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振兴攻略-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等……

    自己这些印象好像来源于小说。

    不过没想到真实的王重阳也是文武双全啊!

    不过他很快的皱起眉头来!这个黄裳的名字,怎么如此耳熟!

    有个宦官也姓黄来着,搞得这个浚川把。

    “赵都知,那个浚川把,是谁改良来着?”赵桓问了一下,身边有个内臣,可是可以随时当点读机一样提问啊!

    赵英也是一愣,好在官家最近一直关注黄河的事。

    他倒是对这方面了解的很多,稍微想了想回答道:“入内内侍省都知黄怀信,官家,怎么了?”

    “黄怀信有一名义子,名为黄裳,元丰五年的进士第状元,官至端明殿学士,还做过一段时间的黄河河渠司的河提判官,前年时候告老还乡了。”

    串起来了!

    有个宦官名为黄怀信改良浚川把,他有个义子名为黄裳,做过黄河河官,这个王重阳年纪轻轻就有了十分精巧的浚川把车的图纸,这一切都通顺了。

    “草民王喆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王重阳三拜九叩拜见帝王,这是规矩,虽然大宋官家非常随和,但是规矩还是要讲的。

    赵桓已经打开了沈从递上来的扎子,里面有关于王重阳的各种调查的资料,赵桓发现,自己的大驾玉辂,拉回来的是一个进士。

    虽然不是状元,但也算读书读出了出路来。

    王重阳把自己的身份拎的很清楚。毕竟选择入世救人,自然遵循了俗世的规则,这个跪拜也不冤枉。

    “道号:重阳真人?”赵桓问道,这王重阳上来报的可不是道号,看来见自己是以俗世身份而来。

    “正是,陛下。”王重阳没有抬头直视赵桓,他没有寄禄官在身,乃乡间一散人,直视皇帝,是要被砍头的!

    “可有长生之法?”赵桓饶有兴趣的问道,这是一个标准的坑,他等着王重阳往里面跳。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在追求长生,而历朝历代的道家修士们,也顺应皇帝的意思,用各种方法力争长生的存在。

    赵桓问这个问题,是想看看这个身上有无数光环的重阳真人,是否准备蒙骗他。

    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告诉他,长生这种东西,理论上是不存在的。

    王重阳脸上并没有迷茫,每个入世的道家修士,都会回答这个问题,有的人成功的忽悠了皇帝,并且换来了极大的回报。

    他也掌握了不少“雷霆呼啸”之术,奈何这些法术,他自己都知道,其实是以一种他不是很理解的规则在运行而已。

    他一直到进宫之前,都未曾想好这个问题。

    直到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

    “贫道有卫生之道,无长生之药。”王重阳选择了说实话,他真的没有长生不老的药。

    赵桓也知道这世界上,没有长生不老之药。

    如果这个王重阳选择忽悠自己,自己很难信任他。

    “如何看待释儒道三家?”赵桓又来了一个巨坑!

    这玩意儿坑死了多少道家、儒家、释家的修士?

    这个问题直指本心,如果他的回答不让自己满意,军器监的少丞可能是他一辈子的最高成就了。

    神权和皇权一直有这神奇而微妙的冲突,赵桓现在刚刚登基一个多月,皇权不稳,如果神权还想来插一棍子,他只能说抱歉了。

    这个问题,对于王重阳来说,轻而易举。

    这是他这一系的传承中的核心问题,自然非常好回答,他俯身说道:“陛下明鉴,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

    啧啧,这个回答,有意思!三教从来一祖风?这不就是众教平等的意思吗?

    赵桓不得不感慨,这人尖子就是人尖子,能够青史留名之人,有一个是简单的?赵桓经过了一个多月,早就收起了自己对古人的轻视,他们只是局限于时代而已。

    王重阳的这个回答,完美的绕开了所有的雷区,既不得罪儒门释户,也把自己的位置端平。

    三家平等啊!

    这才是最合理的发展模式,都是皇权下的力量。道家能有这个觉悟,实属不易啊。

    “说说你的卫生之道吧。”赵桓其实是给王重阳一个机会,来描述自己的所学理念。

    很明显王重阳很懂,这道,讲述的不仅仅是为官之道,还有他们的处世之学!还有治国之策!

    回答的好,他这一脉全真道,自然可以发扬光大。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有智者寿乎?”

    “子曰:“然。人有三死而非命也者,人自取之。”

    “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佚劳过度者,疾共杀之;居下位而上忤其君,嗜欲无厌,而求不止者,刑共杀之;以少犯众,弱以侮强,忿怒不量力者,兵共杀之。”

    “此三者,非命也,人自取之。诗云:'人而无仪,不死何为?’此之谓也。“

    “固卫生之道,以智为首,陛下。”王重阳言闭,等待着赵桓的进一步提问,核心以圣人之言起,应该不会引起反感。

    这都是人尖子,活的非常精明,什么政治正确讲什么。

    毫无疑问,在现在的大宋,讲孔圣人是绝对的政治正确。

    赵桓仔细琢磨着这段话,他最近看了不少的文言文,大意是可以明白的。

    就是说人不讲卫生,鲁哀公问孔子,如果有智慧的人可以长寿吗?孔子说,当然,智者一定会长寿。但是人有种死于非命,是人咎由自取。

    对饮食不注意节制,疾病会杀死他;如果贪得无厌,刑法会杀死他;不自量力,老天爷会教他做人。

    首推“智”一字,还行。赵桓点了点头,道家有点东西啊!自己以前还是有些小瞧了道家,以为他们不通人情,不同世故。

    瞧瞧这说话的艺术,比沈从那个铁憨憨高出了几个段位。
………………………………

第八十七章 这个王喆很有料!

    “吾宗不言长生者,非不长生,超之也。”

    “此无上大道,非区区延年小术也,道气化生天地,长养万物,其中把握,有至圣存焉。得其大者为圣贤,小者为常人,飞潜蠢动之属,止得其偏者耳。此至明之理。”

    王重阳继续说道,一边说一边感觉文德殿的氛围。

    只是说了半截他不说了,因为整个文德殿极为安静露出了迷茫。王重阳也看到了李纲脸上的茫然。

    这很正常,他刚刚跟着师傅学习之时,也曾和李纲一样的迷茫。

    道经晦涩难懂,李纲的的反应实属正常,陛下的样子大概也一样。

    “你的意思朕大概知晓了。”赵桓说道,他的确品出了几分味道,不是不懂,是真的听出了道道来。

    王重阳这全真道不言长生,不是不想长生,而是超脱了长生之术,不是延年益寿,而是以“真性”长生。

    赵桓曾经在以前看过一部电影里曾有这样一段台词。

    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

    第一次,当你的心跳停止,呼吸消逝,你在生物学上被宣告了死亡。

    第二次,当你下葬,人们穿着黑衣出席你的葬礼。他们宣告,你在这个社会上不复存在,你悄然离去。

    第三次死亡,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记。

    于是,你就真正地死去,整个宇宙都将不再和你有关。

    他忽然想到最近看到的全集上的一句话:倘若一个人不活在人们的心里,那他就真的死去了。

    这些世间的大拿们,总是能想到一处去呀!

    陛下真的懂了?

    王重阳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这道经晦涩难懂,陛下到底真的明白他想表达什么了没?

    他不知道,他也不敢问。

    “金丹之秘,在于一性一命而已。性者,天也。常潜于顶;命者,地也,常潜于脐。顶者,性根也。脐者,命蒂也……”

    “停。”赵桓及时喊停,下面就是涉及迷信那一套了。

    他觉得这话头应该止住,因为现在的文德殿内,还有一位垂垂老矣、行将朽木的老人,种师道。

    万一这种师道听了这道士的话,胡乱服用金丹之类的货,岂不是痛失忠臣?

    种师道人老成精,一听到赵桓喊停,再考虑到接触这位新帝的种种表现,知道他的想法,有些欣慰,也有一些怅然若失。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自己这一生,已经重于泰山了,何必在考虑这等琐事呢?

    “朕看到了你的徒弟郭京所献的宝物,名曰软猬。此等工艺,在军器监也可制备,朕好奇的是这原料,从何而来?”赵桓问起了正事。

    李纲的眼神瞬间变得如同择人而噬的野兽一般。

    大宋找铁料找了一百六十年,迟迟未曾找到适合锻造钢甲的原料。

    就是收回青塘之后,才有了小批量的铁料供应,可是杯水车薪。

    王重阳一进门的时候,就看到了摆在旁边的软甲,这郭京倒是起了个好名字。

    王重阳来的来的路上,亲从官也曾告诉过他,陛下为何召见他。

    “陛下明鉴,此甲乃是草民在西军的一名同乡,带回西夏铁鹞子的冷锻甲,熔炼而成。陛下,此软猬甲非大宋境内铁料。”

    王重阳的答案让文德殿所有的人,都极为失望。

    是啊,不仅仅是大宋在找铁料,前朝汉唐也在找铁料!

    就是找不到富铁矿。

    先秦时期,只有三十七处铁山,

    而汉帝国终其四百年!将三十七处铁山变成了四十九处!

    设置了铁官督办铁务,更是将盐铁设为专营。

    前朝唐最为鼎盛,共计一百零四处,可是这一百零四处的铁山,只有五十三处在大宋境内。

    五十三处看似不少,本不应该缺铁才对,但是大宋缺好铁啊!

    而大宋境内的铁矿多为贫矿,而且铁石品秩极差!

    比如辽国就有来自西域的镔铁,由喫铁石提炼而成,而喫铁石来源于西域大月氏遗族。

    唐时,大月氏自然在境内,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但是大宋在西域的影响力,实在是微乎其微,想找到这个遗族,真的是难上加难。

    大宋的铁究竟差在哪里?李纲也不知道。

    只知道同样的锻造方法,青塘铁料都能锻造出冷锻甲来,但是大宋还是需要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才能锻造出一批铠甲来。

    实在是不够用啊!

    没有上好的铁料!

    再多能干的铁匠也是白扯!

    一年两万万多斤的铁的产量,天下兵士却无甲胄可用。

    有时候李纲都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因为自己没有切肤放血,无法让铸铁成精。

    亦或者是意志不坚?再或者是体力不继?亦或者是暴君不仁?

    毕竟铸剑大师欧冶子,曾经说过意志不坚、体力不继、暴君不仁此为剑器三害。

    王重阳已经意识到需要自己开口说话了。

    要不然他这个草民,怕是无法活着出这个文德殿了。

    他笑着说道:“踏千岳,登高巅。八荒采奇石,六合聚金英。冶成筑炉兮,逐渐成军。烈焰起,紫气腾,姑苏淬天火,吴山砺宝锋。铁水铜浆兮,炼钢锻形。”

    “以水火之齐,五精之陶,并阴阳生死,取生熟之和,可得冷锻之钢,然……”

    “说人话!”赵桓皱着眉打断了王重阳!

    这个掉书袋的样子,这水火之齐,五精之陶阴阳生死,生熟之和都是什么鬼东西!

    这是什么时候,打这种字谜,有意思吗!

    王重阳很是无奈,自己想要普及自己道学的想法。

    又一次破灭了,新帝似乎更喜欢锻钢之法,而不是喜欢他的道学。

    他觉得自己的道学比自己的锻学更好!

    可是新帝根本不接受这一套,他能怎么办?

    不过,他既然让郭京来到了汴京城,就是做好了入世出仕的打算。

    自然要顺着皇帝的心意来。这文德殿里可都是亲从官,披甲带刀,他一个活生生的人,武功再高,也怕刀啊!

    毕竟谁都没有不灭金身。

    王重阳停下了自己道学的话,说道:“先说这以水火之齐。陛下有所不知,我大宋贫铁累有百年,非勘之罪,亦非锻之罪。”
………………………………

第八十八章 欺君可是死罪,你不要开玩笑!

    “大宋缺铁,一乃是铁石之贫,二乃是铁料品秩太差。”

    “铁石之贫非我大宋无铁石,大宋境内铁山就有五十三处!但是最好的大治铁山,十斤铁石也仅有四斤铁料。”

    “臣设一法,以火烧断铁石,敲击成粒,再以水溶之,用磁铁遴选。可保证铁料之纯。”

    有料啊!赵桓给王重阳点了个赞。

    当然也不是李纲做事不勤恳,也不是李纲不聪明,有些事容易陷入固定的思维,从来如此就是对的?

    很多事,还是需要点拨。

    当初的失蜡法精密锻造,就是他稍微提点了一下。上千年的工艺,在军工中大放异彩!

    而这个王重阳这一道选矿之法,很不错。

    “好,重重有赏。”赵桓看了眼赵英,赵英端了个盘子出来,上面放着一排排的铜钱,一贯一贯的堆积着,如同小山一般。

    这一盘子,大约有近五百贯。半个中产之家。

    王重阳家里很有钱,世代读书,没钱哪能成啊!

    只是这五百贯摆在他面前,他还能保持自己的仪态。

    “谢陛下!”王重阳拜谢。

    他继续说道:“这五精之陶,陶由土生,水塑性,而火锻之……”

    他看赵桓的神情有些不对,赶紧抓重点说道:“其一选石之法,只是取巧了。其二品秩才是关键!”

    “陶器自大火中而出,自然可以做炉的内壁。草民曾在自己家里搪了一个炉子出来,效果不错。”

    炉子?赵桓皱着眉问道:“可有图纸?”

    王重阳既然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自然准备的非常充分。

    赵英把图纸递到赵桓的面前的时候,赵桓看到了一张非常简陋的高炉。

    煤在底部燃烧,进料从上风口进料的高炉!

    异常简陋,但是赵桓还是看懂了这张图纸!

    “赵英!再端一盘子给他!不,再端两盘子!”赵桓喜形于色,虽然知道一个天子,不应如此,但是他还是压抑不住自己内心的喜悦。

    赵桓说道:“你继续说。说得好,再给你端十盘也无碍。”

    王重阳却摇了摇头,说道:“陛下,草民家境殷实,不缺银钱。既然以俗家王喆见陛下,自然是想要出仕,陛下。”

    赵桓之所以重赏,其实是有些想用钱财换技术的想法。

    他用自己的车驾接王重阳,也是这个意思在内,一码归一码,钱货两讫,概不拖欠。

    他不喜欢迷信,不喜欢和这个教那个教掺和,毕竟现在金兵南下,世道很乱。

    妖言惑众这个成语,他还是听过的。

    神权和君权的纠纷,不能再在自己的大宋掺和了!

    但是!

    “说的好,可以赐官。”

    不就是道家吗?汉天子敢用,唐天子敢用!自己为何不敢?!

    他说着话有些心虚的看了一眼大臣,大臣们眼观鼻,鼻观心,不为所动。

    毕竟赵佶珠玉在前,自封教主道君,道教为国教,任用一个道家修士而已。

    最关键的是,这个道家修士有改良大宋缺甲困境的技术!

    至少李纲已经合计着将这个人才纳入自己的麾下了!

    “谢陛下隆恩。”王重阳这是真心感谢。

    自己进士身份,但是想当官,得排队,大宋冗官无数,个顶个的想要上岗。

    按照元丰改制的惯例,不上岗是没有俸禄。

    自己这些手艺,如果没有大量的财货支持,怎么可能办的起来?

    而且出产的铁料都是专营,经营就是被抓,剥夺功名,终身不录用的下场。

    “并阴阳生死,草民在家中修陶炉,发现有铁料火舌舔而不化,火苗即使有风箱吹动之下,依然殷红。”

    “草民在陶炉之上取风口若干,引热气再转风箱,热气乃是死气,然后火就灭了。”王重阳想起当时自己的经历,就是一阵唏嘘。

    当时他就觉得自己参透了一丝道意。当时的他对生死就有了新的明悟。

    当然这个时候,他是不会讲的,因为新帝不喜欢这种话,他也就止住了自己的话头。

    “草民就想到了地窖里的蜡烛,必然是这生气尽绝,才导致火苗熄灭。自是改造了风箱,阴阳生死之气并行,风道从炉膛旁而过,阴阳生死并继!火苗由殷红转为炙白。此为并阴阳生死。”

    热空气循环技术吗!牛逼——破音!

    赵桓在心里呐喊着,这玩意儿他只知道原理,可是不知道怎么操作!

    “赐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赵桓知道自己是皇帝。

    言出法随,这个官就是个正八品的寄禄官,一个月十贯钱,差遣是殿中侍御史为御史大夫的佐贰,也就是副官。

    算是有名有实。

    王重阳叩谢道:“谢陛下。”

    “以水火之齐,五精之陶,并阴阳生死得铁料百斤,尽为熟铁,但质地优良,无孔无泡,往下如何得冷锻之钢,就是以两块生铁夹一块熟铁的灌钢法,想必李少卿比臣下更擅长此法。得冷锻之刚。韧而不脆。”

    “当然还要辅以石灰、萤石等物,其中精妙,妙不可言。”

    王重阳的话变得很快,刚才还是草民,现在就是臣下了。

    “可否复现?你张口就来,说的头头是道,可别是舌灿莲花,其实是个银枪蜡头,不中用。”赵桓问道。

    这前面有个郭京,他不得不防。

    虽然这说的看似不差,但是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陛下,请先恕臣死罪。”王重阳咣叽磕了个响头,连文德殿都有了回音。

    不是吧!难道真的是打嘴炮?中看不中用吗?

    赵桓脸上的神情,有点不悦。

    “说!”

    “臣在家中设陶炉五座,日夜炼钢,已四月有余,锻步人甲百件。请陛下恕臣死罪。”王重阳自然知道自己这陶炉生产出的什么玩意儿!

    那可是百件步人甲啊!锻甲百件,腰斩弃市!

    他家里富裕不假,可是真的经不起他这么折腾。

    这钢是好,可是只能用于军事,他造甲也是准备勤王所用,没想到直接被人带到了皇宫。

    “哦?带来了吗?”赵桓一愣,事情并不是自己想的那样简单!

    王重阳不仅可以复现,还造了五个陶炉,日夜不辍,赶制了上百件的步人甲出来!

    我昍晶……

    这头朝堂为了缺甲焦头烂额,那边缺私锻百件步人甲?不是在开玩笑吧!
………………………………

第八十九章 大宋有救了!

    赵桓可是知道这玩意儿有多难造!大宋步人甲大全装不足十万件!

    还是有宋以来,日夜锻造出来的!精心防护,涂油摸蜡才保住的资产。

    而亲事官、亲从官就九千人!

    剩下的禁军的甲都是小全装甲胄,只有身甲,没有兜鍪、护臂、绑腿,很多禁军都是用搌布沁水,一层层的披在身上作战。

    更是五营,两千五百人共用一百甲胄!

    大宋输则一溃千里,不是没有原因的,上战场连个甲胄都没有。

    难道用天灵盖去接流星锤和狼牙棒吗?

    这王重阳,应该不是在吹牛吧。欺君乃是死罪,还有这当面欺君,嫌自己活得太长了吗?

    赵桓用疑惑的眼神看着王重阳,等待着他的后续。

    “臣铸的步人甲,就在文德殿外。”王重阳趴在地上。

    不敢起来,新帝暴虐,到了汴京已经不绝于耳了。

    赵桓看了一眼沈从,沈从出列说道:“陛下,程褚的扎子上写着这百件步人甲。”

    赵桓无奈,这大宋的公文没有标点符号,他看的头疼,很多时候都是看大皇帝系统的资料,他看程褚的扎子稀松平常,就没多看,没成想还漏掉了这么个信息。

    吴敏尚书右丞,被砍了脑袋,尚书右丞空缺。

    李邦彦尚书左丞,因贪腐被罢黜,尚书左丞空缺。

    尚书省都没了宰相,自己这皇帝的扎子每天都堆积如山,处理起来,都是挑最难的部分。

    基本上问安的扎子,都是批复一个知道了。现在看来,这当皇帝,怎么能偷懒呢?

    当然,摸鱼一时爽啊,一直摸鱼一直爽……

    “走去看看。王重阳你先起来,如若你真的锻了百件步人甲。朕不仅不砍你的头,还要加官进爵,寄禄官升为正五品,差遣到李纲身边,为军器监少监佐贰,朕可以给你透个底,军器监不日升为院,你好好把握。”

    “如若,你敢欺君,腰斩弃市!”赵桓说完就走下了龙椅,走向了文德殿外。

    文德殿外的小广场上,整整齐齐的停着好多辆小推车,车上黑色的帆布覆盖着,看不清楚详情。

    李纲推着种师道走出了文德殿。

    只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