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第1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时候,府衙会根据每家每户的人口数量,给每个人都放土地。

    这则地震般的消息,一经传出,百姓们欢呼雀跃,对于‘土改’法令,但凡普通百姓,没有不支持的。

    而对于那些中、小地主们,损失并不算太大,再说不是还有补偿嘛,他们也就算捏着鼻子认了。

    唯有那些大地主,损失的严重些,这种情况下,没人会去在意孙、丁等五家地主大户们的消失。

    反而,对于这些地主大户被抄家,周围的百姓都欢呼鼓掌。

    实在是这些年,这些地主大户苛刻的田租,让百姓恨透了他们。

    当孙、丁等五家地主大户,被冠上‘聚众造反’的名头抄家入狱后,消息传开,徐州城内的其他地主的大户,一个个全都心惊胆战的。

    同时,他们也在心里庆幸,幸亏他们昨天做了一个无比正确的决定,签了那份协议书。

    这个时候,徐州城内的地主大户们,再也没人想着不去遵守那份协议书上的内容了。

    孙、丁等五家人,血淋淋的教训告诉他们,这次他们是碰上不可得罪的人了,胳膊是拗不过大腿的。

    此时,妥协、配合和服从,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本章完)
………………………………

第380章 还是抄家来钱快

    38o还是抄家来钱快

    【补更,这是前天欠下的那一张,今天补上,待会还有一更,继续求收藏订阅啊!!】

    白龙军动手抓捕孙、丁等五家之人,并未在徐州引起太大的混乱。。

    反而因为‘土改’法令要率先在徐州周围执行,因而引起整个徐州百姓的忙碌。

    在法令出第二天,徐州府衙就迎来了一大群,要求登录人口的百姓,他们可是也是了解过‘土改’法令的。

    知道这项的法令,竟然是根据一户的人口数量,来进行土地分。

    那也就意味着,他们一家当中的人口多少,决定了他们所得土地的多寡。

    要知道,是古代,也是有很多黑户口的。

    特别是明末,连年饥荒,每年不知死去多少人,朝廷当初登记的户籍,很多都失效了。

    虽然徐州地区相比起河南、陕西等地,要好不少,但李子霄依旧有借这次‘土改’机会,重新登记徐州现有人口户籍的打算。

    这方面的事务,李子霄直接甩手给邱广明去干,这家伙现在一心想着表现立功,李子霄当然要给人家这个机会了。

    而且李子霄对于自己的能力,也是有自知之明,他对于那些繁琐的政务,当真不太擅长。

    这方面,他一般只会掌控大方向,具体如何执行,交给手下专业人才去做即可,他可不想像崇祯那样,到了三十来岁就白了头。

    随后,李子霄在赵子龙和李岩等人的陪同下,进了孙家的内院。

    看着孙家那修建得,金碧辉煌的内院,和大厅里各种古玩,以及名家字画等物,把向来过惯了苦日子的赵子龙等人,看得两眼呆。

    赵子龙吐了吐舌头,震惊的说道:“我的天呢,这宅子得花多少银子,才建得起来啊!估摸着没有十几万两银子,那是想都别想。”

    连投靠李子霄一向慎言慎行的李岩,此时也叹息道:“哎,据传孙家有上千亩田地,佃户多达万人,每年他们家收取高达五成的田租。

    只需要一年,他们便能打出十几万斤的粮食,而孙家也是徐州最大的粮食供应商之一。

    这些年,他们通过囤积粮食,哄抬粮价,可谓是赚的盆满钵满,却继续不向朝廷缴纳任何税赋,他们手里要是没银子,那就奇了怪了。”

    此时,李子霄随手拿起大厅中一个古玩,冷声说道:“日后我的地盘上,绝不会再出现这种情况了。

    身为这个国家的一员,每个人都要做出贡献,或许有人能力大,那就多贡献,有人能力有限,那就少贡献些。

    缴纳赋税人人有责,这些大户更应该主动带头,要想做这个国家的吸血鬼,只进不出,门都没有。”

    三人站在大厅里,看着白龙军众士卒,把孙府内的东西,一箱箱一件件的搬了出来。

    随军的书记官,则客窜了一把账房先生,将抄出一件件物品全部登记造册,一件件的金银玉器,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金光。

    “果然还是抄家来钱快啊!”

    突然,李子霄看着从孙家抄出的那些金银珠宝,两眼亮,感慨说道。

    李子霄估摸着,这次他查抄了孙、丁等五个地主大户,少说也能抄出百万两银子,要知道孙、丁两家可是徐州有名的地主大户。

    更重要的是,两家的覆灭,腾出了大片的无主田地,正好用在这次‘土改’上,加上他们留下的这些府宅,产业,也能卖一大钱。

    这及时的缓解了李子霄,此时缺钱的窘境。

    没错,李子霄此时就是缺钱,他之前手里的近百万两银子,在区区半年多的时间内,就让他花完了。

    除了白龙军的换装,军饷之外,再加上他整顿徐州卫所,开渠,打井都花了不少钱。

    除此之外,李子霄为了以防万一,在他在徐州推行‘土改’之前,他还派人向崇祯送去了一份奏折和二十万两白银。

    在奏折中,李子霄夸大了徐州土地兼并,给当地百姓带来的苦难,认为自己的‘土改’非常有必要。

    至于剩下的二十万两银子,名义上是他‘孝敬’崇祯的。

    对此,崇祯直接将李子霄这份奏折留中不,等了五六天没消息后,李子霄就明白了崇祯的意思,这才敢在徐州动手。

    不得不说,李子霄奏折中,所陈述的这些地主大户上百年来,肆无忌惮的土地兼并,已经严重影响大明朝廷的统治。

    甚至于,崇祯在看完李子霄的那份‘土改’法令后,深深被吸引,可惜他深知要想推动这些法令执行,是多么的困难。

    此时的大明早已经风雨飘摇,就像一个重病的病人,而‘土改’这是一记猛药,崇祯不敢用。

    因为他怕一用,不但救不活大明,反而会因为药力太猛,直接让大明倒下。

    所以,崇祯故意将李子霄的奏折留中不,他相信李子霄会明白他的意思。

    崇祯也想借助李子霄的手,看看他如何在徐州推行这项‘土改’法令,以及法令的效果如何。

    至于那二十万两银子,崇祯也毫不犹豫的收下了,此时国内张献忠,李自成等乱匪再次兴起。

    崇祯就更缺银子了,看着主动给自己送银子的李子霄,崇祯在心里不由大呼:李卿家真乃忠臣也!

    而这些都不是大头,真正的大头,是被李子霄花在了买船和造船上面了。

    李子霄可一直没忘记打造自己的水军,他之前以防备倭寇为由,从朝廷的工部都水司下辖的龙江船厂,定了八艘千料的江海兵船。

    单单就是这十八艘千料的江海兵船,就花了李子霄整整近二十万两银子。

    其中,其实有大半是用来贿赂工部官员,打通关节的。

    毕竟,李子霄这样购买江海兵船,其实是不符合规矩的,但在银弹的攻势下,工部的那些官员直接特事特办了。

    此外,李子霄还从扬州的几家民营船厂,购买了十几艘江船,组建了一支船队。

    平日里负责白龙军的后期之用,战时可以被征召,配合水军作战。

    李子霄倒是想自己造一家造船厂,可是最后他现,不管是从花费的钱银,还是耗费的时间上,都是不太划算的。

    最后,李子霄还是听从了李岩的建议,打算想办法掌控一家官办造船厂,最后经过挑选,李子霄将眼睛瞄上了,苏北的清江船厂。

    明代的造船业,其实已经展到了华夏古代造船业的顶峰。

    有民办的,也有官办的,当然要是论规模和技术先进,还是要以官办的厉害。

    而明代最大的一批官办造船厂,推就是金陵的龙江船厂,苏北的清江船厂,山东的清河船厂,福建的台南船厂和东北的吉林船厂。

    苏北的清江船厂,此时位于淮安府山阳、清河两县之间的运河沿岸,因频临淮水,故以‘清江’命名。

    只不过,想要将这家造船厂弄到手,可不是那么简单的,除非李子霄直接举兵造反,那样倒是可以轻松占领这座造船厂。

    可是,现在李子霄可不会造反,那样得不偿失,他可是深知自己身上这身官皮,对于他的重要性。

    如此一来,想要将这家大型造船厂有他掌控,至少要让船厂官员听从他的命令,按照他的想法打造船只。

    李子霄就需要不少银子,而这次查抄孙、丁等五家地主的大户,完全就解决了李子霄的燃眉之急啊!

    其实,李子霄这次推行‘土改’法令,在心里早就计划趁此抄一波家,向这些地主大户‘借’银子,解自己燃眉之急。

    当然,李子霄更明白,这种靠抄家获取银子的方法,绝不能多用,否则他可就要成为全天下富人的公敌了。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很快就会知道,在徐州推行‘土改’法令,真正幕后主使人是他。

    那时候,他将会成为全大明多数地主大户的敌视,这已经会严重影响日后他势力的扩张。

    要知道,每个地区的地主大户,到时候一听到是他要占领那里,第一个念头一定是想法设法阻碍。

    那些地主大户在每个地区,都有着极强的影响力,他们要是想法设法阻碍,会给李子霄造成不小的麻烦。

    不过,李子霄依旧会继续推行‘土改’,因为他认为这对他来说,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毕竟,他在得罪了这些地主大户的同时,却拉拢了大明过亿人口中,高达九成的普通农民百姓。

    有了这些占据大明绝对数量的农民支持,李子霄就不会惧怕那些地主大户。

    但李子霄不会傻到得罪全大明所有富人,那样他的麻烦,可就不是一星半点了。

    李子霄反感那些地主大户,是因为他们土地兼并,对社会危害大,而好处少。

    但李子霄却对商人,比较宽容,未来商人阶层,属于他要拉拢的阶层。

    比如,李子霄到了徐州之后,虽然借助邱广明府衙的名义,征收了二十抽一的商业税,却也取消了其他苛捐杂税。

    比如,取消在运河河道上设卡,收取过河税,对于造船,纺织,冶铁等行业,布优惠和扶持的政策。

    正是因为这些优惠和扶持政策,才让商人对于徐州征收商业税的做法,采取了接受的态度。

    至于最后的官宦阶层,对于李子霄来说,那就要看情况了,有些是必然要拉拢的,但有些却要使劲打压。

    而就在抄家的时候,孙家院子外响起了一阵气急败坏的声音:“你们都给本官让开,本官乃徐州都指挥同知,你们敢拦我!”

    “我不管你是谁,我们只知道没有将军之命,谁也不许进去!”

    院外同时也传来了一名白龙军士卒的声音。

    “哦,孙明英来了。”

    李子霄毫不意外的笑了笑,对一旁的李岩说道:“李岩,去把咱们的孙同知请进来吧,他在外头这么久,也该急坏了。”

    “卑职遵命!”李岩笑着应道。

    李子霄所说的这个孙明英,还真就是徐州的都指挥同知。

    只不过,这个孙明英不算是孙家人,不过和孙家也有着不少关系,当初孙明英就是在孙家扶持下,才得以坐上徐州都指挥同知一职的。

    甚至于,要不是李子霄空降到徐州,接替了魏千湖,坐上了徐州都指挥使的位置。

    孙明英还想着,过几年等魏千湖走了,他能接替徐州都指挥使的位置呢,现在李子霄一来,让他计划落空了。

    所以,对于李子霄,孙明英在心里是很记恨的。

    这以至于,等李子霄到了徐州就任都指挥使后,对于李子霄可尽可能的躲着,就是不配合。

    不过,对此李子霄并不恼怒,反而乐于看到孙明英这样做,趁着孙明英撂挑子的机会,李子霄让李岩实际替代了孙明英的工作。

    等到一个月过去后,孙明英再出来,竟然现他被李子霄给架空了,他的命令几个人没几个人听了。

    这下子,他可是真慌了,数次去找李子霄,可却全被李子霄想办法躲了,至于孙明英此时这个徐州都指挥同知,做的是有名无实。

    之前,孙家之所以不同意李子霄的‘土改’法令。

    其实就有想趁机跟邱广明讨价还价,让邱广明跟他们一起给李子霄施加压力,让孙明英重回自己职位的意思。

    可是孙家人这次真的失算了,他们掉进了李子霄一早就挖好的坑,再也爬不出来了。

    这个时候,孙家被打成了谋逆的罪名,孙明英怎么可能还坐得住,当然要过来找李子霄了。

    不一会,李岩就领着孙明英和几名差役,走进了孙家内院。

    当孙明英看到孙家内院的空地上,堆起的如同小山般高的,各种古玩和金银细软时,只觉得身子晃了晃,差点要晕倒在地。

    他伸出右手,颤巍巍的指着李子霄,却说不出话来,身边的衙役见状,赶紧扶住了他。

    孙明英好不容易,才缓过气来,他指着李子霄,恨声道:“好你个李子霄,你目无朝廷公文,竟敢擅自查抄乡绅世家,你该当何罪?”

    李子霄看着这位,脚下的厚底官靴,都沾满了尘土,身上的官袍,也已经被汗水侵透的徐州指挥同知,心中一阵冷笑。

    让你当初撂挑子,现在老子不用你了,你还是那里凉快,哪里待着去吧!

    (本章完)
………………………………

第381章 大明是不缺银子的

    381大明是不缺银子的

    【今天的第二章奉上,继续求求收藏订阅啊!!】

    “孙同知,知府衙门出的公告,你没去看吗?孙家涉嫌聚众造反,你不会不知晓吧?

    现在孙家的事了,本官身为徐州都指挥使,先将他们一家抓起来,将孙家的赃物查封起来,又有何不可呢?”

    “你这是污蔑,是狡辩。。 孙家人怎么可能聚众造反呢!你竟然颠倒黑白,随意栽赃陷害,我要向朝廷告你,向圣上弹劾你。”

    孙明英双目几欲喷火,伸出的手指,就快要指到李子霄的鼻子上了,大声怒吼道。

    李子霄看到孙明英的手指,都快要指到自己鼻尖了,还竟敢对着自己怒吼,心中一阵怒意涌上来。

    什么时候,有人敢这么当面指着他鼻子骂了,此时的李子霄可不再是几年前,那个狼狈逃出金陵的丧家犬了。

    李子霄目光冷冽,一把抓住了孙明英伸到他面前的手指,轻轻用力一掰,只听到一声‘咔嚓’脆响。

    孙明英的手指,顿时向上反折起来,随即一声凄厉的惨叫声,立即响了起来。

    “啊啊,疼死我了,放开,赶紧放开,断了,我的手指断了!”

    孙明英整个人身子都软了下来,痛呼哀嚎着,求李子霄放手。

    “哼,孙同知,下次你要是再敢用手指指着我,我就把你的整只手,都给你砍下了,不信,你就试试。”

    李子霄冷声说道,随即放开了孙明英的手指。

    孙明英的左手,紧握着右手食指,痛得连冷汗都冒了出来,双目怨毒的瞪着李子霄。

    “李子霄,你……你竟然如此嚣张,丝毫不将朝廷法纪放在眼里,你死定了。本官一定要参你,让你死无葬身之地!”

    面对孙明英凶恶的神情,李子霄并不理会他,只是淡淡的说道:“孙大人,你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了。

    别忘了你不该一个小小指挥同知,是本官的下属,就敢以下犯上,岂能不给你一点小小的惩戒!

    要是你真惹急了本官,我也不介意带兵,去抄了你的家。”

    “你……”

    这回孙明英虽然气得,身子直打哆嗦,但再也不敢用手指着李子霄了。

    “好,好啊,你就等着被皇上降旨问罪吧!”孙明英再次恶狠狠地说道。

    “行了,你爱参本官就去参好了,你现在废话也说完,那就赶紧滚吧!”

    李子霄不耐烦的挥了挥手,立刻就有数名白龙军士卒过来,像拖死狗一样,把孙明英给拖走。

    孙明英带来的几名衙役,瑟瑟的躲在一旁,不敢出声,现在也赶紧跟着溜了出去。

    看着被拖走的孙明英,李岩不禁眯起了眼睛,斜视了那位狼狈的孙明英一眼。

    然后对李子霄道:“大人,此人留下来,只怕会后患无穷,要不要……”

    说着,李岩做了一个割喉的动作,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李子霄微微摇摇头,失笑道:“你知道为什么人们常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吗?

    意思就是说,他们这些人也就只会动动嘴皮子,孙明英手里现在是无兵无权,现在连靠山都没了,翻不起大浪的。”

    对于明末的局势,李子霄早已看得很清楚了。

    现在的朝廷命令,对于那些手握重兵的武将,已经越来越失去控制了。

    一些镇守地方的将领,对于朝廷的命令,也敢阳奉阴违,这在十年前,那几乎是不敢想象的。

    可这些年来,随着明朝局势的进一步糜烂,地方上武将的权力,也越来越大。

    他们对于上百年来,一直压在他们头上的文官集团的怨恨,仿佛一下子就爆了出来。

    以至于许多地方,都出现了文武对峙的状况。

    无论是哪个朝代,以文制武的行为,永远只会生在太平盛世。

    和平年间,统治阶层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一般都会大力限制武将的权力,以文御武。

    但这种方式,一旦到了战乱年间,弊端就立马显现出来。

    在乱世之时,武将的重要性,肯定会压倒文官,而且武将的权力也会膨胀。

    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之所以,李子霄这么拼命的,展自己的势力。

    那是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的实力越是强大,自己就越安全,朝廷也就越的忌惮。

    现在的李子霄正是因为,手握近万白龙军精兵在手,他才有底气,在徐州进行‘土改’,而不用的朝廷的反弹。

    当然了,这里也要有一个度,那就是不能做得太过,李子霄或许抄几个地主大户的家,还能过得去。

    毕竟这些人没有官身,而且还被他提前栽上了罪名,这些人抓也就抓了。

    但孙明英却不同,此时他毕竟是朝廷任命的徐州都指挥同知,三品官员。

    若是刚才李子霄真的,连孙明英也拿掉的话,朝廷是绝对不能容忍的,那简直和造反已经没什么区别了。

    抄家活动,一直持续到了傍晚。

    最后报告上来的是,从孙、丁等五家地主大户的府邸中,一共抄出了七十万两白银,三万两金子,还有暂时还没统计完的古玩字画等物。

    这个结果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倒是和李子霄事先想到的差不多。

    “啧啧啧,这些大户还真是有钱啊,这些年他们不知道刮了多少的民脂民膏。”李岩将账本递给李子霄,啧舌道。

    “李岩啊,你难道只看到了这些吗?没看到那边成摞的田契,房契,庄票什么的嘛,如果连那些也加起来的话,他们的身家早就过百万两了。”

    李子霄摇了摇头,说道。

    “你们找到他们五家的粮仓了吗?”突然,李子霄皱着眉头问道。

    “还没有,根据我们从一个孙家旁支子弟嘴里得知,他们的粮仓修建在城西,我们暂时还没找到。”

    李岩低声说道。

    “时间还算够,剩下的善后事宜,全部交给你去做了,将这五家地主大户所有的粮仓,全部给我找出来,粮食全部充公。

    此外,尽快将他们五家明显的产业和府邸,全部变卖,估计此时谢家等人都已经筹钱等好了。

    总之,三天内,你要将这些事情办完,明白吗?”

    “是,卑职明白。”李岩激动的说道。

    李子霄将这项处理赃物的事情,交给他去办,就等于让他和谢家等家族打交道,到时候这些家族的人必然交好于他。

    谢家等家族可都是站在李子霄这一边的,日后李岩如果能有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在李子霄手下将会更受器重。

    李岩可不会傻到,从这赃物中捞取什么油水,那简直就是自误前程,他可不是那种短视的人。

    看着一脸激动的李岩,李子霄微微一笑,没说什么。

    李子霄知道李岩是看出了他的用意,李子霄也不在意李岩获得,谢家等家族的支持和帮助。

    拉帮结派,在任何时候,任何势力中,都是不可避免的。

    此时,李子霄手下文官中,钱广元屈一指,是权力最大的,他和他带出的子弟,几乎占据了李子霄手下文官的三分之二。

    李子霄已经在想着,如何削弱钱广元在自己手下文官中的影响了,自己某个手下一家独大,绝不是一个做老大希望看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