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振兴攻略-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未动一兵一卒!
看着金兵长驱直入,直扑汴京!
因为汴京为都城,而一马平川的平原,最适合骑兵突袭,失去了燕京,意味着,汴京无险可守。
所以沿路组建的这八处禁军大营,就是战略营地,但是在完颜宗望南下之路上,丝毫未起到任何作用。
而冬季黄河结冰,天堑变通途,无法阻拦金兵。
他们坐视不理,看着郭药师投降的根本理由,就是拒绝新的将门。
郭药师,加入他们的勋贵的行列之中。
和当初文官集体对付狄青,而将门巍然不动,看着狄青被贬为陈州同判,抑郁而终一个道理。
既然这些将门已经违背了当初的约定,没有拱卫汴京的安全。
天下共主的皇帝,自然完全没有任何要遵守当初协定的理由了。
“看来英明神武的太·祖皇帝早有所料,留下了这大宋绝密之物,果然可以用到了。官家细细和老臣说一下这兵制的编制等问题,老臣写成札子。”
“这事算是老臣牵头做的,如果以后出了问题。官家,记得把老臣推出来,再恢复旧制即可。”种师道说完自己就摇了摇头,就依官家的心性,很难说,会把他推出去。
赵桓脸上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他真的是打算找种师道商量下,自己用后世兵制,改良来的兵制,是不是符合现在的环境,是不是可用。
也不知道这种少保误会了什么,居然愿意做这个领头的人。
自己这咸鱼系统连个读心术都不给,咸鱼的一匹啊。
最近随着他读的书越来越多,连历史事件提醒也越来越少了。
“朕不会输的。朕已经赢了三场赌命之局了。这一次也不会例外。”赵桓斩金截铁的说道。
种师道点了点头,年轻就是有底气,这么困难的事,居然还如此意气风发的模样。
赵桓也不太好解释自己的信心来源,作为一个后世之人,除了有领先九百年的眼光,身上挂着一个咸鱼的系统。
他还有无数的先贤们,用血肉之躯走出的真理之路!这才是他最大的底气!
循规蹈矩的照着已经走过一遍的路再走一遍,走的弯路,就少了很多很多。
也更容易成功!
而且这系统再没用!它也是系统啊!这换书,其实就是换出来的技术和生产力啊!
“官家以为这兵制之事,几人一伍合适呢?”种师道开始细细垂问这兵制之事,他没有僭越的要看大宋密制的原本,那是官家的家学!
他种师道要是想看原本,等同于告诉官家,要和官家平起平坐。种师道已经活到了知天命之年,怎么可能这么不懂规矩。
“十人一伍如何?五人实在是太少了些,就这床弩,射程就比汉朝,增加了数倍。还是五人一伍,太少了些。此级可得均田,累获军功,则为列兵,上兵。”
“以十人为一伍,设一士,名曰士官长,此上兵累功则可升迁担任。进者为将,年满未进为将则退役回乡,成为乡老。”
“士官长这一级,设为四级……”赵桓推着种师道一边走一边说,断断续续的说完了六等二十级的军官长之位。
种师道听着连连点头,他年轻的时候,也曾以为太祖的谥号为英武圣文神德皇帝,有些过分。
但是现在隔着一百六十年的时间,他有一种恍然的感觉,从这字里行间中,他感觉到了一个巨人在思考一般,将想到的未想到的问题,彻底的摊开来,告诉他,应当如何去做。
赵桓这个兵制也是研究了很久很久,所以现在他说的十分明白,种师道偶尔会问几个问题。
在这个过程里,赵桓觉得种师道对这个兵制的理解,比自己更加深刻。
这是因为种师道乃是久经战阵,自然了解的更加全面。
种师道不住的点头,说道:“官家,这兵制二十级,和商君书里的二十级军功爵有异曲同工之妙,你看着五级大夫就和少尉一样,都是官和吏的分水岭,但是更加精妙绝伦的多了。”
“军功爵二十级?”赵桓并不是不知道军功爵二十级的事,而是没把这两种兵制放到一起做过对比。
额,这么一看,有点意思啊!
………………………………
第一百三十一章 真的是听调不听宣啊!
【历史事件提醒:兵不强,不可以摧敌,国不富,不可以强兵。】
【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
停!我研究过的好不!不用你提醒。
赵桓非常硬气的打断了系统的历史提醒,他只是没有将两种结合在一起而已!
【……】
赵桓没有理会系统,而是在思考种师道所言的内容。眉头紧锁着。
六等二十级兵制,军功爵二十级位制,真的是越看越像,四,十,十九分水岭都是一样……
不能再继续想下去了,再想去,怕是要出事。
“一到四级为士,五到九级为夫,十到十八级为卿,十九至二十级为侯。劳大者其禄侯,功多者其爵尊。”赵桓没有回答种师道的问题,反而继续推着种师道前行,不断的说着自己的内心想法。
兵制变革,并不是马上就要实行的,最少要等到战后,才有实施的可能性。
军功爵均田一定会产生世家,这一点赵桓早有预料。
不过藩镇出现与否,就得看朝堂对地方的掌控了。
藩镇这个成因太过复杂,赵桓始终认为,唐末藩镇的出现,还是地盘太大了。
这行军路上,再不寂寞,赵桓总是和种师道一天一天的交谈着,兵制的变革也越来越完整。
而种师道的扎子内容也越来越多。
种师道越来越欣赏这种制度,虽然还有一些地方不明白,可惜时间不多了。
年岁越大,人的觉也越来越短。
很多时候,赵桓都能看到种师道房间的灯,能亮到子时,次日五更天起床的亲事官,总能看到转椅上的种师道,手里捧着一个扎子,偶尔还会仰头大笑。
在新的纸上写写画画。
快马的传令兵的各州府县不用觐见的命令后,赵桓的行军也顺利了不少,偶尔会有快马传信,一些朱琏和李纲无法决定的事,赵桓都会细细考量之后,再做决定。
赵桓极为意外的是赵佶居然向汴京写了一封回书。
还送回来数百车的钱粮,这老匹夫是换了性子了?
直到赵桓收到蔡京的扎子,才知道发生了什么,是因为赵佶收拢的近四十万的勤王军,他养不起了!
这些勤王军来自巴蜀和荆湖北路、荆湖南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的勤王军,每天就待在临安城,无所事事。
吃赵佶的,喝赵佶的,之所以赖着不走,全都是因为赵佶,支付不了当初下令勤王时,所下的承诺。
一人十贯就是四百万贯钱财,这笔钱对拉走整个大宋一年税赋来说,不算太多,但是这钱撒出去,就收不回来了。
所以,赵佶就通过蔡京递了扎子,想把这四十万的勤王军统统打发给赵桓。
啧啧,这么不要脸的人,赵桓还是第一次见啊!
有用的时候,求着人家来,没用的时候,就想着最省钱的方式打发掉。
通过蔡京的扎子,赵桓也再次感觉到了蔡京这个太傅的能力,在统计学几乎为零的大宋,蔡京的扎子里,都是一连串的数字。
赵佶惶恐带走了不少的禁军,手中约有二十多万从应龙府带走的禁军,再加上四十万勤王军,赵佶的财政吃不消了。
江南富裕不假,可是这黄青不接的时候,可经不起近百万人的青壮年吃吃喝喝的!
赵佶当时南逃的时候,匆忙之下,只是带走了国库的钱财而已。
那囤积国之所需的三年之粮,可都在汴京屯着呢。
赵桓看着蔡京的扎子,想到赵佶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就不住的摇头。
他赵佶好歹曾经是一个皇帝,怎么可以乱下命令?
截胡勤王军,看似是让自己手里的力量更加强大,但是他就没想过这些拖家带口的勤王军,缺少基层军官的军队,其战斗力又能有多少?
不过这近四十万的勤王军,赵桓在和李纲几次通信中,赵桓确信京畿路、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以及河北东路的工赈监,完全可以吃得下这批勤王军。
他开始让李纲布局,接受四十万的勤王军的同时,令李纲敲诈……不对,是哭穷。
除了用玉玺盖了准许勤王军的前往汴京的安置诏书以外,赵桓让李纲向赵佶要当初国库的六千万贯钱!
当然这笔钱,现在已经花了多少了,赵桓心里没数。
不过以赵佶奢侈的作风,怕是新园子都建好了吧。
他真正的目的是让赵佶从江南东路和两浙路,淮南西路搜刮更多的粮草送到汴京!
粮食这东西可不能建园子,也不能让赵佶流连秦淮河畔。
要六千万贯,赵佶肯定不会给!
但是,粮食的话赵佶这货,说不定会逼着蔡京做这事。
这是什么时候,黄青不接之际,淮南路,就是再多的粮食,几次刮地皮一样搜刮之下,民众什么反应?
他很好奇,要是赵佶在江南东路,再逼一个方腊起义出来,近距离感觉到农民起义的赵佶,会不会夹着尾巴,逃回汴京。
不对,是北归汴京。
赵桓连软禁的艮岳宫都给他准备好了,他不回来住,太让人寒心了。
赵桓盯着传令兵,速度飞快的远离了自己的视线之时,就看到了张叔夜乘马而来,在不远处停下,从马匹之上,跳了下来,疾跑而来。
“官家,前方发现大量的马队,已经探明是刘錡部众。已经派出了传令兵前去通传。”
张叔夜知道种师中为了让太原的七路大军,不互相掣肘,将最难弄的西军两股部队,派遣回了汴京。
赵桓知道自己在路上一定会遇上。
这条路完颜宗望不选,是完全有道理的,赵桓一路上看到了不少的关隘,都极为险峻,从这里进太行山,实在是太难了!
“通传吧。赵英,将早就准备好的赏赐诏书和盘子拿出来。”赵桓准备当面封赏一下这两位西军的将领。
虽然不管是种师道还是李纲都在说大宋西军尾大不掉,听调不听宣,但是不亲眼见见,怎么可能知道呢?
孙翊千里突袭云中路的金廷百万军马场,当记首功。
他也早就准备好了赏赐的物品。
功勋虽大,但是孙翊是武功郎,和现在的岳飞平级,想要建节,还要再等些功勋的积累。
“官家,孙翊将军令自部马军原路返回,说要给陛下让路。只有刘錡将军来了。”
恩?
………………………………
第一百三十二章 种大忽悠再出手
赵桓用力的喘着粗气,才将自己有些狂躁的心,按住了。
是的这就是西军,从开始种师道就告诉他,大宋西军已经尾大不掉!
虽然他一直不是很相信,但是现在看来,的确如此啊!
孙翊胆敢如此行事,自然有所依仗,听调不听宣,已成了既定事实。
种师道听闻此事,也是放下了手中的书卷,长长叹了一口气,西军的情况错综复杂。不是简单三两句话能够说得明白。
一个雄壮的大汉走进了赵桓的大帐之中,朱红色的大氅在山风中随意的飘舞着。铿锵有力的声音在大帐之中响起。
“阁门祗候刘錡参见陛下。军甲不便,不能行全礼,万望陛下恕罪。”
刘錡入大帐时,将身上的武器交到了门口的亲从官手里,这个小细节,赵桓给他点赞。
“免礼。”赵桓让刘錡起来。
【刘錡。泸川军节度使刘仲武之后。刘錡非常擅长射箭,曾经百米外射中水缸,水缸水流如注。刘錡再射一箭,堵住了原来的箭孔。现为阁门祗候。】
【刘錡少时勇武,多次与西夏作战,累获得军功。绍兴四年参与仙人关之战,因战功卓著,被宋高宗赵构召见,被任命为江南东路马步军副总管。】
【绍兴七年,接受太行山起义军八字军,正式成军。】
【绍兴十年,岳飞在郾城取得大捷。而刘錡再取顺昌大捷,敌震惧丧魄,燕之珍宝悉取而北,意欲捐燕以南弃之。】
【绍兴十一年,柘皋之战中,刘錡再取大胜!】
【本来大好的局势,张浚争功轻进,被完颜宗弼抓住机会。张浚部被袭,张浚仓皇南逃。刘錡部乃按部位,整旌旗,最后徐行,有序撤离战场。】
【观其一生征战,有过硬的的战术指挥能力,但是未必长于军队管理。】
【所率八字军,三万七千军卒,将发,又益殿司三千人,皆携弩,将驻于汴,家留顺昌。錡兵不盈两万。】
【出发的时候共四万人,走到顺昌就剩下不到两万了,剩下的都跑了。】
【对你的忠诚度35/100,对大宋的忠诚度95/100。】
赵桓一愣,敏锐的发现了忠诚度的一些规律,35点的将领不会听诏不听宣啊。
不过有的人能看到资料,有的人看不到,有的人提醒心怀不轨,这系统到底是以什么机理在运作?
刘錡也是纳闷,新帝盯着他看了半天,一句话不说,自己脸上还能长了花不成?
“官家,臣受率臣种帅之命,领逾万军种马回京。途遇陛下,得蒙召见,不慎惶恐。”刘錡只好自己说话。
赵桓只是在看刘錡的资料,当看到他被建康城的驿馆的别院,被气死的时候,长长的叹气。
这赵构也是个人才,这都气死,自己砍掉多少个人才了?
没了砖石的长城,还把人才长城给毁了,我滴个乖乖,这是咋的做皇帝的!
“朕也没有大事,刘都尉劳苦,当有恩赏。赵英,端一盘子。”赵桓示意赵英端五百贯的铜钱来,这些都是大子,不是普通的那种薄如纸片一样的铁钱。
刘錡领旨谢恩,武将觐见新帝,恩赏乃是常理,有多有少。多的时候有个百贯薄钱,就已经很好了。
当五百贯摆在刘錡面前的时候,刘錡的脸色数变。最后俯身说道:“陛下,臣无功不受禄。还请陛下收回恩赏。”
无他,实在是太多了。
自己的父亲收复西宁州的时候,赵佶大肆恩赏,万贯入库,白银千两,犀牛角一对,金牌五枚。
自己这一个照面,无功无德,受不得这样的恩泽。
赵桓摇了摇头,说道:“拿着吧。”
刘錡端起来五百贯的铜钱,心情略有些复杂,这笔钱,是从小到大,他接到过的第一笔巨款。
父亲在世是极为严苛,家中也无厚财,自己的哥哥掌家后,倒是经营盐池有道,可是那都是军资,轻易不能奢靡。
他又想到了自己的幼子,这笔钱,对改善自己的家境,大有益处。
他又不是个傻子,知道自己接过这盘子钱,自己就算是姓赵了,自己自动站队到了赵氏家中。
而不是西军。
他还是接过了这盘子钱,俯首说道:“谢陛下。”
西军如无内地哺育,能支撑多久?
哥哥们所谋划的听调不听宣,除非彻底反出大宋,否则安有立锥之地?
他接过盘子里的钱,就是为了给他们刘家谋划个后路,毕竟刘家,或者说刘錡家,刚刚传到第二代,根基不深。
不像折家十一代将门,自唐而起,已过三百余年。
也不像杨家传七代至今,杨家是太宗皇帝收复后汉的重要依仗,而后与汴京军头盘根交错,联姻百年。
自己的刘家的积累实在是太过浅薄了些,那里守得住狂风巨浪?
他来见新帝,也是存了两头下注的想法。
“麒麟儿,果然是你。老夫看到刘字大旗,就猜到是你,果不其然。”账外传来了爽朗的笑容。
种师道被一个亲从官推到了大帐之中。
“参见义父大人。”刘錡弯腰见礼,比见新帝的时候更加尊敬。
他刘錡来见新帝,是不确定那个传闻极为懦弱的新帝,是否真的御驾亲征了。看到种师道是真的尊敬,这是义父。
刘錡家刚传两代,底子实在是薄了一些。
大宋西军并非唯折家唯命是从,而是对种家军的老种经略相公,唯命是从。
种家军共计十五万大军,还有秦凤路五万秦凤军为策应。在大宋西军的实力最为强横。
不仅如此,本来种家就是大宋官家,安置在西军中的钉子。
永定军路的将门,其实对种家也是又爱又恨。
朝廷拨的的军饷粮草,都是送到种家再分配西军各路军队。
种家从不克扣,都是如数送到各家之中。维持表面平和。
这一点,其他将门自问自己做不到如此清廉。
恨,就是这种家的底盘实在是太大,又是大宋官家的爪牙,恨的牙痒痒,却无可奈何。
“见过官家。”种师道先是向新帝行礼,这是礼节,他可不想史书给他一句御前狷狂。
“你的哥哥可还安好?说起来上次见你还是五年前了吧?一晃这么久,你也成家立业了。”种师道感慨的说道。
“官家,老臣与义子,许久未见,请准老臣与其叙旧。”种师道一语双关的说道。
赵桓点了点头,种师道是代自己去试探这刘錡的态度。这一点他还是很确定的。
种师道和刘錡没走多久,赵桓就受到了一条系统提示。
【刘錡对你的抚恤战亡士兵的策论心有好感,忠诚度+15,现在忠诚度50点。】
【刘錡和种师道交谈,忠诚度+20点,现在忠诚度70点。】
赵桓知道种师道蛮能忽悠人的,不过这张嘴也太能忽悠人吧!
35点忠诚度!就这么忽悠来了!自己做了这么多事,也没见过哪个将领这么涨的!
ps:重要通知,看本章说。
………………………………
第一百三十三章 有些人活着就能撑起一片天穹
赵桓知道种师道的嘴,那真是能把死人说成活人,能把活人说成死人,没成想,这刘錡也瞬间上套了。
啧啧,厉害。
不过赵桓看着自己面前的另外一大盘赏赐,心中又有一些落寞。
孙翊啊!长驱云中路,奇袭军马场,虽然短时间内看不出什么。
但是这处军马场被毁,至少能够给敌人一个警示,大宋并非不可出关而战!
有勇有谋的青年将领啊!
自己这边张叔夜六十多岁,宗泽六十多岁,种师道七十多岁,种师中六十多岁,大将皆为老将。
他怎么能不焦虑?
自己准备了高官厚禄。
奈何对方不受,自己能奈对方如何?
不过让他比较宽慰的是,也算是得到了二十八岁年富力强的刘錡,中兴四大将之一。
自己算是又一锄头,挖在了赵构的根基上。
中兴四大将,已有三名已经被自己掌握在手里!
……
种师道和刘錡有话要说,亲从官知趣的离开,而刘錡推着转椅,心思却如同万马奔腾一般。
实在是种师道所言的官家,实在是超过了他的所有预期。
藩镇割据的唐末和五代十国,给了这片土地太多的烙印,让人心惊胆战的藩镇兵强马壮,连契丹都需要避其锋芒。
痕德堇可汗,契丹的可汗觉得中原藩镇割据,北方防备松弛,经常南下幽、蓟等地掳掠。
当时的卢龙军节度使刘仁恭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他本来和朱温对峙,周旋李克用。没空搭理契丹人,结果契丹人多次南下。
终于惹毛了刘仁恭,刘仁恭出关作战,打的契丹望风而逃,痕德堇可汗献马请盟。
而后的契丹的建国皇帝耶律阿保机,更是与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在云州会盟,交换了战袍和坐骑,认作兄弟。
李克用和朱温在中原打的很凶,无暇北上,而耶律阿保机却因为辽国初立,唯恐李克用打他,才与对方结为兄弟。
这还是一镇之地的力量!
刘錡由衷的赞叹新帝的决心和能力,军功爵均田乡吏征兵制的确能打造强兵,只要稍微读点史书,就知道的事。
可是谁都不敢提。
被辽军打到家门口,没人敢说。
西夏反复,也没人敢说。
因为这玩意儿拿出来,就意味着强兵不假。
世家再起,是定局!随时能换皇帝的世家再出现,对皇权是极大的威胁。
刘錡感慨,大宋中兴有望。
大宋西军那帮人谋求自立,恐怕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他心里有些疑惑的问道:“义父所言,这兵制与秦汉唐制核新有大不同,孩儿能看一下吗?”
种师道摇了摇头,这扎子在出世,甚至在形成战斗力之前,完全不可能让第三个人看到!
“此事万分机密,切记不可对任何人说起。你可明白,一旦此兵制重现,不仅仅是朝中重臣,就连将门都要奔走阻拦,稍有不慎……”种师道停了下来。
刘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