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振兴攻略-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宋的披甲率并不是很高,很多军士都是用天灵盖接敌人的狼牙棒。

    沈从旁边跑来一个军士,在沈从耳边耳语了几句。

    沈从脸色数遍,慌忙的说道:“陛下,完颜宗望部的汉贼军,突然黄昏攻城,陛下是不是暂避一下?”

    赵桓这才知道,自己刚才原来听到的不是幻听,而是真的发生在城墙外的战斗。

    “暂避,暂避能避多久,朕要上城墙看看!”赵桓从来没有一个当皇帝的觉悟,自己上辈子是个普通人,这辈子更是个昏庸无能的几近亡国之君。

    他快走两步,越过了亲从官,拾级而上,准备上城楼上看看。

    沈从没想到一直都很靠谱的陛下,突然要去城墙上看看。

    现在正在攻城,要是有流矢命中皇帝,岂不是又是一场巨变?

    他刚要追赶,发现赵桓停了下来,站在了城墙外的楼梯前,没有踏上去,这是怕了吗?

    当然不是怕了,赵桓毕竟是死过一次的人,对于死亡,他比旁人有更多的理解,但是这样死去,真的对得起现在城墙上拼了命战斗的军士吗?

    你是一个皇帝,不可肆意妄为。

    你一旦死去,国将不国,反而给城外敌军以可乘之机。

    你一旦死去,天下大乱,多人臣民流离失所?

    赵桓异常艰难的收回了想要登上城墙的脚步,看着台阶上的遗留的之前战斗血迹发呆。

    “陛下要是想看看军阵对抗,也不是不可以,这边是观察孔,可以看到城外的战斗情景。”沈从追了过来说道,新帝显然不是怕了,他只是对自己的身份有了深层次的理解。

    李纲倒是嘱咐了身旁之人几句说道:“官家可不能上城楼上,就连指挥的军都指挥使也不会上去,现在投石机正在投石,那里太危险了。不过有观察孔可以瞭望敌军。虽然不能窥得全貌,但也算是见过战阵了。”

    大宋几个皇帝见过战阵?除了太祖皇帝戎马一生,驴车皇帝挨了一箭以外,大宋皇室再没有经历过战阵了。

    见见也是好的,省的说出何不食肉糜的笑话,让世人笑话。

    种师道也点了点头,无数的盾战士手持长盾出现,护卫在亲从官的周围。

    “陛下,这里是陈州门守御军都指挥使所在的瞭望台。等敌军退了,陛下再上城墙看看吧。”沈从在前方引路,几步就走到了城墙的房间内。

    观察孔很深,但并不是很小,赵桓看了两眼,就换了个观察孔,因为这个观察孔,外面是熊熊燃烧的攻城云车。

    通过观察孔只能看到寥寥无几的情报,偶尔会有士兵哀嚎着掉落而下,有金人,但多数还是汉人。

    毕竟现在汉贼军是进攻的主力。只是不管汉贼军还是大宋禁军身上都没有披甲,掉下去身上鼓鼓囊囊似乎是棉服里藏着砖瓦之类的东西。

    可惜,这些东西挡不住长短兵的攻击。

    披甲要花钱,大宋哪里有那么多钱武装所有军士?

    就是有,这些钱层层而下,上下其手的官员们,能剥几层皮下去?

    这甲胄,怕也是装不上吧。

    赵桓叹了口气,穷啊,国库跑耗子,现在的他也弄不出一毛钱来。内帑更是小的可怜,还是砍吴敏那点钱过日子。

    要不再砍几个奸臣,充实一下内帑,给大宋禁军全都披甲?

    “金人似乎退了。”赵桓离开了观察孔,踱步上了城墙。

    盾甲兵也紧随其后,将赵桓的周围团团围住。

    赵桓待在陈州门的五凤城楼前,看着远远撤退的金兵。

    几十个人拉动着攻城锤车离开,这次进攻,攻城锤车压根没排上用场,因为陈州门下早已经尸横遍野,攻城锤车完全过不去。

    本来今天的目标就是将尸体清理一下,让锤车能够逼近城门,奈何留下了更多的尸体。

    云车数十辆已然远离,不断的有火箭凌空,和金黄的苍穹相映成辉,落在云车上,点燃了木制的云车,能看到忙碌的敌人用土掩灭火焰。继续夺路而走。

    还有数架云车挂在城墙上,燃烧着烈焰,无人扑灭,因为这云车上的火烧不到城墙之上。

    城下都是尸体,远处还是三三两两的尸体躺在地上,到了两百米一百米的范围尸体骤然变多了起来,赵桓猜测那是弓箭的射程范围,才造成了这种泾渭分明的现象。

    血腥味已经变的极为粘稠,让人隐隐作吐。

    赵桓觉得有点不舒服,但还没弱不禁风需要人搀扶的地步。

    所以他拒绝了赵英的搀扶。

    只是扶在城墙之上,看着远处熊熊燃烧的投石机发呆,巨大的投石机,超过了赵桓的认知,从他这个角度看三百多米外的投石车,依然如同一头头巨兽匍匐在地上一样。

    看来是大宋这边的投石车更加精准一些,准确的点燃了对方。

    城墙上的官兵,正在巨大的栅栏后面,收拾着友军的尸首,这是这次攻城之后的伤亡。

    赵桓也第一次感觉到了生命原来如此的脆弱。

    被石头砸死,被迸溅的碎石贯穿了喉咙,还有三个被武器穿在一起的汉贼军、大宋禁军、金人的尸体挂载栅栏之上。

    似乎是汉贼军被这名大宋禁军的长枪所杀,但是临死前的汉贼军还是将手中的长矛递到了这名军士的身上,而这名军士手中的长刀,砍在白袍、身上藏着白色方巾的金人的脖颈处。

    但是金人也把手中的长枪刺进了这名军士的眼中。

    三个人定格在空中,因为这名军士挂在栅栏上,导致这三个人就这样挂在城墙之上,在风中摇摇欲坠。

    “大宋将士伤亡多少?城下这些尸体不处理不会产生瘟疫吗?”赵桓不耻下问,他想更快的吸收更多的经验,防止自己的认知错误,导致更多的军士为他的昏聩而死。

    他第一次感觉到,原来做一个皇帝的责任这么重,重到他呼吸都有些沉重。
………………………………

第四十三章 我要当个好皇帝

    “军都指挥使姚平仲见过官家,陛下巡防防务,末将来迟,全因战事紧急,还请官家赎罪。”

    【姚平仲:世为西军大将,系出将门,很小的时候父母离世,年仅十八岁,就与西夏人大战与臧底河,斩获得无数,大杀特杀,号小太尉,素来悍勇。现为御前后军军都指挥使,东壁御守,领陈州门等城门防务。】

    【素来骁勇,曾进言出城袭金兵大营,时宋钦宗同意了姚平仲的提议,出城应敌,奈何被卖国贼李棁透露给奸细邓圭,袭营失败,反而被围,单骑走万里路,隐居太华山不出。因愤恨奸贼卖国,多次征召而不出,潜心修道,被封神仙。】

    【对你的忠诚度65/100,对大宋的忠诚度100/100】

    姚平仲,赵桓有点印象,今天早上在早朝的时候,他呵斥了宇文虚中,现在单独出现在他的面前的姚平仲,铁甲之上,尽是鲜血,看来刚刚下了战阵不久,还未整理就来觐见。

    “说说伤亡。”赵桓更关心刚刚的战斗的结果。

    “殿前后军的禁军大约损失了上千人左右,但是汉贼军损失更大,约有五千多人留下了性命,现在正在统计。如果仅仅是汉贼军袭城,守城绰绰有余,奈何金兵在后掠阵,无法出城追击。”姚平仲不无遗憾的说道。

    战机稍纵即逝,如果刚才击退敌军时候,开两侧城门追击,只要几个冲锋,汉贼军阵亡和逃跑的人数只会更多,守城会更加轻松。

    可惜金兵的拐子马和铁浮屠混编军,严阵以待,丝毫不给守军冲击敌军的机会,让他大为可惜。

    只有一千人阵亡?赵桓看着瓮城里摆满的尸体,就那样一张张裹尸布下的尸体,在刚才之前,还都是热血男儿,现在都倒在了陈州门之上。

    那么多的尸体,就只有一千余人,那前几日的门破之战该有多么惨烈?赵桓无法想象,四万多尸体摆在那里,是何其可怕的模样!

    战争从来都不是儿戏,都是用血肉之躯堆成的尸山血海。

    “且先下去,按制论功行赏,如果国库不充盈,可先从内帑提钱。赵英你和沈从将这事督办起来,有功而不赏,会寒了军士们的心。”赵桓紧了紧身上的大氅,对着赵英说道。

    要不是砍了一头奸臣,现在他也说不起这么硬气的话来。有钱说话就是气实。

    “谢官家。”资出内帑,看来都是全部赏金都归将士,而不是之前层层克扣了!

    虽然沈从还在写抚恤规则的札子,但是并不妨碍之前阵亡军士的抚恤,已经有不少家庭受到了抚恤的五十贯。

    千贯中人之家,普通上农三代都积累不了如此财富。

    赵英看赵桓无栈恋的意思,就朗声喊道:“回宫。”

    赵桓回到了宫中,沈从递上了一本书。

    来自宇文虚中写的一本书,这本书平常无奇的封面之下,居然是关于金国的情报!

    赵桓为宇文虚中的胆大捏了一把汗,这本书一看就是时常握在手中,已然有了握痕!

    这家伙的胆子是真的大,把自己是间谍的铁证就这样堂而皇之的握在手里,时常把玩,这种灯下黑的胆识,赵桓自问没有。

    【收获金国来的重要情报一份。】

    赵桓打开细细揣摩着本书里的种种内容,这本书倒不是公文,标点虽然不全,但还是有一些,在大皇帝系统的帮助下,他倒是看得明白。

    他看完这书才知道,金国南下的真正原因,根本不是因为张觉带着平州叛逃,而大宋收留了叛将这个原因。

    而是因为去年年末一场大雪,今年大旱,导致了金国境内的粮食大量欠收,饿殍千里,原来降金的五路辽军叛乱。

    为了转移国内的矛盾,才南下攻宋。

    战争的一切还是利益二字。即使输掉战争,劫掠大量的粮食对金国而言也是不亏。

    度过这个黄青不接的时候,就能正式平定原辽国五路叛军。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完颜宗望驻扎在黄河岸边那么久,等待后军,完全是在等待劫掠的粮草。

    文臣们其实说的没错,就是为了打秋风而来。

    但是打着打着,完颜宗望的野心越大越大,他想要一战亡宋!

    灭国之功啊!完颜宗望怎么能不心动?

    “沈从你看了吗?”赵桓问道。

    沈从点头说道:“臣看过了,宇文监事在文中说的各种事,与多方情报验证,的确如此,难得可贵的是宇文虚中身居高位,有些事情从大局上,看的更加清楚。这是其他察子们所无法比拟的。”

    “而且宇文监事现在受了重伤,车马劳顿,陛下应多留他几日,等伤势好些了,再为陛下尽忠。这些情报得来不易,是用无数察子的血换来的,也请陛下珍视。”

    赵桓扶额,沈从看来是个宇文吹啊!

    自己问的压根不是这个意思,赵桓继续说道:“朕的意思是,宇文虚中所说种种,我大宋该如何应对?”

    沈从俯身说道:“是战是和,皆在帝心。”

    赵桓这才明白,沈从是故意避而不谈,完全是因为这事牵扯实在是太大了,他一个从五品的上一指挥,真的很难对自己的话负责,他也不想掺和。

    得,这些朝臣,个顶个的精明。

    赵桓敲着案牍,思考着对策,好好利用好这些情报,才对得起宇文虚中的出生入死。

    王室纷争、五路辽军反水这些事,如果能利用好,可抵挡十万大军,要是五路辽军一路势如破竹,不用打到黄龙府,打到金国腹地,金兵自然不战而退啊!

    “沈从,将这份地图,交于察子,命令其日夜赶路,前往耶侓大石部,将地图交给他,这是一份金国辽东的地图,相信耶律大石知道该如何做。”赵桓对沈从说道。

    【辽详稳挞不野来奔,言耶律大石自称为王,置南北官属,有战马万匹。】

    是情报里的最重要的一段,耶律大石曾经率领辽国铁骑铁林军,在燕京与大宋进行了决战,并且打败了大宋西军,威名远播。

    只是大石回头一看,自己的老家被掏了,天祚帝已经被俘虏,他也无奈投降金国。

    现在自立为王,自称东辽,可是苦于山地崎岖,久攻不入金国腹地。

    赵桓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他送的小地图上,仅有一条路,名为霍林河河谷,这条河谷不太宽敞,顺着霍林河顺流而下,可直达金国都城黄龙府!

    河谷现在冬季结冰,可供骑兵通过,如果金国腹地有数万的骑兵突然出现,完颜晟,金太宗怕是连睡觉都睡不安稳啊!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而且他送的这幅地图,现在完全用得上!

    沈从点头称是,他对新帝的决策没有意见,只是这个新帝手头的资料为何这么多?

    大宋绝密到底是怎么来的?难道是太祖皇帝的遗留?

    当然,这不是他能够觊觎的东西,他点头称是,快马加鞭,日夜兼程,只要十多天就可以到达耶律大石的大帐,一份地图,很有可能改变整个战局!

    到时候,金兵必退,衔尾追杀这种事,就轮到大宋干了!

    赵桓看着沈从离去的身影,看来自己的这皇帝干的还不错,沈从准备的那个替身一直没上场,算是证据之一了。

    他有时候对沈从颇为头疼,一方面是第一个投靠自己的的人,而且手中握着三千亲从官,忠心耿耿护卫他的周全。

    另一方面,沈从对他的忠诚度真的不够高,就连一个姚平仲对他的忠诚度高达65点,沈从才只有55点。再加上他深夜入种家军军营这件事,让他一直耿耿于怀。

    赵桓思考了三秒钟,决定不管了,准备好好用这个沈从,管他心里咋想的,不是对大宋忠心耿耿,为了大宋置生死与度外吗?

    自己只要一直让大宋不断的前进着,让大宋不断的强大!

    这沈从自会一直跟随自己!

    这种直男,最好对付!只要做个明君就行了!
………………………………

第四十四章 神鬼莫测的策论!

    明君有那么好当的吗?

    赵桓不认为,这几天的时间,就让他感觉到了内外交困的困局,不是那么容易打。

    就连忠心耿耿的沈从说话都是满是禁忌,自己个破系统也不给自己一点点指点。

    但是赵桓可以保证自己不那么昏聩,这对眼下的局势还是足够用了。

    沈从带着赵桓给的地图准备出门执行任务,迎面就看到了白时中,这个家伙局促不安的站在了文德殿前,想要进去又不敢的样子。

    “白少宰,天寒地冻,用不用进去通禀一声?”沈从问道。见了面,总归要打个招呼,毕竟是朝廷大员。

    白时中连忙说道:“劳烦沈指挥通禀了。”

    白时中在犹豫,蔡攸写札子并没有通知他,这让他心里产生了些许疑惑,有种被抛弃了的感觉。

    他在文德殿前的犹豫,完全是对于犹豫在蔡攸一系继续这样不受待见,还是进宫投奔新帝。

    碰到沈从,他也顾不得上想太多。

    新帝的脾气不大好,稍有不慎落个御街斩首示众的下场,该如何是好?

    吴敏的大脑袋还在那看着他呢。

    他在两浙做的那些事,可比吴敏严重的多。现在投奔应该还来得及吧。

    沈从通禀了一声,就让白时中进去了。

    “参见陛下。”白时中三拜九叩,高呼万岁的样子,虽然有些狼狈,但是赵桓却不敢小瞧他。

    此人管着两浙的盐铁专营事项,一年能给国库弄不少的银钱。

    算是大宋的钱袋子之一。

    “陛下,早朝时候忘记带的札子,现在带来了。请陛下过目。”白时中从袖子里掏出了札子,递给了赵英。

    赵桓打开看了两眼,一片锦绣文字,歌唱大好河山,将金兵南下围困汴京,描述成为了一时不察,赵桓看了两眼就放下了。

    锦绣文章写的不错,但是对时局毫无作用,再锦绣的文章,这个功夫,还不如一个大头兵有用。

    这种文章赵桓在后世看到过很多次,不外乎小确幸们写的感动天,感动地,感动自己的泛泛之谈而已。

    没有一句落到了实处。

    “太宰,你说现在的困局乃是一时失察所致,那你讲一下,该怎么把这一时失察捅的篓子给补上?”赵桓问道。

    他很想知道文人对军事的理解,毕竟大宋的战斗指挥官其实是文臣。

    白时中既然选择这个时间点觐见,早就考虑周详,此时发问,正中下怀,他早就大好了腹稿,信心满满的说道:“陛下,臣有一良策献给陛下!”

    “黄河之水天上来!以水代兵!掘黄河一口,可当百万雄兵,陛下,黄河堤坝比汴京铁塔还要高一些,现在完颜宗望陈兵数万与汴京城下,臣想,掘黄河岸堤,可一举重创金兵!只需三千精兵,日夜不息,只需一天一夜的时间,就可掘开堤坝,届时……”

    白时中异常兴奋的说着,兴高采烈的模样,仿佛想到绝世好主意一样。

    他仿佛看到了泼天的功劳迎面而来。

    的确有异物迎面而来,一只鞋子直接砸在了他的脸上,打断了他的话。

    赵桓有点忿恨的指着白时中,这老匹夫原来是这个东西!

    本来他从蔡攸那里找回的一点对文人的好感,瞬间荡然无存!

    这特么的是什么狗脑子才能想出的绝户计?

    不对,这样说,有点侮辱狗了。

    【历史事件提醒:宗泽忿忿而终,杜充独揽大权,杜充为阻拦金兵南下,掘黄河以水代兵,此时众人皆非议杜充废弃宗泽所置办的防务,但杜充心有妙计,成竹在胸,常言一切局面皆在掌控。】

    【金兵再次南下,节节大胜,兵逼汴京,杜充命人掘开黄河,具体损失已经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此次杜充让黄河入淮,仅有一句民死者百余万,有一句歌谣流传,名为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

    【黄河之水咆哮着像是脱缰的野马一样,向南狂奔而去,入泗水,插入了淮河之中。彻底造成了淮河流域泛滥成灾。】

    【杜充因为苗刘之变,勤王有功,因徇国忘家,得烈丈大之勇;临机料敌,有古名将之风。比守两京,备经百战,夷夏闻名而褫气,兵民矢死而一心,升官发财。】

    【自杜充解开了黄河的缰绳,黄河就彻底失去了枷锁,或决或塞,迁徙无定,如同神龙摆尾一样,在广阔的华北平原上肆无忌惮的神龙摆尾一般玩耍。贻害无穷。直指明清时候,黄河依然入东海而非黄海。】

    【东汉王景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始形成东汉大河,唐沿旧址不断修堤,黄河安稳了长达四百七十五年之久。】

    【宋初,黄河积沙已然变成了地上河,三易回河而不得善终,金入住中原的一生,都在与黄河战斗,元也想大力整治黄河反而挖出了“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的独眼石人,把自己折腾没了。】

    【黄河兴废与天下兴衰密切有关。】

    如此重要的河流,如此易怒的河流,居然想出掘黄河的堤坝的馊主意!

    这要是采纳了,那完全是自掘坟墓啊!

    刚刚还说要做明君的赵桓,收到的第一条策论居然是这个!

    “壮士断腕啊!壮士断腕啊!陛下!”白时中连连高呼,这明明是一个绝好的主意。

    “你特娘壮士断腕,可是伤在脚上啊!滚!”

    赵桓把白时中的札子直接扔出去了!这是真的蠢。

    【历史事件提醒:白时中之绝妙计策未曾实践,但是杜充后来真的干了,死了近百万人。】

    【后世有人曾效仿杜充掘开黄河大堤,以水代兵。】

    【此人也成了继赵构后,第二位海上皇帝,比第一位海上皇帝赵构更惨的是,此人,再没上过岸。】

    【沦落如此,还不如在煤山歪脖树下,挂一根绳,死了干净。】

    这是在告诉我怎么当一个皇帝吗?系统你终于开窍了,肯吐货了!

    别人家的金手指,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

    自己这金手指,,实在是太废物了!

    白时中连滚带爬的走了,他害怕赵桓一生气将亲从官召过来,直接给他一刀。

    岂不是完了?

    他跑的很快,甚至跑出了残影。

    沈从交代完赵桓说的地图的事,在回来文德殿的时候,只看到了一道速度飞快的身影,他暗自心想,这么快的速度,要是到了战场之上,当个传令兵或者信使也是不错的。
………………………………

第四十五章 宇文虚中喜当爹

    赵桓气喘吁吁的坐在椅子上,这文德殿其实是他的办公室,但是有床榻,只不过穿越过来这几天,他都是在这文德殿待着。

    当一个皇帝,特别是想当一个好皇帝,实在是有点难。

    不过他觉得自己还是能坚持。

    对于白时中的提议,赵桓当然不会执行,谁执行谁是傻子,他可不想遗臭万年,被人骂几百年的感觉,实在是他糟糕了。

    白时中自然不怕,第一他只是口头谏言,无任何纸质版的依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