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振兴攻略-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重阳狂笑着,大声呼喊着。
“王五品,你发现了什么?”赵桓非常好奇的问道。
递过去水袋人自然是他。
王重阳现在被烟火熏的满脸发黑,整个人也是浑身没有一点干净的地方,这一点都不像那个卫生之道的王重阳啊。
“大胆!安敢嘲弄我王重阳!我王…喔!…拜见官家,官家万安。”王重阳的脸色变的比翻书还要快,从狂喜转到狂怒,再转到秒怂。
只用了须臾时间,就做到了。
这家伙变脸的速度,也太快了点吧,你是川剧变脸的演员吗?
“不知道王五品发现了什么?”赵桓问道。这才是他问的关键。
王重阳一听到官家问这个就是一脸喜色,问得好!
“官家,这大同煤田自南北朝时就有了大规模的开采,到今日煤田最外层的煤田,已经被拾的干净,剩下的都埋的比较浅。但也有三丈深。”
“可是这三丈深的成了掣肘所有煤田采煤的关键。因为有地下水。不知道官家知晓与否?”王重阳洋洋自得的说道。
赵桓点头,煤田的煤很多很多,可是能够弯腰就捡的煤,早就被拿走了。
剩下的煤,只能靠人命去填。
“你有解决这地下水的方法?”赵桓问道。
王重阳点了点头,说道:“自然有!官家请看这里。”
赵桓顺着王重阳的手看了过去,就是那石架上的茶壶,这会儿,茶壶的盖在不停的翻动着。
难道是……蒸汽机?
赵桓用力的喘了几口粗气问道:“王五品!你要是说出个所以然来,我给你个正四品的官当!”
王重阳并非官瘾大,他只是想拥有更多的权利,更容易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已。
“官家,农家有一种取水的井,用的是那种水压井。”
“用李太宰的话说,就是杠杆不停的压动压水杆,麻布塞能把水从地底下吸出来。官家未曾见过,臣情急之下,也说不明白。”
王重阳有些焦虑,官家是长在深宫里的人,怎么会明白这种取水的装置如何运行?
赵桓一愣,自己还真的知晓这种水压井,自己小时候还玩过!
不是那种辘轳,带井绳那种,而是顺根管子下去吸水的水压井!
“朕知道,前段时间在太原城的时候见过,不就是那种不断的压动杠杆,把水压出来吗?朕晓得。你继续说。”赵桓示意王重阳继续说他的发现。
王重阳哑然,官家不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吗?不都是坐在龙椅上睥睨天下吗?连这等微末小事都知晓?
他有此疑虑,也实属正常。毕竟有皇帝曾说何不食肉糜这种话。
“官家,这地下之水源源不断,但是并非没有尽绝之时,遇天气干旱,就需要继续深凿,直到有水。如若大旱天气,这地下之水,凿数丈有可能未见一滴水。此为大旱民不聊生之因。”
“臣在想,若是把这底下之水抽干,不就能挖煤了吗?数丈之下的煤田,尽可为大宋可用,不知道官家能理解臣的意思吗?”
赵桓点头,这王重阳,自己算是捡到宝了。
望山与茶壶,得蒸汽机之原理。
壮哉!
“建数万个杆压井,那所需人力实在是太多,但是借用这水火并济,借住火力水力与蒸汽之力,未尝不可一试。”王重阳抓耳挠腮。
可是官家两眼放空似乎没有理会他说话。
赵桓当然不是不在乎他王重阳提的建议,事实上蒸汽机的发明和运用,就是为了让地下水排干,然后下去挖煤。
他只是在特社大皇帝系统里,翻找着书籍,兑换给王重阳。
太过深奥的三胀往复式蒸汽机,结构图纸就是能看懂,他王重阳也做不出来,那对工艺有极高的要求。
他现在需要一个让蒸汽机起步,能够大概说明其原理的物件。
赵桓找了半天,终于从特社系统里,找到了他想要的东西。
“汽转球,就是你了。”
………………………………
第二百零五章 修铁路到巴黎(3/5)
汽转球由一个空心球和一个密闭锅组成。
在空心球和密闭锅之间用两根管子相连,同时也是空心球的支撑。
当水在密闭的锅里沸腾之后,变成水蒸气经连接管进入到空心球中。
而空心球上有两根顺时针的喷气口。
此时蒸汽将从两个喷汽口喷出,在水蒸汽的反作用力下,空心球就转了起来,便成为汽转球。
水的蒸汽越多,空心球转的速度越快,虽然只是个玩具,但是其中蕴含着人间至理。
蒸汽世界!
赵桓让系统将汽转球的图纸具现成为一张纸,从宽大的袖子里,掏了出来,笑着说道:“把它做出来,你就知道你所领悟的是何等恐怖的力量。人间称圣,也未尝不可。”
赵桓并没有夸大其词,蒸汽机的出现改变了人类利用能量的方式,可以将所有的能量,通过烧水,进行转化。
而蒸汽机的出现,也让地球变成了地球村。这才是勾连地球的真正不二法门。
事实上,蒸汽机并没有随着内燃机的发明,退出历史的舞台。
恰恰相反,在别的领域里,蒸汽机,亦或者称之为烧水,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
除了水力发电机以外,所有的发电机都是烧水,包括核能发电。
除了部分战舰使用全内燃机以外,所有的战舰全部都是蒸汽轮机。
城市供暖也是利用火力发电场的烧开的水,进行再利用。
纺织工厂更不用说,除了纺纱用蒸汽机以外,熨烫也大量应用。
蒸汽机虽然逐渐远离了大部分人的生活,但是烧水这个本质,在人类的生活中广泛应用。
蒸汽机和蒸汽机车可能会被历史洪流和内燃机的大规模应用所淘汰,但是烧水这个本质,依然充斥着后世所有人的生活。
赵桓的赞誉让王重阳有些恐慌,人间成圣那皇帝应该怎么自处?
不过想到君授神权的大宋,他安稳了些心思,自己成了圣,也要接受朝堂的领导和诏封。
“真的那么厉害吗?”王重阳疑惑的问道,打开了汽转球的图纸,很好造。
他丝毫不怀疑。
那就是一个铁锅铁管和铁球而已,他要造极为简单。
只是这张图纸真的蕴含着人间成圣的力量吗?
赵桓摇头,一个汽转球怎么可能人间成圣?
“当然不可能,这是个玩具,你参透了其中的道理。就会明白应该如何改进。再和李太宰沟通交流之后,进一步改进其结构。会更加完善,没有什么一出世,就是完美无暇。”
“胡元治疗了一个沈从,并不是他成为神医的理由,而是他在太原城,在河东路不断的试错,不断的实验,不断的实践,纠正自己的错误,才成为了一名神医。”
“如此下去,只要不是天妒英才,胡元成为医圣也未尝不可。那你呢?人间成圣也在向你招手啊。”
“谢官家教诲。”王重阳俯首说道,自己的求道之路,似乎更加明朗。
“臣当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事实与实际出发,探寻万物发展与规律,认识事物本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王重阳再次俯首说道。
官家就是官家,稍微点拨,就让他所求之道,拨开了迷雾一般,豁然开朗。
法侣财地乃修道之根基。
法,官家给了图纸和前进的方向,侣官家告诉他可以和精通《机械原理》的李纲进行沟通和交流。
财更不必说,这天下没有比官家更有财力的支持者。至于地,这大同煤田的煤足够他挥霍了,也足够大宋昌盛。
因为财不足,投奔大宋皇帝的他,终于找到了自己找寻人间大道的契机。
那就是官家啊!
给官家在道家立弄个神位?
很有必要,可是官家同意吗?
应该不会。
而且王重阳深刻的知道自己追求的道,并非那个卫生之道以求长生,也以“性”长生,而是追求的一种的别样大道。
他不知道那是什么,道,不可名具。
只有得道的那一天,他才会知道自己到底追寻的是什么。
而且他觉得自己可能追求的道,根本走不到头。
“但是没有开始,就没有任何后续。所以,王五品,你现在是王四品了,从今日起,在军器监下设立汽转司,正式立项。一切都靠你了。”
赵桓把法侣财地都给了王重阳,他若是修道有成,那大宋繁荣昌盛再无阻碍。
赵桓回到了大驾玉轳上,笑着对种师道说道:“大宋啊,将迎来新的时代了。”
“可惜老臣怕是看不到了。”种师道摇头,自己的身子骨自己知道。
官家年轻气盛,自然可以随意折腾,但是河东路一行,自己已然生机全无。
全靠一股心气趁着。
他还有种家遗录、英才录要写。
英才录这本札子,是写不完的。他清楚。
吊着他这口气的是种家遗录,可是这本兵书,随着越来越多的武器的运用到战场,他有点怀疑自己的兵书能不能写完。
“朕计划修铁路到巴黎。种少保可要陪着朕一起去啊。”赵桓知道这人,活的就是个心气。
种师道这是岁数大了,总要给他个盼头,否则自己都不想活,那岂不是毫无生机?
“巴黎,巴黎是什么地方?”种师道问道。
赵桓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种师道上钩了啊。自己要吊起他的胃口来。
“丝绸之路的终点有一大国,名曰大秦国。不知种少保知道吗?”赵桓问道。
“大秦国一名广鞬,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国。地方数千里,有四百余城。小国役属者数十。以石为城郭。列置邮亭,皆垩塈之。有松柏诸木百草。是这个大秦国吗?”种师道好奇的问道。
赵桓点了点头,说道:“巴黎呀,在大秦国的北边,塞纳河上。现在应该是个围不足十里的小城。”
“那有什么好看的,一个围不足十里的小城,比新建的小太原城还要破,更惶恐汴京城那种大城了。大同府都围五十里呢,三十二道城门,去看什么小土城,不去不去。”
赵桓在宽袖子里掏来掏去,找到了自己闲来无事兑换的世界地图说道:“种少保你看,巴黎这块地方很适合种地。”
“哦?”
………………………………
第二百零六章 封岳飞为欧皇(4/5)
是蛮适合种地的,地势也不错,看这处盆地,只要布置得当,有三万兵马,可据百万雄兵,天险啊!我大宋若有此类地势,还用担心北夷南下吗?真的很适合做国都。”种师道点了点头,非常羡慕的说道。
“这个国家在几次作战中,敌人还没到都城,就投降了。恩,很难完成的任务,在敌人投降前,击败他们。”赵桓嘲讽了一句法国在二战中的表现。
毕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法鸡投降前,占领巴黎。
“那这地界给他们极为浪费了。”种师道摇头,他不能想象,还有人能在敌人未到都城前投降的。
“大秦国在欧罗巴地界,等到我们征伐欧罗巴后,就封岳飞为欧罗巴之皇。这地方好啊,都是平原,适合种地。”
“非常适合种地。”种师道肯定的说道,将地图卷起来,递给了官家。
官家的袖子仿佛取之不竭一般,总是能拿出些新奇的玩意,让人浮想联翩。
“朕决议解散禁军归农,战时为兵,不战时为农。组建精兵,想拿下欧罗巴,靠这些禁军,朕就是长生久望,也没用。”赵桓说道。他决心已下。
这群禁军如果不归田,浪费粮食,不事生产,都是些废人了。
“就怕他们连农事都做不好。不过也没事,前几年只要种地饿不死自己就是了,慢慢就可以改变了。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种师道点头,他最近看文选有句话很贴切。
“劳动能改变思想。”赵桓回答道。
“对对,就是这句。很符合他们这群禁军的情况。”种师道叹气,自己这个脑子越来越记不住事了,这刚读过的书,就忘记了。
“大宋太祖皇帝活的比吾等通透啊。什么事都看的明白,看的透彻,就是当时,时不待他,否则就从这太祖传承的只言片语,就知道他何等的豁达和乐观。恨不得与太祖同朝共事,可惜了。”种师道感叹道。
赵桓点头,自己也没能和太祖共事。
种师道现在是大元帅衔,名义上统领天下兵马。赵桓问他的意见并不意外。
但是那个康王,生死未卜,谁也不知道他在哪里,他是天下兵马大元帅,也是统领天下兵马。
天下多事之秋,官家英武非凡,命世之才也。
自己这老胳膊老腿,不能为官家出力,着实让人气恼。不能和太祖共事,和接受了太祖传承的当今官家共事,也没差了。
赵桓看着轻轻草芽,就叹气,这要是长着庄稼,能养活多少人?
“回宫吧。种少保把禁军散了的事执行下去吧。”赵桓开口说道。
这事既然定了基调,就彻底执行下去。
赵桓的车架缓缓而行向着大同府而去,他还有很多的政事要处理,忙的不可开交,偶尔出来放放风就可以了。
李纲啊,你啥时候跑到河东路啊!
李纲装疯卖傻,成功的骗过了所有人的眼睛,甚至连他的夫人都骗过去了。当然他醒来以后,就已经完全没有这种顾虑了。
毕竟一个如此斯文的人,居然生嚼人肉,不是疯了是什么?
当然李纲毫无心理压力,做汴京四壁守御使的时候,他见了多少死人?每天都看到,对生死早就看的淡泊了。
这也是他留下来的理由。
今天的汴京城,格外的热闹,御街披红挂彩,御街上都是人,四处都是喜气洋洋。
御街两旁的人翘首以盼,看着安远门的方向,他们盼望着八门进京之事。
当然,盼望的大多数都是员外和员外的狗腿子们,他们对新官家简直深恶痛绝,一个工赈监,差点让他们破产,这个时候,八门进京简直再妙不过了。
但是员外和员外们的狗腿子们,毕竟人数有点少,撑不起场面来。
就三贯一个壮男,一贯一个妇孺雇佣到御街,负责欢呼。
毕竟新帝临走的时候,那场面,简直让人眼馋,自然八门的人也要有这个排场。
要不,岂不是被新帝比下去了?
不过接受雇佣的,都是些城里的实在活不去的地痞游侠儿,他们帮派林立,负责给员外当狗,当然要收钱。
所以御街上的情景,就看到一群群壮汉,对着将门的人欢呼,只不过他们不知道喊什么,啊喔的乱喊一气。
谁在乎喊得什么,反正只要气氛热闹,制造出喜迎王师、箪食壶浆的场面来,证明自己民心在握就是。
“自从唐朝太宗文皇帝李世民喊出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之后,大家都喜欢民心这个调调。可惜世人皆传此句李世民所言。其实乃是《荀子·王制》里的话。”李纲摇头对着旁边的人说道。
旁边的人,将斗笠抬了抬说道:“李太宰说得对。不过我一个大老粗,你跟我讨论经典出处,是不是过分了些?”
此人正是姚古,他是姚平仲的父亲,当然姚平仲是义子。
“李太宰你还是赶紧想想办法吧。八门都进京了。你还在这说古,是不是有点心太大了,有啥后招都使出来吧。大家都看着呢。”姚古焦虑的说道。
李纲也是带着斗笠,旁人看不出他是谁来。
他看着远处的八门众人说道:“大可安心,他们八门无胆匪类。这四个字一字不差。你没注意到,八门进京,连一点兵马都没带吗?”
“官家乃是勇者,让大宋西军进城,才彻底把持了朝政。你看他们,有这个胆子吗?自己的兵马,都不敢带进城来。无胆。”
李纲摇了摇头,笑着说道:“八门进京,一场好戏开场咯。”
八门众多观察使、经略使、制置使,骑着高头大马,大马的头顶还系着大红锦花,搞得自己像是东华门外唱名一般状元打扮。
八门进京了,十四万大军却留在了门外,将门可不相信自己对兵卒的掌控能力,万一乱兵进京,一顿打砸,他们进京变得毫无意义。
“将门众人向着皇宫去了,皇后娘娘会不会有危险?”姚古有些急切。
李纲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反而说道:“我不知道。”
………………………………
第二百零七章 看他起高楼(5/5)
八门骑着高头大马,穿着猎猎劲服,耀武扬威的走过了御街,走到了大宋皇宫之前。
所有的皇宫都是坐北朝南,南边正门为宣德门,宣德门城头五凤楼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城头上是明黄色的亲从官,程褚领着一千五百名亲从官,严阵以待。
“打开宣德门。我等要进宫面见太后,朝见新天子。”为首的是向宗良之子,向经,现任安肃军经略使。
其父亲向宗良,历任秀州刺史、利州观察使、昭信军留后,奉国、清海、镇东、武宁、宁海军节度使,永嘉郡王,开府仪同三司。死后赠少保。
程褚脸色难看,他们要进宫,居然连武器都不下,这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床子弩!上弦!”程褚大声喊道。
“向经略,咱们还是把武器下了吧。”这是保定军观察使,王平。
其祖父乃是北宋王超,乃是建雄军节度使,这王超在澶渊之盟之中,拥兵十万与定州,看着宋真宗在澶州打生打死,丝毫没有援助的意思。
当时,辽军主力绕过了定州,在澶州打的死去活来,王超若是能够背后给个背刺,那辽圣宗差不多,也得得个驴车皇帝的谥号不可。
可惜王超懒得动,看着大宋和辽国血战,自己在后面看热闹。
这北夷南下,河北东西两路上的七大军路,按兵不动,不是靖康年间这一次,而是传统。
东陵虎,西陵象,滹沱河上好石羊。
这句民谣其实就是在骂东陵的王家,西陵的向家,就是滹沱河上的石头羊,动都不动。
“放下放下。”向经不耐烦的喊道。自己还有正事要办,怎么能在宫门口滞留?
吉时已经临近,若是错过了皇后,不,太后称制的时辰,谁能负责?
朱太后临朝称制,皇太子登基称帝,那个在河东路打仗的皇帝,就没了正统的名分。
将门这头儿,是一国之力,打一个偏安的伪·皇帝,不要太简单。
将门将十四万兵马摆在城外,正式成为了汴京最强的军事实力,而这次进入汴京的约有千余人,皆为八将门的后人。
他们这次来,就是让大宋的皇位传承,重新回到正统!
向经在宫城卫戍的盘查下,彻底确认了没有携带兵器,才走进了大庆殿。
“臣等拜见太后,太子殿下。”进殿的约有三百人,将朝中的文武官的人都挤到了大庆殿的角落里。
人挤人的大庆殿,摩肩接踵让人下不去脚,还要给为首的八门话事人让出地方来。
“起身说话吧。”向经抬头看了一眼,笑了。
这朱琏皇后果然是个识抬举的人,他本来还想,若是朱琏皇后不识抬举,那就让新帝登基,自己辅国就是。
只见朱琏皇后换好了冕服,着皇帝的晁天冠,从珠帘之后,走到了龙椅之上,这就是他想要的效果啊!
“陛下战死于河东路,国不可一日无君,该举行称制大典了,祭社稷与神明,以安天下百姓之心。”向经带头喊道。
“国不可一日无君。请太后临朝。”朝臣们看说起了正事,赶忙附和着。
朱琏点头,说道:“称制、登基之典礼,不可一日举行。否则失天下社稷传承之庄重,今日吾已然临朝,称制大典今日举行,登基之事,明日再办,不知道向经略以为如何?”
向经点头,这是早就通过驿站驿卒书信往来,商量好的。
只要皇后临朝称制了,那自己的目的就达成了。
国,不可一日无君,也不可一朝两帝。
“臣等无异议。”向经再次俯首说道。
“那就祭祀天地与社稷,再祭祀赵家宗族祠堂,然后开始吧。”朱琏点头,站起身来,准备参加典礼。
赵谌拉着自己娘亲的手,小声说道:“娘亲,能不去吗?”
朱琏看着台下各大经略使观察使,笑着对赵谌说道:“哪能不去啊,那些妖魔鬼怪们还不咱们娘俩生吞活剥了?娘亲也不想去。可是他们不会同意的。”
“延福宫枕头下,还有三张饼,今天省着点吃,等娘亲忙完了,再给你烙饼吃。”
赵谌摇头,说道:“娘亲烙的饼不好吃,太硬了。爹爹走了一个月了,我们都吃了一个月的烙饼了。什么时候才能不吃啊。”
“哎。”朱琏拍了怕赵谌的手,将他的小手拽开,脸上再次变得严肃,母仪天下的风范让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