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振兴攻略-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从也是从一开始就看好赵楷登基,只不过如此蠢的事,赵楷居然做得出来。
得登大宝,岂不是又是昏君一名?
还不如现在这个赵桓呢,虽然胆小了些,不过还算正常人的范畴。
“蔡京之子蔡攸跟朕说,朕要做的事,乃上顺应天意,下顺应民意,自皇兄登基以后,天大雪,未曾一刻断绝。这不就是新帝不祥之预兆?”
“朕取皇位如同探囊取物,唐王李二不是亲到玄武门?李二做的我做不得?!”郓王赵楷十分郁闷的喝了一盅酒。
其实他更多的是效仿当初的赵二皇帝,而不是李二。
只不过赵二有点窝囊,他不愿自污而已。
………………………………
第七章 大宋军士被抽掉的第一根脊梁
造反失败的赵楷发泄之后,心中郁气才舒缓了一些。
赵二、李二乃是一介武夫都能做的事,自己凭什么不能?!
而且自己的皇兄赵桓做了十多年的太子,自己一点势力未曾建立起来,一无所有,还和妇人一样,哭哭啼啼。
自己凭什么不能亲率亲事官入宫?
得亏赵桓不知道他的想法。
要是知道,一定用一泡黄灿灿的五谷轮回之水滋醒他。
顺便让他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德行,就这个样儿,也配和李二相提并论?
这是旁人捧的太高,捧的自己都信了?
这么膨胀?
沈从脸色极差的看着赵楷说道:“这应该也是蔡攸所言吧。臣还有一事不明,臣既然已经开了东掖门,为何殿下不拾级而上,先把城墙占了?冒冒失失的进入瓮城,可是兵家大忌,殿下应该知之甚详才对。”
说到这,赵楷一拍桌子,指着沈从愤怒的说道:“这不是信任你!我岂能如此不小心吗?谁曾想你居然背叛了朕!”
这大宋还能承受几个这种自上而下的不小心呢?
沈从抬头看看这天穹上的一轮月牙,心情不是很好,新帝哭哭啼啼孱弱无比,这个赵楷也是这个样子,如何是好?
沈从长长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我从不是殿下的人,殿下这种无端信任,臣承受不起。殿下既然觊觎帝位,自是有退城外金兵良策。”
“你不是我的人!那你是谁的人?!”
“在我皇城司做提举以后,提拔你为上一指挥,至今我可曾亏待于你?”
“你居然做出如此腌臜之事,背信弃义!还在此大放厥词?”
“行了,赶快把我放了,我还有事要做!退兵之策自然有庙算,你操什么心。”赵楷尝了一口小菜甚合胃口,心里还算满意。
沈从看着大快朵颐的郓王赵楷,神情愈冷。
这个赵楷,不如在延福宫内一无所有的赵桓,这毫无疑问。
至少那个赵桓还知道看看城池布防图。
而赵楷却把退兵之策寄希望于庙算,无疑是一种极为蠢笨的方法!
这个赵楷,居然依赖那个狗屁的庙算,他自然知道庙算什么东西!
驴车皇帝发明的一坨屎,后面老赵家的皇帝跟着啃的一坨屎!
庙算、阵图都是驴车皇帝赵光义的发明。
赵光义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同母胞弟。
赵光义当年在皇宫上演了烛影斧声,又自导自演了一出大戏名为金匮之盟,说是赵匡胤有口谕传位给他。
所以他无诏登基,符合礼法。
赵光义登基之后,亲自率领经过周世宗、宋太祖两代皇帝精心挑选、千锤百炼、强劲如虎的大宋禁军,向失地燕云十六州进攻而去。
这只劲旅在赵匡胤手中,战果恢弘,讨平二李叛乱、收荆湖、再平巴蜀、又取岭南、大破江南,除了在北汉废了一点功夫之外,屡战屡胜没有一次败绩!
到了赵光义手里,这只数十万的大宋禁军如同拔了牙的老虎一样。
被辽人打得节节败退,在高粱河上,赵光义更是被辽军一箭射在了屁股上,仓皇爬到了驴车上,夺路而逃,得庙号驴车皇帝。
如此精锐之旅,如何败的如此稀里糊涂,问题就出在这庙算上,出在这阵图之上!
赵光义痴迷于《平戎万全大阵图》,打仗行军照本宣科的玩,
仅仅如此的话,大宋数十万禁军真的可以玩的起!
抽出十几万人给他摆阵,其他人禁军也把辽军给收拾了。
可是这驴车皇帝发明了劳什子的阵图,所有将领,都必须按照庙算结果,按着所画阵图进行行军打仗!
只要违反,视为忤逆犯上之罪,一律处斩!
战场是过家家吗?
什么战阵不是瞬息万变?
都按着阵图玩,在战场过家家能打胜仗?!
这庙算就更加无耻了,就是无数的文臣聚集在一起,对着画的不是很周详的地图。
文臣讨论如何作战,最后得出阵图。
再将阵图发给将领,必须按图行事。
倒是治好了老赵家的心病,唯恐旁人黄袍加身!但是也抽掉了所有大宋军队的脊梁。
这么打仗,怎么可能赢?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可是军中有监军的太监和文臣,只要稍有差池,就是砍头大罪。
沈从对这个赵楷是真的彻底失望了。
依靠一帮不会打仗的文臣,怎么可能破掉外面的金兵?
又一个认为打仗是儿戏的人吗?
“陈州门兵甲多少?军备如何?对汴京城防可了解多少?”沈从问出了自己最后一个问题。
“放肆!朕乃天命之子,是你个小小从五品的上一指挥能够质询的?!”
“城防军务,皆由守御四壁使统领,李擢等人勤勉卫国!用不着我操心!”赵楷美滋滋的喝了一口酒,又啃了几口小菜。
“废话说完,抓紧把我放了。我还有大事要做。”赵楷心中不屑愈盛。
一个小小的从五品武官,死丘八,就敢在自己面前如此咄咄逼人!
胆子太大了些!
这郓王赵楷真的是读书把自己脑子读坏掉了?沈从被气的有些脑阔疼,自己抓了他,还让自己放了他?
连自己来做什么都不问,还让自己放了他?
不过这种目中无人,也符合赵楷一贯的作风。
所有人都抬着他,算是把他抬到了天上去,这次宫闱之变,又重重的摔了下来!
可惜皇权这场风云场里,失败就只有死一个道理,哪里有其他出路?
“可能不行了,殿下。”
“酒里有牵机药。殿下,牵机药的名头您应该听过吧,毕竟是皇室秘毒之一。”
“南唐李煜皆死于此毒之下,若殿下还有遗言,但请吩咐,臣代为转达。”
沈从直勾勾的看着赵楷,在今日宫闱之变之前,他的内心还是相信这赵楷能成为一代明主。
现在看来,不过是一个志高才疏眼高手低的糊涂蛋而已,这样的人,死就死了吧。
这样的人真的能安天下?
草草起事、人尽皆知、大意轻敌、踏入瓮城、身陷囫囵、尤不自知。
还没有一点审时度势的眼光。
延福宫里的赵桓登基大典上晕厥,好歹还有点自知之明和审时度势的能力。
偷偷摸摸处决赵楷的这份魄力,也还有几份狠厉,可是这个赵楷……
垃圾。
“朕乃郓王赵楷!皇城司提举!朕乃重合元年进士第!朕乃十一镇节度使!朕乃天命之子!”
“你安敢杀我!不怕被诛九族吗!不怕你全家跟着陪葬?大胆!”赵楷脸色大变。
到现在还不相信这个从五品的武官居然敢杀自己!
“陛下赐药,自是陛下要杀殿下。牵机药也不是我这个指挥使的小官能弄到手的?”
“臣自幼无父无母,被人收养长大至今,陪葬也是我一人陪葬而已。”
“殿下问臣,臣是谁的人?臣现在可以回答殿下,臣,只是大宋的人。”
沈从甩出去一句莫名所以的话。
让赵楷脸上有些懵,这话背后蕴含着怎么样的秘密?
不过他很快就没空思考了,牵机药的毒性炽烈,只感觉胸腹如同火烧一般。
他痛苦的倒在了床榻之上,不断的哀嚎着,身体以诡异的弯曲角度不断扭动。
直到在痛苦中死去。
沈从看着赵楷死了,才离开了这处房舍,屋里已经是一名死人了。
交给亲从官处理便是。
大雪依旧纷纷扬扬的下着,新帝登基真的不祥吗?
他摇了摇头,他从来不信鬼神之说。
也没有任何教书先生或者武功师傅曾经教过他,这世间真的有鬼神。
他看了看皇宫,看了看汴京外城城门陈州门,向着汴京外城门走去。
延福宫内灯火通明,赵桓盯着汴京布防图发呆,因为他怎么都想不通,这样固若金汤的城池,怎么会可能失守?
就说城墙里就有无数暗室,暗室内有床子弩数千架。
护城河连通汴河、惠民河、水源来自黄河,足以拒马。哪怕是冬天,只要防守得当,对方连城墙都无法靠近才对!
守城的器具足够用,连猛火油都有!
那可是可以把人烧成灰的石油精炼物,水泼不灭,大宋这科技点的已经很高了。
这北宋到底是怎么亡的?
【历史事件提醒:1126年8月,第二次开封之战。】
【完颜宗望从辽东出山海关,完颜宗望部平州破燕王府,过定州、镇州、邢州、相州、潼州如入无人之境一般,再临开封城。】
【之所以没人抵抗,是因为金兵的第一次掳掠,没有任何有效抵抗,百姓南逃,十室九空。】
【完颜宗翰部率众从山西路大同出发,种师中奉命率种家军,在未带辎重疾驰救援太原,被以逸待劳的金兵大破,死战数日,粮草断绝,种师中身被四创,力疾斗死,卒。】
【北宋西军精锐之师:泾原军由吴玠率领,府州折家军等部共计六万余人勤王。】
【很遗憾的被堵在潼关之外。西军主力勤王,宋夏边境空虚,西夏趁机入侵,屠城掠民。】
【将西军祖坟尽数刨出,折家祖坟被挖,靖康之耻后,西军就此分崩离析。乃为西军黄昏,北宋最后的尊严。】
【汴京城被围之际,宋钦宗信六丁六甲之术,以为异人郭京,可召唤六甲神兵尽灭金兵。】
【不日,郭京带着六千道士出城应敌,六丁六甲术的道士们被打了个稀巴烂,神术不攻自破。反而逃回的道士,导致城门失守,幸好被守城军士浴血奋战打退。】
【然汴京城中守军共计七万有余,义军乡勇近十万协防,多次打退金兵攻城。】
【南道总管张叔夜与其子侄伯奋、仲熊率一万三千余名勤王之兵,于颍昌府遇颜宗翰部,十八战互有胜负,突破封锁,进入开封城内。】
【约上百万勤王之兵正日夜兼程赶往汴京,甚至有天涯海角的琼州,数千乡勇赶到汴京勤王。】
【金兵久攻不下,勤王之兵日益增多。接近汴京勤王之兵约三十二万人,大好局面,胜利的天平已经在倾斜。】
【宋钦宗赵桓,开城门亲自前往完颜宗望部议和被擒。】
【至此,金兵以赵桓为质,破汴京,再擒住宋徽宗,掠宗亲、嫔妃、女眷、朝臣三千余人,返回辽东。夺甲胄、银钱、粮草、工匠无数。】
【城中多年积蓄也被劫掠一空。天下兵马大元帅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北宋灭亡。】
【此为靖康之耻的第二次开封之战,全国勤王之兵近百万,输的后世不知如何评价为好。】
赵桓兴致勃勃的看完了第二次开封之战的过程,虽然精锐的种师中率领的大宋西军全军覆没,让他十分可惜。
可是还有六万北宋西军精锐之师勤王,连海南天涯海角的琼州,都有数千乡勇勤王,三十余万的勤王之兵已经接近汴京,形势怎么看都是一片大好。
怎么就突然拐了个弯,车速之快,连他这个老司机都觉得有点猝不及防。
这北宋,就这么亡了?
………………………………
第八章 第一次早朝,怎么表现能表现的很熟练?
开城门,亲自前往敌军阵营谈判……这特么是什么神鬼莫测的操作?!
联想到御道上的宋徽宗赵佶,他见到金兵就落荒而逃、被俘后生了不少孩子的赵佶。
再想到自命不凡、连点准备都没有匆忙起事的赵楷。
还有形势一片大好,擅杀忠臣良将、自毁长城、杀死岳飞的赵构……
这赵家是不是基因不好?天生颅内缺髓啊?
这种缺德的事都做得出来?
诶…不行,不能这么骂人,和谐你我他。
自己现在就是赵桓,这不是连自己都骂上了吗?
他看着这赵家一窝子智商欠费的货,就脑阔疼。
“这宋钦宗投降是不是那个太上皇赵佶授意的?”赵桓稍加分析得到了答案。
一定是这样,按照原来赵桓那个软弱的性子,肯定被当政二十六年的赵佶给做成了提线木偶。
【历史事件提醒:1126年7月初时,赵佶已然被宋钦宗接回汴京,并且软禁。】
【自此不问朝政,一心造人。】
【大权已然旁落,赵佶心腹大臣皆被流放。朝中无臣,野外无将,毫无民心,如何授意宋钦宗开城谈判?时当日攻入延福宫,赵佶依旧沉浸在造人之中,被抓时都不知道金兵第二次南下的消息。】
【唐恪、耿南仲等人言称:金兵百万围城,不断进言劝降,宋钦宗轻信之,开城门乞和。久居深宫,长于妇人之手。内斗猛如虎,外战不如狗,不外如是也。】
垃圾!
赵桓评价了一句,好像评价的自己。不过真的是垃圾!
久居深宫,长于妇人之手,北宋一连摊上了三个倒霉皇帝,赵佶、赵桓、赵构,不灭亡才怪。
最关键的是大宋禁军在哪里?
主力部队呢?
除了大宋西军,勤王义军,赵桓,完全没有看到大宋的职业部队,禁军有任何表现!
【天下兵马大元帅赵构,率20万禁军盘踞应龙府,称帝登基。】
【李纲被任命为领开封府事,统领汴京一切事务,奈何李纲人远在长沙,还未赴任,汴京城已破。】
【第二次开封之战后,金兵离开汴京城。李纲谏言宋高宗任命宗泽为汴京留守,在汴京整顿军务,图谋大同府与平州山海关。言:罢一切言和之事。】
【已经登基的赵构非但没有同意此事,反而罢黜了李纲,泥马渡江跑到了杭州,也就是临安定都。】
【宗泽任汴京留守,整顿汴京军务,招天下勤王之兵与大宋义士200余万。】
【分别部署在汴京周围十六县,与敌人展开了十几次大战,战战全胜,占领黄河南岸,一度打到真定府,也就是保定附近。】
【宗泽收复了大量失地,据黄河天险固守汴京,请求登基的赵构还都汴京,收复失地。】
【赵构泥马渡江,宗泽抑郁成疾,临死连呼“渡河!渡河!渡河!”与世长辞。】
【有诗云:梁摧大厦倾,谁与扶穹窿。安能百身赎,坐为四海恫。人亡国殄瘁,天意真懵懵。中原气萧瑟,洒涕临西风。以祭奠宗泽之大才。】
【宋高宗赵构任命投降派杜冲为汴京留守,汴京不日陷落。】
【自此,汉家祖地、中原十八省陷落金人、蒙元。】
【夷族统治汉家祖地十八省近三百载,直到位面之子、开局一个碗、结局一个国的朱元璋,提着打狗棍出世,把中原十八省收复,中原十八省才再次回归汉家之手。】
【呜呼哀哉!是当时,十室九空,民不聊生,中原地区从北宋末年近3000万人口,到明初华北平原地区仅剩下人口300万人口,中原地区陆沉,沉沦异族之手近三百年。】
赵桓不想评价,也懒得评价。
既然自己已经来了,不做点什么?对得起这样神州陆沉的局面吗?
赵英拍打着身上的雪花,走进了延福宫内。
他去种师道的军营求援,一切还算顺利,拜伏在地说道:“官家,种师道,种少保今日率西军进城,未曾遭到守城将领阻拦,轻易进城。”
“未至御街听闻叛乱已平,种少保长笑三声,现已出城回营。不过官家有一事……”
“讲。”坏消息已经够多了。
也不介意从赵英这个太监这里得到新的坏消息。
“亲从官上一指挥沈从,夜过陈州门出汴京,前往了种家军大营,臣在陈州门前遇到沈指挥。”
“老臣一路尾随,见其进入军营之内,臣全身而退,未曾被人发现。此事……”赵英自知资质愚钝,不愿意多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是讲了下自己见到的实情。
沈从对自己的忠心度不高,只有35点,处于表面臣子的状态。
不过他对大宋的忠心度高达100,应该不是在密谋如何干掉自己。
至少不会在金兵退兵前如此行事。
正如沈从所言,现在换个皇帝,只会让局面变得更糟糕。
现在赵桓的目的很小很小,活下去,仅此而已。
既然对方无意处理掉自己,那就暂且用着。
“不要与别人说起此事。”赵桓做出这个决定。
现在自己没有文臣支持,杀了赵楷也不会有文人再支持他。
武将觉得登基之时,哭晕厕所,表现太差。嫌弃他怯懦,文臣嫌弃朕胸无点墨,不成大器。
所以,沈从和种师道密谋这件事,说出去只会让自己难做而已。
当皇帝,不是个好差事啊!真的是处处为难。
“官家,更衣上朝了。这次是官家第一次常朝。文臣武将一定如同那饿狼一般,官家一定要小心应对。”赵英叹气。
自己的官家就是性子太过怯懦,耳根子软,到时候朝堂吵吵起来,要是把官家吓哭了怎么办?
在朝堂上,那群文臣可没什么儒雅随和可言。
就是太上皇上朝,也是谨小慎微,不敢得罪那群虎狼文臣。
晁天冠、绛纱袍加身,出右承天门,是昨日出事的广场,宫人早已将整个广场打扫干净。
但是赵桓还是抽着鼻子,似乎能闻到昨天的血腥味,很淡,一匹马被射了个对穿,血腥味依然飘荡着。
本来如同菜市场一样吵闹的文德殿内,群臣在看到赵桓已经到了,瞬间变得寂静无声。
待到赵桓坐好,群臣弯腰一拜,朗声高呼:“恭迎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桓是第一次感受来自群臣的山呼海喝,这种端坐在皇位上,俯览的感觉,貌似还不错?
“有事出班,无事退朝。”赵英,赵都知尖锐的嗓音在大庆殿上回荡。
“陛下,听闻昨日东掖门有变。不知现在郓王殿下现在身在何处?”一名老臣出列,微微弯腰拜了一拜,用咄咄的语气说道。
哦?这就来了吗?果然昨天沈从的犹豫不无道理。
外面金国大兵已经大宋都城汴京之外。不几日就要度过黄河,直扑汴京而来,
这朝堂的头等大事居然是昨夜事变的皇子现在在哪?
大宋朝堂果然不一般啊!
【李邦彦:尚书左丞,太宰。擅歌、擅蹴鞠,熟习猥鄙之事,外貌俊朗,人称浪子宰相,喜养瘦马之事。】
【大观二年,赐进士出身,宣和五年拜为尚书右丞,北宋末年六贼之一。极度自私自利。只关心自己的利益。金兵围困汴京之时,力主割地赔款称侄乞和,盖棺定论:庸缪不才、忌疾贤能、动为身谋、不恤国计者。对你的忠心度:0/100,对大宋的忠心度:44/100。】
嘶!
对自己这个新帝的忠心度为0也就算了,毕竟自己刚登基对自己毫无敬畏之心,还能说的过去。但是对大宋忠心度也这么,就十分耐人寻味了。
从大观二年到靖康元年,这李少宰可是位极人臣,位列宰相,国朝对他不薄,但居然对国朝毫无忠诚。
还特么有这种人?
赵桓真的是大开眼界,这家伙官至尚书左丞,执掌尚书省,大宋最高行政机构的扛把子,赵桓稍微换算了下,相当于后世的国务……
虽然自己这个超长名系统缺少了很多很多模块,但能看到忠诚度也着实给力。
不知道基于什么数据分析得到的这个数字。
“陛下?”李邦彦看着发呆的赵桓,声音提高了几分问道。
赵桓这才回过神来,说道:“李太宰,你刚才说什么?我刚才走神了。”
李邦彦一头黑线,这个赵桓居然在这个时候,打起了哑谜!
他大声的说道:“郓王殿下一向素有贤名,士林之中,多有美誉。”
“此次东掖门之变,一定另有隐情,绝对是有奸人在陛下耳边聒噪!”
“郓王殿下忠心耿耿一心为国,历任十一镇节度使,军中也素有威望,此等金兵围城之际,以郓王殿下的心性,绝对不会做出此等下作之时,这其中一定有小人作祟,奸人谄媚,请陛下明察!”
赵桓其实很不想谈这个问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