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振兴攻略-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淮北陈家的陈子美,通过陈冲上了一本札子,说是西山隐居的全真子带着一本书,前往了燕京。

    西山隐居全真子?

    赵桓看到这个名字的第一想法,就是此人是个道家的修士,第二个想法就是想到了王重阳。

    王重阳可是全真派的掌门,坐下全真七子。

    这是有人抢注了王重阳的商标吗?

    仙风道骨这四个字,是赵桓见到西山隐居全真子的第一个感觉,从进入文德殿之后,就是一股子出尘的气息扑面而来。

    “拜见官家,此乃臣之叔父,父亲从山中寻到了叔父,特意让臣带着叔父来京中觐见,言,必然不会让官家失望。”陈冲行了一个礼说道。

    而这名全真子笑意盎然的看着赵桓,轻轻一甩玉柱笑道:“西山隐居全真子陈敷拜见官家,官家万福。”

    “免礼。”赵桓笑着让两个人平身,自己的时间还很充裕,初夏很快就会过去,盛夏的时候,并不是进攻的窗口期。

    陈家一直没让自己失望过,这个时间点送一个道士入宫,显然不是来给他整什么长生之道的。

    “官家,此乃山人山中种药治圃以自给,闲暇时所做一本书,书很短,约万字,因为看得人,不是什么读书的人。写的浅显易懂,不晦涩。”陈敷从宽大的道袍里拿出一本书来。

    赵桓将这本略带着褶皱的手写的书籍,翻看了良久,赵英看着官家看得入神,和黄彦节两个人,一人搬了一个凳子给了御下两人。

    “妙哉!”

    赵桓将书籍合上,说道:“不知道全真子要什么?朕能给你的都可以给你,进献此宝,功在千秋!”

    赵桓笑的合不拢嘴,越看陈冲喜欢,这小子,除了有点读书人的迂腐,还有商人特有的精明,只不过之前的寒窗苦读,让他有点转不过弯来,假以时日,未尝不可担当大任。

    而且这陈家为了他的前程,真的是费劲了所有的心机。

    这也是陈家从山里把这个修道的叔父拉出来,带着书上京的理由。

    为了讨好大宋的官家,陈家费劲了心思,想要让陈冲简在帝心。

    论有钱,陈家富可敌国。

    可是官家也不缺钱,只能从别的地方想办法。

    积极配合官家的行动,是作为人臣的本分。

    如何让陈冲简在帝心,才是陈子美的心头大事。

    而这次,陈子美显然赌对了,官家心情大好。

    “官家笑言。”陈敷含笑着说道,打量着赵桓的面庞,脸上的笑容变得严肃,频频皱眉。

    赵桓揉了揉自己的脸,自己早上洗脸了啊。

    难道是眼屎?

    “怎么了?”赵桓问道。

    陈敷俯首说道:“谅以天尊地卑,君民之别,是臣僭越了。盯着官家看了半天,妄断官家之面相,窥天机岂是那么容易。”

    “哦?朕这个面相有什么说法吗?”赵桓愣神的问道,自己这张脸虽然没有帅到王重阳那个地步,但是也不算差。

    怎么让老道士频频皱眉?

    陈敷笑道:“官家的面相,本是福薄财浅之相,但是眉宇间多了一丝英气,这丝英气让薄浅一扫而空,真是咄咄怪事,某平生未见,想来,天子尊荣,自有不同。”

    “毕竟某只见过一个官家。”

    赵桓笑了笑,他对着这些一直不怎么相信,将书放在案上说道:“这些玄之又玄之事,朕不擅长,不如说说你这《陈敷农书》吧。”

    陈敷看着那本书叹气的说道:“这是闲暇自作,很全面,但是不够细节,毕竟某一人之力,着实精力有限。”

    “不过依旧是旷世奇作。”赵桓先给他定了个性,省的他再自谦下去。

    陈敷赶忙俯首说道:“官家谬赞,某不甚惶恐。”

    “既然官家让某说说这书,某就说说,首先某以为,法可以为常,而幸不可以为常,耕稼,盗天地之时利。”

    “办法可以一直使用,而天时不可以一直风调雨顺,再说,本身耕稼之事,就是窃天地以养自身,故在传统农法上,加上了这精耕细作三十六法和七种农具。”

    【《陈敷农书》从内容到体裁都突破了先前农书的樊篱,而开创了一种新的农学体系。上述十二宜、祈报和善其根苗两篇,所论的内容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将中国传统农学从‘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的顺其自然,随地撒种,随意收种,变为‘知天地时宜,则生之蓄之,长之育之,无不遂矣’的精耕细作。】

    【由顺天时,改为盗天地之时利。被誉为中华五大农书,虽仅万言,但字字珠玑。】

    陈敷洋洋洒洒的开始讲解这本书的内容,赵桓随时翻动,不得不感慨,大宋真的是遍地都是能人,要什么有什么,怎么就被三傻玩到了南渡的地步。

    “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之滂润,山泽之产育。”

    “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

    “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夫禾稼、土木、禽兽、鱼鳖,皆天之所生,岂吾之所有?然吾盗天而亡殃。”陈敷笑着说道。

    【出自列子·天瑞篇。】

    系统及时的提醒了赵桓陈敷所说的思想,乃是列子的天瑞篇的内容。

    赵桓满意的点了点头,《陈敷农书》为以‘盗天地之时利’为目标的农书,有点人定胜天的味道。

    盗天时地利,比顺应天时地利,有更强的主动性和适应能力。

    “气候有盈缩踦赢之度,阴阳消长有太过不及之差,其或气至而时不至,或时至而气未至,现天地大变,某以为劝农是朝堂应该尽快去做的事。”陈敷俯首说道。

    他在山中看出了天地气候之变化,才答应了陈子美,出山出世。

    肚子里没点东西,哪里敢称全真子?

    “不知道全真道人对封赏有何想法?”赵桓问道,他已经想到了一个职位。

    司农寺少卿,从四品官员,专门负责劝农之事,教导各级官员应该如何劝农。

    “官家,某从山中来,自然是为了济世救民,若能献出微薄之力,救一人,则是有功德于民。”陈敷说道。

    他出世是为了济世,若不是骤逢天地之变,他也不会出山。

    “你知道王重阳吗?”赵桓忽然想到了这件事。

    陈敷老实的说道:“某不认识。”

    “那就去矿区认识认识吧,他在那里,搞一种非常符合你这个书里,盗天时的神物。”赵桓不自觉笑了起来。

    两个全真子碰到一起,会碰出怎样的火花?

    最后陈敷担任了司农寺少卿一职,专门负责劝农书的书写,和王重阳一起折腾化肥去了。

    赵桓看了看陈冲,说道:“安心做事,朕没忘记你们陈家从朕登基以来做的事。”

    陈冲拜谢,离开了朝堂,他要乘坐车驾赶回汴京,他在李清照的商部打下手,请假可不是那么容易。

    赵桓则带着朱琏,开始移驾奉圣州,准备去勾注山祭奠一下种师道。

    奉圣州到大同府的驰道修建,并没有改规制,依旧是宽二十三丈的驰道,这是大宋这个国家的血脉,赵桓宽点就宽点,反正都是修,一次到位的妥当。

    “官家,前面就是勾栏山?”朱琏看着车驾的山影问道。

    8)


………………………………

第四百五十三章 人,不能忘本

    赵桓的祭祀比较简单,并没有大动干戈,他不愿意打扰到了种师道。

    一瓶好酒,两碟小菜,赵桓站在墓碑之前,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不灭金国,赵桓连迁坟的资格都没有。

    现在北宋的皇陵都还是一片废墟,国仇家恨,四个字摆在赵桓心间,再一次的提醒他,不忘初心。

    “这一年多了,云中路燕京路都很好,燕京修了一座很大很大的城,保证你没见过。这是我这一年干的最大的事。”

    “现在云中路彻底掌控在了我大宋手中,金人被彻底赶回了乌沙堡以东,金国现在是完颜宗望主事,他要修一条从乌沙堡到临潢的壕堑与堡塞,其实就是长城。”

    “但是他们金人到现在骨子里还在傲,不愿意承认自己修的就是长城。”

    “嗯,可惜了,金人学汉人,终究学了个样子货出来,这长城自古就是进攻用的。修来防御?能防得住才见了鬼。”

    “可惜过了窗口期,草原上开始下起了雨,道路泥泞,不适合行军,也不适合大宋的新利器,蒺藜炮的药包的运送。阻碍了大宋的进军。”赵桓絮絮叨叨的说了一大堆。

    他撒了一碗酒,倒在了墓碑之前,忽然想到了什么,眉开眼笑的说道:“朕答应你,明年!最多后年,朕一定把你迁到皇陵!”

    朱琏紧紧的抓着赵桓的手,她感觉到了赵桓的颤抖,这让她有些懊恼,当初自己为什么不陪着赵桓一起来河东路?

    到现在,她无法感同身受。

    当然她知道,当时的自己是皇后,身份摆在那里,怎么都不可能跟着赵桓一起出京。

    但是现在她的身份是贵妃,反而自由了许多。

    赵桓回到了车驾,他愣愣的看着那个墓碑,答应的事,就一定会做到!

    沈从的情绪稳定的多了,他这次没有哭的找不到北,依旧眼眶泛红,跟着赵桓离去,前往了大同府。

    王彦要带着三万义军和三万汉儿军一起,绕一个大圈,前往黑土区。

    “共计九万的马队,八个月的粮草,千里绕行,转战黑土区,若是成功,就食于敌,以战养战!”王彦接过了赵桓赐下的旗帜,这是八字军的军旗。

    他没有说失败后的结果,所有人都知道。

    一个金黄色的赤字,和一条盘旋的金龙秀在旗帜之上,王彦将军旗插在了旗杆之上,猛的展开。

    在王彦手中的旗帜展开的一瞬间,士卒们举起了手中的长枪,高声呼喝道:“赤心报国!誓杀金贼!誓竭心力!不负赵王!”

    即使赵桓知道这是早就排练好的,但是依旧触动万分。

    这一趟也是九死一生之危局。

    但又是不得不下的一步棋,进攻草原和辽东郡的窗口期实在是太短了一些,尤其是现在的赵桓的军队,非常依靠蒺藜炮,才能形成碾压性的优势。

    赵桓看着铺满整个大同府前的军马和军卒,忽然想到了那句,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军卒们在王彦旗帜的带领下分批出发,六万人队和将近十万匹劣马,将驮着他们前往未知的地方,扰乱敌人的粮草补给。

    劣马驮着他们的主人,踩着清晨的朝露,在晨曦之中,向着北地进发。

    而送行的大宋百姓,静静的看着他们的勇士,就这样前往了未知的荒原。

    赵桓用力的吸了一口气,振奋了自己的精神!

    这就是朕的大宋!自己没有让百姓军卒失望!百姓军卒也没有让朕失望!

    而此时的临潢府外,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两个人,在堪舆图上,随手比划着,他们在规划防线。

    这是一条从乌沙堡开始,到泰州为终点的壕堑与堡塞。

    完颜宗望看着地图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说道:“呼,这条壕堑与堡塞至少需要征发数百万的百姓,至少需要三年才能完成,首先需要完成的就是从乌沙堡到上京这一段。”

    “抓紧时间让黑水司,打探大宋最新的蒺藜炮药包的事。”完颜宗翰的脸色并不平静。略带不忿的说道。

    他不知道为何完颜宗望会如此的冷静,如此的轻描淡写,甚至脸上都没有丝毫的悲伤,这个人现在已经不再是他认识的完颜宗望了。

    狠辣歹毒,心狠手辣。

    这个现在如此沉着的男人,杀死了完颜娄室!

    完颜宗翰已经知道了完颜娄室走的当夜,完颜宗望派人出城,向山海关射出了一箭。

    “燕山一代的山路极为复杂,李彦仙的部队被暴雨挡回了热河,我们需要在燕山上,布置足够多的斥候,以防止燕京的宋人皇帝,从北古口和燕京攻击我们。”

    “还需要采取大宋的战略,修一道城关,堵住山海关的出路,符咒锦阳和辽阳都在山海关的威胁之下。”

    完颜宗望看着堪舆图,喝了一杯茶,心情极为的沉重。

    “至于西帅所言的药包的事,黑水司已经在全力侦查了。可惜大宋的皇帝似乎对此早有防范,隐秘的制作工序,甚至有的农夫在做火药的时候,都不知道他们在做的火药。”

    “还需要时间,至少需要一年的渗透,才能把那种天雷一样的药包给偷到手。但是西帅,宋人展现出了他们中原王朝一贯的特性,那就是进步。”

    “他们的火炮从放烟花到现在的蒺藜炮只用了一年的时间。我们偷到了他们的火药,他们会有更大威力的火炮出现,会有更多五花八门的武器出现。”

    完颜宗翰拍桌而起,一把抓住了完颜宗望的衣领,这个大动作让他的腰背狠狠的痛了一下,当初沈从给他的那一刀,虽然伤势已经痊愈,但是他已经无法用力。

    “我知道你要说什么。”完颜宗望平静的将完颜宗翰的手推开,平静的说道:“完颜娄室要让完颜宗干回金。完颜宗干不是一个屈居于人下之人,金国的朝堂,已经经不起他的折腾了。”

    “我已经联系了完颜晟的嫡长子,完颜宗磐,和他议和,东、西两朝,不能再这么斗下去了,再斗下去,明年我们都会被挂在燕京的城头上暴尸了。”

    “那你可以和完颜娄室明说!他会同意你的意见的!他是一个只会打仗的人!他是一个将军!不是你们这些政客!他只是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你就要害死他吗?!”完颜宗翰略带不甘的问道。

    仅剩的金国战神,就这样消失了,这让完颜宗翰非常的揪心,金人的大将老的老,死的死,废的废。

    日暮西山。

    政治斗争的事,如果能够明说,那就不是狗斗了。

    完颜宗望摇了摇头说道:“完颜希尹那边的事一直没有消息,也不知道到底出了什么事,杨忻中也已经退回了奉圣州,按理说该回来了了。”

    “报!天德州军报。”一个军卒将一封军报送进了金廷,合扎军卒,用最快的速度,退出了大帐。

    完颜宗翰杀传令兵不是一次两次了,现在的传令兵压根都不敢口语相传。

    “天亡我大金!”完颜宗望看完了军报,两眼一片漆黑,他摇晃着坐在了凳子上,将军报递给了完颜宗翰。

    完颜宗翰看完叹了一口气,不出他的预料,完颜娄室战略计划失败,完颜希尹战死天德州。

    “豫王也死了,诜王也死了。”完颜宗翰扶着腰坐在了堪舆图前。

    “你说得对,应该和完颜宗磐,太宗一系的兄弟们和解了,再这么闹下去,宋人的皇帝真的会把我们挂城墙上暴尸。”完颜宗翰一脸茫然的说道。

    事情是如何发展成为这样的?

    好像自从那个大宋的新皇帝登基开始的吧,一切都变得诡异起来,大宋的人变强了,而且恢复了往日中原王朝的雄风,再次带着他们极为擅长的军阵和精良的武器,出现在了他们面前。

    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有些以己度人。

    赵桓是挺小气的,但是还不至于把完颜娄室晒在城头上,或者扔在街上,没有命令不许收敛尸首。

    那样并不能昭示武德充沛,只能显得皇帝暴戾。

    相反,完颜娄室在随着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起兵的时候,是在反抗辽国契丹人对他们的残忍统治,这一点上,赵桓极为欣赏完颜娄室。

    但是现在的金人已经变了样子,他们屠了龙,却逐渐长出了龙鳞,逐渐变成了恶龙的模样。

    自绝于百姓。

    赵桓将这条写在了札子上,等到以后回到了汴京,给赵谌讲故事的时候,一定让他牢记这历史的教训。

    人啊,不能忘本。

    8)


………………………………

第四百五十四章 耶律余睹献图

    耶律余睹最终不甘的放弃了临潢府。

    如果完颜宗望的谋划,壕堑与堡塞,真的成功的话,临潢城和上京,就会被包围在那道金国长城之内。

    这是耶律余睹完全无法接受的事情,如果真的这样,耶律余睹这手头,好不容易攒下来的家当,就一点都没有了。

    “咳咳。”草原上的风是一年四季的,耶律余睹被风吹动着大氅,大氅翻卷着。

    耶律余睹老了,他不中用了。

    他寄希望于耶律大石能够领兵回到辽国故土,但是显然他这个期望已经彻底落空。

    耶律大石需要的是精兵,不需要遗留在东边的这些老弱病残的契丹人,这世界上也没人要他们。

    耶律余睹倒不怪宋人的皇帝,没有遵守协议驻兵临潢。

    那是一块飞地,而且大宋的皇帝不管为了什么,都派出了杨忻中和李彦仙率兵救援临潢府。

    虽然结果并不是很好。

    草原和关内是两片截然不同的世界,初次出城作战的大宋军卒表现的足够优秀了。

    耶律余睹,他老了。

    契丹人,后继无人,没有人再能带着他们重造辽国的辉煌了,耶律余睹放弃了自己心中的执念。

    耶律大石也不能带着辽国中兴,现在耶律余睹已经完全看出来了,耶律大石是一个胆怯的人,这样的人,不配做草原上的雄鹰。

    耶律余睹出了临潢城之后,就马上病倒了。

    这次不是上次在忻州那次病倒的偶感风寒,而是生命走到了尽头。

    他本来就连年征战,受了很多的伤,在太原城被种师中用一道圣旨给忽悠瘸了。

    不过他不也埋怨种师中,如果不是种师中的忽悠,自己当时就死了,也保不住这么多的契丹人。

    自己也无法赎罪。

    他拉着耶律斜的说道:“刘斜啊,你带着族人要好好的走下去,虽然都是些老弱病残,但是有很多小孩子啊,他们正在成长起来,他们就是我们契丹人的希望。不不不,以后也没有契丹人了。”

    “你们既然改了汉姓,用了汉名,这族名,就给了耶律大石吧,等我死了,去跟大宋的官家求求情,让上京道上的契丹人,都归到汉人里。”

    “把契丹人的境遇尽量说的凄惨点,知道吗?那个皇帝是个心肠软的人,好好求求他,他会把整个上京道郡县化,咱们这些老弱也算是有个好皇帝了。”

    耶律余睹用力的撑起了自己的身子,笑着说道:“汉人最后还是赢了啊。我草原人终归还是归了汉。”

    耶律余睹抱着腿,看着天上的明月,身子随着车轮的滚动而摇晃着,悠悠的唱道:“沙塞之国,丁零之乡,雄武郁起,于尔先王,尔君克长,载赫殊方,尔道克顺,寇虐不作,弓矢载橐,尔无我虞,我无尔诈。孰谓若人,网保延长,高碑山立,垂裕无疆。”

    “这是什么?”耶律斜愣愣的问道。

    “这是阙特勤碑上大唐皇帝给当时的草原大汗写的一首诗,说草原人的,沙漠堵塞的国家,北丁零人的故乡,被唐人打败了,要我们弓弩箭矢收入囊中,不要和中原人互相尔虞我诈,就可以保证我族人绵绵无常。”

    “只要高碑耸立在山上,中原王朝就一直辐射着这里。”耶律余睹晃着脑袋说道。

    辽国挣扎了这么久,最后还不是被彻底的汉化了?

    现在这个模样,最后还不是弓弩归囊?折腾了什么呢?

    “你知道怎么做了吗?好好的带着族人活下去。”耶律余睹躺在了车驾上,看着天上的一轮圆月。

    他哆哆嗦嗦的拿出了龙锡金带,给了刘斜,笑着说道:“这玩意儿是铜的,你不要给别人看,知道吗?哈哈!”

    耶律余睹笑的非常的畅快,他将自己心中最大的秘密说了出来,看着刘斜目瞪口呆的样子,满意的闭上了眼睛。

    他累了,要永远的休息了。

    这一年来竭尽心力的带着契丹人在宋金两国中间挣扎,实在是消耗了他太多的心力。

    耶律斜嚎啕大哭的抱着耶律余睹,这是辽国最后一个还记得他们这群老弱的宗亲,就这样走了。

    留下了一句让他带着上京道的堪舆图和百姓投靠汉人的决定。

    耶律斜草草的安葬了耶律余睹,带着从临潢城出来的百姓,向着奉圣州而去,耶律余睹都无法完成的契丹人中兴之事,他自然也不可能。

    耶律延禧是亡国之君,契丹人皆为亡国之民。

    赵桓收到耶律余睹的最后遗书。

    里面有一封地图,是整个辽国上京的堪舆图,虽然自己手里有更精细的地图。但是这张堪舆图,是耶律余睹代表契丹人献上了这片领土。

    后面还有一个户籍仓储的位置,有整个上京道户籍,这些籍贯代表耶律余睹把所有的契丹人代表了,献出了百姓。

    赵桓看着这个耶律家最后一个宗亲,写的让人闻者落泪的绝笔信,砸了咂嘴,亡国之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