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振兴攻略-第2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海上遇到了风浪,又触礁就沉了船。”

    “金人逃难到关内吗?”赵桓手中的筷子一顿,想了想平淡的说道:“告诉王禀,燕山东麓和平州之地,但凡是发现金人者,一律人头按军功赏论!斩一级,军爵升一等。”

    赵英领命而去,朱凤英被吓得有点花容失色的看着赵桓。

    “怎么,吓到你了?”赵桓看着朱凤英的模样,就知道自己这个仁善的人设,终于还是崩了。

    “官家平时一直都很体恤百姓,朝臣们直言相谏,官家也从不生气,这么平静的说杀人,臣妾一时有些失神罢了。”朱凤英用力的眨了眨眼,让自己的神情变得自然了几分。

    赵桓彻底放下了筷子,看着朱凤英,笑着说道:“你刚才问朕,为为什么昼夜不辍的处理朝政对吧。”

    朱凤英讶异的点了点头,这和讨论的问题有什么关系吗?

    “你知道李隆基吧?”赵桓试探的问道。

    朱凤英撅着嘴,摇着赵桓的手说道:“臣妾好歹是名门闺秀,旧唐书和新唐书,臣妾也都是看过的。”

    赵桓点头说道:“李隆基的前半生可以用明君来形容,宇内政清人和,蛮夷被盛唐强大的武力所震慑,我们座下的这大驾玉轳还是盛唐留下的大车,前几年大宋的工匠都仿造不出来。”

    “那时可以说是盛世,文治武功赫赫。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朱凤英心生向往的说道:“官家也想开辟一个这样的盛世,让天下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吗?”

    “非也。”赵桓摇头。

    “百姓们安居乐业就代表着这以农为本的家国,已经发展到了极限,财政再难增加。”

    “内部政治温和,就意味着利益集团开始板结,利益集团已经开始阻碍帝国的血脉了。”

    “武功赫赫,其实正说明了不断的战争,战争的胜利需要极为强大的武力。”

    “这么一听,好像危机四伏了吗?”

    “事实上正是如此,在盛世之下,掩盖着无情的危机,将盛唐埋葬。李隆基的后半生,被人骂的狗血淋头。”

    赵桓的表情格外的严肃,看着宽阔的海面说道:“朕现在面对的局面,其实就是李隆基的面对的局面,如果没有破局,我们在拿下金国的时候,就是危机被掩盖的时刻。”

    “朕不想等到老了的时候,变成李隆基那个模样。”

    “现在趁着军功爵均田制度,带来的军队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在解决金国之前,尽可能的解决掉大宋昨天、今天、明天可能遇到的问题,在为大宋内卷的时候,做更多的缓冲。”

    “这就是朕这么勤政的理由。”

    “至于金人,就是国内矛盾的一个宣泄口罢了,这是国战,打的就是国运,拼的是国力,输的一方连或者的权力都没有。”

    “朕对金人的任何一丝怜悯,都会百倍、千倍,以恶果回报到大宋百姓的身上。”

    “朕是皇帝啊。”

    朱凤英略微有些糊涂,官家的话对她来说,从未接触过。

    但是她的眼神里,带着的是痴缠和崇拜,她忽然用力的拉上了大驾玉轳的门,跨坐在赵桓身上,温柔的说道:“我就喜欢你这个样子。”

    “你要做什么?”赵桓眼睛瞪大的看着朱凤英。

    “耕地啊,还能干什么。”朱凤英脸色潮红的半仰着头,将身上不多的衣物褪去。

    搜狗阅读网址:


………………………………

第六百一十五章 锦州生门

    这么多人呢!等晚上!”赵桓拒绝了朱凤英的提议,可惜朱凤英却比划了一个嘘的手势,摁住了他。

    “姐姐上次聊到闺中密事,就说过官家曾经和姐姐在这大驾玉轳里,颠龙倒凤,好不快活,我也想试试。”

    朱凤英在赵桓耳边轻轻的吹风,弄得赵桓耳朵直发痒。

    她轻声说道:“我会小点声的哦。”

    等到赵桓回过神来之后,大驾玉轳已经再次出发,向着山海关而去。

    到底是牛先累死,还是地先被耕坏?赵桓已经有点不敢预测了。

    但是赵桓能感觉到朱凤英内心的那种悸动和依恋,这个女人享受着和自己在一起的每时每刻。

    因为再到赵桓回到燕京或者汴京的时候,她就没有了进出宫廷的理由,正是基于如此,她才略微显得有些疯狂和失态。

    赵桓在山海关见到了王禀,一年没见,王禀居然两鬓有了几缕白发。

    战阵,是一件十分消耗生命力的事,尤其是王禀这种不要命的打法,更加容易受伤。

    “官家一年未见,依旧英武如初。风采依旧。”王禀笑呵呵的说道。林幼玉怀里抱着个小娃娃,笑着行礼。

    王禀一看到皇帝,就非常兴奋的说道:“这一年山海关无战事,攻打来州也是经营了很久,可以说是水到渠成,末将一年连仗都没打过,手痒的很,官家来了!末将手中的长枪又能派上用武之地了。”

    赵桓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你这次的任务就是镇守来州,若是完颜宗望倾巢而出,你要负责守住来州城。”

    王禀一听,信心十足的说道:“让他尽管放马过来!我王禀要是皱一下眉头,我把姓倒过来写!”

    赵桓一琢磨,就乐了。

    王禀的姓倒过来,不还是个王字吗?

    “那朕的安危就全交给卿了。”赵桓哈哈大笑起来,走了两步忽然想到了完颜宗干这个人。

    当初完颜宗干的那个聪明程度,给赵桓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完颜宗干这一年没给你找麻烦吧。”赵桓试探的问道,这个家伙总给人一种所图甚大的感觉。

    王禀思考了片刻,说道:“没有吧,末将没有收到他和任何金人接触的消息。连他儿子,从会宁府赶到山海关,他都没见一面。”

    赵桓看向了赵英,赵英同样摇了摇头。

    王禀摇头说道:“完颜宗干这家伙,在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磐还活着的时候,决计不会回到金国的。他在黄龙府被赶出来的时候,就没有了立锥之地。”

    “不过末将也不会掉以轻心,不会放松看管他的。”

    赵桓点头,王禀办事,他非常放心。

    “岳飞到哪了?”赵桓走到山海关的中军大帐,看着堪舆图问道。

    王禀拿起一根指挥棒,指着巨大的堪舆图说道:“岳飞和韩世忠,已经到了锦州,从西侧和北侧,包围了锦州城。”

    “捷胜军和两万契丹军,从南侧围住了锦州城。东侧是辽阳方向,岳将军的安排是留下一道生门。”

    “生门何解?”赵桓疑惑的看着王禀问道。

    王禀指着锦州说道:“若是将锦州城团团围住,城里的金人军卒和百姓势必变成哀兵,誓死守城,老子云:故抗兵相若,则哀者胜矣。”

    “一如当初太原城战那般。”

    “当初金人对我河东宋民为所欲为,视若牲畜猪狗,随意诛杀,我大宋在收复燕云十六州之后,如法炮制,金人百姓自然会誓死抵抗,到那时想要拿下锦州,难上加难。”

    “所以,岳将军在观察了地形之后,选择了留下东侧生门,看生实死,凡是逃出锦州城的金人,都会遭遇到孙翊率骑卒的围杀。”

    孙翊?果然脏活累活,都被这家伙干了。

    “岳飞还在针对孙翊吗?朕不是给他下了诏书,给这个年轻的将领一个机会,当初听调不听宣之事,朕也处罚过了。为何他去拦截逃出城的金人?”赵桓略有些不解的说道。

    对于孙翊,赵桓那是相当的可惜。

    这是个能打的军将,虽然大宋能打的军将非常的多。

    从岳飞开始数,他手下就有十多个猛将,从韩世忠那里数,善战者也不下十名裨将。

    从王禀这里数,全员猛士,连那群契丹军都是能征善战。

    可惜一失足,一件在赵桓看来是个小事的问题上,孙翊始终绕不过岳飞这道坎儿。

    王禀说道:“岳飞做事光明磊落,并非可以针对。”

    “而是孙翊的兵马来自青塘,尤其是擅长马军,当初三百里飞驰打下云中百万军马场之时,就看出他手下骑卒是真正的骑兵,而非我等马上步兵。”

    “辽阳到锦州沿线的袭扰,必须要一队精骑去袭扰,孙翊最为合适。”

    王禀面露难色的看着官家,欲言又止。

    “有话就说,在朕面前,你还用吞吞吐吐?朱节度使告老了,你现在是朕唯一的节度使了。”赵桓笑着说道。

    王禀最终还是叹气的说道:“还是让孙翊解甲归田吧。遑论岳飞,其他军卒对其多有微词,现在大宋的军队的一切都是官家给的,对官家不敬之事,现在看,可不是小事。”

    “大宋军队现在的一切都是靠搏命换出来的。并非朕赐予的。”赵桓强调的说道。

    大宋军队之所以有现在彪悍的战绩,那是他们一兵一卒,一枪一阵自己打下来的,赵桓并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

    相反,是大宋军队强大的拳头,保障了他现在的皇位!

    王禀挠了挠头,耍嘴皮的事,他一向不是很擅长,眼下大宋的军队的实力,各大将领一致的观点,是大宋皇帝给的,也只能是大宋皇帝给的。

    “官家,请看这里,锦州三万兵马都是开国老兵,虽然年近三十,但是依旧有一战之力,辽阳七万兵马,同样是当初完颜阿骨打留下的精锐,共约十万精兵。”

    “这还是精兵,光签军逾二十万,也不容易小觑。”

    “我大宋的山海军正军辅军十万、河间军正军辅军七万、燕京军正军辅军七万,总计二十四万投入了锦州、辽阳战场。”

    赵桓点头,所以,王禀所言的抗兵,就是这个意思,金人一点都不少,甚至在纸面兵力上,还有优于现在的大宋。

    王禀的三万捷胜军和两万契丹正军投入战场,赵桓的纸面实力才大于金人。

    “难打啊。”赵桓看着堪舆图由衷的说道。要是能平推,赵桓就不用了亲自去来州了。

    王禀手中的指挥棒不断滑动说道:“若是完颜宗磐能够尽释前嫌,过辽河打我河间军之北侧,此处地势平坦,无险可守。我军必须要撤出锦州以北,否则很容易被锦州守军内外夹击,就此腰斩。”

    “而辽河现在正值大水,会宁府和黄龙府的金兵,很难驰援。”

    “若是过了大水季节,进入枯水季,我们就不得不撤离锦州以东,锦州之围解了,辽阳之围也就解开了。”

    “也就是说只有三个月的时间,我们必须拿下锦州、辽阳?”赵桓眉头紧蹙,虽然岳飞早就给了他时间表,但是作战形势千变万化,只能有个大致的计划罢了。

    王禀笑着说道:“官家请看这里,这里是鞍山,这里是本溪,都是山林,完颜宗弼从保州逃跑的时候,烧毁了山林,这两处高地现在在宋人手中。”

    “总体来说,岳将军的战略是可行的,若是作战顺利的话,三个月的时间还很充足。”

    赵桓摇头说道:“就怕天公不作美,这要是像去年一样,一整个夏天都是淫雨不断,咱们的蒺藜炮就用不上了,攻城伤势必然惨重啊。”

    这种担心并不多余,去年降温给赵桓弄了一大堆雨天,生生耽误了半个攻击的窗口期。

    火药的生产、贮藏、运输、使用都需要非常多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去做,但是眼下的效果,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值。

    王禀同样非常担忧天气,去年天公不作美,今年和去年也没什么差别,这刚立夏时候,就开始了傍晚下大雨,现在这雨,又开始了。

    “官家,完颜宗干求见。”赵英在赵桓耳边小声的说道。

    赵桓稍微一犹豫,点头说道:“让他进来吧,看看他想说什么。”

    完颜宗干一进来,就非常严肃的说道:“官家,完颜宗望要跑!”

    “此话何意?完颜宗望他不要辽阳了吗?”赵桓疑惑的问道。

    “官家,金人是一个游猎之族,只要能养活自己的地方,四处都能扎根,可能大宋人不能理解,但是对于金人来说,只有值得不值得。”

    “放弃辽阳锦州,对金人来说,只是放弃了一片马场罢了。”

    “但金人保住精锐之兵,继续北上或者西进,对金人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若是跟大宋死磕,不管输赢,他都不会有任何好下场。。”完颜宗干飞快的说道。

    他拿出了自己那张皱巴巴的地图说道:“这里,他这几天必然从这里跑!”

    搜狗阅读网址:


………………………………

第六百一十六章 伪·丧尸围城

    赵桓始终觉得完颜宗干的心是向着金人。

    他受到的教育很难接受,这么聪明的一个人,居然是个带路的。

    他应该更加对金国忠诚才对。

    就是那种,金人虐他千百遍,他待金人如初恋。

    但是他的行径,居然在用尽了全力的让金国的作战节节败退,而现在完颜宗干的说法,让赵桓心生怀疑。

    完颜宗望可是金国的西帅,当打之年,也没有负伤,战绩赫赫,除了对宋之战之外,他的战可以用彪悍来形容。

    但是现在完颜宗干居然说,他要逃跑?

    “官家可能不信,可是完颜宗望绝对过辽河回会宁府。”完颜宗干非常确信的说道。

    “有何依据?空口白牙,口说无凭啊。”赵桓看着完颜宗干指的地方,那里的确非常适合渡河,但是完颜宗望为什么要逃。

    完颜宗干笑着说道:“我猜的。金人除了要面对我大宋的威胁,还要面对北面的王彦和漠北草原诸多部落。”

    “在西侧,还有五万兵强马壮的塔塔尔人,在虎视眈眈,他凭什么不逃?他拿出什么筹码,在辽阳和大宋决战吗?”

    赵桓点头,非常肯定的说道:“我大宋皇陵列位先帝暴尸荒野已有两年!若朕今年无法完成收复辽东郡,那我大宋皇陵的列祖列宗就得继续暴尸荒野。”

    “朕来到来州,就是期待完颜宗望能够拿出勇气来!跟朕决一死战。而且朕觉得大宋会赢!”

    完颜宗干点头说道:“官家对军务精通吗?”

    赵桓摇头,他对军务不是很精通,但是不妨碍他能看得懂局势,分析利弊,其他的军阵之事,谁让他有百胜之将岳飞在手呢?

    有岳飞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完颜宗干笑着说道:“这就是了呀。某觉得我大宋会赢,王禀将军,岳飞将军,韩世忠将军,沈从将军也觉得大宋会赢,大宋的将卒也觉得大宋会赢。”

    “完颜宗翰、宗望、宗磐不觉得金人会赢,金人的士卒也不觉得金人会赢,他们还会打吗?”

    赵桓一脸疑惑的说道:“未有胜算,不战自退?!天下安有此等道理!昔日我捷胜军三千士卒誓死守住了太原城,金人辽阳城乃是咽喉地带,堪比我大宋太原城,一旦失手,再无险可守。”

    “朕之军卒可以随时越过辽河攻打会宁、黄龙与扶余府的王彦前后夹击。他完颜宗望就能有胜算吗?”

    完颜宗干看了王禀一眼,说道:“金人压根就没想赢……”

    王禀也是同样点头,说道:“来州扩建城池,筑造防御碉堡、烽火台之时,金人在锦州连骚扰都未曾骚扰,建成之后,金人也未曾派出任何的骑卒侦查,看这个意思,是不打算打回来州城了。”

    赵桓疑惑的看着诸位将领,他在燕京,但是并不在来州前线,并不清楚金人到底是什么状况。

    “额,这么说,金人的士气非常低迷?”赵桓讶异的问道。

    王禀点头说道:“然也。两年了,陈家在金国安排了大量的汉儿商贾,高价收购羊毛。金国的勋贵们,将大量土地挪作了草场,金人的粮草一直不是很充足。”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他金人没有粮草,自然没有士气。”

    赵桓这才想起,从津口到山海关这段路上,看到的那个男子和小女儿的尸体。

    那是普通的金人,连金人都在不断的逃难,可见金国现在的局势,确是待不下去了。

    但是打都没打,完颜宗望就想要逃跑,赵桓依旧不是非常相信。

    他要亲眼到来州看看。

    燕山东麓就在渤海湾上,雨水充足,但是并不是滩余之地,为了防备来州被金人袭击,大宋早就建好了的从山海关到来州的驰道。

    赵桓用了半天的时间赶到了来州,他自认为见过民间疾苦,也见过无数的苦难。

    前往河东路亲征的时候,他看到过路北的尸骸无人问津,连张草席都没有,太原城那个目盲的老太婆问他的儿子在何处。

    但是他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情景。

    来州城墙下,是一眼望不到头,铺天盖地的难民,他们拥挤在城下,打着非常劣质的窝棚,衣衫褴褛的难民铺满了整个山岗。

    而赵桓看到了很多金钱鼠尾的金人混在其中。

    “朕不是说了开关放汉儿、渤海人入关吗?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聚集在这里?”赵桓疑惑的看着城外数不清的难民,愣愣的问道。

    人声鼎沸的城池外,是一个个衣衫褴褛,饿的皮包骨头的百姓,他们眼神空洞的在城下游弋着,遇到吃食就会蜂拥而至,抢夺着不多的事物,甚至会打的头破血流。

    阵阵的恶臭不断的传来,赵桓皱着眉头看着城外,这样下去,要出瘟疫的!

    “城下有三十万左右的百姓,官家知道人头攒动,过万不可计数,末将也清查了许久才清查清楚。”王禀无奈的说道:“他们达不到入关的标准,多数都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其实最主要的是渤海人和汉儿太难区分了。”

    赵桓沉默的看着城下的人,当初赵桓考虑过了大宋的粮食的压力,确定了两百万的数字。

    他并不知道还有入关的标准这一个说法。

    显然是执行开关放人的宇文虚中定下的标准。

    天恩甚隆,但也是有条件的。

    赵桓看着城下密密麻麻的人头,就是一阵的恶寒和恐惧。

    在原来的历史线里,大宋子民是不是也是如此模样,躺在襄阳城下,等待着偏安一隅的南宋接收他们,却被秦桧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给拒绝了呢?

    赵桓不得而知,但是眼下这似曾相识的一幕实在让人心惊不已。

    这画面赵桓似曾相识,类似于丧尸出笼里丧尸围城差不多。

    这群失去了希望的人,和丧尸其实没什么两样啊!

    “再筛选一遍,把其中的汉儿都放入关,剩下的人步人甲战阵逼迫,使其退出来州周围。”赵桓看着城下的模样,摇头说道:“拒不服从杀无赦。”

    再不赶走他们,来州城很容易就出了瘟疫,大范围感染起来,赵桓还打什么金人?

    汉儿归他管,渤海人和顽固的金人都是敌人,他才懒得管。

    “可是有些渤海人已经完全汉化了,他们和普通的汉儿没什么区别,官家这怎么挑啊。”王禀非常为难的说道。

    赵桓想了很久才说道:“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按着这个标准来就是。”

    这句话是唐韩愈所说的话,大概可以总结为华夷之辨的核心。

    用夷礼则为夷,认同中原王朝价值观并且服从教化之人,则为华。

    华夷之辨的核心并非以血脉、地缘去区分,而是以文化去区分,没有任何区别的渤海人,自然可以当成汉儿去看待。

    但是这么一句话,被螨清雍正盗版,并且改了几个字,使其意义大变。

    【中国而夷狄也则夷狄之。夷狄而中国也,则中国之。】

    将华夷之辨,狭义的从地域和血脉上区分,这是不符合华夷之辨的核心理念的。

    “当初唐太宗问魏征,何为华夷,魏征说,夷狄人面兽心,非我族类,强必寇盗,弱则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

    “所以要对至死不肯归化,不肯接受教化的人,加以警惕。”赵桓看着城下之人,忽然笑着问道:“王将军,若是朕不到这来州,这城外三十万的流民,你会怎么处理?”

    王禀稍微愣了一下,略显无奈的说道:“大兵驱赶之,但是官家素来仁善,既然官家要来,自然还是由官家做主为好。”

    赵桓才了然的点了点头,看了林幼玉一眼。

    这成家的男人,有人管着就是不一样。

    按着王禀的性子,这群聚集在城下的流民,怕是在接触的第一时间就赶走了,哪里还等的到这个时候?

    王禀是现在大宋唯一的节度使,等于说站在风口浪尖上。

    稍微有点风波,就有沉船的可能,那群文青病的朝臣们知道他擅自做主之后,指不定什么难听的话就出来,噎的王禀说不出话来。

    明哲保身。

    赵桓并没有怪罪王禀的小心思,他这个人擅长莽,跟文臣斗机灵的事,还是交给皇帝和李纲去做更合适。

    赵桓一声令下,早就准备好的军卒,推着捷胜战车,结成了战阵指着城外的流民。

    但凡是有暴乱,恐怖的箭矢会带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