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振兴攻略-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不是来领马的大同金兵!是敌袭!

    马倌的眼睛越瞪越大!抓着手边的钟锤,用力的敲着金黄色的铜钟,大声喊道:“敌袭!是敌袭!是汉人马军!”

    他喊的时间已经晚了,因为马军已经度过了最初的快步,已经冲锋到了最快的速度,鱼贯而入。

    军马场的大门还是这马倌打开的,他从未想到会有汉人出关袭营这种事。

    马倌被冲锋而来的马匹撞了老远,在马蹄之下,变成了一坨肉酱。

    冲锋进入的孙翊的骑兵,手中的火把,随手扔到了一个个粮仓之上,手中长兵,不断的刺杀着从军帐中逃出的契丹奴。

    孙翊看到军马场大门洞开的时候,还以为有诈,只是战阵已经展开,开弓哪里有回头箭?

    冲进去之后,孙翊才彻底放心,大声喊道:“烧毁所有的粮仓,打开所有的栅栏!找到种马场,给耶耶留着!回去之后,一头种马两个人头功!重重有赏!”

    孙翊将部众散开,这是一场深夜袭营的屠杀,契丹奴骨瘦如柴,严重的营养不良,在夜色中根本看不到敌人是谁!

    三千马倌手里也没什么像样的武器,就这样在孙翊手中毁于一旦!

    “孙帅!找到种马场!约有数千匹种马!发大财了!”一个营级指挥挥舞着皮鞭一脸兴奋的说道!

    “三千人一人领一匹到两匹种马回到大宋军营,岂不是泼天的功劳?天助我也!”孙翊哈哈大笑,扬鞭前去种马场。

    孙翊所言不虚,仿佛有天相助一般,西北的夜风,将火势烧的更旺,打开的栅栏,和烧了半边天一样的火光,让深藏在基因里畏惧火光的本能爆发,马匹四散而逃。

    云中百万军马场毁于一旦。

    孙翊带着数千匹种马根本没有停留,抓了两个汉人马倌,就连夜赶回晋中。

    这要是被宗翰部堵住了,自己这三千人,根本不够对方半个冲锋的。他跑的很快。

    ……

    云中府的守军看到火光之后,迅速支援到了军马场,可惜孙翊早已离开!

    晨光洒在了太原城头之上,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金黄色,点缀在河边,无数的契丹奴正在凿冰取水。

    晋中种家军军寨之中,在河边洗刷马匹的马倌,呆呆的看着远处移动而来的庞大马军,连水桶都顾不上拿,翻身上马,跑向了军寨!

    “敌袭!敌袭!”亡魂大冒的秦凤路马倌,跌跌撞撞的跑回晋中军营。

    响箭在空中不断的响起,无数军士从军营中走出,急匆匆的赶往各营集结的地方,等待应战。

    勇者摩拳擦掌,等待着建功立业的机会,眼神中也尽是渴望。

    怯者眼中满是闪烁,怀里鼓鼓囊囊的不知道装的是什么,他们在等待着战事一开,就溜之大吉。

    可惜让勇者和怯者失望的是,他们听到却是操练的命令!

    不打仗了?

    种师中亲自打开了军营大门,迎接孙翊的得胜而归!

    近三百里的长途奔袭,虽然有地图不至于迷路,但是其中变数重重,云中路不在宋廷的掌控,到那里,风云变化,稍有不慎,就是四面楚歌,身首异处。

    好在孙翊已经平安归来。

    还带回来了关键的种马!怎么不让种师中喜出望外!

    看到志得意满的孙翊,就知道已然得手!

    种师中连喝三声:“好!好!好啊!会须当饮三百杯!今日孙翊所辖部众,酒肉不限!好!”

    酒、肉军营中都有,得胜自然有赏金,自然少不得酒肉犒赏!

    而完颜宗翰的军帐中,则完全没有任何欢快的气氛,甚至有些压抑。

    “你们说,晋中种家军长奔三百里过大同入云中路,烧了我金国的军马场?为何我觉得是马倌玩忽职守,导致粮仓失火?为了推卸责任,才有了这样一个可笑的理由?”

    “大宋军若有这个胆量!我金国又怎么能长途奔袭四千里,围困宋国都城?!你们说!说呀!”

    完颜宗翰愤怒的将手中的札子扔到了地上!

    相比较军马的损失,他更在乎的是对方的行为,他不太能够相信这是宋军能做出的事!

    如果如此,完颜宗望那三万人马恐怕危险了!

    “据斥候回禀,确实种家军所为。今日早上,近万匹马自北入了晋中军营。再加上探子的回报,应该是西军的孙翊所为。”一位满头白发老人叹着气说道。

    完颜宗翰压抑着自己内心的狂怒,说道:“老马识途,抓紧时间让马倌去草原上,把马给找回来!”

    找马的本事乃是契丹奴生存的根本,寻找到头马,就找到了一群的马,少说也要做两三个月,才能把马匹找回来,当然大批的损失是饶不过去的。

    “报!云中府来报!”

    “袭营主将孙翊留下一份文书,请西帅过目。”报信的信兵也是一脸郁结,实在是信上的内容不太好听。

    “今日毁你军马场,明日捣你黄龙府。孙翊留。”
………………………………

第六十一章 太原城虽被破,但人心未亡

    孙翊年少轻狂,激扬文字,字里行间的狂傲,让已经有些五十多岁的完颜宗翰更加气愤!

    因为金国少年,不如大宋少年啊!整个金国新生代就只有完颜宗弼有点样子,不过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完颜宗弼的脾性,内斗还行,外战几次辽金之战中,战果平平。

    仅仅是这个孙翊,就让他头疼万分!

    自己顶多算是种师中、种师道一代人,后继无人的迟暮,让他更加苦恼万分!

    “劝降张孝纯!许给他宰相一职。必须尽快拿下太原城。”完颜宗翰刚说完,就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脸上的不悦。

    不悦的人是耶律余睹,乃是辽国叛臣,此人的妻子是天祚帝妃子的妹妹,因为辽国太子之争,失势后降金,此人在灭辽之战中出力甚多,天祚帝能被他一举歼灭,此人功劳至少占了三成。

    一个叛臣,再高再高能做到什么位置?现在在军中参将一名而已。

    在金国,叛臣很难做到位极人臣宰相的位置,完颜宗翰许下的丞相,完全是蒙骗张孝纯,只要把这张孝纯骗出城,就足以动摇太原城守军军心。

    只是有个人让他相当的不舒服却又无可奈何。位极人臣不说,偶尔在朝中还能压他一头。就是那个宇文虚中!

    自己在朝堂上,谏言两路都从山海关南下,直扑汴京城。

    被宇文虚中以若西军援助必定功亏一篑,不如分兵两路,一路从西,一路从东。

    东路军可兵逼汴京,逼迫宋廷守都城而弃太原,西路军据潼关拒西军,以图完全。

    宇文虚中深受金廷现在的皇帝完颜晟的喜欢。

    兵合一处,回到黄龙把皇位摘了咋办?

    南面那个国家,怎么建国的?不就是这么来的?

    一身黄袍又不贵。

    现在想想,还不如合兵一路直接从大同出关,一路南下,从潼关逼迫汴京。

    不过一切没有如果,如果等到大宋援军到齐,金兵这五万精锐,十万契丹奴,完全拿不下太原!

    耶律余睹看着完颜宗翰的脸,就知道他在想什么。

    此人怕是以为自己听到自己宰相之位红了眼?

    他苦涩的笑了一下,他才没有认为自己应该据金国相位,那个位子给自己,自己不见得想做。

    他少年时,就是宗室雄才,南征北战为天祚帝扫清了多少叛乱?

    最后呢?自己妻子和她的姐姐死于天祚帝之手。

    为了报仇做了贰臣,做了金国先锋,攻陷了金国州郡,不仅如此,还举大旗以天祚帝无德,自立为王,召集辽人做为金兵侧翼,攻城略地。

    报了仇之后,自己立马被金国皇帝弃用,丝毫没有留情。

    位极人臣他早就体验过了,伴君如伴虎,那个位子,真的那么好做的吗?他早就体验过了。对此毫无兴趣。

    他在气宗翰这个时候还在想着攻城!

    如若是他,必然会退守大同府,严守大同盆地,如若大同丢了,那金国再没有了南下的可能。

    宋军有变!

    即使最精锐的大宋西军,都从未表现出如此坚韧的性格来!

    三千重步兵,阻挡了近五千的重骑兵!如同大海边上的礁石一样,坚挺在海浪一般的重骑兵的围剿之中!

    他从未见过如此坚韧的大宋军队!

    肯定是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宋军士气大振!

    而且不是类似纵火烧了云中路百万军马场那样的胜利,带来的士气变化。

    他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但是宋军畏战的本质,已经改变!

    而且宋兵迂腐优柔,根本做不出此等三百里突袭云中路这种事来!

    束缚在宋军头上的枷锁,事事请奏皇帝的拖沓,已经消失。

    宋朝的皇帝放权了!

    这就是他得出的结论。简简单单的几个字,足以让宋军变成质变。

    太原城五次城破,城墙被毁的七七八八,不足五米。城外的护城河被添出了二十四条石子路,但是这太原城依然破不了!

    汉人善战!失去枷锁的汉人会爆发怎么样的力量,他根本不想去试。

    那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不过他并不准备提醒完颜宗翰,而且准备跑路,耶律大石降金又叛乱,建立东辽,点名要自己的项上人头。

    若是战局不利,自己怕是小命不保,这金国,已经没有了他的立锥之地。

    去大宋?他不想去。那个地方文人太酸腐了,他受不住。

    那就去西夏吧!

    “西帅,臣下身体有异。能否回去休息?”耶律余睹请离,完颜宗翰应允。

    金国使节完颜娄室带着大批的粮食、肉食来到了太原城下,手持使节,自然没人放箭杀掉这个使节,汉军这点气节还是有的。

    太原城城墙早已在投石机的日锤夜砸之下,变得斑驳不堪,最高处已然不过五尺,四处都是残垣断壁。

    最外面的护城河已经被铺了二十四条石路,但是这二十四条石路的路口,却牢牢把握在宋军的手中,日夜巡防,根本攻不进去。

    残破的城墙之外,是高达十米高的木头制作的城墙,被击毁后会马上更换,阻挡金兵的弓箭。

    木墙之后,是七米高的雁翅台,上面密密麻麻的都是数米高的投石机,完颜娄室曾经绕城数过,足足七百架之多。

    城中的房屋尽数被拆毁,做了投石机,而城墙的石料都成了投石机的石料。

    千百间串楼并联的木质城墙,列于濠岸。这种串楼以二三尺围栗枣榆槐木作竖木,入土五六尺,高丈余,上施横木,中设箭窗,下缭以羊马墙、每楼可御三次投石机的巨石。

    蒙古军于城外,筑土城60里围城,又筑台高过串楼,以制城内。王禀令军以油灌草,焚烧其台,并于串楼内立雁翅七层,放置投石机、床子弩等守城利器。

    看似岌岌可危的太原,迟迟不破,完颜娄室清楚的知道,如果对方真的死不投降。他们拿下这个城池,至少还需要一百多天。

    等到那个时候,城中真的会什么都没有,连活人都是奄奄一息,连动弹一下都十分费力的饿殍。

    “投降吧!投降吧!你们已经用勇气证明了你们存在的价值,这座城池会记住你们的名字,历史也会记住你们的名字,投降吧,再抵抗下去,西帅一怒,破城屠杀,老弱妇孺都不能幸免。”完颜娄室看着饥寒的太原守军,喃喃自语。

    战争打成这样,双方都已然是不死不休。他清楚的知道,此次前来只是诈和。

    累累白骨铺在木墙之下,他盯着白骨看了良久,长长的叹息,连侍从都听到了。

    一将功成万骨枯?

    他才不感慨这个,而是猜测,太原城中粮食比他想的还要少。

    完颜娄室想要前往太原城议和,只不过太原城强弓劲弩射在了完颜娄室的脚下。

    阻止了对方前进!

    “前进一步,杀无赦!”守城的将士已经处于极度饥饿的状态了,看到粮车和肉食已经难以自已,所以,才射箭阻拦对方前进的步伐!

    大宋援军已经走到了城外,他们早就通过城墙看到了源源不断的援军正在接踵而至,他们已然看到了希望,那金国再说什么都不用听了。

    死守了一百八十多天的太原城终于迎来了曙光。

    完颜娄室站在箭矢旁大声的喊道:“太原守军忠肝义胆,天地可鉴!今日送粮车十车,肉食三车!许诸将高官厚禄,许太原诏抚使张孝忠为宰相!打开城门,投降不杀!”

    张孝忠站在城头上,腿都站不直了,他其实蛮想答应的,只不过之前,自己临阵投敌还没投成功,被王禀察觉,以五百刀斧手相逼,他也不敢投降,现在站在城墙上,说什么也不是。

    “金国天使……”

    “恩?”

    “侵蟊小贼,还不速速退去?我大宋天兵已至!尔等必然倾覆与天兵神威之下!投降的是你们才对。”张孝纯的声音很低,王禀很怀疑对方能不能听到。

    完颜娄室试着往前走了一步,结果一利箭刷的钉在了他的脚下!

    宋军不太想射杀这位看打扮身份就尊贵无比的将军,完全是不想被破城。

    杀掉大将固然有赏,但是愤怒到了极致的金兵,一定会拼命撕开城防,为宗亲报仇。

    人都有私心,太原守军守了一百八十多天,他们已然疲劳,灭敌的功勋还是交给援军吧。

    他们现在更想吃顿热乎乎的饭菜,还有大口啃几块肉才好。

    城中粮食紧张不假,但是还没到食人的地步,木头门下的累累白骨其实都是死去的将士,无力打扫战场的太原守军,只能任由他们的尸首,在夜里被野兽撕碎。

    ps:城外木墙,投石机这种做法参考的是南宋末年杜杲与蒙军作战时,用的城外串楼木墙的方法。杜杲大获全胜。
………………………………

第六十二章 互相掣肘的大宋西军

    完颜娄室看着晋中大营的方向眉头紧皱,太原城的抵抗意志,已经超过了他的认知。

    燕京府投降,真定府投降,宋宜州投降,朔州投降,从大同府到太原,从山海关到汴京城,金兵根本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没想到在太原城遇到如此猛烈的抵抗,而汴京城亦是如此。

    这宋国,到底是意志坚定,还是意志不坚定呢?

    他现在很迷茫。

    太原守军拒绝他的招降,虽然河东路招抚使张孝纯想投,奈何城中守将王禀丝毫不给张孝纯投降的机会。

    铩羽而归的完颜娄室被完颜宗翰骂了一顿。让他无比的郁闷。

    孙翊修整了一天接到了种师中的命令,让他带领缴获的将近八千匹种马带回汴京。

    大宋西军,陇右都护府有青塘马,对这批金国的马,并不是很感冒,但是对于马政烂到家的朝廷来说,这是一笔足以封公的巨大功勋!

    但是孙翊很郁闷。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战场才是男儿挥洒热血的地方,他不愿意回去汴京!

    孙翊在种师中的大营里,心情非常不好的问道:“种帅,我刚刚得胜,军卒士气正旺,待到修整一天,我们后军赶到时候,与完颜宗翰军决战之时,我部可当中锋!种家军的步人甲天下无敌,但是我们缴获的西夏铁鹞子也不是吃干饭的!”

    “种家军没有铁骑,我部着近五千的铁鹞子,在战场上的作用极大!为何让我领命回汴京?”

    种师中面色严肃的说道:“我是率臣,还是你是率臣?陛下钦命我为河东路制置使!孙翊,你不要恃才傲物!这太原难道没了你,这仗就不打了吗?”

    “这里是军营,你当时在永兴军路?!胡闹!我现在就能以你违抗军命,将你斩了!”

    孙翊满脸的不忿,但是还是用不平的语气说道:“末将领命!莫敢不从。”

    “种帅,能告诉我为什么吗?我这刚刚立功啊,就让我回到后方,我实在是想不明白。”孙翊还是想知道种师中为何做出如此决定。

    种师中摇了摇头,说道:“出去吧。”

    孙翊出身将门,自然知道军令如山的规矩,再心有不忿,也满心埋怨的带着大量的马匹和铁骑回到了汴京城。

    他以为自己是立功太大,种师中站在种家的立场上,掣肘他继续立功。

    西军各部历来不合,背后下绊子的事可不少。

    种师中看着骑马在马队四周肆意奔腾的孙翊叹了口气,他哪里是掣肘孙翊继续立功?

    自己的儿子没有一个喜欢军事,自己这将门,到这一代,算是彻底绝了。

    再累计多少军功,能有什么用?

    既不能恩荫后人,也不能让自己多么荣华富贵。

    完颜宗翰五万精兵,十万契丹兵,共计十五万大军。

    而自己这边,只有三万精锐的秦凤军,七万捷胜军,小股从用永兴军路来的折家军,吴家军、刘家军等部众。

    还有一些路上收拢的义军,疲惫不堪的太原守军。

    其实永兴军路来的一万左右的精兵,五千铁鹞子啊!

    都被他派回了汴京。刘錡也和孙翊一同返回。

    种师中说自己心不痛,是假的。

    他这么做的目的,其实是想要保住大宋西军的精锐血脉,而不是在这样的战场上消耗掉。

    大宋可用之兵很少很少,种家军算是新帝手中唯一可用的一股精兵,一系强将。

    西军听调不听宣的胡闹劲儿,该消停点了。

    他让两人率一万西军回汴京,完全是为了缓解这种矛盾。

    希望西军能够听从朝廷的调遣。

    这一万的西军能在太原战场上做什么?

    互相掣肘还差不多,五路大军攻西夏的时候,西军互相掣肘,屡屡贻误战机。

    这一万西军在太原战场,万一旧病复发,互相掣肘,贻误战机,就是生死大事!

    他不敢拿军国大事,赌不内讧的可能性,那太危险了。

    而且种师道在京中,这一万的骄兵悍将铁鹞子加重步兵的精锐,也有其他安排。

    完颜宗翰端坐在大帐中,帘子掀的很开,从中军大帐能看到太原城外的木墙,还有那在雁翅台上,几百架高大的投石机。

    这些投石机建起来之后,他的军队,就很难接近太原城了。

    原因就是他的投石机的射程,相比雁翅台上高耸的固定投石机而言,实在是太近了。

    还没靠近就会被对方的投石机砸中。

    步兵集体冲锋,对方就会在瓦罐里装猛火油猛的砸向军阵,造成大量的伤亡,还会造成士气上的严重打击。

    如果没有援军,自然一切好说,只要围的住太原城,一百八十天城破不了,那就二百八十天,总会攻破的!

    但是现在晋中的援军越来越多!

    自己再包围太原城,就很容易变成两面受敌的状态!

    这是军伍大忌,他熟读兵书,久经战阵,现在最明智的决定是退后二十余里,让军营依山而建,好应对对方的反扑。

    不甘心啊!完颜宗翰看着似乎唾手可得但求之不得的太原城,不住的叹息。

    “那个新皇帝胆子为什么这么大!城下十数万大军围城,还不把精锐集中到都城,而是北上支援太原,这宋人皇帝,什么时候变得胆子这么大了?”完颜宗翰好似在问别人,也好像在问自己。

    在他印象里,宋国的皇族懦弱无能,优柔寡断,还害怕自己的位子被武将给拱了,拼命集权,集权到最后,地方一点权力都没有了。

    强干弱枝局势,导致枝干也不强,枝叶也不强,这才是他挥兵南下的理由。

    现在好嘛,一个太原差点磕掉他半颗牙。

    “耶律余睹跑了。”完颜娄室将门帘落下,完颜宗翰已经老了,将近五十岁的他,就是再雄心勃勃,身体也吃不住这样吹风。

    完颜宗翰点了点头,自己晓得对方在达到自己目的之后,就会离开金国,双方一直是互相利用的关系,现在辽国已经灭了,金国待他太差,另寻他路是个不错的选择。

    “跑向了西夏,不过庆兴府那里,怕是不会要他。”完颜娄室早就预料到了那个老家伙要跑,宋弱金强,依照耶律余睹的性子,怎么可能去宋国。

    西夏与金国现在是结盟的状态,耶律余睹在西夏绝对没有立锥之地。

    庆兴府是西夏的都城,现在这种状态,根本不会接纳耶律余睹。

    “西夏不堪大用。一直未曾出横山,横扫陇右都护府和秦凤路,据信使回报宋国西军主力,折家军,刘家军以及吴家军只是派遣了少数精锐驰援宋军。这只晋中援军,是秦凤军三万人,还有七万左右的捷胜军。”完颜宗翰在地图上点了点。

    他也在恼怒这个问题,西夏只想在宋金两国征战中捞些好处,甚至连陇右这片广阔的河西走廊,都不敢收服。

    完颜娄室看着地图无不感慨的说道:“魏王殿下长奔数千里直至黄河边,给了宋廷很大的威慑,宋国西军本有调动的迹象,结果最后种家军倒是过潼关,入了汴京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