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第1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毕竟,人家此时依旧是高高在上的大明皇帝,九五之尊,自己那是大明将领,臣拜君,没毛病。
跪了一会后,李子霄才隐隐听到前面传来一个声音:“李卿家免礼平身。”
“谢万岁!”
李子霄站起来之后,就站在那边一动不动,也不说话。
他都不傻,也知道在这种场合,言多必失的道理,因此李子霄来时,就已经打定了注意,只要崇祯不对他问话,他就把自己当成哑巴就行了。
站在最后面的李子霄,依旧有些好奇的,偷偷向着前方望了一眼。
看到前方三十步远的地方,有一个高台。
高台上,一名穿着明黄色龙袍,容貌清秀,但脸色却带着些许苍白的中年人,正坐在龙椅上,目不转睛的看下来。
“这位就是明朝的末代崇祯皇帝,朱由检吧。”李子霄心中默默的想着。
李子霄来的时候,早朝已经在进行了,此时就听见卢象升正在开口说话。
“皇上,鞑子已经退出关外,此时乃是朝廷解决被鞑子祸害的,直隶各县城的关键时刻。
要是不能让各县城百姓安排妥当,耽误了春耕,那可就要出大麻烦了。而且此时聚集在京城外的流民,已经多达三十多万人。
这些流民必须尽快遣散,让他们各回原籍,让各县县令组织重建家园,准备春耕事宜……”
看到脸上浮现出悲愤之色的卢象升,正在向崇祯提议,如何收拾鞑子留下的惨剧,恢复生产。
此时,鞑子退走后,摆在崇祯面前,最主要的两道难逃。
一个就是此时扎营在京城周围的三十多万各路明军,他们每日都要消耗大量的粮食,京城也负担不起啊。
所以,需要尽快将这些来自各地赶来勤王的明军,打走了。
可是,人家千里迢迢过来勤王,你连点饷银都不,人家会走吗,肯定不会啊!
而第二个难题,自然就是越来越大涌向京城的流民问题了。
那些流民聚集到京城外面,不仅对京城安危构成威胁,甚至这些流民如果不能返回原籍,还会耽误即将到来的春耕。
而要想解决这个难题,还是需要钱粮,不仅赈灾需要钱,组织春耕,为这些流民购买粮种,耕牛,农具等,全都需要钱。
但面对卢象升的种种提议,户部尚书只有一个句话:“户部没钱。”
李子霄也不认识这个户部尚书是谁,历史上他根本不可能记得住,反而面对这位户部尚书如此坦荡的话,李子霄也是一阵无语。
没钱,不管卢象升提出多么好的提议,全都是一句空话,根本就无法执行。
“圣上,外面那些可都是您的子民啊,你难道想不管他们了吗?”
最后,卢象升哀呼道。
因为,卢象升知道,昨天他可是刚刚将一百四十万两银子,拉进了宫廷内,此时崇祯手里是有钱的。
当收到这钱时,崇祯兴奋的一夜没睡着,对于李子霄的印象,更是没的说,蹭蹭往上窜。
崇祯早就忘了之前李子霄是土匪流寇这回事了,嘴里念叨着,一定要重赏他。
甚至,崇祯已经在想着,如何使用这银子,他准备将这银子。
一部分留给关宁铁骑,一部分留给洪承畴和孙传庭,让他们加大剿匪力道。
争取彻底剿灭窜入商洛山中的‘闯匪’,这也是此时崇祯的一块心病,然后就是拯救流民,安置生产的问题。
这个时候,卢象升如此质问崇祯,但崇祯并没有生气,谁让他今天心情好的。
而且弄来一百四十万两银子,也有卢象升的功劳,崇祯当然不会责罚他了。
但这个时候,旁边一名官员却跳了出来,大声叱喝道:“卢象升,你好大的胆子,你竟敢质问皇上,你的圣人之言都读到哪里去了?”
卢象升转过头来一看,冷笑道:“原来是陈侍郎,你不要以为本官不在京城,就不知道你干的好事。
是你蛊惑皇上,与鞑子和谈的吧,想不到你竟然因为怕死,硬生生的把几十万朝廷兵马,白白留在京师空耗钱粮。
你这种人简直就是误国,最后你们和鞑子的和谈,可有成效,还不是被鞑子给耍了。
这次鞑子横卷一府三州五十多县,在本官看来,你们这些当初蛊惑圣上和谈的人,就是鞑子的帮凶。”
说这番话的时候,卢象升的眼睛,不由得朝着一侧的杨嗣昌瞥去。
卢象升攻击陈新甲,其实影射的却是杨嗣昌,因为这次和谈的主谋是杨嗣昌,区区一个陈新甲,还没有这么大能量。
陈新甲是受到杨嗣昌的举荐,才做到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的,他自然属于杨嗣昌这一派的人。
此次和鞑子和谈,就是杨嗣昌在背后指挥,真正跑前跑后的,是陈新甲等一众朝廷官员。
“卢象升,你……你含血喷人!”
陈新甲被卢象升说中了心事,就像是被踩中了尾巴的猫一般,跳了起来,面色赤红的指着卢象升叱喝着。
“我含血喷人,你敢说没有此事?”
卢象升一改往日的形象,第一次在朝堂上,如此咄咄逼人,实在是这一次他死里逃生,心中想通了很多事情。
特别是,他从李子霄嘴里听到的那句话,‘乱世当用重典’,有些东西他不能再一味的妥协了。
陈新甲心虚,不敢跟卢象升叫喊了,而是将眼睛看向杨嗣昌,而杨嗣昌却在一旁眯着眼,老神在在的,假装没看到陈新甲的求救。
陈新甲一咬牙,就知道这次这锅只能他自己背了,谁让他是杨嗣昌身前的小弟呢,这锅他不提杨嗣昌背,难道还指望杨嗣昌自己背嘛!
“圣上,陈新甲进献谗言,蛊惑圣上,臣请求圣上将其罢黜,以儆效尤。”
卢象升夜真够狠的,直接让崇祯罢了陈新甲的官,这下子可吓唬陈新甲了,直接跪下,哭泣着对崇祯喊道:“圣上明鉴呢,微臣对圣上可是忠心耿耿的啊!”
这个时候,一旁的杨嗣昌也看不下去了,他可不能真的让崇祯罢黜了陈新甲,那等于削弱了他的势力。
“皇上,陈侍郎之前或许也是考虑不周,但他对皇上的忠心,绝对不容质疑,请圣上看着他以往尽忠职守的份上,从轻落。”
“好了,陈卿家的劳苦,真也是知道的,但这次卢卿家说的也没错。
既然如此,朕就将派陈卿家出城,好言相劝那些我大明的忠勇将士,让他们早早开拔回家吧。
如果陈爱卿能完成这项重任,那就功过相抵了,如何啊,陈爱卿!”
后面的李子霄听到崇祯这番话,也是一阵翻白眼,不由叹道,崇祯打的一手好算盘啊!
借助卢象升提出的这个由头,直接将最棘手的一件难题,扔给了陈新甲。
让城外那些明军人马撤走,岂是那么容易的,没有粮饷,那些明军人马估计很难撤走。
之前崇祯已经下达一次命令,让这些各路明军人马撤走了,但来自山东,河南,山西等各路总兵,联合上书,请求钱粮,否则手下将士不肯撤走。
这可把崇祯一顿好气,但他也无可奈何,崇祯也知道,这个时候朝廷确实该拨一银子跟这些各路勤王明军的。
可此时朝廷户部当真拿不出多少银子了,但要是逼急了这些士卒,闹出兵变,那可就麻烦了。
而此时,崇祯趁机将这个难题扔给陈新甲,去解决,估计崇祯是没打算拿出一分银子的。
陈新甲听了崇祯的话后,也是一阵色变,跪地磕头喊道:“皇上,这件事臣当心做不到啊,户部没银子,你让臣如何解散那些人马啊!”
“当真完不成,那朕要你这个兵部侍郎有何用?”
陈新甲听到崇祯这句话,身体也是一阵哆嗦,他知道要是这次不接下这件事,估计自己要被一撸到底了。
他好不容易打拼这么多年,爬到了兵部侍郎的位置上,只要再熬几年,坐上兵部尚书的位置,也是有很大可能的。
前面大好的前途,在等着他,他不甘心就此离开朝廷,一咬牙,便应了下来。
“臣遵旨,一定处理好这件事,不辜负圣上的信任。”
陈新甲说完这句话后,眼睛看向卢象升,心里简直已经恨死卢象升了。
看到陈新甲的怨恨眼神,卢象升不为所动,只要能为圣上分忧,中兴大明,什么事我卢某不能做。
“至于卢爱卿所讲的处理流民问题的事,就交给杨爱卿处理了,户部拨出十万两来,朕再从内帑中取二十万两,爱卿务必处理好此事。
这可关系到朝廷今年的税赋,万不可有所”
“至于卢爱卿所讲的处理流民问题的事,就交给杨爱卿处理了,户部拨出十万两来,朕再从内帑中取二十万两,爱卿务必处理好此事。
这可关系到朝廷今年的税赋,万不可有所”
(本章完)
………………………………
第354章 敲打
354敲打
(今天的章节奉上,求求收藏订阅了!!)
但这次,杨嗣昌看得出,崇祯是站在卢象升这一边的,加上之前崇祯因为和谈问题,确实被鞑子耍了一道。。
当初自己可就是提出和谈的,现在当然要被崇祯迁怒了,所以这件事杨嗣昌只能老实的接下来,想办法解决。
只是,崇祯还拨给他十五万两银子,可比一分没给的陈新甲,可要强多了。
同时,杨嗣昌心里也松了一口气,崇祯既然将如此重要的事情,还交给他办,也就说明没有打算过分追究之前和谈之事。
至于如何用十五万两银子,处理好流民的事情,对于杨嗣昌来说,其实不算什么难事。
那一群泥腿子,稍微分点粮食,然后强行将其打就行了,只不过这次是没有油水可捞了而已。
这件事说完后,崇祯把目光转向了李子霄,沉声说道:“你就是那位河南来的游击李子霄?”
众人一听,齐齐把头都转向了后面,看向一直呆立着的李子霄,看得后者一阵呆。
直到旁边不知道是谁,推了他一把,李子霄这才醒悟过来,急忙走了出来,向崇祯跪拜了下来,恭声道:“微臣永城屯军游击李子霄,叩见皇上!”
崇祯看着下面跪拜着的李子霄,原本紧绷着的脸色,也舒缓了下来,最后还笑道:“李爱卿平身吧!”
“谢万岁!”
当李子霄站起来后,崇祯微笑着,说道:“朕只听听了卢爱卿的禀报,活捉孔有德,献上三千鞑子头颅,解顺德府之围,贾庄力救卢爱卿,奔驰支援济南府。
爱卿这每一项功劳,都令人震撼,听卢爱卿说,在贾庄爱卿亲率手下,杀入鞑子群中,如入无人之境,真可谓勇冠三军啊!”
崇祯此言一出,满朝的大臣全都看向了李子霄,这每一项功劳,都令人震惊,而且还是由崇祯亲口说出的,意义就更不一样了。
如果这些战功,是有大臣汇报给崇祯的,崇祯还需要派人核实真伪,之后再论功行赏。
但现在崇祯在众大臣面前,公然说出李子霄立下的这些功劳,也就是说崇祯其实已经认可李子霄立下这些战功的真实了。
就连下面的杨嗣昌,这个时候一张老脸也是不好看,他感觉的到,今天崇祯对李子霄的态度,太好了些。
完全不像前一段时间表现的那样,之前崇祯对于李子霄的名字,也是听过的,但却并不怎么喜欢。
今天这是怎么,单单一个卢象升不足以改变,崇祯对于李子霄这种乱军出身将领的偏见。
想了一会儿,杨嗣昌还是想不通,这个李子霄用了什么办法,获得崇祯好感的。
杨嗣昌当然不知道,李子霄为了获取崇祯的好感,可是整整付出了一百四十万两银子啊!
崇祯拿了这些银子,简直就是解了崇祯的燃眉之急,之前对李子霄的一点点偏见,也消失的一干二净。
对于这些银子的来历,卢象升是说李子霄从鞑子手里夺回来的,将其献给圣上,这多么难得啊!
一个能力战鞑子,又会给自己送上银子,还送来一个让自己恨得咬牙切齿的叛逆之臣,这一切切是让崇祯越想越开心,对这个李子霄也越欣赏。
崇祯这次已经打算听从卢象升的意见,拿李子霄给大明的武将,做个榜样表率。
让其他大明武将们都知道,朝廷对于有功之臣,是不吝赏赐的,对于其他大明武将们也是一个刺激。
“多谢皇上夸奖,微臣只不过是尽了一名臣子的本份而已。”
李子霄却是不卑不亢的,拱手谢过了,随即又接着说道:“微臣身为大明将领,自然要为皇上为朝廷征战沙场,不敢劳皇上夸奖。”
“呵呵,李爱卿说的好。”
看到李子霄说得这么直爽,再看到李子霄相貌堂堂,身材魁梧,崇祯不禁越的欣赏起来。
就在这个时候,陈新甲收到了杨嗣昌的眼神,示意他按照昨晚他们商议的,现在该他出面质疑李子霄战绩的真伪了。
陈新甲的脸上露出苦笑,此时他真不想再站出来了,刚刚他才逃过一劫。
这个时候,他应该尽量低调,先想办法解决京城外面那几十万大军遣散的问题,那有心思去管李子霄啊!
李子霄的战功,刚刚崇祯都是已经认可的了,这会儿要是再冒出来质疑李子霄,那不就是质疑圣上嘛!
但是,陈新甲知道,接下来他要想遣散外面那些粗鲁的兵大头,少不了要杨嗣昌相助,否则他要想完成这件事,难如登天。
所以,这个时候,陈新甲只能硬着头皮,再次站出来,对崇祯说道:“皇上,李子霄这些功劳,我们兵部还没完全核实完,恐怕其中会有不实之处吧!”
陈新甲在在兵部,就是负责核实将领战功的,这是一个肥差,不知多少大明武将都得多讨好他。
之前顺德知府贾温如送来的,有关李子霄相助他们,守住顺德府击退七千多鞑子进攻的奏折。
、被陈新甲送给杨嗣昌,然后被杨嗣昌给压下了。
但是陈新甲却忘了,卢象升可是兵部尚书,属于他的顶头上司,随时可以派人重新核实战绩。
“陈侍郎,本官之前已经派人重新到顺德和济南核实了,顺德知府说,早在两个月前,他就已经上奏朝廷了,不知道为什么陈侍郎会不知道?”
卢象升的反问,直接让陈新甲闭上了嘴。
接着卢象升继续说道:“孔有德确实被李游击抓住,毕竟已经送到京城,皇上已经下令,今日午时在南门菜市场将其凌迟处死,各位大人谁有兴,可以去观赏。”
“另外,济南的德王,亲自派人送来奏折,表述李游击冒死协助守城。
而因为陈侍郎提出的和谈,白白让三十多万官兵留在京城空耗粮食,导致济南彻底被破,德王正要上书弹劾你呢。”
卢象升还不忘打击自己这个下属,身为兵部侍郎,却敢和杨嗣昌勾搭在一起,简直就是不将他这个顶头上司放在眼里啊!
“至于马官营一战,有三千鞑子头颅作证,陛下亲自派人检验,而贾庄一战,本官正是被李游击救出,孔有德就是最好的战果。
不知陈侍郎还有什么好质疑的,难道陈侍郎认为陛下和本官,还有济南的德王,或是顺德知府都说谎不成。”
陈新甲一听,满头冒汗,丫的,这话可不敢接。
同时陈新甲也在心里嘀咕:“这卢象升回来怎么跟变了个人似的,如此咄咄逼人。”
一旁的杨嗣昌最擅长的就是察言观色,从此时崇祯的表现,这老家伙就知道,今天阻碍李子霄不会有结果了。
之前陈新甲就是他扔出去的探路石子,既然崇祯心里有了想法,他再弹劾李子霄也没用。
而且杨嗣昌知道崇祯不是个庸君,就算此时杨嗣昌看得出,崇祯是要提拔重用李子霄了。
但杨嗣昌知道,这会哪怕他不弹劾李子霄,过会儿崇祯也会敲打敲打一番李子霄的。
想必,既然崇祯绝对重用李子霄,对于他的过往,想必早就派人调查的清楚了。
于是乎,杨嗣昌临时改变主意,对于这个新冒出来的实权将军,不横加阻挠,说不得以后还需要与其打交道,现在把关系弄僵了不好。
果不其然,见到没人再质疑李子霄的战绩,崇祯却突然问道:“李爱卿,朕前些日子受到了一封由前任扬州知府的奏章。
说你前段时间,你杀了一户粮商,并且开仓放粮,此事可是属实?”
说到这里,崇祯的语气,已经变得严厉起来。
崇祯这句话,犹如一道晴天霹雳一下子,就打在了大殿之上。
很多官员都朝着李子霄望过来,擅自杀害粮商,并把人家的粮仓打开,开仓放粮,这可是大罪啊!
‘来了!’杨嗣昌看到崇祯的话后,老眼一亮,在心里想道。
李子霄也没想到,崇祯皇帝会给他来这么一手,一时间不由得惊呆了,后背上不由自主的出了一身冷汗。
这些日子忙着打仗,杨州那档子事,他早被他忘得一干二净了。
再说,前两年他做过的大逆不道的事太多了,相比起他在永城的所做所为,私自额招募兵员,他在扬州做的那点事,根本就不算什么大事。
现在崇祯突然提出这件事,却对更大的罪过,只字不提,就让李子霄心有所思了。
“崇祯这是要敲打我啊,甜枣要有,棒子也少不了啊!不愧是当皇帝的,这是御下之道啊!”
“李子霄,你怎么不说话了,你身为一名武将,竟然在没有上报朝廷的情况下,就杀害粮商。
而且还是前任朝廷命官,擅自开仓放粮,在你的眼里还有朕,还有朝廷的王法吗?”
崇祯的声音越来越大,就连排在大殿外的百官,也听得清清楚楚。
崇祯咆哮的声音,在大殿上回响着,犹如一道道惊雷,在李子霄耳边响起,原本有些疲惫的眼里,此时也射出了威严的精芒。
李子霄知道了这是崇祯故意要敲打他,不是真心要治他的罪,心里便松了一半,但他依旧要想办法应付过去。
李子霄站了起来,目视着坐在龙椅上的崇祯,大声说道:“启禀皇上,适才皇上说扬州的前任知府上告。
说微臣在扬州杀粮商,也就是前任翰林院侍读于大人,完全就是污蔑,因为于大人乃是突心疾而死,并不是微臣所杀。
至于说微臣擅自开仓放粮,微臣确实做了,只不过事出有因。
皇上你不知道,当日扬州城外聚集了数万流民,可官府却早已无力赈灾,数万灾民在扬州城外嗷嗷待哺。
每天都有数百流民,因饥寒交迫而死去,刚上任的扬州知府林永年也在全力赈灾,可惜扬州府库也捉襟见肘。
而本官手里还有些积蓄,积攒下一些银票,想去兑换银两,然后购买粮食,赈济灾民,也算卫朝廷尽一份力。
但没想到,微臣的手下带着庄票去了钱庄,钱庄竟然不给兑换,就因为那是于家的钱庄,而我和于老爷有些矛盾。
本官一怒之下,就带兵包围了于府,本来想吓唬吓唬他们,谁知于老爷不经吓,直接就归天了。
下官便事权从急,将银票直接扔给于家人,算是微臣购买他们仓库的粮食。
本来微臣以为小小于家,也没有多少存粮,谁知当微臣打开于家仓库时,竟然在里面现了两万石的粮食。”
“一万石!”
李子霄此言一出,就连崇祯也吓了一跳。
他皱着眉头说道:“李子霄,你没搞错吧?区区一个致士的翰林院侍读,就算家里是粮食,怎么也不可能搜出两万石粮食吧。
那可是一百多万斤粮食,足够赈计十万多流民了,你不会是欺瞒朕吧!”
李子霄肃然道:“微臣当然不敢,皇上也就得不可思议吧,区区一个致士的四品翰林院侍读,区区小小粮食,家里竟然藏有一万石粮食,却不肯拿出来贩卖。
难道他不知道,此时城外数万灾民嗷嗷待哺,府库捉襟见肘嘛,他当然知道。
因为,他们要的就是这个机会,如此一来,他们便可顺理成章的抬高粮价,谋取暴利了。
这样的奸商,怎么能不惩罚,于是微臣就自作主张开仓放粮,将那一万石粮食,分给了城外的灾民。
可让微臣想不通的是,前任扬州知府竟然还有脸,来诬陷微臣。
皇上,微臣一心为了朝廷一心为了大明,臣冤得慌啊!”
李子霄这话真真假假,当初他确实让石英拿于家的粮食赈计灾民,但并没有一万石那么多,顶多也就千余石。
那时候,反正那些粮食他也带不走,索性就分给那些灾民,用敌人的粮食,为自己赚取好名声。
李子霄断定,这次崇祯只不过是想敲打他,让他日后安分点,不会真的派人去详查的。
但听了李子霄的话说完,大殿上寂静无声,大殿上的这些官员,可是深知那些商人的习性。
要让他们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