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振兴攻略-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觉得自己大脑一片空白,自己最近的确做事有些不缜密,居功自傲,现在想想,这都是取死之道啊!

    种师道依然没有罢休,他今天一定要点醒沈从,

    如此下去,沈从还能居功到何时?

    高力士位极人臣,都不敢自恃功劳肆意妄为。

    他沈从才哪到哪?

    “昨日之事,你未多次请罪,但是官家罚俸半年,以示惩罚,这就是你圣眷不在的征兆!你可曾听过,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你的右臂已经受伤,还能经历军阵?还能杀敌立功吗?你要让自己这一辈子毁在自己的傲慢手中吗?!”

    “糊涂!”

    沈从觉得自己眼前一片空白,摇摇晃晃,差点摔倒!

    他已经知道犯了极为严重的错误!

    他忽然感觉肩膀被扶了一下,回头一看居然是新帝,

    沈从吓的浑身抖动了一下。赶忙说道:“见过官家。”

    这一拍,也让沈从如同回魂了一般,沈从脸色变得逐渐正常起来。

    “你别听少保吓唬你!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哪里有那么严重,朕罚你俸禄,是因为不想听你聒噪。”

    “我不罚你,你又要在我耳边聒噪半天,还不如直接罚了妥当。不要多想。”

    “种少保,你也是,好端端的吓唬他干什么。”赵桓直摇头,这种师道果然是人老成精,忽悠起沈从来,真是一套一个准。

    知子莫如父啊,看把沈从吓成了这个模样。

    种师道所说的没有半分虚假,句句在理,如果自己不是旁观者清,身在局中,自己恐怕也如同这沈从一样了。

    这老种这老头坏得很,说话的艺术已经到了顶峰,句句在理,句句扎心,让沈从冷汗阵阵。

    这种师道这么会忽悠人,不会把自己也忽悠瘸了吧?

    都怪自己这破系统!

    连特么测谎的功能都没有,谁知道这老狐狸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

    【历史事件提醒:《战国策·触詟说赵太后》: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当时秦国趁着赵国君王交替,权力交割之际,大力攻赵,赵国不低,连丢三座城池,当时情势危急的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要赵威后,把小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做人质。】

    【赵威后宠爱自己的幼子,执意不肯。触詟以此句为核心,展开论述,说服了赵威后,长安君前往齐国为质。解了赵国的困局。】

    【大意为:从这一辈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赵国建立的时候,赵国君主的子孙被封侯的人,他们的子孙还有能继承爵位的吗?如果长安君在国难之际,未能为国做出贡献,终有一天立不稳跟脚。】

    ???

    老子要的是测谎仪,你整个翻译是几个意思?

    系统!这段我上学的时候,是背诵并默写全文的!学过的知道吗?!

    不用你提醒好不!搞得自己跟个学渣一样。

    赵桓无不愤慨!自己又不是听不懂!

    【……】

    “沈从你先下去吧。我和种少保有大事要商量。今天虽然种少保是吓唬你,可是你以后做事也要缜密一些。知道吗?”赵桓说道。

    沈从低头称是,经历了种师道的点拨,他已经知道了自己错在哪里。

    “官家说我是吓唬他,官家是如何看出来的?”种师道饶有兴趣的问道。

    “朕天生异禀,聪慧过人。”
………………………………

第一百二十八章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赵桓开了个玩笑,就抓住了车把,推着种师道缓缓前行。

    自己总算是抓住了这车把。

    好几次自己要推车,烦人的赵英都提前就位了,今天没了烦人的赵英,自己终于推上了这转椅。

    尊老爱幼,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后世的绝大多数的青年们,谁看到孤寡老人,无力前进时,不是都会能帮着推一把,就推一把?

    谁小时候还没扶过老奶奶过马路了呢?只是长大以后,扶不起了而已。

    他也就到这大宋一个多月的时间,这皇帝的身份,他还没完全适应。

    当然也有点年轻人逆反的心里在,越不让干什么,越要做什么!

    而且古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自己为何就不能礼贤下士?

    种师道无奈的摇了摇头,说道:“老臣所说句句属实,沈从这样,有多少恩泽都有耗尽的那一天,到时候就是他身死时刻。”

    “也就是官家仁义无双,天下罕有,要是换了太上皇那会儿,不知道脑袋都掉了几回了。”

    赵桓推着转椅慢慢前行,老人腿脚不利索了,反而会更希望到处看看。

    他还是懂的一些老人的心思,大学时候组织了不少的社区活动,老人的心思,他还是知道一些。

    “种少保言重了。他沈从是种少保的义子,无论如何朕也不会薄待他的。”赵桓解释了一句。

    种师道继续摇头,官家还是年轻了些,不知道什么叫人走茶凉,人情冷暖。

    自己百年之后,都成了一抔黄土,谁还会记得自己?

    赵桓自然看懂了种师道摇头的样子,笑着说道:“还记得王重阳,当然现在是王五品了。”

    赵桓说到这不自觉的笑了笑,这王五品是王重阳的诨号了。

    自己给他定的寄禄官,是正五品,没有官名,导致大家都只能喊他王五品。

    “王五品,曾言真性永生说,不知道种少保还记得么?匡扶社稷之功,无人会忘。”赵桓的心中做了很多的计划,如何让这股精神永存,就在他的计划之内。

    而类似于种师道这样,七十五岁高龄还要千里跋涉勤王的忠贞之士,不管哪个皇帝都会大书特书。

    没人会忘记他。

    种师道气愤的说道:“那沈从能躺在功劳簿里活一辈子吗?!”

    “能啊,他凭什么不能,凭从龙之功不可以,凭种少保的匡扶社稷之功,足以安泰。汴京的军头都躺了一百六十多年了,他沈从凭什么不可以。”赵桓随意的说道。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沈从一辈子都躺不了?

    种师道气极!

    这官家怎么净逆着自己的意思说话!

    赵桓会心的笑了笑,这种师道,涉及到了家事的时候,像个小孩子一样,自己说的句句是实话,有哪一句有错?

    这个世界不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吗?

    种师道谋国之时的老谋深算,眼光之独到,涉及到家人的时候,就是个孩子,净钻牛角尖。

    种师道呆呆的看着大军出征。

    知道怕是自己这是自己这辈子最后一次出征了,希望真的如同官家所言,能够让不懂事的沈从,躺在功劳簿上一辈子吧。

    这天下大道,哪里是那么纯真?

    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的天下,何曾有过?

    章惇现在不就老老实实的躺在了奸臣传里,还要时代传下去?

    说不定传到千年之后,依然有人吟诗作对怒骂章惇呢。

    赵桓看到种师道的担忧,他又不是铁憨憨沈从,哪里会那么的纯真?

    他只是心中那些计划,大概率可以保证种师道的功绩能够传唱下去而已。

    至少在自己活着的时候,沈从真的可以,躺在功劳簿上,好好的躺着,只要不是谋逆之无法饶恕的错误。

    “官家说我在吓唬沈从,何以见得?”种师道忽然想起这一茬了。刚才被赵桓一打岔,就给忘记了。

    赵桓脸上带着轻笑,没有言语。

    种师道训诫沈从的时候,他就到了,只不过站在不远处而已,种师道老了有些耳背目茫,沈从当时正陷入自己的世界,没有发现赵桓而已。

    种师道说的事实,但是种师道却没有强调当时沈从做这些事,所处的情景。

    沈从前往城外找种师道商量的时候,自己确实有些担心,不过这些担心,随着沈从站在朝堂上,为赵楷的死背书的时候,就已经完全抵消了。

    直说错误,没说后续,没说做了什么,这种师道实在是太片面了!

    还有他遇刺一事,当时金兵刚退,大军调动,处处都是事,沈从到底是因为不缜密导致他受伤,还是因为费心国事而忽略了自己的安危?

    从另外的角度看!这事绝对不是种师道说的那样!

    还有李纲遇袭这事,邓圭是隐藏在大宋汴京最大的间谍头子,自保手段之多,甜水巷的头牌天玥是一个幌子,在广备攻城作也有同党,妄图混淆视线给邓圭逃亡的时间。

    沈从考虑不周,那李纲自己不知道自己的价值?

    站在隐藏在罪犯的匠人之中,他就没有一点错误没有吗?

    赵桓有时候甚至怀疑,在沈从出现的那一刹那,那个人尖子中的李纲,说不得已经知道了,沈从要找的是谁!

    当日请假的三人之中,邓圭假以“老何”之手传递情报,在广备攻城作呆了七年之久!

    而沈从的风闻录中,也曾提到李纲常常与老何饮酒到深夜,感情莫逆。

    当时的李纲没有一点点拖延时间的想法?

    自己也要怀疑李纲是金国的谍子吗?

    人心隔肚皮,人心也是在不断变化。

    自己又不是“吾好梦中杀人”的曹将军。

    对谁都怀疑,自己这皇帝做的岂不是要夜不能寐,辗转反侧了?

    他一大堆事,哪有空怀疑,先把朝政处理好,把大宋带向辉煌,是他现在必须要做的事。

    如果做不到,就只有扁鹊三连的下场等着他了。

    他从准备试着做皇帝的那一天起,都一直朝着一个目标,小心翼翼的前进着,那就是活下去。

    自那时到这时,他的目标一直未曾变过。

    大臣在亡国时可以投降,百姓可以在亡国之时投降,唯有自己不能投降,敌人绝无可能饶过自己,即使不死,也是囚禁一生。

    对于自己的目标,他非常的清晰明确。

    但是他只是纠正了种师道说自己对沈从隆恩不在这件事,其他事没解释一句。

    人种师道是在训孩子,自己管人家家事干什么。

    “种少保,还是说回兵制吧。“赵桓不准备深入展开这个问题,没有意义。

    做点有意义的事,才是只争朝夕。
………………………………

第一百二十九章 军功爵均田乡吏兵制

    “官家想好用用什么兵制了吗?”种师道问道。

    “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

    “其战也,五人束薄为伍,一人羽而轻其四人,能人得一首则复。”

    “将,短兵四千人。战及死吏,而轻短兵,能一首则优。能攻城围邑斩首八千已上,则盈论;野战斩首二千,则盈论;吏自操及校以上大将尽赏。”

    赵桓说完眨着眼看着种师道。

    种师道一愣,这分别选自了韩非子的定法,商君书境内篇等内容。

    说的都是一个东西,就是秦朝的军功爵均田制度!

    新帝居然从旧纸堆里掏出了这个东西出来!

    战功与敌首级挂钩,一人头就是一个功,爵进一级。

    而且还有战争为五人一组,如果一人战死,其余四人受到处罚,如果更多人战死,就会受到更大的惩罚,轻则流放,重则处死。

    如果可以枭首一名,则可以抵消一名战损。

    如果将官战死,卫兵要受刑罚,如果卫兵中有人能够得到敌人一颗首级,就可免除刑罚。

    军队在攻城围邑时如能斩杀敌人八千以上,野战时如能斩杀敌人二千以上,就是全功。凡立全功的部队,就对全军进行赏赐。

    军功爵均田,又要苏醒了吗?

    “设乡四老,县四老,州四老,府四老,路四老。至年终,路四老上书言事。”赵桓又说了一句,看着种师道,等待种师道的回应。

    种师道皱着眉头问道:“官家,三老制度为前汉旧制。可是这四老何解?”

    “与前汉的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官家的四老和前汉的三老制,有何不同?”

    “前汉广开言路,还设过国三老,不知道官家如何看法?”

    赵桓左右看了看说道:“路四老可言国事。这就是不同的地方。国四老现在不成熟。”

    “四老之中,增设的这一名乡老,为退役军卒、将领专有位置,但凡立功伤病者、年满退役者,皆可为乡老。负责检点丁口、收税赋、查路引、风闻言事。”

    风闻言事!种师道的眼神都变了!

    这个新帝这一套,根本不是军功爵均田征兵制!

    而是一种从未见过的兵制!

    虽然其核心依旧是军功爵那一套,可是其结果,已经发生了变化。

    最后的军卒退役成为天子爪牙,风闻天下,天子对这个天下的掌控力,将从县,延伸到乡,延伸到村寨。延伸到这个国家的每个角落。

    当然这种状态,要很久才能实现。

    而且极其难以把握。稍有不慎,就是国朝倾覆。

    “官家,此制来源于何处?”种师道问道。

    赵桓想了想说道:“来源于红……咳咳,来源于旧纸堆了。从汉制里面刨出来的。晾了晾晒了晒,拿出来用。”

    种师道一副信你才怪的表情,赵桓的制度是在修补军功爵制度,使其更加可控。

    赵桓看着种师道这一副见了鬼的模样,就知道,自己偷来的这套兵制,应该还不错。

    只是自己总不能说,来源于后世吧。

    后世的兵制,士官转地方的操作,真正的将权力伸向了县以下。

    这么说,会暴露自己不是原来宋钦宗的事实!

    嗯,赵桓非常确定,自己是因为这个理由。

    种师道忽然想到了什么,脸色数变,这一招釜底抽薪,绝的其实是将门的种!

    将门与太祖皇帝达成的协定,是祖训!

    赵佶走钢丝一样,想要抵抗这个制度,可是失败了!

    虽然现在的将门的实力,已经远不如开国之时,但是其势力已经密布整个天下,牵一发动全身。

    这天下绝对大乱,到时候,新帝能够掌控那个局面吗?

    将门岂能束手就擒?

    种师道郑重的问道:“官家,可曾想过兵制变革的后果?会滋生世家,重现汉末十八路狼烟。”

    赵桓点了点头,从知道自己有个皇后起,他就已经在谋划这个事了。

    他决意做一个好皇帝,做一个明君。

    那做一个明君,到底应该怎么做呢?赵桓不清楚,也很迷惘。

    但是他知道,藩镇格局的后果就是皇位不稳!

    藩镇庞大的结果就是唐玄宗之后的皇帝,九次逃离都城,六次首都被攻陷。

    但!

    就是如此乱世,中原十八省,何曾沦落与异族之手?

    自己这大宋已然风雨飘摇之中!随时都可能倾覆!

    不下点猛药,难道学那历史上的宋钦宗,开门揖盗,把汉地送给异族?

    他宁愿天下藩镇割据,打的肝脑涂地!

    他宁愿皇位不稳,随时有可能被人拉下去斩首!

    也不愿,这汉家祖地,拱手让人!

    他不愿做亡国之君不假!但是他更不愿做历史的罪人!

    既然立志做一个明君!连一个皇位都不舍得!

    还算什么明君!

    藩镇,世家在军功爵均田制复苏的时候,会再次复苏。

    但是世家有家有国,世家的地位与国同休,历数历史上的世家,都是国破家亡。他们把控整个天下,又能如何!

    不比那些有家无国的士绅地主们强一万倍?

    任何敌人来了,只要敌人承认地契的存在,就承认了地主的地位。地主只要商量好上供的份额,就继续作威作福。

    国破地主犹在,这些人有家无国,唯一的好处,就是没有强大的世家,随时把皇帝拉下去剁脑袋。

    稳固皇权,仅此而已。

    赵桓替魂原来的宋钦宗之后,压力一直很大,他不愿意做历史的罪人,既然来到了这个位置上!

    为什么不试试自己能不能改变这腐朽的大宋!

    不试试!谁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到!

    “朕,知道!”赵桓同样非常严肃的告诉了种师道,自己做好了被人拱下皇位,剁掉脑袋的准备。

    种师道看了赵桓很久,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他看着嘈杂而无序的禁军,再想想大宋自太宗之后,以钱粮换北地和平的战略,就不住的摇头。

    这样是和平了,最后的结果,就是养了一群废物。

    汴京的将门,在开国之初,随便拿出哪一家,都是震慑整个天下,无不折服。

    现在呢?

    瓦罐里的蛐蛐,瓦舍中的鸡笼,宅院里的大狗,都比将门那群后生,还要英勇一些。

    将不为将,相不为相。

    将军们整日互相掣肘,生怕对方拿的功劳大于自己。

    朝堂的大夫们,也是为了龙椅上伸下去的草叶,斗的你死我活。

    谁来管着天下黎民?谁来管这大好河山?

    没有人!

    “种少保,乱就乱吧。还能比现在更乱吗?”赵桓并没有随着种师道的叹息,而变得忧心忡忡。

    反而斗志昂扬!

    种师道看着赵桓的样子,连连摇头。

    当然种师道并不是在否定新帝的状态。只是在感慨,年轻是真的好,有冲劲,敢作敢为。

    但是官家身上的肩膀,依旧略显稚嫩,他显然还扛不住接下来的狂风骤雨啊!

    “官家,让老臣来写这个兵制的札子吧。军功爵均田乡征兵制。”
………………………………

第一百三十章 第四次赌命

    “种少保,不必如此。朕做的决定,朕来负责。”赵桓坚定的说道。自己生出来的事,自然由自己负责。

    其实赵桓可以选择混吃等死,用好种家军,与汴京军头、朝臣虚与委蛇就是,一切照旧即可。

    可是那样活着,有意思吗?那样的皇帝还是皇帝吗?谁都能来掺和一脚政事!

    他没忘记自己要斩李擢时,赵明诚进宫时,以朝堂大乱对他的威胁!

    那不是皇帝!那就是个牌位!

    种师道摇了摇头,这不是一人做事一人当的问题。

    而是代表种家表态,一如当初的石守信,支持宋太·祖搞定军头一样!

    他种家被人称作经略相公,本身祖上就是大儒,大儒和儒生本身就有极大的差别,他种家,与军头有本质的区别。

    “官家,老臣心中有一问。这军制也是那大宋密制之不可外宣之物吗?”种师道问道。这是他心里的疑问,他需要确定这一点。

    赵桓露出了些许的犹豫,这是后世兵制,算是系统出品吧。

    他不确信的点了点头。

    种师道点了点头,感慨万千的说道:“果然是英武圣文的太·祖啊!”

    赵桓想了想,没有反驳种师道的说法,毕竟这个兵制,的确来源太·祖。

    “官家,支开沈从,是不是想着,老臣若是不答应,就把老臣从这山坡上直接摔下去?”种师道问道。

    他没有在调侃,而是在询问。脸上比较郑重。

    赵桓瞪着眼睛,看着种师道,在他心里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吗?!

    “没有的事!此兵制诏书文章一出,将门必定闻风而动,朕把你推下去,有什么好处吗!不靠着西军打仗了吗?”

    种师道摇了摇头,自己这个陛下啊!

    还是心太善了。

    如此机要之事!不可说于任何人听才对!

    这可是真正动摇国本!真正将将门,拉下马的恐怖兵制。

    自己就是将门,按照常理而言,他是绝不会同意。

    官家应该把知道此等机密的自己,若有不尊,诛杀当场,伪托病死,以受不住颠簸而亡。

    这天下有何人会怀疑?

    还是心太软了啊。

    不过,这才是他认知里那个宽仁的陛下。

    他同意这种兵制的根本原因,并不是自己绝嗣之事。

    绝嗣,这也是一方面原因,如果真的涉及到自己的利益,他很难说站在赵桓这边了。

    是个人都有私心,他也是人,自然会为自己家门考虑。

    可惜他们种家实质上是个书香门第,因缘际会,种家才做了帝王爪牙,钳制早已蠢蠢欲动的大宋西军而已。

    他能同意这种兵制的根本原因是,将门已经不是原来的将门了。

    此次完颜宗望南下,除了真定府出兵三万之外,再无任何援军驰援燕京!

    这也是导致战略要地燕京失守,辽国汉人郭药师投降,最重要的一点原因!

    广信军驻扎保定、安肃军驻扎徐水、保定军驻扎文安、信安军驻扎信安、顺安军驻扎高阳、永宁军驻扎博野、平定军驻扎阳泉,永宁军驻扎吴桥,在河北东、西路的这八处禁军,未动一兵一卒!

    看着金兵长驱直入,直扑汴京!

    因为汴京为都城,而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