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振兴攻略-第2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甚至被赵佶打劫过,不过童贯自己落水,导致失之交臂。
到最后结算的时候,也只是只收了官府的粮草钱,没有收运费。
赵桓可是深知在没有驰道的情况下,运费才是这个时代最昂贵的。
燕京、太原、云中、山海关、绥中、来州的复建,包括现在沈州毁城重建,陈家都在其背后积极配合赵桓的行动。
赵桓开关放民,两百余万的金国百姓入关的时候,陈家也是不遗余力的力挺官家政策,积极在江南筹措粮草。
即使是边事逐渐转化为了优势,之后,陈家的生意因为圣眷的缘故,买卖远涉漠北克烈部,积极联合海外各国商贾,筹办万国展。
赵桓对商贾从开始的时候,也是和大宋价值观一样,甚至有些仇富。
当初陈家认捐一千万缗财货时候,赵桓就觉得他家里富裕,抄了他的家充国帑的打算。
但是时至今日,一切走上正轨之后,赵桓需要陈家继续作为大宋商贾的榜样。
做善事,做好事,紧跟官家脚步行事,钱帛就只是一个数字罢了。
赵桓看着陈子美依旧执着的模样说道:“你陈家不是你一个人的陈家,你的背后站着的,还有很多从朕继位至今,一直支持我大宋国政的商贾,你倒了,人心就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再说了,出身商贾就不能位列三公九卿。那是过去,他能不还能升为三公九卿,还是得看他自己的造化,但是他的出身,绝对不是他进步的阻碍。”
岳飞是农家子,年轻的时候,甚至在韩琦那个韩家做过一段时间的仆役,甚至还当过底层巡警,就是那种没有编制,随时可以拿来顶罪的临时工。
而岳飞的前几次参军,都是做的敢战士,敢战士还有个称呼就是先登。
大约就是冲在最前面的军卒,先登上城头的人,而这些人死的最多。
赵桓也和岳飞聊起过往事,岳飞的过去,没有任何的传奇性可言,也没有任何的戏剧性,普通的农家子,甚至连读书都是有限。
韩世忠是个泼皮,出村的时候,整个村都在欢送。
这是赵桓手下最锋利的两把剑,而他们的出身也很普通。
陈子美紧蹙这眉头说道:“草民按着官家的指示,成立了商会,此次交出塘口船坞,这商会自然也会由内帑或者户部接手,不会耽误官家的事。”
陈子美还在坚持,他之所以冒着天下之大不韪,在高丽和官家的内帑争利,其目的就是早点完成积累,把船坞一交,也落得个轻松。
可惜看官家的样子,他这趟,怕是白跑了。
“儿孙自有儿孙福,陈冲都那么大了,不用事事都替他想。”赵桓劝着陈子美,他这个父亲是一个合格到溺爱的父亲。
“高丽之事,你和赵英好好商量下,做出一个合作的章程来。”赵桓看了一眼赵英。
赵英做买卖,半路出家,怎么可能是陈子美这种经商多年的巨贾的对手?
赵英还能撑到现在,大概还是陈子美手下留情了。
“谨遵官家圣诲。”赵英碰了碰还在愣神的陈子美,陈子美一阵恍惚之后,俯首说道:“谨遵陛下圣喻。”
陈子美被赵英碰了一下,才了然,自己此时拒绝了官家,岂不是忤逆了陛下?
自己之前做的所有的事,都前功尽弃了,献家财以谋孩子的前程,却忤了陛下,实在不是一件美事。
赵桓满意的点了点头,赵英和陈子美去偏殿商量这高丽国的事情,高丽这块蛋糕虽然算不是多么的肥美,但是依然不是内帑能够独吞的。
国帑、百姓都会参与其中。
而赵桓拿起一本札子,看着战报挠头不已,岳飞当初做敢战士养下的每战必冲锋在前的毛病,一点都没变。
【至天德闻流匪虎啸山林,飞时出视战地,望见黄尘蔽天,自以四十骑突战,飞重铠跃马,潜出贼右,突其阵,四十骑从之,飞左挟弓,右运矛,横冲其阵,贼乱,大败之。】
赵桓头皮发麻的看着这份由张宪这个内鬼写的札子,岳飞这彪悍的战斗力,依旧让赵桓总觉得岳飞非人哉。
到了天德州,碰到了流匪聚集,他就是去视察敌情,看到敌人骑卒踏其的烟尘遮天蔽日,他自己率领了四十骑的背嵬军,亲自披甲潜伏在流匪的右侧,突破其阵型。
他左手弯弓射箭,右手运长矛杀敌,横行其间,流匪大乱,败退。
这什么水平?
赵桓略显有些词穷,世之猛将说的多了,有点腻歪,赵桓想了想,批复了这道札子。
【我宋之吕尚也。】
吕尚就是姜子牙,武庙坐在首位的扛把子,赵桓非常满意自己的评价。
而此时的会宁府内,韩昉的进勃极烈的仪式已经落下了帷幕,韩昉一脸坦然的接受了来自八岁的完颜亶的册封,正式成为了文帅。
一战成名韩昉在金人之中广为传唱,韩昉略有些志得意满,但是想着金国这个烂摊子,也撑不了几年了,也就不是太在意了。
完颜宗望从沈州赶到会宁府,也是震惊于韩昉的军事天分,他笑着说道:“文帅,完颜宗磐、宗固、宗雅三人已经伏法,均以叛逆论处。此事乃是大事,我金国现在危在旦夕,敢问文帅有何等安国定邦之策?”
韩昉略微有些不习惯这个称呼,完颜宗望问策,他也颇为无奈。
之前他提议的金人、契丹、汉儿统一标准的抚恤,到最后都没通过,各府乱象,最终以残暴结束。
“西帅,此时我金国最大的问题乃是外患,我以为,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首先这战略上,我认为应该避开岳飞。”韩昉不准备在内政上再努力表现了,表现了金国勋贵也不同意。
在合理的政策都能被这群金人玩的稀巴烂,他已经对金国这帮勋贵们绝望了。
完颜宗望回到会宁府之后,并没有收拾裴满氏,这让韩昉理解了完颜宗望的内心深处,其实是站在了勋贵的这一边。
而这样的不作为站台,没能品出味儿的朝臣,大概是要倒霉了。
………………………………
第六百九十四章 韩四忽悠
裴满氏,是金国勋贵们找的代言人,而完颜宗望从沈州回来,并没有将裴满氏从皇后的位子上挪下来。
“避战?”完颜宗望疑惑的说道,摇头说道:“这不可能,岳飞做事进退有据,所图谋之地,都是我金国的要害之所,避是避不开的。”
韩昉摇头说道:“此时沈州只有韩世忠,没有岳飞。”
完颜宗望目瞪口呆的看着韩昉,讶异的问道:“你是说,此时兵发沈州?”
“然也!岳飞已经去了河套去对付西夏人,而此时的沈州只有韩世忠的山海军和沈从新训练的燕京军!此时正是收复失地之大好时机!”韩昉用力的说道,眼神里带着些许的张狂。
“放下心里的一切负担,将各地流民签军,一拥而上,必可复沈州!最主要的是沈州城被大宋的皇帝给拆毁了!无险可守!包围大宋皇帝的行辕!生擒大宋皇帝!”
韩昉的封号是忽鲁勃极烈,他的眼光极为精准,大宋皇帝依仗的岳飞,已经离开了沈州前往了河套,而此时正是出击的好时机!
而韩昉此策的根由,还是金人最不能丢的东西,那就是勇气,随着战局的失利,满万不可敌的金兵,已经变成了没有牙的老虎!
这样下去,萎靡的士气,会不断消磨金人精锐的战斗力,金国兵卒就会在不断的失败中,开始自我否定,以至于无力再战。
而此时,沈州的防备空虚,正是突袭的好时机!
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对视了一眼,不得不说,韩昉看局势,就是比他们明白。
韩昉继续说道:“大宋皇帝大摇大摆的在沈州驻扎行辕,就是做给金国的百姓、军卒们看的,他在消磨金兵之锐气,也在消磨金国之脊骨,所以,此时出兵,不管胜败,都是我金国之勇武。”
“换位思考一下,若我们此时在相州(安阳),我金国皇帝的行辕就驻扎在相州,甚至还要把相州定为行在!而宋军却无可奈何,他们还会相信他们的皇帝?跟着他们的大宋皇帝出生入死吗?”
“哪怕是输了!那也是我金国之大勇气!”
韩昉站了起来,指着堪舆图说道:“自从大宋皇帝登基以来,亲征河东,大败东帅,收复燕云十六州之后的大宋皇帝,满足了吗?”
韩昉掷地有声的说道:“没有!”
“仅仅在一年之后,就拿下了我大金国的天德州,金国尽失河套之草原养马之地!”
“而后与契丹人狼狈为奸,联袂克烈部,在我金国后方埋下了王彦这个钉子,而后将我金国赶回了大鲜卑山之东,金国尽数丢失大鲜卑山以西之地!”
“到这时,大宋皇帝他满足了吗?”
韩昉看了一圈,闭目怅然的说道:“没有。”
“他今年又来到了燕京,坐镇来州亲自参与了攻伐辽阳,得寸进尺的拿下了沈州,甚至扬言要将沈州作为行在!”
“这一战又一战的失利,反复折磨的就是我金国军卒的军心!军心萎靡不振,士气低迷,如何能胜?”
韩昉的问题让完颜宗望有些怅然若失,正如韩昉所说的一样,金国正在逐渐失去勇气,这是对金国最致命的打击。
“敢问西帅,此时之艰难,有当初我金国太祖皇帝完颜旻筚路蓝缕启山林之时困难吗?”
“那时我金国没有会宁府,没有黄龙府,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鹰神的庇佑。”
“那时的辽国如日中天!其铁林军甚至连漠北草原诸部都为止蛰伏。可我金国先祖可曾畏惧?栉风沐雨砥砺行才建立了这份社稷,靠的也是我金国之勇气!”
完颜亶猛地站了起来,喜色言表的说道:“文帅说得对!”
“坐下!”完颜宗望瞪了完颜亶一眼,就是他搞得这出金人、契丹、汉儿不同标准的抚恤,弄的金国一片混沌,这会瞎凑什么热闹!
完颜宗望有些犹疑的问道:“此时突袭沈州,能打的赢吗?”
“打不赢就不打了吗?”韩昉厉声反问道:“哪怕是打输了,我金国之决绝,也能让军民心安,那就是我金国依旧是虎狼之师!而非每战每退!屡战屡败!只会内斗的一群绵羊!”
韩昉说的有些激动,颤巍巍的端起了手中的茶盏,抿了一口热茶,他终于将自己憋在内心许久的话说出了口。
韩昉投靠金国的时候,金国可不是这个样子,只知道内讧。
他也曾想过认真的侍奉金国的皇帝,开创一番事业。
结果呢?
自从完颜阿骨打病逝之后,整个金国越来越不像个样子,内讧成为了主旋律。
金太祖嫡系和金太宗血脉,每天跟输急了眼的赌徒,斗到现在太宗家的血脉都所剩无几。
要知道完颜晟才死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他所有成年孩子已经尽数伏诛。
谁天生就想着反反复复的反叛?谁天生就是个贰臣?
他这番话,自然是心中郁结了许久的话,借着今天的册封,说了出来。
当然,他主要的目的,还是忽悠。
忽悠完颜宗望此时出兵。
辽阳新败,完颜宗磐率领黄龙府反叛,内耗之后,金卒的厌战情绪极为浓烈。
大宋军卒征战了四年不假,难道金国军卒就没有征战?
金国的军卒也需要休息。
此时仓皇出征,突袭沈州,以逸待劳的大宋皇帝,肯定能吃下进犯之敌。
更何况,还有自己这个内线,在其中牵线搭桥,就更加容易。
完颜宗望有些犹豫,也有些惊诧韩昉说话的语气。
而呆坐了许久的完颜宗翰站了起来,指着堪舆图说道:“此时的岳飞,不在沈州,最精锐的河间军也不在沈州。我认为文帅所言,其他不敢苟同,但是这个时候进攻沈州,的确是一个不出的主意。”
“敢问,岳飞不在我们都打不赢的话,那岳飞还在,我们还用打吗?此时,出兵沈州,胜则斩敌酋,输,不过在是败绩上再填一笔罢了。”
完颜宗翰同意了这个策略,完颜宗望略显迟疑的说道:“派谁去?”
………………………………
第六百九十五章 曾经的荣耀
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全都看向了韩昉,这个文帅,刚打了一场非常漂亮的胜仗,眼下时刻派出韩昉去沈州找麻烦,再好不过了。
派出金国宗亲,万一打败了,连个背锅的都没有,上下怨声载道。
就是韩昉真的打赢了,他这个文帅才是名副其实!
韩昉非常淡然的喝了一口热茶说道:“既然我提出来的建议,自然我亲自前往,点五万精兵,今日就可以出发。”
“是不是太着急了些?”完颜宗望一脸惊诧的看着智珠在握的韩昉,难道他早就有此准备了吗?
韩昉打算到了沈州,看到大宋皇帝纳头就拜。
他已经做到了自己所有的事,甚至连金人打算从海参崴逃海,如此机密之事都打听到了,他觉得自己再留在金国,暴露的可能性实在是太大了,还不如直接溜了合适。
一个间谍,做到了敌国宰相甚至统领的位置,他已然了无遗憾了。
怎么打败大宋皇帝?
那是一个落单的大宋皇帝吗?
他有二十万大军环视左右!
而且这二十万大军还是由名将亲自坐镇,并且刚刚屡战屡胜的大宋军!士气正是旺盛的时候!
还有蒺藜炮和轰天雷,再加上镇远大炮这三样新式火器。
怎么赢?
就是派出二十万人,也只是给大宋皇帝送点心而已。
完颜宗望看着堪舆图,脸色犹豫,思忖了很久才深深的叹了一口气,说道:“还是算了。”
“我在沈州行辕和大宋皇帝谈判时,看到了大宋军卒,三人一排走齐步而目视前方,整齐而有序,日日操练不歇,是精锐中的精锐,五万精兵过去,想取沈州,太难了。”
“文帅未曾见过火器之利,那火炮杀敌于两千步外,威力极大,轰鸣之声震耳发聩,战马惊惧不已,我金国战骑每战惊恐万分,根本发挥不出作用。再训练一下吧。”
的确如韩昉所言,岳飞不在皇帝的身边,这是一个好机会!但是他在辽阳的时候,未尝没有思考过和大宋皇帝决一死战!
他不是因为贪恋权势而失去了勇气,他能够只身带着杜充前往沈州谈判,就是他勇气尚在的理由。
但是火器之利,他亲眼见过,未曾有对策之前,还是避其锋芒为妙。
“大宋皇帝真是会给人出难题呀。”完颜宗望驻足在堪舆图前,最终还是否决了这一十分心动的建议。
“倒是和大宋和谈十分不顺利,大宋皇帝得寸进尺更进一步,文帅既然一心报国,去沈州和大宋皇帝磨一下嘴皮子?”完颜宗望将原来的打算说出来。
韩昉坐镇会宁府半年有余,在他眼里,朝政已经大不如他的愿,很多地方需要梳理,而韩昉在会宁府,修改他的一些政策,总归有些阻力。
支开韩昉,本来就在他的想法之中。
韩昉仿若极度失望完颜宗望的决定,不过也坦然的接受了这一安排,说道:“愿为金国赴死。”
韩昉离开了皇宫,只剩下了完颜宗翰、宗望和完颜亶之后,他们金人的朝议才正式开始。
“我想试试。”完颜宗翰指着沈州的位置说道:“你打算带着金国宗亲逃海去倭国,我不反对,但是我想去沈州。”
“我一把老骨头了,土埋到脖子了,死在沈州就死在沈州了。”
“你身上的伤势。”完颜宗望极为担忧的说道,完颜宗翰的身体状况,他清楚,若真得带兵去沈州,这一趟,怕是回不来了。
完颜宗翰摇头说道:“我准备了替身,你莫要慌张。到了倭国把替身杀了就是。”
“完颜宗磐在黄龙府起兵之前,我接到了密报,说韩昉是大宋察子,和那宇文虚中一样是皇城司的人,并且言之有物,很多事就能对上了。”
“但是会宁一战,我觉得他不是,毕竟有嫌疑,你且当心着点他的反叛。”
“本身就是个贰臣,再叛一次,也不稀奇。”
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两个人,对贰臣的态度大都相同。
对于杜充、韩昉、刘彦宗、郭药师之类的贰臣,打心底里厌恶。
“我知道了,你的意思是这次动兵不让韩昉知道吗?可是粮草兵马调动可不是小事,怎么能瞒得住韩昉?”完颜宗望还是摇头说道:“东帅,宋人火器之利,甚于强骑。”
占据有利地形的大宋军队以逸待劳,在优势地形展开和金人的作战,完颜宗翰就是战神再世,也打不赢这一仗。
岳飞不在的这个机会,的确是好机会。
但是,敌人太强了,打不赢,这个机会就是送命罢了。
完颜宗翰将身子缩在了衣服里,回忆着说道:“天庆四年我金国接连赢下了宁江州之战,克复扶余府全境。出河店之战,打的辽人四散而逃。次年,我太祖皇帝登基称帝,定国金,那年五月攻克黄龙府。”
“天庆五年九月,耶律延禧闻讯黄龙府被金国占领,愤而击桌,亲率七十万大军,诏漠北草原诸部策应,枢密使萧奉先为帅、耶律章奴、柴士谊等人策应,直奔黄龙府而来。”
“在护步答冈,金人和辽人的七十万大军遭遇了。你还记得吗?”
完颜宗翰失神的问着,完颜宗望疑惑的问道:“记得什么?”
完颜宗翰充斥着缅怀往昔的神情说道:“我记得那天是大雨天,太祖皇帝召集我们进行辕商讨退敌之策,当时的辽军七十万有余,虽说步卒四十万,但当时我们金国只有两万人。”
“我记得当时我太祖皇帝痛哭流涕,说带兵启山林,只是为了求我金人一席之地,可惜辽上国皇帝,容不得他们金国,太祖皇帝让我们把他绑缚送于耶律延禧,可免辽人之怒。”
完颜宗望这才点头,他当然记得那个大雨滂沱的夜里,太祖皇帝在行辕痛哭的模样。
完颜宗翰站了起来说道:“两万,七十万。”
“是夜,太祖皇帝亲率两万骑卒,在护步达岗冲击辽国皇帝大营,我金人勇武,悍不畏死,大败辽军!”
“耶律延禧连夜奔逃五百里,像条狗一样。”
“如今的他,在我会宁府给孩子表演马术为生。”
完颜宗翰是此战的参与者,他自然有理由傲气。
………………………………
第 六百九十六章 取朕甲胄来!
那是属于他的荣光岁月,他当然记得。
作为一名军将,他不愿意就这样苟延残喘的活着,这是对他过往的侮辱,每每想起脊背之伤未曾报仇,他就辗转反侧,无法入眠。
“叔父,就让大伯去吧。”完颜亶一脸崇敬的看着站起来的完颜宗翰说道。
“此战瞒住韩昉实属简单,就以真珠带兵北上攻伐王彦为由,调集粮草,两万精兵即可。”完颜宗翰没准备多带,他就准备带两万人去冲阵。
死在大宋皇帝的行辕之前,也比这样被伤痛折磨病逝要畅快。
韩昉回到家中,嘱咐那些伪装成他的家眷的那些家仆,在自己离开会宁府后,就各自逃难。
府中一切,能带走就带走。
韩昉在金国以喜欢财货闻名遐迩,但是他本身并不爱财。
之前有一个家仆,诬告过他是大宋的察子,但是查无实证,当时的黄龙府府尹将这名家奴还给了韩昉,并且在言辞中,暗示他可以任意施为。
韩昉待这名家奴如初,大方的原谅了这名家奴。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金国的做奴仆,实在是太苦了,轻则辱骂,重则打杀,丝毫没有任何的人的模样。
家奴诬告主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摆脱奴籍,成为良人。
在金国,奴告主是一种常态,也是统治者维护稳定的重要手段之一,韩昉看不过去这种风气,但是无可奈何。
只能保证自己洁身自好。
所以,他让家仆们把他的家中财物尽数带走,他爱财不假,但也有自己的原则。
既然这些家仆战战兢兢的装了几个月自己的家眷,自己自然不能薄待了他们。
韩昉闻讯金人调动兵马,准备前往扶余府清缴王彦的时候,并未怀疑。
“金国立国凭借的乃是血气之勇,我用如此言辞激将,完颜宗望都无动于衷,现在还在安内。殊不知,官家曾言:安内必先攘外。”韩昉站在会宁府的城头,看着城外军寨,农夫推车,粮草周转,连连感慨。
三日后,沈州行辕。
赵桓压根就不知道,完颜宗翰正在准备效仿旧事,直奔他的行辕。
赵英皱着眉头说道:“官家,要不咱回燕京吧,臣这右眼皮直跳,怕是有灾祸要至。”
“迷信。”赵桓正在研究沈州行在新城的图纸,仿照太原城的规制,城墙上的垛口,会有高压蒸汽的喷口,用来守城再合适不过。
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