宋继续前进。

    显然官家依旧是官家,牢牢的把控着本心,谨小慎微但是有带着足够的勇气和自信。


………………………………

第四百三十一章 昭天地告天下

    大宋皇陵的建制大体上继承了唐制,但是没有唐陵那么气势恢宏,蔚为壮观,现在经过了金兵的洗劫,就显得更加破败。

    宋朝的皇帝生前不预筑寿宫,都是死了以后才卜址挖穴,造陵比较仓促。

    天子七月而葬,即皇帝死后七个月必须下葬,也没有几个皇帝的尸首等七个月,多数不到三个月,就送进了寿宫。

    超过七个月,无法魂归祖庙,但是低于七个月是可以被原谅的。

    匆匆修建的陵寝,很容易找到墓道和地宫,盗掘起来并不需要费多大的劲。

    赵桓看着大宋的皇陵,连连摇头,也不知道当初的赵构是怎么忍下了这口气。

    “谒陵!”赵英大声的喊道。

    谒—告也。

    赵桓转身进入了车驾之内,车驾向着汴京方向走去,这一趟的谒陵,其实花费了整整三天的时间。

    但是赵桓认为这一切是值得的,回到汴京的百官的脸色带了几分沉重。

    朝中大臣对赵桓去燕京更加重视起来,各臣工竭尽所能的展示自己的才能,北上之事,准备的越来越充分。

    即使如此,赵桓移驾燕京之事,依旧让大宋忙活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才忙出了章程。

    靖康二年,三月末,大庆殿,大朝会。

    今年的冬天格外长一些,汴京城外的桃花整整推迟了十五天的时间,才从含苞待放,绽开。如果桃花给汴京城润上了一层粉红色,城中则是百花齐放,槐花、梨花的雪白,迎春、金银的晕黄,杜鹃和牡丹给汴京染上了鲜红。

    百花齐放,点缀的是垂杨柳的丝绦,整个汴京,绮丽芬芳。

    赵桓端坐在大庆殿,看着手中的札子,三个月朝臣们,让赵桓见识了他们的能力,也见识了大宋朝的底蕴。

    “本来以为朕要去燕京,会有一大堆劝谏的札子,什么天子离京而天下动荡之类的话。”

    “结果你们也跟着朕发疯呀。”赵桓看着李纲的札子,对着常朝上的诸位大臣说道。

    柳成卿出班说道:“官家伐金,乃是大义之举,五十万石的粮草已经悉数装车,民夫二十万已经准备充足,工赈监出十万,而户部征十万,民夫俱全。此次前往燕京之粮草,北地军卒用上半年绰绰有余。”

    李纲出列说道:“官家,汴京军器监逾五千辆的决胜战车,已经悉数准备停当。四百三十四门蒺藜炮已经悉数准备停当,药包七千余发。随行的工匠,将会在燕京继续生产蒺藜炮以保证官家需要。”

    “河间军卒四万众军卒,已经将汴京仓的戍卫交接完成,现两万六千名捷胜军,以及两万契丹军先锋,已由王节度使率领,已经向燕京开拔。”

    “河东路关中永定军一万人向云中方向行进,西夏虎视眈眈,种太尉上书具言为防止西夏东进,四万秦凤军和陇右军只能按兵不动,向官家请罪。”

    “种太尉有些小心谨慎了,安心守住关中,防止西夏东进才是正理。行了,一切都准备好了,朕,出发吧。”赵桓站了起来,走出了大庆殿,手里拿着一捧长香,插在了大庆殿前的巨鼎之中,昭天地而告天下。

    “兹中华王朝千年以来,深仁厚泽,反远人来中国者,列祖列祖莫不以柔待之,兴教化之功,善莫大焉。”

    “金恃兵戈,欺凌我国家,侵占我土地,屠掠我百姓,勒索我财物,朝稍迁就,金负其凶横,日复一日,无所不至!仇怨郁结,人人欲诛之而甘心!”

    “昔日交邻之道,宋未尝失礼,金自称教化之国,无理横行,专肆兵强器利,自取决裂如此乎?”

    “兹朕登基以来,广施仁政,视百姓如手足,百姓亦戴朕如君父。今兴刀兵,人人忠愤,旷代无所!”

    “朕今日涕零以告先庙,慷慨以示军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不若大张征伐,一决雌雄。”

    “金仗奸谋,我恃天理,金仗悍勇,我恃人心,无论我国忠信甲胄,礼义干橹,人人敢死敢战!”

    “即我大宋二十五路,百姓亿计,何愁剪其凶焰,涨我国威!其有同仇敌忾,陷阵冲锋!朕亦不吝恩赏,奖励忠勋!”

    “凡临阵退缩,甘心从逆,称臣拜首于金,朕即刻严诛,绝无宽待!尔普天臣庶,其各怀忠义之心,共泄神人之愤,朕实有厚望焉!”

    “靖康二年桃月三十日,入内内侍省都知赵英,宣!普天臣庶,奉!忠义军卒,行!”

    赵英站在高处将自己手里的诏书大声的宣读出来,而还有无数的尚书省的官员,将一封封的诏书下发到了各个城中公栏处,而一道道快马,带着诏书向着四方奔去,他们要传诏四方。

    这是赵桓第一次对着全天下宣旨,之前的旨意都是给个别的人,最大范围也是在太原城。

    这是首次对全天下的臣民,宣示自己的权力,而这第一份面对全天下的圣旨,只是在说一件事,那就是他要前往燕京,主持攻打金国之事。

    “起驾!”赵英大声的喊道,赵桓踏上了马车,从汴京的御街而出,街道两旁,都是汴京的百姓。

    他们依旧是如此的安静,看着赵桓的车驾缓缓向前驶去,让赵桓无比欣慰的是,上一次出城的时候,衣不遮体的百姓们,终于有了还算能够拿出手的衣物。

    而那些梗着脖子,对自己不屑一顾的元外门和大花臂,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些顽童,骑在耶耶的身上,用力的张望着。

    赵桓从来没有小瞧过安静的汴京百姓,他们有足以震慑世界的力量,却缺乏引导,赵桓盖上了车窗。

    车辆缓缓出城而去,护送官家的河间军紧随其后,大军开始向着汴京方向走去。

    “报!官家,岳校尉缴费归来,在前方河间渡口等待官家!”一个亲从官将一张军报送到了赵桓的手中。

    赵桓算了算,岳飞平定整个京畿路,关中和河东路的流匪,居然用了六个月的时间。

    岳飞剿匪回京复命,那就不会错过灭金之战了。


………………………………

第四百三十二章 跳蛙战术

    赵桓接过了赵英递过来的札子,详细翻阅了岳飞在太行山的剿匪日志,看完连连感慨,果然是金翅大鹏岳鹏举啊。

    这开挂一样的人生,开始了。

    太行山的流匪,因为山地道路复杂,又是冬日剿匪,其实极其难以剿灭。

    在河东路雁门关失守后,河北两路被金军三万人打的溃不成军的时候,无数的流民和被击溃的军卒,就成为了太行山流匪壮大的契机。

    相比较伏羲山上的那十七万人,太行山的流匪就少了许多,只有八万人。

    但是仅仅这八万人,战斗力却远超伏羲山那十七万的流匪。

    伏羲山的是一群疯子,那么太行山的匪徒,就是一群训练有序的疯子。

    河东路是最开始均田的是地方,深得民心河北两路的填坑行动,是现在最大的工程,不愿意落草为寇的人,就会下山做工养家糊口。

    即使没有一技之长,在太行山的义军八字军,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去处。

    依旧在山上的都是真正的悍匪,还有一些禁军的低级军官的补充,大大的提高了这群流匪的战斗力。

    岳飞配合当地的义军八字军数万人,在太行山内进行为数数月的剿匪计划。

    初期的作战极为不利,因为缺少对地形的了解,岳飞的河间军和王彦的八字军,遭到了数次埋伏。

    牛皋醉酒巡山,差点被太行山的人给杀了。

    岳飞大怒,连降牛皋三级,军棍五十,后又亲自引兵,击溃了太行山匪徒一只一万人的军队,打开了缺口。

    而后耿氏兄弟作为内应,潜入了太行山敌人的大营,而岳飞更是亲自伪装成了一名亲卫,以下战书为名义,进入了太行山流匪的大营之内,才摸查清楚了太行山内营地的详情。

    进而一举击溃了太行山流匪。

    可是这群流匪都是惯犯,甚至有的人手上有数条人命,被击溃的流匪们,扎进了山区,对河东路和河北两路形成了新的威胁。

    岳飞和王彦这数月扎根在太行山里,就是在不断的追寻着被击溃流匪的军队,在当地百姓的配合下,终于将这群流匪杀了个干干净净,才开始返京。

    “系统,你说你是不是太咸鱼了?你看人岳飞都有无敌挂,自瞄挂!你说要你有什么用?”赵桓呵呵笑道。

    【哦。】

    ……

    赵桓无奈,系统这个挂,一点都不给力,他已经习惯了。

    岳飞的自瞄挂是石锤的。

    因为他要去太行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