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振兴攻略-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砖就是值这个价!
运输一块砖算上折损费用,真的价值一贯一块!
但是不算折损运输费用后,一块金砖也就两百钱的样子。
而燕京城外的金砖坊,就是工赈监兴建,专营金砖的金砖坊,铺满御街也花费了三百多万贯。
而铺面了整个皇宫更是花费了三千万贯。
但是这笔钱,工赈监赚了回来。
因为烧制金砖是一件垄断的活,毕竟是皇家御制金砖,怎么说都是一个极为响亮的名号。只有苏州苏家和山东韩家有这个生产的资格。
孙博让建好的金砖坊,开始按每块三百五十钱给燕京城新修的宅子供货,和苏州苏家的供货价格一样,供货整个燕京所有的在建的宅子,获利颇丰。
当然孙博为了不让八面玲珑的陈冲难堪,还专门每块给了苏家二十钱的利润。
皆大欢喜的局面是孙博的追求,有些智慧真的自古就有。
而赵桓就看到了这个满地金砖的燕京城。
可惜的是,金砖这个买卖赚回本之后,开始填补其他城建的窟窿,剩下不是很多。
赵桓打算下次倭国的海船来的时候,给日本的鸟羽天皇和崇德天皇一人带过去一些样品,试试样,看能不能打开一个新的财源。
嗯,赵桓坑起人来,都不用过脑子,直接就是一个又一个的坑,挖的贼深。
他走过御街之后,就来到了朝臣们阻拦赵桓北上,最重要的一个理由,担心官家受委屈。
燕京行宫太过寒酸。
整个燕京行宫,支出最多的就是铺了一亿块的地砖。
其他的都是按照赵桓的要求,能省就省的指导方针下,这个皇宫在朝臣们看来,有些破烂,不够精致,不足以彰显皇家威严。
赵桓始终觉得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艮岳宫倒是建的极为精美,难道赵佶就有皇家威严?
自己弄出来的这个大城,不禁创造了就业,而且小气的没用什么金丝楠木、鎏金瓦、烫金窗纸、红木宫器等等乱七八糟的奢靡之物,就没有皇家威严了吗?
燕京大朝会用的大庆殿,琉璃瓦居然不是纯粹的明红色,居然是五彩斑斓,这在帝王的规格中,实在是过于不伦不类。
但是,反而有人夸赞他的绮丽,连燕京城的大多数房上的瓦,都成了如此模样五彩斑斓。
赵桓没觉得丢人,恰恰相反,赵桓觉得自己非常的有威严。
一个皇帝给国民带来了尊严,就是黑色,都能冠以五彩斑斓的黑来夸耀。
从迹不从心的中原王朝,就是这么实在。干得好,就会有人夸。
赵桓通过午门踏进了这座燕京行宫。
赵英指着正前方说道:“大庆殿!面阔十八间,进深五间,长三十丈,宽十丈,高约八丈。丹陛台宽约十步。”
“我让你装的避雷针你装了没?”赵桓问道。
他很关心这个问题,高二十四米的建筑物,在这空旷的地方,不是找着挨雷劈吗?
赵桓可不想自己上朝的时候,一道闪电划过,自己这大庆殿就没了,这样的人场面,实在是有些让人害怕。
“那是必然,官家。”赵英赶紧点头。
虽然不知道那是什么原理,但是自从官家拿出那个奇形怪状的叉子,插在汴京的双铁塔和大庆殿之后,真的再没有雷殛了。
赵桓点了点头,这种宫廷失火很容易引得朝臣议论,避雷针的原理并不复杂,赵桓简单描述之后,大宋大庆殿用的效果是极为不错的。
他不希望因为什么狗屁倒灶的宫廷雷殛,让大家丧失了信心。
赵英陪着赵桓继续往前走说道:“官家,按着周礼,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太庙在左边,社稷坛在右面,行宫正前面是朝臣们处理公务的三省衙门,皇宫后面是集市。”
“再往后走就万岁山了,是挖开护城河后,堆叠的土堆出来的小丘,已经修成了庄园,漂亮谈不上,但还算宜人。倒是整个燕京最高的地方。”
赵桓心里咯噔一下!这个万岁山,怎么听得这么背后发凉呢?
“赵英,我问你,这万岁山上,有没有一棵长歪了的槐树?”赵桓问道。
“官家,臣早一步到燕京,这万岁山的山顶,确实有几棵长歪了的槐树,不过树木曲折乃是自然之理,官家。”沈从在旁补充道。
他早早的来到了燕京,布防亲从官和清理整个皇宫里的垃圾,将户部早就准备好的皇家用品,搬进宫中,忙活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砍了,万岁山上的树,只能直着长!”赵桓说道。
这让沈从有些莫名其妙,一向对万事都不是很在乎的官家,怎么突然和几棵树较上劲儿了?
不过他点头称是,让园丁好好修建,让槐树长得周正些,他还是办得到的。
赵桓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这要是战事不顺,连弑帝神器·老歪脖子树都备好了吗?
他现在非常理解孙博为什么要弄祭祀河神再筑堤了,心里安慰啊!
“官家,走累了吗?”朱琏小心的给赵桓擦了擦额头的汗。
官家依旧是那个官家,除了最近临幸她的次数多了点,没什么奇怪的地方。
她有些担心,是不是官家的身体吃不消了。
赵桓摆了摆手,示意自己没事。
“走吧。”赵桓自嘲的笑了笑,自己这是大宋,又不是大明,一棵歪脖树而已。
赵桓率先走到了月台之上,看到了常朝用的文德殿和寝宫延福宫。
但是燕京行宫也是一大片的工地,至少还要一年的时间,这个城市的主要工程才能结束。
比如六局、浣衣院等地方,都还在修建当中。
朝臣的劝说是有道理,早上十八道菜,中午三十六道菜和晚上十八道菜的宫廷御宴,这会儿肯定开不起来了。
不过赵桓早就习惯了赵英的小食堂,倒是无所谓,就怕朱琏不习惯。
赵桓对这些不是很精致,但是别有一番风味的大宋翻刻版本的紫禁城,极为满意。
“不错,督促工匠建造就是。”
“对了,朕让建的文庙武庙建好了没?”赵桓笑着说道。
赵英为难的说道:“文庙没有,武庙倒是建好了。官家。”
“官家文庙主祭的仓颉,国子监和太学联名反对,到现在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牌楼、万仞宫墙、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等配套的都建好了,就是立不起来主祭来。”
“哦?”赵桓满含深意的笑了笑。
他不立孔子为主祭,但是并不是不祭祀孔子,他很尊重孔子的各种经典和人生哲学,那是泱泱中华史上的璀璨的明珠,和他一样站在一起的是先秦的百家争鸣,照亮了整个中华的思想领域。
但是现在的儒家过分解读孔子的言论,整个儒学早就和孔子的思想不同,甚至有些地方背道而驰。
儒家在独尊儒术之后,慢慢变了味儿,赵桓并没有想一下子打破这种局面,现在的主要矛盾还是和金人的矛盾。
正常的文庙里有的都有,赵桓只是在二圣之上,加了个仓颉而已。这帮文臣们就受不了了。
措大,迂腐。
“武庙主祭武成王姜太公,没人反对吧。”赵桓问道。
沈从笑道:“武庙建成,还没武将去祭祀,都还不知道这个事,可能是比较忙吧。”
赵桓哈哈大笑起来,这个忙用的极为精妙。
武庙主祭武成王姜太公,配享的是张良。
这都是历朝历代武庙的主祭和配享,赵桓也没有改变自从赵匡胤传下来的武庙配祭的十哲和两庑六十二人。
只不过大宋的武庙和唐朝的武庙略有不同,唐朝立起来的十哲之一,杀神白起,被降到了两庑六十二人。
这是赵匡胤的个人喜好,把白起从十哲席位上去掉了,赵桓又把白起换到了殿上十人。
赵匡胤的理由是白起杀已降,不武之甚,何为受享于此?
而赵桓没打算留金人俘虏,自然悄悄的把白起升回来才是。
这一切都悄无人知,因为大宋的武人,毕竟不像文臣那么清闲,忙着和金人打仗的他们,哪有空管这个?
赵桓向着武庙走着,该有的忠魂铭碑,昭勋阁,也加入了武庙的规制建筑套餐之中。
………………………………
第四百三十八章 奇观到底会不会误国?
赵桓在武庙里给武圣姜子牙敬了个香,然后祭祀了所有的立着陶塑、挂着的画像的赫赫武将们,上了一炷香。
他来到这里,和孙博在建造黄河堤坝时,搞什么升龙会是一个道理。
都是追求一个心安。
要是大宋武德不昌,下次朕就不来了。赵桓默默的想到,退出了武庙。
赵桓也跟着沈从到歪脖树下参观了下,反复确认了歪脖槐树还不能挂人以后,终于心安了几分。
人光脚的时候,就是最有勇气的时候,在国家富足起来的时候,反而开始畏手畏脚。
赵桓清醒的意识到自己还是个人,而不是个神,所以,他才会有这种担心的情绪。
“这么多路都是通向哪里的?”赵桓问道。
赵桓发现燕京城居然修了这么多的路的时候,才问起了宇文虚中这件事。
宇文虚中是赵桓最新任命的燕京路的经略使。
毕竟之前燕京路在建,主持大局的依旧是户部的员外郎,在赵桓打开燕京的这一瞬间,算是彻底把这片土地掌控在了大宋的手中。
“这条向北的路,通向北古口和热河,那条向东的大路,是通往山海关和海津镇,毕竟大宋在燕京定了行在,粮草转运上,海运也会方便些。”
“上次往平州运粮,也充分证明了,海运的便利。”
“向西那条路通往居庸关和荆门关,居庸关前就是奉圣州的军堡群,现在修着一条驰道,可从奉圣州直通大同府,而大同府、朔州、宁武到太原的路,也在修了。”
“太原到长安,长安到潼关,潼关到洛阳、郑州和开封府的路,也在修了。”
宇文虚中看着赵桓,掏出一副天下堪舆图说道。
这幅图是宇文虚中参加多次朝议之后,自己画的天下堪舆简图,他偶尔会掏出来这张图纸,然后狂笑上半天。
不认识他的人当他是个傻子,认识的人却知道,他在黄龙府的时候,有多么希望大宋的版图如此模样。
“这条从燕京到汴京的驰道,也在计划中了,工赈监快把图样出了。大宋处处都在修路,官家。”他指着地图对赵桓笑意盎然的说道。
赵桓连连摇头说道:“你是御史大夫,这个时候应该提醒朕,大兴土木的危害,而不是在这里跟朕说什么条条大路通燕京。”
他这么说,是因为他收到了一封来自仙源县的一名国公的札子。
衍圣公孔端友的札子。
这封札子让赵桓的心里有点堵,自己这么费劲的整出燕京这么大的宫城,来度过这段因为金人南下,带来的困难时间,居然被比喻成了秦始皇。
大兴土木!
太高看朕了,和秦始皇这样的人物相提并论,是你孔端友的飘了?还是我赵桓提不动刀了?
当然这封札子,主要是说的国文庙中的那个主祭位的事,劝谏之事只是顺带。
“没什么好说的啊,大宋有钱,而且修这些路工赈监蛮赚钱的。”宇文虚中依旧是那副笑容。
赵桓在强光下,才注意到,宇文虚中的头发居然有很多的白发,而且眼睛周围有很多的皱纹。
他这才四十多岁,就这幅模样,虽然宇文重的母亲精心给他梳理了发髻,但是依旧掩盖不住白发。
在金国那段时间,应该很辛苦吧。
赵桓收到的那份札子,是孔端友自己总结的历朝历代灭亡的根由。
比如秦始皇又是万里长城,又是阿房宫,又是骊山陵,哪一样都是耗费了巨大的民力,生灵涂炭。
但是在赵桓看来,秦国的灭亡和秦二世胡亥的昏聩有极大的关系。
汉朝凭借着万里长城守住了匈奴人的一次次攻击,然后远出大漠,把匈奴打的除名。
札子里还有隋炀帝杨广修隋唐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频繁发动战争,西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滥用民力、穷奢极欲。
在赵桓看来也是杨广无能的表现。
李世民搞的奇观也不少,隋唐大运河他也修了,东都洛阳,他也建了,还建了大明宫,仗更是没少打,颉利可汗打出了便桥之盟,也变成了舞蹈文工团的团长。
征吐谷浑、征高句丽,征突厥,少一样了吗?
除了孔端友所说的秦、隋二世而亡之外,赵桓还知道一个朝代,大兴土木。
大明朝搞出的明长城,九镇卫所,哪一个不是大动干戈?
在草原上修城堡,十里一城。也没见大明因为大兴土木,大力锤奇观,锤出祸事来。
倒是没有什么基建,没有搞什么大工程的大宋,倒是没锤奇观,最后呢?
还不是被人打穿了?
大兴土木的背后,还是一个皇帝的能力,赵桓的能力不说,至少眼光还是有一些。
自己建的这些奇观,不管是燕京城、太原城、还是四通八达的直道、驰道,目前还没有赔钱的买卖。
修这么多路,花销自然是个天文数字。
但是它背后是商贸贯通带来的税收、民生的恢复、战略安全等等价值,都是无可估量的。
赵桓很欣慰的看到了大宋深藏在灵魂里的基建基因的崛起。
在赵桓知道的消息里,很多乡民自发组织修路和直道连通。
但是这个札子还是让赵桓有些闹心。
他能从这个札子里读出的经验和教训,就是好好培养继承人,关系到了江山的稳步,黎民的安泰。
所以,他掏出了札子想了想,批复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孔端友上书要求君王与民修养,减少私欲。
所言尽是程学!
他对孔端友极为失望。
孔子的嫡长孙,居然用程学来解释孔子言论,实在令圣人蒙羞。
赵桓批复了札子之后,将札子藏在了袖子里,现在正在和金人正面开片的时间点。
维持国内局势稳定,是赵桓要做的事,现在这一道札子下去,折腾的士林动荡,对战局不利。
毕竟现在天下皆为儒生,赵桓准备好了一份大礼包,县学九年制教学书籍,等到局势稳定,就打出去,断了他们对于知识的解释权。
当然现在还是以宋金之战为主。
一个合格的君王,分清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一种必备的技能。
国内、国外两线作战,赵桓觉得自己没有能力驾驭。
为了不被挂在歪脖树上,他选择忍一手,解决主要矛盾。
“让岳飞和韩世忠到文德殿,商议下如何分化金国。”赵桓让沈从去通知岳飞和韩世忠到文德殿。
这个远比高句丽还要强盛的国家,赵桓只能趁着他们内乱,能尽力多削弱其国力一分,就是一分。
宇文虚中想了想说道:“臣觉得官家既然知道黑土区,不妨派一支精骑兵,绕道契丹人的领地,将那些金人的奴仆兀惹人和那乃人驱逐或者杀死,这样金人缺少粮草,更好攻伐一些。”
“臣是一个文臣,这就是臣在金国这几年的一个想法。官家还是和朝臣们商议下的好。”
赵桓的眼睛越来越亮,笑着说道:“宇文少卿谦虚了。”
宗泽也就是给皇帝写家谱的,他懂个屁军事!也就能指挥个两百万百姓打的孔彦舟节节败退被生擒而已。
赵桓想到了自己的宗正少卿,看着宇文虚中的眼神就有点不同了,拿到这也是个军事天才?
赵桓打开了系统的人物界面。
宇文虚中的军事还是只有60多点,仅仅在及格线上。
看来真的跟他所说那样,在敌占区长期潜伏,想到了一策。
“让岳飞和韩世忠参详一下,然后看看有没有实施的可能。”赵桓笑着说道,不是人人都是军事天才。
赵桓回到了文德殿,让朱琏带着宫人们,向着延福宫而去,整理寝宫。
“我认为宇文少卿说的很有道理,可以一试,不过毕竟是金人腹地,没有人知道他那里情况如何。臣觉得臣可以去。”韩世忠一脸跃跃欲试的说道。
三思而后行?那是什么?
建功立业就在眼前!
………………………………
第四百三十九章 颜值并不是一切
赵桓看着跃跃欲试的韩世忠,怎么可能把这样的任务交给他?
韩世忠是眼馋王禀的节度使的军阶了,这是好事,也是坏事,赵桓叮嘱了韩世忠不可私自出兵。
韩世忠无奈,然后想了想,自己这性子,真不适合在黑土区这种地方,跟金人打仗。
但是派谁去?
赵桓觉得王禀最为合适,但是王禀已经为大宋流了多少血了?
赵桓真的不愿意他再打硬仗了,王禀还打的动硬仗,但是赵桓有点舍不得。
再折腾王禀,恐怕王禀这身子骨撑不住,林幼玉说王禀一到下雨下雪天气,就浑身疼的要命,在床上咬着牙忍着。
这次去的地方可不是黄龙府,而是金人的黑土区,核心中的核心区域。这么远的长途跋涉,赵桓有点于心不忍。
虽然他知道,只要他有命令,王禀一定会杀过去,但是赵桓有点舍不得折腾王禀了。
而且王禀并不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他从临潢到黄龙府,就谋划了整整几个月之久,还只谋划了去,没谋划回来。
这次去会宁府背后的黑土区,赵桓害怕他稍有不慎死在那里。
自己就这么一个节度使,再用他去黑土区,王禀伤上加伤,恐怕自己真的再也看不到他。
也无法完成对金人粮草形成骚扰的战略目的。
必须派去有一个有组织百姓经验的人,去偷袭黑土区才可以。
“臣有一人举荐。八字军都统制,王彦。”岳飞出列说道。
“王彦心思细腻,善于保全,而且有足够的经验组织民卒,联袂会宁府的汉儿百姓这件事,臣觉得王彦极为合适。”岳飞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赵桓眼睛一亮,王彦这个人的资料中赵桓是看过的,对大宋的忠诚度是绝对够用的。
而且他本人在太行山的战绩,也是足够的保证。
太行山三十六洞本来有三十六万人之多,都被王彦给感化的感化,劝降的劝降,而且深入百姓中,组织过百姓抵抗流匪的劫掠。
王彦,很合适啊。
“那就派王彦去?”赵桓点了头,让赵英宣王彦上殿。
王彦吃着饭就被拉到了燕京行宫,看到御上的官家,说道:“臣愿领命前往会宁府以北的黑土区,可是官家,臣可能需要马匹。”
“金人和太行流匪完全不同,若是在敌后展开,联袂会宁百姓,没有马匹,我大宋军卒和归附汉儿,在金兵至时,绝无可能逃离。”
王彦实事求是的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太行山流匪也没有马,王彦需要马匹来增加自己的机动性,想在敌后破坏敌人的粮草补给,没点机动性,实在是一件困难到极致的事。
“说到马,这次王将军归来的时候,送了朕一件宝物。”赵桓听到王彦说出了困难,笑着说道。
“走,随朕去看看王将军送给朕的宝贝。”赵桓兴致盎然的站了起来,走到了月台。
赵英非常知趣的带着马倌,将王禀送到宫中的马匹拉了出来,说道:“官家带到了。”
众多将领看着这马,一顿迷惑……
这马给他们的直接观感就是丑。
而且体格太小,肩宽就四尺,挺宽,长得看起来也比较瘦弱,躯干和腿有点粗。
这就一个个头很低,肩膀宽,肚子很大,但是躯干很壮实的人一样,这样的人在樊楼蛮受娼妓的喜欢,因为体力好。
这是众将对这批劣马的第一印象,很丑,而且黑白相间,让人第一眼无法喜欢。
“这是朕的雪花骢。”赵桓看着这匹马,越看越喜欢,而朝臣们面面相觑,这个黑白相间的劣马,叫雪花骢是不是有些过分了?
赵桓看着朝臣们的脸色,就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当初王禀拉着这匹马到赵桓面前的时候,赵桓也是觉得这马,太丑了。
“千里疾风万里霞,追不上百岔的铁蹄马。这是一匹地道的良驹。”赵桓卖着关子说道。
“大宋的军卒长期缺马,这种劣马跑的满草原都是,半野生,也有牧民将这些马驯服,但是性情暴虐,常常踢伤牧民,后来,慢慢就让他们满世界跑了,没人管他们。”赵桓笑着说道。
王彦要骑着这种劣马绕着大圈,去黑土区,这种马关系到了他和他带着的义军的身家性命。不能马虎。
他眉头紧锁的问道:“官家,便宜,再便宜不能用来做军马,这个打仗的时候,低了人一头,实在是没什么价值啊。”
“这种马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