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振兴攻略-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现在官制混乱。
不过到现在百姓终于有了一口饱饭,大宋的军队有了向战之心。
算是自己做的最成功的两件事。
“把札子拿过来吧。”赵桓抿了一口热茶,其他人能放假,他这个大宋的皇帝,想放假?
想屁吃。
第一份札子是来自静边城,确切的说,来自王彦,说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金人东西两朝合流的迹象,赵桓对此也早有准备,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金人还在玩内讧,那这个对手也太次了。
第二件事说的是金人准备重新拿回兀惹城,王彦札子中说问题不大。并且言明黑土区并非金人固有之地。
第三件事赵桓看了颇为触动,他将手中的札子递给了赵英,说道:“此事通传全国皇城司,命令各州府军严阵以待。”
“这么严重?”赵英拿过来札子一看,还真是件不得了的大事。
不过已经提前知晓,提前防范,就会容易很多。
第二封札子,来自岳飞的军报,赵桓一边看一边笑道:“看看岳将军这札子,写的龙飞凤舞,深得朕心。”
“尤其对着河套之战局的分析,头头是道,十二条利弊,分析的多明白!”
赵桓看着看着就不笑了,喃喃自语道:“张孝纯写的?当朕没说。”
赵桓从来不否认自己对大宋文人带有偏见。
他刚登基的时候,这群文臣就吵吵嚷嚷的要投降、要议和、要割地赔款,他要是有好感才是怪事。
要不是没人用,赵桓也不会启用张孝纯去河套主持局面。
虽然张孝纯很有能力,而且干的很不错,并且大大的超过了他的预期。
但是,他依然对张孝纯有极大的偏见。
尤其是张孝纯和王禀曾经在太原城是搭档这个事实,更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偏见归偏见,但是张孝纯说的有道理。
两线作战会很麻烦,很容易偷鸡不成蚀把米。
当初岳飞跑去镇州驱赶克烈部的时候,若不是克烈部自己退出了漠南,若不是黄彦节在兴庆府杀了金国使者,指不定会出什么幺蛾子事。
这次平定后套之敌,若非金人被兀惹城羁绊了手脚,东胜卫岌岌可危。
金人玩的两线作战,差点把东朝给玩没了。
赵桓批准了这个屯田令的札子,张孝纯是一个很有能力,但是极为胆怯的人,用他得绑个武人在他身边。
呼延通是个不错的选择。
处理完这两份札子之后,赵桓终于拿起了山海关的札子,这份札子是王禀和林幼玉写的札子。
除了说了下来州无战事,金人如鲠在喉以外,着重的写了完颜宗干的家人被完颜宗磐赶出了会宁府,一路上逃到了来州。
完颜宗干不敢和自己老婆孩子相认。
杀?不杀?这是一个问题。
杀了这四个人,完颜宗干要是跑了怎么办?
王禀和近八千的捷胜军,以及两万的契丹兵,都是被完颜宗干所救。自己要是下令诛杀完颜宗干,那王禀肯定不太开心。
自己下令杀了完颜宗干的老婆孩子,这不是逼着完颜宗干往金国跑吗?
虽然完颜宗干的身份有些特殊,很可能回去的第二天暴毙而亡。
但是万一金人宽宏大量,玩出团结战线,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
而且不是没有这种可能,金人东西两朝在合并,自己把完颜宗干弄回去,指不定按着历史进程,搞出个金国汉化,金国中兴来。
要知道赵桓到现在玩的这套军功爵均田征兵制度,其实并不复杂,弄得太复杂,老百姓们几个人看得懂?
完颜宗干回到金廷搞自己这套把戏,那这仗就有的打了。
赵桓想了想说道:“把完颜宗干的家人,都接到汴京来吧。”
最后赵桓还是决定不杀。
草原上的部落喜欢玩车辕以上男丁皆杀的把戏,但是这里面就完颜充超过了车辕。
赵桓忽然想起了瓦坨寨。
那是赵桓下定剿匪决心的地方,他御驾亲征,在前往太原城的路上。
赵桓第一见识到了什么叫做乱世命如菖蒲。
他到现在还记得当初,张叔夜当时告诉他。
【瓦坨寨抢劫村寨,米缸全空,灶上无锅,全村寨四百尸首,皆为男子和小孩,妇女被全部掳走。】
草原连车辕以下的孩子都不杀,自己杀车辕以下的孩子,那岂不是连草原诸部都不如吗?
赵桓决定放过这一家五口。
但是为了防止在征伐金国大事上,完颜宗干给自己找麻烦,还是把这李金哥以及三个孩子,都接到汴京来。
一个是作为人质,作为威胁。王禀不是很聪明的样子,很容易上头的他,需要一个冷静的智囊。
另外一个就是就近教育,如果实在是无法教化,再杀不迟。
赵桓觉得自己的命令应该问题不大。
赵桓看了看桌上的公文,其他的内容都不是很紧急。
比如范汝为已经多次辞职,要卸掉福建路的经略使和总管的职位,回家继续做盐去。
还是真心实意的那种。
范汝为现在撑着福建路和岭南的部分地区的义军和政务。
如果不是建阳余家在帮衬他,他早就玩不转了。
可是赵桓现在也没人给他用啊!
宗泽一个人领着四路,荆湖南北路,江南东西两路。
何栗一个人领着四路,淮南淮北两路,还有两浙路。
所以,范汝为请求辞职的书信,被赵桓情深意切的拒绝了。
得亏大宋的广州还是岭南,流放之地,否则范汝为可能还得把两广管理起来。
好不容易抓到一个能干的人,不能轻易放过。
其实大宋不是缺人才,而是原有的人才选拔体系,被上京、河套两个地方,一下子掏空了人才储备。
一时间,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而已。
否则赵鼎去福建,担起两广的的担子一点问题没有。
但是现在赵鼎被送到了镇州,管理上京路。
李纲也很难做。
赵桓处理朝政,处理了个半截,忽然想到了自己回来这么久,除了刘益以外,还有个人没见到过。
那就是胡元。
“刘益走到哪里了?叮嘱他慢一点,朕在汴京得待到四月份,才能北上呢。”赵桓说道。
他想到了去年王重阳脸上那个伤疤,都是为了进京赶路赶出来的。
为了过年给自己弄点过年的彩头。
辛亏王重阳年富力强身法好,否则大宋就彻底失去王重阳了。
“刘大家说算完了地之广袤。正在回京的路上,不过估计要到上元节才能回来。臣叮嘱过了。”赵英回答道。
赵桓点了点头,这就是赵英,他喜欢猜度自己的想法,而且大部分时候,都是对的。
“那胡元呢?朕都回来这么久了,也没见他来给朕请个安,露个脸。他还想不想当御医院的院正了?”
胡元可是赵桓现代医学理念的继承人啊,自己的列文虎克,这活宝是怎么了?
“官家,胡元从御医院走了,这院正怕是当不上了。”赵英笑着说道。
赵桓好奇的问道:“去哪了?”
“他继承了他父亲的神霄凝神灵宫,他现在当了主持了。”赵英笑着回答道。
神霄凝神灵宫赵桓还真知道。
在汴京南郊外三十多里处,占地甚广,光是有度牒的道士,就有两百多人。
香火极为繁盛,买卖都做到了自己的宫里。
赵桓之前御驾亲征的时候,朱琏还去神霄凝神灵宫求了个开光的平安符,前段时间回京之前,朱琏还说要去还愿。
当初林灵素还有个头衔,是玉真教主神霄凝神殿侍宸。
赵桓看着赵英说道:“好好的御医不干了,去当什么道士?!正好朱贵妃要去还愿,明天就去看看他。”
“他这是怎么了?受人排挤了?不应该啊,他在御医院都快骑到院正脖子上了。”
胡元的御医院品秩不高,但谁让他救了沈从和王禀呢?胡元在御医院那是独一档的人物。
没办法,简在帝心,就是这么为所欲为。
要不是胡元的资历不够,早就当了御医院的院正了。
赵英笑着说道:“说来有趣,去当主持,倒是也不是胡神医突发奇想的。”
“胡神医的父亲,前些年从御医院走后,就进了神霄凝神灵宫,后来做了主持。”
“其实胡神医的父亲,一直反对胡神医学医的。”
“奈何胡神医自己争气,凭本事进了御医院,这不胡神医的父亲用断绝父子关系,把胡神医拉回神霄凝神灵宫了吗?”
胡元的天分是没得说的,否则赵桓怎么会把青霉菌孢的事,交给胡元呢?
在理论课学上,胡元是最有可能走出第一步的人。
这是大宋版的混不出模样,就回家继承家业吗?
赵桓笑着说道:“敢跟朕抢人,这真是天下第一个啊!”
北宋振兴攻略
………………………………
第五百二十二章 强扭的瓜,它不甜
赵桓的朝政的结束,是因为一篇札子。
高丽王王楷上书庆贺大宋过年,希望过完年后,能够正式册封他为高丽王。
本来高丽王俯首称臣的事,大家都心照不宣,肯定待战事稳定之后,一定会符合历史进程的完成,俯首称臣的各项工作。
但是让赵桓心情非常差劲的原因,就是他不让王楷自称构。
臣构言这三个字,对赵桓来说,是有多恶心有多恶心。
但是,赵桓忽略了他的名字。
【臣楷言,兹仰大宋之盛,视君如兄……】
赵桓才意识到,不称构,就称楷。
这高丽王,王楷,原名构。把自己两个臭弟弟的名字都给占了!
当初金人在外,赵楷在内,玩得好生欢快!
赵楷造反的最大依仗,就是文臣们的支持,这其实也是赵桓对文臣有偏见的原因之一。
赵桓没耽误朝政的事,批红了这道札子,就结束了一天的札子。
他放下了札子,结束了今天一整天的工作,让赵英将肥皂准备好,准备明天还愿见见胡元的事。
胡元的情况让赵桓心情不大好。
据赵英所言,胡元居然在道观里,真的当上了道士,而且干的声名远播!
都知道神霄凝神灵宫出了个极为灵验的胡道士!
天刚蒙蒙亮,赵桓打了一趟五禽戏的赵桓,就带着朱琏去城外还愿。
神霄凝神灵宫,建在一座小山之上,冬日里银装素裹下的道观,让庄严之下,多了几分安静。
被雪覆盖下的青瓦,屋檐上的镇兽都变得和善了几分,玉皇殿外的道士们,正在青石砖上做着清晨的功课。
一抬头就看到了牌额上四个龙飞凤舞的四个大字,紫气东来!
一个长长的青红色的鼎,放在大殿之前,还愿的都会上几炷香。
香火钱也不便宜。
朱琏为了感谢玉皇大帝保佑,想多上两炷香,主持还不同意。
赵桓示意赵英亲自去,这主持才没敢多说。
本来玉皇殿的后殿,常人是无法进入。
但是赵桓是大宋的皇帝,那肯定不是常人,带着一群人乌泱泱的冲进了后殿。
“胡元啊,你好好的御医院的御医不做,跑到这地方当个道士,这是打算不回去了吗?”赵桓笑着问着胡元。
胡元穿戴不是很整齐,显然天没想到,赵桓一大清早杀到了神霄凝神灵宫。
胡元恭恭敬敬的行礼之后,笑着说道:“官家,臣的祥瑞。”
赵桓打量着手中的长筒性状镜子,说道:“显微镜?”
胡元稍微品了下这个名字,说道:“还是官家起名字的能力更加高明一些啊!臣本来取的名字,叫透光镜。”
赵桓点了点头,这名字不是他取得,当然也可以说是他起的。
只不过一个长筒子,怎么能称得上显微镜呢?
赵桓指着简陋的显微镜说道:“朕以为,这里可以加个平面镜来反光,否则怎么视界之内混混沌沌,一片昏暗,怎么能看得清楚?不知道胡神医以为如何?”
胡元看着显微镜,目光中露出了思索,说道:“官家言之有理!臣记下来。”
“还有这里,物变大了数倍,这稍有移动必然眼花缭乱,用载物台固定,不知道胡神医以为如何?”赵桓指着简陋的显微镜说道。
胡元看着显微镜,眼神也越来越明亮,他不断的点头说道:“官家所言大善!”
“这里加个镜臂,这里加个镜座起到支撑和稳定的作用,否则这载物台和平光镜放到哪里?足够稳定,才能看得更加清楚。”赵桓指着长筒显微镜说道。
胡元连连点头,说道:“善!”
赵桓连连说道:“嗯,这里让李纲或者李纲在太学的学生,给你花几个调节扭,分成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这样可以精准的调节目镜和物镜之间的距离看得更加清楚,你说呢,胡元?”
“官家,还是画个图吧。”胡元的脸上带上了哀求的说道。
本来他以为自己献上了祥瑞,官家应该大赏特赏才对,可是事情的发展,却是自己的祥瑞被指出了大量的可以完善的地方。
赵桓看着胡元的脸色就知道,胡元又一次在医学发明领域,被自己打败了。
赵桓不是个心胸狭隘的人,他不是容不得新发明有缺陷。
赵桓的目的,就是在胡元的面前,人前显圣!
告诉他,跟着自己混,才有更加光明的前途!
“取笔墨纸砚来。”赵桓笑着大手一挥说道。
赵桓这具肉身,那可是按着大宋储君去培养的!
宋钦宗对书画也是极为擅长,毕竟宋徽宗的画可是一绝。
赵桓刷刷几笔,就画出了示意图。但是他挡着胡元没让胡元看图。
赵英在旁边鼓着腮帮子,将墨迹吹干。
赵桓拿着显微镜的示意图,不让胡元看,他笑着说道:“现在说说吧,你为什么要回到这灵宫当主持,觉得自己翅膀硬了,能单飞了是吧?”
胡元眼巴巴的瞅着显微镜的示意图,眼神里充斥的都是渴望,他很想要那个图纸,但是官家显然不会轻易的给他。
“臣哪有这个想法啊,还不是父亲非要我回来主持这道观?”胡元一脸枯涩的说道。
赵桓笑着说道:“你就没有一点留下的想法?这到灵宫穿着道袍,据说干的很是怡然自得啊,这整个京畿路都知道了胡道士,很灵验啊。”
胡元尴尬的摸了摸脑袋,说道:“被父亲逼着回来的时候,也没想着继承家父的主持,但是臣发现啊,这才是大有可为的事业啊。”
“在道观里当道士,其实和当御医院里当医者,都差不多呢。很多时候都是不治之症,安慰人心的作用,但是待遇啊,却大大的不同!”
赵桓看着胡元那副模样,说道:“你今天要是不把这大有可为这四个字,说出个好歹来!这图,就不给你了,御医院的院正也能干这事。”
赵桓略微有些想不明白,这胡元怎么就认为当道士和当医生是一样的活儿?
当初那个励志要成为人间医圣的家伙,现在这么这个模样了?
胡元脸上叹了一口气,说道:“官家知道御医院外有个医馆,臣每天都会在下午出宫履职,经常接触到汴京的病人。”
“在医馆里,那些家属或者病患,常常道听途说几句,就认为自己很懂医学,总是提出各种莫名其妙的要求或者建议。医者要是不听,就会被骂,偶尔还会到院正那里闹腾。”
“更有甚者,会到开封府去告我们草菅人命!”
赵桓点了点头,这个御医院除了在宫里给皇室看病,在宫外设的医馆,也算是大宋朝的常例。
医馆看病不花钱,抓药花钱,也算是内帑的一份收入。
这告医者的事也是屡见不鲜,赵桓也曾经看到过李若水的札子里。说到过这几个案例。
他示意胡元继续说下去。
胡元看官家点头,也是放开了,连连说道:“可是这人,一旦是进了道观,那就大不同了。”
“坐班的道士,说让他往东,他就不敢往西!说让他拿一炷香,他绝对不拿两炷香!不敢讨价还价!”
“若是病没看好,也不会到开封府去告道士草菅人命。”
胡元说的兴起。
赵桓却看了一眼朱琏,她还愿的时候,问主持能不能多还两炷香,主持都没答应。
赵桓让赵英去,才算是多上了两炷。
赵桓笑着摇头说道:“你也不是第一天干这些事了,以前能接受流言蜚语,现在接受不了了?”
胡元左右看了看,说道:“官家有所不知,你说这百姓怪不怪?遇到医学的事,他不会认为那是复杂的、专门的学问。可是到了道观里,就心悦诚服,各种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前段日子,我也终于想明白了,拼命的在医学上耗费精气神,治病救人压力还很大,却又饱受苛责。那是条坎坷的路啊,还不如走这条康庄大道来!”
“环境好,态度好,收入还比御医院的高,从来不用上下班,也没有需要长期观察的病人,还不需要下着大雪出急诊,虽然要学干支四柱、阴阳五行、六壬七曜…但官家想想,这再难有医学难?”
赵桓品了品胡元的话,居然觉得有那几分道理!
胡元声名远播的原因,就是他在到道观里做医者。
在御医院里,都鲜有人能比得上他的医术,更惶恐在道士里面了。所以他在道观看病,自然是声名远播,即使在灵宫里治不了,就推荐到医馆里。
“思维清晰啊!”
赵桓感慨了一句,这个胡元算是活明白了,也活通透了。
这小日子,过得倒是很舒服。
“那这份图,朕就拿走了。既然你愿意待在道观里,那朕找个别的人,接了你没做完的事。”赵桓准备起身,离开道观。
人各有志。
赵桓虽然知道自己是皇帝,一张诏书下去,胡元不跟着自己走,也的跟着自己走。
但是为什么要勉为其难呢?大宋又不缺少人才。
强扭的瓜,它不甜。
胡元眼巴巴的看着赵桓收起了图纸,他吞了吞喉咙说道:“别啊,官家,给我看看呗。”
赵桓笑道:“你慌什么,这东西肯定会做不少,到时候你去工赈院的工坊里买一台不就是了?灵宫的大主持缺这点财资?”
道观的收入可是不容小觑。
赵桓没有多理会已经陷入了舒适区的胡元,起驾回了宫。
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不忘初心。
赵桓用胡元的例子警醒自己。
他现在还没到舒适的时候。
胡元自然可以选择在舒适区当条咸鱼,可是他不能啊!
他要是咸鱼,整个大宋就咸鱼了。
北宋振兴攻略
………………………………
第五百二十三章 钩直饵咸,离水三尺
赵桓选择了离开道观,既没有惩戒胡元,也没有下诏强行带走胡元。
强扭的瓜,它不甜。
胡元自己不愿意回来,强行把胡元领回来,他心里满是怨怼,也干不出什么活。
当大宋幼儿园的老师,给赵谌岳云他们上课,那是副业。
胡元的主业,还是当一名医者,他心里已经对这份事业产生了怨怼,除非他自己能想明白。
医学,一直被称为方技。
【历史翻译机:方技: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太古有岐伯、俞拊,中世有扁鹊、秦和,盖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汉兴有仓公。今其技术晻昧,故论其书,以序方技为四种,谓之:医经、经方、房中、神仙。】
赵桓看着方技的介绍,也是叹了一口气。
这段大概解释了方技到底是什么。
就是是指通过医药学、养生学、房中、修炼求仙等有关知识,及迷信巫术的内容,使人达到祛病延年、健康长寿、长生不死的目的,生生之具。
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
赵桓看了看牌额上的紫气东来,踏出了灵宫,起驾准备回宫去,他需要找一个取代胡元的人。
胡元拜别了赵桓,他看着赵桓的车驾,愣愣的发呆。
忽然,他往前走了一大步,伸着手,想去抓住什么,但是什么都没抓住。
官家为什么走了?
胡元很清楚的知道,官家为什么走了。
并不是他没有把“大有可为”说出门道来,事实上,他解释的相当的清楚。
但是官家还是走了。
他呆呆的回到了神霄凝神灵宫,看着影壁上也有四个金黄色的大字,同样是紫气东来。
这四个字是当年太上皇亲笔御书,赐给林灵素的。
现在神霄凝神灵宫发展的越来越好,持有度牒的道士也越多越多。
就这样结束了吗?
胡元的脚步有些虚浮,踉踉跄跄的向前走着,大宋的皇帝并不是个无情的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