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振兴攻略-第2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知道李宫正那里,有些老宫宦的严苛!稍有不对,就能给她打回去,大宋的皇宫也是她说进就能进的?一个汉儿。”
天下没有不吃味的女人。
朱琏说到这事就眉头紧蹙的说道:“官家,为什么我这肚子不争气啊,这都两年了,还没有鼓起来!”
“靖国妇人都生了一个娃了,还有王禀那里,林幼玉那丫头都有一个了!”
赵桓想了想,今年赵谌都十岁了,这都是十年的老夫妻了,结果就这一个孩子。
而且这孩子还因为八门进京的事,弄得不上不下,极为尴尬。
“那就抓紧时间,再生一个!”赵桓一把把朱琏横抱起来。
朱琏惊慌失措的说道:“这是在车上啊!外面还有人呢。”
赵桓嘿嘿的笑道:“我把窗户合上,门插上,谁能听到里面的动静?原来就将近三寸厚的楠木,再加上两寸厚的百炼钢,你以为外面的人都是谛听吗?”
朱琏脸色羞红的仰着脸,她看了一眼窗户的位置,除了层玻璃以外,还有一层极为厚重的钢板。
“诶…嗯(平声)…”
刘婉走到大同府的时候,一脸的讶异!这还是自己印象里的大同府吗?当初战乱起,四散而逃,大同府衰亡,她可是看在眼里。
短短两年,仿若换了个模样。
………………………………
第五百五十一章 赵英搞的大投资
在刘婉的心中,大同府是破败的。
金国刚刚才在这里俘虏了辽国的皇帝,就把所有的东西,全部卷走了,用缴获而来的铁林军的甲胄,组建了铁浮屠。
大同府连老鼠都满街跑,是刘婉对大同府最后的印象。
那之后金国将大同交给了大宋。
大宋连派个军队的诚意都欠逢,在不知为何的原因下,将云中路山外九州全部让给了金人予取予夺。
别说城外的民舍,就是城中的房舍,也都是十去九空,没有任何一丝一毫的生机。
可是刘婉随着镇州的守军来到大同府的时候,却远远就看到了城外大片的民舍林立。
还有数顶帐篷连绵不绝的摆在城外。
“大同府深处现在大宋的腹地,按理说是没有兵事才对,那些帐篷是怎么回事?”刘婉好奇的指着脸面数里的帐篷,对着梁红玉问道。
梁红玉就是朱琏口中的靖国夫人,产下一子的梁红玉有了几分富态,她张望着远处的帐篷,笑道:“从克烈部和西域来的行商罢了。陈东在西线打通了前往西域的商道,今年比往年多了西域的商人。”
“他们为何不走河西走廊,走上京路呢?”刘婉稍微合计了一下,这样路途遥远了几分,着实有些怪异。
梁红玉叹气道:“这要是有办法,他们也不会绕道,谁让现在河西走廊是西夏人占着呢,他们害怕被打劫啊。”
“克烈部是那些漠北的铁勒人?”刘婉放下了窗帷坐稳。
梁红玉点了点头,说道:“他们将漠北的草药,人参,牲畜,皮草带到大同,再从大同带回去盐、成药、煤、丝绸、茶叶。这一来一去,少说有十倍的利润呢,他们那里太冷了。”
“十倍?这么多吗?”刘婉讶异的看着那群帐篷,这市集比他印象里的大了数倍。
梁红玉想了想,指着远处说道:“分辨他们其实也简单,你看他们的衣服,大约就是分成了黑达达,白达达和野达达,他们那边离中原太远了,我们也不清楚。”
“除了克烈部,西夏、西域的行商也都到了大同府。倒是有趣的很,改日里,带你去逛逛就是。”
说到这里,刘婉的脸上露出了一些向往,也露出了些腼腆来,摇头说道:“还是赶紧赶往燕京路吧,别陛下到了燕京,我还没到。”
刘婉不是不想去集市里逛逛,看看有稀奇物件没,而是她其实没有钱……
这一路走来,在金国的地域时间很短,吃穿用度都是靠着王彦部供给。
而到了上京路,赵鼎都是按照天子嫔妃的礼制接待,怎么可能委屈她?
这一路上,刘婉真切的感受到了,做大宋皇帝的妃子,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
可是到了这大同府,她要是去集市,自己囊中羞涩,怎么去逛街。
“现在大同到奉圣州的驰道修好了,从大同府到奉圣州只需一日,就可以到了。”梁红玉笑着安慰着刘婉,省的她担心误了时辰。
“你们大宋的皇帝,是个什么样的人?”刘婉失神的问道。
梁红玉摇了摇头,说道:“我也没见过,听夫君说是一个极为仁善的人。”
“哦。”刘婉点头,这一路上,她听到了很多形容词。
在金国时候,她听到最多的是阴险而狡诈,残忍而无道的诡狐。
在扶余府听到的是拯救了大宋,拯救了河东路的恩人。
在上京路听到的是一个心有大智,试比天高的雄主。
到了大同府,她听到的是,官家是个仁善的人。
到底哪个才是大宋的皇帝呢?
但刘婉可以确定的是,至少大宋皇帝是一个成丁,而不是一个七岁的稚童。
刘婉入住大同府的行在,遇到了李师师。
确切的说是李师师,凭借她是给皇帝做事,觐见了大宋新晋的才人。
李师师带着崔葵儿,带了一大堆纺织品,说道:“这是一点小小的心意,都是带给官家的礼物。”
“这件狐毛围领,是特别给朱贵妃的。这双手套是给张婕妤的。据说张婕妤去年冻到了手,这用来保暖倒是极好的。这两只羊毫笔,是给官家的。”
“其他的都是询问了赵都知,拿了宫里的样式,问了官家和几位妃嫔的尺码,做的四季的衣物。”
“一年四季共计四套,每套都是十件常服,十套冕服。包括刘姑娘在内的三个妃嫔都有。”
“这是刘姑娘的凤冠霞帔,入宫时候用的。从金国来的时候,一路万里投奔,自然是没有仪仗随行。”
李师师笑着看着刘婉怯怯的脸色,说道:“怎么了?官家是个良人。嫁过去不亏,朱贵妃是个没心机的人,张婕妤也是个小孩子,胆子也很小,你不用担心受欺负。”
“不是担心这个。”刘婉急忙说道。
刘婉想了很久,才说道:“我就是担心大宋富硕繁华,什么样的丽人没有,官家什么美人见过,怕是瞧不上我这等汉儿。”
李师师听到这个,笑道:“你担心这个啊,你太小看了你自己这张脸了。”
“我就是个女人都嫉妒你这张脸和这身材。官家正值壮年,看到你,怕是离不开了。”
“倒是小心朝里那些大员,弹劾你吧。什么君王不早朝,美色耽误朝政之类的谏言,怕是要堆满官家的御案上了。”
刘婉怯生生的说道:“莫要取笑我了。”
刘婉走的很急,次日就坐上了从大同府到奉圣州的陆地飞舟。
杨析中和孙翊在云中建了不少军马场,下马也下了一些。
云中路当然会优先满足云奉线的使用!当然燕汴线的配额就只能酌情满足了。
平稳的车辆在草原上疾驰,呼啸的风声吹动着车驾顶上的风轮,发出了阵阵的响声。
这是李纲在研发陆地飞舟的时候,走的一步弯路,他想在路上仿照船上的风帆,借助风力,增加陆地飞舟的载重。
显然失败了,地面风向不定,而轨道却固定,做的太高,就很容易侧翻。最后就变成了一个风轮,来增加陆地飞舟的美观。
刘婉好奇的打量着陆地飞舟的一切,坐在舟船内非常安稳,丝毫没有普通车驾的颠簸,而且这车窗居然用一种透明的水晶封住。
这大宋端是富硕奢靡。
她忽然听到了连绵不断的鸟鸣声,她凑到窗边,看着窗外成群结队的马群跑过了。
而头顶上如同波浪,也如同云朵一样划过的是无穷无尽的飞鸟!
那是迁往南方过冬,待到北地变得暖和飞回的玄鸟。
而云奉线,恰好穿过了一处凹字山口,这些玄鸟,就被山势具在这千年鸟道之中,铺天盖地的飞过。
欢呼雀跃的鸟儿,如同为刘婉送行一样。
万物复苏,玄鸟归北。
车驾和随行的甲士穿过了山口,过奉圣州未停留多久,就更换了车轮,从奉圣州向着燕京而去。
当刘婉看到燕京城的时候,被眼前恢弘的城池,彻底惊呆了。
她是燕京人,从小在燕京长大,安能不知道燕京是何等模样?
可是这围七十二里的大城,从远及进,如同一座大山扑面而来的时候,她才确定了,眼前这个城池是她从小长大的燕京城。
雄伟的城墙,蔓延百里的马场,如云一样的商贾和民夫在城门进进出出,这一切的改变,实在是太大了些。
“这是燕京吗?…”刘婉失神的看着自己的车驾进了城。
赵桓却比刘婉更早到了燕京,毕竟他从汴京到燕京,走驰道两天就到了,而刘婉绕了个大圈,才到燕京。
他拿着本札子说道:“朕还说呢!内帑的钱都哪里去了,你这个赵都知啊,朕现在用钱的时候,你握着这三千万贯不吭声,险些误了大事。”
赵英一脸委屈的说道:“官家啊,这宫里也得花钱,再说万一哪里需要急用钱,也得留个钱备着不是?再说,官家也没问不是?”
“臣总不能外朝用钱,跳出来,告诉官家,咱内帑有吧。外朝那群人,都是老狐狸,国帑看似空了,可去年不是结余三千万?都盯着咱内帑这点钱呢。”
“你还有理了,是吧。”赵桓差点气笑了说道。
他今天盘了盘账,才发现自己内帑还有三千万贯!
前面定远舟缺钱,这赵英就那样一声不吭,看着他发愁。
这也怪他从来没问过赵英,内帑还有没有钱。
“那官家这内帑这三千万贯不能再撒出去了,再撒出去,臣这个入内内侍省都知,就没法干了。”赵英一脸叫苦的说道。
赵桓看着账本说道:“这靖康二年四月份支一千万贯,这是干什么去了?”
去年过年,自己可没从内帑拿钱办事啊,怎么一下子划出了一千万贯?
赵英擦着汗,他倒不是在里面做了手脚。
而是他知道官家一直在收缩内帑的规模,包括工坊。
但是他还是顶风作案了。
“河东路常平仓不是借了内帑一千万贯?去年还了一千两百万贯。臣寻思着这钱在内帑放着也是放着。”
“就跟着李宫正,投了几家飞梭织布工坊的产业,还有些其他的丝商,那里投了点钱。还有就是李师师姑娘的羊毛坊也投了点。”
赵桓照着目录索引,看了半天,说道:“你这是几家吗?!飞梭织布坊!四成股!一百七十七个工坊!一个邸店一等丝商三成股!李师师的羊毛坊,内帑就占了五成?!”
他废了一年的力气,把内帑的书坊和票号钱庄从内帑摘了出去,和李纲磨嘴皮,还隔空对喷了一次何为明君。
结果赵英在他眼皮子底下,不仅把这些钱赚回来了,还偷偷的铺了新产业。
赵英忽然跪下说道:“官家,臣不能在官家用钱的时候没钱花,这是臣的本分。”
大宋不兴跪礼,赵桓看着赵英叹了口气说道:“你起来,没说罚你。”
“三千万贯啊,太多了,你这钱,半年大宋的国帑了。”
“这样吧,内帑拿出一千万贯的钱来,把津口市舶司的船先造起来,专营倭国的白银之事。收益暂归内帑。”
赵桓摇头,他一直想削减内帑,但是显然,内廷外廷都在极力阻拦赵桓这么做下去。
赵英还把投资的事,坐在了赵桓削减内帑前面。
“好勒!”赵英一听收益归内帑,也不跪了。
他一溜烟的窜了出去,留下了目瞪口呆的赵桓。
用得着这么高兴?
搜狗阅读网址:
………………………………
第五百五十二章 糟糕,这是心动的感觉!
“宇文相公啊,这婚礼是不是不办为妙?”赵桓看着宇文虚中,有些惆怅的说道。
大宋百姓有吃有穿了,也富裕起来了。
赵桓沿路走来,甚至能看到田里劳作的百姓,穿上了新的衣衫。
而且燕京城里的百姓,脸上的茶色已经几乎看不到了。
但是大宋的国帑空了,不是赚得少了,而是花的多了,几个修路的大项目砸下去,那点国帑,跟流水一样,哗啦啦的就没了。
内帑被铁公鸡赵英把着关,大宋战事频繁,总归能省就省点。
赵桓本着节约的想法去处理此事,显然宇文虚中不这么认为。
宇文虚中说道:“官家,天子纳妃那是头等大事,之前的朱贵妃时候,官家尚是太子,就草草了事。而后张婕妤入宫也是匆忙,此时官家纳妃,国泰民安之时,边事虽有攻伐,但是不影响官家办喜事。”
“再说了,这是官家在燕京办,若是办的不好,不的不敞亮,臣也要遭弹劾的。”
赵桓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说道:“那就办吧,资出内帑吧。”
赵英俯首说道:“那必然是资出内帑,臣支了三百万枚大宋银元!专门督办此事!官家放心,一定是办得风风光光!办得体体面面!尽显我大宋皇室之威严。”
三百万两?!赵桓沉默……
明朝嘉靖皇帝,为了从户部弄两百万两银子跟朝臣打了一年的嘴炮,最后就到手二十万两。
崇祯更是为了四十万两银子,挂到了歪脖树上。
虽然这三百万枚大宋银元只有七成是白银,剩下的都是铁锡,但也是二百一十万两白银啊!
赵英你飘了啊!
不过赵桓多少理解了,为何赵英作为内侍省都知,死活不愿意削减内帑。
赵桓总觉得他的步调,不跟着自己一起走。现在想想,内帑这个东西,有时候,真的很有必要。
真的急用钱的时候,跟朝臣扯皮,不是自掘坟墓?
赵桓想了想说道:“是不是花费太大了,这三百万银元,若是给了市舶司,能起十艘万料大船了,太多了太多了,办可以办,但是得节约。能省点钱就省点吧。”
“就一个婚礼,人都到了燕京城了,花费这么多,太浪费了。十艘万料大船啊,能从倭国抢…不是,运多少白银回来啊。不妥,不妥!”
赵英看了眼宇文虚中,说道:“那官家,这是准备好的三种方案的札子,官家选一个?”
赵桓打开札子一看,才知道了这三百万银元,是怎么花出去的。
其实婚礼整个过程就花费了不到十万银元,剩下的钱,主要是起了个宫室。
赵桓找了半天,从袖子里,把去年工部呈上来,给朱琏造的大宫室的札子,找了出来。
发现赵英的这张图里宫室的规制,比朱琏宫室的规制还要高一些……
“赵都知啊,你呀你。”赵桓选了个最便宜的第三个方案,就是简单的十万银元的婚礼。
赵桓将手中的札子递给了赵英,说道:“剩下的钱,送到市舶司去,朕要在明年的今天,看到十艘万料大船。”
其实宇文虚中别着劲,非要办这个婚礼的原因非常非常简单,绕来绕去还是子嗣的问题。
宇文虚中是觉得宫里需要冲喜,没大肆操办婚礼庆典,得罪了月老。
赵英觉得是风水不对……
所以赵英就准备借着纳妃,大兴土木,搞个新宫室出来,燕京行在的面积不小,都是金砖地铺在地上,光秃秃的几个大殿,实在是有损皇室威严。
换换风水,说不得会瓜熟蒂落呢?
这些大臣迷信起来,让赵桓都觉得匪夷所思……
工部去年连续的几道札子也被赵桓翻了出来,他看了半天,终于意识到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
赵桓拍着札子思考了半天,也没琢磨不出为何来。
宇文虚中被官家拍札子的声音,拍的快要睡着了,春日暖洋洋,还很节奏感,让他有些疲懒。
赵桓的札子猛地一停,说道:“宇文相公,文德殿没外人,有话你就直说,为何你们就一直架着朕呢?”
‘架着朕’这三个字,宇文虚中品了很久,他自然知道官家在说什么。
李纲在汴京,就是这么做的,压着下面不停的加固皇权。
恨不得喊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八个字来,来证明皇帝神圣不可侵犯,是代替天道管理人间。
到了宇文虚中这里,也是为了皇帝的脸面费尽了心思,金砖铺满地,奢华吗?
奢华啊!
但是宇文虚中依然觉得不够,还要继续加强君权,逮到机会就干这事。
宇文虚中眯着眼,依旧懒洋洋的说道:“臣呢,也是有私心。”
“官家,燕京、汴京两京到底定都在哪里,是眼下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官家可能不知道,可是民间早就吵吵疯了。”
“臣就想着把官家里里外外照顾舒坦了,这燕京做京都的事,就稳了。”
“要是能定都燕京,那不得了啊!燕京路瞬间就重要起来了。臣怎么敢不尽心呢?”
赵桓点点头,说道:“原来是打的这个主意啊。你说的这个私心,说到底还是燕京路的私心,也是公心了。”
“但是朕问的不是这个,你知道朕问的什么。”
赵桓显然看出来了宇文虚中在跟自己打机锋,说一半留一半。
宇文虚中看糊弄不过去,左右看了看,探头探脑的招呼赵英,弄了笔墨纸砚的小案几,写了几个字,说道:“官家,这臣不能明说。就给官家写写吧。”
宇文虚中龙飞凤舞的写了几个字,就让赵英递给了赵桓。
赵桓嗤笑了一声,说道:“搞得神神秘秘的,陆宰又不在燕京,他又不会记,说就是了。”
不过他看到这几个字,也知道宇文虚中为何不愿意说明白了。
其实很简单的几个字。
【太、真、仁、英、神、哲、徽。】
赵桓当然知道这宇文虚中到底在写什么,大概就是太宗系皇帝的庙号。
赵佶虽然还没有死,但是他退位了。
一应的祭祀用的各种东西,都准备周全了,就等着,赵佶哪天去了,送太庙里报备了。
其实宇文虚中一语中的,大宋好不容易出了个靠谱点的皇帝来,还不好好护着点,举高高。
盼了多久了?大宋从百姓到朝臣,盼了一百多年了。
赵桓有些恍惚。
他才发现,自己的目光其实也多少有点看不上宋朝的皇帝。
他的目光,都是集中在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身上。
这些人都是在历史长河里留下赫赫威名之人,他总是不自觉的拿自己和这些人比较,这比较来,比较去,他就觉得自己干的差,配不上明君二字。
但是显然不管是李纲还是宇文虚中这些朝臣,他们看得是大宋皇帝的历朝历代的先帝……
这么一比较,自己好像真的做了不少的事。
这么一想,就理解通了。
以奉圣州军堡群和东胜卫为例,燕山大同防务部署的种种操作。
那是明朝朱元璋和朱棣两父子,带着人在草原砸场子十数次,和当时虽然已经半残废,但依旧实力强大的蒙古,互相锤了近半个世纪,锤出来的战略要点。
赵桓直接剽窃,开局就点了奉圣州军堡群和东胜卫两处关键位置。
东胜卫建成,在岳飞的执行下,还顺便把河套和天德州给站了。
这一套组合拳,在朝臣们中的眼中,除了双击666,大概就只剩下卧槽了。
不是他们没文化,实在是战事进展顺利到,大宋朝臣都有些不习惯。
所以军备军事上的事,大宋朝臣从来不多逼逼,你皇帝爱怎么玩怎么玩。
偶尔就是岳飞和官家能过两招,其他人压根连吭都不吭。
宇文虚中一席话,终于让赵桓明白了,自己为何和心腹大臣的路,也有些不同。
赵桓本身并不强,战术战略战备攻防线建设通通都是抄的。
他本身就不是自己一个人在战斗,除了大宋百姓军卒以外,还有后世无数用鲜血试出来的经验。
比如岳飞都叹为观止,一直用到现在都没改过的三才阵。
赵桓看着宇文虚中说道:“朕去见见刘才人吧。都说好看,难不成还能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不成?”
赵桓来到驿站的时候,就看到了批红挂彩的驿站,已经专门腾出了地方,四处都是火红的颜色,好不喜庆。
赵桓走到了驿站的时候,就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琵琶声传来,弹的曲子,赵桓听不出来什么,就觉得蛮好听的。
他走上楼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倩影,在春风吹动的白色帷幕里,弹奏着手中的琵琶。
“你就是刘婉?弹得挺好听的。”赵桓坐在圆桌上,笑着问道。
这整的氛围仙气盎然,不知道的还以为仙女下凡了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