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振兴攻略-第1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禀点了点头,奉圣州也好,大同府也罢,那都是坚城,精兵在战略劣势的时候,去攻打坚城,那岂止一个蠢字了得?
“还有呢?”王禀问道,这种推演的事,他倒是真的不擅长。
完颜宗干笑道:“龙团胜雪一斤。”
龙团胜雪就是赵佶在艮岳宫用的那种贡茶,数量稀少,价格昂贵。
完颜宗干倒是不缺钱,他那车金银财宝,就花了一点点,就足以维持自己奢侈的生活。
龙团胜雪这种茶,民间搞不到。所以他才向王禀提出来要求。
王禀归来之后,赵桓没事就给他赏赐一大堆东西,而这龙团胜雪就在其中。
“一堆干茶砖而已,给你就是。”王禀满不在乎的说道。
完颜宗干摇头,笑道:“粗人,粗人也!这龙团胜雪,由…”
“说正事。”王禀非常粗暴的打断了完颜宗干想要论茶道的想法。
“话说,这金人的主力不在西侧。很大可能也不在中路。”
“燕山险峻,不适合大规模行军,燕京府那座围七十二里的大城,至少也得二十万精兵才有攻破的可能。”
“从燕山爬山弄二十万精锐打燕京,他完颜宗望敢这么干,其他宗亲也能把他的脑袋拧下来。”
“所以金人的主力也不在中路。那在哪里?”完颜宗干吹着自己狍子肉说道。
“在东侧!来打我山海关?”王禀脸色数变,就准备拔腿而走。
他要去提醒军卒小心防备金人来袭,要是山海关破了,那整个燕山防线等同于没有。
“你慌什么!就是来十万人,能啃的下着山海关?你们当初啃山海关的时候,不也是拿完颜宗望没办法吗?”完颜宗干赶忙拉住了王禀,这火急火燎的,也不把自己的话听完。
王禀点了点头,道理是这个道理。
“山海关这地方,除非守将投降,否则金人就是有蒺藜炮,想攻城,哪也得好好揣摩下,打下来之后,还有没有进攻的能力,官家把你放在这,就是吓唬金人的。”完颜宗干笑着说完,
他抄起了肉食,放在了嘴里,终于吃到了热乎乎香喷喷的狍子肉,满足的笑了。
“那他们去哪里了?”王禀皱着眉头思考了半天问道。
“你先去把龙团胜雪给我拿一斤来。”完颜宗干老神在在的说道。
王禀略带不耐烦的说道:“你不是知道在哪里放着吗?自己去拿不就行了。库房钥匙你又不是没有,你的那些财宝都在里面放着呢。”
“那不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告而取,是为窃也!我可没你们大宋文官那么厚的脸皮,读书人偷东西也是窃!快去取来。”完颜宗干催促的说道。
“亲卫!去取那什么茶砖来,都给他取来!喝死他!”王禀无奈的喊道,让亲卫去取茶砖。
完颜宗干依旧在发笑,他之所以非要将龙团胜雪要过来再说,真正的目的是把这件事,做成一桩交易。
这样金人到底在做什么的功劳,就是王禀一人独享,他已经拿了好处。
他让王禀立功,就是在保自己的命,他的筷子在砂锅里弄出另外一条后腿来,继续大快朵颐,吃的满嘴流油。
“行了,你的茶。你们这些读书人办事,真特么费劲!”王禀将茶砖放在了桌上。
完颜宗干笑着泡着茶说道:“王将军,你再想想,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的主力在哪里?”
“难道是去会宁府打王彦了?”王禀想了想说道。
“非也非也。”完颜宗干哈哈大笑起来,终于确定了王禀的短板,在智谋这方面,的确是有点欠缺的。
但是哪有什么关系吗?他的忠勇足以抵消这个缺陷,但是有了自己,他就将最后一块短板补上了。
完颜宗干将自己那张破败的堪舆图拿了出来说道:“他们在这里。”
“这里?”王禀脸上露出了疑惑,紧接着,就是恍然大悟!
“高丽!”王禀终于将所有的线索联系在了一起,说道:“我这就告诉官家去。”
王禀美滋滋的走了。
完颜宗干笑了笑,继续啃自己的狍子,最后倒出一碗茶汤,凉成了温热,一口灌下。
他闭着眼睛放下了茶杯。
舒坦!
为什么游牧民族需要茶?这个问题其实有很多答案。
但完颜宗干始终认为,这是追求。
这种追求,是来自五脏六腑。
若是在大可以在大鱼大肉之后,喝点茶水,那种骨子里,五体通透的舒畅,让人欲罢不能。
“龙团胜雪一堆无用的草叶子,换一个谋求高丽的机会,大宋的皇帝,你大赚特赚啊!”完颜宗干继续搅和着茶汤笑道。
赵桓终于明白了金人到底在干啥!
他们居然准备两线作战!
这谁能想得到,他们在面对大宋如此大的压力的时候,还有如此的决断!
虽然看起来极为冒险,但是如果真的拿下了高丽!
金人进退就有了更多的依仗,大不了女真变成东蕃,占山而守。
高丽这个地方之所以难打,就是山地太多,在高丽作战,有太多的无法预测的变化,也会给后勤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从大宋失地,从高丽得地的战略!
只要奉圣州的金人军卒,能够吸引大宋足够的注意力,他们有几个月的时间,至少能占据高丽的半壁江山,就有了生存下去的资本。
够狠的。
赵桓终于明白了金人的野心。
前段时间,完颜宗望向王楷的问责,原来只是一个战争的借口,完颜家打一开始,就没打算嘴上说说了事!
赵桓虽然隐隐猜测到了会打起来,但也只是以为教训的意味比较多。
没想到金人真的打算西线拉扯,东线全线进攻高丽!
………………………………
第四百八十章 木兰舟,帆若垂天之云
赵桓思考良久,决定向高丽派出使者,问问高丽王准备怎么应对完颜宗望的进攻。
若是他不行,那就按着自己的路数来。
除了要匡扶大宋,朕还要匡扶高丽?!
朕真是太难了!
以王楷手面上的实力,想和完颜宗望掰手腕,还是弱了点。
而且一旦西部的山地落入金人手中,那高丽将毫无还收之力,只有一路被平推的下场。
他希望高丽王不要自误,接受来自大宋的善意。
赵桓要的不多,如果高丽王同意自己的援助,自己要求永久驻兵权。
这个高丽国反复无常,先后向各大强国下注,如果没有驻兵,以照对方本性还会在金和宋之间来回跳反。
这对赵桓来说,是无法接受的局面。
赵桓下诏让魏承恩直接领了诏命,去了高丽国的开京,也就是高丽的都城。
魏承恩的车驾刚刚跑到燕京府的城门口,还未来得及进城通禀,就接到了诏书,在城外的驿站看到了赵桓赐下的使者仪仗。
“官家还真是一个心急的人啊。”魏承恩摇了摇头,将仪仗收下。
能成为一国之使,对他来说也是一个机会,黄彦节的卓越表现,已经简在帝心,下一任的老祖宗几乎是板上钉钉。
自己再不好好表现,怕是在宫中毫无立锥之地。
他赶紧手书一本札子,将张孝纯接到皇命的反映写到了札子里,送到宫中,也没入城,就带着仪仗,领着几个亲从官,向着津口而去。
北地缺少港口,是大宋向平州运粮的时候,发现的一个问题。
那就是大宋的北部的港口太少了些,因此将本来就是渔村,黄河的入海口的地方津口,定成了新的市舶司的港口,为燕京提供粮草。
这是一片工地,但是出海,北地出海还是这里最近。
四桅十二帆的三千石大船,就停在了港口之上,等待着魏承恩登船。
这是由大宋市舶司的船坞建造的新式海船,为了应对与倭国频繁的海贸,特意建造的福级海船。
船体不算桅杆和帆,高约一丈半,而船宽约为三丈,船体长约十丈。
“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料,可载五六百人,小者二千料至一千料,亦可载二三百人。”魏承恩看着面前的船舶摇头,自己乘坐的船舶只是一艘中等型号的商船。
而大宋最大的海船,名为康济号和通济号。
那才是真正的大船!
两艘神舟,长阔高大、什物器用、人数,皆三倍于客舟。
两艘神舟的荷载量康济约为六千料(三百六十吨),而通济号约为七千料(四百二十吨)【注1】。
这两艘大船乃是大观年间所建,通过海图最远到达过木兰皮国(即非洲西部的穆拉比特王国)。
现在这两艘大船,已经被砸烂了,进了炉子。
赵佶在废除市舶司的时候,可不仅仅废除的是市舶,还有船只。
可能在赵佶心中,这可以带着近千人的大船,在海上一漂数年,难以控制吧。
在津口的船坞里,一艘巨大的船舶的龙骨已经在搭建。
那艘船,被大宋的官家,亲笔勾书为了木兰舟。
官家取的是南北朝时期的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木兰二字。
花木兰代父从军,忠孝义节俱全,曾经在唐朝的时候被追封为了孝烈将军。
而赵桓去这个名字并非无的放矢。
赵明诚虽然是个废物,但是他喜好的金石学,绝对不是废物。
至少在大宋人的心中,木兰此人官方定性为宋州人。
大宋国号为宋,赵匡胤的归德军节度使就驻扎在宋州。
在大宋,木兰辞和木兰祠有很多,在民间由广泛的基础,所以赵桓特赐名这艘在建的巨船名为木兰舟。
其实在赵桓心里,他倒是更想让这首船舶定名为辽宁。
取谐音就是辽阳安定的称呼,为现在进行的金宋之战弄个彩头。
但是仔细想想自己还是在想屁吃。
辽宁舰那个大吨位,自己这小舢板,还是不要跟那个人间杀器做对比了。
魏承恩看着那已经搭建好的龙骨,傲气十足的高声说道:“巍如山岳,浮动波上,锦帆鹢首,屈服蛟螭,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
“柂长数丈,一舟容千人,舟上有机杼市井。”
“至木兰皮国或不遇便风,则数年而后达,非甚巨舟,不可至也。今世所谓木兰舟,未必不以至大言也!”
魏承恩豪气冲天的说完这句话,心情非常的舒畅。
不过他想起现在已经变身为了风流骚客再无心接触半点政事的赵佶,就是一脸苦笑。
【查海船,但双桅者即捕之,所载即非番物,俱流岭南。】
赵佶对走私之事毫无办法,索性一刀切的将整个海贸彻底打翻,禁海诏一出,整个江南和岭南地区皆沸沸汤汤。
但民间私船依旧是屡禁不绝,废除了几处市舶司,非但没有阻止海贸。
反而给大宋的财政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不过好在现在的大宋官家,不禁重新开了市舶司,还鼓励民间的生产巨舶,鼓励大宋的百姓制造海贸之物。
毕竟现在的行在,燕京府,需要海船来运送粮草。
木兰舟就这样摆在了津口的船坞之中,据说还有六个月就要下海试航,不过看这个进度,魏承恩估计自己从高丽回来的时候,正好能赶上它下海试航。
黄彦节踏上了福级海船,向着高丽开京而去。
他看着越来越近的高丽港口,看着港口上的人山人海,还有奉高丽王之诏书,迎接自己的高丽国的官员,脸上挂上了笑容。
他在札子上写上了一行字。
【丽人迎诏之日,倾国耸观而欢呼嘉叹也。撮尔小国,撮尔小民矣。】
魏承恩将札子合上,手持旌节,登上了来自高丽的港口,在盛大的欢迎仪式之后,魏承恩终于在开京见到了他们的高丽王。
“天使远道而来,高丽王殷殷相望,今会面,幸甚至哉!”王楷身上穿的是冕服,直到这个时候,他依旧没有放弃自己心中那个大国梦吗?
魏承恩看着王楷不伦不类的冕旒,差点笑出声来。
这冕旒用用五彩的缫十二根,每旒贯穿着十二块五彩玉。
按朱、白、苍、黄、玄的顺次排列,每块玉相间距离各一寸,每旒长十二寸。
王楷这冕旒倒是五彩之玉,个顶个的鸽子大。
可是那穿冕旒的线,却用的是白色蚕丝线,而不是五彩缫。
这要是在大宋,御衣局的局正,要被流放三千里,去岭南建设新大宋的。
礼部那群喷子,会把从皇帝到御衣局再到朝臣喷个遍,然后掏出宋太祖的诏书,搬出祖训告诉所有人,大宋的皇帝,不带冕旒!
【祭天地、宗庙、社稷等祀,服通天冠,绛纱袍。】
学习中原王朝之文化,最终只是学了个样子,没有学会与时俱进。
祭祀繁杂很容易造成就是铺张浪费,造成国帑白白耗费,花在不该花的地方。
大宋很富有,但是皇帝都不算奢侈。
当然赵佶除外,他很奢侈,玉玺都有十块。
赵佶觉得这个祖训很不错,就照着做了。
“大宋皇帝敕高丽国王国书。”魏承恩掏出了诏书递给了高丽国的国王。
王楷一只手撩开了冕旒,另外一只手拿着札子看了半天,怎么都不舒服,他才踹了一脚旁边的宦官。
宦官才抓着冕旒,王楷才能能看看看书信。
打开札子得双手端着才方便看。
王楷一个手撩开冕旒,根本没办法好好看手中的札子。
魏承恩想起了一句话,叫越没有什么,就越希望在人前显摆什么。
显然高丽王也是如此。
王楷最后还是叹气的说道:“天使辛苦,可是大宋来晚了一步。金人已经取了鸭绿江全线了。边城节节失守,遍地已是狼烟。”
“孤正打算祭祀天地宗庙和社稷,于列祖列宗之前请罪,孤欲和金人乞和,以得一时只安。”
魏承恩才明白为何这高丽王穿的这么正式,原来打算祭祀天地,和金人议和。
自己也算是误会了这高丽王。
“不知高丽王能不能撑上三个月?官家的札子里,有应对金人之策。”黄彦节说道。
赵桓自然考虑过万一高丽王在自己使者没到的时候,已经全线崩盘,溃不成军的话,怎么才能吊住高丽国一口气。
“哦?”王楷打开了札子,眼中的惊喜越来越盛。
他把头上的冕旒一摘,直接跑到了黄彦节面前,大笑着说道:“天使辛苦,我高丽有救了!”
“还不去搬个凳子!给魏天使看座啊!”王楷喜色连连,踹了一脚身边的宦官大笑着说道。
………………………………
第四百八十章 高丽提督
高丽王太清楚现在的高丽王,到底在欠缺着什么。
即使赵桓永久驻兵的权利,让王楷有些驱狼吞虎的感觉,但是他还是准备打落牙齿往下咽。
相比较金兵来说,让宋人驻防,不管是从百姓,还是到百官,亦或者到他王楷自己,都勉强可以接受。
毕竟中原王朝一直是爸爸。
他认了。
可是金人这个国家,他就不能接受了。
为何高丽人会有如此的心理落差,王楷深有体会那种过去的高高在上,到现在被金人按在地上摩擦的感觉。
金人的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曾经在开国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自我祖考介在一方,谓契丹为大国,高丽为父母之邦,小心事之。】
过去高丽人是父母之邦,现在金人倒头过来,打的他们满地找牙。
这种心理上的落差,简直日日夜夜的折磨着他。
否则议和之事,哪里还需要冕旒祭宗庙、社稷和祖宗?
王楷想了很久说道:“这保州在战后,是不是归高丽所有?”
“想太多了。高丽王。”魏承恩笑着摇了摇头。
大宋官家让赵英特意叮嘱过魏承恩,保州重中之重,怎么可能轻易让出来?
保州是哪里?鸭绿江东岸六城之所在。
淳化四年,辽国被宋太宗欺负的孤儿寡母中的耶律隆绪,已经长大成人。
耶律隆绪在云中路吊打赵光义的同时,兴兵十万精兵,辅军二十余万,号称百万大军,攻打了高丽国的蓬山郡。
高丽国无法抵抗辽国的攻势,向大宋皇帝赵光义求援,赵光义…不提也罢。
高丽遂对辽国俯首称臣,成为了辽国的藩属国,向辽国称臣纳贡的同时,割让了清川江以西到鸭绿江沿岸的所有土地。
至此高丽国失去了对鸭绿江东岸的控制权,这一丢就丢到了明朝后期。
保州六城,是鸭绿江东岸上最重要的六座城池,还有一个极为关键的深水港,让这个地方,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
高丽国当初试图利用渤海人,收回这六处城池。
辽国直接跨过清川江,砸烂了高立国都城开京城的西大门安州等地,开京尽数在辽国的兵锋之下。
好不容易等到金人灭辽。
高丽偷偷摸摸的弄到了这六城的实际控制权,这还没舒服两年,做岛内霸主的想法再次幻灭。
金人又拿下了这里。
但是现在大宋人要这保州六城。
再说在大宋皇宫里当宦官,那得是读过书的人。
在魏承恩眼里,不管是金人也好,高丽人也罢,都是窃地为国!
这些地方!都是中原王朝之固有疆域。
当然用官家的话来说,那就是自古以来之固有领土。
【保州等地,周为箕子之国,汉家玄菟郡耳!魏、晋已前,近在提封之内!唐之河北道!】
在魏承恩心目中,这高丽国的王室和西夏国的王室,统统都是窃土为国。
所以,他怎么可能答应高丽王的请求,而且是在到大宋的救援对高丽人如此重要的前提之下!
他怎么可能答应高丽国王的要求?
“签字吧,高丽王。”魏承恩摇头拒绝了王楷的请求,笑着将国书递给了王楷。
他签了字,宋朝大军就会从山海关而出,进攻金人,逼迫金人回撤,围魏救赵的打法,协助高丽国抵抗金人。
通过海船运送大量的军卒登陆保州,并威胁整个辽东郡。
高丽王提着笔,想了很久,说道:“容孤再想想。”
“高丽王,你现在想一天,就拖延一天,其实于事无补。等到金人打开安州大门,扣响开京大门的时候,你再签这个字,还有的时间吗?”魏承恩看着高丽王,笑着说道。
王楷面色依旧带着忧郁,这份国书一写,未来高丽将永远失去对保州的名义主权,这对以后的法理交涉,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魏承恩依旧笑着看着王楷,等待着他的决定。
王楷不断的看着宫殿之外,他希望有奇迹发生,但是他的愿望,并没有实现。
反而一名军卒飞快的跑进了宫殿之内,颤抖的说道:“报!大王,金人已经渡过清川江,威逼安州城下。”
“远州移配守御使拓俊京,孤立无援投降了金人。”
军卒的禀报,如同一道惊雷劈在了王楷的头上,他退后了两步,喃喃自语的说道:“完了,一切都完了,一切都来不及了。安州,开京,几日就到。完了啊!”
王楷身体往后一仰,躺倒了大殿之上。
魏承恩看着王楷的样子,连连摇头,这个时候,若是王楷能够率领开京畿守军,前往安州,和金人破釜沉舟的同时,等待大宋的援军。
高丽并不是没有维持的机会,可是王楷这个样子,怎么看,都不是一个有这样胆略的人。
果然王楷没等多久,王楷就醒了过来,他刚睁开眼就大声的喊道:“移驾!移驾江华岛!暂避金兵锋芒!暂避金兵锋芒!”
他反复的喊着,而王楷却站了起来,说道:“高丽王如此行事,城中百姓也能跟着高丽王一起逃走吗?”
“高丽王移驾江华岛,那整个高丽国的军卒,又该如何自处?”
“现在顾不得这些了。”王楷喃喃的说道。
他顾不上了,现在他只想暂时避开来势汹汹的金人,其他都顾不上了。
“你不是说你们宋人天兵已经全部准备好了吗?那就让他们来,国书拿来!我签!”王楷匆忙的拿起了毛笔,连墨都懒的沾一下,就在唇边,舔了舔,将国书签下。
你跑了,这国书还有个屁用!
魏承恩拦住了王楷说道:“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民亦是如此。”
“你这么走了!你这个高丽王还做不做?!”
魏承恩真的尽力想要留住高丽王,显然高丽王压根听不进去魏承恩说的什么,一把推开了魏承恩说道:“要管你管!我不管!”
“那就给某一道诏书!”魏承恩突然爆喝的说道。
魏承恩突然一把扑了过来,凶神恶煞的抓着王楷的衣领,高声喝道:“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