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振兴攻略-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程褚招呼了两名亲从官,将王景儒拖下了文德殿,准备实打实的杖四十。

    亲从官乃是内廷之事,李纲此举指挥亲从官,其实已经违制了。

    但是程褚为什么听李纲的就耐人寻味了。

    朱琏在珠帘后,微眯着看着御下的种种事情,脸色不是很好看。

    亲从官居然听从李纲的命令,这超出了朱琏的预料。

    这刚登上朝堂还没开始发力的王景儒,就被拖死狗一样拖下了文德殿。

    那必然是死狗一样,实打实的廷杖四十,基本没人能活下来。

    而且看程褚的架势,这是往死里打的意思了。

    也是让诸多官员朝臣们惊异!他们没想到,一向退让绥靖的李纲,怎么突然就如此强势起来。

    李纲这么做,自然有他的道理,他既然需要转移官家的内帑,需要转移军器监作坊的工具,就需要更多的时间。

    李邦彦的提议其实蛮好的,用闲散惯了喜欢凑热闹的汴京人,做一场大规模的验证,自然可以拖延不少的时间。

    可是李纲比李邦彦更清楚,军器监那些工具,至少需要一个月才能彻底打包装车,进入太行。

    这就是需要他拖延更多的时间。

    而且,居然敢派兵打乱官家河东路战场布局,那就得接受自己的反击。

    元丰党人,元祐党人斗什么什么鬼样子了?有杀一人?

    这群人,真的是贪心不足啊!

    “李纲!你目无尊长,盗名暗世,以为用些许政绩,就能隐藏那丑陋的模样了吗!现在暴露了吧!你越权指挥内廷上一指挥,是何居心!”尚书列曹侍郎猛地站起来,大声斥责李纲的行为。

    “有官家亲笔手书在此。乃是官家受某权柄。不知道朱侍郎,可有不服?”李纲做事都是有理有据,不喜欢越权。

    他可是有官家的便宜行事的诏命。

    “你当我们都是傻子吗!官家放权让你越俎代庖?!内廷事关重大,怎么可能交给你一个外臣掌管?一派胡言!矫诏之举,足以把明年的今日变成你的忌日!”

    右谏议大夫愤然而起,大声斥责。

    “官家除亲笔手书之外,还用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大玺!难道陈大夫,不认识这印章吗?还是以为某用萝卜雕了个皇玺专门矫诏?”

    “还是以为某有太上皇爱好,仿造印玺十方?”

    李纲立马将手书展示了一边,这方玺,实在是太有名了。诏书也是正经货,不是李纲矫诏。

    赵佶曾制作了数枚大玺。究其缘由,还是意指着天下皇位的传承,并非赵家一家在传承,指责其中的愤慨,意指老将门也在传承。

    更意指责老将门干涉朝堂。

    李纲引太上皇仿玺,骂陈家右谏议大夫意图谋逆。

    比骂人,李纲自问不虚。
………………………………

第一百六十二章 这招好难接!

    可是这朝堂是骂人就能解决的吗?

    李纲知道朱琏皇后的依仗,是不断向着汴京城出发的八门所控制的禁军,他们正在用一日十里的速度,龟速挪动着。

    广信军两万,安肃军两万,保定军两万,信安军两万,顺安军两万,永宁军两万,永静军两万等,共计十四万兵马,正在日夜兼程赶往汴京。

    这些兵马都是八门的人,只有朱琏皇后的本家军卒前往了河东路,若是李邦彦的消息为真,朱家应是去河东路掣肘官家!

    意欲谋害官家。

    这些军卒到达汴京那一刻,李纲就知道自己会失去权柄。

    这需要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官家已经御驾亲征月余,剩下最后一个月。

    自己不愿意摆开阵仗对打,凭白损耗大宋国力而已。

    官家也不愿。

    所以,李邦彦说的很对,眼光很准,他们就是看官家河东路抽不出手来,才孤注一掷。

    但是现在,他需要将官家的内帑全数转移,就必须表现出自己的强势来,虽然是默认的规则,但是也需要李纲在朝野中,尽力争取。

    “李纲纵恣于上,朋邪于下,舞智御人,在人主前,颛狙伺为固位计,谓当越拘挛之俗,内怀不道,伏诛此獠!”

    “李纲睥睨社稷,内怀不道,欲效王莽自立为司空,欲效曹操自立为国公,视祖宗为无物,玩太子如婴儿。其罪当诛!”

    “京不孝夹持人主,下以谤讪诋诬天下。大臣保家族不敢议,小臣护寸禄不敢言。颠倒纪纲,恣意妄作,自古人臣之奸,未有如纲今日之甚者!无复廉耻!”

    “其下者,则巧言令色,献媚人主,窃弄国柄,荼毒生民,如秦之赵高,汉之十常侍,唐之卢杞、李林甫,天下犹以不正典刑为恨!”

    “纲欺君妄上,专权怙宠,蠹财害民,坏法败国,奢侈过制,赇贿不法,致使赤地千里,盗贼偏野,白骨如山,人心携贰,天下恐有解体之祸也!”

    朝臣们在朝堂上,开始口诛笔伐,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不过李纲还是第一次听说,有人要将自己,比作王莽和曹操。

    这太抬举他了。

    他何德何能,单是这卒致宗社之祸他都受不住。

    “说够了吗!”李纲猛的高声怒喝道。

    朝堂瞬间安静的掉一根针都能听得见。

    自己担不起这个骂名啊!

    他们说的这些事,是内八门和外三家们正在做的事情!

    如此睁眼说瞎话,李纲也不是第一次看到。

    他以前是一个旁观者,现在是当局者,血气翻涌,他真的没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

    “好了,好了,不要在朝堂喧嚣。李太宰乃是刚正之臣。这题还有人有疑虑吗?”朱琏皇后在珠帘之后,开口说道。

    “李太宰所自证之法,满篇荒诞不堪,随便找个站着喝酒的百姓,都知道如何解此题,李太宰,错就是错了,认个错而已。”

    观文殿大学士,户部尚书向良站了起来说道。

    “李太宰还有疑虑吗?”朱琏还是挂着笑问道,明显采用了向良的说法。

    李纲说道:“皇后娘娘,臣有一法,汴京城有近百万人居住,还有不少番外之人。离官考还有几个月之久,不妨在各城门放置三个抽屉,验证一下这算学题目即是。”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错就是错,对就是对!”

    “几月时日太久,秘书省还要刊印考卷。”朱琏摇摇头说道。

    “一月足矣。”李纲无奈的说道。刊印考卷而已。不用几日就可以了。

    朱琏这是急不可耐的想要临朝称制了吗?

    “那就以一月为期。依太宰所言。”朱琏算是同意了李纲的说辞。

    “有事出班,无事退朝。”尖锐的嗓音在整个文德殿内回荡着。

    “李太宰留一下。其他人散了吧。”朱琏站了起来,转身向着后殿走去。

    赵谌从龙椅上跳了下来,追着自己的娘亲而去。

    他现在个子太矮,这高大的龙椅他只能跳下来。

    “太宰不要心有怨怼。此间诸事,也非吾之所愿。”朱琏依旧端坐在珠帘之后,轻声说道。

    她是宫内之人,轻易不能以真面目见朝臣,这是规矩。

    朱琏继续说道:“内八门和外三家各军共计十四万大军,正在日夜兼程向着汴京赶来。吾也是被情势所逼,还请李太宰知晓。此间有给官家的一封书信,还请李太宰投奔官家之时,代为转交。”

    李纲从太监手中接过了书信,手一抖差点把书信扔掉。

    借刀杀人之计!

    因为这封书信没有用密蜡封好,似乎是封了一次,未曾封好,从新密封了一次。

    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道具,足以让李纲彻底失去官家的信任,甚至有何能有性命之忧。

    私拆官家家书,是何等罪名?

    到时候他在官家面前根本无法自证,即便是这封信他未曾拆过!

    可是这封信明明不是他李纲拆的!

    果然是宫中之人,这朝堂狗斗之高明,李纲自愧不如。

    他现在无比怀念工坊那些冰冷与火热的机械,他们没有感情,也不会让李纲如此劳累。

    “臣知道了。”李纲收下了这封信,这是筹码,今天他在朝堂上杖王景瑞四十杖,还要延期一月,证明那道可有可无的算学题。

    这封信,就是他的催命符,但是他不得不接。

    李纲继续说道:“皇后娘娘,太原城被毁的七七八八,官家意图从新修太原城,工赈监民夫,正在入太行,但是这钱粮怕是不够几月只用。还请懿旨,送钱送粮入太行。”

    “哦?”朱琏一愣。

    停了很久之后,朱琏说道:“那就听太宰的。自行调拨就是。”

    “谢皇后娘娘。”

    李纲出了文德殿,摸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金兵大军压境的时候,他都没有如此慌张过。

    万一朱琏皇后埋伏刀斧手于殿外,他今天能这么顺利?

    希望官家能够信任自己吧。

    李纲写了一封书信,将京中的事和这封没有密封好的书信,差人送到太原城去。

    此时的官家,已经到了晋中吧,希望河东路诸事皆顺。

    赵桓带着两万禁军走到了晋中,已经一月零五天,禁军从两万变成了一万。

    其他人都掉队了。

    这群渣渣。

    他在车驾上看着晋阳城的旧址,就是想不明白,为何赵光义能把晋阳城就那么毁了。

    他从地图上仔细端详过,不管是从雁门关南下,还是从朔州绕过雁门关而行,北地游牧民族都是需要经过这里。

    太原别名晋阳,又名龙城。乃是龙兴之城。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

    战国之时,赵国的都城,也不是从一开始是邯郸,而是在晋阳。

    隋末时,李世民、李渊,就是驻守在这太原起事,夺了天下之后,更是以晋阳古国之名唐为国号,开大唐盛世,光耀千载。

    五代十国之时,后唐、后晋、后汉、北汉都是发迹于晋阳城,并以晋阳为都。

    这座一千四百多年的古城,就简简单单的被赵光义给毁了。

    一干二净。

    PS:地图楼八门所在位置已经在地图楼更新。朱琏人物卡已经添加。
………………………………

第一百六十三章 给国贼盖棺定论

    大宋老赵家这强本弱枝的国策,赵桓可以理解一点点,但是这把晋阳毁掉,怎么看都有点头疼砍脚的失智。

    在燕云十六州不在手中之时,毁掉晋阳,大宋拿天灵盖抵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吗?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生,少算不胜,而况不算乎?

    赵桓想到了前些日看到的这句话,乃是武圣孙膑所言。

    这赵光义算是太膨胀了,未有燕云,先毁晋阳,以为自己能拿下燕云十六州,未曾想被孤儿寡母的辽国萧皇后,给打的狼狈而逃。

    双股中箭,得名驴车皇帝。

    这次凭着太原城军民一心和种师中的支援,算是勉强守住了太原城,但是下次呢?

    再修一座像晋阳古城那样的大城?可是,修一座大城要多少钱?

    赵桓有些头疼。

    他只知道当时李治和武则天修大明宫的时候,把京官的俸禄都给停了。

    而这晋阳古城周四十里,十里之城,面积约为二十五平方公里。

    大约为两千五百万平方米。是明清皇宫紫禁城的三百四十七倍之多!

    虽然不是皇宫,不用那么考究,可是一座大城,需要千年沉淀,赵桓哪有千年时光去再建?

    赵桓真的不知道如何才能重现晋阳当初的辉煌,那个周四十里,二十道城门的晋阳,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

    残垣断壁和夯土,就出现在他的面前,告诉他,当初的晋阳城多么宏伟。

    一千年河东的晋阳城,一千年河西的太原城。

    赵桓已经走过了晋阳,终于来到了这个大宋的北大门,太原城。

    入目就是一座极小极小的城郭,周十里,小土城一个。

    太原城原来就不足十米的土城墙被毁的差不多了。

    串楼依在,雁翅台上的投石机依然有人在看守着,太原城民有些怕了,即使雁门关已经回到了宋人之手,并且由天子亲军亲事官把守。

    但是太原城民还是相信自己这高大的雁翅台上的投石机。

    禁军的马军前往太原城通传种师中,天子到了太原城。

    这只是个通传的仪式而已,表示官家这个天子,尊重这个河东路的率臣,事实上种师中早就知道官家到了晋中,一早就准备好了迎接圣驾。

    赵桓进城前,先看到的是串楼下的累累白骨,和挂在穿楼上的一具具尸体。无数乌鸦盘旋着串楼之上,看到禁军大队人马,也未曾飞起。

    还有那堆积如山的木料,都是被毁掉的串楼,还有护城河上的被填平,河道里被碎冰冻住的尸首。

    赵桓好似看到了太原城军民在守卫太原城时,那种决绝。

    仿佛无数的契丹奴金人不断的冲击着串楼,而太原城军卒奋死应敌的场景,嘶吼声喊杀声似乎就在耳边经久不绝一般。

    这是幻觉,赵桓没来到大宋之时,就是承平已久的盛世,人们丰衣足食,为了些许鸡毛蒜皮没小事吵个没完没了。

    何曾见过如此阵仗?他勉强维持住了身形,他知道那都是幻觉,但是他必须顶住这种战阵对他冲击。

    乱世,就是如此模样啊!

    禁军大队人马缓缓入城,城中四处都是被投石机石块砸烂的模样,还有为了修建雁翅台上的投石机,被拆毁的民房,连太守府都被拆的一干二净。

    真正的油尽灯枯的太原城,居然守住了这座城池,简直不可思议。

    再难也要重建太原啊!否则怎么对得起太原城的军民?

    毁家纡难。

    这四个字突兀的出现在了赵桓的面前,久久不去。

    也不是种师中没有眼色,天子亲至,为什么不将尸体残垣断壁清理一下?

    这种基本迎接天子巡查的手法,种师中为官已久,安能不知?

    实在是太原城内遍地都是事,而太原城外,岳飞据雁门关,抵抗着还想夺回雁门关的金兵。

    而他还需要防备完颜宗翰绕道再袭太原,这些事都忙不过来,面子工程实在是抽不出人手来。

    所以,在赵桓面前,就是一片狼藉的模样。

    他端坐在城门口,手中端着当初官家赐下的鱼符和旌旗,这是表示率臣交回兵权。

    毕竟天子已至。

    赵桓深知自己不是军事天才,瞎指挥反而给大军带来困扰,让种师中将率臣虎符和旌旗大印一并交给了种师道。

    自现在起,河东路率臣变更为了种师道。

    反正是兄弟俩,种师道只能坐在转椅上,这河东路的军事,还是种师中去做。

    “臣惶恐,未经官家准许,擅自矫诏,大金吊伐录之事,还请官家降罪。”种师中请罪,这事就是矫诏。

    赵桓摇了摇头,这等小事,他才懒得计较,自己当初给了耶律大石一张地图,种师中做的事,是在补充他的计划而已。

    “情势急迫,种帅言重了。赵英,颁旨吧。”

    太原城总要抚恤,大宋将士也要加官进爵,否则谁会跟他这个皇帝干?

    “朕庆登储,安享泰宁之祉,晋阳乃吾汉人之圣地,晋阳之祸,事出太宗。”圣旨的开头第一句,先把罪名按在了驴车皇帝的头上。

    “以违天拒命,烈火焚城,复引晋、汾之水,尽毁之,毁晋阳,自废武功,修大小丁字街近九百于道,谋钉龙脉,以破不祥之兆,亘古奇闻,何其荒诞。”

    赵桓这一句,让听宣的太原城民,心头触动极大,要是当初的围四十里的大城,守城还能如此惨烈?

    赵桓也是无奈之举,这要是不清算驴车皇帝的罪恶,怎么安抚得了太原城以及河东路之民?

    骂自己祖宗的事,赵桓毫无压力,反正他又不是驴车皇帝的后人。

    “李嗣本、耿守忠二人罔顾圣命,投敌叛国,隆德府义胜军,望风而降,具言中国虚实。反戈一击,金人如入无人之境,直趋太原。童贯及临事乃蓄缩畏慑,奉头鼠窜,夜开太原门而出,日驰数百里赴阙,人心亥散。太原城危在旦夕。”

    赵英阴阳顿挫的声音再次响起。

    隆德府义胜军在李嗣本、耿守忠两人的率领下,投降了金人,还把太原城的虚实堪舆图告诉了完颜宗翰。

    而当时的宣抚使童贯,率领捷胜军直接一天跑了数百里,跑回了汴京,太原城人心涣散,太原城危在旦夕。

    种师道和种师中心中无不骇然,这是要将这三个人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啊!

    人还没死,已经被盖棺定论。

    赵桓没有怪罪张孝纯投敌的想法,完全是因为当时的太原守军已经先人一步投降了!

    宣抚使童贯带着剩下的主力逃跑了!

    这张孝纯一个纯粹的文人,你指望他能做什么?

    守住太原的正规军只有那死的所剩无几的三千捷胜军,还有太原的百姓!

    他必须给太原百姓一个交待。
………………………………

第一百六十四章 军功爵均田露出一点边角

    不找罪魁祸首,找张孝纯这个软柿子捏吗?

    李嗣本乃是将门李家之后,童贯乃是异姓王,金兵至,或逃或降,对得起大宋给他们的优待吗?!

    他们何曾有一点勋贵的觉悟?

    “幸太原军民一心,据守朝曦、开远、金肃、怀德之门,屡次击退金兵,设壮兵,专充修城,昼夜不止,此间大义,天地泣啼。”

    “昔有簟Y於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今有太原百姓毁家纡难,奋死报国,朕,大惶恐。唯恐无颜以面河东乡亲。以负民意。”

    “吾皇万岁。”太原城民瞬间觉得自己做的这些事,没有白做,他们是真的把自己的家都毁了,抵抗了金兵兵锋。

    官家直接将他们写在了诏书里,那再多的辛苦也算值得了。

    “王禀军都,惟尔公忠秉性,智勇超伦。系江山安危与一身,不负圣命,忘生死而决。我宋之定国侯也。当国家之多难,保社稷以无虞。生为人杰,死为鬼雄。”

    “种师中进太尉衔,擢集团军将,遣河东路制置使。种朴进上将军衔,擢集团军副将,遣河东路保卫指挥使。宗泽进偏将军衔,擢偏将军,遣河东路营田使,岳飞进中校尉衔,擢旅级,遣云州观察使,统亲事官四千余人,镇守雁门关。”

    “种师道进大元帅衔,擢广阳郡王,遣天下兵马大元帅。钳制天下兵马。”

    “王禀进上将军,擢军都指挥使,遣河东路保卫指挥副使。”

    “太原城民人人升爵三级,为下士衔。”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入内内侍省都知赵英,宣。天下兵马大元帅种师道,奉。河东路制置使种师中,行。”

    “授玉鱼袋、金鱼袋、银鱼袋、铜鱼袋。”

    这些差遣,太原城民听懂了,都是升的这些守城大将,在河东路之战中有大功之人。

    只是这些衔是什么意思?

    他们一脸糊涂。而且好像太原城民每个人都升爵三级,是何种意思?

    赵桓看着太原城民疑惑的眼神,知道这需要解读,赵桓也早就准备好了文书。

    所有的衔,都是种师道这一个月半月的时间里,写下的大宋新兵制。

    上等卒为经过训练后的普通军卒,分田十亩地。

    下士、中士、上士因有功有别于卒,是为士,分田二十亩、二十五亩、五十亩。

    偏都尉、下都尉、中都尉、上都尉为基层军官,分田百亩、一百五十亩、二百五十亩,配铜鱼袋。

    偏校尉、下校尉、中校尉、上校尉为中层军官,分田十顷、二十顷、三十顷配银鱼袋。

    偏将军、右将军、左将军、上将军为上层军官,分田二十顷、五十顷、一百顷、两百顷。配金鱼袋。

    太尉、节度使、元帅为高层军官,分田三百顷、五百顷、一千顷、配玉鱼袋。

    大元帅,分田一万顷,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对于这一级,赵桓只打算给种师道一人,如果种师道离世,就废除此衔。

    没有商量的余地,这个衔实在是太危险了一些。

    是为新军功爵均田乡吏二十等。

    现在地都在地主手里,怎么分?成为了一个让赵桓有些头疼的问题。

    所以他的新军衔的释疑里,并没有把分田多少写出来。

    但是。新军衔释疑中,解释了为什么要分新衔。

    原来那套五十二转军爵不能用吗?

    不能。

    这就是赵桓的回答,因为军爵五十二转是糊弄天下贼配军的一个梦想。

    一个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终北宋南宋完成这五十二转,普通人做到建节这一级的只有两人。

    狄青和岳飞。

    狄青被文臣活活吓死,岳飞更是千古奇冤。

    连螨清皇帝都看不下去,给岳飞建祠堂,又给武穆祠面前铸四跪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